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想考心理学的研究生需要准备什么?该不该考?

跟屁虫
水静犹明
该考。考的科目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社会心理学全国统考来说,学硕通常是有单选,多选,简答和综合题(论述题),专硕无选择题。300分的满分,选择占160,简答题占50分,综合体占90分除基础心理学方向外,考试科目是政治(100分)、外国语(100分)、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具体科目介绍如下: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科目。外国语:英语一,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主要考查词汇及语言运用能力。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华东师大2014年基础心理学方向的考研是自主命题,考研的科目为政治、英语一、高等数学(B)或普通物理学(B)、基础心理学综合或神经科学,具体介绍如下:602高等数学(B):a.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b.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719普通物理学(B):质点运动学与动力学、运动的守恒定律、刚体的转动、相对论基础、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真空、导体和介质中的静电场、稳恒电场、真空和磁介质中的磁场、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与电磁波、振动和波动、波动光学(干涉、衍射和偏振)、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玻尔的氢原子理论、氢原子的量子力学解释、电子的自旋、碱金属原子和光谱、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829基础心理学综合:涵盖普通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实验心理学以及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830神经科学:神经科学的发展与范畴(神经科学主要研究领域中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知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神经系统的演化和发育;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学习与记忆等其它认知活动。在复习的时候把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语作为复习的重点,因为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是提高总成绩的科目;外国语也是令很多同学头疼的科目。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对这两门科目的复习。对于希望考取基础心理学方向的同学,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报考心理学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

声之于响
火枪手
报考条件:课程班报考条件:1、大专学历即可;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申请硕士学位者:1、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至取得学位之日起工作满三年;3、通过校内统考;4、通过全国5月份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考试;5、论文发表审核通过。扩展资料考试一、同等学力申硕所有的拥有一届以上硕士毕业生的专业都可以进行同等学力申硕并开设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科目:外语:英、法、德、日、俄中任选一种,研究生课程班中几门学位课综合起来一张卷考试时间:每年3月报名,5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一般是在七月底八月初二、GCT--十月联考一共有17个专业考试科目:语、数、外、逻辑考试时间:每年7月初网上报名,中下旬现场确认,10月末考试12月中旬:查成绩12月中旬-1月:关注院校录取分数线,准备复试1月-3月:如果未达到院校复试分数线,或达到却没有被通知复试,可联系相关专业的院校准备调剂。3月底:报到入学,缴费等三、一月MBA考试时间是:1月考试科目:MBA:英语和学科综合报名时间:一般是在10月中下旬,报名确认是在11月份。成绩查询时间:2月底3月初四、一月法硕内容同上五、单独考试与参加1月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的报名手续、报名时间相同。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学科专业。考试科目: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均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试题难易也与全国统考的水平大体相当。复试:对单考生参加复试的要求由招生单位自定。录取:参加单考的考生,只能被录取为回原单位的定向培养硕士生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六、研修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不属于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是在职人员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一种非学历、非脱产的教学形式,不能直接与授予硕士学位挂钩,不允许发毕业证书。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员结业后,也不享受国家规定的研究生学历教育待遇。在完成硕士进修班后,你就修完了必修课程,有的学校会规定你的成绩应在多少分以上方有资格申请,其他基本条件是硕士生学位英语成绩,论文答辩成绩。而有的学校会要求你所曾经发表过的论文数量与质量(诸如级别)。有的学校如果进修班人员较多,也会限制申请人的名额,再加一个限定上去。一般来说各校都较重视曾做出过成绩者。参考资料心理学在职研究生_百度百科

关于考心理学硕士

十年九潦
王戎
同学 今年就有很多学校退出统考了,比如天津师大,华东师大,福州师大等等,明年肯定会有学校退出,开始自主命题,你要想好你想去哪里发展,然后查当地的学校,进那个学校的招生网站看具体信息,如果自主招生你就要根据他们学校指定的书目复习,不可盲目啊。满意不?个人觉得如果打算硕士毕业以后就工作的话,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很没必要,除非你能坚持到读博士以后留高校,不过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你只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话,推荐你读《心理学与生活》。。

