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怎样在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上发表论文

搭车人
惊梦魂
医学发展就是神明 药物 手术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活着 现代人生活节奏影响认识到负面情绪也是不健康的所以有了心理治疗 现代化医院就成了集治疗 预防 科研和教学四项任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务单位 这种有分有合 分而再合的变化正反映了医学发展的辩证法

现代生活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报告

载驱
核潜艇
  进门的空间显得异常洁净。用“飘然出尘”来形容并不过分。继而往室内深入,色调逐渐变暖调,生活的气息触手可及。不过,无论色调冷暖,绿色的应用以及与室外景观的结合,都使这个空间贯注了现代生活的健康理念。  飘然出尘  入门走廊串联起客厅、餐厅、卧室与书房。走廊尽头需要步上三级台阶,两块青石宛若被巨斧劈开,间中透出隐而未发的耀眼光芒。一盆绿叶在其前轻轻掩映,在洁白如雪的墙壁中,质朴而空灵。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不用起身就可以看到这里,视觉效果所选择的位置与景观上相宜。  客厅的电视墙与走廊尽头的端景是同一种感觉的延续。简洁、空灵,不失现代感,与此对应的是一套由正方体组合起来的沙发,乳白色的布艺,看似质朴却由于组合的艺术感而相当精致。再加一件明清的木几,客厅的“飘然出尘”就从简单中呈现出来。  绿色葱郁  房间在首层。从客厅的落地窗望出去,园中绿树葱茏,奇石假山,宽大的绿叶在阳光下哗啦啦翻动。客厅的植物也拼命向着阳光的方向伸展,内外的绿色生机满眼交错,将亚热带气候引入室内景观。  如果从落地窗的方向看往餐厅,目光从餐桌上掠过去,穿过大幅的玻璃,同样是浓郁的粗枝绿叶。餐厅内灯光黄暖,感觉房间犹如坐落于热带雨林之中的独立天地,这与在钢筋水泥丛中就餐,情趣截然两样。  生活色彩  色调从卧室开始向暖黄过渡,越隐私的空间,生活化的色彩越浓厚。卧室的深色木地板延伸到卫浴,投射到地砖上的灯光也随之暖洋洋起来。  到餐厅,开放式的厨房无形中扩大了空间容量,壁砖也因而变成了灯光下的辉煌色彩。深色的木质桌椅,错落的餐具摆设,即使没有墙体的分隔,与客厅也是界限明显的两个场景:一个适合觥筹交错、把酒言欢;一个适合对坐清谈、清茶两盏。就这样提问啊?让人怎么回答

简析健康概念的提出以及与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关系

神将来舍
鬼诅咒
  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哲学概括,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认识和解决医学遇见看问题的思考。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主要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古代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学模式,建立了中国阴阳五行学病理学说,到后来依次经历机械唯物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从纯生物学角度研究宿主、环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动态平衡。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趋于一致之处。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医学的进展越来越快,在职医生也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因而医院不仅要承担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培训任务,还要组织医生的继续教育。于是现代化医院就成了集治疗、预防、科研和教学四项任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务单位。这种有分有合、分而再合的变化正反映了医学发展的辩证法。

现代医学面临哪些困境?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如何

好浪漫
放浪者
中国工程院组织了83位院士,近100位各部委的机关干部,1000位专家,深入到290个省市、乡村,还派到国外10个国家进行调研,形成了一个报告,最近上送国家。我们提出的意见可能不完全对,但作为专家来讲,我们提出来五条:第一条,卫生一定要立法。新中国成立快70年了,没有一本“卫生法”,我们是法制国家,不能“无法无天”的干,也就“无法无天”的被杀。第二条,因为健康事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个部委都在管,现在是“政出多门”,我们必须要成国家成立一个“人口大部”,由国家直接来管理,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第三条,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美国可以拿出GDP的17%来搞健康,我们现在是5%,能不能取一个中间数,比如10%或者11%呢?第四条,一定要有个三方的监督机构,比如:人大赋予足够的权利,像中纪委监督党中央党政干部一样,这样来监管,他们究竟干的怎么样。第五条,要有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我们大致提出六大行动计划,有效的推进工作的发展,比如说慢病防控等等。二说医学研究我们发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又把器官变成了分子,然后在分子之间不能自拔,有医生告诉我“我是个搞分子的”但是你搞了个分子和人没关系。难怪最近50年,诺贝尔奖自助的成果都是分子,没有人。这样下去能行吗?我们不能永远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我们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10年前统计了一个人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的101篇论文,到现在发现就1篇有用,剩下100篇都没有用。我们传统的生理学快土崩瓦解,经典的病理学快摇摇欲坠,我们大体解剖,这么重要,已经后继乏人。传统的大内科、大外科,不复存在。医学与人文体无完肤,基础与临床隔河相望,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我们本来恩人般的医患关系,现在成了仇人!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医学实现了科学化,但丢掉了人文关怀;医学实现了现代化,但丢掉了先进性;医学实现了国际化,但是丢了民族性;医学实现了智能化,但同时丢掉了真实性。你说医学还是医学,你说医生还是医生吗?三说生活方式人要有规律,12点还加班,那是谋财害命啊!什么事情都有规律,人是整体,离不开天,一个是自然,一个是社会,人离不开自然。

