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攸然乎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无论研究哪种心理现象或采用哪种具体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都大致相同。一般包括下列步骤:①提出问题;②查阅文献;③形成假设;④制订研究方案;⑤搜集数据和资料;⑥数据和资料的统计处理;⑦结果分析;⑧作出结论。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前3个步骤是选题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提出假设和考虑选择验证假设的途径和手段,考察选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中间两个步骤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制订研究方案,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及其操纵和记录的方法,并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然后搜集论证假设的证据。后3个步骤主要是运用逻辑方法、统计方法和其他方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对研究中的现象和变化规律作出解释,说明获得的结果与假设的符合程度、形成结论。最后,以论文的形式反映该项研究的成果。因此,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实际上就是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心理学家总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以及研究过程各阶段的要求来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和基本研究类型 心理学研究中一般都需要分析3种类型的基本变量,即机体变量、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变量是指可计量处理的条件、因素或特征。人和动物(被试)都存在着个别差异,如在遗传、发育、动机、智力及人格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统称为机体变量。影响机体反应的种种环境因素,如外界的声音、光线、生活和工作条件、学习环境以及他人的言语、动作、态度等的变化,统称为刺激变量。由刺激引起机体行为上的变化,如反应的速度、次数、正确性、强度等方面的差异,则统称为反应变量。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些变量与引起这些变量的各种因素是怎样联系的,通过对这3类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来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根据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对上述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可将心理学研究分为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这两种基本类型。 实验研究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研究者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其按预定的计划改变,观测记录因变量所受影响的一种研究方式。在一般的实验研究中,自变量为刺激,因变量为反应。如果观测到因变量的产生与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的改变而引起的,那么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就存在着因果关系。然而,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常常是很复杂的。例如,在一项实验中,奖励办法的改变(自变量)确实引起了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变化,而学习成绩的变化又要通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所引起。因此心理学研究还必须考虑这类处于中介地位的机体变量。机体变量虽不属于完全可以事先处理的自变量,但也应当作适当的考虑和处理,如选择智力水平和人格特点相似的被试,以突出自变量的影响。所谓“控制情境”,是指研究者对于自变量严加控制,排除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或使自变量以外的其他条件都固定不变,否则就难以正确地解释因变量变化的原因。 相关研究是根据与被试有关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释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研究方式。一般说来,研究者先选定两个可测量的变量(如年龄、智力、兴趣、学习成绩等),再对被试就这两个变量的测量结果用相关法进行统计计算,然后根据得到的相关系数对研究结果作出解释。相关研究所需的资料通常是由自然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取得的。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阐释变量间存在关联,却不足以说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下例即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分类系统。心理学研究方法图册 资料搜集方法包括实验法、度量法、调查法、观察法和档案法。实验法通常是借助于仪器装置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自然实验是在自然的条件下观察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调查法以向被试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口头调查(访谈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观察法是通过对被试言行的观察记录来积累资料的。由于人有意识和自我意识,能认识自己,因而心理学还有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自我观察法。心理度量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心理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方法。其中心理量表法可根据制定量表的单位和参照点的种类不同,分为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4种;测量法也称心理测量,内容广泛,形式上可分为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心理物理法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包括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档案法是搜集有关被试的文献资料(如日记、自传等)的一种研究方法。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和对自变量的操纵程度来看,档案法最低,实验法最高。它们所收集到的关于心理事实的资料既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描述性资料。在具体的研究课题中,各种资料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才能表现其应有的科学价值。 资料分析方法包括心理统计学和逻辑思维方法。心理统计法是数理统计在心理学中的具体应用,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描述统计提出概括性的数据,而推理统计则是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推断总体,即从样本的数据去推断总体的数据。逻辑思维方法是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手段,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类化和推理等。 除上述之外,在心理学研究中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文献综述法、个案研究、发展研究和模拟法等。 模拟法是根据某种近似的理论先设计出与心理活动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地对原型的性质和规律进行探索。在心理学研究中有多种模型,主要的为潜特征结构模型、数学模型、理论模型和图解模型等。 发展简史和现状 在19世纪初之前相当长的时期内,心理学属于哲学的一个部分。虽然学者们从哲学的角度对心理现象作过许多推测和描述,但它们还不能称为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以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心理学诞生的同时,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法和定量研究法的引入,开始产生了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18世纪末在格林威治天文台工作的天文学家发现,人们报告星体越过望远镜标线的时间略有差异。1822年德国天文学家F.W.贝赛耳测量了刺激出现与反应发生之间的时间,当时称此时间差为人差方程。1850年,H.von赫尔姆霍茨用反应时法测量神经传导的速率。由此,反应时法一直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见反应时)。其后,G.T.费希纳用数量化的实验法对感觉量和物理量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并在他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提出了3种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实验研究方面,除冯特对感觉、知觉等简单心理现象进行过许多研究外,其他的工作还有:C.施通普夫用较严格的实验方法对音响和音的混合等现象作过研究,发表了《音乐心理学》;G.E.缪勒对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想象等作过实验研究;H.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作材料,用实验法测量了记忆和遗忘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记忆》一书中提出了记忆研究的基本方法;E.L.桑代克用问题箱以动物作被试,开创了实验动物心理学的研究;等等。在对个别差异的心理测量方面,F.高尔顿对感觉辨别力、反应时等进行了许多测量,发表了《对人类官能及其发展探讨》;J.M.卡特尔编制了对握力、运动速率、感觉辨别力、记忆力等的测验,创造了“心理测验”这一术语;A.比奈以及其助手T.西蒙编制成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等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心理学专业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