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届考研学生是2017年12月23号至12月25号?那么请问我是考803西方经济学的专业,

普契尼
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西方经济学考研是不是不好考

和以天倪
井盖儿
1、上海大学西方经济学研究生难考,毕竟是211重点大学,而且位于上海。2、其实考研很难简单说难考与否,是否难考首先要看和什么学校进行比较,和复旦、上海财大比要好考,和其他非重点大学比则难考。相对来说报考211重点大学都不好考。3、从个人来说,成绩好的可能觉得不难考,成绩一般的可能也会觉得难考。所以是否好考要看各人基础、学习能力和备考情况。4、确定报考就一定要自信和努力,二者缺一不可,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加油!

考研西方经济学考哪些科目

其于泽也
天德
西方经济学考试科目有:101思想政治理论、201统考英语、303数学三、801经济学(注:专业课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需以报考院校为准)。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ACCACPA初级职称考研公务员

考研 怎么复习西方经济学?是不是很多要背的?

必有真宰
准备西方经济学考研的过程中,背诵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只局限于概念题(或者叫名词解释,看你考的学校的叫法了)。关键还是要去理解,只要理解了甚至公式都不用背,直接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推出来。所以我认为,学西经关键在理解,捷径在画图,至于背诵大可不必占用过多时间。

2018年考研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国际贸易学,会不会难,要怎么复习?

假道于仁
法相
总体来说,世经西经分数最高,其余专业分数线差不多。政经招六个,其余各个经济学专业招一两个人。政经虽然招六个人,不过报考人数较多,其余专业虽然只招一两个人,不过报的人少,所以说不上哪个专业更好考,今年好几个招一两个人的专业都没人上线,如果报考了这些专业上线了就能进,所以还是很拼人品的,不报世经西经的话不用纠结。还有人问政经是不是就是学马克思,其实政经只是在本科教学的语境下专指马克思,政经的范围很广,详情可以看聚英考研网官网上专业介绍和导师介绍,主要是研究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方面,不用纠结这点。所以报考学硕的话,从分数的角度来说大致分为三档,金融,世经西经,其它经济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复习情况来决定报考,我是定的考856,到后期觉得复习状态不好,所以没报世经西经。不用纠结专业名字,虽然我曾经也是这样。看学长说其实选课时大家都一起选,如果你实在对金融感兴趣到时也可以选金融相关的课,所以如果实力不是很强的不建议报金融。复旦会不会歧视本科学校不好的学生?其实从我参加复试的情况来看,复旦的复试是非常公平的,老师完全是根据你的面试表现打分,而且初试成绩也会在网站上公布,没有听到谁是因为本科学校不好的而被刷的,而且经院复试刷人非常少,而且老师们会想着办法帮你调剂的,所以只要不是刚刚上线或者复试表现太差,一般不会被刷的,这点完全可以放心,最重要的是初试考分要高。下面给你总结一下考研复旦大学856经济学的复习用书,包括参考书目和复习资料: 参考书目:《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蒋学模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通俗资本论》洪远朋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西方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微观经济学》陈钊、陆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宏观经济学》袁志刚、樊潇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第6版)》,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国际经济学(第2版)》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复习资料:《2018复旦大学856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复习全书》《2018复旦大学856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通过查找历年的报录比可以看出该专业的竞争激励程度,不过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主要还是要看你自己,好好学,学到家了就不难。反之,则难。

