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你好,我想问一下,报考西南石油大学的在职研究生有哪些条件?可以考矿普专业的吗?

兰花
背诵者
基本上要求是大专以上学历可以报名参加课程但是申硕的话还是需要取得学士学位的

考西南石油大学的城市燃气工程的在职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

其往无崖
卡拉扬
你可以查下学校对在职的报考要求,研途宝里面有考研全部的资讯,可以去看下

西南石油大学在职研究生怎么上课

第八页
邢邵
在职研究生一般都是通过周末或节假日集中上课,不会耽误正常的工作,具体可以咨询大学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西南石油大学在职研究生招解决食宿吗?

丢手绢
巴德尔
“在职研之家”为您介绍:一般情况下,在职研究生学习主要针对的是在职人员,所以在学习期间院校不会给学员解决食宿问题的,但是相关的费用需要学员自行支付。   在职研究生大部分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均会选择在每月一至两个周末进行上课,如果在职人员需要统一安排住宿,可事先与招生院校在职研究生教务老师联系,统一安排住宿问题,但是费用是需要学员自行解决的,院校并不会为在职人员安排。   另外,大部分院校的校内食堂都对社会人士开放,在职人员可以选择校内食堂解决伙食问题,校内餐费一般都价格合理,营养健康。   在职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虽然院校不提供食宿,但是一般在上课前,院校都会提前告知学员上课时间以及上课地点的,所以大家可提前解决自己的住宿以及伙食问题,避免在学习期间食宿问题影响学习情绪。这个是可以解决食宿问题的 没太大的关系的

西南石油大学在职博士学位 分数线就业招生报名学费排名

老族谱
蛋黄酱
现在白领一般都读美国远程学位作为在职教育了,有空的时候一上网就可以读的,一般读专业硕士或MBA,自己去美国大学官网直接申请。美国资深教授直接辅导授课,有先进的师生在线交流答疑平台。

求助,关于考研与工作,很难抉择!悬赏100分.

