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六道
马莉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动态性维度:1、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2、个性心理(indivial 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意识:1、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扩展资料:学科性质:从心理现象的发生的主题上看,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从心理现象产生的器官上看,人脑固有的自然属性是在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变化和发展的,其技能也是自然与社会的同一。从心理现象的内容上看,人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是社会存在和自然现实的同一;从心理现象的形式上看,人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一科学命题本身就蕴含了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学

心理学主要研究什么内容?(要详细)

红树林
对争
  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参考资料:http://www.xxdd.ne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

“心理学”主要研究什么?

彼得潘
不见水端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描述发生的事情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行为数据(behavior data )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当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解释发生的事情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心理学家希望发现行为是如何工作的。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智力水平或自尊。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作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 )。它们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内容。就人类而言,这些决定因素是所谓的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而有一些因素在外部作用。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境变量。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用他或她对人类经验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对同一个现象已经发现的事实,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确定几种解释中的哪一种能最精确地解释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要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对一个潜伏于特定形式行为下的原因的精确解释,常常能让研究者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控制发生的事情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励人的目标。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者发生率。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心理学家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结论。心理学家有这样几个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冬春篇
既醉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1、描述心理事实。描述心理事实,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2、揭示心理规律。科学的心理学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事实,而应从对现象的描述过渡到对现象的说明,即要求揭示这些现象所遵循的规律,这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更深入的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3、预测和控制。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对心理规律的揭示,都属认识范畴,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此,在认识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运用这些认识成果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这就需要将心理规律运用到实践中,这部分内容也就成为心理学研究任务的又一必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任务归结起来就是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扩展资料: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稍后,费希纳(1801-1887)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学

心理学包括哪些内容?

忠狗
真不好意思,你说的第一项是超心理学(超能力范畴),心理学只能去推测,没有十足把握;第二项是逻辑学,虽然和心理学关系很密切但是不是心理学 心理学的定义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属于一种统计学,根据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做出统计,然后证明成立(确实有关联)以成为定论 要分的话大概有行为心理学社会实践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办公室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什么内容的科学

事亲以适
一觞一咏
普通心理学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一定的哲学思想紧密地联系着,同时也依赖于心理学的具体研究的发展,并常受到邻近学科的影响.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基本原理的研究,而随着心理学的科学材料的积累,某些心理学基本原理也将发生变化.心理学的历史表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充分占有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成果,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普通心理学中。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史凯力
闻诗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1、描述心理事实。描述心理事实,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以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2、揭示心理规律。科学的心理学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事实,而应从对现象的描述过渡到对现象的说明,即要求揭示这些现象所遵循的规律,这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更深入的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3、预测和控制。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对心理规律的揭示,都属认识范畴,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此,在认识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运用这些认识成果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这就需要将心理规律运用到实践中,这部分内容也就成为心理学研究任务的又一必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任务归结起来就是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扩展资料:心理学研究是指研究人类自我思维、行为方式认知,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外界信息和怎样进行信息内化处理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研究。中国幸福学认为,人有三种本性,即求生的本性,懒惰的本性和不满足的本性。心理学研究的本质就是有关人的本性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研究。类别:1 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2 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创造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3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心理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4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但广义的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5 学校心理学:通常在中小学工作,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振动和辅导,并协助家长和教师解决学校有关的问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理学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中五大要素指的是什么