医学发展史的现代医学

食之鳅攸
羔羊
现代的医学现代科学技术,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整理材料”的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综合起来的体系。近代医学经历了16~17世纪的奠基,18世纪的系统分类,19世纪的大发展,到20世纪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发展为现代医学。20世纪医学的特点是一方面向微观发展,如分子生物学;一方面又向宏观发展。在向宏观发展方面,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人们认识到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二是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来研究。20世纪以来,基础医学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论的发展,它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20世纪才开始出现。20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的进步。各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这形成现代医学的特点之一。 20世纪以来医学主要成就如下:内科治疗方面的进步。19世纪后半期,由于药理学的进步,在治疗上虽有了一些改进,但对多数疾病仍无能为力,尤其对一些已知道病源的传染性疾病。20世纪化学治疗和抗生素的发明,才改变了这种局面。1908年德国P.埃尔利希 (1854~1915)和日本秦佐八郎(1873~1938)发现606能治疗螺旋体疾病,开创了化学疗法的先声。1935年G.J.P.多马克(1895~1964)研制成磺胺药,能治多种细菌所致疾病。1928年英国的A.弗莱明 (1881~1955) 发现青霉素有杀菌能力,1941年后H.W.弗洛里(1898~1968)和E.B.钱恩(1906~1979)将青霉素用于临床。1944年美国S.A.瓦克斯曼(1888~1973)发现链霉素能治疗结核病。其后新抗生素相继出现。这些特效疗法是治疗史上划时代的进步。1922年F.G.班廷(1891~1941)提取胰岛素成功,可用以治疗糖尿病。20世纪后半期新药物,包括新抗生素的不断出现,使某些疾病的疗效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治疗方法也有明显进步,例如联合化学治疗的应用从对白血病的治疗到对其他某些肿瘤治疗的发展;要素饮食、静脉高营养疗法在重症衰弱病人的应用;免疫疗法等。这些药物和疗法使得一些慢性病、难治之症改变了预后,提高了疗效。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呼吸器等医疗仪器不断改进,使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②诊断技术的发展。W.C.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到20世纪初 X射线诊断便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最初用于观察骨骼状态,1906年借助铋糊检查胃肠运动,以后又改用钡餐、碘油等进行 X射线造影。此后重要的诊断技术进展有:心电图(1903)、梅毒血清反应(1906)、脑血管造影(1911)、心脏导管术(1929)和脑电图(1929)。50年代初超声波技术应用于医学,60年代日本采用光导纤维制成胃镜,现在临床已有多种纤维光学内窥镜得到应用。70年代后,电子计算机 X射线断层成像(CT)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后,微小的病灶都能发现。化验诊断方法也得到发展,如敏感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可测定微微克水平的体内成分含量。其他各种电子仪器在临床各科室也应为应用,如心肺监视器、γ-照相术、电子计算机也应用于诊断系统。1960年可借助羊水检查诊断胎儿血友病,1967年已能进行产前的遗传病染色体检查,1968年发现测定羊水中酶活性的方法,可用以诊断先天性代谢缺陷。70年代可测定羊水中甲胎蛋白以诊断胎儿畸形,产前诊断达到新水平。③内分泌学。1901年高峰让吉分离出肾上腺素,不久,促胰液素也被提取出来,人类开始认识体液调节的功能。以后甲状腺素、胰岛素、各种性激素等相继分离提纯,40年代提取出了肾上腺皮质激素,50~60年代分离出了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60年代提出第二信使学说,阐明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推动内分泌学向分子领域发展。④营养学。20世纪以前,营养作为一个学科名词还很少出现在文献中。进入20世纪后,营养学得到很大发展。首先蛋白质在营养上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英国生物化学家F.G.霍普金斯(1861~1947)和E.威尔科克1906年在剑桥大学、美国生物化学家T.奥斯本和L.B.门德尔1916年在耶鲁大学的研究,证明蛋白质有的营养价值高,有的则营养价值不完全。30年代,美国的W.罗斯等花了五、六年时间搞清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差别,1938年证明了人类需要 8种必需氨基酸。第二是维生素的接连发现,如维生素B1(C.芬克,1913);维生素A(E.麦科勒姆和M.戴维斯,1913);维生素D(O.罗森海姆,和T.韦伯斯特等,1926);维生素C(A.圣捷尔吉,1928);维生素B2(R.库恩等,1933);维生素E(H.埃文斯等,1936);维生素B6(S.莱普科夫斯基等,1938);维生素K(P.H.达姆和D.福克斯,1948)等。第三是20世纪后半叶认识到锌、铜、锰、钴、钼、碘等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由于营养学知识的进步,人类搞清了各种营养素缺乏病的病因,便有可能采取“强化食物”等措施来加以防治;使也“完全胃肠外营养法”成为可能。1968年S.杜德里克等首先报道的这一治疗方法,可有效地挽救由于消化道功能障碍等原因而发生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的生命。⑤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来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促进了分子医学的发展及人类对“分子病”的认识。总的来说,分子生物学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的影响已渐渗透到生物学和医学各个领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等。