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LED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茅虿王
美人邦
  前瞻网摘要:LED虽然在前期市场培育中价格相较传统白炽灯要高,但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各类市政工程照明项目扶持产业发展,从长期趋势看,LED替代白炽灯、荧光灯成为主流照明产品是必然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3-2017年中国LED行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0%以上,2017年行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5159.96亿元。  LED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企业小而散,行业洗牌重组悄然进行预计洗牌率达25%以上  可观的市场规模与前景近些年来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LED市场。截止至2011年年底,LED产业链下游企业数量约有4000家,中游1200家,再加上材料设备等上游企业,全国LED企业起码有6000家以上。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LED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LED规模以上(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仅621家。近些年,我国LED企业数量增长极其迅速,但90%以上为中小企业,处于“小而散”的状态。这些年,大量热钱涌入,让整个产业空前繁荣,却也暗藏过剩风险。通过洗牌整顿行业发展秩序的呼声一直很高。事实上,行业洗牌重组也正悄然进行,2011年以来便不断出现LED企业倒闭的事件,前瞻认为未来行业洗牌概率会达到25-30%甚至更高。  同质化竞争造成价格战硝烟四起,加快品牌建设迫在眉睫  行业普遍性的问题还在于利润最高的上游外延片及芯片由于技术要求高门槛也相对较高,进入企业远少于中游LED封装与下游LED应用领域的企业。《2013-2017年中国LED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有1200多家LED封装企业,而企业推出的各类LED应用新产品数量却不足550件;LED路灯企业超过300家,产品基本处于互相抄袭模仿的阶段。同质化竞争造成价格战硝烟四起,缺少标杆性的品牌,企业规模难以壮大,行业缺乏公信力。因此,培植龙头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已成为LED行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外资企业攻城略地,本土企业亟需提供技术水平构建专利防御体系  我国LED研发技术水平的不足不仅难以获得微笑曲线高价值区利润,甚至将面临外资企业的攻城略地、抢占市场份额。专利技术是全球主要LED厂商获得竞争优势、保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国内LED专利技术构成不完善,上游专利大部分被国外厂商所掌握,技术受制于人,高端芯片80%以上来自国外或台湾地区,企业无法延伸到中高端利润板块。由于缺乏原理性专利,产品受到专利封锁,出口受制约。即使在集中了我国80%以上企业的封装和应用下游领域也处于较低端水平。  而拥有先进研发技术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国际LED企业则拥有极大的竞争优势。欧司朗早在无锡建造了LED芯片的外壳封装工厂;飞利浦在成都建立飞利浦专业照明示范园;GE在中国西北地区成立首个客户协同创新中心等。在2013年广州国际LED照明展上,也出现了很多属于世界500强照明企业及LED领域的龙头企业。国内LED企业亟需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并构建自己的专利防御体系的巨大挑战。LED封装胶发展趋势可以预感到,2015年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市场也会越来越大,不能单靠成本竞争,而要转为技术核心竞争力。这方面可以向贝特利学习

LED芯片产业未来会怎样

后仕
罗含
从2016年开始,LED行业就出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到2018年,又出现了新的格局。纵观整个LED产业链,我们可以看到,LED芯片领域是LED产业链的高毛利环节。国内主要LED芯片企业相继扩产,国内LED芯片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芯片价格将会转而下行,国外LED芯片大厂扩产趋于谨慎,供给增长有限,中国LED芯片厂澳洋顺昌、华灿光电、三安光电等借助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依靠资金、规模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扩产,全球LED芯片产能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LED芯片(不包括台湾,下同)行业产值规模达到188亿元,较2016年增长29.7%,占全球LED芯片产值比例达到40%;中国MOCVD保有量超过1600台,全年净增加246台,LED芯片产能占全球的比例超过54%。前瞻预计,2018年中国MOCVD机台将继续增加288台,达到2200台,随着国内主要LED芯片企业相继扩产,国内LED芯片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芯片价格将会转而下行,国内LED芯片产值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2018年中国LED芯片产值将达225亿元,同比增长19.7%,市场前三企业的产能占比将达47.8%。

关于LED芯片的实习报告

龟至
天和将至
可以 帮你。

求LED市场前景分析!!