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要怎样准备

纯白不备
无住
  很多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想跨专业考研,可以说这是现在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其中,跨专业考到心理系的就了,这不仅仅是因为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心理学,还因为心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所导致的。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比较好入门的学科,要求先前具备的知识也不是非常特异化,可以说大部分人都能很容易地通过看《普通心理学》等教材进入心理学的大门。  但是在作出跨专业考研的决定之前,至少要先了解这门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这门学科的历史和发展,还有希望今后的就业去向等等。这些东西可以 通过和心理系的同学接触来获得,也可以通过阅读入门书籍来获得,如果有时间,也可以看一些这个领域的期刊,看看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在研究什么、关注什么、 有什么新发展。如果复习时间不多,你可以直接从考研的指定参考书入手,先看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再看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等。 不管最后决定是否要考,阅读这些心理学入门的书籍都会对生活有益。  下面就怎么备考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确定是否考研,以及是否考心理学专业。每个人考研的目的不同,但不管怎样,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要考。然后最好要把这个想法与朋友交流一下, 这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和周围那些也想考研的同学分享自己也许并不清晰的考研计划,有利于对考研动机的强化和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一些同学似乎更 加乐意把想法放在心里,这当然没错,但如果可以利用这种人际效应的支持与激励作用,考研之路会有一个较为轻松的开始。  二、选择正规的学校报名,其中要选择一些知名度高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通过率较高的学校,早点报名尽快复习,尽早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三、定计划。尽管有句话说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但是如果没有计划,变化也就无从谈起。计划是一种对任务的规划,它能让复习不慌乱,也 能激发我们的动机,而且当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能获得成就感,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叫“自我效能感”,特别是对于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朋友们,工作本身 就忙,考在职研是自己挤出时间来强化提升自己的,更应该制定个计划,不因自己忙找借口,耽误复习。  四、注重效率。依计划,计划是你定的,可以修改;身体和心理也是你的,有权给他们放假。效率优先原则,自己能保证完成当天任务的同事可以将当天的计划稍做修改。  五、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别因学习耽误了工作,工作是必须的,要有一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对待每一位同事,同时,不能因为工作的事情耽误了复习,时间是靠挤出来的,参照第三条。  六、体育运动。它的用处不用多说,每天用点时间去做一些有氧运动,然后洗个澡,精神一定倍爽。可以约家人或朋友一起,不过最好自己能在没有别人陪伴的情况下坚持锻炼。时间不用太长,每天半小时左右就OK啦。  七、考研培训班。对于在职的,参加辅导的时间是宝贵的,大家所付出的人力,财力,时间成本都是宝贵的,所以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课后及时复习巩固,会有一个好的效果的。  八、了解自己,了解导师,确定所报考的学校和研究方向。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考研的成败,也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研究道路,甚至人生,因此要相当重视。当然这个问题得分情况来看,如果考研只是为了就业甚至对所谓的研究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那么建议只要在好好衡量了自己的能力后尽量报有名的心理学名校或者全国重点大学就行了,了解自己和导师这样的事就是多余的。但如果考心理学研究生是出于自己的爱好,确实想用自己的时间去做研 究,甚至到了不得不的地步,那么请一定去认真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性格,对心理学的那个分支更感兴趣等等。以此为基础去寻找合适的导师和学校。对导师的了 解可以看他写过的书和发表的文章,但是主要是看这位老师的人格特征,这是一个好老师的必备素质,当然还有他的研究能力。当然还可以通过自己熟悉并了解他 的老师和朋友去更进一步了解。  对于一些对于在职的人,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想进修的可以选择报读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最近几年报读在职研的人数一直持续上升。以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在职研为例,安排的课程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最后预祝不管是报读心理学研究生还是心理学在职研的学子们都能够顺利的拿到心理学硕士学位,学有所成。

