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个人情况的说明

埃及人
黑氏
主要是把个人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与杰出贡献写清楚就可以.如有必要,还可以将个人行文风格等稍加描述.例:郑朝阳,1960年出生于平阳鳌江,祖籍苍南。1981年毕业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1995年结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81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学语文教师、中语教研员、温州市艺术研究所专业编剧、温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等。现任温州市文联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剧协副主席,民盟温州市委副主委。一级编剧。1982年由温州市瓯剧团首演剧作《仇大姑娘》(合作),其后有越剧、婺剧、川剧、吕剧、花鼓戏等剧种及省内外二十多个剧团上演其剧目,1995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要剧作有《仇大姑娘》、《济世奇缘》、《宫墙柳》、《柳湘莲与尤三姐》、《七彩梦》(合作)、《潘金莲打炊饼》、《罗梦》、《东瓯王》、《洗马桥》、《木兰别传》、《洗心记》,戏曲电视剧《宫墙柳》、《仇家姑娘》,14集电视连续剧《温州女人》(合作),21集电视系列剧《足球小将》(合作)等。多次获省戏剧节优秀剧本奖,省“五个一工程”奖,首届田汉剧本奖,第十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二等奖,第十五届、十八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剧本奖;被确认为浙江省第一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奖项简介

如临
阿诗玛
“中国戏剧梅花奖”已开展二十多年,在中国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培养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梅花奖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奖,甚至被人誉为“中国戏剧的奥斯卡奖”。经过二十余年的评选,梅花奖至少在三方面对戏曲表演产生了积极作用。 奖项 获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四届获奖演员(1987)21人 戏曲 计镇华、华文漪、涂玲慧、汤玉英、马兰、田桂兰、蔡正仁、王凤芝雷英、张寄蝶、岳美缇、华雯、王玉兰、王芝泉、李二娥 话剧 吕晓禾、王宇、梁冠华、张国立、温玉娟 歌剧 杨洪基 奖项 获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五届获奖演员(1988年)21人 戏曲 冯玉萍、石小梅、杨至芳、武俊英、马玉璋、宋丹菊、刘芸、蔡瑶铣赵葆秀、霍俊萍、戴春荣、马少良、高翠英、刘秀荣、王奉梅 话剧 奚美娟、宋国锋、野芒、韩童生、张秋歌 歌剧 刘维维 奖项 获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六届获奖演员(1989年)23人 戏曲 王万梅、叶金援、左大玢、郭彩萍、冯刚毅、沈健瑾、雷保春、曾静萍邓敏、陈美兰、古小琴、朱世慧、杨春霞、王清芬、沈铁梅 话剧 刘远、王巍、宋洁、李放、卢志启 歌剧 万山红、郭卫民 滑稽戏 张克勤 奖项 获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七届获奖演员(1990年)22人 戏曲 牛淑贤、黄孝慈、马淑华、许爱英、虎美玲、于魁智、辛宝达、陈智林张静娴、言兴朋、李秀云、王树芳、李静文、周龙、张幼麟 话剧 贾占红、张志中、杨青、魏积安、谭宗尧 歌剧 张积民、陈素娥 奖项 获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八届获奖演员(1991年)23人 戏曲 白淑贤、胡小凤、杨乃彭、栗桂莲、薛亚萍、宋转转、胡和颜、李金枝、杨赤、林继凡、李喜华谷秀荣、丁凡、胡锦芳、苏国璋、陈俐、王永光、邓宛霞、马文锦、王继珠、马忠琴、王海波 话剧 刘晓明 奖项 获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九届获奖演员(1992年)31人 戏曲 王玉珍、邓沐玮、田蔓莎、邢美珠、刘赵黔、杜玉梅、李惟铨、吴国华、邱玲宋丽、张虹、张爱珍、陈瑜、陈巧茹、陈淑敏、黄小午、黄新德、崔连润 话剧 宁才、李琦、杨树田、吴珊珊、宋丹丹、钟浩、夏军、翟万臣、濮存昕 歌剧 金曼、顾欣、唐德君 滑稽戏 顾芗 奖项 获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届获奖演员(1993年)22人 戏曲 小香玉、马惠民、刘海波、关静兰、李经文、李树建、张凤莲陈乃春、陈淑芳、杨仲义、周云娟、侯丹梅、贺小汉、倪同芳、章兰 话剧 王丽云、王学圻、王晓梅、刘燕、贾玲珍 歌剧 米东风、秦鲁锋 奖项 获奖 获奖演员19人二度梅1人 二度梅 白淑贤(1991年) 戏曲 陈霖苍、李萍、孟广禄、王芳、何玲、欧凯明、史佳花、张志红陈韵红、张富光、王红丽、崔建华、景雪变、杨凤一 话剧含儿童剧 张九妹、赵亮、王丽华、蔡金萍 歌剧 雷岩 奖项 获奖 获奖演员22人二度梅2人 二度梅 尚长荣(1985年)、裴艳玲(1986年) 戏曲 彭蕙蘅、小王彬彬、李梅、崔彩彩、鞠小苏、萧德美、郭明娥、曹汝龙吴凤花、朱巧云、梁国英、杨俊、周桦、刘静、李胜素、魏海敏 话剧、儿童剧 杨树泉、徐帆、夏志卿、杨念生、王彦波 歌剧 韩延文 奖项 获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四届获奖演员(1997年)22人 戏曲 唐元才、倪惠英、谢涛、成凤英、袁淑梅、翁国生、张艳玲赵一青、胡新中、许娣、张建敏、窦凤琴、刘丹丽 话剧、儿童剧 尹铸胜、扎西顿珠、刘美华、吴京安、齐丽华 歌剧 车英、孙丽英、么红、张丹丹 奖项 获奖 获奖演员21人 二度梅2人 二度梅 陈霖苍(1995年)、黄孝慈(1990年) 戏曲 陶琪、姚志强、董翠娜、张保平、赵秀治、陈辉玲、曾昭娟、杨秀薇张建琴、雷通霞、王振义、朱桂芹、李萍、赵秀君、周卫华、颜永江 话剧、儿童剧 李珊珊、杨春荣、李敬惠、何冰 歌剧 王静 奖项 获奖 获奖演员35人二度梅5人 二度梅 沈铁梅(1989年)、宋国锋(1988年)、冯玉萍(1988年)丁嘉丽(1986年)、朱世慧(1989年) 戏曲 张火丁、钱惠丽、冯咏梅、单仰萍、金不换、蔡建庭、董柯娣、王阳娟、梁维玲、韩再芬王少媛、吴国华、李雪梅、史红梅、张绍荣、张克、侯红琴、王向阳、高静、杨红丽、武凌云、孟科娟 话剧、儿童剧 倪大宏、吴军、孙红雷、孙海英、康爱石、王瑶、张治中、李岚、马小矛、萧虹 歌剧 孙毅、李海珍、陈淑敏 奖项 获奖 获奖演员 28人 二度梅4人 二度梅 任跟心(1984年)、李仙花(1994年)、崔连润(1992年)、梁冠华(1987年) 