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闻传播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后世之乱
红地毯
新闻传播学考研科目有两门专业课、英语和政治。新闻传播学考研的专业课要看考生考的回是什么学校答,各个学校的专业课略有不同。该专业常见的两门考研专业课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代码334)偏向于史论和基础知识,一般包括新闻理论、中外新闻史、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伦理、网络传播,所需要记背的内容较多,满分150分,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分析题、论述题。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大部分是实务,体现在试卷上就是写消息和评论,各个学校的题型不一样哦,分值也不一样,具体要看各学校考试大纲,然后在其余内容就有一些理论知识,分值150分。初级会计精讲600题(全科共两本书)自学必备习题册¥9元2020年HRBP-入门指导班HRBP必备六大核心¥免费2020年执业药师-零基础套餐五位一体闭环教学¥12802020年二级建造师-密训冲刺班考前密训冲刺10页纸¥3512020初级经济师-强化班自学必备习题册¥免费初级会计精编教材(全科共两本书)2本精编教材学会考点¥9元查看更多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免费直播课免费领课领优惠券

新闻专业考研都考哪些科目??

牧笛
睹道之人
政治,英语,还有两门专业课,不同的学校,需要考的专业课是不同的。1、初试和复试版的专业科目取决于报考学校,权所以建议先选定报考学校,然后去学校官网查看考研的各种信息。2、研究生录取看分数,其他事项都没有直接的帮助。一般来说可以大三开始备考,之前只要认真学习公共课和基础课就可以。可以做以下的准备工作:a考虑报考学硕还是专硕:学硕是按学科设立,偏重理论和研究;而专硕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偏重实践和应用。b选定报考的目标学校,因为不同学校的初、复试科目和要求不同。报考学校的选择主要考虑学校层次和地域。

新闻传播学考研要考哪些专业课啊?

其合之也
养气
新闻学和其他专业一样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专业书目 你可以先确定报考的学内校 查一下学校的专业书 再复习容 呵呵 不过可以先复习着 看看新闻学概论 还有中国新闻史 外国新闻史等上网查查你要报考学校的专业书吧

新闻传播学考研总分是多少分

横山号
九条命
考研满分为抄500分。新闻研究生入袭学考试分为四个部分: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和一门专业课。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总分500分):政治:100分,英语:100分,数学或专业基础:150分,专业课:150分。其中:管理联考成绩为300分(含英语200分,管理综合200分)。两门公共课:政治和英语。基础课程:数学或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分为13个类别):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科学、工程、农业、医学、军事科学、管理学、艺术等。其中:法索、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专业课程属于统考;其他非统考课程均为高校独立命题。

