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汉大学考研在哪里租房子比较好,价格如何

大阴谋
君子不友
我不建议抄来武大复习,直接在本科袭学校复习就可以,在自己本科学校复习,老师,同学都很熟悉。图书馆,自习室,医疗卡(借学弟的)都可以使用。还有,很多的学弟学妹,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在一个熟悉的环境复习要比陌生的环境复习好得多。而且,来武汉复习,成本高,对你的帮助也不大,如果说认识老师的话,根本就没有必要。关键是我已经毕业一年啦。。。已经毕业一年了,再回母校岂不更熟悉。在母校,你知道哪里有自习室,哪里比较清静,哪里有食堂,这些都是你熟悉的,去那里再认识几个自己专业的学弟学妹一起都是可以的。住珞珈山吧追答具体哪呢?

武汉大学的自习室2月1日---7日是否开门?

惠子相梁
伴雨行
不开吧

我想问一下武汉大学工学部有没有自习室!我是武汉大学自考的!

孰有之哉
保护欲
只要没人正在上课的教室都可以自习的,图书馆有学生卡刷卡可以进去自习,主教楼下那层貌似都有很多人自习的就是变形金刚大楼可以自习了? 不用点名什么的吧 是公用自习室? 解答一下 谢谢只要是没人上课的开放的教室都可以的啊,或者你直接去文理学部教五,反正也不算远,教五一进去就有个屏幕显示哪些教室什么时间是自习室大学都有

武汉大学通宵自习室在哪里?

天谴
日出多伪
没有通宵自习的吧,至少本部没有。貌似曾听说过工学部主教有,但想想都恐回怖,那么大答的楼,要没个二三十人一起,我是不敢去,闹鬼的场景似乎都和这个主教蛮像,而且楼里也有电梯~还曾有人跳楼。。。要想通宵自习的话,可以去学校不远的第3空间,就在街道口那,18元可以呆24小时。我的高数,线代都是在那熬夜熬过的!

求武汉大学自习室

猎天下
爱之光
坐402到工学部站下,直接进门就是武大工学部的主教。

武大的自习室非本校的学生能不能进去

洋洋大观
死而不祸
1、学院的资料室来一般是不准源非本院学生进的。但有的比较松,比如信管院可以进,法学院有时候可以随便进。2、本部的计算机大楼一楼是图书馆的阅览室,凭一卡通进,但二楼的三个教室,可以随便进的。3、本部的教三,教四、教五,武测以及工学部主教,四教等教室都可以进。扩展资料:师资力量截至2017年11月,武汉大学共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10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5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6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68位长江学者特聘及讲座教授、39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大学

外校学生去武大怎么自习?

蒙根花
殡葬师
图书馆要一卡通的 自习教室不需要 武大四个学部 你具体离那个学部比较近专呢 文理学部教五属有空调大家疯抢 去教三教四吧。。工学部主教五教都还行 信息学部整栋青楼的六楼都是自习教室 医学部不清楚了。听说自习地方很少 基本宅宿舍自习的。。。

在一本院校自考 专业是会计 如果考研 能考进的几率是多大 学校有1800个学生!

大宅男
目击者
问:会计学硕建议考哪所学校答:重点院校:厦门大学、内中容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第一类:国家985,211工程院校+国家会计学重点学科1厦门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 3中山大学 4上海财经大学 5中央财经大学第二类:国家985,211工程院校+省级会计学重点学科或工管重点学科 1清华大学 2北京大学 3上海交通大学 4复旦大学 5西安交通大学 6南京大学 7武汉大学 8南开大学 9重庆大学 10湖南大学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人事经理现场面试:你离进