戏曲 李宏图、裴永杰、董圆圆、陈学希、赵永伟、胡嫦娥、李洁、刘萍、刘玉凤、燕凌孙存蝶、彭艳琴、耿巧云、谭建勋、梁淑卿、李佩红、郑曼莉、舒锦霞、李娟、李鼎、苗文华 话剧、儿童剧 王虹、吴燕琳、殷延平、温丽琴、王卫国、张凯丽、冷佳华 奖项 获奖 获奖演员35人 二度梅6人 梅花大奖1人 梅花大奖 尚长荣(1996年二度梅) 二度梅 霍俊萍(1988年)、张静娴(1990年)、濮存昕(1992年刘秀荣(1988年)、张 腾(1998年)、冯刚毅(1989年) 戏曲 宋昌林、吴亚玲、张建国、艾金梅、周东亮、章瑞虹、李莎、陈晓红、张树萍、赵海英、徐秀芳、曾慧、武利平、林奋、韩剑光、汪荃珍、傅艺萍、柳萍、梁素梅、杨益琨、陈素琴、刘莉莎、张晓东、陈云霞 话剧、儿童剧 陈希光、强音、田水、肖雄、丁霄汉、王羊、高侠、贾雨岚、张璐 歌剧 王辉 音乐剧 郑强 奖项 获奖 获奖演员23人 二度梅3人 二度梅 王红丽(1995年)、田蔓莎(1992年)、刘玉玲(1984年) 戏曲 贾文龙、王书龙、王珍如、王洪玲、赖琼霞、孙勇波、张彩萍、彭青莲、崔光丽王锦文、刘惠欣、陈春、徐金仙、王桂荣、李新花、李丹瑜、杨帅学 话剧、儿童剧 杨立新、张丰毅、朱衡、曾拥军、姚居德 歌剧 刘燕燕 奖项 获奖 获奖演员23人二度梅2人 二度梅 何 冰(1999年)、陈智林(1990年) 戏曲 赵志刚、张慧芳、陈澄、赵媛媛、石晓亮、吴晶晶、李淑勤、李政成、李小锋、杨红霞李文、魏春荣、袁慧琴、赵立华、边肖、齐爱云、申小梅(河南省越调剧团)、黄美菊、吉有芳、王杭娟、萧雅 话剧 王晓英 歌剧 戴玉强 奖项 获奖 获奖演员23人二度梅2人 二度梅 王平(1998年)、王芳(1995年) 戏曲 柯军、孙普协、陈飞、陈洪翔、常东、杜镇杰、彭玲、黄荣华、方素珍、张小君王晓红、刘薇、李玉梅、张慧敏、陈媛、赵斌 话剧、儿童剧 冯远征、郝平、王晓玲、侯冰玉 歌剧 孙健、刘丹丽 音乐剧 宋祖英 奖项获奖大奖冯玉萍二度梅景雪变(山西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李东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柳萍(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刘子微(武汉京剧院)茅善玉(上海沪剧院)张秋歌(中国国家话剧院) 一度梅董红(张家港市艺术中心)郑国凤(杭州越剧院)吕洋(天津京剧院)周利(重庆市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黎安(上海昆剧团)赵杨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方汝将(温州市瓯剧团)王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刘露(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姜亦珊(北京京剧院)刘建杰(山东省京剧院)陈亚萍(云南省滇剧院)孙劲梅(福建京剧院)苏凤丽(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吕淑娥(山东省吕剧院)屈连英(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詹春尧(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王琴(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孙娟(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范乐新(南京市京剧团)姚百青(浙江省绍剧团)崔玉梅(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王滨梅(浙江越剧团)刘雯卉(河南省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王红(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贾菊兰(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马力(中央戏剧学院)雷玲(湖南省昆剧团)边点旺久(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佟红梅(甘肃省陇剧院)袁泉(中国国家话剧院)张艳秋(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王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陈小朵(中国歌剧舞剧院) 奖项获奖名单二度梅(5名)欧凯明: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韩再芬:安庆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华雯:上海宝山沪剧团朱衡:甘肃省话剧院许荷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一度梅(32名)吴非凡: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王荔:武汉汉剧院侯岩松:中国国家话剧院施洁净: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张馨月:北京京剧院马佳:黑龙江省京剧院凌珂:天津京剧院杨霞云: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朱福:云南省京剧院刘巍:北方昆曲剧院万晓慧:湖北省京剧院杜欢:江西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符传杰:海南省琼剧院刘京: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吴熙:重庆市川剧院吴双:上海昆剧团杨俊:江西赣南采茶歌舞剧院陈明矿:江苏省淮剧团王君安:福建省芳华越剧团金喜全:上海京剧院麦玉青:广东粤剧院杜建萍:山西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刘莉莉: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郭广平: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卫小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何云: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窦凤霞:甘肃省陇剧院邱瑞德: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张涛: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周雪峰:苏州昆剧院唐妍: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张艳萍:郑州市豫剧院