莫不入焉
父子情
我同意考研是机会难得的,因为工作以后还再想考的几率毕竟很小了,而且以后考也没有现在有优势另外呢,就如上面所说的,你面前有两条路选择,考研这条路失败了并不影响你你选择工作的那条路,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何乐而不为?考研 - 总体趋势研究生报考出现降温迹象,始自2007年。专业人士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均可能是导致考研人数减少的原因。一、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问题开始显现: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招生比例有所下降,而某些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专业招生比例却有所上升。此外还表现出了学术型研究生比例偏高,应用型研究生比例偏低的情况。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录取名额连年增加、学制由三年缩短为两年等,带来了研究生录取标准和培养质量的降低。在高校里,过去的研究生教育通常是导师和学生一对一或一对二,现在普遍是一个老师带多名学生,有的还兼带博士生,很多学生甚至一个月见不到导师几次。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多,传统的讨论式教学难再继续,培养方式仍是本科时的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越来越少,这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无太大帮助。二、研究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2006年,扩招后的首批研究生毕业开始走向市场,两年多来,其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大部分研究生都想留在大城市就业,对月薪的要求也在3000元左右。然而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想留校,他们学历不够;想考公务员,竞争相对也是十分激烈;同时,他们也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到企业仍然要从头学起。一些重点高校的热门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相对好些,但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仍对就业感到茫然。在2007年各省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中,许多省市首次出现了本科生初次就业率高于硕士研究生的情况。这都使得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对考研望而却步,只要是在本科阶段找到了一份工作,就不再准备考研。三、公务员考试趋热。随着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压力加大,不少大学生将目光投向了公务员考试,以取得“名利双收”的公务员身份。2002年以来,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激增,2008年考试人数创历年之最。据国家人事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64万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人数较去年增加12%。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热衷参与这项考试,也使得考研的热度有所降低。四、考研成本增高。从2008年开始,全国很多高校开始实行研究生收费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对多数研究生来说,这必然提高读研的成本。一般来说,考研的准备费用加上三年学费一般在4万元左右,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起码在七八万元,而将来就业时,月收入最多只能比本科时的同学高几百元,人家还比你多赚了3年钱,怎么算都不值。再从时间成本看,读研究生的3年是人生中一段黄金时间,正应该好好在事业上拼搏。尤其对于女大学生,年龄的增加更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包括工作几年内可能就要结婚生育,用人单位肯定会有一定考虑,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为此,很多学生还选择了出国读研。据英国使馆提供的最新数字,仅2007年,到英国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就超过了2万人。在国外,通常只需1年或1年半的时间就能拿到研究生学位。五、社会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首先,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不再像过去“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更为客观,很多人都抱着“先找工作再充电”的态度。其次,用人单位观念发生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正在从“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不再追求所谓的人才“高消费”。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说,本科直接考上硕士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而聘用他们要付出比本科生更高的报酬,成本反而增加。再次,社会的“学历崇拜”也在逐年降温。学生和家长在对学历的认识上更加理性务实,不再为了“学历”而学习,而是选择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结合点,很多学生从高中就开始向职业学校分流,一些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炉”,之后从事自己更为适合的工作。考研 - “考研热”降温引发“贬值”之争 考研复试 2007年1月20日,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28.2万,与2006年相比,增加0.7万人。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依然是考研的主力,共有71.4万人报名参加考试,占报名总人数的55.7%。从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研热持续不减。据教育界人士分析,就业压力太大是众多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新网1月31日电 2007年,持续高温不下的“考研热”终于开始降温。