新闻传播学考研好考吗

亦步亦趋
色啦
好不好考只有相对的,王牌院校的王牌专业肯定不好考。比如说中国传3363396365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这些学校的新闻传播都是属于王牌院校王牌专业。 如果你是本专业的你肯定了解这个专业,要求你的知识面广泛,理论知识扎实。现在的新传融合了广播电视,新闻摄影,网络传播以及新媒体于一体。难度肯定还是有的。 这边正好有篇新闻专业的高分学姐复习经验,里面有详细的专业复习方法,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以静下心来仔细看看。人大新闻考研高分学姐经验分享(考研二战复习忠告和建议)一、一个二战考研的故事我的考研成绩:政治72,英语79,专业一121,专业二112,总分384分。取得这个结果固然欣喜,但是也会想起自己二战考研的心酸。我第yi次考人大时,初试成绩351分,以一分之差,无缘复试。我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发现并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整整八个月的复习时间,我几乎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回宿舍。我没有做到每天第yi 个进自习室,但是我几乎做到了最后一个离开自习室,门卫大爷都记住了我。我每天都去学习,周末也不舍得休息。所以,对于自己的付出,我问心无愧。但是我为什么失败了呢?考研是一件不确定性很大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努力这一个因素。本科学校教学水平、学习的基本功、当年的报名情况、考研现场的发挥、是否换了出题人、还有一点运气成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导致一个没有考上的结果。但是这些因素之中,只有自身的努力是可控因素,其他都是无力改变的事情。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改变你能改变的,接纳你不能改变的,用智慧区分二者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过多考虑那些不可控因素,应该努力把自身努力这个因素z大化,才能尽量少犯错,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我对人大新闻的向往并没有因为考研失利而击碎,痛定思痛之后我选择了再来一年。二战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原因有三。一是压力更大,我一直受到“二战再考不上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困扰,我承受着家长的期待,我失去了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我失去了很多热情洋溢的鼓励。二是不能接触新鲜事物的空虚。一旦选择了二战,就要立刻投入到考研备考状态之中,又要开始早起占座、晚睡背书、三点一线的生活,又要拿出英语真题做它一遍又一遍。与考研无关的事情,都会慢慢与我隔绝,考研的世界剩下的便只是英语、政治、专业课。三是看熟悉的东西却没有更深层理解的失落与自责。由于是二战,看的书都是看过的书,做的题都是做过的题,本以为会看出一些新意,有感悟,但是实际上新东西很少很少,我们在做的只是重复过去一年做的事,回顾那些曾经背过又忘记的知识。所以,我真心不建议任何人二战,浪费的时间很多,而且结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可是这个世界又是这样残酷,如果不考研就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学历水平,就会一直被心仪的工作拒之门外,就会在内心留下遗憾不知多久才能释然。所以任何选择,都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内心呼唤的那个声音,就是指引你前进的方向。二、两年奋战积累的经验1、内心要足够坚定考研是一条比较辛苦的路,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被各种困难所吓倒,更不要被一些传闻所迷惑。人大的报录比是多少?今年保研人数又增加了!是不是有招生黑幕啊?不要被这些问题所干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考研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不接触这些信息,但是我希望你能够心如止水,不要去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要去害怕前方的困难,只要坚持走下去,不抛弃不放弃,每个人都是胜利者。2、复习要趁早对于考名校的小伙伴,尤其是本科出身与名校差距非常大的同学,或者是跨考的同学,我认为早点开始复习是有必要的。这个提前并不是建议你从大二就开始复习,而是希望你能把复习时间设定在8-10个月。因为人大的参考书有接近30本,第yi遍看书就要花费2个月。二轮边看书边做笔记的时间大概是3个月,还要余出2个月时间背诵和做真题。这样加起来正好8个月。每个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很多任务实际执行起来是会打折扣的,所以准备时间充裕能够让自己复习地有条不紊,但是时间紧迫就很可能落得复习不完的局面。最崩溃的莫过于,“我后天就要考试了,现在还没开始怎么复习,你的笔记能发一份电子版的给我吗?我打钱给你。”