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调研?

鬼追人
卡拉鹰
组织行为学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共有的一套意义共享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这个意义的共享体系实际上是企业所看重的一系列关键特征。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精神与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传统习俗、价值取向的总和。认识、评价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从企业文化角度认识一个企业,比单纯从财务指标或者年报上,更深入、更透彻一些。我们假设,你是一个外部人,空降到一个企业担任高管,除了了解这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人员构成之外,最好能尽快准确把握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调研便是这样一个工具。企业文化调研的步聚要进行企业文化调研,需经过以下几个步聚:第一就是对企业总体情况进行了解。包括企业的历史情况、人员构成、目前的现经营管理状况、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产品竞争力、品牌价值等方面。实际上,这是任何一个空降或是外聘高管都要做的事。第二是了解这个行业的背景。包括行业的历史与现状、行业竞争力、从业人员文化倾向、相关行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市场竞争情况、市场人员精神状态与工作状态、市场前景影响力、市场从业人员对企业整体的认识。这是从行业的中观层面来认识把握企业的,主要从市场角度切入,这是非常准确的。因为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是企业的主要生存环境。市场和营销人员最能反映和评价企业的文化优劣。第三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调研活动来认识和评判企业文化。包括问卷调研、座谈、个别交流、书面材料研究、高层专访、随机访问、现场观察等方式。这些方式,是真正走入企业进行企业文化调研的具体步聚。问卷调查,要注意问卷设计、发放范围、操作方法、统计分析。座谈要注意座谈对象、内容设计、过程控制和引导等环节,还要关注一些细节。高层专访也要进行内容设计,提前准备,注意把握关键点。书面材料研究,则主要是从文本内容尤其是企业的历史来了解企业。现场观察是很重要的方式,要重点考察厂房车间布局、产品包装、物料存放、设备设施情况、员工服饰与精神面貌、文字及宣传栏情况、对外人的态度、食堂宿舍。这些方面,基本可以反映一个企业整体的物质风貌和精神风貌。以上都是从一些方法层面,了解企业的整体文化特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企业文化调研的主要内容在组织行为学角度,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一套意义共享体系,它使企业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企业。这个意义的共享体系实际上是企业所看重的一系列关键特征。研究表明,主要是七项主要特征。一是创新与冒险。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受到鼓励进行创新和冒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二是是否注意细节。员工在多大程度上被期望做事缜密、仔细分析和注意细节。三是结果取向。管理层在多大程度上考虑到决策结果对组织内成员的影响,换句话说,管理层是否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或者主要以结果来决定组织成员。四是人际取向。管理决策在多大程度上考虑到决策结果对组织内成员的影响。管理层在决策时,是否考虑到每项决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对企业员工利益的影响。以上每个特点都表现为一个从低到高的连续体。根据这七个特征来评价企业,就能得到一幅企业文化的构成图。这幅图构成了企业成员对于企业、企业中的活动风格、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共同理解的感情基础。企业调研活动应该围绕着以上七个方面进行,才能获知企业文化的风貌。调研中注意把握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强文化与弱文化的关系。一个企业的主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调研中,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否被企业成员所广泛认知,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强文化的标志。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强烈而广泛的认同,就是强文化。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组织成员越多,对核心价值观的信念越坚定,组织文化就越强。强文化会对其员工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组织内创造一种强有力的行为控制氛围。其次是摸清主文化与亚文化的情况。在企业文化调研中,还要注意主文化与亚文化的状况。很多大型企业都存在着一个主文化以及众多的亚文化。主文化体现的是核心价值观,它为企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亚文化通常在大型企业内部发展起来,反映了其中一些成员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情境和经历。企业文化调研不能凭想像推断,只有扎实深入开展调研,才能基本准确认识一个企业的文化状况,对一个企业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急需文化调研的有关建议!谢谢!

冬日蝶
楚茨
http://www.cmrr.com.cn/中华调研网-全球性的调研报告和市场调研网站县2008年上半年劳动就业和工资分配情况分析及建议 佚名 07-19 县2008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及下半年投资走势的展望和建 佚名 07-19 县2008年上半年工业发展情况综述及对策分析 佚名 07-19 对x县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佚名 07-19 县上半年种植业生产情况分析与建议 佚名 07-19 县200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与解决方法 佚名 07-19 转变乡镇财政职能,改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 佚名 07-16 X乡镇推动合同司法见证调研报告 佚名 07-15 如何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实职制度 佚名 07-13 岑巩县农副产品市场发展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佚名 07-13 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疾控中心党的理论建设 佚名 07-13 农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佚名 07-13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来武装头脑推动实践工作 佚名 07-13 对某县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调查和工作创新的思考 佚名 07-08 对x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调研报告 佚名 07-08 城区预防和减少越级访、集体访现象的法律思考 佚名 07-08 烟叶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佚名 07-08 新形势下对xx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佚名 07-08 浅议如何提高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佚名 07-08 药山村脱贫的浅析 佚名 07-08 浅谈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几点看法 佚名 07-08 关于泸水县发展“三带经济”调研报告 佚名 07-08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全力以赴为x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佚名 07-08 铁路安全生产调研材料--靠设备强基础开辟安全生产新局面 佚名 07-06 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佚名 07-05 城市管理经验材料--创建山水园林文明城市,营造优美和谐人居环境 佚名 07-05 借鉴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 佚名 07-05 解放思想 凝心集力 构建和谐城管 佚名 07-05 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建和谐城管——社区城市管理工作对策与措施 佚名 07-05 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典型情况调研报告 佚名 07-05 农业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佚名 07-05 宾馆维权工作调研报告 佚名 06-14 乡茶产业发展纪实 佚名 06-14 关于大学生毕业走向调查报告 佚名 06-01 市县区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佚名 06-01 2008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佚名 06-01 公司会计调查报告 佚名 06-01 2008新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佚名 06-01 关于乡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佚名 06-01 2008中学生家庭环境调查报告 佚名 06-01 中国应用软件企业岗位状况调查报告 佚名 06-01 2008年度新农村调查报告 佚名 06-01 2008中国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佚名 06-01 大学生暑期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佚名 06-01 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2008调研报告 佚名 06-0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报告 佚名 06-01 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佚名 06-01 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佚名 05-29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工作调研报告 佚名 05-29 村弱势群体工作调研报告 佚名 05-29

