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的概况

是何言也
丘得之矣
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我国,按照学籍管理的不同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研究生按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脱产(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研究生不需要考政治。硕士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与本科一样,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一般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就读年限为3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2年。但是,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大家都知道,硕士研究生可以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所以,这两类在就读年限上也是有区别的。而且同大学一样,虽然本科一般为4年制,但是有个别专业会是5年或者更长,这都是和专业有关系的。 许多学校都规定,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的学分,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按照规定,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我国硕士研究生种类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划分。 目前,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优化,要求从2014年起,推免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通知要求切实保障考生自主报考和招生单位科学选拔、择优录取,维护公平竞争的招生环境。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可自主多次平行报考多个招生单位及专业。推荐工作统一于每年9月25日前完成,接收录取工作于10月25日前结束,推荐阶段招生单位不得与考生签订接收录取协议,接收阶段不得开展推荐等工作。 教育部同时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作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所有推免生均通过该系统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所有推荐高校和招生单位均应按规定通过该系统完成推荐及接收工作。 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将为研究生特设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学金将惠及4.5万名在读研究生,其中包括1万名博士研究生,3.5万名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就硕博连读研究生也有明确的规定,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注册为博士研究生之前,或通过攻读博士学位资格考试前,将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而注册为博士研究生后,或已经通过攻读博士学位资格考试后,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应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当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研究生。高等学校也要负责将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情况记入学籍档案,并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研究生奖学金的颁发,从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这一安慰会给很多家庭带来欣慰。也会让硕士、博士研究生更加坚定自己所选择的晋升道路。 一、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57所研究生院承担了全国76%的博士和55%的硕士培养任务,研究生院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北京大学 北京市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 清华大学 北京市 浙江大学 浙江省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 厦门大学 福建省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 山东大学 山东省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市 武汉大学 湖北省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市 湖南大学 湖南省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 中南大学 湖南省 南开大学 天津市 中山大学 广东省 天津大学 天津市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省 四川大学 四川省 东北大学 辽宁省 重庆大学 重庆市 吉林大学 吉林省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省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省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省 复旦大学 上海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省 同济大学 上海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兰州大学 甘肃省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市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市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市 南京大学 江苏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市 东南大学 江苏省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省 河海大学 江苏省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 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省 二、科研院所在我国,可以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不仅有高等学校,还有科学研究机构和党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8条规定:“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科学研究机构可以承担研究生教育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8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截止2014年,有下列科研院所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安全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财政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303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1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3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6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11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014中心中国航空研究院613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3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4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0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1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5研究所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研究院608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7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6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8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304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18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40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2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10研究所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昆明物理研究所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西安机电信息研究所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10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16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8357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8358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42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504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510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771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11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061基地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舰船研究院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中国铁路总公司铁道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烟草专卖局郑州烟草研究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测绘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河北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西南通信研究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机械科学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北京机电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北京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首都儿科研究所山西省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省沈阳化工研究院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上海市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省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浙江省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湖北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长沙矿冶研究院长沙矿山研究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广东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四川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昆明贵金属研究所陕西省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有石油专业的在职博士招生么

高论怨诽
非臣之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现更名东北内石油大学),西安容石油大学。中科院兰州地质所,中科院热物理所,中科院大连化学所,中科院成都地质所。都应该有,但是否在职现在的区分比较模糊,自己交钱的,竞争相对弱一点,就是在职,全日制的只是你交的钱少很多而已,当然,竞争就激烈很多了。其实现在就学习情况看,基本上在职和全日制没有任何区别。只要是招生,基本上都是全日制比在职比例1:4的样子。希望能有用

什么是考研A区和B区?

车马炮
夺宝记
A区和B区指的是一区和二区。研究生考试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666261有所区别。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扩展资料报考研究生考试,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报考石油工程在职研究生

卫鞅
西蒙妮
现在石油高来校非常需要有工作经自验的人报考,因为到时普遍反映现在学生实践能力太差,西安石油大学报考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你达到国家报考基本条件就可以。具体复习资料可以去学校网站查询,另外也可以百度搜索 石油考研 互助,进入第一个网站发帖询问,那里有很多石油研究生。

西安石油大学在职研究生石油天然气工程专业参考书目是什么

其于物也
能柔能刚
有三大工程,分别是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钻井工程,均是石油工业出版社的书。