我想请问下各位前辈,803西方经济学这个专业课考研,各个学校的复习资料是不是都差不多?拜托各位大神

放課後
逸民
只要科目代码一样,就表示参考书目一样,考试试题也一样。所谓的代码指的就是“803”,希望有所帮助。

西方经济学考研简答题:既然场上知道在长期内他们的经济利润都将为零,他们为什么还要进入一个行业

介而离山
老大回
一般这种问题的回答控制在2000字以内(也就是刚好把答题的位置占满),主要要点:1.经济利润不代表会计利润,即使经济利润为零,企业在会计利润上仍可能有很大的收益。而企业选择进入一个行业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会计利润的正负高低;2.企业选择进入某个行业后,可能会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在会计报表上体现出的利润,故企业可能会选择进入3.在长期中虽然一个行业的经济利润都将为零,但是在由短期到长期的过程中,企业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4.还可以扯扯熊彼得“破坏性创造”,即企业在进入一个行业后,有可能会达成出“破坏性创造”的效果,从而获得“企业家才能”的租金,所以企业家会选择进入;(说实话,现在来看经济学的考研题,真他妈弱爆了······)

考研时,西方经济学应该怎么复习?

茱丽叶
老大妈
考研成绩刚出来,数学栽了,不过西经120+,故手痒胆大来回答这个问题。类似的问题之前答过,照着这个具体问题改改放上来。复习西经之前先保证学过一些高等数学,不要求水平很高,但完全不会的话还是有影响。然后就是根据报考学校好好复习教材,大部分题目还是书上的,另外如果教材有配套练习册最好做做。现在说教材。我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指定书目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后来换了学校,换成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另外大二的时候看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先谈谈我对前两本的认识吧。高鸿业是最早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1946年就去美国读经济学了,《西方经济学》这套教材是1996年印刷的第一版,我看过这套书的第四版和第五版,除了开本变大,排版、字体、页码、附录略有不同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根据我们老师的说法,最新版和第一版也没有大的区别(他甚至觉得还不如第一版好)。罗里吧嗦说了这些,我是想表达这么个意思——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虽然你拿到手的是当年或去年的新版,但其实是一本老书了,因为老,所以它跟不上最新的经济思想变化;因为老,所以没有人敢轻易推翻,不断的修订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因为老,所以受政治因素影响比较深(官方评价这两本书的两大特点:1.参考广泛,尊重原著;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政治因素,翻翻开篇和结尾的章节就会懂得,咱们就心照不宣笑而不语了吧。这套书的编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材,长句太长看不懂,短句太短看不懂。过于注重概念性的涵义而非实际应用,下定义太多描述性讲解太少,通篇就像标准答案似的有一说一,不像给人讲知识,倒像说明书。另外举例死板,读起来乏味不堪,宛如酷刑。另外作为一个数学不咋地的经济学学生,我格外注意教材的数学内容。高鸿业这本书里用到了很多的数学推导,看起来很吓人,因为没有太多讲解直接就是啪啪啪的字母公式,微分积分搞得很热闹,但如果你拿起笔实际划一划就会发现根本不难,只要高数低空飞过(比如我)的水平就能理解。我觉得经济书里的数学要求低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本身这个理论就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第二,作者是高手,深入浅出的用简单的数学把复杂的事儿说明白了;第三,数学模型没有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这本书里的数学模型(或者公式)我不敢说都不好,很多还是很不错的,但仍然存在不少连我这个数学白痴都能看出的鸡肋,这些内容虽然貌似颇有道理,逻辑也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推了跟没推一样,一点也没帮助理解经济理论。(宏观部分讲消费和储蓄那里有好几个公式推来推去全是废话)再来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先从题目上就清清楚楚的能看出来,现代观点,从现代的视角出发来谈微观经济学,与时俱进,多好。另外不知题主有没有看这本书的前言,我的书是第八版,书的前面不仅仅有当版的序,还收录了之前若干版译者的前言,里面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每一个版本做了怎样的修订,如何考虑了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并且提到了很多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为参考。