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悬悬而望
及时爱
首先要多读书,包括著作和期刊论文等等。就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看得多了对科研就有感觉了,就像学外语培养语感一样,看得多了就能感觉到什么是好的研究,什么样的研究适合什么样的方法等等。其次还要多动手实践。熟练才能生巧,如果是理工类,最好多实验,如果是文史哲类,也要多练习写作和表达,实践才能出真知。还有就是多交流。比如跟身边的老师同学多汇报沟通进展和想法,在交流中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还有比如参加一些讲座,培训这样的,开阔眼界。

科研提高大学生 什么能力

老影人
烈祖
科研提高大学生 什么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珍贵契机。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的主渠道。因此,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创新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必须以生为本,以全面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宗旨,积极探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对策。笔者认为,目前许多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出了富有特色和创意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一、倡导学生科研,开展学术活动大学的基本宗旨是发展学术、追求真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让学生早日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养成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以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培育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以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开设创新系列学术报告会,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学科动态,为后期的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立创造发明协会等社团,激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立学生科协或科技指导小组,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并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课外科技活动或科技实践的学分。通过创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给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立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和鼓励学生参与助学助研活动。让学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能使学生适应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品质,如举办学生科研课题活动等,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二、实施课堂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堂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创新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教学直接反映创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时代赋予教学的全新功能和要求;要在教学中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应将探索性、动态性、综合性、合理性、个性化教学原则贯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大学生一项基本技能,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这一能力,可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之提高。通过社会实际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使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专业、学生、社会的关系。三、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创新潜能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方位地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然而,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学生就像一堆等待加工的零件,经过一道道程序,被铸成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削弱了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为学生禀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当然,发展学生个性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如果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误入歧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它是实现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突破教育环境的限制,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表象形成和语词的丰富更为容易,这样,学生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才会分化性强、细腻度高、节制性好。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容量大的课件和信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这些诉诸感觉的内容都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成为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学习经验。四、培养学习能力,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新知识的层出不穷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加快,各学科之间又存在着分化、综合,只靠学校阶段性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求。新的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不断出现,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知识已成为社会的核心,学习已成为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阿尔温•托夫勒的这句名言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新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主动打破学校阶段性教育的束缚,在营造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即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并且明确学习是无墙的,随处可学。因此,创新的关键就是学习——学习接受新知识,创造发展新知识。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创新的前提、进步的基础。我们要研究大学生怎样学习和应当怎样学习,要教大学生“学会学习”。要使大学生真正会学,成为独立、高效、自主的学习者,必须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水平,对自身认知状况,和水平有正确的评价,知道如何指导自己学习。因此,我们要普及“大学学习学”知识,进行整体学习素质教育,结合教学,进行分科学习素质教育。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后备力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应抓住发展机遇,确立现代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积极探索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热情与科研能力

