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哪了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最好呢?

散则为死
漫步者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见于脾切除后、脾萎缩、急或慢性失血、外伤及手术后。慢性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坏死性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分娩、肾上腺素等药物反应也可引起血小板增多。有报道骨髓细胞培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自发性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可与继发性区别。 【治疗措施】 治疗目的要求血小板减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 (一)骨髓抑制性药物 白消安为常用有效的药物,宜用小剂量,开始4~6mg/d。如要求血小板快速下降可选用羟基脲2~4g/d,3~4天后减至1g/d。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马法兰等都有效。当血小板数下降或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如有复发可再用药。 (二)放射核素磷(32P) 口服或静脉注射,首次剂量0.08~0.11MBq,如有必要三月后再给药一次。一般不主张应用,因为诱发白血病的可能。 (三)血小板分离术 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改善症状。常用于胃肠道出血、妊娠及分娩、选择性手术前。 (四)干扰素 最近有人提出用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对巨核细胞生成抑制及血小板生存期缩短。剂量为3~5mu/d。 (五)其他 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消炎痛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血栓形成者用肝素或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切脾是禁忌的。 【发病机理】 病因不明,经G6PD同工酶检查证实本病也为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导致骨髓巨核细胞持续明显增殖,血小板生成增多,加上脾和肝储存血小板的释放,但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 本病的出血机理由于血小板功能缺陷,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羟色胺减少以及释放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尚有凝血机制不正常,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因血小板过多,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血栓素,易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可微血管内形成血栓。晚期可有脾脏和其他脏器的髓外造血。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20%的患者,尤其年轻人起病时无症状,偶因验血或发现脾肿大而确诊。轻者仅有头昏、乏力;重者可有出血及血栓形成。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约见于2/3的病倒,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衄、齿龈出血、血尿、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血栓发生率较出血少。国内统计 30%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肢体血管栓塞后,可表现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也有表现红斑性肢痛病。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可致腹痛、呕吐。肺、脑、肾栓塞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脾肿大占80%,一般为轻到中度。少数病人有肝肿大。 【辅助检查】 (一)血象 血小板计数多在100万~300万/mm3,最高达2000万/mm3。血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有巨大畸形变,偶也见到巨核细胞碎片及裸核。白细胞数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万~3万/mm3,一般不超过5万/mm3,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30%的患者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形态大小不一,呈多染性,也可出现豪-胶小体及嗜碱性点彩。少数病人有反复出血而导致低色素性贫血。 (二)骨髓象 有核细胞尤其是巨核细胞显著增生,原及幼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聚集成堆。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活性增加。 (三)出、凝血试验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则消耗时间缩短,血块退缩不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血小板粘附功能及肾上腺素和ADP诱导的聚集功能均降低,但对胶原聚集反应一般正常。 (四)其他 染色体检查有21号长臂缺失(21q-),也有报告21号染色体长臂大小不一的变异。血清酸性磷酸酶、钾、钙、磷、乳酸脱氢酶及尿酸含量测定均增多。 【预后】 根据血小板增多的程度,病程不一。大多数病例进展缓慢,中位生存期常在10~15年以上。少数病人可转为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重要脏器有血栓形成及出血常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中国近期生物入侵(急)

玄一
等着我
湖北发现新外来生物入侵 2007年2月7日上午,国家林业局通报了最近在我国湖北境内发现的一个新外来生物物种入侵事件。最近,长江大学农学院李传仁博士在湖北省悬铃木上发现一种原产北美的新的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该虫在武汉、襄樊、荆门、宜昌等城市三球悬铃木上均有发生,个别地区危害较为严重。 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北美,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危害严重时,会引起寄主植物大量叶片枯黄脱落,严重破坏景观。资料表明,该种害虫在欧洲可传播悬铃木溃疡病和法国梧桐炭疽病两种真菌病害,导致植株死亡。1964年,该虫首次入侵意大利的帕多瓦,之后逐渐扩散至欧洲中南部的10余个国家,1996年传入韩国,2001年又传入日本。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匈牙利、德国、克罗地亚、南斯拉夫、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瑞士、保加利亚、希腊、俄罗斯、以色列、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均有发生。此外,该害虫还可成群侵入居室内,干扰居民生活。 悬铃木方翅网蝽危险性较大,不易除治。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及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均为该虫的适生区,对我国重要的行道树种——悬铃木构成重大潜在威胁。国家林业局提醒各地提高警惕,高度重视,严把引种审批、调运检疫关,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和监测工作。如有发现,及时报告,及早扑灭,防止扩散蔓延。

