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华师范大学保送研硕有哪些学校

上山
心术
保研名额是本学校来的,自具体去哪一所大学,只要获得该大学的接受任何大学都可以。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凡符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规定的人员,均可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取得复试资格后,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现场确认时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及复印件。所有专业均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西华大学如何?

辨合
不迁其德
西华大学发展的copy很快哦,在四川成都的二本院校里算是牛的了。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校风蛮好的。学校的啦啦队可是世界有名的那呐~~恩``校园环境不错,学校现有18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并招收空军国防生和健美操、乒乓球、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0000余人,研究生1200余人。拥有35个硕士学位点和专业学位领域,1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 12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35个研究所、检测中心。建有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具有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呵呵``离市区呢有一个多小时的路。我个人认为这样挺不错的,学校空气啊,水土啊``树啊``花啊``都不错!恩``还有什么呢??想想``学校周围吃的多哦,要愿意的话还能坐十多分种的车去小吃一条街和火锅一条街```哈哈`` 先这些好了``偶是刚进西华的,也是带着些许怀疑来的。校园大小环境,还是很好的,其他在成都的二本都去过。现在网上出现不少针对西华大学的帖子,如“100(38)所名字最骗人的大学”等等,西华大学都是赫然在目。作为一个曾经的四川工业学院(西华大学)的学子,感觉有必要站出来澄清真相,还事实一个本来面目。 一、 西华大学的历史 西华大学原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成立于1960年,是国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全国7个大区各建立一所综合性农机学院于西南大区的布点,1978年被确定为四川省属重点工科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4月16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四川工业学院和原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西华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和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二、 西华大学以前是一所中专吗? 在我们刚进校时,当时的系主任就告诉我们,当年成立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时,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大学的土建工作,就占用了当时的一所中专的校舍,因此给别人造成一种误解我们曾经是一所中专学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成都都持以上看法的原因。事实上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成立之初就是本科院校,这些说法可以在当年留校的老师那儿得到验证。 三、 西华大学是一所“烂校”吗? 现在网上有很多诋毁西华大学的说法,最简单的一种就是说西华大学是一所“烂校”,不知这些人口中所谓的“烂校”以什么为标准?学校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学生就业情况?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学校科研水平?学校的地理位置?以下逐一说明: 1、 学校硬件设施 现西华大学占地2850亩,已有四栋教学楼,5教、6教已经在建设之中,另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运动场、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学生公寓四人一间,带卫生间,条件相当不错,而且西华大学的伙食很有名气,当年曾有“吃在川工“的说法,我曾于2004年回过西华大学一次,感觉是容颜大改(当然是漂亮多了),当时曾给人开玩笑想重新回来上学。这些网上都有图片可查,成都本地人可到西华大学实地查看。 2、 学校的师资水平 学校现有1500余名教师,其中高级职称500余名。4名院士出任学校各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4名院士、43位全国知名教授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有一批享受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教授。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35个研究所、检测中心,具有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和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与国内一些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以上引自西华大学网站。 3、 学生就业情况 其他人的情况我不了解,这里我介绍一下自己班里的情况。我们小班当时一共26人,留成都17人,重庆2人,四川其他地市7人,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 4、 毕业生的发展情况 还是以我自己所在小班为例,留成都17人中,现单位高层4人,中层干部5人,不想说的太详细,不然别人就能猜出我是谁了。 5、 学校科研水平 学校有良好的科研发展基础和实力。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863”、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点课题。在现代制造技术、流体机械、信息技术、新材料研究、汽车清洁能源、区域经济等领域获国家级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30余项。 以上引自西华大学网站。 6、 学校的地理位置 毋庸讳言,地理位置是旁人诟病西华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其地处成都郊县郫县境内,离市区较远(9公里),客观说也的确曾经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不过在现在看来,当时的劣势很可能是今后的一个优势,因现成都市高新西区已延伸至西华所在区位,西南交大的新校区、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纺专均在离西华不远处落户,而西华可以就近在学校本部对学校进行扩张。可以想象其所在位置以后会是一个高校集中的地区,而其与高新西区内企业的互动也会是以后学校发展的一个看点。更何况以现在交通和通讯的发达,9公里的区区距离,更不可能是阻碍西华发展的一个因素了。 四、 关于西华大学的发展和客观评价 在我进校时,当时整个四川工业学院共8系2部,到现在西华大学已经是18个学院和1个直属系了,学校的发展势头不容置疑。西华大学作为一个主要为四川省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学校,其本科教育水平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其所拥有的精品课程数与四川师范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相差无几的原因。而要和其他学校比较“高精尖“的科研实力的话,客观讲,现在与成都理工大学等有点儿差距,这也是因为西华大学自身定位所引起的问题,毕竟长期以来其是一所省属工科大学,按我们老师的话将就是“工程师的摇篮”(我本人现在就是senior engineer)。在科研方面投入力量相对不足。但西华由于其工科院校的定位,其专业设置以及学校的就业率、就业单位似乎比其他学校要好,因为与市场接轨更紧密。因此,如果你是考大学的话,西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西华的毕业生在和其他学校学生的竞争中是不落下风的,这也是我自己亲身的体会。 最后希望西华大学越来越好。

