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北大的哲学研究生好考还是长安大学的好考

兼名
公德
呵呵,有点意思,楼上的连问题都没看清楚,楼主说的是西北大学,而不是西北政法,更不是西工大,就在这说一大堆,还嚷着要分啊,很好笑啊。我就是长安大学的,今年研三是工科的,你要是考研的话,如果仅仅只是想考上个研究生,那还是选择长安大学,比较好考,毕竟哲学不是长安大学的优势专业,长大偏重于工科,如果是出于长远考虑的话,本人还是建议你考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再问科院校里面算是很牛逼的,我们就有一个同学在西北大学上研究生。

西北大学和湖南大学研究生哲学专业哪个好 好考么

魂知
香澄
湖南大学的哲学专业比较好,特别是湖南大学的伦理学;西北大学在西安首先地理位置不太好,再者西北大学的哲学专业很一般,主要也是以中国哲学为主,特别是以历史的研究方向为主。说到好考肯定是西北大学好考啦…这个不用说的。

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哪个哲学研究生教育好?

触恋
受而喜之
关于专业课的复习我只说一点: 就是真题,真题相当重要。真题的答案解析有一本书《哲学考研1000题》很不错,可以看看作为参考。其中含有历年科技哲学的试题和答案,非常难得。这本书,只有淘宝才可以买到。

西北大学的哲学系怎么样?出来的就业前景好么?

爱缤纷
亲知
事在人为,为之付出汗水就行,哲学的话一般要高学历就业才容易些

我报考的是西北大学哲学专业,考了295分,能不能进复试啊?谢谢答复!

山楂
申老
西北大学的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285,楼主成绩总分高出10分,并不是太理想!楼主今年的成绩通过西北大学哲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但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参加复试!如果通过初试的第一志愿考生数量远远大于该专业录取名额的话,学校就会采取差额复试,按成绩从高到低安排复试名额,这样就有可能最后一名参加复试的考生成绩远远大于国家线!当然楼主进入复试的可能性极大,请楼主及时向西北大学咨询一下!另外建议楼主也要作好调剂准备!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请楼主参考,顺祝考研成功!你好:如果想在哲学上有创新,我可以指导,而你问的问题,是教育部考试部门的事,我无能为力,抱歉!

想考西安交大或者西北大学的研究生,本科哲学,还想继续所长,望各位提携指点!!!!!!!!

金画眉
海之歌
1,我觉得你本科是哲学,研究生尽量可以跨考一下。 哲学专业课对于你来说,没什么难度的。可以选择一下管理学,或法学。2,辅导班,还真没有。 建议你多看真题,有本书《哲学考研1000题》,淘宝上有卖的。 多看真题和答案。3,西大的哲学,美学和中国哲学比较强一些。 交大也就是科技哲学和逻辑学好一些。简单来讲可以看出来你是个有想法有很诚挚的年轻人,两个地方都是不错的,另外考研主要是考自己学呵呵。

哲学考研的院校选择,求过来人给分析分析哈,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是不是都挺难考的

寄居人
哲学考研最难考的当然是北大。其次是人大、复旦、南京、南开、武汉、中山、北师大这几个,除他们系最好的一二个学科外难易程度差不多。再其次是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这些学校。你所说的那几个学校除南京大学外都算比较好考的了。说说吧:西北大学最好考,属于西北地区。南京大学最难考,一是地域,二是人家有国家重点学科。中南财大,肯定招生不满员。苏州大学,不好说,估计和财大一样。刚看了中南财大政法的马哲复试录取线350 呵呵 挺高的追答马哲是哲学中最热的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请问高人能否告诉我一下 考研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个专业怎么样?难易程度和录取率的大致情况

金铃传
坚则毁矣
是。 马远“的思想维修”,“现代头发特别(Maodeng三)”所有的大学教科书,但如果你看一下旧的,所以很多东西要谨慎,因为国家政策和索赔变化与时俱进,所以我的建议是在七月(红皮书),这是最权威的购买一份纲要及纲要分辨率,因为它是一个新的版本,往往最密切的国家的政策,如考试中心出来,所以最贴近的念头?标题。 当它涉及到的参考书,那么我不推荐任汝芬系列,名气,不是很实用,很多晚去其网站上校对失误,为了防止盗版,页面布局非常友好,看起来很费劲。关键还是要选择你看起来更舒服,你保持持续的事情,事实上,任何演习之前,11月考试中心课题组的研究,严格来说,不出现这种事情重现原作的标题,所以我只推荐书籍冲刺... 肖秀荣在过去四年中,命中率是非常高的,解释什么是听明白了,听同学说,任汝芬冲刺卷也不错,最后,你可以看看对比。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科研队伍