我想考心理学硕士

蝎蝎螫螫
得使之也
一般心理学好一点的都是在师范大学,像华东师范,北京师范,等等,还有就是几所综合性的大学,像北大,浙大,中山大学等等。。。这种资料网上还是很多的。既然是准备考研了应该知道自己怎么从网上查询信息了,在这里提问,等待的时间花费的太长,别人回答的未必都是你想要的。心里学考研要考的书很多,算算有个8-9本吧,这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国内的就业前景还算是比较好,但是得自己有本事。下面是心理学专业高校的排名:心理学专业排名(高校合并重组前) 排名 学校名称 得分 1 北京师范大学 100.00 2 华东师范大学 64.41 3 西南师范大学 59.32 4 北京医科大学 45.76 5 北京大学 42.37 心理学专业排名(高校合并重组后) 排名 学校名称 得分 1 北京师范大学 100.00 2 北京大学 88.14 3 华东师范大学 64.41 4 西南师范大学 59.32 5 浙江大学 40.68心理学这就业。。。想考心理学硕士都脑残

考心理学研究生

宋人围之
可人儿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的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统考的设定是由2007年开始的,经过这两年的实施,大家对心理学考察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当然面对这么多知识点难免会有一头雾水的感觉,特别是对于跨专业考心理学的考生来说。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了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众多学科基础课程。从08年的考试大纲我们可以看到,普通心理学占总分300分中占三分之一,是重头;发展教育学占到了70分,实验心理学占60分,占总分的1/5;心理统计与测量占了70分。对于如此繁杂的学科专业应该如何来进行有效的复习呢? 重大纲 从2008年的大纲中我们可以判断出,心理学史的考察已经被淡化。这一科主要是要关注几个重要的心理学上的流派即可;而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则不需掌握。但是作为要报考心理学系的考生来说,即使不需要把这部分背得烂熟于心,但作为了解仍是必要的。知识面广对于解答综合题时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比较07年和08年的大纲大家可以很容易就发现两年大纲的差别,基本上重点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大纲中都已经包含,并且大纲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并没有对其考查。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照大纲来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复习,这样才能为打好扎实的基础做准备。 重基础 心理学统考中选择题占的比重一直较大。其用意就是要考察大家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所以,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注重基础进行扎实的复习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保证复习到每一个细节?需要在复习中仔细、细心、耐心,不能漏掉一些重要的、基础的问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都要掌握,但是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肯定是需要有所侧重,关于各门课的分析在专业辅导班上由专业的辅导专家为大家做深度的剖析将会更利于考生迎考复习,比如大师教育。 对跨专业考生的一些建议: 1.对非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大力度,笨鸟先飞。距离09年的考研虽然说还有足够长的一段时间来准备。所以,基础较差的跨专业考生要比一半考生提前迈一大步,慢慢拉大与别人的竞争距离,使自己的劣势梦娜满转化为优势。 2.跨专业考生不要有过重的思想包袱,实行统考后,对非专业学生,应该说是利大于弊。首先它控制了暗箱炒作漏题等对专业学生甚至本校学生有利的非专业学生觉得不公的事件。我们广大考生在初试之前所要做到的事情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按照教育部给出的心理学基础考试大纲,做好基础复习,跟原来各院校、各研究生招生单位自主命专业课试题的情况相比,考生应该压缩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收集相关个性化信息的时间用来做统考分析。而我们对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个性化的了解,也不能放松,这集中体现为初试之后,我们在复试之前这段时间拿出来集中了解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个性化学术信息,做是要做,只是时间安排不一样,所以说大家在专业课复习方面,战略规划做出适当的调整。 3.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只是自己看书可能会有一些困难,确实需要报辅导班的同学可以选择一些专业课辅导班。这样专门老师的指导不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指点作用,同时由于付费心理,也可以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用功。 推荐参考书: 普通心理学主要是要参考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叶弈乾《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心理学大家主要参考两本书,一本是人教版出版的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和人教出版的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要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冯忠良先生的《教育心理学》,还有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琦和刘儒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朱滢《实验心理学》北大出版社。 张厚璨《现代心理与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孝玲 《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戴海琦 《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郑日昌的《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 最后,祝愿所有09年统考专业的考生一路走好! 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发展心理学 人教版出版的朱志贤的《儿童心理学》和人教出版的林承德的《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奇和刘永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书华、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纲要》,北师大出版社,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师大出版社,朱赢《实验心理学》北大出版社。 心理统计 《现代心理与统计学》张厚璨、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统计学》张敏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本是《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张铁文、北京大学,《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郑曰昌的《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 北师大版,《普通心理学》