这将对医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⑥医学遗传学。经典遗传学在20世纪初取得很大进展,通过家系调查已搞清许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但只有在分子生物学兴起后,人们才逐渐能够在基因层次上探讨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以后陆续明确了许多疾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产生缺陷的功能蛋白(如血红蛋白及各种酶),最后产生各种相应的症状(如贫血及各种代谢障碍)。目前已能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技巧在产前诊断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分子遗传学家还在研究将正常基因引入遗传病患者的可能性及途径。⑦免疫学。20世纪后,一系列的预防疫苗相继研制成功,对控制许多传染病效果显著。20世纪初便已发现人体内可有抗自身组织的抗体。1942年发明免疫荧光技术后更得以确证自身抗体的广泛存在。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免疫耐受现象并在实验动物中成功地诱发了耐受状态,这导致细胞系选择学说的出现。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免疫的作用不限于抗感染,它能识别“己”与“非己”从而维持机体稳定性。此后免疫学的进展层出不穷。50年代发现胸腺与免疫有关,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也得到阐明;60年代 T细胞、B 细胞作用的发现,70年代中叶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诞生。1974年N.K.耶纳提出免疫网络学说。在临床应用方面,免疫学技术作为诊断方法可说始自世纪之初,但最突出的贡献应说是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学现已成为影响生物学和医学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1971年世界免疫学会上一致认为免疫学应从微生物学中分出成为一独立学科。它包括:免疫化学、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病理学、临床免疫学、肿瘤免疫学和移植免疫等。⑧手术学科的发展。20世纪初,K.兰德施泰纳发现血型,通过配血使输血得以安全进行。这时也开始应用局部麻醉法,40年代肌肉松弛药在临床应用,其后抗菌药应用于外科。这些解决了外科治疗的基本问题。此后外科领域内各专业相继独立。如脑外科、心血管外科、矫形外科、消化外科及整形外科等等。现代神经外科是从20世纪才开始,60年代以来进展很快。电子计算机 X射线成像检查是70年代诊断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提高许多颅内疾病,特别脑出血、颅内肿瘤的诊断率。在一些神经外科中心,CT及磁共振已取代其他造影检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手术领域,提高了难度较大的颅内复杂病变手术的成功率,并使某些过去不能手术的疾病得到治疗的机会。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进展比较突出。脑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由50~80%降低到 3%左右。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的成功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开展了新的途径。脑胶质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和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也有一些进展。显微外科技术发展很快,用得最普遍的是周围神经修复。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使移植及再植外科达到新的水平。还使活骨游离移植成为现实。显微外科技术还把断肢再植,特别是断指再植推向新的水平。⑨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1913年A.卡雷尔就提出把器官取下、培养、移植的观点。1933年异体角膜移植成功,1954年孪生兄弟间肾移植首获成功。其后,随着免疫学的进步,肝移植(T.E.施塔茨尔,1963)、肺移植(J.D.哈代,1963)、胰腺移植(C.W.利勒海,1966)先后完成,1967年南非外科医生C.巴纳德进行首例心脏移植。骨髓移植也取得很大成就。牙科医师也正试验将儿童的牙齿胚粒移植到成人牙床内使生新牙。4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更直接进入医学领域,医学与生物学、化学、电子学、数学、力学、高分子化学、工程学等融为一体,出现了生物医学工程学,各种人造器官是其成就之一。1945年荷兰人W.J.科尔夫经二年研究和应用,将人工肾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首获成功;以后他又开始在美国研制人工心脏;1962年斯塔尔采用人造球形瓣膜更换二尖瓣成功;50年代人工心肺机、人工低温术在临床的应用,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得以进行。1982年美国医生给一位61岁的心脏病患者植入“贾维克-7”型人工心脏,使这一领域进入一新阶段。50年代后期,生物医学工程学成为独立学科,除人工脏器外,尚研究人工关节、假肢,人工感官等。60年代激光应用于临床。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首先用于眼科。⑩精神病学。20世纪初德国的E.克雷佩林 (1856~1926)曾用著作和讲演等方式介绍精神病的分类方法,并阐明早发性痴呆等的意义,使精神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一。维也纳的S.弗洛伊德(1856~1939)创“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精神作用影响潜在意识,性的本能与这种作用有重要关系。1930年之前,很少有效的精神病疗法。如1918年曾用疟原虫接种治疗麻痹性痴呆。30年代,胰岛素治疗休克和电休克疗法先后应用于临床,这成为化学治疗应用之前精神病的两大治疗方法。1950年氯丙嗪合成,1952年P.迪莱将其用于精神病人获得成功。后又发现利血平的疗效,于是精神病治疗进入化学治疗的阶段。20世纪后半叶讨论心理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如心身医学以及行为医学等相继出现。

