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心理学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赵夙
独有之人
先说说心理学专业是什么:心理学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每个院校的心理学的考试科目不尽相同,心理学专业的分类也不相同。这里以为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北京大学040201基础心理学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5 心理学综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5 心理学综合 应用心理学(040203)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5 心理学综合 心理学(临床心理学)(040220)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5 心理学综合 应用心理硕士(045400)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0303Z2- 社会心理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9-心理学综合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  040201- 基础心理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40-心理学基础  040203- 应用心理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40-心理学基础  0501Z2- 心理语言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9-心理学综合854-心理语言学  国内心理学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综上建议你先确定要报考的心理学专业,然后定下目标院校,再去院校的研究生院,在招生目录里可以找到心理学专业的相关考试科目。

考研科目的”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是什么意思?

同类相从
高老头
如果是全国统考,那么就考普通心理学、实用心、心理统计与测量、和发展心理学。(包括一点心史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如果不参加统考,就看相应学校的招生简章就可以了。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过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Ⅰ. 考 查 目 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Ⅱ. 考 试 形 式 和 试 卷 结 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考查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普通心理学 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70分实验心理学 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 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Ⅲ.考 查 范 围普 通 心 理 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认知过程2. 情绪、情感和意志3. 能力与人格(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 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 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近代哲学的影响;生理学的影响。2.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构成1. 神经元2. 突触3.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二)脑的结构与功能1. 脑的结构2. 大脑皮层及其机能3. 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优势(三)脑功能学说1. 定位说2. 整体说3. 机能系统说三、感觉(一)感觉概述1. 感觉的含义2. 感觉的编码3. 感觉的测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对数定律;史蒂文斯冥定律。(二)视觉1. 视觉刺激2. 视觉的生理机制3. 视觉的基本现象色觉;视觉对比;马赫带;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三)听觉1. 听觉刺激2. 听觉的生理机制3. 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 皮肤感觉2. 嗅觉和味觉3. 动觉4. 平衡觉5. 内脏感觉四、知觉(一)知觉概述1. 知觉的含义2. 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二)知觉的特征1. 知觉的选择性2. 知觉的整体性3. 知觉的理解性4. 知觉的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 形状知觉2. 大小知觉3. 深度和距离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 时间知觉2. 运动知觉(五)错觉1. 错觉的含义2. 错觉的种类五、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 意识的含义2. 意识的功能3. 无意识现象4. 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 注意的含义2. 注意的种类与特征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1. 注意的生理机制2. 注意的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 记忆的含义2. 记忆的过程3. 记忆的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4.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 感觉记忆的含义2. 感觉记忆的信息编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 短时记忆的含义2.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 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4. .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 长时记忆的含义2.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3.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遗忘的含义;遗忘的进程;遗忘的原因。(五)内隐记忆1. 内隐记忆的含义2.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 思维的含义2. 思维的特征3. 思维的种类4. 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 概念的含义2. 概念的种类3. 概念的结构4. 概念的形成(三)推理1. 三段论推理2. 条件推理(四)问题解决1. 问题解决的含义与基本过程2.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3.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3.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和想像1. 表象表象的含义;表象的特征;表象在思维中的左右。2. 想象想像的含义;想像的种类。八、语言与言语(一)语言与言语概述1. 语言与言语的概念及其特征2. 语言的结构3. 言语的种类4. 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二)语言加工的生理机制1. 言语的发音机制2. 语言加工的中枢机制(三)语言的理解1. 语音知觉2. 词汇的理解3. 句子的理解4. 文本的理解5.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九、动机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 动机的含义2. 动机的功能3. 动机的种类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二)需要1. 需要的含义2. 需要的种类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动机理论1. 本能论2. 驱力理论3. 唤醒理论4. 诱因理论5. 认知理论(四)意志行动1.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2.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3. 意志行动中的挫折挫折的含义;挫折情境的形成;挫折的反应;挫折的承受力。4. 意志的品质十、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 情绪、情感的含义2. 情绪、情感的功能3. 情绪和维度和两极性4. 情绪、情感的分类(二)情绪的生理机制1.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2.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三)表情1. 面部表情2. 体态表情3. 语调表情(四)情绪理论1.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2. 坎农—巴德学说3. 认知理论(五)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 能力的含义2.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3. 能力、才能与天才(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 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2. 能力的结构(三)能力的理论1. 能力的因素说2. 能力的结构理论3. 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个体差异1.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3. 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 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气质与性格1.气质概述气质的含义;气质的类型;气质理论。2. 性格概述性格的含义;性格特征。(三)认知风格1.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2. 冲动型—沉思型3. 同时性—继时性(四)人格理论1. 特质理论2. 类型理论(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发 展 与 教 育 心 理 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 横断研究2. 纵向研究3. 聚合交叉研究4. 双生子研究(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业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3. 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发展观4.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1. 染色体、DNA和基因2. 减数分裂和细胞增殖3. 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4. 显性和隐性基因5. 遗传疾病(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 胎儿的发育过程2.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三)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1. 动作发展的规律2. 动作发展的阶段3. 动作发展的训练(四)婴儿言语的发展(五)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 婴儿感觉的发展2. 婴儿知觉的发展(六)婴儿气质的发展1. 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 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七)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 婴儿的情绪发展2. 婴儿的依恋3. 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三)幼儿的游戏1. 游戏理论2. 游戏种类及其发展(四)幼儿语言的发展1. 词汇的发展2. 句子的发展3.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五)幼儿认知的发展1. 记忆的发展2. 思维的发展(六)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 心理理论2. 幼儿道德认知发展3. 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4.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5. 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 书面言语的发展2. 内部言语的发展(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 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 元认知及其发展(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 品德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二)生理发育1. 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 第二性特征与性成熟(三)认知发展1.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 辩证思维的发展(四)自我发展1. 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五)社会性发展1.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 反社会行为(六)情绪1.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 常见情绪困扰3. 