维生素E有何有优点和缺点

人含其知
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大多数人认为补充维生素E可以帮助他们延缓衰老,可以保护心血管预防心脏病。不过,最新研究发现,服用药物大量补充维生素E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危害身体健康。 研究人员10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美国心脏学会会议上报告说,他们对每天补充维生素E400个国际单位(IU)或的人、每天补充最多200个国际单位的人,以及不额外补充维生素E的人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反而是补充得越多的人,其健康越容易受到损害。那些不额外补充维生素E的人,相对而言健康更不易受到影响。 据悉,该项研究重新分析了1993年到2004年间19项有关维生素E和人体健康关系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调查了北美、欧洲和亚洲共13.6万人的情况,他们多为老年患者,单服维生素E片剂或者服用含维生素E的复合维生素药片。 研究负责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说,大多数复合维生素片一般含35-4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E,这对健康也许会有“些微的益处”。但他认为,如果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E,服药补充毫无必要。坚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绿叶蔬菜中都富含维生素E。 实际上,美国心脏学会在其药物指南中早已指出,维生素E没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还表明,维生素E和降胆固醇药互相冲突。成人服用相对大剂量的维生素E(右旋-α-生育酚400~800mg/d)经年累月而无任何明显损害.服用800~3200mg/d者,偶尔会出现肌肉衰弱,疲劳,呕吐和腹泻.维生素E>1000mg/d时的最明显的毒性作用是对维生素K作用的拮抗并增强了口服香豆素抗凝剂的作用,此可导致明显的出血.

求一篇学生生物植物研究的实验报告和论文?