今年得梅花奖一度梅的除了姜亦珊还有哪些演员?

耳无所闻
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名单戏曲(30名): 董 红 张家港市艺术中心 郑国凤 杭州越剧院 吕 洋 天津京剧院 周 利 重庆市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黎 安 上海昆剧团 赵杨武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 方汝将 温州市瓯剧团 王 超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 刘 露 成都市京剧研究院 姜亦珊 北京京剧院 刘建杰 山东省京剧院 陈亚萍 云南省滇剧院 孙劲梅 福建京剧院 苏凤丽 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吕淑娥 山东省吕剧院 屈连英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詹春尧 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 王 琴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 孙 娟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范乐新 南京市京剧团 姚百青 浙江省绍剧团 崔玉梅 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 王滨梅 浙江越剧团 刘雯卉 河南省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 王 红 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 贾菊兰 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 马 力 中央戏剧学院 雷 玲 湖南省昆剧团 边点旺久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 佟红梅 甘肃省陇剧院话剧(3名): 袁 泉 中国国家话剧院 张艳秋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王 斑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歌剧(1名): 陈小朵 中国歌剧舞剧院二、梅花奖二度获得者(二度梅)(6名)戏曲(5名): 李东桥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景雪变 山西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 柳 萍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刘子微 武汉京剧院 茅善玉 上海沪剧院话剧(1名):张秋歌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个人情况的说明