想参加mba考试,有没有可以推荐的学校 知乎

譬犹狗马
欣欣向荣
下一轮MBA的联考备考已经3431343736开始了,很多想要报考MBA同学已经开始收集学校信息,比较各商学院的优劣了。忽略其他各种主观客观因素,单说MBA学费,同学们大概已经发现,学校间的差异十分巨大。Top2学校的在职MBA项目学费已经高达40万以上,而一些其他学校的MBA项目最低可能只需十几万学费,同样可以拿到MBA的学历和学位。到底改如何选择呢?华章收集了不少MBA毕业同学的看法,总结出了一个核心的观点,选择你能考得上的最贵的!为什么这些同学这么选择?他们的理由是:第一,上MBA/EMBA是投资,不是消费。从经济学角度讲,学习是投资,不是消费。它不是兴趣爱好,不是体验,更不是享受。投资讲究的是回报,同学们在择校和挑选MBA项目时,一定挑选自己能达到的回报最高的项目,而不是自己能够轻松适应的项目。美国沃顿商学院是世界著名的商学院之一,位于费城。亚洲的学生每个月要往返30多个小时飞行去上一次课,成本不可谓不高。但为什他们不选择本地更加便宜的学校?因为他们沃顿商学院给他们带来的回报是其他商学院项目无法提供的。所以第一点,世界上没有贵的商学院,也没有不好的商学院,只有回报不够高的商学院。如果相对你现在的能力和水平,这个商学院能提供的回报太低,那就不是好的选择。第二,我们所说的回报是高还是低,我们要看这个MBA项目给我们带来的终身回报,而不是瞬时的回报。这一点很重要,要引入时间的概念。对于年轻人来说, MBA可能只是今后开始获取你投资回报的一个起点,这时候如果你斤斤计较,说这个学校贵2万,哪个学校便宜2万,你就要选择这个学校,放弃那个学校。那你看的范围就太窄了,必须要看长期,看终身回报。名校学历永远是稀缺资源,一个名校的光环能带给你一辈子的荣耀和自信,而学历和某些技能可能只在当时给你提供很大帮助,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某个学历和技能的长期回报来看,是在不断贬值的。例如:7,80年代,中专技校的技能和学历是非常值得骄傲的资本,只有学习最好的人才有资格去考中专技校。但是现在,呃。。。第三,要怎么看读MBA的回报,你是要看全部回报,还是只看知识和学历上的回报。其实能开设MBA项目的学校给同学们提供的知识内容和学历几乎是一样的,都有非常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及前沿的商业知识,学历也都是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如果你的投资预期只是学历和知识,那你可以选择一个学费比较低,离家比较近的学校。但对于年轻人,很大一部分人MBA学习的目的,最重要的回报不是学历和知识。而是你在上学过程中拓展的视野,积累的信誉、人脉关系网和机会。这是最重要的。着眼于这些未来事业更大的发展和机遇,MBA为你提供的也许还有你的客户、合伙人、甚至投资人,这样例子出现的概率其实并不低。

西安哪所大学研究生有人力资源专业或方向的,哪所学校比较好

办公事
退而自责
可以考虑中科院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的课程,既有人资的六大模块,同时又有心理内学在人力资容源管理中的应用,面向全国招生符合条件可以申请拿硕士学位,像很多企业HR的管理层都是在中科院心理所学的在职研课程。外地学员有远程网络班,网络学习+集中面授,最后拿到的证书跟面授班的证书都是一样的,而且学习时间比较灵活。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具体课程包涵了以下课题:薪酬设计、员工培训、业绩管理、冲突管理、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企业管理创新系统、组织群体心理、危机管理、 360 度测评、职业生涯设计、企业培训管理、员工心态管理、领导艺术、团队建设与管理、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建设……凡从事相关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企业人力资源、学校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者、医院医务工作者、企业管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高校辅导员均可以报名学习。

党林立在西安石油大学是什么职位

提刀而立
神童
党林立在西来安石油大自学是讲师。党林立,男,讲师,1995年西北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从事数学、计算数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校第三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科带头人,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在职博士。近年来,主讲过全校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数学建模,主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数学分析、数值计算方法、数学模型与实验、微分几何等。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教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篇,出版教材3部。1999年7月,获西安石油学院课堂优秀教师称号 ;2005年4月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贰等奖(排名 第5);2006年10月获西安石油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教材)一等奖。1999年---2006年,连续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陕西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求助,关于考研与工作,很难抉择!悬赏100分.