冬夏青青
谋也
野外实习植物组实验报告论文——大鹏半岛蕨类植物研究[前言] 蕨类植物是最早登陆的维管植物,至今仍然是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造生态环境影响森林群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它们对生态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其组成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组合也随着森林群落发生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其中含5种以上的科有水龙骨科(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鳞始蕨科(Lindsaeaceae). 大鹏半岛的蕨类植物种类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特点。按生长基质的不同,将大鹏半岛的蕨类植物划为土生、石生、水生和附生四种生态类型,其中以土生类型为主。[摘要] 通过对深圳市大鹏半岛蕨类植物样方调查,初步分析了样方中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点及种群的多度、频度、重要值、蕨类的生长型、叶的性质和群落的外貌、季相等群落学特征.。调查结果是蕨类植物共有105种,它们隶属于35科、65属. 同时介绍蕨类植物的起源、生活史、形态、药用等内容。[关键词] 蕨类植物,大鹏半岛植被[正文] 关于蕨类植物的起源问题植物学家的意见并不一致。多数认为,古老的蕨类植物起源于绿藻,其主要理由是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光合作用色素以及贮藏物质——淀粉,世代交替、有鞭毛的游动精子以及多细胞有性生殖器官等也都相似。至于蕨类植物起源于苔藓植物的论点,因缺乏足够的证据,而且难以解释两者生活史上的极大差异。 蕨类植物是具有维管束并以孢子繁殖的植物。陆生或附生,少有水生。多为多年生草本,但在古代很多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孢子体发达,具有根、茎和叶。配子体退化成很小的原叶体,具有假根,多营独立生活。茎多为根状茎,仅少数直立或匍匐。根状茎常被有鳞片或鳞毛,内部构造具有原生中柱,如松叶蕨属(松叶兰属, Psi1otum);编织中柱,如石松属(LYcopodium),管状中状和网状中柱,如真蕨纲植物。 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两类。小型叶类者,叶小形,茎较叶发达,如石松纲和木贼纲的植物,大型叶类者,叶大形,单叶或分裂成羽片,如蕨纲的植物,叶脉分离或联结,分离者有叉状、扇状或羽状脉;联结者常交织成各式网状。有的种类,一部分叶片完全着生隐孢子囊群,称为孢子叶或能育叶,而另一部分叶则不着生孢子囊群,称为营养叶或不育叶。 根通常为不定根,形成须根状;大多数为根状茎,匍匐生长或横走。少数具地上茎,直立成乔木状,如桫椤 Cyathea spinulosa Wall.ex HOOK.。蕨类植物的茎上通常被有鳞片或毛茸。鳞片膜质,有各种形状,鳞片上常有粗或细的筛孔。毛茸有单细胞毛、腺毛、节状毛、星状毛等。蕨类植物的叶多从根状茎上长出,有簇生、近生或远生的,幼时大多数呈拳曲状,是原始的性状。根据叶的起源及形态特征,可分为小型叶和大型叶两种。小型叶(micro phyll)没有叶隙(leaf gap)和叶柄,仅具1条不分枝的叶脉,如石松科、卷柏科、木贼科等植物的叶。大型叶(macrophyll)具叶柄,有或无叶隙,有多分枝的叶脉,是进化类型的叶。如真蕨类植物的叶。大型叶有单叶和复叶两类。 蕨类植物的孢子成熟后散落在适宜的环境里萌发成一片细小的呈各种形状的绿色叶状体,称为原叶体(prothallus),这就是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大多数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生于潮湿的地方,具背腹性,能独立生活。当配子体成熟时大多数在同一配子体的腹面产生有性生殖器官,即球形的精子器和瓶状的颈卵器。精子器内生有鞭毛的精子,颈卵器内有一个卵细胞,精卵成熟后,精子由精子器逸出,借水为媒介进入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受精卵发育成胚,由胚发育成孢子体,即常见的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从单倍体的孢子开始,到配子体上产生出精子和卵,这一阶段为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亦称有性世代),从受精卵开始,到孢子体上产生的孢子囊中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之前,这一阶段为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亦称无性世代)。这两个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完成其生活史。蕨类和苔藓植物生活史最大不同有两点,一为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一为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弱小,所以蕨类植物的生活史是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型世代交替。蕨类植物门的分类 现代蕨类植物约1万2千种,其中大多数为草本植物,广布于世界各地,多生长于阴湿和温暖的环境中。我国约有2600种。