其名为窃
阴阳错
政审的个人情况说明主要如实写以下内容: 1、本人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的基本情况; 2、及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瓯剧的起源~~

勐垅沙
兼别
瓯剧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原名“温州乱弹”。因温州古称东瓯,又有瓯江流贯,故1959年将这一剧种改称瓯剧,成为深受浙南闽北观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上世纪50年代,一出《高机与吴三春》唱响华东地区,吴三春的扮演者陈茶花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温州市瓯剧团先后荣获文华奖、电视飞天奖等项奖,曾6次出国表演,新时期以来,古老的瓯剧得益于温州经济腾飞,得到进一步促进与保护,2008年,瓯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月,温州市瓯剧团将保留剧目《高机与吴三春》重新改编搬上舞台,展现了光大瓯剧不懈的艺术实践。

怎么写个人情况描述

八节课
苟可得已
学生还是职业人士?学生就写你的思想性格,爱好习惯,成绩,参加的活动以及对未来的一些期望如果是职业人士的话就主要是把个人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与杰出贡献写清楚就可以.如有必要,还可以将个人行文风格等稍加描述.例:郑朝阳,1960年出生于平阳鳌江,祖籍苍南。1981年毕业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1995年结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81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学语文教师、中语教研员、温州市艺术研究所专业编剧、温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等。现任温州市文联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剧协副主席,民盟温州市委副主委。一级编剧。1982年由温州市瓯剧团首演剧作《仇大姑娘》(合作),其后有越剧、婺剧、川剧、吕剧、花鼓戏等剧种及省内外二十多个剧团上演其剧目,1995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要剧作有《仇大姑娘》、《济世奇缘》、《宫墙柳》、《柳湘莲与尤三姐》、《七彩梦》(合作)、《潘金莲打炊饼》、《罗梦》、《东瓯王》、《洗马桥》、《木兰别传》、《洗心记》,戏曲电视剧《宫墙柳》、《仇家姑娘》,14集电视连续剧《温州女人》(合作),21集电视系列剧《足球小将》(合作)等。多次获省戏剧节优秀剧本奖,省“五个一工程”奖,首届田汉剧本奖,第十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二等奖,第十五届、十八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剧本奖;被确认为浙江省第一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瓯剧的发展~~

