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消费者研究包括什么?_?

梦差人
袭常
消费者研究的一般内容  1、消费者基本情况分析、具体特征、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等,包括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是否独生子女等众多基本变量的了解与分析。   2、随着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深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过程,获取或者购买只是这一过程的一个阶段。因此,研究消费者行为,既应调查、了解消费者在获取产品、服务之前的评价与选择活动,也应重视在产品获取后对产品的使用、处置等活动。只有这样,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才会趋于完整。   3、消费者购买动机及认知能力分析。而购买动机又可以从不同层次加以分析,比如:从消费者对动机的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表面动机和实际动机,从习惯上讲又分为偏好动机,习惯购买和从众动机。

消费者偏好的类型

谄也
本无
消费者偏好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这类消费者既有清晰的偏好,又对自己的偏好有足够的了解,这使他们能正确判断一种定制化供给是否真的符合他们的偏好。因此,这些消费者可能是定制化供给很好的潜在顾客,对于营销者为了解他们偏好所做的努力,他们会产生的满意感。然而,正由于他们对自身偏好的了解,他们可能很少依赖营销者的建议。由于消费者偏好的不稳定和不清晰是常态的,并且他们对自己的偏好缺乏足够的了解,则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二种类型的消费者。此外,对于那些有着稳定偏好且对自身偏好了解的消费者(第四种类型),我们还将分析影响他们对定制化供给反应的因素,以及定制化供给的效果。

消费者偏好的消费者偏好的性质

刘敞
利合
序数效用理论在讨论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对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作了如下假定:(一)完备性假定。 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的不同商品的组合。换言之,对于任意两个商品的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做出,而且也只能做出下列三种判断的一种:对的A偏好大于B;或者对A的偏好小于B;或者对A和B的偏好相同。 比如说,面临着两篮水果,其中甲篮里有3只苹果5只梨,乙篮里有4只苹果4只梨,消费者应该能够判断:或者甲篮比乙篮好,或者乙篮比甲篮好,或者两者不相上下。(二)传递性假定。 传递性也是理性选择必不可少的基本性质,而且,传递性假定比我们想象的要强。一般来讲,人们对微小的差别会不介意。(三)多比少好。在大多数的消费问题里,商品总是越多越好。这就是所谓“越多越好”的原则,即在其他状况都一样的条件下,某商品越多,消费者就感到越满意。经济学家对消费者偏好提出的几个基本假定:1.偏好的完备性偏好的完备性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2.偏好的非对称性偏好的非对称性,又称非饱和性。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则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或者说,消费者对越多的商品其偏好越大,即消费数量越多,所获满足越大。3.偏好的传递性偏好的传递性是指,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大于C。它保证了消费者的偏好是一致的。4.偏好的单调性偏好的单调性是指,如果一个消费组合所包含的每种商品的数量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的一样多,那么,这个消费组合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一样好。5.偏好的凸性这里的凸性是指,在含有商品数量较多的商品组合和含有商品数量较少的商品组合之间,消费者总是宁可要前者而不要后者。它反映在无差异曲线的凸性上。消费者偏好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多。

简述理性消费者偏好的三大假设

迷情夜
迷途
理性消费者偏好的三大假设是:完备性假定、传递性假定、非饱和性(多比少好)假设。1、完备性假定。 消费者总是有能力将多种商品的组合,按照其偏好大小而顺序排列和比较。在这一公理的假设下,消费者对任何两组物品A与B,必须有能力辨别其偏好A优于B,或B优于A,或两者偏好相同,且此三者中只有一种状况能成立。2、传递性假定可传递性指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和C,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消费者必定有对A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偏好的可传递性假定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因而也是理性的。3、非饱和性(多比少好)假设该假定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这就是说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点,或者说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消费者总认为数量多比数量少好。扩展资料:消费者偏好类型:1、外界影响型偏好如果消费者的偏好不稳定又含糊的话,要提供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偏好是不可能的。然而,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偏好不了解,因此易被影响,易被企业劝说相信其定制化供给是令人满意的,是真正符合他们喜好的。并且如果定制化供给成功的话,这些消费者就会认为,该定制化符合了他们先前的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他们以后的偏好。2、接受型偏好消费者知道自己没有稳定、清晰的偏好,他们对供给的评估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外观的吸引力上,而不是其是否真的符合他们(不牢固)的偏好。并且对有助于他们分辨自己偏好的建议和帮助,这一类型的消费者可能表现出最好的接受性。3、稳定型偏好这类消费者有着稳定的消费偏好,这些偏好引导着他们的选择,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偏好对他们消费选择的驱动性。因此,这些消费者要么对那些实际上并不符合他们偏好的定制化供给或选择标准,可能会错误地接受,而最终导致不满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一致性什么意思