海之墙
野战排
针对具体内容讨论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应注意的思路和事项。从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讨论如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从教学效果评价和考核方法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最后总结了学校和教师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妇人见之
参两
  1、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2、作为教师,应该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形成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偏令无出
拜占庭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1.深入教育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升华——即调查研究,这是教育科研必需的也是基本的内容和方法。2.如果说科研是教育生命的源泉,那么,课题便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旗帜和抓手。课题的能量是巨大的、神奇的。因为它有智慧的能量。名师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名校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课题研究也是区域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3.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及时地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明确地指出——“理论的概念必须要由大规模积累的实际经验来完成。4.台湾诗人痖弦有句绝美的诗——“海,蓝给自己看”。就像那只破水罐,悄然为自己开一朵花,教育科研工作者以缄默淡泊自己的美丽,只要立足于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关爱生命、关照心灵、关注成长,走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管理必然有新视野,课堂必然有新天地,课改必定有新干线,家庭教育必定有新亮点。5.教育科研其实很简单,她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拓宽基础、专一深入、痴情关注、大胆设想、艰苦奋斗,都需要我们比平常人晚睡早起、按照规律下笨功夫,不仅需要积极地入迷、奋发、获得,大部分时间里还需要在宁静平和的状态下反思,在教育科研中寻觅理味、趣味、情味、艺术之味,乃至人生之味。6、用握过粉笔、教鞭的手,用批改过考卷、作业的笔,记录下、整理出教育生活中一个个专题,诸如“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等,从而走过亘古走过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与那些高尚的人们和思想进行心灵沟通。如此不断沟通,不断蒸馏,不断品味,即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臻妙心境和生活享受。一、分析问题,寻求对策。1、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学校层面:申报课题多,深入研究少.检查汇报多,平时落实少.装门面赶新潮多,联系实际少.追求短期效应多,持之以恒少,应付上级检查多,解决问题少.教师层面:1.参与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明确.教科研≠发表文章2.选题不明确.3.研究过程随意4.片面追求成果对策1.树立五种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1) 树立先导意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 树立主动意识。变要我搞研究为我要搞研究3) 树立服务意识。贴近学校、教师、教育工作4) 树立“过程”意识。教育科研不仅是写的过程,还是一个学习、思考、实际总结的过程。要把落实教科研过程与追求教科研成果放在同等位置。5) 树立“创新”意识2.要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把教师当成实验室,把教师、学生作为实验对象。3.把工作中最令人烦恼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A.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教什么研究什么,需要什么研究什么,怀疑什么研究什么。B. 在选题时力求做到短、平、快。研究的角度宜小、研究的周期宜短、研究的内容宜是实。做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4.把工作和教育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A. 建立学校的课题体系,用来统领全局B. 搭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平台C. 引导教师分层参与。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一、理论引导,科学实践。引用《江苏教育与研究》主编方建华教授的讲座 从问题出发: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第一讲 教育科研概述 第二讲 从问题到课题: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第三讲 教育论文、报告的写作与投稿第一讲 教育科研概述 从本质上讲:教育科研是一种认识过程,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发现教育规律知识、丰富教育理论为导向,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推进教育发展为目的。 三个基本要素:客观教育事实、教育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技术 。 基本功能:解释、预测、控制的功能 基本类型:基础研究、开发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本层次:宏观研究、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基本宗旨: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反映教育过程的规律,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 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一般以应用研究、微观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为主。需要认识的两点: 1.教育科研≠写文章  2.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关系: 区别:教研与科研是两码事。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上,仅把帮助中小学教师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组织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推广,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方面,导致了相当多的所谓教育科研停留在单纯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层次的教学研讨上。 这两个概念无论是从研究的范围还是研究的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教学研究范畴狭窄,基本上主要是教育的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包括教材教法的研究、教学的组织管理及一般性的教学问题研究。而教育研究则不同,其研究范围广大,不仅涉及教育的微观,而且也涉及中观、宏观等问题,不仅研究教育内部的联系,而且涉及教育的外部联系,不仅研究教育的现状,还研究教育的历史、预测教育未来趋势等。教育科研是个上位概念。意义:____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是促进学校发展、促进老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师资队伍的科研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丰富教育理论,促进教育科学体系化。谁能搞教育科研?  我们每个老师既是教育者也都是研究者。