考研各专业考什么?比如我要考心理学,都要考什么科目?我要考

卫玠
今吾来也
心理学考研考试科目(内容)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 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约70分实验心理学 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 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心理学专业考研,都需要看什么专业书?

本始
德国版
  一、普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主编  大多数同学复习考研心理学都是从普心开始的,我当时买的第一本书就是彭聃龄老师的《普通心理学》。这本书的优点之一就是权威性,很多心理学真题都是出自这本书的例子。复习考研期间,这本书是要反反复复看好多遍的。  2.《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文版》 [美]格里格,津巴多 著,王垒,王甦等 译  我认为作为心理学的第一本入门书,它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同样重要。所以,我建议刚开始复习的同学,如果感觉到看上面那本普心有点困难的话,可以从《心理学与生活》入手。这本翻译过来的外文教材,可以说给读者展示了当前心理学发展的一个全貌,同时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有趣之处。  3.《普通心理学》 孟昭兰 主编  这本书是彭聃龄老师的教材的很好的补充,每年的考研真题中总有几题所考的知识点是彭的书中找不到的。  4.《心理学导论》 梁宁建 主编  有传言梁老师是出题人,但是消息不知道是否准确。但是这本书确实是非常不错,写得很详尽,可以作为进一步复习普心时加深理解的教材。  二、发展心理学  学会自己有线索的去看书。 第一遍是按照年龄来做的,第二遍是按生理、言语、认知、社会技能、道德、自我这几个专题进行总结的。这样我在看第二本书的时候,就在我的笔记上适当的位置做补充。发展的复习其实很有意思,因为经常可以联想到自己或是熟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  1.《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主编  林老的这本新版的发展心理学比起蓝色封面的旧版,在排版上可读性强了不少。涵盖了大纲要求的大部分内容。  2.《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 刘金花 主编  跟第一本书不同的是,这本书不是按年龄分章节,而是根据主题分章节。这本书在后期自己复**结的时候比较有用。  三、统计心理学  前期的重点在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记忆公式和统计方法。当然统计的题还是要做,在理解完每一章的统计思想后,需要把这一章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做一遍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 著  张奶奶的这本书,深度以及广度基本够考研复习用了,又是一本经典教材。  2.《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甘怡群 著  北大的这本统计书在讲解统计基本思想这方面非常出色,是统计入门的极好资料。但是,如果学统计只看这一本是不够的。  3.《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舒华 著  这本书专门针对方差分析,讲解非常有耐心,体系清楚。  四、测量心理学  1.《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等 著  这本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同样适合入门。Ps他是我们勤思考研测量的讲课老师哦  2.《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张锋,陈雪枫 主编  内容上更全面,而且深度要大于上一本。  五、实验心理学  在看完这些书的时候,可以根据大纲把重要的几个实验做了一个总结,最好详细到包括实验的变量、设计以及统计方法等。另外,如果能写几个实验设计报告。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最好的一道实验设计题了  1.《实验心理学》 朱滢 主编  我觉得这本教材会让人爱上心理学实验,让人有种做研究的憧憬。某些部分比较难,需要多看两遍才能理解。这本书能够让我们对基础心理学研究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实验设计那块讲的非常的好。  2.《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著  但是根据很多同学的经验,这本书比较基础,可以作为入门。  3.《实验心理学》 张学民 著  张老师的这本书可读性较差一些,但是内容很丰富。要读懂这本书需要一些其他的辅助,比如百度。  六、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比较多,可以与其他的科目结合起来复习。比如把主要的学习理论要与发展与普心中的相关理论结合着看,并且总结相同的流派在不同的学科中侧重点的不同。另外,如学习动机的理论,可以与普心中的动机理论一起复习。  教材:  1.《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陈琦,刘儒德 主编  这本书个人感觉写的非常好,排版也很人性化,不愧是讲教育的书。  2.《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等 著  这本书比较老一点,体系与上一本不太相同,两本书各有长处。

