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考研为毛这么难啊?这让哪位考上北大的师哥师姐拯救拯救我,跪谢!

鲁班
卖身契
清华的新闻传播学比北大强太多了,可以说不是一个层次的。全国范围来说,论新闻学专业,显然目前人大、复旦、清华是三强。中传大强在播音和广告专业,而不是新闻专业;北大新闻学院则比较强的是广告学,新闻学很一般,因为北大新闻学院的大部分老师都是考古、地质、历史等专业转过来的,并非科班出身,先天不足,连科班出身新闻系系主任陈昌凤都投奔清华新闻学院了。这几年,国内新闻学院发展最快最好的是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基本是新闻传播学博士科班出身,有很多大牌牛人,真正云集各路高手:前人大新闻学院院长郭庆光,前北大新闻学院新闻系系主任陈昌凤,前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系系主任刘建明,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系主任李彬,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崔保国,还有李希光、郭镇之、熊澄宇、尹鸿等早已成名的学者,还有年轻一代风头很劲的金兼斌、史安斌、周庆安等等。。。看看这个阵容,北大新闻学院怎么能跟清华新闻学院比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考研新闻学好还是传播学好?

非心斋也
大之殷也
1、狭义上 新闻学 隶属于 传播学。 两者交叉的部分很多,大体上没什么区别。 新闻学偏重于实践,传播学偏重于理论。如果阁下以后想从事学术研究的话,报传播学,其分叉学科比较广,比如,社会传播学,人际传播学,心理传播学,舆论传播学,教育传播学,等等。 如果阁下想主要是从事具体的工作 例如 记者 编辑 主持人 非线性编辑 公关等 建议报新闻学 。2、就业方面,如果是从事具体的媒体工作,说句实话,两者都没有优势,关键是看的个人能力,比如说,报社只用写一篇优秀稿件来衡量你的能力,不管你的的新闻学专业 还是 中文专业 还是哲学专业 的 看的是 你的 作品出来的 优劣状况,至于你的专业出身背景,没有多大影响力。毕竟媒体类现在都是经济类的,看重的是你能为媒体组织带来的经济效应,而非“贵族出身” 总之,要实践性工作的话 新闻学 好点儿。要学术研究的话,传播学。3、公务员考试没有任何专业限制。希望能有所帮助,愿阁下一切顺利……

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异同

大辩不言
莫动则平
前者是学术型硕士,后者是专业硕士。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只是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不同。专硕读两年,学费自理,较昂贵。学习内容与职业挂钩。也可读博。从2011年考研开始,全国48所高校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硕士,说白了,类似于工商管理硕士(MBA)之类,只是在新闻传播领域,由于学科特点(注重实践),招收专业硕士非常有必要,论证了好几年,由国内7所高校牵头组成筹建小组,7所高校是:北清人复、中传媒、华中科、武大。其中,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我们传统考研的硕士形式)在考试、培养、导师制、毕业论文实习形式都有区别。本质篇专硕(新闻传播领域里的“MBA”)重实践(考试考题重实践能力、培养方式采用学校、媒体双导师制度),学硕重学术,从新闻传播这一学科特点(本身就重实践性)来看,专硕是大势所趋。开设专硕意在主要招收有媒体工作经验的考生,但是应届生完全可以报考,只是说你有媒体工作经验在考试、录取中会有那么些许优势(个人之见)。如果应届生没有媒体工作经验,则要尽快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媒介实践能力,才能应付考专硕。培养篇:专硕采用双导师培养制度(学校、媒体各一名导师);专硕学制各校不一样,2-3年不等;公费自费、奖学金制度要看各校相关政策;专硕注重实践性,意在招收有媒体实践工作经验的考生,如果你是在媒体工作的考生,或媒体工作过的考生,考专硕非常适合。因为新闻传播学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硕培养偏理论、相较于专硕更加偏专业研究,新闻学为传统硕士招生专业,现在出现专硕,也是在改革,但起码几年内,还是以学术硕士培养为主,改革会渐变式。考试篇:专硕考试科目:政治;英语(2)或英语(1);专业课(334);专业课(440)【所有高校新闻传播专硕专业课科目代码统一为334、440】初试命题、考试要求:政治统一命题,英语(1)或(2)统一命题【注:英语(1)即为传统学硕英语,英语(2)为专硕英语,比学硕英语简单些,个别新闻传播牛校(清华人大复旦等)要求高,采用英语(1)】,334、440为各招生高校自主命题。关于专业课《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科目,其中48所招收专硕学校中,有40多所学校采用教育部统一的《334命题指导意见(大纲)》,但只是采用大纲指导,命题则自己高校自主命题(出不出考纲上的知识点,没有要求)。