当然,作为从事教育科研人员的条件 首先是主观条件: ——科研意识:科研型教师的职业自觉 作为教师来说,对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是否具有一种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概括提升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民族素有“尚实”的传统与“务实”的精神,这就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般都“重实践、轻理论;重经验,轻科研”,教师以“教书匠”自称。 ——科研理论:科研型教师的专业基础 ——科研能力:科研型教师的核心素质 ——思维方式:科研型教师的人格特质 科学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探索真理。 真理又分事实真理和理性真理(指涉性真理)。事实真理的研究,主要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能事,追求事实真理,判断的标准为“是否真实”;而对理性真理的研究,是人文科学研究的能事,需要通过哲学反思,逻辑推理等获得。需要探索、理解事实行为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问题是复杂的,往往教育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纠缠在一起。这就对教育科研的方式提出特殊要求。我们的教育科研眼光不能仅局限于教育事实界和现象界,而要探索教育事实背后的意义、教育价值以及教育活动中透析出的生命哲理和智慧。? 教育科学研究应该定位于关注“何为教育”的学问、“如何教育”的智慧以及“教育为何”的觉悟,从而对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教育审美三大层次上的探索、提升。? 需要我们确立新科学精神,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不能太功利,不能太工具理性化。强调科学与人文相整合的思维方式。——科研道德:现代化教师师德的新内容。 要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题。其次是客观条件:良好学术氛围。 基于合作的科研团队。 学校的领导支持。  研究资料、设备充足。  研究时间、空间和人员的保证第二讲 从问题到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与方法  怎样开展教育科研呢?最重要的是操作问题。从总体上讲,要坚持“校本研究”的理念。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校本研究,就是要求学校教育科研要以学校为本,要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方式。  ■校本研究的特点:彭纲所长将其形象比喻为草根化研究,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的研究。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强调:校本研究并非重起炉灶,另搞一套,它应该“生长”在过去的“地基”上。 基于学校已有教育实践和教科研成果。 校本研究可以是过去课题研究的整合和延伸 比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课题(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创新)、分层教学模式等,已经具有校本研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整合和延伸,有利于把研究引向深入 二、中小学教科研的内容、策略与方法 主要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课程; ②校本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式培训和教学反思,凸现“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二、中小学教科研的内容、策略与方法 主要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课程; ②校本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式培训和教学反思,凸现“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课题从哪里来呢?—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学生学习成绩分化问题。学习分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何时开始?如何克服?这就需要调查、需要开展实验。比如 中小学衔接问题,学生学业成绩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问题等,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等。? 要正确区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问题”?有三个层次:? 1、现实中出现的问题:Problem [‘prɑbl?m] n. 问题,疑难问题,麻烦的事, 比如:学生中小眼镜增多的问题;成绩分化问题;? 2、共同研究议题,公共可以讨论的话题:Issue. n. 问题;争论;争议? 比如:学生中小眼镜增多的问题是否普遍?比例如何?? 3、学术问题、研究课题:question['kw?st?] n. 1.问题;询问;2.要讨论(或考虑)的问题;争端;难题;3.疑问? 是正式提出的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判断是否属实;需要通过哲学反思,寻找教育现象、教育行为背后的观念,意义,价值,探寻解决之道。? 比如;可以从不同学科提出问题:是课程负担过重引起的?? 是在校时间过长引起的?是学生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的?? 是学校建筑的光照度不足等引起的?还是学生上网时间、看电视时间太长引起的。。。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一切研究工作的起点。 从所发现的教育问题中进行筛选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就成了教科研课题。 <,/SPAN> 最为困难,最为重要。 选题决定研究价值;尽量选择全局性和规律性问题 选题制约研究成效;选题要恰当 选题制约研究者的水平提高怎样选题?选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无为而无不为,有不为方能有所为  工作需要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不可贪大求洋,赶时尚  兴趣爱好原则研究基本步骤  ——对问题进行梳理:学校层面、学科教学层面(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层面  ——形成问题链或问题树,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关键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确定研究课题,筛选和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撰写选课报告,进行课题申报  ——进行开题论证,选择研究范式,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法,撰写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课题研究,进行实地调查、课堂观察、教育实验或测量,记录和收集研究资料 ——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成果(论文或报告或叙事或案例分析) ,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   ——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论正 ——总结和反思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提出改进策略  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量化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运用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抽样调查、教育统计和教育实验等的研究类型(2)质的研究范式(定性研究、实地研究)——运用叙事研究、教育网志(BLOG)、案例研究、课堂观察等类型。 研究范式的分类是相对的,例如,课堂观察法即可以采用定性观察,也可以采用定量观察。当前,中小学质性研究的范式正成为趋向,但与量化研究相融合应该成为最终的走向。 