情绪调节的ABC理论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年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 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 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感觉功能理论;加工速度理论;抑制理论;工作记忆理论;(三)人格发展1. 自我发展理论2. 稳定性与可变性(四)生命的终结1. 死亡的意义2. 死亡焦虑3. 临终心理4. 死亡应对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二、学习及其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作用(二)学习的作用(三)学习的分类1. 学习主体分类2. 加涅的学习分类3. 奥苏伯尔的学习性质分类4. 学习结果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我国的学习结果分类。三、学习的主要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1.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3. 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班都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二)学习的认知理论1.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3. 奥伯苏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4.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三)学习的建构理论1.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3.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4.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四、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1. 学习动机的含义2. 学习动机的分类3. 学习动机的作用(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2. 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3. 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 学习动机的培养2. 学习动机的激发五、学习的迁移(一)学习的迁移的实质与作用1. 学习的迁移的实质2. 学习的迁移的分类3. 学习的迁移的作用(二)学习的迁移的主要理论1. 学习的迁移的经典理论2. 学习的迁移的现代理论(三)学习的迁移的条件与促进1. 学习的迁移的条件2. 学习的迁移的促进实 验 心 理 学[考查目标]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 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2. 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3. 实验设计与实施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 研究报告的撰写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2. 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3. 无关变量及其控制(三)实验设计1. 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2. 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3. 准实验设计4. 真实验设计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完全随即多因素设计;随即区组设计。(四)实验研究的效度1.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2.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3.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三、反应时法(一)反应时概述1. 反应时的研究意义和历史发展2. 反应时实验的种类(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1. 外部因素2. 机体因素(三)反应时技术及其发展1. 反应时技术减法法;加法法;开窗实验。2. 反应时技术的发展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量1. 极限法极限法的特点;绝对阈限的测定;差别阈限的测定;极限法的变式。2. 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的特点;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的测定;误差的控制。3. 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恒定刺激法的特点;绝对阈限的测定;差别阈限的测定;不肯定间距的不稳定性;恒定刺激法的变式。(二)心理量表法1. 量表的类型直接量表和间接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心理量表的评价。2. 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感觉比例法;数量估计法;制作等比量表应注意的问题。3. 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差别阈限法;感觉等距法;评价量表。4. 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三)信号检测论1. 信号检测论的由来电子侦查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问题;人类感知过程的信号检测问题。2.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统计学原理;最优决策原则。3. 辨别力指数dˊ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4. 信号检测论的应用有无法;评价法;迫选法。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一)听觉实验1. 听觉现象的测定声音的心理特征;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2. 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定位的实验方法。3. 语音知觉实验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二)视觉实验1. 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2. 颜色视觉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三)知觉实验1. 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2. 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3.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空间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4. 知觉与觉察实验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四)学习实验1. 条件性学习实验2. 认知性学习实验(五)记忆实验1. 感觉记忆的实验2. 短时记忆的实验3. 长时记忆的实验4. 工作记忆的实验5. 内隐记忆的实验(六)情绪实验1. 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2. 面部表情的测量3. 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七)注意实验1. 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2. 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3. 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4. 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心 理 统 计 与 测 量[考查目标]1. 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2. 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3. 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一、描述统计(一)统计图表1. 统计图2. 统计表(二)集中量数1. 算术平均数2. 中数3. 众数(三)差异量数1. 离差与平均差2. 方差与标准差3. 变异系数(四)相对量数1. 百分位数2. 百分等级3. 标准分数(五)相关量数1. 积差相关2. 等级相关3. 肯德尔等级相关4. 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5. φ相关二、推断统计(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1. 概率2. 正态分布3. 二项分布 4. 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5. 抽样分布(二)参数估计1. 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2. 总体平均数的估计3. 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1. 假设检验的原理2. 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3. 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4. 方差齐性检验5.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四)方差分析1. 方程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2. 完全随即设计的方差分析3. 随即区组设计的方程分析4. 两因素方差分析5. 事后检验(五)回归分析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3.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六)卡方检验1. 拟合度检验2. 独立性检验(七)非参数检验1. 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2. 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 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3. 经典测量理论和真分数理论模型(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1. 测量的信度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2. 测量的效度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3.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四)心理测量的误差1. 测量误差的定义2. 测量的随即误差来源及控制3. 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4. 测量误差的估计(五)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1. 题目的难度2. 题目的区分度3. 题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六)心理测验编制技术1. 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2. 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3. 题目编制技术(七)心理测验的施测1. 测验的设计2. 施测的程序和步骤(八)测验常模1. 常模与常模团体2. 分数转换与合成3. 常模的编制4. 几种常用的常模(九)标准参照测验1. 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2. 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3. 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4. 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十)心理测验理论的新发展1. 经典测验理论的局限2. 项目反应理论3. 概化理论4. 测验等值四、心理测验的应用(一)成就测验1. 成就测验的定义2. 成就测验的编制3. 成就测验的标准化(二)智力测验1. 智力测验的定义2. 个体智力测验3. 团体智力测验(三)能力测验1. 能力倾向测验2. 特殊能力测验3. 创造力测验(四)人格测验1. 人格测验的定义2. 自陈测验3. 投射测验4. 情景测验(五)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1. 心理健康测验2. 态度测验3. 兴趣测验Ⅳ. 试 题 示 例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试题示例:1.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感觉现象是A. 对比 B. 适应 C. 后像 D. 感受性2. 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儿童心理》一书的作者是A. 鲍德温( J. M. Baldwin ) B. 皮亚杰( J. Piaget ) C. 普莱尔( W. Prdyer ) D. 弗洛伊德( S. Freud )3. 常用来估计测验一致性信度的α 系数是A. 信度的精确估计 B. 信度估计的上限 C. 信度估计的下限 D. 依条件而定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试题示例:66.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有A. 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变声 B. 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 C. 昆虫形成对光收缩身体的条件反射 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67. 感觉阈限测量的基本方法有A. 恒定刺激法 B. 调整法 C. 等级法 D. 最小变化法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试题示例:76. 简述需要与动机的关系。77. 简述视崖实验及其意义。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试题示例:81. 论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关系。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4b072538010006zf