如何应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考试

不监于心
爱在途
考研复试中,面试不仅考查专业知识,还涉及相关的语言表达、修养和谈吐。有的考生在笔试中很占上风,但是遇到面试就偃旗息鼓,如何克服这尴尬的境况?如何在复试的面试中取得好成绩?专家在此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般专业课面试过程中,考查考生的角度有:专业知识、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发表论文等,因此对考生的点拨也按照这几个方面进行。 一、专业知识  考研面试中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更灵活,例如老师可能会问一些行业内的一些热点新闻,要求你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谈谈对这些热点事件的理解。  对策:由于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避免纸上谈兵,因此考生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仅仅局限于事件本身,也不能空谈理论,而是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或者将实践总结提升为理论。这样会给导师留下 很好的印象,增加你的胜券。二、研究方向  很多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研究方向分的非常明确,考查的内容也大相径庭,对于研究方向上的准备,考生最好的参考就是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的研究方向反映了这阶段他关注的焦点,面试的时候他的兴趣点,也很可能与他的研究方向有关。  对策:对此,考生平时要多看相关专业领域的一些权威期刊,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应有较深的了解。这些文章在中国期刊网上一般都能找到,只需找到最近几年的文章即可,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个大体的了解。  特别提醒:如果你的观点和导师的一致或者可以在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那他一定会对你留下不错的印象。三、毕业论文  如果是考大学本科专业的研究生,那么很多老师都会问及考生本科的毕业论文。因为它是大学4年专业学习的一个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考生的研究能力。  对于跨专业考生,本科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会反映考生在论文上的敏感和专业上的偏好,也是导师关注的重点。  对策:在面试前一定要好好把握毕业论文的内容,一旦老师问起,不至于说不清楚。还有,考生可以讲本科论文和研究生专业有结合点的地方好好准备一下,到时候有话说。这毕竟是自己大学四年的小成果,所以要加以重视。四、发表论文及著作  有的导师在面试过程中会问考生是否有论文发表,尤其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来说,可能是必须的,因此对于论文和著作这方面,也是有必要准备的。  对策:有论文和著作的,固然是好,可以提前复印一下当面给老师留下;没有的话,可以围绕自己对科研的设想具体讲述一下。大多数本科生都不会有发论文和著作的经历,所以,就要在面试前好好的准备,对以后的科研做下设想。 五、阅读的著作  请你介绍一本自己阅读过的专业书籍,这几乎是文科专业面试时的必考题。这是导师了解考生的一个窗口。

研究生报考方向,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有什么区别

钓鱼闲处
不受于外
1、研究生报考方向,新闻学,传播学都是学术型硕士,即学硕,两个专业的初试科目都是一样的,只是学科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就是专硕。2、学硕偏理论和研究,专硕偏应用。具体可以百度搜索,包括初试科目、学制和学费都不同。

新闻学考研要求的新闻与传播实务是什么

人含其知
可乎
新闻与传播实务是指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新闻与传播硕士主要以录取具备职业化素质的人才为主,初试要求偏低,复试重点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尤其重点对职业背景进行考察。扩展资料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与传播硕士百度百科-新闻与传播专业

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研究生好考吗

激光师
刘娟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好考的。虽然浙大的新闻传播学排名在国内不算顶尖(最新一轮教育部官方学科评估中浙大该专业得分77分,并列排在第10名),但是实力也不错,且浙江大学的综合声誉非常高,国内综合实力前几名的大学,从来不缺少优秀的学生报考。至于对你来说好不好考,那就要看你能不能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啦

想跨专业考研,不知道新闻学和传播学有哪些区别

若彼知之
一觞一咏
新闻传播学包括新闻学和传播学,考研的院校有很多,有A类、B类、C类,分数依次递减。一般A类是沿海发达城市。新闻学的话,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等都是佼佼者。传播的话排名又不一样。百度一下基本都有。新闻学和传播学考研都要考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还有一门专业课新闻学考的是新闻采编业务和文史,而传播学考的是传播业务,偏向公关和广告。自己掂量吧,虽然过来人都是其实这两个专业没多大区别,其实还是有的,只要你把郭庆光的《传播学理论》拿来看看,如果有深入研究的兴趣,就学传播。