具体研究方法之一: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记录与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具体研究方法之二——教育网志(Blog) Blog的概念:互联网络上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交流平台 ■BLOG是Web log(网络日志)的简称,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网络日志(Blog)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具体研究方法之三——课堂观察研究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ing)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课堂观察的内容  ■自我观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观察他人(听课):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定性方法: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法。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  ■定量方法: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工具表)进行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技术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录像、录音;----以时间标识进行选择性课堂实录;----座位表法;----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提问行为类别频次表;----课堂练习目标层次统计图;----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表;----学习动机问卷调查和访谈;具体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 张肇丰)  案例是对某个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目的是引发对一个特殊情境的讨论和分析。  ■案例的特征表现为:----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学习效果的后测分析。具体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 张肇丰)  案例是对某个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目的是引发对一个特殊情境的讨论和分析。  ■案例的特征表现为:----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反映的是教学预期;“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是教学结果。  ●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不能把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乃至教学总结、教学测试题,统统纳入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意义  ●顾泠沅先生认为:----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第三讲 教育论文、报告的写作与投稿? 写论文不等于搞科研,但搞科研必须写论文。? 保存、交流、发表成果的必需;与别人分享成果,推广应用成果,转化成教育生产力的必需。? 职称、职务晋升的必需,更是自我实现的必需(文人以“著书立说”“成名成家”为荣)。  教育研究的最终成果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方面是保存研究成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交流研究成果的需要。  表达教育研究成果的方式一般有写教育论文和写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等)。 表达方式以议论、科学性说明相结合为主,适当辅之以叙述和描写。讲究严谨、简明和流畅的行文风格。 当然,也有杂志编辑偏好文学色彩浓的行文,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论文仍然是科学论文,不宜太花哨。关键是把思想表达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可见,大多数老师都能写好教育论文,并不是学中文的老师的专利。当然,要写好论文,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要勇于动笔、勤于动笔。  一般中小学教师可从写教育随笔入手,逐渐培养写论文的兴趣,积累经验,增强成就感,继而写教育论文,甚至写更为规范严格的教育研究报告。 一、关于教育随笔的写作  提倡初学者走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从教育论文到研究报告的路线。 随笔,英文essay,短论的意思,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 随笔,在拉丁语中意思为“尝试”。蒙田随笔取的就是这个意思。尝试,意味着未完成,意味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广大的层面探讨同一事物,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怀疑、否定和颠覆。随笔的生命在于随。这种文体最重要要的是要体现个性化。是一种不断生成的文体。鲁迅喜欢杂感,本雅明赞赏“断片”,都是因为随笔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自由与批判精神。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在写作样式上也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 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教育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 可以夹叙夹议, 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教师如何才能写好教育随笔呢? 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手、随便、随心。 随手 对即时发生的和看到事件及思想火花,要及时、随手捕捉并记录。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坚持记教育日记。 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文字也可长可短,可庄可谐。用200字就能说清楚,就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心 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我手写我心。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 笔要随脑。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要注意观察,多读点书,用心去思考。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最关键一点:勤动笔,只有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要善于捕捉题材。 —— 成功的喜悦。教育教学中,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  ——失败的教训。 教育教学中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吸取什么教训?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不一定是完美,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  —— 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突然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  —— 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比较,找出差异,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班主任工作中,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也有题材锤炼题材。 ——立意要新。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要让别人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 ——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 ——文章结构可多样化。二、关于教育论文的写作首先要给论文准确定位? 定点:解决内容? 经验型----教改型----论述型? 定面:解决层次? 评析性---学术性---课题性? 定向:解决方向? 交流类---评奖类---发表类其次明确教育论文的撰写过程? 确立论点:对问题的根本看法? 整理材料:围绕论点,分析研究材料? 编写提纲:事先设计论文的框架 突出重点、深思熟虑、思路流畅、结构完整? 撰写草稿:一气呵成? 修改定稿:精雕细琢 第三,要掌握教育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你认为应该如何提高科研水平?

