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现代医学发展有哪八个时期?

梦宝谷
石介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20年或30年,医学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一、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在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再仅仅是患者,而会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询医问诊的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的缺欠或某个系统有病患的患者,相当多的人是为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而求医;医生开出的不会全是去药房取药的处方,还有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处方。医学的对象将从以患者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成为面向整个人群的模式。因此,整个社会卫生资源的配置将重点分为两极,即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中心。有相当数量的医生(有些国家约有半数左右)是从事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而比全科医生多得多的,对人群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经常、更直接、更有效、更节省资源的是社区护理队伍(包括家庭病床服务、老年公寓服务以及社区围产与婴幼儿服务等等)。医学中心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的人们,在社区医学服务的基础上,将以方便就医与择优就医的方式,来选择他们的就诊医院。所谓方便就医,已不再是区域观念,也不是距离概念,而是指要从时间、空间、人际关系等多元因素进行考虑与判断的概念。限制患者自由选择医院的逐级转诊制度和定点报销制度都将被淘汰,一些不方便、不优秀、无特色的医院势必走向分化,走向倒闭。其出路是:一、化整为零走向社会,踏踏实实去做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二、彻底改革,提高水平,成为患者心目中可信赖可选择的医学中心。否则就只好眼看着门诊量逐年减少,空床位日益增多,医院效益每况愈下,直至难以为计,最终不得不宣告倒闭。。二、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学工作的方式长期以来精心保存的厚厚的病历,将被一张小小卡片所代替,这张卡片也许只有名片大小,最多二、三张,就足可以记载一生的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甚至包括全部的影像资料。所谓病历,不再只是在某医院、某时期的病情档案的记录,而是个人一生的健康与疾病变化的记载。可以预料不会操作计算机甚或操作不熟练者,在未来恐怕难以成为一名好医生。人类基因组工程预计到2003年,最多到2005年就可完成,再过10年,也许要想知道每个人的基因图谱,都将成为可能。医生可根据这张图谱,正确地作出某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预测某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实施基因治疗和生活指导。所以有人画张漫画,患者来看病时,医主可以问他是否带着他自己的基因图谱档案,患者也可以问医生是否具有解读某种级别的个人基因图谱的资格许可证。当今,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市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医学咨询或医疗、预防等辅助手段,电子医疗和网上医院一定会走向社会,走入市场。但必须强调一句,无论科学怎样发达,诊断或治疗手段如何先进,电子医疗、远程会诊都不能代替最基本的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直接的诊疗。各种先进的医疗手段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医生的基本功,而医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只是医生基本功之一。三、医学工作的范围将从"出生到死亡"扩展为"生前到死后"既往,人们认为"人从生到死,总离不开医生"。如今,在人还未出生的时候(胎生期),医生就可以对某种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可进行外科治疗,从而矫正畸形、修复缺损,待手术完毕,再把胎儿还纳***,使胎儿正常发育,待其成熟后娩出。此时不仅畸形或缺损得以矫正,而且连瘢痕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胎儿外科。当今的医院儿科还只是从新生儿开始,在不久的将来,在妇产科和儿科之间,将出现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胎儿学科。四、第二次卫生革命处于攻坚阶段,人类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已初见端倪以各种菌苗、疫苗接种为主要预防手段,以各种抗生素和化学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使传染病的流行得以控制。以天花的根绝和脊髓灰质炎的消灭为重要标志的人类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当今,主要威胁人类生命的是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病和其他老年病。可以预计,当今的医学难题--癌症再过20年有望被攻克。有人已明确指出到2010年前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下降50%,大部分患者可以正常生活。由于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发的脊髓损伤患者可以避免发生截瘫。有些国家,人的平均寿命已突破80岁,中国已突破70岁,随着癌症的被攻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进展,到2020年至2030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有可能出现。五、新理论新技术推动医学向前发展人类基因组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对解开人类自身的诸多秘密,甚至包括感知、思维、记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将取得重大进展。疾病发生及防治,特别是精神疾患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研究也许会有新的突破。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新的医药产品将不断涌现,除治疗疾病以外,对维护健康、保持良好机能状态会有很大的帮助。医药市场上维护健康、改善功能的药品,也许比治疗疾病的药物更加火爆、更加热销。在生物技术领域里,除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之外,细胞工程特别是干细胞的保存、增殖及应用技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会引发医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使许多过去的所谓绝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放射病、甚至肿瘤,都有得以治愈的可能。由于组织工程的研究捷报频传,软骨培养成功,血管培养成功,可以预计诸多组织的培养成功,对修复外科、畸形矫正,以至美容整形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蛋白质工程学也许是继人类基因组工程学之后,下个世纪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譬如,如何将动物的白蛋白,经过少数几个氨基酸的置换,制成与人白蛋白相近或相同的物质;如何降低异种蛋白的抗原性,使其在临***得以广泛应用而又避免过敏反应;如何提高肿瘤的抗原性,进而研制成功肿瘤疫苗,并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群除了心脑血管疾患、癌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病以外,还有近10%的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痴呆,而老年妇女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老年人群是最需要医学呵护,最需要卫生资源的人群。如果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未来的社会将不堪设想,而当"一个孩子"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时,其社会负担将难以承受。同时,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和法制的健全,脑死亡法的颁布和安乐死法案的实施,将是21世纪初叶医学、伦理、法律方面的重大事件。实施脑死亡法,不仅是对人类伦理的扶正,也是卫生资源从消耗、浪费到有效利用的一次革命,有百利而无一害,建议我国政府和人大抓紧对这一问题的论证。继1993年荷兰正式颁布安乐死的法令之后,另一些国家也在积极探讨实行安乐死的可能性。实行安乐死,不仅是对人道主义的弘扬,而且是一种特殊人权的体现。当然立法要严密,程序要严格。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种医学伦理学的革命,应当提倡。