3、没有最努力只有更努力有些同学喜欢听“复习一个月考上XX校”“英语阅读的猜题技巧”“帮你ya题”这类的分享,仿佛他人的成功可以轻易复制一般。我不否定有轻易成功的例子,他们自有他们成功的理由,但是我想说他人的轻易成功并不是你偷懒的理由。与其听这些经验,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一套题,背一个名词解释,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比你you秀的人此刻正在努力。所以,我始终愿意相信天道酬勤,也希望通过自己辛勤的付出换来一个问心无愧。如果你实在对复习不自信,可以听听天道考研网校的课,我二战时一个研友报的,然后分享给我听了一部分课,讲的还是有些用处的。三、具体复习方法A、 新闻学: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是入门书籍,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把一本理论性的书写成这样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这本书虽然基础但是却非常重要,我两年一共看了7遍。每年从这本书出的题都会超过20分。杨保军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是补充书目,也要认真看,把《十讲》里面没有提到的内容补充到笔记中,才能算准备得比较quan面。另外,新闻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科目,一定要多关注热点,多看老师的论文。在看得时候不要看热闹,而要看到一个热点事件便思考一下这个可以用什么理论来回答,多关注老师论文中的新研究,毕竟课本的内容远远赶不上现实环境变化之速度。B、 传播学:我认为传播学是相对难度大的一门学科,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陈力丹的《传播学纲要》、刘海龙的《范式与流派》都要看。以前学界主要研究经验学派,考试也主要考经验学派,但是近些年学界加大了对批判学派和技术控制学派的研究,相应的考试重点也在向这两个学派倾斜。一本《传播学教程》打遍天下无di手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了,所以大家要加强对批判学派和技术控制学派的学习,有备才能无患。C、 中新史:中新史的学习有两点:一是要形成一个框架,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先记住有哪几个时间段,再记住每个时间阶段中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发生。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定不能错,形成一个框架有助于我们的背诵。二是站在历史观的角度思考每个新闻事件的意义。所谓历史观,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总的观点或看法。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理解新闻史实。通俗一点讲,我们聊报刊史的时候,很重要的是在聊,这份报纸对革命有没有帮助。D、 外新史:我认为外新史的复习是所有科目中最简单的,大国的复习(英美法俄)要全面,小国的内容只记重点的报纸、通讯社和新闻事件,特别偏的内容不会考。外新史在考试中所占比重比较小,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注意分清轻重缓急,背过重点内容便可以应付考试了。说到背诵我想说几句,我们所有人都会经历背完就忘的郁闷状态,请大家不要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第yi遍背诵的时候很痛苦,但是不能因为痛苦就放弃,第二遍背诵的时候自然就快了,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中新史和外新史的知识点多而且琐碎,很容易产生厌恶情绪,但是这部分内容也是思考力度比较小的,你只需要使劲背就够了。要相信,多背几遍肯定会背过的。E. 传媒经济学:喻国明老师的《传媒经济学教程》为主,近一两年喻国明老师的论文为辅。虽然喻国明老师即将离开人大,但是《传媒经济学教程》并不是他一个人写得,其他老师还在人大,所以这本书不能排除在书单之外。传媒经济学相对而言应用性比较强,所以传媒领域的热点要多多关注。考试的时候纯理论的内容很少,多数是与热点结合的问题,这部分需要你广泛的积累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自己没有独到的见解怎么办?那就是要多看传媒经济领域的新论文,把大牛老师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把大牛学者的话内化于心,再结合一些答题技巧,便可以应对这部分的考察。公共课,英语多做真题,政治多做选择题练习以及背一些大题。考人大新闻对我而言是一条艰难的路,途中的心酸都已经成为往事,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成了人生的财富。希望我们都能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越是艰难的路,越值得挑战不是吗?你的勇气与坚韧一定会换来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你的付出与努力也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感悟。愿执着地追逐梦想的人都能迎来梦想实现那一刻的热泪盈眶。朋友们,加油。