黑海盗
合则成体
  1、全球led照明市场概况  全球LED照明产业,受限于成本高、缺失行业标准,以及光效、寿命、可靠度等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原因,市场在前几年发展较慢。随着LED企业对产品研发的不断投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目前LED芯片技术已经大幅提高,发光效率能够达到通用照明的要求,为LED照明产品在市场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拓扑产业研究所的研究显示,2008年全球LED照明市场已经初现端倪,并将在未来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2009年全球LED照明应用产品市场规模约为28.5亿美元,增长率为9.2%,2010年全球LED照明应用产品市场规模为40.0亿美元,同比增长40.4%,增长迅速。预计2014年全球LED照明应用产品是规模将达到625.0亿美元,为2010年的1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3.3%。  全球LED照明市场规模及增长变化  分区域来看,目前LED照明产业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发展的较快。  美国市场是全球用电量最多的区域,也是LED照明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而欧洲国家具有较强的节能意识,为LED照明的普及进行了强有力的铺垫;中国及亚洲等国家的LED照明产业将在新建设需求、电力普及推动、以及户外照明使用增加等动力的带动下,快速成长。  2、中国LED照明市场概况  LED照明产品由于能量转化效率非常高,能耗理论上仅有白炽灯的10%,相比荧光灯,可以达到50%的节能效果,因而具有节能、环保和长寿命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安全照明、特种照明和普通照明光源等照明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发电大国,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照明电器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照明电器产品出口到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全行业销售额的40%。如果LED技术及成本达到照明要求,则将成为普通照明应用中主要产品之一,LED照明产业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正在进入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已经开发成功包括LED车灯、矿灯等多种产品,鉴于半导体照明产业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我国已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促进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建设和民生工程等,将增加对特殊照明、普通照明、景观照明等各种LED应用产品的大量需求。此外,科技部启动了旨在拉动内需,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产业规模的“十城万盏”LED应用示范工程,也将成为推动LED照明产业发展的动力。  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及政府相应补贴政策的出台,LED照明产品将逐步进入民用照明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民用照明包括灯管、投射灯、吊灯等,据欧司朗光学半导体公司2008年调查统计,全球每年家庭照明灯座出货量约为500亿个,由于民用照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而目前LED价格仍远高于传统光源,因此在民用照明领域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但由于其节能效果突出,在酒店、商务会馆、商用写字楼、超市连锁店等对价格敏感度低的商用场所,LED将首先得到应用。随着LED照明产品的价格快速下降,未来民用LED照明市场潜力巨大,LED照明灯具全面替代传统的荧光和白炽照明灯将成为必然。  据拓扑产业研究所的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LED照明市场规模为38.7亿元,同比增长21.2%。随着全球LED照明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以及中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LED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势必带来产业升级,加速国内照明产业的迅速发展,据《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指出》,到2015年,LED功能性照明产品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0%、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渗透率达到70%以上。预计到2014年,中国LED照明市场规模将达到90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9.2%。  中国LED照明市场规模及增长变化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LED照明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6%,将会高于去年3%的增速。美国、德国、英国的市场复苏情况出现改善,预计今年美国经济预计将增长2.8%,并维持对中国经济今年增长7.5%的预期不变,以上区域正是LED照明发展的重要市场,经济复苏或疲软也牵动着LED照明市场规模的变化。当前,LED照明产业的主力市场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亚洲则以中国和日本为主。据前瞻数据显示:全球LED照明渗透率从2012年的22%到2013年的26%,2014年下半年有望达到32.7%。目前,国外LED照明行业正全面迈向普及中,相对国外,大陆的LED照明市场也不遑多让,LED照明在产品价格不断下跌、政策利好政策不断以及节能意识的不断加深等因素税的推动下,LED照明市场需求快速成长。LED照明市场是任何国家都要抓住的一个重要机会,因为它是一次光的革命,代表的是更美好的生活。10美元以下的LED灯泡的推出,基本达到了人们接受的甜蜜点,因此,LED照明渗透率继续上升是可以预期的。

led芯片的种类及优缺点

刘娟
梦中剑
LED芯片主要有蓝宝石衬底、硅衬底和碳化硅衬底三种蓝宝石衬底: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是源于日本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优点是:化学稳定性好,不吸收可见光,价格适中,制造技术相对成熟;不足方面:导电性差通过同侧P、N电极克服;不易机械切割由激光划片技术所克服。但是,较差的导热性在小电流工作下没有暴露出明显不足,在功率型器件大电流工作下问题十分突出硅衬底:衬底是源于中国的专利技术。优点:晶体质量高,尺寸大,成本低,易加工,导电性、导热性和热稳定性良好,缺点:硅衬底对光的吸收严重,致使硅衬底的LED出光效率低碳化硅衬底:市场占有率第二。碳化硅的优点为化学稳定性好,导电性能好,导热性能好,不吸收可见光等;缺点为价格高,晶体质量难以达到蓝宝石和硅那么好,机械加工性能比较差,SiC衬底吸收380nm以下的紫外光,不适合用于研发380nm以下的紫外LED。

怎么样做LED芯片业务

爱未移
城市化
LED芯片的业务,客户群无非就是LED封装厂,你所说的这种销售方式,其实是最原始的销售方式了,现在LED整个行业越来越规范,你所说的这种方式几乎已经行不通了,其一:要求你周转资金量会比较大,一般客户要货都是几十K几百K(我不知道你销售的芯片是大功率的还是小功率的),这样一批货的金额会比较高,除非你可以不用付钱拿货出来,交给客户,然后拿现金。其二:现在封装厂越来越要求品质和售后服务,比如:芯片封装出来的色温、波长不符合要求、电压过高等问题,需要原厂支持解决。其三:部分客户还要求做帐期。你问的根本不是LED芯片专业的问题。所以如此回答,希望对你有用