医学健康教育毕业论文哪些题目好写?

过年好
仙水
  医学健康教育的论文最好写点创新的题目,我写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健康常识的研究》,当时也是学长介绍的雅文网,十分靠谱的说云南省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论城市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构建HONcode认证与国内医学健康网站道德规范论健康城市化与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自我保健医学与健康教育建立我国城市社区运动医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构想免费师范生健康教育性别差异探究循证医学和循证健康教育湖南省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和展望国外网络医学健康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综述我国古代医学健康价值实现的伦理基础探究浅谈高校开展医学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健康教育问题

现代医学是什么

孔雀城
合则成体
现代医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医药学概述、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流行学、急症医学、法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超声医学、航海医学、航空航天医学、潜水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医学,运动医学等 现代医学在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医学而延续至今的特称为传统医学,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欧美又发展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称之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兴起,又诞生了系统生物医学或称之系统医学在全球迅速发展了起来,将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 现代化医学在急性的时令病常被联系到天气的异常变化,而慢性缓发的全身性疾病则多被解释为人体内某些假想成分的过剩、不足或这些成分间失去平衡。治疗方法中既有经验证明有效的措施,又夹杂着许多基于臆想的成分。在人类文明史中,这两个阶段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现代医学只是近几百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在文明出现的初期,许多医疗活动是由神职人员兼任的,对疾病的解释和治疗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后来,逐渐分化出以医疗为专业的医务人员。随着文明的进展,哲学思想逐渐替代神学的解释,疾病不再被视为鬼怪的加害或神明的惩罚。医学范围 现代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医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它包括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遗传和发育的一些学科,以及研究病原体、免疫及病理过程、药物作用等内容的一些学科。基础医学也是一般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正是基础医学近年取得的飞跃发展,带动了整个医学的阔步前进。

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申老
播鼗
现在医学的发展趋势当然是非常有前景的,因为现在对于这样的高科前沿医学技术需求量非常大,并且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对于人们也会创造更多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治疗手段。