大三的同学,有没有考研新闻传播学方向的

相为
瀛男
传播学和新闻学在我国学科目录下成为新闻传播学(学硕)和新闻与传播(专硕);统一在文学学科大类下。单纯传播学专业在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学府有开设。新闻传播学硕士点在全国大概70个左右。新闻学侧重新闻,传播学范围更广,所以社会问题均可在传播视角下去研究。新闻传播考研没有全国统一试卷,都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可以去其官网查阅。个人建议喜欢新闻,有新闻理想的可以着重研究新闻但是也会学习传播学。更喜欢社会研究选择传播学。但在毕业证书上不会体现出来。好不好考只有相对的,王牌院校的王牌专业肯定不好考。比如说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这些学校的新闻传播都是属于王牌院校王牌专业。如果你是本专业的你肯定了解这个专业,要求你的知识面广泛,理论知识扎实。现在的新传融合了广播电视,新闻摄影,网络传播以及新媒体于一体。难度肯定还是有的。这边正好有篇新闻专业的高分学姐复习经验,里面有详细的专业复习方法,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以静下心来仔细看看。人大新闻考研高分学姐经验分享(考研二战复习忠告和建议)一、一个二战考研的故事我的考研成绩:政治72,英语79,专业一121,专业二112,总分384分。取得这个结果固然欣喜,但是也会想起自己二战考研的心酸。我第yi次考人大时,初试成绩351分,以一分之差,无缘复试。我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发现并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整整八个月的复习时间,我几乎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回宿舍。我没有做到每天第yi 个进自习室,但是我几乎做到了最后一个离开自习室,门卫大爷都记住了我。我每天都去学习,周末也不舍得休息。所以,对于自己的付出,我问心无愧。但是我为什么失败了呢?考研是一件不确定性很大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努力这一个因素。本科学校教学水平、学习的基本功、当年的报名情况、考研现场的发挥、是否换了出题人、还有一点运气成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导致一个没有考上的结果。但是这些因素之中,只有自身的努力是可控因素,其他都是无力改变的事情。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改变你能改变的,接纳你不能改变的,用智慧区分二者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过多考虑那些不可控因素,应该努力把自身努力这个因素z大化,才能尽量少犯错,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我对人大新闻的向往并没有因为考研失利而击碎,痛定思痛之后我选择了再来一年。二战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原因有三。一是压力更大,我一直受到“二战再考不上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困扰,我承受着家长的期待,我失去了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我失去了很多热情洋溢的鼓励。二是不能接触新鲜事物的空虚。一旦选择了二战,就要立刻投入到考研备考状态之中,又要开始早起占座、晚睡背书、三点一线的生活,又要拿出英语真题做它一遍又一遍。与考研无关的事情,都会慢慢与我隔绝,考研的世界剩下的便只是英语、政治、专业课。三是看熟悉的东西却没有更深层理解的失落与自责。由于是二战,看的书都是看过的书,做的题都是做过的题,本以为会看出一些新意,有更多感悟,但是实际上新东西很少很少,我们在做的只是重复过去一年做的事,回顾那些曾经背过又忘记的知识。所以,我真心不建议任何人二战,浪费的时间很多,而且结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可是这个世界又是这样残酷,如果不考研就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学历水平,就会一直被心仪的工作拒之门外,就会在内心留下遗憾不知多久才能释然。所以任何选择,都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内心呼唤的那个声音,就是指引你前进的方向。二、两年奋战积累的经验 1、内心要足够坚定考研是一条比较辛苦的路,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被各种困难所吓倒,更不要被一些传闻所迷惑。人大的报录比是多少?今年保研人数又增加了!是不是有招生黑幕啊?不要被这些问题所干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考研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不接触这些信息,但是我希望你能够心如止水,不要去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要去害怕前方的困难,只要坚持走下去,不抛弃不放弃,每个人都是胜利者。 2、复习要趁早对于考名校的小伙伴,尤其是本科出身与名校差距非常大的同学,或者是跨考的同学,我认为早点开始复习是有必要的。这个提前并不是建议你从大二就开始复习,而是希望你能把复习时间设定在8-10个月。因为人大的参考书有接近30本,第yi遍看书就要花费2个月。二轮边看书边做笔记的时间大概是3个月,还要余出2个月时间背诵和做真题。这样加起来正好8个月。每个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很多任务实际执行起来是会打折扣的,所以准备时间充裕能够让自己复习地有条不紊,但是时间紧迫就很可能落得复习不完的局面。