虽然译者前言与范里安同志无关,可是稍微想想也知道,只有原书编写的严谨,修订的认真,译者才能从中不断体会到新的东西,像高老先生那本书,别人我不知道,反正要是让我来写修订前言,恐怕只有一句话——“无他,唯脸越来越大耳”。仔细的修订对于书为什么重要?不仅仅是纠错或者加入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修订应该是作者回头重新思考这本书的过程,我记得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老师说,他每个学年都要重新备一次课,其实讲的内容不变,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学生,根本没有重新备课的必要性,但从头重新做一遍,能够迫使自己对所有问题再做一次分析,也许这一次就能有不同的看法,修正之前的错误,发现新的观点,或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提高的过程。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看范里安的书很顺畅——因为范里安自己已经把这本书梳理了八次了。再看看范里安这本书的数学内容。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范里安对于数学模型的巧妙处理,首先他摒弃高数讲完了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在每章的附录里补充了高等数学的推理和模型,而且配套练习册也是这样安排的,大多数题目用初等数学就可以做出来,但每一章大概还有一两道题需要用高数,旁边也都做了标注。打个比方,同样是算矩形面积,小学生可以用长乘以宽做,大学生可以画个坐标轴用定积分做,但殊途同归,都能得到正确答案。数学只是工具,大家选趁手的就好,不用盲目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对于作者来说,必然需要水平很高才能给读者提供样式不同但效果都不错的武器。不知题主是否知道有一本书叫《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我觉得范里安这本书可以叫《低起步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高鸿业的书讲的是初级微观经济学,范里安的书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当然还有些书讲高级微观经济学)。我曾经问过老师区别在哪里,他说一般认为数学模型要求较高,分析较为复杂的就等级更高。比如说斯勒茨基方程在范里安的书里用了整一个章节来讲,很明显是重点,但在高鸿业的书里只在页脚附注里提到了而已,并不做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可以认为范里安的书比高鸿业的更难。首先是要勤动笔勤画图,这一点对两者都一样。数学推理且不谈,反正这事儿我也不擅长,但好好画图真的给我帮助很大,很多图看一遍过去你觉得理解了,其实你没有,耐下心来自己画一遍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精华。比如高鸿业书里的垄断竞争厂商的长短期均衡那两套图,如果你画线的顺序错了最后很难恰好均衡;而要画对顺序,就必须理解长短期内的均衡到底是怎样的过程,究竟是谁决定谁的。还有斯勒茨基方程,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光看书上的几条线似乎不难,但合上书很容易又搅乱了,不如动手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自己推一遍,马上就门儿清。有时候我觉得理解好一幅图,就能很轻松的弄明白整整一章的内容。第二,看高鸿业的书要背,一定要背。当然背到什么程度请参考你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但我想选择这本书作参考的学校恐怕就是愿意考名词解释这种“死”题的学校,所以相信我,对待这本书切不可看懂了就算,条条框框的东西该记就辛苦一点记吧。而看范里安的书呢,一定要理解,做做配套的练习册你就明白了,光知道书上在讲啥可不行,甚至全背下来也不行,练习册有些题目貌似简单(主角都是小花小熊玛丽杰克之类的,特可爱),但如果没有真正搞懂做出来就一塌糊涂。既然高老先生的书有那么多缺点,为什么众多学校将它定为考研参考书呢?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容易备考,容易出题。范里安的书噼里啪啦就读过去了,学的是很开心,但要找出考点很难,也就是说虽然你感觉自己学会了,可拿不准会怎么出题;老师也一样,看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考。但高鸿业的书就很好,随便一翻就全是考点:先从附录中英文对照表里搞几个名词解释,再把黑体字一二三四五拖出来搞一道“请问XX有几点意义”的简答题……对于中国的考试,还是中国的教材比较配套。以上分析仅针对高鸿业的微观部分和范里安微观的对比,宏观不谈,宏观理论分歧太大,你看不同的书有可能讲的完全不一样,要比较起来太困难了。另外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展开了,通常考研不考这本,但是很适合放到床头随手抓来看一看,浅显易懂,严谨清晰。经济学备考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是找对方法,别走弯路。

考研时,西方经济学应该怎么复习

桃咲
伯常骞曰
西方经济学 一点点看吧 或者找你的专业朋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