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让小学生玩的天性走进小学科学课题计划

九条命
不厌其天
一、课题的提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3335343932不竭的动力。”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进行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教学改革。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取得的很多宝贵经验。现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在自然课变为科学课的同时,我们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科研部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是人综合素质发展的最终体现。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如何让小学生“玩的天性”走进小学科学课堂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现状的预期突破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等国重视并起步较早。受历史和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国家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中很少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虽然有一些研究,但也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注意到课外活动或兴趣活动一个方面,多以描述已有事实、观察现象、仿制手工作品为主,没有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不多。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些突破:1、自然(科学)课课堂教育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尝试,研究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搜集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2、积极开展自然(科学)课的课外兴趣活动研究在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农科教结合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自然(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怎样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改革自然(科学)教学的评价机制。研究在自然(科学)教学评价中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研究的主要阶段及活动安排课题研究时间:2010年8月——2013年12月第一阶段:初步开展阶段2010.8—2010.12①研究课题前期准备:调查我校学生评价现状,组织学习新课程有关学生评价方面的理论,搜集资料、完善课题方案。 ②填写《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书》。 ③制定研究计划。 ④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⑤确定跟踪研究的对象。初步完成在几方面的实验,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过程、方法、手段的雏形结果。进行行动研究一次。第二阶段:重点研究阶段2011.1——2013.7 ①进行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 ②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评价状况。 ③开展教师评价征文活动,探索评价的新机制。 ④积累研究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⑤撰写案例和论文,展示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论文。总结成果阶段2013.9——2013.11 ①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②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这些课题要您自己去制定,您可以搜索一下做参考。************************************ 不满意请,专满意望采纳属!************************************

课题研究方案,应注意哪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由两个字 概括)

花枝俏
阮瞻
立题、解题、方法、实施、成果。立题:准确界定研究内容是3365643662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不管大小,一般都是可以也应当进一步具体化的。研究内容的界定不但将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着手的具体的问题,也规定了一定的范围,任何一项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课题所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必须明了研究的内容,否则,研究工作将无从着手。解题:使课题具体化、明朗化,问题结构有层次也比较清晰,各科教师都可以选定其中的任一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突破点,任何一个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必然会引申新问题,从而成为研究课题的派生问题。方法: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为起点的。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部分。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实施:教育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行动研究不仅需要行动,而且也要求“写作”,教师应将行动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并形成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方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新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再记录新发现,形成新思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处于不断的重新建构之中。成果:整理和描述,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泽陂
洛诵之孙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菊香秋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本课题2008年10月开题,预计2010年10月结题,研究时间历时两年。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人身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如出行、集会、旅游、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违法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尤其是有关珍爱生命、呵护青春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都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    3.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甚至曾经掀起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例如: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     5.    11.    3. 

如何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而寓诸庸
畅游者
请老师们在选择立项课题和设计研究方案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问题可以3332643837到超然论坛教育科研栏目交流。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课题名称的表述、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课题研究的范围、课题研究的实施、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等七个方面。一、课题名称的表述课题名称的表述必须高度概括,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和主要内容,恰当地揭示出课题名称与课题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表述用语一定要准确、明白、具体、符合科学规范。如《小学语文“双轨”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小学生;研究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目标是构建“双轨”教学体系;研究的方式方法是实验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说明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立题的意义和依据等。(四)确定提出课题的依据是什么,包括政策依据、法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 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依据等。课题的理论依据不仅关系到课题研究的导向理论支撑,而且关系课题研究成功可能性的大小。阐述理论依据时,不是将一些理论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结合课题的研究方向,从理论上论述课题立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和时效性。课题的实践依据,是要认真地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本地区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现象,是否对本地区或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设计课题方案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题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明确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比较具体的指导思想,以及应当遵循的、能正确指导本课题研究的原则,并对指导思想和每一条原则做出合乎本课题实际的阐述。如:山东省教科院承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研究》课题,根据研究内容和确定的研究目标,提出了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尊重与理解原则等研究原则,并对这些原则进行必要阐述。四、课题研究的范围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三部分。研究内容包括从静态或动态的角度研究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说明该课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内容的陈述要简明扼要。研究目标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求达某种期望的结果,其实质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具体化,是研究者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研究、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研究目标。课题方案在对研究对象进行阐述时,要具体、明白地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推广适用范围。如研究对象是学生,就应该说明是哪个地区、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哪几个)班的学生,共有多少人等;研究对象如果是教师的话,也应该说明老师的具体含义,是哪个学校的教师、哪个年龄段的教师或哪个年级的教师等。五、课题研究的实施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和研究实施步骤三个部分。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案要做出课题研究任务与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完成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对研究时间的安排,要根据课题的大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目标来确定,对课题研究的时间及各研究阶段的时间分配应当有充分的估计。研究实施步骤就是研究程序,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研究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具体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研究时间,不仅要使每一个研究者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课题的方案中,课题的管理单位根据此研究步骤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指导、检查、督促与管理。可把研究过程大致分为准备、实施和结题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为:(1)选择课题和陈述假设(2)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有关研究资料。实施阶段主要内容为:具体对课题实施研究。这一阶段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因此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进行分解,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实施研究的步骤,每一步骤必须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要达到的目标和研究的方式方法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结题阶段的主要内容为:(1)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2)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实验报告)(3)申请结题。六、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包括:课题研究小组的人员组成及其分工和职责、协作单位及其参与研究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与措施、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等。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实施及方案

