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需要武汉工程大学的详细院校专业分布

黑家伙
管理员
武汉工程大学设有14个学院 分别是法商学院 外语学院 理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体育部 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学院 专业就不一一列举了 麻烦不说,全写出来你也不一定能搞明白. 其中你感兴趣的土木工程隶属于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土木有两个专业方向 分别是交通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学制都是四年,授工学士学位交通土建工程 专业基础以力学为主,覆盖方方面面 可以从事公路、桥梁、隧道、机场、码头等方面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亦可从事市政、铁路、水利、水电勘测、矿山等其它方面的工作建筑工程 在校期间主要学习课程有:工程与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建筑制图、岩土力学、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地基基础、钢混结构、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学、岩土工程结构以及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施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到市政、道、桥、地下工程等相近领域工作两专业课程有相近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看你以后想从事的职业 大体就这些 不赘述了 ]声明 仅供参考 不负法律责任及其他责任我不是本校的学生,但是本校的学生不一定关注你的问题,我帮你百度了一下说的还挺详细,慢慢看。【校名】 中文名:武汉工程大学 英文名: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WIT【学校主页】 http://www.wit.e.cn【历史沿革】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 2006年11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学校被国家确定为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经过37年的建设,学校已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层次规模】 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国际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649人,其中研究生595人,本科生14074人,国际学院学生116人,专科生329人,高职生2535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1个部、1个研究设计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50 个本科专业(其中 1 个全国首创目录外专业,2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7 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其中工、管、理为主要学科门类,均覆盖3个以上二级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湖北省批准立项建设博士点5个,2009年3月18日,正式公式2个。 此外,学校拥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并设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筹)、2 个国家部委级服务平台、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基地)、5 个省级科技服务平台和3 个武汉市工程技术中心。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6个省级技术中心(基地)。学校具有化工工程乙级设计资格,A2、D1、D2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化工行业工程甲级咨询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乙级资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乙级资格,专项工程(环境污染防治)丙级设计资格、建筑工程丙级资格,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同时,还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 近几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4项、省部级项目37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3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2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他省级奖4项。近3年来,科研到帐经费共计1.5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机器人足球队连续6年7次荣获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学校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600余篇。学校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院系设置】 化工与制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理学院 法商学院 管理学院 外语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国际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体育部【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93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30人,其中正高职人员134人。现有专任教师964人,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师资总数的46.5%,其中教授134人,副教授317人,博士174人,硕士53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3.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7%。在职教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4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6人,楚天学子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6 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有“工大学者计划”特聘教授8人、工大学子5人。首批成立了本科教学团队16个,科研创新团队8个,学术创新团队5个。学校还聘请了83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中外院士10人。 学校有40 余位知名专家担任了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劳动学会等数十个专业组织的副会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学校荣誉】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建校35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该校的毕业生。在2006 年 1 月6 日的《中国校友网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上,该校在全国高校排名第90 位,湖北地区高校排名第 7 位。 近三年来,该校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学术、科技、文化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146项、省市级奖198项,其中,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一项,“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一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项。 学校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2003届毕业生许志伟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被教育部追授为“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共青团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表彰,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绿化红旗单位”、“园林式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吴元欣 校 长: 李 杰 党委副书记: 李 杰、叶 芃 副 校 长: 汪建华、冯碧元、王存文、田辉玉 纪委书记: 唐 敏 校长助理: 张彦铎、池汝安、吴锋【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该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拥有“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化工行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湖北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和湖北省磷化工中心等研究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涵盖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共5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具备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化学工程:该学科是1994首批鄂部属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其中3人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为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的特约审稿人,1人为中国化工学会涂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资科研能力强,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被 SCI、EI、ISTP收录28篇。在该学科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化学反应及反应器技术、分离过程与技术、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化学工艺:1998年获原化工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获湖北省教育厅“有突出成就创新学科”,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本学科主要研究化工工艺分析与设计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要解决化学工业领域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绿色产品、工艺与技术)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问题。本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过程模拟与优化、新产品合成、分离设备设计改造、石油化工与绿色化学工艺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 生物化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 7人,副教授 7人。本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药物及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制药技术与过程开发,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天然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应用,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生化反应器与动力学,菌类的深层培养技术,有机酸发酵与分离纯化技术等。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资助十多项,获奖成果及鉴定成果多项,SCI、EI收录的科研论文数逐年上升。本学科拥有以知名教授为核心、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化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手性分子的制备与分离、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仿生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开发。研究内容涉及手性分子的识别机理、大环配合物合成的方法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以及附加值高的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新工艺,其任务是解决相关领域中的理论或技术问题。近年来,共获得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此外,还获得多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基金的资助。