北漂
翘足而陆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要素  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2、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介错
春蕾赋
一、构造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 观点:这个学派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方法:内省法。冯特将传统的思辨式的经验性的内省发展成为“实验内省”。并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内省规则:(1)观察者必须能确定,内省过程是在什么时候引起的;(2)观察者必须处于准备状态,这指的是集中注意力于内心活动;(3)观察必须重复若干次;(4)必须能随着所控制的刺激的作用来改变实验条件;(5)在变化刺激的情境的条件下,来观察被试经验中所引起的变化。 内省法是难以做到的、枯燥的、为一般人所不习惯的。因此(1)冯特强调内省者需经过严格的训练;(2)要求被试在正式实验之前做大量重复单调的预试。冯特把实验内省只能用于简单的心理过程,他反对把实验内省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 实验内省法所采用的是,从内省描述中获得意识经验的元素,再用经验的元素去描述意识经验。 评价:1.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2.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所以极为狭隘。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二、符兹堡学派 代表人物:屈尔佩 主要观点:认为思维可以进行试验研究,并且冯特的内省法无法对思维进行深入的揭示。提出了“系统实验内省法”或“分段实验内省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关于重量比较判断的研究(证明了在判断过程中不存在意象与印象的比较)、控制联想实验研究(被试在得到和理解了指令时,意识的操作已经在执行任务之前完成了)等。符兹堡学派提出了“无意象思维”的学说,即思维不能归结为感觉和意象,在思维者的意识中存在着一种非感觉、非意象的元素。 方法:“分段实验内省法” ,先让被试完成一种任务,然后让被试做出在其完成任务期间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回顾报告。并且是任务先行的。 三、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L.韦特墨、K.考夫卡、W.苛勒等。 主要观点: 韦特墨发现了“似动现象”,并探索形成似动形成的条件,对创造性思维有所贡献;苛勒主张以现象学的方法知道心理学的研究,主张整体论,反对元素主义,强调质的分析先于量的分析。考夫卡提出了整体概念在儿童心理上的应用。但是,在解决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时,提出了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具有格式塔的特点。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是同型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也是同型的。虽然反对认为的分析的内省法,但并不否认内省法,最终没有突出内省法的圈子。 方法:自然而然观察的现象学实验法。 评价: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所有上述三个学派,在实验方法上,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变旧心理学的思辨的内省为实验内省法;符兹堡心理学派变冯特的实验内省为系统实验内省法;格式塔心理学派又演变为自然而然的现象学实验法。三个学派的具体研究对象与方法都不相同,但方向和目标仍是对直接经验的分析;它们都带有唯心主义色彩。 四、机能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W.詹姆斯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安吉尔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法,尤其看重内省法,认为它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积极主张心理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及其生理基础和外部行为,看重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医疗心理学等。 而另一位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活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支持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倾向,它摆脱了心理学只研究意识的束缚,摆脱了心理学只采用内省法的束缚,摆脱了心理学只是一门描述科学的束缚,摆脱了传统心理学的只研究意识经验的束缚,而致力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方法:过程研究法。主张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用比较法作为内省法和实验法的补充,比较法的采用导致在研究条件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研究和因素分析。并且发展了许多方法,如内省法、客观观察法、测量和测验的方法、统计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两个学派的区别:联系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两个学派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构造学派把人的心理视为一个可以绝缘于外界的,独立自主的经验世界;机能学派力求把人的心理视为一种生物适应的工具,由于两派对于心理的理解不同,因此使它们在研究内容(机能不同—构造是元素;机能是强调心理的机能作用)、范围(机能比构造范围大)、方法与发展方向(构造运用纯粹内省;机能运用心理测验)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分歧。就哲学基础说,这两派的哲学基础,归根到底都是主观唯心主义。就心理学的整体看,构造派对于感觉的有些研究,机能派对于个体差异和学习心理的有些研究,都找到一些事实,两派的工作有互相弥补的成分。 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华生 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方法: 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评价:华生倡导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行为的研究。但他的行为主义学说却否定了意识,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但是,行为也有其积极的意义:第一,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第二,华生的行为主义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第三,华生的行为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六、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托尔曼,斯金纳 主要观点:认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认知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对行为采取了整体式定义,而激进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则强调行为是一种关系。与之相随,托尔曼强调机体的内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赫尔强调行为内部的可能机制,斯金纳则强调选择、制导行为的相关环境事件及其与行为构成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评价:对科学问题具有巨大的客观性,选择简单的操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心地控制实验条件,得到了一些相对地摆脱了偶然性变量的资料,发展了对行为首尾一致的描述,这种描述极大提高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能力。但是,还有许多的心理现象不能被解释。 以上三个心理学派的研究对象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活动,都是用客观法作为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出现的续拍都是在前一个学派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比前面的学派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