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跨专业心理学考研该怎么办

捉鼠记
酷毙了
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确实会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选择好参考书、复习资料,制定好复习计划也就可以了,心理学考研是统考,学校都没有制定参考书,建议你用博仁推荐的:一、心理学导论(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社会心理学》章志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介绍社会心理学;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第二版)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实验心理学(1)《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2)《实验心理学》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心理统计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心理测量学《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琦 暨南大学出版社; 如果担心自己的专业课的成绩,建议你可以选择报班(博仁06年办班,经验丰富,资料的押题率很高)。下面是一位参加了2011年心理学研究生考试并且被录取的同学看过的心理学教材及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他说:心理学全国统考,在备考中看过的参考书如下:1.《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看)这本书的重要性我不必多说,每个章节都必须仔仔细细地看,一两遍是不够的,除非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普通心理学》 叶奕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补充)与彭版结合着看,有些内容彭版没有,但是我们的统考卷子上会有。 《普通心理学》 孟昭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补充)这本书我在图书馆过了一遍,只是有个大概印象,版本太老,我看不习惯。 《心理学与生活》 格里格,津巴多 人民邮电出版社(扩展)外版心理学趣味性超强,这点我很钦佩,但不适合我们应试教育,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当课外读物看。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库恩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扩展)原先想报考中大,所以才买了这本书,很厚重,我经常看的连吃饭时间都错过了,赞一个!2.《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看)就算不是为了考试,里面的知识对我们以后培养孩子也照样管用。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桑标 上海教育出版社(扩展)与林版最大的不同是,一个横向一个纵向,其实大可不看,毕竟发心在统考中地位不高,一本书就足以应对。 3.《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琪,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看)这本书不需要全看,抓统考章节有针对性的瞅瞅就可以了。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人民教育出版社(补充)还是那个原因,由于版本太老,我看不习惯。4.《实验心理学》 朱滢 北京大学出版社(必看)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系统性强,内容连贯,比较全面,是众多实验版本中最值得推荐的。 《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补充)这是我们当时的教材,书中错误较多,感觉一般般。 《实验心理学》 孟庆茂,常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补充)说实话,这本书我到现在也不曾看过,好几次去图书馆都没借到,据说不错。 《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 坎特威茨(扩展)由于原版太厚,我当时离考研没剩多少天,所以就买了本金圣才的笔记,增加自己在实验上的阅读量。5.《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琦,张峰 暨南大学出版社(必看)有关心理测验的那部分我超级喜欢。 《心理学测量学》 郑日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补充)主要是看戴版中所没有的内容,统考中常常涉及一些琐碎的知识点。6.《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徐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看)对数学不感冒的同学看这一本书就够了。 《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甘怡群 北京大学出版社(补充)嘻嘻~~ 这本书我没看过,不便评论,也是听人说很不错。 《教育与心理学统计》 张敏强 人民教育出版社(扩展)我买之后居然有点小后悔,这本书太难理解了,看的我只想哭,除非你极其热爱统计,否则别碰。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扩展)主要是看它的多因素设计,张版在这块讲的比较含糊,如果你想从事心理学研究懂这些是必须的。 《行为科学统计》格拉维特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扩展)适合统计基础薄弱的学生看,该书通俗易懂,内容浅显,但不太适合考试。

心理学考研跨专业要不要报辅导班?