其有以备
沔水
别的且丢一边,最重要的是素质.有的素质特差,还老是说别人素质差.素质差 可能成为了国情了.至少我没碰见几个素质好的.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怎样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其往无崖
纬书
怎样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首先,教育科研能力来源于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日积月累起来的经验和借助先进的教育手段逐步形成的。其次,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有意识的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动态的认识和改造教育的能力。二、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也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作为教师个体素质的组成,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 (一)、现代教育地依赖科学的决策。教育科研所以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决定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对教育的规模、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决策。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使得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二)、教育科研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对于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三、新时代小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应具备的教育科研素质包含哪些方面呢? (一)具有搜集资料、开发信息的能力。(二)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三)具有开拓的精神,严谨的治学作风。(四)具有独立设计实验和进行计算的能力。 (五)具有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敏锐性和深入性。 (六)具有将已有教育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活动中的能力。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现结合当前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首先,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很难想象对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的教师能为教育工作尽心尽力。其次,小学教师要博学多才。教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文化知识,知识广博和多才多艺的教师易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积极影响。再次,小学教师要有端庄、自然的行为举止。在讲台上,仪表要干净,穿着要得体,教态要自然,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教师语言要明白、清晰、简练,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富有节奏感,快慢得当。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一是要全面把握教学目标,既要重视知识教学,也要注重能力培养。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阅读、练习、思考、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三是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注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身心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同时,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五、当前教育科研的现状 1、面临的形式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日益凸现,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高层次和多样化,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当前面临的困难现在,真正由目前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办出我们学校自己的特色,除了需要教育体制改革和政府指导外,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具体地说,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第一 思想观念落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第二 教学方法陈旧。第三 教研气氛不浓,教学缺少创新。   第四 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把握。以上这些情况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也许这些认识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优势将消失殆尽。 3、发展方向和思路我们面临的形势和困难,要求我们要正视现实,正视困难,树立危机意识,增强紧迫感,加紧学习,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主动积极地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特点、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任何逃避现实或忽视困难的思想和做法都是危险的,都不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应该:  第一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倡导教育研究之风。  现代化的教育必须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师来完成,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掌握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完成。因此,我们的小学教师必须具有永不衰竭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为了促进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我们在组织教师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小学教师的职业培训:  1、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科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教师们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2、对教师们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我们应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掌握。  3、大力倡导教研之风。教学研究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使教师的教学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首先,要领导重视,学校领导亲自抓,带头进行教育研究。其次,加强教研制度建设,推动教育科研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最后,加大教育科研投入,表彰成就显著的教职员工。总之,当今时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各个学校都很重视教育教学研究,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加强对教育研究的投入和管理,形成新一轮的教育竞争。科研兴校是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许多学校的发展战略,成为各个学校的共识六、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的条件。教师是太阳下面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伟大的工程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和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还需要吐故纳新,善于总结并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能力,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所在。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主体,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勇于创新。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素养,关系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好自为之,共同演绎中国教育的明媚春天。七、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路径及方法。 1、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路径 1)、多看。多看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终身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我提供学习的机会。2)、多看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学刊,通过多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移植转换成本学科的新成果。多看本学科有关的专著,教材,因为这些教材和专著具有指导作用。 3)、多谈。多谈是一种简捷、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多与优秀的中高级教师、学者交谈有利于自身的提高,他们的经验丰富,科研造诣较深,善于把握方向,能全面地看问题。 4)、多听。参与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5)、多想。通过听、看、谈,不断积累知识,储存信息,通过一事一议,运用联想,假想,反思,质疑,发现问题。并以此展开思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6)、多记。多记就是把我们看过、听过、谈过、想过的事情用脑子记下来,还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不论参加什么样的会议,都要认真记笔记,要把平时看到、听到,认为较好的一些想法分门别类地记到笔记本上,以便随时查阅,防止遗忘,对近期已确定的课题,要注意收集资料,这样做有利于集中攻关,完成课题。 7)、多写。论文的撰写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科研能力的表现形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一定养成多写多练的习惯。2、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方法 (1)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2)要注意学习,用于实践。(3)要努力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4)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

如何加强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日夜无降
酷老爸
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它包括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老师对学生科研加强引导和启蒙,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主要目标。应在科研开展的前期工作时对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在科研工作开展时结合实际系统地对相关实验能力进行培养等。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都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比如,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理论知识以及麻醉、注射和动脉插管等动物实验技术,这些知识基本上都要到高年级才讲授;另外,细胞培养技术、实验动物学以及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这些知识可能在本科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针对本科生所有的这些不足,在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的时候,老师就要加强引导。可以推荐学生查阅相关论文,阅读实验动物学、细胞培养等方面的书籍;同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实验仪器,以及清楚清洗、消毒和试剂的配制等实验流程。

如何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思诚
结合我自己的四年的大学生活经历,我觉得参加各种竞赛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