最崩溃的莫过于,“我后天就要考试了,现在还没开始怎么复习,你的笔记能发一份电子版的给我吗?我打钱给你。” 3、没有最努力只有更努力有些同学喜欢听“复习一个月考上XX校”“英语阅读的猜题技巧”“帮你ya题”这类的分享,仿佛他人的成功可以轻易复制一般。我不否定有轻易成功的例子,他们自有他们成功的理由,但是我想说他人的轻易成功并不是你偷懒的理由。与其听这些经验,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一套题,背一个名词解释,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比你you秀的人此刻正在努力。所以,我始终愿意相信天道酬勤,也希望通过自己辛勤的付出换来一个问心无愧。如果你实在对复习不自信,可以听听天道考研网校的课,我二战时一个研友报的,然后分享给我听了一部分课,讲的还是有些用处的。三、具体复习方法 A、 新闻学: 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是入门书籍,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把一本理论性的书写成这样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这本书虽然基础但是却非常重要,我两年一共看了7遍。每年从这本书出的题都会超过20分。杨保军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是补充书目,也要认真看,把《十讲》里面没有提到的内容补充到笔记中,才能算准备得比较quan面。另外,新闻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科目,一定要多关注热点,多看老师的论文。在看得时候不要看热闹,而要看到一个热点事件便思考一下这个可以用什么理论来回答,多关注老师论文中的新研究,毕竟课本的内容远远赶不上现实环境变化之速度。 B、 传播学:我认为传播学是相对难度大的一门学科,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陈力丹的《传播学纲要》、刘海龙的《范式与流派》都要看。以前学界主要研究经验学派,考试也主要考经验学派,但是近些年学界加大了对批判学派和技术控制学派的研究,相应的考试重点也在向这两个学派倾斜。一本《传播学教程》打遍天下无di手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了,所以大家要加强对批判学派和技术控制学派的学习,有备才能无患。 C、 中新史:中新史的学习有两点:一是要形成一个框架,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先记住有哪几个时间段,再记住每个时间阶段中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发生。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定不能错,形成一个框架有助于我们的背诵。二是站在历史观的角度思考每个新闻事件的意义。所谓历史观,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总的观点或看法。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理解新闻史实。通俗一点讲,我们聊报刊史的时候,很重要的是在聊,这份报纸对革命有没有帮助。 D、 外新史:我认为外新史的复习是所有科目中最简单的,大国的复习(英美法俄)要全面,小国的内容只记重点的报纸、通讯社和新闻事件,特别偏的内容不会考。外新史在考试中所占比重比较小,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注意分清轻重缓急,背过重点内容便可以应付考试了。说到背诵我想说几句,我们所有人都会经历背完就忘的郁闷状态,请大家不要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第yi遍背诵的时候很痛苦,但是不能因为痛苦就放弃,第二遍背诵的时候自然就快了,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中新史和外新史的知识点多而且琐碎,很容易产生厌恶情绪,但是这部分内容也是思考力度比较小的,你只需要使劲背就够了。要相信,多背几遍肯定会背过的。 E. 传媒经济学:喻国明老师的《传媒经济学教程》为主,近一两年喻国明老师的论文为辅。虽然喻国明老师即将离开人大,但是《传媒经济学教程》并不是他一个人写得,其他老师还在人大,所以这本书不能排除在书单之外。传媒经济学相对而言应用性比较强,所以传媒领域的热点要多多关注。考试的时候纯理论的内容很少,多数是与热点结合的问题,这部分需要你广泛的积累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自己没有独到的见解怎么办?那就是要多看传媒经济领域的新论文,把大牛老师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把大牛学者的话内化于心,再结合一些答题技巧,便可以应对这部分的考察。公共课,英语多做真题,政治多做选择题练习以及背一些大题。考人大新闻对我而言是一条艰难的路,途中的心酸都已经成为往事,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成了人生的财富。希望我们都能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越是艰难的路,越值得挑战不是吗?你的勇气与坚韧一定会换来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你的付出与努力也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感悟。愿执着地追逐梦想的人都能迎来梦想实现那一刻的热泪盈眶。朋友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