led行业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第二部
事兼于义
日前,2015中国LED应用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聚集了260多名业内人士,来自工信部、行业协会、企业的代表与会。以下内容为嘉宾对我国LED行业现状及发展的言论: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LED显示应用分会理事长 关积珍:我国LED显示应用行业总体规模持续提升  我国LED显示应用行业总体规模正在持续提升。LED产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处在产业调整阶段。从产业总体规模看,2014年全行业年度市场总额300亿元,比2013年增长10%。  从产品构成看,2014年181亿元销售总额中,显示屏产品的销售占全部销售额82%,LED照明及其他LED显示应用产品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18%。  LED显示屏销售总额中,户外LED显示屏的比重逐年提升,占显示屏总销售额60%左右,室内显示屏占40%。  从产品出口看,我国显示屏占有一定优势。2014年,LED显示应用产品出口额为36亿元人民币,占全部销售额20%左右。  从市场总体发展看,四个方面值得关注:室内外小点间距高密度LED显示产品发展迅速;创意、广告等市场不断提升和扩大;国际市场稳步发展;新兴显示产品不断引领市场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从行业总体发展看,受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形势影响,LED行业整体增长幅度进入调整期,资金供给和投入不足使行业内众多企业面临市场和资金压力。材料、封装、驱动、控制等技术,对生产、市场布局带来冲击。小点间距、高密度产品技术受集成电路技术、驱动控制、电源技术及可靠性方面的挑战。  LED行业的发展要从四方面下工夫:重视专业化分工,LED产品的产业链建设,产业规模提升;强调多领域合作,多产业联合推进;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和引领市场;推动品牌建设与发展,有战略视野。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葛婕:互联网+给LED产业发展带来的三个新机遇  1、智能可穿戴。预计2015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35.6亿元,2016年将突破228亿元,其中LED在手表、手环、眼镜、头盔、服装等方面都有发展机会点。  2、智能家居。201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600亿元,预计2013年至2020年平均增长率将达25%,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3500亿元。随着低碳节能生活方式成为潮流,预测中国智能照明市场有望在5年内达到1000亿元。除智能照明外,数字电视、安防领域,也会用到LED照明,预计2015年红外LED在安防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252亿美元。  3、智能网联汽车。车用LED照明利润率较高,2014年到2018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整个汽车运用到车灯的有20多种,除LED照明的汽车外,车表盘的背灯,实现车联网后还有可见光通讯,这些都有潜在市场。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集成电路处处长 任爱光:我国LED行业投资热现象消退 逐步向其他行业拓展  LED行业从2009年开始就出现投资过热现象,2010年、2011年大量资金涌入行业导致产能过剩,经过2013年、2014年的发展,行业慢慢走向平稳之路。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我国LED芯片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越来越小。LED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反映了摩尔定律,另一方面其应用在其他行业不断拓展、延伸,例如从室外光源向生物和农业等领域不断渗透。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 王琳:移动互联网将是LED行业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2015年LED行业并购超过25起,跨境并购也会成为一种趋势,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在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阶段,LED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正进行多元化的布局,移动互联作为下一个目标将受到瞩目。