其分类系统各家意见不一,通常作为一个自然类群而被列为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但也有分列为裸蕨门(Psilotophyta)、石松门(Microphynaphyta)、楔叶门(Arthrophyta)和真蕨门(Pteridophyta)四门。蕨类植物门下以往大多分成4纲或5纲。本书采用已在世界上被广泛接受的秦仁昌1978年的系统,将其划分为5个亚门,即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石松亚门(Lycophytina)、水韭亚门(Isoephytina)、木贼亚门(Sphenophytina)和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其中前四亚门为小型叶蕨类,又称为拟蕨类植物(fern allies),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在历史上曾经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但现存的种类很少。真蕨纲为大型叶蕨类,是进化的类型,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的药用成分 生物碱类广泛的存在于小叶型蕨类植物中,如石松科的石松属(Lycopodium)中含石松碱(lycopodine)、石松毒碱(clavatoxine)、垂穗石松碱(lycocernuine)等。金不换碱(kimpakaine)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酚类化合物二元酚及其衍生物在大叶型真蕨中普遍存在,如咖啡酸(caffe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及绿原酸(chlorogenicacid)等,该类成分具有抗菌、止痢、止血及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咖啡酸尚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多元酚类,特别是间苯三酚衍生物在鳞毛蕨属(Dryopteris)大多数种类都有存在,如绵马酸类(filicicacids)、粗蕨类(dryocrassin),此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驱虫作用,但毒性较大。 黄酮类广泛存在,如问荆含有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如问荆甙(equicerin)、山奈酚(kaempferal)等。卷柏、节节草含有芹菜素(apigenin)及木犀草素(luteolin),槲蕨含橙皮甙(hesperidin)、袖皮甙(naringin)。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含多种山奈酚衍生物。石韦属(Pyrosia)多种植物分离出β-谷甾醇及芒果甙(mangiferin)、异芒果甙(iso-mangiferin)等。 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在石松中含有石杉素(lycoclavinin)、石松醇(lycoclavanol)等,蛇足石杉含有千层塔醇(tohogenol)、托何宁醇(tohogininol)。紫其、狗脊蕨、多足蕨(Polypodium vulgare L.)中发现含有昆虫蜕皮激素(insect moulting hormones),该类成分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血脂及抑制血糖上升等活性。 蕨类植物中含鞣质,在石松、海金沙等的孢子中还含有大量脂肪。鳞毛蕨属的地下部分含有微量挥发油。金鸡脚蕨 Phymatopsis hastata (Thunb.)Kitag.的叶中含有香豆素。此外,尚含多种微量元素、硅及硅酸,其中某些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这些成分均值得深入研究。蕨类植物亚门检索表 1.植物体无真根,仅具假根,2~3个孢子囊形成聚囊……………………………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1.植物体均具真根,不形成聚囊,孢子囊单生,或聚集孢子囊群。 2.植物体具明显的节和节间,叶退化成鳞片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孢子具弹丝……………………楔叶亚门( Sphenophytina ) 2.植物体非如上状,叶绿色,小型叶或大型叶,可进行光合作用,孢子均不具弹丝。 3.小型叶,幼叶无拳曲现象。 4.茎多为二叉分枝,叶小形、鳞片状,孢子叶在枝顶端聚集成孢子叶穗,孢子同型或异型,精子具2条鞭毛………………………………石松亚门Lycophytina) 4.茎粗壮似块茎,叶长条形似韭菜叶,不形成孢子叶穗,孢子异型,精子具多鞭毛………水韭亚门(Isoephytina)3.大型叶,幼叶有拳曲现象,孢子囊在孢子叶的背面或边缘聚集成孢子囊群。……………………真蕨亚门(Fi l icophyt ina)[参考资料] 秦新生张永夏深圳市大鹏半岛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生态特点植物研究2004 李春香 蕨类植物起源与系统发生关系研究进展植物学通报2004 曾宪锋 粤东地区新纪录植物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曾汉元中国重点保护蕨类植物研究进展 生物学通报 2002 廖富林 广东阴那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 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4

