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是校本研究

利害不通
汪宽
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校本教研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设计)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同时具备了教学研究的性质,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强调教学研究的基地是学校,这意味着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另一方面,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不仅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还要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倾听和反映学生、教师和校长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问题。教学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参和教法之外,还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校、研究课程。如果只是传达指示和分派任务,即使天天在学校,也不能说教学研究的基地在学校。第二、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力的时候,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以教师为主体所从事的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为己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就应该对中小学在教学研究中的一些误区加以澄清。例如,在一些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仅由学校个别科研能人乃至校外专家代劳,或者教育科研项目越做越大,甚至动辄就要形成某某理论,这不仅让广大教师对教学研究望而却步,也否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权力和责任,而且这样的研究游离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外,脱离教师的经验范围,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不到应有的支持作用。这些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会使教学研究越来越远离学校的教学实践,这与校本教研机制方面的制度建设跟不上有密切关系。加强校本教研,必须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整个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校本教研,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丢掉了这个直接目的,以校为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考察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这一点,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教学研究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为研究而研究、为装门面而研究的现象,是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

什么是校本教研

见巧乎王
别宥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传统的教研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但它只是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下、教学条件下产生的,也只适用于当时的传统教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它越加显露出了它在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中的弊端,主要表现为:1.流于形式,教研无实效,为应付检查而教研教研本应是教师积极主动要求开展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也是教师集合集体的智慧更深刻把握教材教好每一节课的很好的机会和方法。然而有些学校的教研却只是流于形式,认为教研就是写写教研记录,学校检查时,有据可查就行了。变成为了完成教研这个活动而教研,把教研完全当成了一次任务,一个负担,只是被动的去接受,甚至弄虚作假,使教研活动完全失去了其实际意义。2.教研内容单一乏味,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是很多学校依然遵循着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满堂满节的灌,学生晕晕乎乎的听,考试糊里糊涂的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生不变。长此以往,教师觉得教的没劲,学生更是学的没味,本应生龙活虎的少年变得如暮年老人,毫无生机;本应活泼有趣的课堂变得沉闷冗长,厌学情绪如瘟疫一般迅速弥漫大大小小各各学校的课堂,情况及其令人担忧。3.教师缺乏合作精神,彼此保留,各自为政,难以达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很多学校,尤其一些经济相对较落后,思想不开放的地区,由于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导致教师一味追求升学率,为了能够在学校、年级中脱颖而出,不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是互相防备、互相拆台,彼此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相互保留,这就致使集体教研成了一个口号、一个形式,只要学校不检查那就应付了事,甚至不教研。教师各自为政,即使教研也只是保证了教学进度的一致,只是表面的教研。谁也不肯暴露自己的不足,也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经验、收获,更别提对学生实际的分析,对学校现有资源的合理运用等,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了学校和教师的全面发展,也导致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4.教研的对象太过片面,只注重对教材和大纲的研究而缺乏对学生,学校资源,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研究我们传统的教研就是研究教材、大纲,我们怎么教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怎么学?我们要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及如何解放学生思维,加强他们的创新精神等等,以使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真的做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我们如何来解决,这就要我们以实际为依据,切实做好校本教研以及教研组建设,改革和完善传统教研,使学校教研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改,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我们怎样建设新形式下的教研组,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构建校本教研制度体系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学校内部教研的服务制度;学校内部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的确立,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并且制度要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保障性,要经过教师讨论通过,从学校教研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健全、逐步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要摒除传统教研体制中一味要求老师,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一面,全面发挥传统教研的基础作用,传统教研工作中的许多教研内容、方式包含着校本教研的因素。