为什么现代医学对有些病依然束手无策,现代科学的发展,能最终“治好所有的病”吗?

尽其所怀
动静无过
现代 医学对人体的认知 本就不透彻,以前听到过一种说法“用我们的大脑来研究大脑,本来就是种不可能”,挺认同的,可能需要更高等的智慧才能分析透彻地球的生命体吧。再者,很多疾病的成因,是机体老化。大多数正常细胞分裂由于基因端粒限制,并不是无限的(除外的几种与此问题无关就不写了),一旦无限就会化为肿瘤,这就注定人类的 衰老无法逆转 。不可取代器官的疾病 。可能很多人觉得“现在心肝肺肾肢体皮肤骨骼角膜都能移植,就差脑袋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其实不然,而且madamadadane。1. 血管(动脉静脉)是我们很少注意到、在身体中非常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现在最主要的健康杀手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动脉支架、血栓剥脱术、血管搭桥来解决局部堵塞问题,但是仍然无法解决全身血管随年龄的不可逆损伤。而且局部堵塞问题的处理也受很多条件制约。2. 神经。神经组织一直被认为是出生后不能再生的细胞,虽然大脑内的部分神经功能可以互相替代和弥补,粗的神经可以移植(是否功能恢复要碰运气),但是一旦出现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这类大范围的末梢神经损伤,就是不可逆的。一时只想到这俩,也就这俩最要命。肿瘤 。肿瘤是个大问题,至今为止能被彻底治愈的肿瘤少之又少,由于肿瘤细胞在身体里无处不在,除非能针对肿瘤细胞制造出抗体或者别的什么mark,不然就不能彻底解决。而且肿瘤细胞也是在不断变异的过程,即使制造出了抗体,也不排除肿瘤“耐药”的可能性。希望采纳

中医是科学吗?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区别是什么?