冤冤相报
伐柯
跨考还是比较难的,现在需要赶紧准备了。辅导班很多人因为基础关系急于花钱报名,其实吧和网上视频课效果差不多……看你实际情况。

跨专业心理学考研 难吗

入告孔子
而庶几乎
  跨专业心理学考研不难,只要经过合理的复习就可以考上。  考研复习计划:  (1)搜集资料阶段  ①1月搜集考研信息,听免费讲座。  ②2月-3月确定考研目标,听考研形势的讲座。选择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准备复习。  (2)第一轮复习  ①4月-5月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春季基础班,特别是数学班和英语班。不要急于做模拟试题,着重于基础的复习。  ②6月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准备暑期复习。  (3)第二轮复习  ①7月-8月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以参加一个有权威性的正规大学举办的辅导班,有选择地做一些必要的题目。  ②9月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课辅导用书,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  ③10月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同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可报一个长期班系统复习。  ④11月10-14日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开始,报名、填报专愿。  (4)第三轮复习  ①11月中下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冲刺复习,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冲刺班报名。  ②12-1月进行模拟实训,报一个冲刺班,做考前整理。  (5)初试临考阶段  1月上旬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  (6)准备复试阶段  ①2月放松心情,查询初试成绩。  ②3月关注复试分数线。  ③4月准备复试,联系招生单位。  ④5月关注复试成绩。

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要怎样准备

多于之赢
越迹
  很多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想跨专业考研,可以说这是现在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其中,跨专业考到心理系的就了,这不仅仅是因为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心理学,还因为心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所导致的。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比较好入门的学科,要求先前具备的知识也不是非常特异化,可以说大部分人都能很容易地通过看《普通心理学》等教材进入心理学的大门。  但是在作出跨专业考研的决定之前,至少要先了解这门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这门学科的历史和发展,还有希望今后的就业去向等等。这些东西可以 通过和心理系的同学接触来获得,也可以通过阅读入门书籍来获得,如果有时间,也可以看一些这个领域的期刊,看看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在研究什么、关注什么、 有什么新发展。如果复习时间不多,你可以直接从考研的指定参考书入手,先看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再看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等。 不管最后决定是否要考,阅读这些心理学入门的书籍都会对生活有益。  下面就怎么备考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确定是否考研,以及是否考心理学专业。每个人考研的目的不同,但不管怎样,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要考。然后最好要把这个想法与朋友交流一下, 这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和周围那些也想考研的同学分享自己也许并不清晰的考研计划,有利于对考研动机的强化和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一些同学似乎更 加乐意把想法放在心里,这当然没错,但如果可以利用这种人际效应的支持与激励作用,考研之路会有一个较为轻松的开始。  二、选择正规的学校报名,其中要选择一些知名度高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通过率较高的学校,早点报名尽快复习,尽早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三、定计划。尽管有句话说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但是如果没有计划,变化也就无从谈起。计划是一种对任务的规划,它能让复习不慌乱,也 能激发我们的动机,而且当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能获得成就感,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叫“自我效能感”,特别是对于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朋友们,工作本身 就忙,考在职研是自己挤出时间来强化提升自己的,更应该制定个计划,不因自己忙找借口,耽误复习。  四、注重效率。依计划,计划是你定的,可以修改;身体和心理也是你的,有权给他们放假。效率优先原则,自己能保证完成当天任务的同事可以将当天的计划稍做修改。  五、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别因学习耽误了工作,工作是必须的,要有一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对待每一位同事,同时,不能因为工作的事情耽误了复习,时间是靠挤出来的,参照第三条。  六、体育运动。它的用处不用多说,每天用点时间去做一些有氧运动,然后洗个澡,精神一定倍爽。可以约家人或朋友一起,不过最好自己能在没有别人陪伴的情况下坚持锻炼。时间不用太长,每天半小时左右就OK啦。  七、考研培训班。对于在职的,参加辅导的时间是宝贵的,大家所付出的人力,财力,时间成本都是宝贵的,所以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课后及时复习巩固,会有一个好的效果的。  八、了解自己,了解导师,确定所报考的学校和研究方向。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考研的成败,也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研究道路,甚至人生,因此要相当重视。当然这个问题得分情况来看,如果考研只是为了就业甚至对所谓的研究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那么建议只要在好好衡量了自己的能力后尽量报有名的心理学名校或者全国重点大学就行了,了解自己和导师这样的事就是多余的。但如果考心理学研究生是出于自己的爱好,确实想用自己的时间去做研 究,甚至到了不得不的地步,那么请一定去认真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性格,对心理学的那个分支更感兴趣等等。以此为基础去寻找合适的导师和学校。对导师的了 解可以看他写过的书和发表的文章,但是主要是看这位老师的人格特征,这是一个好老师的必备素质,当然还有他的研究能力。当然还可以通过自己熟悉并了解他 的老师和朋友去更进一步了解。  对于一些对于在职的人,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想进修的可以选择报读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最近几年报读在职研的人数一直持续上升。以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在职研为例,安排的课程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最后预祝不管是报读心理学研究生还是心理学在职研的学子们都能够顺利的拿到心理学硕士学位,学有所成。