健康树
芳草心
转载(消费者偏好一致性)用途假设背景 百货商场系A公司产品促销,公司拟定公司制订顾客忠诚计划,以利用消费者一致性进行操纵与市场调控。对于不同的奖励来源(公司促销优惠),假设实验邀请参与者(扮演消费者个人)需要在两个奖励中选择其一,即与奖励来源一致或不一致的奖励选择。而且比起来源一致性奖励,来源不一致奖励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如果参与者选择了与努力一致的奖励则说明他们试图降低其促销抵触情绪,因此实验组中(低促销抵触情绪)的参与者则应当表现出较低的一致性偏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假设:在消费者选择奖励之前降低促销抵触情绪将削弱他们对努力奖励一致性的偏好。实验中,某个消费者可能会显示出一个或者两个不同的奖励选择,即在某一场景中选择与努力一致的咖啡作为奖励,而在另一场景中选择与努力不一致的面包作为奖励。当然,他们也可能会显示出一致的偏好,即在两种情况下都选择咖啡或面包。观点二认为绝大多数消费者会在场景2中选择与努力一致的咖啡作为奖励,但在场景3中选择与努力不一致的面包作为奖励。实验结果和假设相符,28%(27个中的20个)的顾客在场景2中选择了与努力一致的咖啡作为奖励,而在场景3中选择了与努力不一致的面包作为奖励。相反,只有7%(72个中的5个)的顾客出现反向的奖励偏好的转变。前者的奖励偏好转变与后者的奖励偏好转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样,观点二提出绝大多数消费者会在场景2中选择与努力一致的咖啡作为奖励,但在场景4中选择与努力不一致的面包作为奖励。实验结论显示,24%(37个中的9个)的顾客在场景2中选择了与努力一致的咖啡作为奖励,但在场景4中选择了与努力不一致的面包作为奖励。相反,只有8%(37个中的3个)的顾客出现了反向的奖励偏好转变。前者的奖励偏好转变与后者的奖励偏好转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后,与观点二相符,在付出努力之前就提供奖励会降低相应的促销抵触情绪。实验结果显示,6%(1034中的61个)的顾客在参与忠诚计划时(场景1)选择了与努力一致的咖啡作为奖励,但在兑现印花卡时(情景2)选择了与努力不一致的面包作为奖励。相反,只有3%(1034中的27个)的顾客出现反向的奖励偏好转变。前者的奖励偏好转变与后者的奖励偏好转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通俗地说这个东西是坑人的手段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偏好,求解

凤凰谷
沙夫
1.攀比心理为了炫富 比名牌2.从众心理看别人穿啥买啥 不管自己需要不需要 也买3.盲目心理卖东西不思考价值 用处 喜欢就买 买了又闲置唉,慢了一步,怎么那么快就选答案了更多追答追答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都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12.被切开的水果“来历可疑”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买多少,这种销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费者,其实来历可疑。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观或变质等问题无法销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分装销售。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员用刀把果蔬坏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块,用保鲜膜包装起来,这样看不出一点儿问题,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13.利用灯光以“色”诱人在一些小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安装有粉红色灯,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14.导购员大多拿回扣逛超市时,会碰到许多导购员向你“热情”推荐产品。其实,在他们热情的背后,却有拿回扣的“隐情”,一些影响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没钱大量投放广告,质量也不出众,所以利用“人海战术”,在超市内大量安置导购员,并给以高比例提成。导购员一般会使用“褒此贬彼”的方法,拼命劝说顾客购买自己承销的商品,将顾客忽悠得“雾里看花”。15.结账是最后一道购物关暴露在面前的诱惑越多,顾客就越经受不起这些考验。调查发现,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货架上糖果、饮料的几率高百分之二十五。收银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而排队付钱时往往是人最没有耐心的时候,让你很难扛过这最后一道购物关。你回答的比较好我以为没人答了谢谢追答没事,能帮到你就行

消费者偏好对需求变化的影响?

周辉
不监于心
对于经济学的答题,要有清晰的逻辑思路~~在供求模型中,价格是内生变量~而偏好收入之类的是外生变量~内生变量的变动表现在曲线上的点移动,而外生变量则带来曲线本身的位移~明确了这个宗旨,再来回答具体问题~偏好的变化无非2种影响,需求曲线的外移或者内移~(不用想的太复杂)[]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分析方法

贾逵
嗟乎
1、聚类分析:根据研究对象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对市场进行分层,寻找竞争对手。2、回归分析:寻找某些事物的影响因素及其描述其影响程度。还可用于对某些事物的预测。3、因子分析:从众多的观测变量中找到具有本质意义的少量的因子,更加明确的把握事物变化的原因。4、相关分析:研究各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5、差异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分析和检验不同类别或变量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6、对应分析:用于探索和研究各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7、判别分析:利用已经获得的一些信息来判断其属性。8、结合分析:测量消费者对众多产品属性的偏好,以及确定消费者在多属性产品之间作出的选择。

消费者偏好为什么可以用效用函数分析?

方矢复寓
道不可见
因为西方经济学中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消费者会选择购买那些对自己效用最大的商品,比如说某人相对于B偏好A,如果这人是理性的(说明他做的选择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A的效用必定大于B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