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考研报名仅有128.2万人,同比只增长了0.5%。而在过去数年里,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考研热”究竟是否“降温”?是否意味着研究生的贬值?一时间成为争议的焦点。“考研热”十多年首现降温拐点经历了数年的考研热后,全国的数百万莘莘学子似乎已开始更加理性地选择自己的未来。2007年的冬天,全国高校集中的城市研究生报考人数呈现了近年来的首次回落。在回落的背后,体现了教育政策的强烈引导作用,体现了社会对于教育态度的理性,也体现了学子们的诸多无奈。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28.2万人报名,与去年相比增加7000人,幅度仅为0.55%。上海、北京等研究生报考集中的地区,都出现了报考人数的下降……“降温”之争:考研热真的降温了吗?2007年考研刚过,媒体就开始狂呼:考研热终于降温了。今年全国共有128.2万考生走进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比去年增加了7000人。有人则反辩:比去年增加了7000人怎能就说是降温?以比去年的增幅小作为降温论据只能是猜测……报名数下降缺考率上升 考研热降温“证据确凿”除报考人数下跌外,今年考生缺考率也创历史之最,上海地区3.3万名报名者,完成最后一场考试的不足2.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考生缺考率约为20%,比往年最高值15%又上涨5个百分点。专家认为,2007年,或许将成为考研史上的“拐点”之年……"考研热"降温? 专家称仅增幅减小断言为时过早针对全国部分省市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有所减少的情况,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2007年研究生考试降温。而一位招考人员坦言:“其实,这个结论是很难成立的,根据今年的数据,目前只能断定2007年考研增幅比往年小,而不能仅靠一年的数据就得出考研降温的结论。”……“贬值”之争:研究生不如本科生?“研究生找工作不如本科生”的说法在媒体早已不绝于耳,如今“考研热”的“降温”,是否以事实证实了这一论断?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 成本能否收回成疑研究生的就业率竟然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低于专科生!消息传来,令人震惊。人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就业市场究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培养模式究竟怎么了?千军万马横跨这条考研的独木桥,到底值不值?……降温≠贬值 硕士研究生仍是人才结构中重要一环自1999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制度改革以来,研究生报考人数规模不断扩大,今年考研人数的首次下降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也使许多学生以及家长感到迷茫。“考研热”延续多年,今年出现拐点,其实是方方面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就此认定研究生贬值。倒是可以从中看到对研究生培养,正从盲目扩大数量向保证质量转变……理性反思:考研不再是小本的永恒梦想考研热降温并呈现拐点并非是件坏事。社会价值观、教育体制及考生自身搭建的“自我评价体系”如一张无形的网,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理智地直面考研与就业……求职“小本”生PK硕士生:放弃考研是明智选择其实,并不是所有行业都追求高学历,越来越多的职位不再以专业为门槛限制,特别是为广大毕业生所关注的投资、咨询和管理培训等。在这样一个越来越淡化专业的就业市场,我们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读研还是工作,需要的都是一个属于自己的职业方向……考研热降温不是坏事? 不走“独木桥”也能到彼岸考研的温度似乎突然降了下来,其原因到底是考生渐趋理性化了,还是该现象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我们试图将审视的目光投向教育体制与就业现实,同时又在若干与教育有关的领域中寻找答案……编辑本段 回目录 考研 - 考研真的适合你吗 考研教室 2007年来,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但是考研是不是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需要认真考虑。下面就是考研存在的几个误区: 逃避就业 读研与工作,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人生规划的两个重要的前进方向。但是现在这种理想选择界限模糊了。工作不好找,找到的工作工资低,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这已经成为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面对这种情况,延缓就业或者逃避就业转而考研,希望通过读研来增加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砝码,成了很多同学一种无奈的选择。 考研学术意义淡漠 现在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大体上分为学术和职业两种不同倾向。就目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单位占大多数。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目的不排除为进一步的职业训练做准备,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新的学术梯队。就读研的初衷而言,考研大军里因为学术而进取的能有多少人?这给准备考研的同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选择职业型还是学术型。 考研无意识 当市场上的本科毕业生一夜之间出现过剩,就业得不到保障时,大家纷纷转而考研,为求得一纸硕士文凭而再战几年。辛辛苦苦等到找工作的时候,看上的用人单位开出的条件却是非博士不招。这种怪现象,使得原本就存在的考研无意识更为加剧。 考研教室 急功近利 这是考研的衍生品。诸如考研辅导班、考研辅导用书等等,就其初衷而言,的确为考生在准备复习的过程中提供了某种支持,但是,真正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获得和学术的训练已经被纯粹功利的考试技巧甚至是押题等所替代。这种情况的尘嚣日上,加上考研热度不减,导致很多学生在大三甚至是大二就开始为考研在做准备。甚至还有考生指望临考前通过报几个辅导班就能迅速提高成绩,忽视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的研究生 应届本科生可以报考吗?