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业务学习、教改课题研究等。并给予继承与创新,补充与完善,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在教案评价方面,要改过去统一形式、内容,强调节数、页数,为个性教案、活页教案等,给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改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消除教师对教研的厌烦情绪,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教师人人爱教研,个个都进步,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最终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把学校建设成有特色的学校。2.加强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切实领会新课改的中心理念,以及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校本教研有三层基本含义:研究教学,包括教学的内容、目的、手段,教学模式及其建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等。在现今时代,就是研究课程及其实施,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状况、教师构成,学校历史、现状及其资源环境出发进行研究;教学研究的主体是学校领导、教师。教师应该正确理解校本教研的含义,校本教研不等同于教研组活动,也不等同于集体备课,更不是单纯的教师的研究。校本教研是自下而上,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即“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专业发展。它的特征是: 校本性、人本性、牵引性、依托性。深入了解这些,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校本教研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际作用。3.改变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的大胆创新,加强合作,探索更适合于本校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提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新型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更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发展,在校本教研中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制度对教师的束缚,使教师能够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创建一套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可以自主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校本教研还特别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既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还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使每个教师都能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自由的进行思想交流,可以产生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使教师们在合作中不断受到一些启发。同时,跨学科教师之间也可以在校本研究中,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他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使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另外,教师也要加强教学研究能力,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反思,使自己成为多领域,多能力、学者型的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4.建立校本教研组,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和模式,让校本教研有理可依,有据可行,并且要确保校本教研的长期性校本教研的形式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刚刚实施校本教研的学校来说,首先要领导思想的转变。领导要有彻底改变传统教育弊端的决心和魄力,要建立一个有特色的,能够不断发展的新型学校就要进行全面的改革,校本教研就是其中之一。其次,建立健全的教研计划、程序,以及一个相对自由的教育研究环境和氛围,使教师能够畅所欲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疑惑,将这些困难和疑惑拿出来和整个教研组,甚至在全校范围或聘请专家进行讨论,集众人的智慧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教师的个人提高,还能够促进整个教研组素质的全面提高。再次,要适时的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时刻保持与社会实际同步,开拓视野。最后,还应组织教师经常进行一些贴进实际教学的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解决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对教材对学生疑惑。最重要的校本教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还要在实际中不断的完善。它也不是一窝蜂的事情,它还要坚持不懈,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才会真正发挥它的先进性的作用。总之,开展校本教研,既深化了教学改革,又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对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我认为校本教研以其实践性、针对性、创新性,改进和完善了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地教研机制,能切实提高我们的学科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希望我们能够切实理解校本教研的真谛,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研方式,使我们的学校成为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培育人才的基地,我们教师能够成为新时代先进人才的优秀的创造者,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最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让我们为着这一伟大目标,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不断努力。推荐 | 评论(0) | 引用 | 阅读(7061)