心理学跨专业考研 考研班什么的好难啊

守夜人
复制品
你本科是工程方面的,报考浙江大学和浙江理工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比较合适哈。现在专业是统考。如果你学校或附近没有辅导班,可报网络培训班,如勤思或三人行。计划么,现在应该在抓英语与政治的同时,主要是普通心理学占100分,1/3哟。实验心理学最难哈,要认真听课的。13年暑假前应该是所有科目都学懂了(至少是学了两遍了)。然后是总复习了。查漏补缺。13年9月开始做题了。我听说等到复习专业课时最好能到要报考的学校附近去报班,如果是要报考的学校里的老师会画题什么的?是这样吗?而且专业课的班最好什么时候报啊?如果是自主命题的学校可以这样的。你有经济实力也行的,统考不存在划题一说的哈。现在就可报名专业课的复习班了。我觉得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努力。远程的就可以了,因为我发现上课的时候他录像的。所以都一样,网上的还方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自学跨专业考研考心理学好考吗?

故海内服
兼爱无私
       你考专硕还是学硕,心理学考研考研分专硕和学硕2种的,学硕的话,难度比较大,招生人数少,报的人比较多,专硕的话,招生人数多。报的人比较少,专硕和学硕的考试内容是不一样的,你要确定你考专硕还是学硕呢      学硕的书单1.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第四版为主,修订版补充】2. 《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淡蓝色封皮) 。 【以此书为主】《实验心理学》 (第三版) ,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3.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第三版) ,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白底红皮) 。5.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白底红皮) 。6.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 《社会心理学》 (第三版) ,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        专硕1.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第四版为主,修订版补充】2. 《发展心理学》 (第二版)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以此书为主】3. 《社会心理学》 (第三版) ,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4. 《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著,杨治良 审校,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5.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第三版) , 张厚粲、 徐建平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 《心理与教育测量》 (第一版) ,郑日昌、吴九君,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7. 《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 《心理咨询与治疗》 ,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临床心理学》 ,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9. 《人格心理学》 ,美 Jerry M.Burger 著;陈会昌[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讲义为主】10. 《现代管理心理学》 (第四版) ,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补充】《心理学与生活》 (16 版) ,格里格·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第八版) ,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 著,邹泓 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社会心理学》 (第 2 版) ,金盛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那肯定是不好考的,只能是准备充分了才行

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好考吗?有什么要求吗?

亲兄弟
坐佛
这要看你考心理学研究生是为了什么了,如果是为了找份好工作,那就报考学校好的,如果是喜欢心理学那就考专业好的,自主招生的学校比较难考,统考的好考一点,后期你想转学校选择也多,英语如果不好的话就不要报很好的学校,英语分数先比较高,跨考心理学没有什么限制

跨专业出国读心理学研究生

生火甚多
少女心
出国留学的话还是要尽早准备比较好,首先英语考试要过关,看你准备申请的所在国家及学校的要求;另外你可以找专业的出国留学的机构了解情况或者询问有出国留学经验的人士,不过不同的国家会有差别,国外应该很注重课外实践的经验或者是你有一些专项特长,另外可能还需要推荐书,介绍信之类的。因为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是否要出国 所以没有咨询留学机构。还是谢谢啦。

跨专业出国读心理学研究生

杜林
其长如辕
出国留学的话还是要尽早准备比较好,首先英语考试要过关,看你准备申请的所在国家及学校的要求;另外你可以找专业的出国留学的机构了解情况或者询问有出国留学经验的人士,不过不同的国家会有差别,国外应该很注重课外实践的经验或者是你有一些专项特长,另外可能还需要推荐书,介绍信之类的。因为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是否要出国 所以没有咨询留学机构。还是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