应用心理学考研的科目有哪些啊?

狗剩
不言而出
应用心理学考研的科目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外国语(满分100分)、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三门科目,满分500分,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代码是312,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你好:应用心理学都考===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如果还有什么不懂,就问问一个叫应心硕的老师,更详细点。

心理学研究生考试

死生同状
乱天之经
心理学考研复习经验:心理学考试科目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六个科目的考试内容,共一张试卷,300分。普通心理学是整个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心理学的各个分支,是认识整个心理学的基础。具体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意识和注意力等;第二部分是行为调节和控制,包括动机、情绪情感;第三部分是人的心理性,包括能力、心理等。近几年,能力、情绪情感曾重复出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格外注意。发展心理学复习过程中应将其看作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断不可分开孤立的复习此门课程,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除将这些阶段联系起来之外,同时还要看到每个阶段的年龄特征,而后者一般也是考试的重点。教育心理学所占分数不多,对于其复习,考生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迁移。同时每一部分又可以分列出一个提纲,主要有理论学派、主要观点和对教学的启示。实验心理学的大致内容可以归纳为:实验变量、实验设计、反应时、信号检测论、传统心理物理法等。统计心理学需要广大考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描述统计和推论性数据的计算,建设考生在复习些门课时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复习。心理测量学以前考的学校不多,但现在统考会考,因此还是要认真复习,心理测量学主要包括基本概念,信度效度的分析,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测验的制作过程。此外,考生最好记几个有代表性的量表。心理学考研经验你可以你看看下面的经验:2013年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经验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Q4MTMxNDA4.html心理学考研是考研跨专业报考的,而且考上的也大部分是跨考的。2013年心理学考研国家线分数线是310分。认真复习考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社会心理学考研要考哪些科目啊?

谄也
欧文
社会心理学考研:(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6)社会心理学、(816)心理学研究方法。(根据不同院校,专业课内容范围会略有不同)。

心理学考研到底需要考数学吗?