西华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比哪个更好一点

空印盒
孝慈
这个得看你的喜好,兴趣,想在什么地方读大学,你未来的规划,还有人情世故

我想当翻译,西华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是不是不适合

后人类
光之梦
嗯,,,下载一个高考帮软件,对每个专业都有排名不谢~北京外国语学院更多追答我去也要看考不考的上追答那就合适了

西化大学与西华师范大学的区别

古之真人
焦竑
西化大学3431353966与西华师范大学的区别:西华大学是综合性大学以工科为主, 西华师范大学是师范类大学是以工科为主,二者性质不同。前一个是03年由原四川工业学院原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的四川省大学。它属综合性大学。而西华师大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 拓展资料:西化大学西华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的四川省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具有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有校本部、彭州校区、人南校区、安德校区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毗邻成都国家级高新区(西区),西依望丛帝乡、扬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流过。基于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校园网为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以及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数字环境,校园网主干4.5G,教务管理、党政办公、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后勤服务等均实现网络化。图书馆藏书及电子文献总量500万册。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重点师范大学,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充,是四川省第一所师范类高等学府和全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与四川师范大学同根同源,发轫于1946年创立的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历经私立川北大学、公立川北大学、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北湖、华凤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600余亩,图书馆藏书330万余册、电子图书150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设有26个二级学院,专任教师16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33000余人;开设有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涵盖二级学科硕士点106个,6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化大学    

温州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哪个好(研究生)?

满心戚醮
感觉学
西华师范大学 国土,生命科学研究生算比较好的。 我想说如果你是很踏实认真,内这里不氛围容确实比较好的。本人觉得温州应该比较占优势,我不了解温州大学,但是外部环境是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你一些的。应人而异,根据你的情况吧。看你是什么专业方向了看哈官网大概你就会有个初步的影响了

是师范哦,不是西华大学

名实
爱心联
竞争比较大哦,需要谨慎

西华师范大学有几个校区?

独往独来
马莉
西华师范大学有2个校区:华凤校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1号 北湖校区:四川专省南充市顺庆区育属英路76号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6年。1989年学校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扩展资料:学校现有75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600余人。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398项、省级672项: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参考资料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请大家帮帮忙!我在四川上大学,想考山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可是不知道如何选择考点,请大家帮忙!

虽落其实
大联盟
不是都能选择的,是有限制条件的: 5101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  5102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本校、其他招生单位“建筑设计“类专业(考试科目代码为”5XX”)的考生(四川大学除外)  5103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  5104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  5105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本校、成都体院(含推免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含推免生、单考生)的考生  5106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本校、和地处一区(四川、重庆和陕西除外)招生单位的考生  5107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研究生工作部:接受本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第一志愿报考地处北京市招生单位的考生  5108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省内科研单位、成都市外省内普通高校、地处重庆、陕西及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5109泸州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全国任意招生单位的考生  5110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全国任意招生单位的考生(报考地处重庆市招生单位除外)  5111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全国任意招生单位的考生  5112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全国任意招生单位的考生  5113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全国任意招生单位的考生  5114四川理工学院: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全国任意招生单位的考生  5115达州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全国任意招生单位的考生  5116凉山州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全国任意招生单位的考生  5117西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本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第一志愿报考全国任意招生单位的考生(报考地处北京市招生单位除外) 5118成都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接受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推免生、单考生;成都地区报考其他招生单位(设有报考点的招生单位除外)“医学类“专业的考生只能在此报名;报考会计硕士、审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的考生只能在此报名(报考单位设有报考点的除外)。  备注:(1)报名和考试必须在同一地点。(2)报考“本校”的考试方式不限,报考其他招生单位的仅限统考方式,但推免生只能在被推荐单位所在报名点办理报考手续;单考生和管理类联考考生直接到报考单位所在报名点办理报考手续;报考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到西南民族大学报考点报名;成都地区报考全国任何招生单位医学类专业的考生和报考会计硕士、审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的考生只能到成都医学院报考点报名和考试(报考单位设有报考点的除外)。(3)第一志愿报考四川音乐学院的考生只能到西南民族大学报名;成都地区第一志愿报考成都体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考生只能到指定报考点报名。(4)一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21省(市);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省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