渐悟
数肇
瓯剧的发展 温州(永嘉)“南曲戏文”(简称之为“南戏”)的腔调,被叶德均(1911~1956)称为“温州腔”。瓯剧的腔调含高腔、昆腔、乱弹、“徽调”(皮簧)、滩簧、时调等腔调,其起源便是这“温州腔”。发展至今,瓯剧拥有明以来传留的部分剧作及其腔调,尽管历经数百年的演出、流变,然其“源”未变。作为瓯剧戏“种”之滥觞,只限于高、昆二腔及其剧作(自然也包括唱调)、音乐。现在的瓯剧则原名“温州乱弹”——“温州乱弹”是流行于以温州地区为中心的音乐的名称。现在,有两个剧种以 “温州乱弹”为腔调,除了解放后更名的“瓯剧”,另一个是以唱“皮簧”为主兼唱“温州乱弹”唱调的“和剧”。  1983年,全国戏曲开始趋向低潮,而瓯剧却在国外赢得前所未有的辉煌。应旅居荷兰华侨总会之邀请,经国务院侨办及我国外交部批准,温州市瓯剧团组成赴荷兰演出团。他们一行11人(其中东方歌舞团2人),以“中国文艺代表团”的名称,携带《断桥》、《浮缸》、《借扇》、《双下山》等折子小戏,于1983年9月18日离开温州赴北京,9月23日离京,次日飞抵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在那儿进行国庆首演之后,又先后在阿波都、埃因侯温、四放伦、碎旦、乌德烈夫、嗬罗领根、鹿特丹,及荷兰王国政府机构所在地海牙等9个城市演出,共演出9场。在海牙的那场演出为售票演出,每票售荷兰币15盾,盛况空前。然后演出团经比利时到达法国巴黎,并于10约17日晚在巴黎市中心的“互助之家大剧场”售票演出一场,每张票售价50法郎。,2500余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一时间,演出消息、瓯剧介绍、评论文章,大幅照片遍布大大小小的报刊,如在巴黎出版的《欧洲时报》、香港《文汇报》、新加坡《联合早报》、《华侨通讯》,及荷兰当地报刊都对瓯剧演出作了详尽的报道。《欧洲时报》在一篇文章中说:“亲不亲,家乡音。”一语道破当地华人的思乡情结。许多侨胞纷纷表示:“在国外看到温州地方戏,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解放后30多年来,我们从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节目,今年是第一次。”  在海牙演出时,荷兰王国一位精通音律的议员(据说还是荷兰皇室的艺术顾问之类的官员)观看了演出,,看完后,他特地到后台约见领队,当他发现整个伴奏乐队仅仅只是由三个人组成时,不由大吃一惊道:“想不到你们的乐队只有三个人组成,却能把气氛、感情、节奏处理得丝丝入扣,了不起!”他还赞扬乐队演奏员徐朝门的主板(板胡)“演奏水平高超,技巧娴熟,琵琶的演奏,也是技艺卓绝”。可不是么,三个人组成的乐队,竟兼顾板胡、高胡、三弦、二胡、唢呐、笛子,及打击乐等七、八种乐器,而能锣鼓齐鸣,管弦交响,俨然形成较为完整的伴奏乐队,确实难能可贵。  这次1983年首次出访西欧的瓯剧演出,历经3个国家,历访11个城市,演出10场,观众逾万人次,其中外国友人“约占四分之一”。它开创了“四个第一”,即浙江省第一个出国演出的戏曲团体;第一次出访西欧国家;浙江第一个少数地方剧种出访演出;第一个如此精干的阵容组织演出。温州瓯剧在某种意义上带有“历史意味”的这次出国演出是完满的,成功的。  因为1983年瓯剧赴荷兰、法国等地的演出引来国外热烈的反响,因而准备录制像带,广泛发行海外各国,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86年,中国新闻社为拍摄《瓯剧集锦》专程组成了拍摄剧组。时值盛夏,录制地点,就设在信河街石坦巷放生池瓯剧团排练场。《瓯剧集锦》中共收录5支小戏折子戏,它们是:《阳河摘印》(乱弹),张启斌曲,演员:陈又新饰薛猛、冯彩秋饰马氏,谢安怀饰马龙,叶岳林饰薛辉;《凤冠梦·一讼》(徽调),李子敏曲,演员:祁莲莲饰沈少卿,翁墨珊饰春娘(月娥),谢菲菲饰月娥,王成虎饰吴乙九,黄宗生饰李大人,冯彩秋饰李夫人;《借扇》(高腔),沈天成、孙余光曲,演员:王奋扬饰孙悟空,朱秋霞饰铁扇公主;《酒楼杀场》(乱弹),张启斌曲,演员:孙来来饰石秀,谢安怀饰酒保,徐为民饰卢俊义;《绣楼定情》(乱弹),李子敏曲,演员:林双杏饰高机,虞温萍饰吴三春,陈小红饰林聪。  不久,浙江省电视台又先后录制了翁墨珊与李志超合演的《孤屿情》专题;李子敏创作成就专题;陈茶花表演艺术专题;孙来来表演艺术专题;钱卫红《百花公主》专题;占崇香《潘金莲》专题等。  瓯剧乐制和乐队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但这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必须是细水长流的系统工程之一。作为一个古老剧种,瓯剧音乐的流传一直以口口相传这一传统的方式流传于艺人之间,绝少有人系统地发掘、记录并整理这含量浩繁的音乐,清理诸声腔音乐,可以说,这一领域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李子敏在领导和广大团内外老艺人(特别是当时比较集中的“温州戏剧学校”瓯剧班的许多造诣很深的老师)的支持关心和配合下,历经四年艰苦细致地挖掘、调查、采访、座谈和记录整理,第一次对瓯剧音乐、声腔全面地进行记谱、整理和研究,从而理清了其诸声腔的音乐系统,为瓯剧音乐的传世、传承及其后的作(编)曲和乐制、乐队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才使高腔第一次有了乐谱问世。并于1998年编印成巨帙《瓯剧音乐》。后又于80至90年代,即纳入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在“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编辑部,及文化部门的统筹下,再历数年,终于按国家编辑方案和思想指导,编撰成一部具有学术性、史料性和文献价值的长编专著(共七卷,约两百余万字谱)。总编撰李子敏因此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瓯剧音乐、唱腔的发掘、记录、整理和编撰成册,对于现时乃至后世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解放以来半个世纪,平心而论瓯剧艺术的编演,从内容到形式,从编剧到导演、表演,从灯光到音响,从歌唱到舞蹈,从总体艺术到特技,从服饰、化妆到布景、道具,从管理到开拓:现今瓯剧舞台上的演出中一切的一切,无论从任何一个局部或是总体,都有全面的、大幅度的甚至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的提高。剧目和整体艺术如此,文戏表演如此,武戏(包括猴戏)尤其如此,开创了武戏和猴戏表演的新的高度;音乐唱调解决了即确立了乱弹腔“男女工”调问题,创编了新的唱调、新的腔句,大大丰富了瓯剧音乐及其唱腔,提高了瓯剧音乐的表现力;乐队伴奏的整体素质;灯光音响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是前所未有的,舞美、造型、服饰的水平均向前大大迈进,比如,朱吉庆设计的《蝴蝶梦》舞台艺术造型,1990年被选送往布拉格参加国际舞台美术展览;谓其整体艺术水平跨上了新的历史高度是丝毫不夸张的。瓯剧,是流行于浙江南部,以温州为中心的地方戏。瓯剧是在民间土壤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明末清初,高腔、昆腔流行于浙南,乾嘉时,乱弹班开始盛行,班社均兼唱高腔、昆腔、乱弹腔。后又兼唱部分传自安徽的“徽调”,滩黄,时调。在长期的融合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声腔剧种。因为它是一个以唱乱弹腔为主的剧种,故又叫“温州乱弹”。1959年改称“瓯剧”。早期的温州乱弹班,是一种半职业性的戏班组织。农闲时,结班做戏,农忙时,解班务农,俗称“三月班”。现在可考的最早班名为“老锦绣”。成立于清乾隆年间。班主洪全本,温州市郊永强人。他把一批流散在社会上的乱弹艺人收拢成班,主要艺人有“辰生(当家旦)、冯钦(老旦)、巴祖(老外)、茂魁(鼓师)、“番人”(大花脸)。“老锦绣”以唱乱弹腔为主,兼演少数几本高,昆剧目。其固定剧目有八十四本大戏,故有戏谚,“有戏不清楚,去问老锦绣”。稍后的班社有“日秀”,“三星”、“小春花”、“八永义”等。至清道光年间,乱弹班曾一度发展到30余个,乱弹班的戏馆有二十多处,其活动区域,除浙南的温州、台州、处州(今丽水)外,还远及闽北,并传至台湾。《台湾省通史》载:“台湾有四平戏,也有温州乱弹。其区别是温州乱弹台上写‘天官赐福’,四平班写‘当朝一品’”。连横《台湾通史》也讲到温州乱弹说:“恶言四平,来自潮州,特奖乱弹,”可见温州乱弹亦深受台湾人民欢迎。