我想了解一下LED照明的市场前景!越详细越好!还有如果开一家加盟哪个品牌好点?需要什么?谢谢

息息相关
何不为乎
目前中国的LED市场非常火爆,LED的应用空间逐渐扩大。国家目前也是倡导节能减排,大力支持LED绿色照明产业。工程、民用灯具都在往这个方面靠拢。但由于LED技术不够成熟,是个新兴产业,所以市场鱼龙混杂,各厂家竞争激烈,还未有特别突出的品牌。不知楼主之前是不是做照明行业的,所以关于加盟的问题不好做具体回答。一般业内不称加盟,而大多是以代理经销的形式来做的。具体的合作方式,请楼主说明自己详细的资料计划才好回答。做照明!工业为主.由于LED的节能特点,世界各国对LED的研发生产都极为重视。日本已经实现1998-2002年耗费50亿日元推行白光照明,当时预计2006年完成用白光LED照明替代50%的传统照明,整个计划的财政预算为60亿日元。美国2000年制定的“下一代照明计划”被列入了能源法案,计划从2000-2010年,投资5亿美元,用LED取代55%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当时预计到2025年,固态照明光源的使用将使照明用电减少一半,每年节电额达350亿美元,形成一个每年产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市场。我国在半导体照明领域已具备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已经初步形成从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器件封装集成应用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现在全国从事半导体LED器件及照明系统生产的规模以上的企业有400多家,且产品封装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一定的份额。另外,我国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镓、铟储量丰富,占世界储量的70%-80%,这使我国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具有资源上的优势。据国家新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的资料,北京凯博信咨询整理的数据,目前,我国LED上游生产企业主要有深圳方大、厦门三安、上海蓝光、大连路美、江西联创、江西欣磊等;中游生产企业主要有深圳量子、河北鑫谷、宁波升普、杭州创元、杭州中宙、北京睿源等;下游生产企业主要有厦门华联、佛山光电、宁波爱米达、天津天星等。通过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我国在两年多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方面的突破。未来5年,我国也将把半导体照明作为一个重大工程进行推动;而科技部也已批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5地作为LED产业化基地。按这5大产业基地预计目标,凯博信咨询估计,到2010年,整个中国LED产业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3.全球  目前,半导体照明产业形成以美国、亚洲、欧洲三大区域为主导的三足鼎立的产业分布与竞争格局,美国Cree、Lumileds,日本日亚(Nichia)、丰田合成(Toyoda Gosei),德国Osram等垄断高端产品市场。  五大企业在产品与市场方面各具特色,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在LED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都形成了LED完整的产业链,其中日亚化学1994年第一个生产出蓝光芯片,并在专利技术方面具有垄断优势;Cree、GelCore等都有自己成熟的技术体系,但其在产业链上只集中在外延和芯片的制备上;Lumileds则关注于大功率LED的研发,在白光照明领域实力雄厚。新加入业者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与LED老将即将并驾齐驱。就像台湾已经是日美欧以外,白光LED的主要产地,更是蓝光LED芯片的重要量产地。例如部分台湾业者在高亮度蓝光LED芯片已开发出1700mcd,而1400mcd也达到了出货阶段。所以就产品产出能力与质量技术而言,已经不逊色于传统LED大厂。3.1芯片主力厂商介绍(1)日亚化工是GaN系的开拓者,在LED和激光领域居世界首位。在蓝色、白色LED市场遥遥领先于其他同类企业。它以蓝色LED的开发而闻名于全球,与此同时,它又是以荧光粉为主要产品的规模最大的精细化工厂商。它的荧光粉生产在日本国内市场占据70%的比例,在全球则占据36%的市场份额。荧光粉除了灯具专用的以外,还有CRT专用、PDP专用、X光专用等类型,这成为日亚化工扩大LED事业的坚实基础。除此以外,日亚化工还生产磁性材料、电池材料以及薄膜材料等精细化工制品,广泛地涉足于光的各个领域。在该公司LED的生产当中,70%是白色LED,主要有单色芯片型和RGB三色型两大类型。此外,该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以同时量产蓝色LED和紫外线LED两种产品的厂商。以此为基础,日亚化工不断开发出新产品,特别是在SMD(表面封装)型的高能LED方面,新品层出不穷。日亚以销售LED封装产品为主,并不对外销售外延或芯片产品,并通过对蓝光和白光LED专利的垄断来建构进入障碍,几乎垄断整个可携式产品的白光LED市场,并获取巨大利润。以蓝色、白色LED市场的扩大为起爆剂,日亚化工的总销售额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势头,由1996年的290亿日元增长到2006年的2000亿日元。这期间,荧光粉的销售额每年基本稳定在300亿日元左右。2006年全球LED市场约为7335亿日元,因此,日亚化工占据了约27.3%的全球市场份额。(2)丰田合成(株)如果将LED比喻为汽车,那么可以说,日亚化工提出了车轮和发动机的概念,而丰田合成则提出了车体和轮胎的概念。1986年,受名誉教授赤崎先生的委托,丰田合成利用自身在汽车零部件薄膜技术方面的积累,开始展开LED方面的研发工作。1987年,受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的开发委托,丰田合成成功地在蓝宝石上形成了LED电极。因此,把丰田合成誉为“蓝色LED的先锋”并不为过。  