被SCI、EI收录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一些应用性研究项目的技术已被有关大型企业采纳,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学科现有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多套大型仪器,为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催化: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 催化科学与工程是当今国际上最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据统计与催化有关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催化剂是目前更新换代最快、经济产出比最大的技术产品之一。近年来,材料物理、表面科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绿色化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给催化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解决资源、环境、生命和材料等领域中科技问题的支柱科学技术。本专业点拥有高精的仪器设备。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很强的科研能力,是该学科的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教学和科研队伍结构合理。本专业获得国家发明奖壹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鉴定成果和发明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学科拥有“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本学科主要研究材料制备、成型加工、模具设计、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开发国民经济中需要的具有各种特性的新材料。本学科拥有一流的材料制备、成型加工、结构与性能研究所需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显著。该学科具备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资格,涵盖了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材料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学术力量雄厚,已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显著,在该学科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并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如: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功能矿物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材料物理与化学: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术力量雄厚,已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的学术队伍。多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并曾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的建设,在功能薄膜材料、功能矿物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信息光电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材料科学、高分子设计与计算模拟等领域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材料加工工程: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加工理论及特种加工、材料加工新方法及基本原理(如等离子体技术、电脉冲热爆合成、高能束流加工)、材料表面改性及防护(包括材料表面改性原理及方法)、无机材料成型新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及应用、高聚物合金化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技术与应用、高分子材料成型新工艺和新技术、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及CAD/CAE/CAM、高分子复合材料及成型加工等。 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无机化学: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大环配合物的合成与金属酶的模拟,功能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过渡金属生物无机化学,精细无机化学品开发。研究内容涉及活性大环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模拟物与生物分子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分子识别和分子剪裁;功能配合物光、电和磁性质的研究方法,功能配合物的应用;微囊技术在无机纳米材料中的应用,新型精细无机化学品开发,撞击流技术、超重力场技术的应用,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新型生物无机配合物与细胞以及DNA的相互作用,保健品的开发和特殊药物的开发。其任务是解决相关物质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生物活性与结构及键型的关系,同时解决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近几年来,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被SCI收录论文10余篇,平均每年获得专利1项。本学科拥有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多套大型仪器,为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紧密与湖北及中南地区对材料领域发展要求相结合,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以“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和“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两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拥有了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多次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医用高分子、功能与高性能高分子、聚合物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有机高分子/无机杂化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结构与性能、新技术在高分子制备中的应用、靶向药物及缓释技术、高分子药物等。 环境工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主要研究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废物资源化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其任务是要解决环境工程领域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问题。本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承担了省、部、委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在化工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废物资源化、环保材料研究与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是土木工程、地震工程、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中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新兴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城市灾害及大型工程结构灾害。研究内容包括:各类灾害的成灾机理、损伤效应,各类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在灾害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工程结构反应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防灾减灾的设计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灾害荷载引起的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化工过程机械: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的拟增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本学科拥有较强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在过程工业中的高效节能传热设备的开发与研究,化工过程用泵、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改造、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研究方向有:过程工业中的传热设备及节能技术;化工单元传质设备和相分离设备;化工过程用泵、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改造与开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的设计、制造和安全保障的技术;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等。 机械电子工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队伍和实验研究等条件均已有良好的基础,已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取得了一批对国民经济有显著效益的研究成果,科研立项多,经费充足。现代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精密工程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机械与电子、激光技术、计算机以及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光机电一体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科技的发展,尤其面向武汉-中国光谷的产业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密机械与控制技术、图象识别与智能控制、机电系统智能控制工程、机器视觉技术与系统设计、机械系统自动化与仿真技术、电液控制工程及自动化系统、机器智能设计与CAD/CAM技术、故障诊断与现代测试系统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该学科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以提高系统性能。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分支。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以及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已在智能机器人技术、数字图像分析、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智能计算及模式识别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流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条件。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系统理论与应用、图像分析及图像理解、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智能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等。【学校校歌】 武汉工程大学之歌 长江之滨,楚风长庚, 孕育着科技精英。 武汉工大,学子长成, 春华秋实,在于勤耕耘。 团结、严谨,勤奋、求实, 一代校风育桃李; 博学、尚德,慎思、笃行, 英华遍地春。 神州大地,四化征程, 闪烁着人才群星。 武汉工大,薪火传承, 人才强国,我辈勇先行。 团结、严谨,勤奋、求实, 代代校风铸校魂; 志存高远,卓尔不群, 高峰永攀登。【学校地址】 武昌校区: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道693号 邮编:430073 流芳校区: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大道特1号 邮编:430205【市内乘车路线】 1.汉口火车站 -- 流芳校区: (1)乘536路公交站至鲁巷站下,到民院路站转乘788路武汉工程大学下。 (2)乘715公交至曙光村下,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2.武昌火车站 -- 流芳校区: 乘538民院路站下,到民院路站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3.汉口 -- 流芳校区: (新华路)汽车站:新生乘703至鲁巷站下,到民院路站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4.武昌 -- 流芳校区: (付家坡)汽车站:新生乘538到民院路站下,到民院路转乘788到武汉工程大学下。. 详情见百度百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武汉工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有硕士点吗