人极
纸月亮
我同意考研是机来会难得的,因为工源作以后还再想考的几率毕竟很小了,而且以后考也没有现在有优势另外呢,就如上面所说的,你面前有两条路选择,考研这条路失败了并不影响你你选择工作的那条路,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何乐而不为?考研 - 总体趋势研究生报考出现降温迹象,始自2007年。专业人士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均可能是导致考研人数减少的原因。一、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问题开始显现: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招生比例有所下降,而某些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专业招生比例却有所上升。此外还表现出了学术型研究生比例偏高,应用型研究生比例偏低的情况。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录取名额连年增加、学制由三年缩短为两年等,带来了研究生录取标准和培养质量的降低。在高校里,过去的研究生教育通常是导师和学生一对一或一对二,现在普遍是一个老师带多名学生,有的还兼带博士生,很多学生甚至一个月见不到导师几次。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多,传统的讨论式教学难再继续,培养方式仍是本科时的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越来越少,这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无太大帮助。二、研究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2006年,扩招后的首批研究生毕业开始走向市场,两年多来,其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大部分研究生都想留在大城市就业,对月薪的要求也在3000元左右。然而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想留校,他们学历不够;想考公务员,竞争相对也是十分激烈;同时,他们也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到企业仍然要从头学起。一些重点高校的热门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相对好些,但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仍对就业感到茫然。在2007年各省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中,许多省市首次出现了本科生初次就业率高于硕士研究生的情况。这都使得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对考研望而却步,只要是在本科阶段找到了一份工作,就不再准备考研。三、公务员考试趋热。随着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压力加大,不少大学生将目光投向了公务员考试,以取得“名利双收”的公务员身份。2002年以来,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激增,2008年考试人数创历年之最。据国家人事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64万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人数较去年增加12%。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热衷参与这项考试,也使得考研的热度有所降低。四、考研成本增高。从2008年开始,全国很多高校开始实行研究生收费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对多数研究生来说,这必然提高读研的成本。一般来说,考研的准备费用加上三年学费一般在4万元左右,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起码在七八万元,而将来就业时,月收入最多只能比本科时的同学高几百元,人家还比你多赚了3年钱,怎么算都不值。再从时间成本看,读研究生的3年是人生中一段黄金时间,正应该好好在事业上拼搏。尤其对于女大学生,年龄的增加更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包括工作几年内可能就要结婚生育,用人单位肯定会有一定考虑,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为此,很多学生还选择了出国读研。据英国使馆提供的最新数字,仅2007年,到英国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就超过了2万人。在国外,通常只需1年或1年半的时间就能拿到研究生学位。五、社会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首先,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不再像过去“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更为客观,很多人都抱着“先找工作再充电”的态度。其次,用人单位观念发生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正在从“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不再追求所谓的人才“高消费”。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说,本科直接考上硕士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而聘用他们要付出比本科生更高的报酬,成本反而增加。再次,社会的“学历崇拜”也在逐年降温。学生和家长在对学历的认识上更加理性务实,不再为了“学历”而学习,而是选择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结合点,很多学生从高中就开始向职业学校分流,一些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炉”,之后从事自己更为适合的工作。考研 - “考研热”降温引发“贬值”之争 考研复试 2007年1月20日,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28.2万,与2006年相比,增加0.7万人。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依然是考研的主力,共有71.4万人报名参加考试,占报名总人数的55.7%。从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研热持续不减。据教育界人士分析,就业压力太大是众多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新网1月31日电 2007年,持续高温不下的“考研热”终于开始降温。