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出外人
女儿国
80年代末随着基因组测序数据迅猛增加而逐渐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领域——生物信息学,发展迅猛的生物信息学正面临这样的态势:1、整个人类基因组测序可能提前5年完成,因而对“解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2、基因组相关数据库及电子网络技术高度发达,使得世界各国科学家都能及时得到待分析的资料与数据,也就是就,理论研究的基本条件对所有国家的学者是相近的。3、占基因组95%左右的废弃DNA信息的运作规律尚未有突破性认识,等待着科学家去研究。4、蛋白质工程和药物开发前景广阔。扩展资料:中西医学差异: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基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学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医学

医学发展史的现代医学

玄通
爱之城
现代的医学现代科学技术,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整理材料”的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综合起来的体系。近代医学经历了16~17世纪的奠基,18世纪的系统分类,19世纪的大发展,到20世纪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发展为现代医学。20世纪医学的特点是一方面向微观发展,如分子生物学;一方面又向宏观发展。在向宏观发展方面,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人们认识到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二是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来研究。20世纪以来,基础医学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论的发展,它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20世纪才开始出现。20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的进步。各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这形成现代医学的特点之一。 20世纪以来医学主要成就如下:内科治疗方面的进步。19世纪后半期,由于药理学的进步,在治疗上虽有了一些改进,但对多数疾病仍无能为力,尤其对一些已知道病源的传染性疾病。20世纪化学治疗和抗生素的发明,才改变了这种局面。1908年德国P.埃尔利希 (1854~1915)和日本秦佐八郎(1873~1938)发现606能治疗螺旋体疾病,开创了化学疗法的先声。1935年G.J.P.多马克(1895~1964)研制成磺胺药,能治多种细菌所致疾病。1928年英国的A.弗莱明 (1881~1955) 发现青霉素有杀菌能力,1941年后H.W.弗洛里(1898~1968)和E.B.钱恩(1906~1979)将青霉素用于临床。1944年美国S.A.瓦克斯曼(1888~1973)发现链霉素能治疗结核病。其后新抗生素相继出现。这些特效疗法是治疗史上划时代的进步。1922年F.G.班廷(1891~1941)提取胰岛素成功,可用以治疗糖尿病。20世纪后半期新药物,包括新抗生素的不断出现,使某些疾病的疗效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治疗方法也有明显进步,例如联合化学治疗的应用从对白血病的治疗到对其他某些肿瘤治疗的发展;要素饮食、静脉高营养疗法在重症衰弱病人的应用;免疫疗法等。这些药物和疗法使得一些慢性病、难治之症改变了预后,提高了疗效。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呼吸器等医疗仪器不断改进,使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②诊断技术的发展。W.C.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到20世纪初 X射线诊断便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最初用于观察骨骼状态,1906年借助铋糊检查胃肠运动,以后又改用钡餐、碘油等进行 X射线造影。此后重要的诊断技术进展有:心电图(1903)、梅毒血清反应(1906)、脑血管造影(1911)、心脏导管术(1929)和脑电图(1929)。50年代初超声波技术应用于医学,60年代日本采用光导纤维制成胃镜,现在临床已有多种纤维光学内窥镜得到应用。70年代后,电子计算机 X射线断层成像(CT)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后,微小的病灶都能发现。化验诊断方法也得到发展,如敏感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可测定微微克水平的体内成分含量。其他各种电子仪器在临床各科室也应为应用,如心肺监视器、γ-照相术、电子计算机也应用于诊断系统。1960年可借助羊水检查诊断胎儿血友病,1967年已能进行产前的遗传病染色体检查,1968年发现测定羊水中酶活性的方法,可用以诊断先天性代谢缺陷。70年代可测定羊水中甲胎蛋白以诊断胎儿畸形,产前诊断达到新水平。③内分泌学。1901年高峰让吉分离出肾上腺素,不久,促胰液素也被提取出来,人类开始认识体液调节的功能。以后甲状腺素、胰岛素、各种性激素等相继分离提纯,40年代提取出了肾上腺皮质激素,50~60年代分离出了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60年代提出第二信使学说,阐明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推动内分泌学向分子领域发展。