复归于朴
慢镜头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柏华美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鲍家小学校本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改的要求,不断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广泛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

《学校科技特色项目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声之于响
接班人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格力电器无敌《学校3433646432科技特色项目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学校科技特色项目建设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常州市花园小学 一、 课题的提出 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乐于探究, 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 身学习、 日 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科技教育研究更为众多学校、 众多教师在探索。这种研究领域较为宽泛, 但的是在科学学科与科学兴趣小组与科技节活动中。我校的这项研究旨在从课程开发、 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让教师从理论上转变教育观、 学生观、 教学观, 确立课堂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过程应以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等观念, 并以此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创造条件, 在课堂教学、 社团活动等一切教育教学行为中努力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服务。开展学校科技特色项目 品牌建设旨在促进学校优质、 可持续发展, 推动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提升教育文化品位, 增强教育综合实力, 通过打造特色项目, 形成特色课程与特色教师, 把特色项目打造成学校特色, 最终形成特色学校和学校品牌。我校三、 四年级开设了校本机器人课程, 沈莲机器人工作室 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整体架构学校的科技教育, 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三、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个案分析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小课题研究

龙虎
文益
  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内究主题,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  2、提供一个适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去动脑筋思考。  3、经常比较计划和实际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预见的。  4、在教学中或活动结束时要经常交流讨论,提议学生去思考如何改进探究方法。  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四、注重探究方法和过程的评价,鼓励探究结论的原创。

如何让小学生玩的天性走进小学科学课题计划

天府
象外
一、课题的提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进行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教学改革。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取得的很多宝贵经验。现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在自然课变为科学课的同时,我们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科研部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是人综合素质发展的最终体现。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如何让小学生“玩的天性”走进小学科学课堂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现状的预期突破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等国重视并起步较早。受历史和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国家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中很少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虽然有一些研究,但也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注意到课外活动或兴趣活动一个方面,多以描述已有事实、观察现象、仿制手工作品为主,没有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不多。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些突破:1、自然(科学)课课堂教育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尝试,研究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搜集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2、积极开展自然(科学)课的课外兴趣活动研究在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农科教结合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自然(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怎样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改革自然(科学)教学的评价机制。研究在自然(科学)教学评价中如何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研究的主要阶段及活动安排课题研究时间:2010年8月——2013年12月第一阶段:初步开展阶段2010.8—2010.12①研究课题前期准备:调查我校学生评价现状,组织学习新课程有关学生评价方面的理论,搜集资料、完善课题方案。 ②填写《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书》。 ③制定研究计划。 ④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⑤确定跟踪研究的对象。初步完成在几方面的实验,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过程、方法、手段的雏形结果。进行行动研究一次。第二阶段:重点研究阶段2011.1——2013.7 ①进行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 ②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评价状况。 ③开展教师评价征文活动,探索评价的新机制。 ④积累研究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⑤撰写案例和论文,展示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论文。总结成果阶段2013.9——2013.11 ①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②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这些课题要您自己去制定,您可以搜索一下做参考。************************************ 不满意请,专满意望采纳!属************************************

课题研究方案,应注意哪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由两个字 概括)

冬春篇
坏孩子
立题、解题、方法、实施、成果。立题:准确界定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不管大小,一般都是可以也应当进一步具体化的。研究内容的界定不但将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着手的具体的问题,也规定了一定的范围,任何一项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课题所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必须明了研究的内容,否则,研究工作将无从着手。解题:使课题具体化、明朗化,问题结构有层次也比较清晰,各科教师都可以选定其中的任一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突破点,任何一个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必然会引申新问题,从而成为研究课题的派生问题。方法: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为起点的。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部分。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实施:教育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行动研究不仅需要行动,而且也要求“写作”,教师应将行动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并形成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方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新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再记录新发现,形成新思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处于不断的重新建构之中。成果:整理和描述,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