校本研究的内涵与特点是什么

菊花香
华尔街
一、自我反思二、同伴互助三、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风起北方
乱天之经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媚惑蒼生•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自我反思•(二)同伴互助•(三)专业引领•二、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教学型教研•(二)研究型教研•(三)学习型教研•一、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功能:•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校本教研是学校文化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渠道。•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1、“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其中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体的一种研究活动

谁为
况尊我乎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场所,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所开展的研究活动。 下定义的基本格式为:概念+是+若干要点+概念的本质。一般在所给的若干句子中有一个可以作为模板,如① 句的宾语中心语“研究活动”恰是“校本研究”的本质,所以① 可作答案的模板。其他要点从其余三个句子中提取即可得出答案。要注意要点的排列顺序。

为什么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一种校本研究

古铜萧
大金鹿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教书匠,而应该作为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知道一些,什么都要懂一些,什么都要关注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随时给学生补充各种知识、随时引导学生对事件的看法、随时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我当年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都喜欢听,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止局限于课文的内容,教师的心态和语言才是引导学生兴趣的利器。

什么是校本教研

上原
滔滔不绝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传统的教研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但它只是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下、教学条件下产生的,也只适用于当时的传统教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它越加显露出了它在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中的弊端,主要表现为:1.流于形式,教研无实效,为应付检查而教研教研本应是教师积极主动要求开展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也是教师集合集体的智慧更深刻把握教材教好每一节课的很好的机会和方法。然而有些学校的教研却只是流于形式,认为教研就是写写教研记录,学校检查时,有据可查就行了。变成为了完成教研这个活动而教研,把教研完全当成了一次任务,一个负担,只是被动的去接受,甚至弄虚作假,使教研活动完全失去了其实际意义。2.教研内容单一乏味,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是很多学校依然遵循着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满堂满节的灌,学生晕晕乎乎的听,考试糊里糊涂的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生不变。长此以往,教师觉得教的没劲,学生更是学的没味,本应生龙活虎的少年变得如暮年老人,毫无生机;本应活泼有趣的课堂变得沉闷冗长,厌学情绪如瘟疫一般迅速弥漫大大小小各各学校的课堂,情况及其令人担忧。3.教师缺乏合作精神,彼此保留,各自为政,难以达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很多学校,尤其一些经济相对较落后,思想不开放的地区,由于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导致教师一味追求升学率,为了能够在学校、年级中脱颖而出,不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是互相防备、互相拆台,彼此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相互保留,这就致使集体教研成了一个口号、一个形式,只要学校不检查那就应付了事,甚至不教研。教师各自为政,即使教研也只是保证了教学进度的一致,只是表面的教研。谁也不肯暴露自己的不足,也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经验、收获,更别提对学生实际的分析,对学校现有资源的合理运用等,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了学校和教师的全面发展,也导致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4.教研的对象太过片面,只注重对教材和大纲的研究而缺乏对学生,学校资源,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研究我们传统的教研就是研究教材、大纲,我们怎么教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怎么学?我们要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及如何解放学生思维,加强他们的创新精神等等,以使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真的做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我们如何来解决,这就要我们以实际为依据,切实做好校本教研以及教研组建设,改革和完善传统教研,使学校教研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改,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我们怎样建设新形式下的教研组,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构建校本教研制度体系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学校内部教研的服务制度;学校内部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的确立,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并且制度要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保障性,要经过教师讨论通过,从学校教研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健全、逐步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要摒除传统教研体制中一味要求老师,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一面,全面发挥传统教研的基础作用,传统教研工作中的许多教研内容、方式包含着校本教研的因素。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业务学习、教改课题研究等。并给予继承与创新,补充与完善,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在教案评价方面,要改过去统一形式、内容,强调节数、页数,为个性教案、活页教案等,给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改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消除教师对教研的厌烦情绪,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教师人人爱教研,个个都进步,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最终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把学校建设成有特色的学校。2.加强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切实领会新课改的中心理念,以及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校本教研有三层基本含义:研究教学,包括教学的内容、目的、手段,教学模式及其建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等。在现今时代,就是研究课程及其实施,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状况、教师构成,学校历史、现状及其资源环境出发进行研究;教学研究的主体是学校领导、教师。教师应该正确理解校本教研的含义,校本教研不等同于教研组活动,也不等同于集体备课,更不是单纯的教师的研究。校本教研是自下而上,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即“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专业发展。它的特征是: 校本性、人本性、牵引性、依托性。深入了解这些,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校本教研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际作用。3.改变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的大胆创新,加强合作,探索更适合于本校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提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新型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更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发展,在校本教研中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制度对教师的束缚,使教师能够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创建一套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可以自主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校本教研还特别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既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还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使每个教师都能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自由的进行思想交流,可以产生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使教师们在合作中不断受到一些启发。同时,跨学科教师之间也可以在校本研究中,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他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使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另外,教师也要加强教学研究能力,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反思,使自己成为多领域,多能力、学者型的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4.建立校本教研组,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和模式,让校本教研有理可依,有据可行,并且要确保校本教研的长期性校本教研的形式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刚刚实施校本教研的学校来说,首先要领导思想的转变。领导要有彻底改变传统教育弊端的决心和魄力,要建立一个有特色的,能够不断发展的新型学校就要进行全面的改革,校本教研就是其中之一。其次,建立健全的教研计划、程序,以及一个相对自由的教育研究环境和氛围,使教师能够畅所欲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疑惑,将这些困难和疑惑拿出来和整个教研组,甚至在全校范围或聘请专家进行讨论,集众人的智慧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教师的个人提高,还能够促进整个教研组素质的全面提高。再次,要适时的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时刻保持与社会实际同步,开拓视野。最后,还应组织教师经常进行一些贴进实际教学的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解决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对教材对学生疑惑。最重要的校本教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还要在实际中不断的完善。它也不是一窝蜂的事情,它还要坚持不懈,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才会真正发挥它的先进性的作用。