④营养学。20世纪以前,营养作为一个学科名词还很少出现在文献中。进入20世纪后,营养学得到很大发展。首先蛋白质在营养上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英国生物化学家F.G.霍普金斯(1861~1947)和E.威尔科克1906年在剑桥大学、美国生物化学家T.奥斯本和L.B.门德尔1916年在耶鲁大学的研究,证明蛋白质有的营养价值高,有的则营养价值不完全。30年代,美国的W.罗斯等花了五、六年时间搞清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差别,1938年证明了人类需要 8种必需氨基酸。第二是维生素的接连发现,如维生素B1(C.芬克,1913);维生素A(E.麦科勒姆和M.戴维斯,1913);维生素D(O.罗森海姆,和T.韦伯斯特等,1926);维生素C(A.圣捷尔吉,1928);维生素B2(R.库恩等,1933);维生素E(H.埃文斯等,1936);维生素B6(S.莱普科夫斯基等,1938);维生素K(P.H.达姆和D.福克斯,1948)等。第三是20世纪后半叶认识到锌、铜、锰、钴、钼、碘等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由于营养学知识的进步,人类搞清了各种营养素缺乏病的病因,便有可能采取“强化食物”等措施来加以防治;使也“完全胃肠外营养法”成为可能。1968年S.杜德里克等首先报道的这一治疗方法,可有效地挽救由于消化道功能障碍等原因而发生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的生命。⑤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来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促进了分子医学的发展及人类对“分子病”的认识。总的来说,分子生物学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的影响已渐渗透到生物学和医学各个领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等。这将对医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⑥医学遗传学。经典遗传学在20世纪初取得很大进展,通过家系调查已搞清许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但只有在分子生物学兴起后,人们才逐渐能够在基因层次上探讨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以后陆续明确了许多疾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产生缺陷的功能蛋白(如血红蛋白及各种酶),最后产生各种相应的症状(如贫血及各种代谢障碍)。目前已能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技巧在产前诊断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分子遗传学家还在研究将正常基因引入遗传病患者的可能性及途径。⑦免疫学。20世纪后,一系列的预防疫苗相继研制成功,对控制许多传染病效果显著。20世纪初便已发现人体内可有抗自身组织的抗体。1942年发明免疫荧光技术后更得以确证自身抗体的广泛存在。20世纪中叶人们发现免疫耐受现象并在实验动物中成功地诱发了耐受状态,这导致细胞系选择学说的出现。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免疫的作用不限于抗感染,它能识别“己”与“非己”从而维持机体稳定性。此后免疫学的进展层出不穷。50年代发现胸腺与免疫有关,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也得到阐明;60年代 T细胞、B 细胞作用的发现,70年代中叶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诞生。1974年N.K.耶纳提出免疫网络学说。在临床应用方面,免疫学技术作为诊断方法可说始自世纪之初,但最突出的贡献应说是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学现已成为影响生物学和医学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1971年世界免疫学会上一致认为免疫学应从微生物学中分出成为一独立学科。它包括:免疫化学、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病理学、临床免疫学、肿瘤免疫学和移植免疫等。⑧手术学科的发展。20世纪初,K.兰德施泰纳发现血型,通过配血使输血得以安全进行。这时也开始应用局部麻醉法,40年代肌肉松弛药在临床应用,其后抗菌药应用于外科。这些解决了外科治疗的基本问题。此后外科领域内各专业相继独立。如脑外科、心血管外科、矫形外科、消化外科及整形外科等等。现代神经外科是从20世纪才开始,60年代以来进展很快。电子计算机 X射线成像检查是70年代诊断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提高许多颅内疾病,特别脑出血、颅内肿瘤的诊断率。在一些神经外科中心,CT及磁共振已取代其他造影检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手术领域,提高了难度较大的颅内复杂病变手术的成功率,并使某些过去不能手术的疾病得到治疗的机会。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进展比较突出。脑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由50~80%降低到 3%左右。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的成功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开展了新的途径。