生于灶下
唐风
目前,除了中山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考高等数学外,其他心理学考研学校都不考高等数学。心理学考研考试科目主要包括:初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包括: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复试:一般包括专业课笔试、外语听说能力、面试等三个测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765都考什么?应该怎么复习?

共青城
芙蓉镇
一、概况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创办之初即设心理学为学生的通习科目,1920年创建心理学实验室,1980年成立心理学系,2001年成立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心理学院。心理学院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示范性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先后获得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心理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一;“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进入ESI世界前1%。学院发展的定位是:响应国家急需,建设世界一流心理学科。二、考试科目及参考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有两个学院,分别是心理学学院和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两个学院的招收情况不同,考试科目和参考书也不同,同学在考研复习前期首先要对院校信息进行了解。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自己是否符合院校报考条件,并且针对院校发布的考试范围和参考书来进行针对的复习,以免造成复习偏差。下表为2017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对于备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的同学,首先需要对考试范围和参考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765考试院校给定参考书如下:1.Psychology and Life, 心理学与生活(第18版,英文影印版)  Richard J. Gerrig and Philip G. Zimbardo 人民邮电出版社  2.What is Psychology? Essentials(英文版) Ellen E. Pastorino and Susann M Doyle-Portillo  Cengage Learning  3.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心理测验与评估(第6版,英文影印版)  Ronald Jay Cohen and Mark Swerdlik  人民邮电出版社  4.Psychological Testing: Hist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心理测量:历史、概述与应用(第4版,英文影印版)  Robert J. Gregory 北京大学出版社  5.Forty Studies That Changed Psychology,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5版,英文影印版) Roger R. Hock  人民邮电出版社6.Designing and Reporting  Experiment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报告(第2版,英文影印版)  Peter Harris  人民邮电出版社  7.Ecational Psychology,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双语教材,第11版)  Anita Woolfolk 人民邮电出版社  8.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第九版,英文影印版)  David Myers 人民邮电出版社9.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英文影印版)David R. Shaffer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0.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Seventh Edition),(中文翻译版书名《行为科学统计》第七版)  Frederick J.Gravetter,Larry B.Wallnau          Cengage Learning  11.Abnormal Psychology,变态心理学(第12版,英文影印版)  James N. Butcher,Jill M. Hooley,Susan M Mineka  北京大学出版社12.Biological Psychology,生物心理学(第9版,英文影印版) James W. Kalat 人民邮电出版社

应用心理学专硕士考研科目有哪些?

洁厕工
孤儿怨
考试科目:第一考试科目(单元):思想政治理论(代码101)全国统考,100分第二考试科目(单元):外国语,英语一(代码201)或英语二(代码204)或俄语(代码202)或日语(代码203),统考外国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由单位自命题,100分第三考试科目(单元):心理学专业综合(代码347),全国统考,300分心理学专硕学科代码:0454研究生是学历,而学士、硕士、博士是学位。心理学考研又是心理学专业硕士考试,简称心理学专硕(MAP),是国家新开的专业硕士。从2011年开始全国统考,面向全国统一招收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硕士。其中心理学专硕考试科目专业课《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心理学硕士好考吗

越菊
柏拉图
满意答案博通5级2011-03-24心理学硕士是否难考因人而异。客观的讲不是很难。有人直接跨专业考考上了。有人本来就是学这个没考上。还得看你考的是什么大学。如果你考北京师范大学或者北京大学的。那就有点竞争力和难度了。依次类推。各学校的分数不一样。考试的难点嘛。其实考试的时候。都是基本科目加综合。好好准备基础科目。然后就是专业课程。分数大概是 心理学考研科目包含普通心理学 100 分(具体可以分解为复习《普通心理学》和少量《心理学史》内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70 分 (具体可以分解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60 分(具体可以分解为《实验心理学》和少量《认知心理学》内容)心理统计与测量 70 分(具体可以分解为《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注:由于心理学全国统考,所有学校,所有方向初试都一样。最后就是建议过看相关书籍。当然作为基础科目。英语,数学,和政治是相当重要的。而考试的时候初试只是考普通心里学。复试才会考综合。:心理学考研不需要考数学。我针对考研说的。至于那个应用心理学和应用心理。我还真没听接触过。如果没搞错其他的。我推测哈。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学其他学科系别一样是学术性课程。而我知道现在有针对实用性的应用心理。就是不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是注重应用的学习。其实也是为了发展心理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推广而生的。:呵呵,好像不太懂,直接点问吧,大多数考生考的学术的还是专业的呢回答:呵呵,那我直接点回答。以前基本上都是考学术性的。即使是应用心理学也是一门学科。你说的应用心理我估计也是新的专业。如果,如果真如你所说。(因为我以前还真没听过这个区分)那么我建议你。如果以后想毕业就从事工作。那么应用心理还是可以参考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