个人情况的说明

是射之射
不践其土
主要是把个人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与杰出贡献写清楚就可以.如有必要,还可以将个人行文风格等稍加描述.例:郑朝阳,1960年出生于平阳鳌江,祖籍苍南。1981年毕业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1995年结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81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学语文教师、中语教研员、温州市艺术研究所专业编剧、温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等。现任温州市文联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剧协副主席,民盟温州市委副主委。一级编剧。1982年由温州市瓯剧团首演剧作《仇大姑娘》(合作),其后有越剧、婺剧、川剧、吕剧、花鼓戏等剧种及省内外二十多个剧团上演其剧目,1995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要剧作有《仇大姑娘》、《济世奇缘》、《宫墙柳》、《柳湘莲与尤三姐》、《七彩梦》(合作)、《潘金莲打炊饼》、《罗梦》、《东瓯王》、《洗马桥》、《木兰别传》、《洗心记》,戏曲电视剧《宫墙柳》、《仇家姑娘》,14集电视连续剧《温州女人》(合作),21集电视系列剧《足球小将》(合作)等。多次获省戏剧节优秀剧本奖,省“五个一工程”奖,首届田汉剧本奖,第十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二等奖,第十五届、十八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剧本奖;被确认为浙江省第一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个人情况的说明

纸月亮
大故
政审的个人情况说明主要如实写以下内容: 1、本人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的基本情况; 2、及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