绿豆的详细生长过程

十日而问
可谓疾矣
绿豆一生可分为6个生育时期,即幼苗期、枝芽期、花荚期、灌浆期、成熟期和摘后期。1.幼苗期绿豆从出苗到第一个分枝出现的这段时期称幼苗期,一般经历15~20天,占整个生育期的1/5。绿豆子叶和对生真叶同时出土,很快展开为出苗。出苗后幼茎继续伸长,约10天后长出第一片复叶。这段时期地上部分生长速度较慢,地下根系生长较快。一般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生长快5~7倍。2.分枝与花芽分化期从第一个分枝形成到第一朵花出现为分枝花芽分化期,一般经历30~40天。当第一片复叶长出后,在叶腋处开始分化腋芽。腋芽有两种,即枝芽和花芽。枝芽形成分枝,花芽形成花蕾。花蕾的出现标志着绿豆已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是绿豆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并进生长的时期,是产量形成奠定基础的时期。3.开花结荚期当绿豆1/3的植株上有两朵以上花始开为开花始期。绿豆授粉后24~36小时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后子房迅速发育形成豆荚。绿豆开花与结荚无明显的界限,统称开花结荚期。这段时间是绿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进行的旺盛时期,也是决定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即绿豆对肥水需求的临界期。这段时期里,绿豆陆陆续续开花、结荚、成熟,很多品种成熟时间不一致,一般可出现2~3次成熟高峰,分次采摘能提高产量。4.灌浆期和成熟期荚内豆粒开始鼓起到豆粒最大体积与重量形成时期为灌浆期,也称鼓粒期,该期是决定绿豆产量高低的重要发育阶段。鼓粒后,种子含水量迅速下降,干物质达到最大,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和体积,种皮不易被指甲划破,摇荚时有“哗哗”的响声,即豆荚成熟,应及时收摘。5.摘后期第一批荚收摘后,又有花荚出现和成熟,如果条件适宜,绿豆一生中可以出现2~3次开花高峰,一般能收获3~4次,多者达10次。详情官方电话