新闻专业考研的同学要考哪些科目啊

旷达
炼形
一般都要考新闻学和传播学、新闻采访写作、新闻传播史等等其实要专看你选择的属学校一般考研就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专业课有的学校喜欢分为新闻学和传播学来考有的学校就喜欢分为史论和新闻业务来考有的学校就喜欢分为新闻理论基础和新闻业务甚至有的学校会考文学知识的啊看你选的学校吧,有需要就继续吧加油哦!!!分不同的学校吧,有点学校考的少,有的学校考的多。有的学校两年制,有点学校三年制。自己选一个性价比好一点的吧。考研重在考上,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努力!祝你成功

新闻传播学 和新闻与传播 硕士专业有什么区别

痛定思痛
鳟鲂
新闻传播学是学术型硕士,新闻与传播 硕士专业是专业硕士。都比较重实践,两者区别如下:(1)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66263 年限专硕的学习时间是两年,学硕的学习时间是三年。因此如果专硕的同学想要在秋招时期就找一个好工作那么久意味着研究生第一年就要辛苦一些找实习了。(2) 学费专硕和学硕的学费的差别因学校而不同。据我所知,学费差别最小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学硕是8000每年,专硕是10000每年。而其他的学校专硕就比较贵了,北大的mjc是两年80000,复旦的mjc是两年70000,人大的mjc是在招生简章上两年70000,但是2016级的实际收费是两年50000。(3) 课程安排学硕和专硕在很多专业课的安排上是一样的,而且据我所知,也都是坐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的。但是学硕的课程比专硕的课程肯定是要多出来一部分的。所以有一些小伙伴会问,会不会上课的老师不一样,学的内容不一样之类的完全就多虑了。可以看出,学校在专硕和学硕的培养方面,并不会非常区别化的对待。扩展资料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中国两种硕士学位的存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外不存在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之分。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学术硕士是中国特有的学位系统,在国外并不存在学术硕士一说。所谓的专业硕士学位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也就是说国外只有一种硕士学位,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搞实践的硕士,在国外都是授予硕士学位,国外不存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之分。国际认可的硕士学位有MA、MFA、MBA等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专业型硕士百度百科——学术型硕士

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应该复习那些书籍?

鬼见愁
伐树于宋
众所周知,新闻包括于传播之中,而传播是更为广义的概念,除了新闻之外还有广告、公关3337616631、传播心理等等方面。新闻行业是从公元十五、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手抄小报”才正式形成的,而传播的发展则伴随了整个人类历史。所以我们说,新闻仅仅是传播的一类。 硕士研究生分为两类,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新闻传播专业中,学硕需要具体选择学新闻还是学传播,因为你要专攻其中一个方向;而专硕呢,看重应用和实操,考试既要考新闻也要考传播,但是相对而言,新闻传播专硕的每一门都不会考的像学硕那么难、那么深。 本人报考的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硕士”,也就是大家俗称的MJC(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属于专业型硕士。MJC的特点就是考两门专业课,一门叫做“新闻传播专业基础知识”,一门叫做“新闻传播综合能力”。前者基本上就是考你的新闻学知识,包括新闻历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后者基本上就是考查你的传播学知识,包括传播学概论、传播学历史,还包括媒介经营管理方面和传媒伦理与法规的知识,包含面比较广、杂。当然啦,各个学校考查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我只是举了自己的例子简单说明一下考研科目的设置情况~题主可以根据自己想报考学校的具体情况再深入分析~ 如果题主对新闻感兴趣,想考新闻学的研究生,我推荐题主按照课程类型可以作如下准备:新闻理论:新闻理论呢,在我国是一门非常有“国家特色”的课程,也是最枯燥的一门。因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以我觉得这一门课,还是以记背为主,虽然你也许会不赞同其中一些观点,但是不赞同不代表不服从。毕竟是意识形态嘛,政府控制的也紧,下面推荐的几本书基本上差别不是太大,可能就是在一些概念的具体措辞上有一些不同,但总体脉络精神是大抵相同的。推荐书目:雷跃捷《新闻理论》(评分:4星半。新闻学考研必备书。)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评分:4星。陈力丹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他对新闻传播很多方面领域都有深刻的研究,堪称当代新闻学界的“全才”。)中国新闻史:我之所以把中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分开说,是因为这两个部分虽然都叫新闻史,但学习方法有很大不同。