神明
则罔
被大学的生物科学类专业录取,但这类又分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进去后自己选择的。请问哪个专业好?

武汉工程大学什么专业最强>?

暴风眼
葛伊
武汉工程大学(原武汉化工学院)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现有两个校区,占地1527亩,校舍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学校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化工部管理。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经过3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从原来以培养化工及相关专业专门人才为主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设有15个学院、1部和1个研究设计院,设有工、理、管、经、文、法学6个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3000余人,专科生713人,硕士研究生327人。学校二级学院---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本、专科生近5000人。 学校现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9个省级工程中心,24个硕士点,5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化学工艺、化学工程、材料学、生物化工、化工过程机械、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与物理7个学科已被湖北省评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此外,还与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矿物加工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化学工艺、等离子体物理等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拥有固定资产7.1亿元,教学、实验用房35万㎡,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2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排、羽、网球场52个。多媒体教室37个(6991个座位),语言实验室7个。有各类实验室3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729台,总值1.13亿万元。图书馆馆藏纸本书刊92.5万册,实体电子图书10万册,网上访问电子图书30万册,9种文献数据库,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91人,其中正高职人员134人。专任教师893人,其中副教授226人,教授10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604人,占教师总数的67.6%。教师中有1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为教育部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人才工程,12人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其它拔尖人才,4人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8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9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2人当选为湖北高校教学名师,1人当选为湖北省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15人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其中1人为全国优秀教师)。 学校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磷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离子体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新药合成与制药新工艺、新设备研制与开发、网络及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学与人力资源开发及经济管理等学科专业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九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47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省部级项目307项,企业项目1126项,科研成果转化440余项。学校获各类科技成果奖5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4项,省部级其它奖励11项。近几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ISR四大检索收录430余篇。2002、2003年专利申请数连续两年居湖北省内高校第5名,省属高校第1名。2002年专利申请数在全国高校排第78名,2004年专利授权数在全国高校排第78名。科研经费2004年3475万元。学校机器人足球队先后获得第七届、第八届世界机器人足球赛仿真5对5组冠军,第九届11对11组冠军。 学校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工学院等十多所国外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校还成立了有百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参加的董事会。 “十五”期间,学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系列改革。在全面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推行了主辅修制、试点班、双学位和分级教 学,建立并完善了以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系级教学评估、学生评教、教学检查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推广了毕业环节的宜化模式。全面实施了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稳步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一校两区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加快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生管 理系统、学生工作信息网络和学生资助服务体系,保证了育人质量的提高。学校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和以青年志愿者为载体的青年服务活动, 涌现出许志伟等优秀大学生和一批先进集体。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英语、电子设计、数学建模、艺术设计等竞赛及各种体育竞赛中多次获得佳绩。学校的办学 质量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近年招生看,我校生源有较大优势。我校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12%以上。建校30余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3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 学校40余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其中获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表彰8次,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四部委表彰4次,获全国学联表彰3次。学校被授予 “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绿化红旗单位”,“园林式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参考资料:www.wit.e.cn/menu/menu1.htm

谁了解武汉工程大学,大概排名多少?