丰田合成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也相当快。1998年,其销售额为63亿日元,但到2006年,已增长至276亿日元。在应用方面,手机占了72%,此外应用较多的还有液晶背光、按键、背面液晶背光(3in1)等,信号设备、大型显示屏等方面的应用也比较多。此外,汽车导航系统和电脑专用液晶控制器、TV专用大型液晶的背光等也是丰田化合的目标市场。照明应用方面的设计开发也正在紧锣密鼓之中。丰田化合的生产据点除了爱知县平和町的工厂以外,还在佐贺县武雄市建立了生产蓝色LED等GaN LED的第二个生产据点,其设备投资总额达156亿日元,届时两个工厂的总生产能力可达到月产4.2亿个,其目标是2008年LED的销售额达到1200亿日元。(3)美国Cree公司建于1987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主要从事SiC,GaN和Si衬底的开发,是美国宽禁带材料和器件的领导者,也是生产GaN材料的最大公司之一。最突出的还是他们对蓝光LED方面的贡献,公司在SiC衬底上生长GaN外延片制作蓝光上拥有专利,该专利不同于日亚以蓝宝石为衬底生长GaN外延制作蓝光的专利,而蓝光是生成白光的基础,因而在LED上游也占据核心地位。公司的产品包括绿光、蓝光和紫外光LEDs,近紫外激光、射频和微波半导体设备,电源转换设备和半导体集成芯片。这些产品的目标应用包括固态照明、光学存储、无线基础和电路转换等。公司的大部分利润来自于LED产品和SiC、GaN材料的生产,产品销往北美、欧洲和亚洲。(4)Lumileds创建于1999年,Lumileds照明是世界著名的LED生产商,在包括自动照明、计算机显示、液晶电视、信号灯及通用照明在内的固态照明应用领域中居领先地位。公司获得专利的Luxeon是首次将传统照明与具有小针脚、长寿命等优点的LED相结合的高功率发光材料。公司也提供核心LED材料和LED封装产品,每年LEDs的产品达数十亿只,是世界上最亮的红光、琥珀光、蓝光、绿光和白光LED生产商。公司总部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荷塞,在荷兰、日本和马来西亚有分支机构,并且拥有遍及全球各地的销售网络。(5) 国联光电于1993年9月成立于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率先在台湾成功的以有机金属气相磊晶成长技术,开发出高亮度磷化铝镓铟红、橙、黄发光二极管,带动了台湾整个光电及通讯产业的蓬勃发展。公司现有员工人数约850人,在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拥有2处厂房,合计面积约6,500坪,公司于1999年3月在台南科学工业园区兴建南科三厂,初期使用面积约15,000坪,另于2000年5月购并原台湾光宝电子光电组件事业部成立台北分公司,并于江苏无锡成立100%投资之联欣达光电有限公司(6)Color Kinetics(CK)公司组建于1997年,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其在智能固态照明系统及技术设计、市场开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获得了相关技术的许可权。公司的获奖系列产品利用LED的实用及美观性能,在高性能灯具及OEM许可应用中,突破了传统光源的局限。其产品及技术优势使其在数码智能方面获得了一项称为Chromacore(R)的专利,这项专利可用来产生并控制数以百万计的LED灯光颜色及动态效果,应用于舞台照明和景观照明。CK公司自诞生以来,智能特性一直是CK阵营的主要手段,合作伙伴的战略能够提供给新加入者卓越的范例。当将数字智能技术用于基于高亮度二极管的数百万颜色的产生与控制时,CK公司显然是该领域的驱动者,他们的智能文件夹包括32项已授专利和120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CK公司采取公开、积极的方式与那些认识到智能固体照明的价值及其普遍深入的应用前景的制造商形成委托加工与许可的关系,以促进刚刚起步的固体照明工业的发展。目前CK公司在英国、中国都设有办事处,在日本还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国内LED芯片厂商分析厦门三安MOCVD 12台,红黄芯片产能为1000KK/月,蓝绿200KK/月,国内最大,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规模;上市公司中士兰微 MOCVD目前2台,8月再进2台,明年进两台,总数达6台,产能达到高亮蓝、绿、红芯片300kk/月;联创光电MOCVD2台,LPE普亮红、绿机台4台,年产芯片100亿粒,其MOCVD机台目前主要用于研发;深圳方大MOCVD三台,年产外延2.5~3万片,年产蓝绿芯片约3亿粒,产能不大。其它未上市LED企业,产能统计比较困难,缺乏准确性,初步了解信息大连路美产能为蓝绿芯片100kk/月,其主要产能可能在控股子公司美国AXT;上海蓝光被彩虹集团并购后2008年规划产能150kk/月蓝绿芯片,2010年达到250kk/月。值得关注清华同方旗下“清芯光电”,该公司可自行研制LED生产线的核心设备MOCVD机台,这样其采购成本、维护成本大大低于原装进口设备,并且有助于公司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日本日亚就全部用自己改装的机台,由于熟悉设备性能,在外延制备上灵活性增强)。2006年7月,清芯光电的MOCVD设备调试一次通过,生产出合格产品;2006年8月外延片、芯片生产线落成投产。据称目前公司能够批量生产发光效率平均达到59lm/W的白光LED,该指标达到国际产业化先进水平。2007年3月同方股份 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增资取得控股地位。目前清芯光电有两台MOCVD设备,月产1000万粒芯片。根据公告,通过同方股份向其提供的不高于2000万美元的担保或资金支持,清芯光电将分批添置13台MOCVD设备,总共形成15条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16亿粒(12mil)高亮度LED管芯的产能LED市场分析报告--产业概况-封装3.2封装主力厂商介绍(1)亿光电子 1983年创立于台北县土城市。主要生产 LED 光电半导体产品,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第一家取得专利授权合法生产和封装LED产品龙头厂商在产品布局和生产规模上,仍处于领先的地位,LED封装业者表示,由于封装厂二军的营业规模相对不大,虽然白光领域为各厂相继抢入的重点,但各厂也都各自发展自身的利基市场,以期站稳脚步后再伺机开拓版图。