浅谈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

夫天地者
不断
李昌相单位:山阳县城区一中 邮编:726400 学校要教出好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要从专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通过校本研修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育好人、教好书,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如何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更新校本研修理念是基础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去实现,一流的教师靠不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再到专业成熟。校本研修就是要回归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本体功能,通过校本研修,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阶段,实现到第三阶段的跨越,成为专业成熟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校本研修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对新调入单位的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应,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专业培训活动,通过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将自己的专业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为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师。校本研修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可,教师可按照安排外出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也可在校内观看名师专家讲座,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做课题研究、自主研修读书等活动,在研修活动中,从学科原创教学走向关注教法研究,再走上学科教学高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定影响。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促进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因此,校本研修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高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要加强课前管理。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四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就是熟悉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实际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分类情况。研究教法就是通过听、看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它山之石运用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中。研究学法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追求各尽所能、异步前进。二要加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教师要以“精讲精练、章节过关、主动乐学、优质高效”为主要目标,采取“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三段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三段”,即自主学习阶段、集体研讨阶段、合作完善阶段。具体为:自主学习阶段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教师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感受探究愉悦,培养学生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集体研讨阶段主要是引导探究问题,要做到引导和牵扶,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习惯、思考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合作释疑,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学定教”,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合作完善阶段是实现尝试性探究学习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小结、板演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感受收获。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新知识、新环节、新方法、新收获。让所有学生在升华中感到自身学习的提高。“五环节”,即第一环节——明确学习任务目标。教师利用每节课最后五分钟时间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自主探究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第二环节——自主尝试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后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能解决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并学会发现新问题。第三环节——汇报学习情况。回顾总结尝试性探究学习情况,课堂上同学之间交流疑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环节——问题研讨。分组讨论时,本组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再探究可采取查阅资料等形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第五环节——合作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训练题目,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最后达标测试,反馈矫正。三要加强作业辅导。课后要严把作业的落实关,实行分层布置、分类指导、多种方法批改。教师要对学科正式作业定期检查、假期作业及时检查、家庭作业随时抽查,并对检查的错误及时纠错,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丰富校本研修内涵是保障教师师德和德育能力提升,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师德与德育能力提高方面,应从职业认同、人格修养、情感关爱、心理品质四方面入手,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对事业有进取心,对工作有责任感,对学校有奉献,对学生有爱心。教师通过职业道德修养,善于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尊严和乐趣,自觉爱岗敬业,乐于做教师。教师通过心理研究与调试,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快乐工作和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在熟练掌握多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后教知识。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文明礼貌、遵纪守规、社会交往都做不到,那么学生肯定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更谈不上课堂守纪、学好知识。因此,教师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自然、喜欢做事、乐于求知的兴趣,再给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法、提高能力,实现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知识的轻松传递。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传授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学科学习,掌握学科特点,创建学科学法,形成学科习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让好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再次,教师要用真情去关爱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坚持“按时、站立、微笑、协作、文明、优质”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行为示范、知识传承、方法传授、思想品德升华的乐园。因此,只有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

核桃树
青宁生程
第一 校本研修是什么?一、概念的辨析首先,什么是校本?按照专家的观点,校本就是 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通俗地说就是在校本部。在学校里。那么,校本是不是一定就是在一间学校里呢?不一定,这太狭隘,应该是就学校而论,只要是学校里那怕是校际间交流也是为了学校也可理解为校本。而不是其他科研机构开展的。研修。《辞源》上说,研,学习、遵循;著作、撰写。修,磨、碾;研究、探讨。针对学校教育工作而言,是想通过学校管理者、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的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熟练应用已有的知识,服务于教育教学,又在教学和管理中提高自已,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什么是校本研修?(一)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三句话揭示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1 、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目的: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见的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2 、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学主体,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3 、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 校本研修对策:在学校(以在学校为主),由教师(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包括学习、培训、进修)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作,从目的、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师教育。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二)对校本研修的概念界定 1 、学术性界定。所谓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教的相互作用(影响)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进修、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育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及常规教研、教育科研)有机融合的促进学的过程与活动。核心是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2 、实践性界定 。所谓校本研修,简单地说 : 就是以学校为基地的师资培训或教师教育,即学校以教师互教式,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综上所述,校本研修,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在学校中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如进行同伙互助、专业和专家引领、实践中反思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关于校本研修与校本教研前几年在对校本教研谈得比较多,什么是校本教研呢?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不仅仅包括了校本教研,还包括了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校本研修的外延比校本教研的外延更宽,包括得内容更丰富。(三)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1 、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2 、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3 、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