中国新闻史基本上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你会发现,很多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的载体都与新闻有关:维新派的崛起和戊戌变法、《民报》和中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共产党》月刊、《光明日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等。学习中国新闻史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推荐书目: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评分:4星。内容比较全面,但是里面有些新闻史事件的排列顺序颠倒了,而且前后跳动比较大,阅读时还需多注意。尽管如此,此书仍是应考首选。)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评分:3星半。还是方老先生的作品。主要讲《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刊至新文化运动前夕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报刊的发展历史,非常非常的详细,这一部分也是历年考研老师喜欢出题的重点部分。)外国新闻史:外新史的教材在结构上相对于中新史来讲更加零散,因为需要介绍很多国家的新闻史,再加上古代、近代、现代跨度较大,所以单元性很强。但外新史的重点并不太多,几家老牌报纸(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等)、三大通讯社(路透、沃尔夫、哈瓦斯)、著名的媒体和媒体人(BBC、NHK、普利策等),因此外新史只要熟悉像英国、美国、日本这些国家的新闻史,就基本掌握了外新史的大部分精华。推荐书目: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评分:3星半。我自己用的是这本,感觉比较全面,但一些重点内容的讲解不够详细,还可以结合其他教材一起看。)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评分:3星半。传媒大学的老师编的书,对于日本的新闻制度和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之类的重要报刊的介绍非常详细,是很好的复习材料。);唐亚明《走进英国大报》、《走进美国大报》(评分:3星。并非教材,而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通过实地采访,写成的研究观察著作。对英、美两国的传统报业有深入的见解,可以开阔眼界,当作兴趣读物来读。就不上图了。)新闻业务类:考研考的新闻业务就是传统的采、写、编、评四个部分,也是考试中最灵活的一部分,很多跨专业的学生新闻理论和新闻史都可以死记硬背下来,但是新闻业务能力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提升上去的东西,需要你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培养起来这种所谓的新闻专业素质和专业意识,仅仅靠看书上课并不够,还要多找实践机会练练手。新闻采访:肯·梅茨勒《创造性的采访》(我上新闻采访课的老师强力推荐的书。有条件的话最好看英文原版的,虽然我是没看下去==) 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教授写的书,在新华社都有领导在看~)新闻写作: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新闻写作必读。例子超级多,也很实用。)新闻编辑:方毅华《新闻编辑》(个人认为,新闻编辑不是靠看书学出来的,也是靠无数个夜晚改稿组稿的汗水凝结起来的。当然,看书是为了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功。推荐这本方毅华老师的《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评论,说白了就是对新闻事件的议论文。与其推荐教科书,不如推荐你看优秀的媒体评论作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均可,比如:《南都评论》、《时事评论》、人民网“人民时评”、腾讯网“今日话题”、徐达内《媒体札记》等等等等,太多了。传播学的东西太多,为了节省时间,传播学的推荐书目我就不一一发图片了,题主如果对哪一本感兴趣或者存在疑问,可以私信我~传播理论: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胡正荣《传播学总论》、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全部5星推荐。都是人大、中传的院长、校长级别的传播学泰斗的代表作。学习传播学不读这三本书,就好像学军事没读过《孙子兵法》,学宇宙物理没读过《时间简史》一样。)其他的还有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对于几个著名的传播效果理论介绍超级超级详细,很棒);展江《大众传播通论》(也是考研党必备。。。好苦逼)传播心理学: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教程》、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传媒经济学: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很厉害的人大教授)传播历史方面,由于本人考的是专硕,所以这一块没怎么多复习,也没有购买相关的教材,实在是不太了解。希望其他同学能多多补充。除了教材,再给题主推荐一些传播学相关的经典著作吧!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再补充一些媒体人传记:奥莉娅娜·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录》(采访邓小平和基辛格、卡扎菲的案例非常经典)丹尼斯·布利安《普利策传》柴静《看见》闾丘露薇《行走中的玫瑰》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有回忆储安平的内容。不过好像这本书由于讲文革所以被禁了。。。)