其中佰鸿在交通号志上有所斩获,东贝在CMOS感测组件着力较深,而立碁则是着重在模块产品发展。国内的主要封装厂商分析(1)佛山市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原佛山市光电器材公司)是专业生产半导体光电器件及其应用系统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2)珠海力丰光电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1月中国大陆地区大功率LED照明光源技术企业。(3)江苏稳润光电有限公司LED 芯片封装和销售能力已经达到120KK/月, 国内LED封装产业第一代言人。LED业的发展是全球性的,2003年全球LED下游封装(含可见光与红外光)比2002年成长12%达到了45.74亿美元。其中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发展尤其快速,台湾LED产值(整体)比2002年成长22.6%,达到284.4亿台币,预计2004年台湾LED总产值成长24%,将达到353亿台币。即使在整个国民经济负增长的日本,LED产值成长却达7.9%,甚至日亚化学的LED部门业绩大增达69%。我国国内大陆地区近4年来尽管LED产值年平均复合成长率达到29.3%,但这其中下游应用的成长是重头戏,达到了35%,而封装部分的成长仅16%左右。而恰恰是封装部分对我国整个LED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的台湾地区目前已是LED产业化的全球性代表,这种领导地位已经不仅体现在封装上,也体现到了上游的LED晶片产业,尽管目前日本、美国在高端的GaN蓝光LED领域拥有全球95%左右的专利,但产量远落后于台湾甚至落后于韩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台湾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也不是从上游开始发展的,因为它在80到90年代面对日本和美国有与我们现在相同的处境,所以它的发展也是亿光、光宝等封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为标志的,封装企业的强势带来对上游产业的强劲推动,即使是上游产业已在全球市场独占鏊头的今天,LED封装企业也仍然被公认为是台湾LED产业的基础.3.3照明主力厂商介绍(1) 飞利浦照明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起基础建立于1891年,当时Gerard Philips在荷兰Eindhoven建立公司生产白炽灯和其它电子产品.今天,皇家飞利浦电子,在《财富》全球30强电子公司中名列第九,2001年销售额为323亿欧元。2002年飞利浦和HP的合资企业是首家引入光效100 Lm/W ,寿命100,000小时的LED的公司(2) OSRAM(欧司朗)是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照明生厂商之一。建于1919年,最大的股东为Siemens AG,总部位于慕尼黑,在全世界拥有超过36,000的员工。OSRAM商标早在1906年注册,到目前为止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商标名称之一。Osram拥有有别于日亚(蓝光+YAG荧光粉)的蓝光+TGA荧光粉白光专利技术,开发出采用SiC衬底的GaN型光电器件,采用蓝光LED芯片和黄荧光粉组合产生白光LED,在大尺寸LCD背光源、白光照明和车用LED产品上具有优势。Osram主要的经营领域在欧洲市场及汽车用白光LED市场,与日亚化学有明显市场区隔。(3) GELcore(通用电气光电)是GE照明与EMCORE公司的合资公司,创建于1999年1月,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2007年2月,GELcore改名Lumination,公司致力于高亮度LED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把GE先进的照明技术、品牌优势和全球渠道与EMCORE权威的半导体技术相结合,GELcore已经在转变人们对照明的认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GELcore几乎涉足所有GaN LED相关产品,现有的产品包括大功率LED交通信号灯、大型景观灯、其他建筑、消费和特殊照明应用等。通过把电子、光学、机械和热能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技术相结合,GELcore加快了LED技术的应用并创造了世界级的LED系统。另外,GELcore还利用独特的客户管理系统来和那些LED专家和产品应用客户保持长期的友好关系。国内照明主力厂商1香港亮美集灯饰有限公司凭借自身八年的LED照明产品制造经验及拥有的强大驱动电路设计能力、独特外观结构设计能力、对品质持续改善的能力及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已成长为LED照明产品市场的主流供应商。2品能光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大功率超高亮度LED照明技术整合与运用的企业,是LED领导厂商Lumileds的亚太地区重要事业伙伴之一。3 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是在厦门投资的第一批内联企业。公司以科技为主导,质量为主线,走高新技术不断创新的发展之路,是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封装、LED应用产品制造和家电微电脑控制器生产厂家之一,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处于一流水平;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光电器件专业分会理事长单位、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与产业联盟主席单位。LED市场分析报告--产业概况-封装3.2封装主力厂商介绍(1)亿光电子 1983年创立于台北县土城市。主要生产 LED 光电半导体产品,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第一家取得专利授权合法生产和封装LED产品龙头厂商在产品布局和生产规模上,仍处于领先的地位,LED封装业者表示,由于封装厂二军的营业规模相对不大,虽然白光领域为各厂相继抢入的重点,但各厂也都各自发展自身的利基市场,以期站稳脚步后再伺机开拓版图。