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术考研考哪些科目

咲人
不同学校美术专业考研所考科目不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不同院系所的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中国画学院美术学专业方向包括人物画写生与创作研究、水墨人物画形式语言研究、水墨人物画研究、中国现代水墨人物协商与创作、写意性工笔人物画创作研究、工笔重彩画形式语言研究、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与材料语言研究、山水画的格韵研究、山水画意象研究、中国山水画笔墨写生研究、中国山水画造境研究、花鸟画的形式表现欲理论研究、写意花鸟画笔墨技法研究、中国写意画花鸟山水的继承与发展、书法艺术形式美研究、书法艺术形式美研究、20世纪中国画创作与史论研究等17个方向。其中前14个方向所考科目为政治、外语、速写与美术史论和专业写生,复试科目为创作、书法,同等学力加试文学、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书法艺术形式美研究、书法艺术形式美研究所考科目为政治、外语、书法史论与美术史论和书法创作,复试科目为篆刻创作,同等学力加试文学、古代书论。20世纪中国画创作与史论研究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中外美术史与美术史论和中国画论,复试科目为创作、专业写作,同等学力加试文学、中外艺术史艺术概论。油画系美术学考研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素描与速写、色彩与美术史论,复试科目为创作,同等学力加试美术评论、传统绘画基础。版画系美术学考研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素描与色彩、美术史论,复试科目为创作,同等学力加试美术评论、黑白木刻语言转换。雕塑系美术学初试所考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泥塑与素描、创作与美术史论,复试为口试,同等学力加试泥塑写生、美术评论与口试。壁画系美术学专业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素描与线描、色彩与美术史论,复试科目为创作,同等学力加试美术评论、中国壁画史。人文学院美术学专业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美术理论、中国美术史与世界美术史,同等学力加试美术理论、中外美术史。造型学院基础部美术学专业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素描与速写、色彩与美术史论,复试科目为创作,同等学力加试美术评论、素描。实验艺术系美术学专业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造型与美术史论、色彩,复试科目为创作方案,同等学力加试现当代艺术常识或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常识。

美术考研需要考些什么科目

荡空山
大玩笑
政治、英语、数学和一门专业课。考研科目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为政治、英语。一门基础课为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扩展资料试卷结构: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英语:(完型填空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经济类(数三)数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数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统计数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一般情况下,工科类的为数学一和数学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研

艺术类研究生考试科目!!

约书亚
考研一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考美术教育研究生需要考什么科目

人之合也
名辩
那还要看你报的是哪个学校了~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同样的科目也有不同的考试书。一般除了英语和政治,就是考中外美术史,美术教育学。可能有的学校还有更严格的要求。可以到研究生网上去查查。

艺术类考研科目

第三极
东首
考研一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考研考学科教育美术,好就业吗?好考吗?我是跨专业考

泣涕沾襟
阮瞻
学科教学美术就业是没什么问题的,毕业出在就是美术老师,主要在初高中教美术的,但是一般要在你就业当地考个编制。学科教学美术主要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2,333教育综合,美术的一个专业课。说句实话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一般学校招生名额比较少,所以竞争还是有的e。近两年本来教育专硕就非常火热,分数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前期备考一定要注意。尤其是英语要求过线的。专业课你可以自己复习,可以找一些学长学姐买资料自己看。找到适合的复习方法,问题不大。对于跨专业的话,如果你是艺术专业美术的,建议可以考虑这个,英语非常重要,所以建议英语一定要扎实复习,我英语四级没过,考研直接跟着天道网校的课程上的,额可以重复听课,感觉比较适合我,上课也比较自由,不受限制。当时政英一起报的,很便宜的。对于专业课这块,多去咨询学长学姐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你是非美术专业的额,要注意的,可能专业课这块比较薄弱,没有什么优势,还是建议重点辅导专业课,或者换一个自己熟悉的专业。考研并没有你想象的这么难,结合自身情况,针对性的选择额,加油!

2021考研报考指南:美术生要考哪些科目?

野良犬
不违其度
一、考研考试内容:A.公共课:政治;外语B.专业课:专业一(一般考素描);专业二(一般考你所报考的方向,你报环艺就考环艺了)2.对英语的要求: 英语成绩达到国家划定的艺术类外语分数线就可以。国家把各个省份分为三个区:A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A区近几年艺术类外语分数线为47分左右B区:二区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B区艺术类外语分数线为44分左右C区:三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C区近几年外语类分数线为42分左右二、美术生考研报考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校,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2021考研报考指南:美术生要考哪些科目?小编就说到这里了。大家在选择专业和院校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关于考研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入口,准考证打印时间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祝愿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进入理想院校。

大学本科美术学国画,现在大三,考研考学科教学(美术)算不算是从美

便利贴
十日谈
算是从美术专业跨到了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硕士。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美术)专业学位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80美术教育学复试科目1、美术史;2、素描。

美术考研考哪些科目

必由其名
蒙面侠
不同学校美术专业考研所考科目不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不同院系所的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中国画学院美术学专业方向包括人物画写生与创作研究、水墨人物画形式语言研究、水墨人物画研究、中国现代水墨人物协商与创作、写意性工笔人物画创作研究、工笔重彩画形式语言研究、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与材料语言研究、山水画的格韵研究、山水画意象研究、中国山水画笔墨写生研究、中国山水画造境研究、花鸟画的形式表现欲理论研究、写意花鸟画笔墨技法研究、中国写意画花鸟山水的继承与发展、书法艺术形式美研究、书法艺术形式美研究、20世纪中国画创作与史论研究等17个方向。其中前14个方向所考科目为政治、外语、速写与美术史论和专业写生,复试科目为创作、书法,同等学力加试文学、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书法艺术形式美研究、书法艺术形式美研究所考科目为政治、外语、书法史论与美术史论和书法创作,复试科目为篆刻创作,同等学力加试文学、古代书论。20世纪中国画创作与史论研究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中外美术史与美术史论和中国画论,复试科目为创作、专业写作,同等学力加试文学、中外艺术史艺术概论。油画系美术学考研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素描与速写、色彩与美术史论,复试科目为创作,同等学力加试美术评论、传统绘画基础。版画系美术学考研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素描与色彩、美术史论,复试科目为创作,同等学力加试美术评论、黑白木刻语言转换。雕塑系美术学初试所考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泥塑与素描、创作与美术史论,复试为口试,同等学力加试泥塑写生、美术评论与口试。壁画系美术学专业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素描与线描、色彩与美术史论,复试科目为创作,同等学力加试美术评论、中国壁画史。人文学院美术学专业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美术理论、中国美术史与世界美术史,同等学力加试美术理论、中外美术史。造型学院基础部美术学专业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素描与速写、色彩与美术史论,复试科目为创作,同等学力加试美术评论、素描。实验艺术系美术学专业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造型与美术史论、色彩,复试科目为创作方案,同等学力加试现当代艺术常识或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