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考研报名仅有128.2万人,同比只增长了0.5%。而在过去数年里,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考研热”究竟是否“降温”?是否意味着研究生的贬值?一时间成为争议的焦点。“考研热”十多年首现降温拐点经历了数年的考研热后,全国的数百万莘莘学子似乎已开始更加理性地选择自己的未来。2007年的冬天,全国高校集中的城市研究生报考人数呈现了近年来的首次回落。在回落的背后,体现了教育政策的强烈引导作用,体现了社会对于教育态度的理性,也体现了学子们的诸多无奈。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28.2万人报名,与去年相比增加7000人,幅度仅为0.55%。上海、北京等研究生报考集中的地区,都出现了报考人数的下降……“降温”之争:考研热真的降温了吗?2007年考研刚过,媒体就开始狂呼:考研热终于降温了。今年全国共有128.2万考生走进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比去年增加了7000人。有人则反辩:比去年增加了7000人怎能就说是降温?以比去年的增幅小作为降温论据只能是猜测……报名数下降缺考率上升 考研热降温“证据确凿”除报考人数下跌外,今年考生缺考率也创历史之最,上海地区3.3万名报名者,完成最后一场考试的不足2.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考生缺考率约为20%,比往年最高值15%又上涨5个百分点。专家认为,2007年,或许将成为考研史上的“拐点”之年……"考研热"降温? 专家称仅增幅减小断言为时过早针对全国部分省市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有所减少的情况,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2007年研究生考试降温。而一位招考人员坦言:“其实,这个结论是很难成立的,根据今年的数据,目前只能断定2007年考研增幅比往年小,而不能仅靠一年的数据就得出考研降温的结论。”……“贬值”之争:研究生不如本科生?“研究生找工作不如本科生”的说法在媒体早已不绝于耳,如今“考研热”的“降温”,是否以事实证实了这一论断?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 成本能否收回成疑研究生的就业率竟然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低于专科生!消息传来,令人震惊。人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就业市场究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培养模式究竟怎么了?千军万马横跨这条考研的独木桥,到底值不值?……降温≠贬值 硕士研究生仍是人才结构中重要一环自1999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制度改革以来,研究生报考人数规模不断扩大,今年考研人数的首次下降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也使许多学生以及家长感到迷茫。“考研热”延续多年,今年出现拐点,其实是方方面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就此认定研究生贬值。倒是可以从中看到对研究生培养,正从盲目扩大数量向保证质量转变……理性反思:考研不再是小本的永恒梦想考研热降温并呈现拐点并非是件坏事。社会价值观、教育体制及考生自身搭建的“自我评价体系”如一张无形的网,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理智地直面考研与就业……求职“小本”生PK硕士生:放弃考研是明智选择其实,并不是所有行业都追求高学历,越来越多的职位不再以专业为门槛限制,特别是为广大毕业生所关注的投资、咨询和管理培训等。在这样一个越来越淡化专业的就业市场,我们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读研还是工作,需要的都是一个属于自己的职业方向……考研热降温不是坏事? 不走“独木桥”也能到彼岸考研的温度似乎突然降了下来,其原因到底是考生渐趋理性化了,还是该现象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我们试图将审视的目光投向教育体制与就业现实,同时又在若干与教育有关的领域中寻找答案……编辑本段 回目录 考研 - 考研真的适合你吗 考研教室 2007年来,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但是考研是不是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需要认真考虑。下面就是考研存在的几个误区: 逃避就业 读研与工作,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人生规划的两个重要的前进方向。但是现在这种理想选择界限模糊了。工作不好找,找到的工作工资低,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这已经成为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面对这种情况,延缓就业或者逃避就业转而考研,希望通过读研来增加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砝码,成了很多同学一种无奈的选择。 考研学术意义淡漠 现在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大体上分为学术和职业两种不同倾向。就目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单位占大多数。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目的不排除为进一步的职业训练做准备,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新的学术梯队。就读研的初衷而言,考研大军里因为学术而进取的能有多少人?这给准备考研的同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选择职业型还是学术型。 考研无意识 当市场上的本科毕业生一夜之间出现过剩,就业得不到保障时,大家纷纷转而考研,为求得一纸硕士文凭而再战几年。辛辛苦苦等到找工作的时候,看上的用人单位开出的条件却是非博士不招。这种怪现象,使得原本就存在的考研无意识更为加剧。 考研教室 急功近利 这是考研的衍生品。诸如考研辅导班、考研辅导用书等等,就其初衷而言,的确为考生在准备复习的过程中提供了某种支持,但是,真正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获得和学术的训练已经被纯粹功利的考试技巧甚至是押题等所替代。这种情况的尘嚣日上,加上考研热度不减,导致很多学生在大三甚至是大二就开始为考研在做准备。甚至还有考生指望临考前通过报几个辅导班就能迅速提高成绩,忽视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