秦皮中香豆素的提取分离验减压蒸馏操作如何进行?

烧之剔之
六德
秦皮 秦皮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止痢...[七叶内酯和七叶苷的提取分离方法]白芷 白芷具有散...存在于植物中,不少的常用中药中主要含有此类成分。...

请问这是什么

丹尼尔
刘因
树舌灵芝又称树舌扁灵芝、老母菌、枫树菌、老牛肝。子实体大型或特大型。无柄或几乎无柄。菌盖半圆形,扁半球形或扁平,表面灰色,渐变褐色,有同心环纹棱,有时有瘤,皮壳胶角质,边缘较薄。菌肉浅栗色,菌孔圆形。生于杨、桦、柳、栎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和伐桩上,是重要的木腐菌之一,会导致木材木质部形成白色腐朽,可药用。在中国和日本民间作为抗癌药物。还可以治闻风湿性肺结核,有止痛、清热、化积、止血、化痰之功效。形态特征编辑子实体大型或特大型。无柄或几乎无柄。菌盖半圆形,扁半球形或扁平,基部常下延,宽5-35×10-50cm,厚1-12cm,表面灰色,渐变褐色,有同心环纹棱,有时有瘤,皮壳胶角质,边缘较薄。菌肉浅栗色,有时近皮壳处后变暗褐色,菌孔圆形,每毫米4-5个。 [2] 分布范围编辑如果从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向南方向的西藏东南部画一条斜线,便可将灵芝的分布划分为迥然不同的两大区,正好说明灵芝科种类的分布与中国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相吻合。已知此条线以西由于干旱或高寒等原因,缺乏灵芝繁殖生长的天然条件,只分布有树舌(Ganoderma applanatum)和灵芝(G.lucim)两种。在青海、新疆和宁夏几乎没有发现常见的灵芝(赤芝)。树舌和灵芝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两个种,前种分布27个省区而后种分布19个省区。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山东、黑龙江、吉林、江苏、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河南、湖南、湖北、贵州、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等地区。蒙古灵芝原发现于河北省北部,在内蒙古北部的大兴安岭附近亦有分布。人工栽培的种类中,除了灵芝(赤芝)外,松杉树芝质量最佳,在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省人工栽培产量大而普遍。中国目前人工生产最多的主要是以上两种,其次是密纹薄芝(G.tenue),紫芝产量低而不广泛。在中国已知的种类中,驯化栽培而知其名称的还不到10%,可见从野生种类中驯化德育优良生产菌种,或具有药效的种植潜力很大。 [3] 主要价值编辑包括多糖、甾体化合物、三萜、脂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生物碱类、酚类、内酯、香豆素类和甙类以及微量元素等。国内外首次采用树舌灵芝MP-01提取物进行抗SARS病毒研究的课题——“树舌灵芝生物学特性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顺利通过鉴定,该课题由我校宋爱荣研究员主持,研究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活性新产品及其制备方法。12月22日,受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委托,省教育厅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在我校完成了对该项目的验收鉴定。宋希云副校长参加了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研究员等九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们参观了实验室及中试现场,对研究项目进行了中试验收。专家认为,该项目购买了二级纯水制备、应用真菌液体发酵、提取、纯化、干燥及胶囊包装设备,并建设了1440平方米的中试车间。项目工艺设计合理,技术路线可行,中试技术资料齐备完整,测试数据准确可靠。鉴定委员听取了项目研究的技术工作报告、中试技术报告,审查了数据资料,进行了专家质询等工作,最终形成了对该项目的鉴定意见。专家组鉴定认为,该项目在国内外首次采用树舌灵芝MP-01提取物进行抗SARS病毒研究研究,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活性新产品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获得了树舌灵芝菌株MP-01,并对该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将其确立为树舌有柄灵芝;研究采用树舌灵芝MP-01进行了液体发酵、中试液体发酵及发酵全液活性物质提取,确立了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液体发酵中试技术参数,解决了天然树舌资源匮乏问题;建立了树舌灵芝发酵液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确定了树舌灵芝发酵液和粗多糖中多糖及淀粉的分离和测定方法。