大喘气
别烦我
世界睡眠日刚过,起床庆贺,在线敲几个字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中医当然不是科学,起码目前算不上。相同的症状,中医对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药。这就意味着可重复验证不可实现。中医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经络在生理学上又没有具体的对应物,那么判定疾病的判断因子也就无从数据化,指标化。不能量化,也就谈不上实证。中医有一堆理论,也有一堆经验,但是无法在科学的框架内具体衡量,所以,它是非科学。从非科学到伪科学,两派人马争论了许多人。具体手段上,是别成一格,还是存药废医,大家看法也不尽相同。反对中医的人以科学为大旗,以毒副作用不标明为杀手锏,反复攻击,希望废除中医,研究中药,选择其中能被定量定性分析药理机制的部分留下。支持中医的人以传统为号令,满中国都有西医宣布无效,中医三剂见效的实用派支持者。要求在科学的框架之外,另开一片小园,把中医栽种起来,毕竟能够活人。争论那么久,没有结果这一点本身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对于中医最为有效的支持并非来自实证,而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医是无医疗保险民众的重要医疗资源。从这一个小点出发,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中医是否科学这一问题的提出,它很可能和科学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要求废除它的人并非是纯粹的科学爱好者,要求保留它的人也并非是民族主义脑残。双方自说自话,很可能还是基于文明的理解不相同所致。说个题外话,关于中医的现实应用场景中最奇特的一幕,是某门户网站的新闻部。据说到那里面试的人必须回答三个价值观判断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你相不相信中医?一旦回答是,哪怕回答的是Yes,也立即滚蛋走人。因为,这叫做“缺乏正确理性的价值观和起码的常识”。回到问题上来: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提法本身就隐含了不同文明的比较意味在。中医需要科学授权许可,否则就缺乏存在的合理性。当然,反对中医者会说:可耻!科学是全人类的科学!你想搅什么混水?然而现实是无论祖冲之、勾股定理以多大密度写入教科书,最终大家都明白整个现代科学的体系并不出自华夏文明。如果这个说法太刺激,那么不妨说华夏文明对此贡献甚微。科学作为文明成果当然是全人类共同所有的,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孕育科学的文明和其它文明之间的不同。四书五经,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弄不出正交坐标系,也不会对洛仑兹变幻有任何贡献。科学并非从天上掉下来,而是惯常于用某种方式,某种工具试图窥探宇宙和自然运转规律的人慢慢发展出来的。而且,这些人还喜欢把观察研究所得应用于生活。这其中的区别很明显,古印度的文明造就了无数宗教大师,但是汽车和飞机不是在这个文明中诞生出来的。在痛苦的落后了几百年之后,好吧,让我们说科学是人类共有财产吧---中国人面对这份共有财产时发现自己贡献甚微,了解甚少,又目睹它的惊人威力,所以把自有文明中所有可以拿得出来的东西检定一番,看看在科学的天平上能值几斤几两,这也是人之常情。觉得一切以科学为标尺,符合的就是好的,不符合的就要扬弃,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进而以科学为LV包包,作为自身水准、素质、品味的外在证明物,虽然浅薄,也属于较为健康积极的浅薄。哪怕是爱好正确答案成狂,痰气入脑,但也毕竟生吞活剥过一番科学。而中医支持者也是另外一种镜像的正确答案成狂者。我相信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受过完备大学教育,甚至是前往西方接受的完备教育。但是,他们知道正确答案,知道如何拿分,知道如何写出达到毕业标准的论文。不过却对其后的整套思想方法和方法论不大有印象,因为学习是为了来拿分考试的,至于说是否需要知行合一,那就鬼他妈知道了。遇见中医废存的问题,立即换用原装思想方法,上来就是:我大舅曾经。。。。。。这也完全能够理解,别人教堂里不也经常有人起来做见证,起身就是:My Uncle was......我认为双方还可以这么PK下去50年,也许更长。什么时候,我们的菜谱里取消了火候、少许、若干这样的字句,换成摄氏度、时间、克这样的东西,也许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也就尘埃落定了。在此之前,我觉得可以存而不论,争吵多了无论是西医的血压升高理论,还是中医的肝火炽热原理,都指向致病的根由。另外一点是,吵也总是我们这边吵得热闹,别人并不会这么热衷于该话题的辩论。结论:等有一天,中国人对自己的文明有了相当程度的自信之后,大概才是讨论中医的合适时机。

如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意旨理解健康复?