赅而存焉
吉塞尔
武汉工程大学全国排名275名,武汉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

武汉工程大学是211大学还是985大学

豪快者
陈三两
武汉工程大学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中文名:武汉工程大学外文名: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    称:武工大创办时间:1972年类    别:公立大学类    型:工科主管部门:湖北省属    性: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  、中央与地方共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扩展资料: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化工为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校。学校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国际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有64个本科专业,2 个博士学位授权,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其中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一本招生。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038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226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43人,副高级职称46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7.59%,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93.72%和51.63%。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约13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241间,教学实验室48间等参考资料来源:武汉工程大学-学校简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一般适合报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

绑架案
咖啡镇
如果喜欢且认为本专业适合自己就报考开设有工程管理的更好的院校,如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 东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河海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等喜欢哪,想往哪发展就考哪不喜欢则建议换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专业

武汉工程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都有哪些各自的强势专业?救急……

爱在雨
苦茶香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最好,艺设是1本,其余都是2本,其次机械,生工)武汉工程大学(前身是武汉化工学院,化工专业还是相当不错的)大家了解的武汉工程大学可能在化工,材料,人工智能比较强,但有一个专业是最容易忽视的,是湖北省高校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第一家硕士点学科,也是唯一的一家“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专业介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武汉化工学院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是自1972年开始创办的“化工机械”专业发展起来的一个老专业,1974年开始招生,1977年正式招收本科生,1998年改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化工过程机械”学科于1997年列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批准设置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是湖北省高校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第一家硕士点学科,也是唯一的一家“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目前,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已被湖北省教育厅增列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 2003年底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被批准为湖北省本科第一批品牌立项建设专业,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品牌专业建设要求,结合现有的专业教学资源和人才实力,学院制订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品牌专业建设规划, 规划以本科教育为重点,提出了明确的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关的建设内容,明确了主要的量化目标。力争用3-4年的时间,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各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达到全国同类型院校中上等水平,继续保持在湖北省的领先地位。

我想考武汉工程大学化工研究生,不知道这个学校怎么样

翻个墙
兵马俑
这学校最强的就是化药方面.....原名武汉化工学院.....名字就晓得了...归教育部直属.....不过后来的化工系统散了... 如北化 南化全部归省市级管了.......据我所知...2008年左右湖北省批了两个新增学校的博士点就只有武汉工程大学和三峡大学.....增的专业一个是化药院的精细化工和啥啥啥..呵呵不知道了..一个是材料院(原属化药院,后来材料这一块发展的很快就单独设立了院)的高分子材料.....而且申请博士点的话每隔6年才批一次.....以前的武汉二本就属武汉工程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好一点.....这样看来的话我是觉得这学校在二本当中算是很好的了.....考研的话也就是过国家线就可以了...而且好象是第一志愿报考的话是不收学费的..这个你可以自己打电话去问问...不过....你学的是化药方面的专业么...我觉得除了制药专场招聘会以外其他的招聘会化药专业根本不好找工作....倒是高分子材料这很好找工作...而且这学校博士点也有了...他们原先就是一个院得要考的话也不难吧....建议啊建议...你自己想好了啊我还蛮想学化学制药的,这不还就业啊,但其他的有关有机的又有毒,怎么办那就化药吧...毕竟化药在这学校是最强的.....你到时候找个好点的专业应该是可以的....你那有熟人的话就打听看看那个专业好就业啊....研究生的其实出来的话比本科就好多了.....你可以去打听看看有没有有机实验少点的导师啊虽说化工是我们学校的强项,但我始终认为我们学校的实验条件太差了!你可以实地考察一下实验室!学校条件很差请做好心理准备!你是武汉工程大学的研究生吗

武汉工程大学怎么样

兔罝
神者勿齿
不管是武汉工程大学(新生校区,到大三大四时可能有些专业学生会搬到光谷校区,市中心),还是湖北工业大学,地理位置都是比较偏的。武汉工程大学学生肯定是住在对面的公寓,湖北工业大学校内校外都有公寓,校外的就在旁边,都是四人间公寓,新生应该是住这里。都是工科类学校,应该来说,土木工程都不是这两个学校的强势专业,很难比较,武汉工程大学是以前的武汉化工学院,要说化工专业,他很强。湖北工业大学是以前的湖北工学院,他的机械算是比较好的。我知道的就这些,到底还是要看你自己了。总体来说专业上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