此外,该项目还研究了树舌灵芝MP-01多糖中的单糖组分分析和分子量分布,提出树舌灵芝多糖是以β-葡聚糖为主链的杂多糖;项目所进行的树舌灵芝多糖的红外光谱测试和核磁测试,为研究多糖的结构提供了实验依据;项目申请了抗SARS病毒活性物质制备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研究了树舌灵芝MP-01提取物抗流感乙病毒、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毒免疫调节和急性毒性实验,发现了树舌灵芝提取物在抗病毒方面的药理活性,为开发新药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4] 药用在中国和日本民间作为抗癌药物。还可以治疗风湿性肺结核,有止痛、清热、化积、止血、化痰之功效。该菌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64.9%。此菌还产生草酸和纤维素酶,可应用于轻工、食品工业等。①能抵抗血栓的形成(能溶解新形成的血栓和老化的血栓);②使血压正常;③改善高血脂症;④防止动脉硬化;⑤使中枢神经等躯体机能保持平衡;⑥提高机体免疫力;⑦有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癌症或其它疾病带来的疼痛;⑧延缓衰老。在使用上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每天用10克灵芝堡茶饮,坚持2个月,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作为治疗各种疾病。则必需作成各种制剂,包括糖浆、片剂、针剂等。下面介绍一种片剂的简单制法:将灵芝及灵芝根皮除去杂质,洗净,水煎2次,每次3小时,取汁放置沉淀6-8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比重1.26-1.28(波美表90-95℃热测)的浸育,加入适量辅料拌和均匀,干燥后制成颗粒再行压片,包上糖衣即成。要求制成每片相当于含生药1克的糖衣片。此片剂适用于神经衰弱,也可作为冠心病和慢性气管炎的辅助治疗。用法是每日3次,每次3片,饭后服,以10天为一疗程,一般服用二个疗程。树舌灵芝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重要连锁环节。树舌灵芝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重要药材资源,作为一种药用真菌,它为人类治疗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树舌灵芝,在真菌界属于大型真菌,它长成后体积硕大,成长中千姿百态,不加雕琢,就可以成为人们的欣赏对象。树舌灵芝的菌管口面,在新鲜时一般呈灰白色,如果细心保护,就是艺术创作的天然的画布。趁着新鲜直接进行的艺术描绘,因其菌丝体的褐色,显得非常古朴、自然。树舌灵芝干燥以后,依然可以净如白纸,在这里进行的彩色描绘,也会得心应手,巧夺天工,达到大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创作的又一奇葩。盆景①造型栽培: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可以达到抑长、助长和造型的效果。如在通气不良(C02浓度达0.1%)、低温(<22℃)条件下培养,则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分叉成鹿角状。如果通气良好,温度在25-28℃下,则伸长的菌柄又会很快长出菌盖,二层茵盖的造型就是根据这种特性反复改变培养条件育成的。又如灵芝子实体具有较强的向光性,采用四而遮光,可使菌柄和茵盖呈垂直方向生长,如果采用单侧光则可使菌柄和菌盖朝有光的方向生长,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达到各种造型。②盆景配置:将造型栽培的灵芝,经人工稍加整修、点缀,并配以山石、砂粒、树桩,以及晒干的苔薛、枝状地衣、卷柏等不易碎烂的植物,则可制成形态备异,色彩艳丽的各种灵芝盆景。盆景配制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灵芝素材和陶瓷盆的颜色、布局要协调、美观。加以赤芝、松杉灵芝作盆景素材,可选用棕色、紫砂色的陶瓷盆,以显出古朴典雅,色彩协调的效果。如以紫芝、黑灵芝作素材,则可选用白色的瓷盆,以强烈的对比色,可以突出紫芝等优美的色彩和姿态。第二,灵芝素材和配件在盆中要固定牢固。为便于长期保存,可用乳胶、玻璃胶或石膏将灵芝素材及配件固定在盆中,也可用石英石颗粒或砂粒作填充物将灵芝固定在盆中,此外也可用细铁丝交织成网,将灵芝插在网眼中,两者一起固定在盆中。许多菌柄很短甚至无柄的灵芝,如树舌灵芝、白皮壳树舌灵芝、薄树芝等具有大型的菌盖,可将基部削平粘结于浅盆中。采收编辑1、采收、干制在正常情况下,从原基出现到菌盖成熟需要20天左右,当菌盖充分展开,释放大量孢子,边缘白色消失,增厚不明显,菌盖颜色赤红(红芝),色泽均匀,这时即可采收。采收后的于实体及时切去菌柄基部粘附的培养料,在太阳光下晒干,或置于烤房内烘干,温度控制在55-65℃,烘至灵芝含水量12%左右。新鲜灵芝的含水量通常为63%,折干率一般为40%-45%。晒干或烘干的灵芝装入双层袋(一层塑料袋,一层编织袋),置干燥的仓库内保存,并随时检查,防霉、防蛀。2、深加工灵芝的干制品可根据不同用途制成各种新产品。供药用的可制成糖浆、片剂、针剂、冲剂、酒剂等。供保健食品用的可制成各种饮料、口服液、袋泡茶等。供化妆品用的可制成洗发香波,美容霜等。供观赏用的可制成各种盆景工艺。鉴别编辑1、树舌实体形态:菌盖无柄,半圆形,剖面扁半球形或扁平,褐色,有同心环状棱纹,菌肉浅栗色,菌管显看多层,每层厚达1.5毫米。2、层叠树舌实体形态:担子果可连续生长2~3年,每年新菌盖生于老菌盖下侧,无柄,有时有柄。菌盖扁或下凹,灰色或浅褐色,有同心环带,菌肉浅栗色,软,轻质。3、红缘层孔实体形态:菌盖无柄或平伏而反卷,扁平,扁平球形至马蹄形,木质。为灰色至黑色,有宽的棱带,菌肉近白色至木色,木栓质,有环纹。4、肉色栓菌实体形态:菌盖木栓质,无柄,半圆形,扁平,有时近蹄形,覆瓦状。表面有不明显的辐射状皱纹,有不明显的环纹,具细微绒毛,为棕灰色至深棕灰色。