为什么要考心理学研究生?

德在乎天
三年
但不幸的是,很多的人,据我了解,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虽然,俺是文科出生,可能总是带有文科生的特质,那就是总喜欢运用所谓的“思辨”,但我并不排斥“实证”,其实不论是那种方法,总还是要以事实或者实践为依据的。我说过,有很多准备考研的人,或者已经考完了的人,都不见得所有的都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考的问题,当然,我指的是深入的、认真的思考。因为我和比较多的准备考研的同学,大多数是跨专业考心理学的,包括一些已经在工作的仍有志于考研的网友,有比较多的联系和交流,同时也参与某些心理学论坛的管理工作,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比较有感触,再加之,我本身是读心理学的,也准备明年考研,这个问题也是我经常思考的,所以,想在今天和大家一同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观点一:“我现在读的(本科阶段)专业太没有意思了,我对心理学还比较感兴趣”我感觉,有这种观点的同学是占比较大的比例的。想通过跨专业考研的途径,来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方向,来追求真正自己想干的事情,这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我也是从内心里,希望这样的同学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真正有这种想法,并这样做了同学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因为这样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还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甚至是两倍、三倍的努力,原来的专业因为不感兴趣,但还是要毕业吧,还是得学,加之还要跨考心理学,虽然是自己所爱,但毕竟还是“恋爱初期”,总还是要有个相互了解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是既困难有重要的,更加不能放松,自己的未来就寄托在他/她的身上了。但据我的了解,在表明上看,很多人说对本专业不感冒,对心理学“热爱”,其实总深层上说,这仅仅是“借口”,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困难,或者是暂时的挫折和逆境。要是用精神分析的观点,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否认,若要使采用生涯咨询的理论观点,可以算的上是一种“生涯犹豫者”(careerindecisiveness),因为通常还伴有严重的焦虑。当然我在这里做这样的判断不是想“贴标签”,而是想更好的分析这样的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观点二:“说实话,我考研就是想换个环境,这个学校太差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校的硬件条件,我真的是不想在这里待了”持这种看法的人,我想也不会是少数,而且这也是为我们大多数所接受的,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老师、家长、社会和一些用人单位,而且不少的曾经怀揣这种理想的人也不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所以这种想法逐渐的也延伸了到我们可爱的大一大二学弟学妹心目当中了,从进大一就开始了追逐自己“考研梦”之中去了。其实我无权去干预,或者是妨碍他们追梦的过程,说实话,我也也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就是受着这种教育,这种“升学主义”的影响,哪能完全没有这种想法呢,但是,毕竟读大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考研这个目的,在大多数人为数不多的校园生活的历史中,大学阶段基本上可以说是最后的阶段了,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们在读中小学的时候,已经为了那些并没有实现心中所愿的中考和高考付出了太多,被那些非人性的“校规”束缚了太多,能力的发展被一门接一门的考试限制了太多,兴趣的培养也被做不完的各科“黄冈密卷”所限制了太多,最最重要的是连支撑一个人耐以存活的信念、价值观也没有在那个重要的时期得以良好的形成和辅导、矫正,在精神上很多人都已经是残疾了(郑强语)。现在还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还要为了这该死的“学历无意识”而再次沦陷并丢失自己吗?!在大学,我们已经成人,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有很多的东西值得去追求,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甚至是生命,而不单单是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