马红军
白朗峰
学霸是怎样炼成3365656466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可一日不学习,否则,就如居无竹食无肉。他们是成绩排名中的佼佼者,受无数同学敬仰膜拜,并感叹“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积极践行者——“学霸”。在网络释义中,“学霸”指专注于学习、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分数很高的学生。而根据媒体对那些出现在大众眼中的“学霸”的报道,不难发现他们除了学习勤奋和成绩优异,还具备一些其他非同常人的特质。在本文中,我们整理了关于学霸的5个非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并不适用于所有学霸,但每一条都与学霸保持“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其中,有些可被他人复制并发扬光大,有些则不宜模仿以免身心受伤。特征1:学习:不要以为“学霸”只代表单纯的“学习机器”,或是他们只会心无旁骛地追求高分。事实上,很多时候“学霸”之所以能成为“学霸”,缘于他们能够乐在其中。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7所美国名校录取的武汉大学毕业生李当娜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学习的“学霸姐”。高中时成绩并不拔尖的李当娜在大学专业课程里找到了兴趣所在,只要是老师课上推荐的参考书,她全部找来看;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好奇心会驱使她钻研到底。也因此,享受学习过程的李当娜从未认为当“学霸”是一件苦差事。链接:动物也疯狂2012年底,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活跃着的“学霸狗”在网上一炮而红。据传言,这只身高0.3米的小家伙最喜欢出现在概率论和英语(精品课)课堂上,在校内外赢得了不少粉丝的青睐,曾获得民间评定的电子科技大学“最佳人气奖”和“学风建设奖”。不同于“学霸狗”对理工类课程的执著,“北大蹭课猫”则更偏爱哲学、艺术等人文课程。这只黄白条纹的猫咪多年来旁若无人地“蹭听”北大各门课程,浑身散发出浓浓的“学术气息”,深受师生喜爱。特征2:伤心人2013年高考(精品课)成绩出炉,武汉理科高考状元黄翌青的人人网状态——“得到了全市的美誉,却得不到你的驻足”——引来无数网友围观转发。同时,北京文科高考状元张韵凝将自己455天单恋无果的故事写成一篇超长博文发表在人人网上。这些“考场得意,情场失意”的故事不禁让网友联想,或许“情伤”是学霸的一剂“强心针”?此外,华中科技大学的于斐斐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大学四年基本把所有时间都用于学习。然而事实上,和不少大学生一样,于斐斐在刚入校时情感受挫。与其他就此在游戏中荒废大学生活的同学不同,她选择了奋发学习。面对“学霸”称呼,于斐斐淡定地说,自己只是拒绝了迷失,做了学习的主人。特征3:计划癖对“学霸”来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看似无限的学习任务,强大的计划能力不可或缺。清华大学著名的“学霸姐妹花”之一的马冬晗便是这样一个制订计划的高手。当网络上爆出马冬晗的学习时间表时,那密密麻麻的计划安排让众网友大跌眼镜,不禁惊叹“比国家领导人还忙”!这张堪称“神器”的时间计划表将马“学霸”一天的时间安排精确到了分钟。从早晨6点起床到凌晨1点睡觉,“自习大物(大学物理实验)”“微积分”“背单词”“开班会”等各项任务都在这张时间表里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样的习惯,她从大一下学期一直坚持到大四毕业,积累的计划表已有厚厚一摞。用马“学霸”自己的话说,“我只是不想浪费时间”。这样看来,计划表或许是“学霸”彪悍人生的必备法宝。特征4:强迫症马冬晗曾坦言,自己有很明显的强迫症症状。但是,用她的话说,“有些时候,有强迫症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不难发现,许多令人仰望的“学霸”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强迫症症状,如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容不得分分秒秒的时间浪费,完不成的学习任务要加班加点甚至熬夜去完成,等等。其中,不乏一些“走火入魔”的“学霸”,修炼出“见题就做”的至高境界。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刘志哲用一本全新的《考研(课程)完形填空模拟试题》占座,岂料一天后再去自习室,这本习题集已被完成了大半。这位不知名的“学霸”用黑笔做了60多页试题,还用红笔进行批改,书中多处讲解内容也都有勾画痕迹。链接:全民“学霸”时代“学霸”,不只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少希望成为“学霸”的学生苦于自己有限的自控力,摇摇头说自己“学习的时候总想玩手机”。于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名学生便开发一款名为“我要当学霸”的手机应用。这款专治“手机依赖症”的应用上线一周即有10万用户下载安装。当用户开启“学霸模式”以后,每次一碰手机,软件便会跳出提醒:“亲,你确定要退出学习吗?”经过几次劝诱仍然坚持玩手机的用户,必须选择“我不是学霸”,然后确定“接受鄙视”才能退出应用。同时,用户的人人网状态会被自动改为:“对不住大家,我又在学习的时候玩手机了,麻烦看见的每人回复一句‘玩你妹的手机’或‘你个二货成不了学霸’,跪谢!”特征5:恐惧感根据美国自由大学专业教学主任马克•德雷珀博士的看法,“学霸”的恐惧感主要源于排名的落后,因为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而成绩不理想意味着他们的劳动付诸东流,而且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聪明”。马克博士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就是一位狂热的学习分子,但有一阵子他总是低垂着头,脸上似乎没有任何喜怒哀乐。他为学业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却始终进不了班里排名的前百分之十。他说恐惧感一直伴随着他,并觉得同学的聪明程度远超他想象,然后开始为“不够聪明”的自己能够进这所精英大学而感到庆幸。然而在经历过一段迷茫期之后,马克博士开始疯狂地写笔记,并利用睡眠时间来学习,把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最后他的成绩终于跻身前列,而那种恐惧感开始被轻松所替代,但他从此一直保有危机意识。“学霸”到底能在学校起到多大的表率作用呢?也许并不会很明显。在国内,大学生都曾在高考中挤得头破血流,而奋力争取的大学校园生活则意味着多姿多彩的友谊、爱情和体育活动,多数人很难且不愿再回到闷头苦学的日子里。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看到“学霸”成绩所代表的教学成果,也应该看到“非学霸”普遍存在的学习症状。理想的情况是,学校在倡导学生向A+成绩努力的同时,也保证他们无需放弃丰富的个人社交生活。而此时的学校需要一些担当,它们应该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方法论”,让他们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做到既能玩得开心,也不耽误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