聋哑剑
叫化仔
各位大爷、大妈,你们好!至此社区卫生蓬勃开展之际,在此和长辈们共同探讨老年保健这一话题,我深感荣幸!在这里我将平时积累的一点有关老年人保健方面的知识拿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世界卫生组织给人 类制定的寿命标准是120岁,但现实中能活到100岁的都很少,他们大多数不是老的,而是遭遇疾病或意外。疾病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影响了我们的寿命,影响了我们的天伦之乐。 怎么能预防疾病,健康地安度晚年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即:健康体检,饮食、休息保健,运动保健,心理保健。 一、健康体检 积极干预疾病,老年人大多数都非常节俭,不太注重身体保健,小病能扛就扛,不行,就去买点药打发一下,这也可能暂时消除了症状,但是,并不能根除,最可怕的是,也许,就是这次,你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故而,在此,我建议老年朋友要注重健康保健,最好一年做一次健康体检。也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局部体检。(举例:各个单位每年都有发现病例) 二、饮食、休息保健 戒烟,少喝酒,清淡饮食(指少盐每人一天食盐6g、少油、少糖),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 定时睡觉,讲究睡眠的姿势,古话说“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说道就是这个道理。仰卧两手放在胸前,容易引起恶梦,舌根下坠易造成打鼾,咳嗽;俯睡时会影响心肺功能。枕头的高低(以6厘米为宜):以不超过肩到同侧颈的距离为宜;不用枕头,血流入头部,血流偏多,次晨会头胀、颈酸、眼肿。 三、运动保健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地做些力所能及的锻炼,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总有好处。但不宜做强度过大的剧烈活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指饭后20分钟),运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脱钙,可加强关节的韧性,防止老年性关节炎;运动可以推迟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运动可以使呼吸肌壮而有力,维持旺盛精力,推迟身体老化;运动可以加强消化功能,使食欲增加,改善肝、胰功能;运动可以加强神经功能,反应敏捷,不易疲劳。 安徽电视台每天8:20播出的《健康行天下》,建议大家多看看。(这个时间最好,你们不需要谦让,他们都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四、心理保健 这是我要重点强调的问题。 其实,人的一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乐观者长寿。为了有助于保持乐观情绪,保持朝气不减,老年人最好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 现在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关于学习,过去认为:导致思维改变就是好的学习。现代社会的悲哀就是信息的过犹不及,不要强求自己。人到老年,只要能“入乎耳,出乎口”也就是一个好的学习,学以致用。“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利用各种方式学习,使自己放宽眼界,如:看看电视,读读报纸,书法、绘画,养花、聊天,也可以学着上网浏览新闻。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都有自己的生命链中最炫眼的地方,问题在于是否自信,是否合理的做了安排。 2、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为集体做点事,使自己精神有所寄托,体会到:予人玫瑰,相留余香的快乐。 也可以参加一些老年旅游团,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但,一定要避免过渡疲劳或危险的活动。在旅游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关爱,体味一种老姐妹,老兄弟的亲情。 今年的八月,对宁国来讲,是不平凡的八月,中溪连环救人事件,一直感动和震撼着宁国这个山城的老百姓,在那段日子里,就有许多的老年人,忙碌和奔波于这件事,还有的老年人,拿起笔,在宁国论坛上纪念卢帅和曹军。两烈士活化那天,殡仪馆有老年人,车道上有老年人,烈士林园有老年人,这两位英雄的家里也有老年人。他们是在做有意义的事。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事情,会给人一种淡定的起点。事情不在于大小,在于的是一种感动,一种温暖。你们的怀抱是最暖和的,因为那里有你们拥抱儿孙时留下的体温。 3、经常做些自己爱好的文化和体育活动 当我们注重环保时,其实,我们没有关注一点,那就是我们心灵环境的荒芜和我们自身能量的荒芜,怎么讲呢?年轻的时候,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努力工作,辛勤劳作,孝顺父母,养育子女,还有什么时间,有什么空间,让自己真正看见自己心底的愿望和爱好呢?你们努力遮蔽着自己心里真正隐秘的心灵的声音,你们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而不是真正的你们自己!你们是伟大的父母!我在这代表你们的孩子,谢谢你们!现在,你们有时间了,你们也应该有自己能安排的时间了,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也可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4、看淡所有的一切 人的一生都是在运用加法生活,可到了一定的时期,你得掌握用减法生活,不要让“得”造成你心中的隐痛。什么意思呢?