华佗
情采
工程管理的应届生不可以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后需要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但是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分为全日制专业硕士和在职专业硕士,两种专业硕士对工作经验要求不同。  1、全日制专业硕士  按照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其他专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不要求工作经验。  2、在职专业硕士  在职工程硕士,在每年十月参加联考,需满足报考条件:  1)在职,工作3年或以上;  2)有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GCT是什么啊

樊须
罗宾
工程硕士学位统一组织的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ateCandidateTest,简称“GCT”)“GCT”考试的前身为“GCT-ME”(Graate Candidate Test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考试,它是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GCT的种类 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高校教师、中职教师2010年GCT的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有些学校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同样有些学校报考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GCT考试的时间一般在每年10月的第3周左右,报名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6-8月。成绩公布一般是在来年的1月,接下来的2月-3月是录取和开学时间。 GCT成绩有效期二年,如果成绩达到上线分数,可以选择当年入学或来年入学,来年入学不需要再参加统一的GCT考试。 “GCT”考试的前身为“GCT-ME”(Graate Candidate Test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考试,它是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 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考生对字、词、句、篇的阅读与理解,考察其掌握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语言工具表达知识的能力。 数学基础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有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掌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的能力。运用给出的信息和已掌握的综合知识,通过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过程,引出概念、寻求规律,对事物间关系或事件的走向趋势作出合理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外语运用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备的实际外语水平、外语阅读能力和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外语词汇量、语法、阅读、理解、日常口语等内容的测试,了解考生使用外语的综合能力。 “GCT”试题知识面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门类。通过给出的试题,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反应速度。 “GCT”试题均采用客观选择题,含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正误辩识、情景分析、数理解题、逻辑推理等。答题形式为选择、填空等。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要求从四个给定答案中选择一项正确答案填入题目所列空缺处,使试题内容完整。考生须从每道试题所列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所选答案均为A或B、C、D的答卷,一律视为废卷。 “GCT”试卷满分400分,共四部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GCT”为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其成绩有效期暂定为二年。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等一年有效。 “GCT”成绩为各个高等学校在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时提供一个依据,不规定全国统一的“GCT”合格分数线。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报考本校考生应达到的“GCT-ME”考试成绩合格标准,并对合乎标准的考生进行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包括是专业笔试和面试等各种形式,学校根据综合测试的结果决定是否录取。GCT常见问题1.无学士学位能否报考 工程硕士在招生对于学士学位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个要求主要是体现在录取比例上的区别,这里希望能帮助您去的了解无学位时在报考工程硕士GCT时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无学位:是指没有学士学位,以大学本科学历报考GCT的同学,没拿到学位原因无非是没过英语或者补考太多,也有因学习年限超过规定(自考一般要求4年毕业)丧失申请资格等等。无学位的劣势反映在GCT考试中,是面临录取比例的限制。 录取限额:每年招收无学位的考生不超过10%的限额(其他专业硕士限额不同),即如果某校招100名,那么其中无学位的同学只能招收10名。学校在录取时一般是把有学位和无学位分开从高到低录取的。 2.GCT成绩百分位 比如2005年GCT成绩为230分,它的百分位为72%,这表示在100名考生中,有72人的成绩比你低(不含缺考)。2005年报考工程硕士的共有67107人,GCT全国平均分为208.7(百分位50.7%),2004年GCT平均分为212(百分位50.7%),你可以通过百分位推算出自己的成绩在全国的位置。很多学校2004年录取线190分(百分位28.1%)、2005年录取线188分(百分位30.3%),由此可以猜测2006年有学位的录取线也应该在30%以上(国家学位办2005年文件中规定高校如果招收百分位处于30%以下的考生必须出具书面说明)。从近两年某高校无学位分数线来看(2004年210分,百分位为48%;2005年230分,百分位为72.3%),无学位与有学位(2004年190分,2005年190分)之间的分差(2004年20分,2005年40分)有逐渐扩大之势,而报考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计,2005年全国共有21.7万余人报考法律硕士、教育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和高校教师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人数与去年相比增加近4万人。其中,报考人数最多的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达7.8万余人。首次启动的体育硕士、艺术硕士和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报名人数分别是2690人、4126人和1033人),因此没有学士学位的考友们至少要多考40分以上才有保障。(注:各专业硕士的百分位是分类别单列计算的) 3.GCT考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GCT考试考的是综合能力,靠死记硬背去准备是根本没用的,出题很灵活,题目本身不象考研那样难,但对时间和反应速度的要求远高于考研。 重点是快速反应能力,这是考试的关键所在。很多考生考试的感受是,就是觉得题目太多,做也做不完,感觉就像在抢着捡分,选一个答案就能拿两分。 多数考生感觉就是来不及做,其实GCT考的是做题的速度。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即使不复习,很多考生拿个300来分都没问题。对考生来说,关键是时间不够用。因此,某种意义上比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残酷。所以辅导班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名师的讲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这个考试也有投机取巧的技巧,比如一般院校的过关线220分就够了,给大家算一个帐,x+(400-x)*0.25=220,就是说你只要确定能做对160分,其余的题闭着眼睛全蒙同一个答案,也有四分之一的正确率,总分也就够220分了,这也就是客观题的漏洞。但从这个意义上,GCT考试也是不难的,实际上真正做对的只要40%,就可以基本过关了。 4.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GCT是否合理? GCT考试的来由与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蓬勃发展紧密相关。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2001年底国家成立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研究小组,在借鉴国外研究生选拔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的新办法。 所谓借鉴国外研究生选拔方式,实际上主要参照美国举办的GRE标准化考试的例行模式和评估办法,引进并确立了GCT考试,作为以后工程硕士(包括其他专业硕士)的过关考试。 国务院学位办工程硕士入学考试研究小组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两段制考试录取办法,定于2003年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已经实行了4年。 从实践的情况看,GCT考试是成功的,从考试情况看,GCT考试和国内其他同类考试相比,考场纪律好转,考务效率提高;从录取情况看,录取实际结果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选拔期望相一致。GCT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GCT考试内容是比较合理的,语文、数学、逻辑和外语四大部分都是考的综合基本素质和某些常识性的东西,GCT试题均采用客观选择题,试题知识面覆盖广泛,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反应速度。理论上,这种选拔方式比其他同类考试合理,当然,由于GCT是新生事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由于几年来GCT考试的成功实行,继2003年GCT作为工程硕士的入学资格考试后,2004年适用范围除工程硕士外,还增加了农业推广和兽医专业硕士;05、06年相继增加了风景园林硕士,高校教师硕士等,07年新增加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总的趋势逐年增加。 5.GCT复习备考的整体思路? (1)使用权威的复习参考资料是基础。当然,有时间的话参加权威的考前辅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逻辑科目,一是以前没学过,二是这科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确实非常重要。 (2)不能轻视任何一科,也不必过分追求任何一科,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3)考前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有必要的。必须限定时间作完题目,能否按时完成对考试的成败尤为重要。考前模拟实战训练非常重要,一定要控制在3小时内做完4科的模拟试题,从中把握考试的节奏,因为每个考生这4科的基础不一样,通过模拟训练,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方案,从而来确定自己现场考试的时间分配策略。 (4)同时特别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忽略考场中的科目顺序安排,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及心理特点安排好所答的科目顺利,而不至于上考场发懵。先做哪一科,后做哪一科应该有个策略上的考虑。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只要把握好考试时间的分布,合理分配时间,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就一定能有机会拿高分。国内招生院校名单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河北石家庄铁道学院 燕山大学 辽宁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吉林长春理工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吉林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 河海大学 广东广州大学 暨南大学 中山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 湖南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深圳深圳大学 山西山西大学 中北大学 福建东南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 云南云南大学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硕士的入学考试。分四个科目:英语,数学,逻辑,语文。每科100分。共400分。四个科目是在一份卷子上的。均为选择题,除数学每题4分25题外,其余科目为每题2分共50题。考试时间为3小时。