其中佰鸿在交通号志上有所斩获,东贝在CMOS感测组件着力较深,而立碁则是着重在模块产品发展。国内的主要封装厂商分析(1)佛山市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原佛山市光电器材公司)是专业生产半导体光电器件及其应用系统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2)珠海力丰光电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1月中国大陆地区大功率LED照明光源技术企业。(3)江苏稳润光电有限公司LED 芯片封装和销售能力已经达到120KK/月, 国内LED封装产业第一代言人。LED业的发展是全球性的,2003年全球LED下游封装(含可见光与红外光)比2002年成长12%达到了45.74亿美元。其中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发展尤其快速,台湾LED产值(整体)比2002年成长22.6%,达到284.4亿台币,预计2004年台湾LED总产值成长24%,将达到353亿台币。即使在整个国民经济负增长的日本,LED产值成长却达7.9%,甚至日亚化学的LED部门业绩大增达69%。我国国内大陆地区近4年来尽管LED产值年平均复合成长率达到29.3%,但这其中下游应用的成长是重头戏,达到了35%,而封装部分的成长仅16%左右。而恰恰是封装部分对我国整个LED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的台湾地区目前已是LED产业化的全球性代表,这种领导地位已经不仅体现在封装上,也体现到了上游的LED晶片产业,尽管目前日本、美国在高端的GaN蓝光LED领域拥有全球95%左右的专利,但产量远落后于台湾甚至落后于韩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台湾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也不是从上游开始发展的,因为它在80到90年代面对日本和美国有与我们现在相同的处境,所以它的发展也是亿光、光宝等封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为标志的,封装企业的强势带来对上游产业的强劲推动,即使是上游产业已在全球市场独占鏊头的今天,LED封装企业也仍然被公认为是台湾LED产业的基础.3.3照明主力厂商介绍(1) 飞利浦照明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起基础建立于1891年,当时Gerard Philips在荷兰Eindhoven建立公司生产白炽灯和其它电子产品.今天,皇家飞利浦电子,在《财富》全球30强电子公司中名列第九,2001年销售额为323亿欧元。2002年飞利浦和HP的合资企业是首家引入光效100 Lm/W ,寿命100,000小时的LED的公司(2) OSRAM(欧司朗)是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照明生厂商之一。建于1919年,最大的股东为Siemens AG,总部位于慕尼黑,在全世界拥有超过36,000的员工。OSRAM商标早在1906年注册,到目前为止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最悠久的商标名称之一。Osram拥有有别于日亚(蓝光+YAG荧光粉)的蓝光+TGA荧光粉白光专利技术,开发出采用SiC衬底的GaN型光电器件,采用蓝光LED芯片和黄荧光粉组合产生白光LED,在大尺寸LCD背光源、白光照明和车用LED产品上具有优势。Osram主要的经营领域在欧洲市场及汽车用白光LED市场,与日亚化学有明显市场区隔。(3) GELcore(通用电气光电)是GE照明与EMCORE公司的合资公司,创建于1999年1月,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2007年2月,GELcore改名Lumination,公司致力于高亮度LED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把GE先进的照明技术、品牌优势和全球渠道与EMCORE权威的半导体技术相结合,GELcore已经在转变人们对照明的认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GELcore几乎涉足所有GaN LED相关产品,现有的产品包括大功率LED交通信号灯、大型景观灯、其他建筑、消费和特殊照明应用等。通过把电子、光学、机械和热能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技术相结合,GELcore加快了LED技术的应用并创造了世界级的LED系统。另外,GELcore还利用独特的客户管理系统来和那些LED专家和产品应用客户保持长期的友好关系。国内照明主力厂商1香港亮美集灯饰有限公司凭借自身八年的LED照明产品制造经验及拥有的强大驱动电路设计能力、独特外观结构设计能力、对品质持续改善的能力及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已成长为LED照明产品市场的主流供应商。2品能光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大功率超高亮度LED照明技术整合与运用的企业,是LED领导厂商Lumileds的亚太地区重要事业伙伴之一。3 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是在厦门投资的第一批内联企业。公司以科技为主导,质量为主线,走高新技术不断创新的发展之路,是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封装、LED应用产品制造和家电微电脑控制器生产厂家之一,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处于一流水平;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光电器件专业分会理事长单位、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与产业联盟主席单位。LED商业照明市场容量与潜力最大,未来将高速增长。中国光学光电子协会预计至2012年全球LED商业照明市场规模将达到92亿美元,3年复合增速33%.加盟条件看你要找什么品牌加盟啰,好的品牌,人家需要你提供一些能够证明自己公司能力的文件或资格证书,然后才会有谈代理的问题。