人生有三戒: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什么叫老年戒之在得呢?就是让你把名誉、金钱、土地等等,所有需要争夺才能得到的东西放在一边,人的一生,本来就是赤裸裸的来,赤裸裸地去,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考虑太多,什么东西属于自己的?只有身体属于自己的。健康用数字1表示,名誉、金钱、财产我们都用数字0代表,在排版时,无论1放在什么位置,一旦这个1 消失,那这组数字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不要在心里计较得失,无论是高兴的还是忧伤的;兴奋的还是郁闷的,一切一切,来则来,去则去。人生是由过去、将来和现在组成,我们不去缅怀过去发生的事,也不出想将来要发生的事,我们就该好好地过好现在,把握好今天,不要老把不开心的事放在心上,避免心脏负荷太重,糊涂一点,做个简单的人。 做个简单的人,不是变得幼稚,更不是一种退化,而是在经历人生的风雨后对生命作出更高层次的回归。做简单的人,不是要我们头脑简单,不做思考,而是要我们洗净心灵的积垢,保持心灵的简约与宁静,不为纷繁所扰。 我来讲个宋代笔记小文中记载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著名的苏东坡,他有一个好朋友叫佛印,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受他欺负。一天,他们又在一起参禅打坐,苏东坡戏弄佛印说:“你争眼好好看看我,你觉得我坐在这像什么呀?”佛印如实回答:“我看你坐在那儿,就像尊佛。”“哈哈哈”苏东坡大笑,并问道:“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像什么吗?你坐在那就像一堆牛粪,哈哈哈”他占了便宜很是高兴,回到家跟他那个旷世才女的妹妹苏小妹炫耀这事,他妹妹冷笑:“哥哥就你这个悟性,你还参禅呀,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就是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你想想,你心中有什么?” 这个故事适用于每个人,大家想想,一样的生活,大千世界,相差无几,为什么有些人活的欢欣而温暖,有些人整天指责抱怨。指责抱怨的人就真的生活那么差吗?其实就像同样的半瓶酒放在那,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就只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呀。表述不同,心态不同,就在于你看见了什么,就这种看见就是由德、由仁而生发出来的旷世的见地。大家都说这个世上,不如意的事常有八九,那起码还有一两件如意之事,那请大家平时常想想这一两件事吧,也该知足和幸福了! 最近流行一种爱的说法叫“非爱行为”,非爱行为就是溺爱,过分的关爱,造成对方的困惑和混乱的一种爱。这种爱,大都发生在最亲近的人身上,特别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现在子女少了,老人就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子孙身上,包揽了一切,甚至于干扰了孩子们的生活(举自家父母因为爱我们,想为我们所想,最后导致我们大家的困惑的实例说明)。太过于亲近就会导致疏远,并发生口角,产生隔阂。大爷,大妈们,一定要记住,要尊重人格的独立!把握好恰当的距离,彼此互不妨碍,又能保持着温暖,这是你们与子孙相处的最好方式。 5、关爱老伴 相濡以沫,携手才能见夕阳红,在自我保健的同时,要给对方最好的关爱,说自私点,关爱对方就是长寿自己。老伴是拐杖嘛,人到老年更怕孤独和寂寞,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又快,子女都忙于事业和他们的子女教育,孩子们孝顺你们,却没有时间陪你们,若你有老伴相伴,知根知底,知冷知热,时时在一起说说心里话,唠唠家长里短,哪怕是在一起拌嘴,也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生活就会丰富多彩! 关爱老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 相互尊重 不论原来的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健康状况如何,在家庭生活中都是平等的。家中事要共同商量,若有分歧,要耐心说明解释。在子女面前,要尊重对方。 * 相互宽容 相容是巩固和发展老年夫妻的重要心理基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说明了相互宽容、忍让的重要意义,“容”,既容对方的长处,也要容对方的短处。更不要算总账,揭伤疤。 * 相互体贴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机能逐渐衰退,自理能力也随之减弱。老年夫妻要共同承担家务,相互关怀彼此的衣食住行,尽可能的多一些时间与老伴在一起,尤其是不与孩子们住一起的老年朋友们。老夫老妻之间,既是生活中的依靠,也是精神上的支柱。 * 相互信任 这是夫妻感情的重要基础,老年夫妻的爱情虽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与磨砺,但仍需要通过相互信任来加以巩固和发展,经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消除误会和隔阂。 大爷、大妈,我顺便给大家说说长寿五要诀: 一个目的——以健康长寿为目的 二个要点——要潇洒一点,要糊涂一点 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 四个有——有房子,有老底,有老伴,有老友 五个要——要笑,要跳(活动),要俏(精神面貌),要唠(与友人交谈),要掉(放掉架子,丢掉心事) 建议老年人,从现在起把健康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无论是散步、打牌、练字,包括吃饭这样一些琐事,都当成一种“修炼”,总结生活中有关健康长寿的各种经验,把它当作一门高科技含量的学问来探求总结。最后祝各位前辈生活愉快,健康长寿! 长了点,你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适当的缩减哈,希望能帮助你。呵呵