招翻译硕士的院校有哪些?

殊类
酷毙了
招翻译硕士的院校名单如下: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安徽大学 安徽省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 河海大学 江苏省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省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省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省北京大学 北京市 徐州师范大学 江苏省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 扬州大学 江苏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 南昌大学 江西省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省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 辽宁大学 辽宁省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市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省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 东北大学 辽宁省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省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市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省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市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市 大连外国语学院 辽宁省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市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外交学院 北京市 宁夏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市 山东大学 山东省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市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市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市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市 济南大学 山东省厦门大学 福建省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福州大学 福建省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省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 聊城大学 山东省兰州大学 甘肃省 鲁东大学 山东省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 青岛大学 山东省中山大学 广东省 烟台大学 山东省暨南大学 广东省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省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 山西大学 山西省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省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省广西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北大学 陕西省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省贵州大学 贵州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省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海南大学 海南省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省河北大学 河北省 复旦大学 上海市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省 同济大学 上海市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省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燕山大学 河北省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市郑州大学 河南省 东华大学 上海市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省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河南大学 河南省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市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省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市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省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市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省 上海大学 上海市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 四川大学 四川省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省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省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省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省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省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武汉大学 湖北省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 西华大学 四川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省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省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省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 南开大学 天津市湖北大学 湖北省 天津大学 天津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市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省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三峡大学 湖北省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市湘潭大学 湖南省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市湖南大学 湖南省 新疆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南大学 湖南省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省 云南大学 云南省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省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省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省吉林大学 吉林省 浙江大学 浙江省延边大学 吉林省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省北华大学 吉林省 宁波大学 浙江省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省 重庆大学 重庆市南京大学 江苏省 西南大学 重庆市苏州大学 江苏省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市东南大学 江苏省 四川外语学院 重庆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市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