魔画情
徼以马捶
侯外庐先生(1903~1987):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山西省平遥县人,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哲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常务委员等。1923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攻读法律和历史。24岁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经成仿吾、章伯韬介绍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过周恩来等创办的《赤光报》。1930年经莫斯科回国,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先后在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6年与王思华翻译了《资本论 》第一卷。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主编《中苏文化》,在上海香港主编《文汇报》副刊,并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宣传活动。1948年进入东北解放区。侯先生一生主要从事社会史、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并亲身执教,对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西北大学担任校长期间,对该校的教学、科研及学校的扩建与发展有重要贡献。侯外庐在长期的革命教育及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提倡实践精神与求实作风;提倡“韧的追求”;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和前进;倡导教学和科研的统一。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 思想学说史》(上、下册)、《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思想史 纲》(上、下册)、《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宋明理学史》(上、下册)等。 侯外庐先生在20世纪众多史学家中,独树一帜,在很多方面自成体系,例如:对中国思想得发展历程做了系统梳理,明确从社会史入手解决思想史问题,扩大了思想史的研究范围,发掘出很多曾经不被重视的的思想家和“异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中,厘清了中国古代城市和国家的起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解决了“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等等。 张岂之先生:江苏南通人,生于1927年11月。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10月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哲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8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1989年10月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现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华夏文化》季刊主编,兼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风委员会主任等。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部古籍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及学术领导经验,主持过多项重大、重要科研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协助侯外庐先生整理《中国思想通史》1-2卷,后来又同侯外庐、邱汉生先生共同主编了《宋明理学史》(上、下)。8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以来,他主编或自著的著作有18部,2001年以来主编完成的有《中国思想学术史编年》(6卷)、《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9册,400余万字)、《中国历史》6卷本。多年来在《哲学研究》、《中国史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种报刊杂志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关注素质教育(含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发表多篇论文。自1978年以来,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各数十人,博士后人员10名,多名学生已经成为全国多所大学思想史、哲学史和历史学等领域的科研教学骨干。目前担任中宣部、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工程《史学概论》首席专家,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规划课题各1项、教育部“十一五”教材项目1项。多年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2等奖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2等奖1项;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荣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1等奖1项,以及其它省部级奖励多项。 谢阳举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西北大学环境哲学与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安徽无为人,1965年11月出生,曾师从著名道家学者孙以楷先生,1992年考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主要从事道家道教哲学、西方哲学史和当代环境哲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著有《道家哲学之研究:比较与环境哲学视界中的道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整理《南华真经义海纂疏》(《中华道藏》之一,华夏出版社,2004),参与张岂之、舒德干教授主编的《环境哲学前沿》(第三主编,2004年已出版第一辑),另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张茂泽教授:历史学博士,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1965年3月生,四川广安人。主要从事中国儒学思想史与宋明理学史研究、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代表性科研成果有:《贺麟学术思想述论》(专著,28万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金岳霖逻辑哲学述评》(专著,25万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孔孟学述》(42万字,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论集》(40万字,第一作者)以及《贺麟与胡塞尔现象学》(载《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8年第3期、《外国哲学》1998年第一期全文转载)、《〈老子〉朴素辩证法问题》(《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全国高校学报文摘》(CUPA)1999年第5期收入“专题论文库”)、《维新派的“民权”说》(第二作者,《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论学术批评》(载《学术界》2001年第2期)、《清末学术观的变革》(载《光明日报》2001年9月25日B4版“理论周刊”)等30余篇论文。 方光华教授:西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民建九届中央常委,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2011年8月,当选为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1966年1月生,湖南益阳人。1987年7月在湘潭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1993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7月留校任教,1999年12月晋升教授。1996年12月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5月任文博学院院长, 2006年4月任西北大学副校长,2008年6月任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2010年12月任西北大学校长。撰写有《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论》的博士论文,纳入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199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刘师培评传》,1996年由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参与撰写《中国传统文化》(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和《中国历史15讲》(张岂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国历史》六卷本之《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陈战峰副教授:男,1973年生,陕西蓝田人,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儒学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史。 主要著作:《宋代〈诗经〉学与理学》(30万字,专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居安思危》(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之四,15万字,编著),西安出版社2008年版。 主要论文:《郭店楚简〈五行〉篇理论结构探析》,《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从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看秦思想文化的发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试析〈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罚金”的体制、功能和研究价值》,黄留珠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五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宋代〈诗经〉学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关系》,《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老子〉与〈易传〉损益思想的异同及意义》,《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梦游华胥”意象的文化意义》,《理论导刊》2009年第11期;《王柏的〈诗经〉观与拟删诗》,《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 《侯外庐先生经学研究的特色及意义》,《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郑熊副教授:1976年生,四川西昌人。历史学博士。1999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2001年起在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2007年毕业留校任教,2011年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儒学思想史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宋儒<中庸>学研究》(专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及《从无极到诚——略论周敦颐本体思想的演变》(载《孔子研究》2012年第1期)、《“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探析——从张载思想结构来考察》(载《齐鲁学刊》201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1年第8期)、《朱熹<中庸>解释方法论》(载《西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1期观点摘发)等数十篇论文。宋玉波博士:男,1975年生,山东沂水人。2005年于西北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学术兴趣为中国佛教史、宋明理学史与环境哲学。先后出版《佛教中国化历程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现代环境伦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译著)、《环境正义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译著,第二译者)、《现代环境主义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译著)等著作,在《现代哲学》、《管子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教中国化与理学特质形成的交互研究。李江辉博士:男,生于1978年,陕西岐山人。 2001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历史基地班本科毕业,2004、2007年分别于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专门史(中国思想史)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留校任教,并担任思想所研究生秘书工作,现为讲师。主要讲授《中国思想通史专题》、《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哲学精神》等课程。现主要从事清代及近代学术史研究,出版专著1部,编著1部,发表论文4篇,主持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清学术与三礼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张载礼学研究”。夏绍熙博士: 男 1980年 云南会泽人 1999.09-2003.07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历史学基地班本科学生 ;2003.09-2006.07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2006.09-2009.07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09.09至今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讲师 研究方向:先秦思想史、道家道教思想史 科研项目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道家思维方式的创造性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老子“自然”观念研究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道家“自然”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