苹果电脑公司发展史

结驷千乘
纸月亮
苹果公司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这里简略介绍一下他的发展轨迹。设计在线.中国-Steven Wozniak和Steven Jobs这两个天才少年在高中的时候已经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Wozniak有机会涉足计算机设计领域,并在1976年设计出后来被成为Apple I 的电脑,附有远见的Jobs坚持要试着去卖这台机器。于是1976年4月1日,苹果破土而出了上海工业设计。Apple I市场反应冷淡。直到1977年Apple II诞生并作了第一次商业展示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苹果的销量大幅增加,造型设计公司的规模也自然而然的扩大。-1979年Jobs和其他几个工程师慕名访问了施乐公司的PARC试验室,并从那里“偷学”到了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苹果电脑。-1980年苹果已经有几千名雇员,并且产品开始销往世界各地,苹果成了电脑的代名词。-1983年,外观设计Jobs开始聘请前百事可乐公司的主管John Sculley任苹果的CEO,相信他会让这棵未老先衰的苹果“枯木逢春”。-1985年Jobs和Sculley的分歧越来越大产品设计,苹果的Jobs不得不离开了苹果。Sculley获得了工业设计苹果绝对的领导权。-1987年,苹果发布其Mac II,功能强大的家用计算机,月销售达到5万台。苹果又过了几年好日子。-1991年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是:Mac OS,但其与流行的兼容机软硬件不兼容。这大大束缚了它的发展。这曾经非常成功的市场策略,现在却让它吃尽了苦头,微软的操作系统很快占领了广大的市场。-1993年6月他们免除了Scully的职务。设计在线.中国-1994年苹果发布其家用机PowerMac。第一台基于IBM和Motorola合作开发的高速处理器PowerPC芯片的机型。但因为其封闭的市场策略,只有少数厂家得到有限的技术许可,仍然不能很好的打开市场。面对开放的兼容机市场,苹果的大门却越关越紧,路也越走越窄。-1995年微软WINDOWS95发布,这更令其雪上加霜。苹果的冬季来临了。紧接着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苹果急需一名能引领其走出低谷的带路人,但迟迟没有挑选出来,面对奄奄一息的苹果,众多的商界骄子们望而却步。-1996年在众多昔日同事的支持下,jobs开始在公司中起作用,成为事实上的领导人,被称为“过渡总裁”。但此时苹果的股票降到5年来的最低点,Jobs面临有生以来最大的挑战,挽救心爱的苹果。-1997年11月10日,苹果宣布将通过电话和网络开展直销Power Computing,结果销路很好,紧接着又推出了一款新机型:PowerMacG3复苏的迹象慢慢的显露出来,苹果终于制止了下滑,开始连续几个季度微利。Jobs继续着他的复苏计划,又推出了真正的划时代苹果传奇产品:iMac(1998年)、iPod(2002)苹果的传奇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苹果之所有能有传奇般的发展,开发出传奇般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公司传奇般的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的传奇人生得从他的出生前讲起。1955年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生于硅谷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在校研究生,生母将他送给别人收养。养父母是典型的蓝领工人,并没有优越的环境。1972年乔布斯17岁,他来到位于波特兰大的里德学院上大学,在那里开始探索印度佛教,从学生宗教领袖那里学会了如何做推销。在那里读了六个月后,乔布斯决定退学,并且坚信日后会证明这样做是对的。1974他到印度朝圣,漫游后反而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爱迪生对世界的贡献比佛教大师要大得多。于是他回到硅谷参加了沃兹尼阿克创立的自制电脑俱乐部,才有了个人机的面世。1976年在 20 岁时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沃兹(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Wozon)在乔布斯父母的车库里办起了苹果公司。十年后,苹果公司就从车库里我们两个人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20 亿元资产、4,000 名员工的大企业。1986年30岁时,乔布斯被自己办的公司解雇了。怎么会被自己办的公司解雇呢?原来随著苹果公司越做越大,苹果公司聘了百事可乐公司的主管John Sculley与乔布斯一道管理公司。随后我俩对公司前景的看法开始出现分歧,最后我俩反目了。这时,董事会站在了John Sculley那一边,所以在30岁那年,乔布斯离开了公司。从苹果公司被挤出后乔布斯感到失落,但不久就振作起来。他虽然不是技术人员,但却是独具慧眼善于开拓新产品的奇才。1985年9月他卖掉所有苹果股票重新创业,但仍保留有一股以便获得年度财务报告,并用以寄托他对苹果的深情。乔布斯新建了Next公司,准备开发新一代电脑,同时买下影视动画公司Pixar(后来成为世界最有名的三维动画公司)。苹果为了要使用Next的新技术,于1996年底用4亿美元收购了Next。但经营不得法,并没有获得应有市场。反而因成本太高造成亏损。设计在线.中国1997年7月因连续5个季度亏损,最高执行官阿默利欧只好辞职,当时苹果已接近破产边缘,人们又想起了乔布斯,于是在紧急关头他又被聘任为临时总裁兼最高执行长官。(1985年乔布斯被董事会解职,美国电脑产业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康柏和戴尔都在此期间脱颖而出。而作为个人电脑的始祖,苹果却步履蹒跚,十年内它换过3任CEO,年销售额却从110亿美元缩水至70亿美元。)乔布斯回到苹果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缩短战线,把正在开发的15种产品缩减到4种,而且裁掉一部分人员,节省了营运费用。其次,发扬苹果的特色。苹果素以消费市场作为目标,所以他要使苹果成为电脑界的索尼。上任伊始便着手开发iMac,使得电脑非常适合家庭的使用。第三,便是开拓销售渠道,让CompUSA成为苹果在美国全国的专卖商,使Mac机销量大增。第四,调整结盟力量。同宿敌微软和解,取得微软对它的1.5亿美元投资,并继续为苹果机器开发软件。同时收回了对兼容厂家的技术使用许可,使它们不能再靠苹果的技术赚钱。1998年上半年iMac面世取得成功,苹果扭亏为盈。现在人们谈论的是恢复青春活力后的苹果将会怎样推动电脑事业的发展,而不是苹果行将破产。使苹果起死回生的正是刚43岁的乔布斯。就在苹果前景一片大好的2004年,乔布斯被诊断患了癌症。一次扫描检查,结果清楚地表明乔布斯的胰腺上长了一个瘤子,确诊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最多还能活 3 到 6 个月。乔布斯做了手术,现在好了。这是乔布斯和死神离得最近的一次,这次经历之后,乔布斯对人生的感悟体会的更加深刻,他说:人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不要囿于成见,那是在按照别人设想的结果而活。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最主要的是,要有跟著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求知若渴,大智若愚。这也是乔布斯一直想做到的。人们认为乔布斯具有技术、管理和文化的三张面孔。在技术方面,他是使电脑成为消费产品的倡导者;在管理方面,他是善于随机应变的企业家;在文化方面,他是电脑文化的革命家。 1985年他被里根总统授予国家科技勋章,1987年获杰弗逊杰出公共服务奖。设 计 在 线 . 中 国 盖茨对乔布斯的评论是:“我不过是乔布斯第二,在我之前,苹果电脑的飞速发展给人以太深的印象。”苹果的传奇设计1998年后苹果公司复兴,虽然苹果公司的每个产品几乎都是艺术品级的设计精品,但苹果公司真正的能称得上传奇产品只有两个:这就是 iMac 和iPod,这两个产品真正实现了苹果巨人的复活,使得苹果时代又一次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