新闻学研究生,还有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生。这两个有什么区别么?

君曰
管仲有病
1、新闻传播学3264633536专业考研形势政策及就业分析 :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1994年以前,国内有新闻学类专业点66个,1995~1997年增加了35个,1998~1999年又增加23个,2000~2001年新增专业点竟达104个,即目前已经有专业点230个以上。据估计,目前全国新闻专业本、专科的在校生人数达到4~5万人。 新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传播媒体的需要。近3~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据调查,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对本科毕业从事一般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今后不再录用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同时,各类非新闻专业毕业生也蜂拥至媒体希望分食一杯羹。研究显示,2000年以前大约50万新闻从业人员中,只有3万人员来自新闻专业,也就是说,95%的从业人员来自其他专业。《北京青年报》每年招聘记者,报名与录用的比例在50:1左右。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但收效不大。当然,在政策范围内媒体的增多和扩容,还是给了新闻人才一定的空间,据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场最急需的人才是媒介、咨询等行业,而不再是前几年的IT、商务行业。只是市场对新闻人才的要求更高了。 就业:媒体、政府机构、企业、高校 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叫“新闻学研究进入大众传播研究时代”,由于这个说法比较笼统,人们可以对它有多种理解:传统新闻学与传播学并存;传统新闻学完全被传播学所取代;传统新闻学被改造为一种新面貌新体系的新闻学。到底会是什么情况,需要深入的研究,更需要实践的发展来证明。但我们认为,新闻学会在吸收借鉴传播学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同时,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发展为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理论体系。 首先,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学科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差别决不仅仅是研究范围的大小,如果是这样,那么新闻院系只要在传统新闻学专业以外加强对广播电视等媒介的研究就可以实现新闻学向传播学的过渡了。新闻学是一门人文学的应用学科,传播学则是一门社会科学的应用科学,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人文学是学科而不是科学。人文学的人文性表现在它体现着人对人自身的终极关怀,它探讨人的存在价值和人性的精神表现,它把诸如信仰、情感、道德、美之类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它的立场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从这个角度讲,新闻学的核心观点新闻价值正是人文特性的体现。而社会科学之所以被称为科学,是因为其研究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包含着内在规律,运用客观的观察程序和分析方法可以找寻这些规律,这些规律是可以检验的。传播学所研究的正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律。这样看来,新闻学和传播学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道路,无法相互替代。 其次,传播学虽然来势凶猛,但还没有代替新闻学的实力。从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来看,它起源于战争宣传、商业公关活动、政治选举等活动的需要,这些在本质上是与新闻学的精神相违背的。中国的传播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理论都是舶来品,直接引进自西方,我们在感慨其潜在的巨大社会意义的同时并没有找到一个把它应用与中国实际的道路,传播学的本土化是现在学术界呼声最高的问题。正如有人奚落的那样,传播学是个筐,什么都可装,正是因为我们对传播学研究的不深入不明确导致了对传播学的泛化认识。传播学和新闻学都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现实的压力,他们应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完善。 我国传统的新闻学,是贴满政治标签的新闻学,从基本理论到新闻业务,都强调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不同。这样一来,新闻学没有了共同的规律,我国新闻学者进行的学术研究,成了“自言自语”,无法与国际同行交流,也就谈不上与国际接轨。传播学的引入为新闻理论的研究开拓了国际视角。2、考研专家谈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一、诞生背景不同 二、研究范围不同新闻学主要以传统的报业为主,评论是重点。学习的内容包括理论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实践方面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传播学除了报纸外,还涉及电视广播,电影甚至多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此外广告,公关,民意测验等也在其包容之下。传播学学习的内容既有专业课程方面的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有广告、新闻、影视、营销、对外交流等内容。三、研究重点不同传播学重理论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的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与发展;新闻学重业务研究,其研究路线是:实务-历史-理论。四、研究方法不同新闻学沿用传统的人文学科的思辨定性的分析方法;传播学则以新兴的社会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多采用试验型的定量分析方法。五、分支不同新闻学有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等专业分支;传播学包括传播法学、传播理论研究、媒介发展研究、跨文化交际、广告学、艺术传播等分支。六、就业方向不同新闻学多在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位就业,另外还可以在出版社、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师资格证,到学校里当老师;传播学可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政府部门等就业,选择范围更加广泛。七、考研复习要点不同新闻的核心课程是采访和写作,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借鉴。国内可以看李希光的采访和徐泓的写作,艾丰的书也不错。报纸和杂志可以多看南方周末、南风窗、新周刊、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等,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在国内新闻学领域,秦朔,胡舒立,卢跃刚,王克勤等都是领军人物。国外的麦彻尔的新闻采访和写作也是大家可以参考的。新闻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公正客观平衡,培养的记者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传播学是社会科学,是商业社会下的产物,它培养学者或者学者型记者。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传播要与传统的人文学科拉开距离,而多靠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因为传播是西学,所以应该多看欧美原著,比如施拉姆、波特的《传播学概论》、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施拉姆、波特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等。新闻和传播密切相关但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新闻学侧重由于新闻的采写编评,传播学比较侧重于语言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