新鲜纳豆每天吃多少克?多少天?就可以起到溶解血栓和减轻动脉硬化的作用?

梦哭泣者
穿墙人
纳豆激酶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激酶,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软化和增加血管弹性等作用。

氟伐他汀钠胶囊的药物相互作用

张静
解其天鼗
食物晚餐时或晚餐后4小时服用氟伐他汀,其降血脂作用无明显差异。没有发现氟伐他汀与其他CYP3A4底物(包括西柚汁)之间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其他药物对氟伐他汀的影响贝特类药物和烟酸氟伐他汀分别和苯扎贝特、吉非贝齐、环丙贝特或烟酸联合使用,氟伐他汀或其他降脂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无临床意义的变化。考虑到其他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和上述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肌病的风险增加,氟伐他汀和上述药物联合应用时亦需慎重(见【注意事项】)。伊曲康唑和红霉素氟伐他汀与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强效抑制剂伊曲康唑和红霉素同时应用,对氟伐他汀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很少。因为氟伐他汀与此酶的关系很小,因此推断其他的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环孢素等不会影响氟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CYP2C9同工酶在氟伐他汀的代谢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约75%),而CYP2C8和CYP3A4起到的作用较小。氟康唑在预先服用氟康唑(CYP 2C9抑制剂)的健康志愿者中使用氟伐他汀后,可导致氟伐他汀的暴露量和血药浓度峰值分别升高了约84%和44%。尽管尚未发现服用氟伐他汀后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发生改变,二者联合应用时亦需慎重。环孢素一项研究表明,对在稳定的环孢素治疗的肾移植患者中使用本品,氟伐他汀暴露量(AUC)和最大血药浓度(Cmax)与健康受试者的历史数据相比增加了2倍。尽管这些增加并无显著临床意义,二者联合应用时应慎重(见注意事项)。胆盐结合剂在服用树脂(如消胆胺)后至少四小时才能服用氟伐他汀。这样会减少氟伐他汀和树脂结合。利福平在预先使用了利福平的健康志愿者中使用氟伐他汀,可以发现氟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减少50%。目前还没有这种情况对氟伐他汀降脂效果的影响的经验,但是对于长期使用利福平治疗(如治疗结核)的患者,氟伐他汀的剂量应该作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满意的降脂疗效。组胺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氟伐他汀和西米替丁,雷米替丁或奥美拉唑同时使用会导致氟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增加,但是没有临床相关性。尚未进行其他相互作用的研究,其他组胺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不会影响氟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苯妥英苯妥英对氟伐他汀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很小,在联合应用时,无需调整氟伐他汀的剂量。心血管药物当氟伐他汀和普萘洛尔、地高辛、氯沙坦或氨氯地平同时应用时,氟伐他汀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没有出现临床显著变化。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当氟伐他汀和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时,不需要进行监测或调整剂量。氟伐他汀对其他药物影响环孢素本品与环孢素同时使用时,对环孢素的生物利用度没有影响。秋水仙素尚无氟伐他汀与秋水仙素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资料。但有报道氟伐他汀与秋水仙素合并用药出现肌肉毒性,包括肌肉疼痛,无力以及横纹肌溶解症。苯妥英本品与苯妥英同时使用时,对苯妥英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影响的总体改变程度相对较小,无临床意义。因此在联合使用氟伐他汀时,常规监测苯妥英的血药浓度即已足够。华法令和其他香豆素类衍生物健康志愿者服用氟伐他汀和华法令(单剂),与单独服用华法令相比,对华法令的血浆浓度或凝血酶原时间无不良影响。但是,有同时服用本品和华法令或其他香豆素类衍生物的患者发生出血和/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个例报告。因此,在使用华法令和其他香豆素类衍生物的患者中,在氟伐他汀开始,结束和调整剂量的时候,建议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口服降糖药物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格列苯脲,甲苯磺丁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氟伐他汀,没有发现具临床意义的变化。对于采用格列苯脲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n=32),同时服用氟伐他汀(每次40mg,每天2次,连续14天)可以使格列苯脲的Cmax、AUC以及半衰期分别增加50%、69%和121%。格列苯脲(每次5至20mg)可以使氟伐他汀的Cmax和AUC分别增加44%和51%。在这个试验中,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没有变化。但是,对于同时使用格列苯脲和氟伐他汀的患者,如果氟伐他汀剂量增加至每天80mg,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