脑胶质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和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也有一些进展。显微外科技术发展很快,用得最普遍的是周围神经修复。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使移植及再植外科达到新的水平。还使活骨游离移植成为现实。显微外科技术还把断肢再植,特别是断指再植推向新的水平。⑨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1913年A.卡雷尔就提出把器官取下、培养、移植的观点。1933年异体角膜移植成功,1954年孪生兄弟间肾移植首获成功。其后,随着免疫学的进步,肝移植(T.E.施塔茨尔,1963)、肺移植(J.D.哈代,1963)、胰腺移植(C.W.利勒海,1966)先后完成,1967年南非外科医生C.巴纳德进行首例心脏移植。骨髓移植也取得很大成就。牙科医师也正试验将儿童的牙齿胚粒移植到成人牙床内使生新牙。4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更直接进入医学领域,医学与生物学、化学、电子学、数学、力学、高分子化学、工程学等融为一体,出现了生物医学工程学,各种人造器官是其成就之一。1945年荷兰人W.J.科尔夫经二年研究和应用,将人工肾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首获成功;以后他又开始在美国研制人工心脏;1962年斯塔尔采用人造球形瓣膜更换二尖瓣成功;50年代人工心肺机、人工低温术在临床的应用,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得以进行。1982年美国医生给一位61岁的心脏病患者植入“贾维克-7”型人工心脏,使这一领域进入一新阶段。50年代后期,生物医学工程学成为独立学科,除人工脏器外,尚研究人工关节、假肢,人工感官等。60年代激光应用于临床。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首先用于眼科。⑩精神病学。20世纪初德国的E.克雷佩林 (1856~1926)曾用著作和讲演等方式介绍精神病的分类方法,并阐明早发性痴呆等的意义,使精神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一。维也纳的S.弗洛伊德(1856~1939)创“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精神作用影响潜在意识,性的本能与这种作用有重要关系。1930年之前,很少有效的精神病疗法。如1918年曾用疟原虫接种治疗麻痹性痴呆。30年代,胰岛素治疗休克和电休克疗法先后应用于临床,这成为化学治疗应用之前精神病的两大治疗方法。1950年氯丙嗪合成,1952年P.迪莱将其用于精神病人获得成功。后又发现利血平的疗效,于是精神病治疗进入化学治疗的阶段。20世纪后半叶讨论心理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如心身医学以及行为医学等相继出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杂志晋职称能用吗?

何晏
红棋子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杂志晋职称我认为是不能用的,过两年才可以。

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包括

名色
相火
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起源于原始社会,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将疾病看作是神灵的惩罚或恶魔作祟所致。人们治疗疾病的手段或者祈祷神灵的保佑或宽恕,或者采取驱鬼或避邪的方式免除疾病。今天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某些文化中还可见到这种模式的遗迹。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大约与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体的物质基础和疾病的客观属性医学教育`网整理。以中国古代中医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等人提出的“体液学说”等为代表。这一模式的哲学观以朴素的唯物论、整体观和心身一元论为基础。3.生物医学模式公元十四、五世纪以来,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也大大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预防医学如何确定研究因素

苟可得已
都市男
预防医学的研究因素包括;①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对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有透彻理解和掌握;②初步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观念、知识和技能;③学习预防医学思维方法;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医学生应当认识到:临床医学已不单纯只有传统的“开处方“任务,而有更广泛、更全面的任务,包括促进健康(对尚未患病的人)、预防疾病(对处于危险因素中的人)、协助康复(对已经患病的人)和减轻痛苦(对生命垂危的人)等。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预防医学专业)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预防医学的研究因素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