现代医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历史课
或谓之死
关于现代医学视野中的伦理的原因,关于现代医学视野中的伦理的相关知识。 现代医学视野中的伦理是来自两个方向的理论交汇构成的系统。一方面是丰富的人类伦理遗产积累所构成的伦理思想和理论,这些理论构成认识前提。另一方面是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提出的新道德问题所引发的伦理认识和思考,与这些认识相联系的一系列医学(生命)伦理道德规范的产生,逐步为社会和科学共同体认可接受后,构成新的理论和思想的积累。 新的医学伦理形态总是扬弃地保留传统和建立新的伦理理论体系。现代生命伦理学不仅包含传统医学伦理对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且把这种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同是对医生从医行为作道德上的规范和要求,相对于传统医学道德强调医生对患者献爱心、尽责任而言,生命伦理学则强调义务论、公益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同是捍卫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学目的,纳入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统一理论后,传统的生命神圣论被生命伦理学赋予了一定的条件。更重要的在于,生命伦理学直接触及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引发的一系列道德问题,把伦理对医学的作用由规范医学主体行为的单一伦理模式,发展成为直接参与医学发展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决策因素,使被规范的主体不再是从一般的道德意义上衡量行为的善恶与否,而是对是否应该在医学某一领域采用新技术作道德的判断,达到与医学的完美结合。 现代医学视野中的伦理是多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系统。首先,研究任何具体的医学伦理问题,最终必然归结为道德哲学的思考。医学伦理作为应用伦理学,无论怎样创新理论和更新观念,完全脱离一般伦理学的研究规律和方法,就无法使医学伦理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归属于哲学、伦理学的学科共同体。医学伦理问题研究要最大限度地成为学科共同体可以理解和把握的理论,并能最大限度地指导医学伦理实践。 其次,规范伦理层面的研究应当是医学视野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医学科学和技术总是强行突破原有伦理规范按照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现代医学伦理就必须建立适应生物医学发展的道德规范体系,以应对现代生物医学发展对传统道德的冲击。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命伦理学,已经形成不少有价值的伦理思想和理论,生命伦理学针对医学不同领域的许多道德问题已经形成和确立了一系列的规范。如安乐死处置上的知情同意原则;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上的自愿原则;慢性病患者生命末期终止复苏时的生命质量原则,等等。尽管许多规范尚在讨论之中,但作为法律的辅助手段,在许多生命伦理个案的处理上发挥了无形的作用。 再次,生命伦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道德规范“长入”现代医学的有效机制问题。现代医学对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的反应速度和由此形成的发展速度,使伦理的应变总会出现滞后。这虽然符合科学道德发展的规律,但是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整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德保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现代伦理有效和快速地渗透到科学技术中去的问题就变得十分关键。这是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或者说是现代医学怎样有效地接纳医学伦理的首要问题。 最后,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在现代不能是孤立的、孤芳自赏式的,要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充分吸纳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引发的伦理、法律和其他方面的社会问题极为宽泛,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可以从不同视角研究关注或者与医学形成交缘关系而发展为新的学科。尽管这些学科对医学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是不少问题具有共性,每个学科从自身角度所进行的研究与考察,都会提供其他学科按自己的认识方式不能获得的信息,而这些信 息会对本学科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如医学社会学、健康社会学等学科所提供的大量社会医学统计和分析结果,可以构成医学伦理分析的翔实材料;医学法学对诸多医学现象的法学界定和对某些个案的法律判决,可以成为对同类伦理现象进行道德规范研究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