旅游文化调研怎么写

深宫怨
东西东
百度手下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辞郎洲
丧女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想领导之虑,谋领导之所思,办领导之所需,在适需对路上做文章,不断提高调研工作质效,提升服务工作水平。那么,,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拓展思维,精心选题围绕领导需要选准调研题目是关键问题,它是通过调研为领导服好务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关注和把握公司的全局工作发展动态,需要我们平时就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上,牢牢把握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的脉络和趋势,于细微处挖掘大题材、琐碎中找出新思路、平淡处提炼新观点,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准调研题目方面我们主要抓“五点”,即:履行职能中的“朦胧点”、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点”、基层工作中的“闪光点”、干群关系中的“敏感点”和领导者眼中的“关注点”。2.广调细查,精研深析调查研究贵在调查,重在研究,只有亲自调查,深入研究,才能把情况搞准,把问题摸透,把对策想好。一是要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克服盲目性。对调研的目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了然于胸;对调查地点的选取、访谈人员的选定、座谈会的参加范围提前设计;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素材的选择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先拿出调研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克服片面性。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既通过汇报了解情况,又深入到一线获得感性认识。调研不是对现成材料所进行的文字整理加工过程,不能靠材料堆材料。单纯靠听汇报、要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很容易被材料框住,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路,最终调研就容易成为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东西。沉得越深,工作越实,获得的资料才会越丰富。在思想上不断有闪光点,使问题找得更准,对策和建议提得更好,调研成果的质量更高。所以我们必须贴近基层,走进基层,真正蹲下来、沉下去,尽可能多地进行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三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克服表面性。研究是调查的升华,调研人员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把问题分析得透一些,再透一些,建议想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启示想得远一些,再远一些。要抓住倾向性、症结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原因中查找症结,从实践中发现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决策落实的对策和建议;紧扣典型性经验进行深刻剖析,从做法中发掘内涵,从事实中找出规律,从经验中提炼出启示,提出推广经验、发挥典型指导作用的思路和措施。 “责任追究上移、工作重心下移”;“沟通无界限、管理无时空、工作无小事、尽责无借口、学习无止境”等等。3.凝练思想,精雕细刻语言为思想服务,思想靠语言表达,调研既是思想认识反复提纯的过程,也是语言反复提炼的过程。领导事务繁忙,每天需要阅示诸多材料,调研文章如果思想性不足,参谋价值不大,可读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难引起领导的关注,其调研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因此,调研必须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思想性、在对策建议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文字表述上有一定的语言艺术性。一是要突出思想性。调研成果要富有真知灼见,缺乏真知灼见的调研成果不能轻意出手。经验和启示要富有典型性,能够供推广和借鉴;问题及对策要有针对性,能解决问题。调研如果简单地罗列问题或经验,停留在表面上的空洞的文字表述,所提的建议和启示仍是别人脑中的东西和别人文中的东西,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二是突出可操作性。调研提出的对策不能是苍白的文字表述,启示也必须对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价值。要深入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或对别人已想到解决思路的,赋予巧妙的解决途径。以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为领导出好主意、当好参谋,使的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的决策视野。三是突出语言艺术性。文章只有吸引住领导的目光,才会使领导去探究文中的观点和思想,也才可能采纳为决策依据。因此,调研在表达形式上必须有一定的风格。题目要力求传神,既能挈领全篇,又能揭示主旨;标题要力求新颖,运用神来之笔;内容要力求精确,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做到客观全面,真实有效;语言要力求有感染力、震撼力和穿透力,给人以较强的艺术感。调研报告要避免搞成“个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有”。如果说的都是文件上的语、别人讲过的话,没观点、没思想、没见解,这样的调研报告既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批示,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调查研究工作中的误区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有这么一段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时时有矛盾,处处有问题,倘若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寻觅精神和“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实践,就体验不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惊喜发现。须知“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前提是得踏破铁鞋。调查研究,最欣喜也最无奈的感觉恐怕莫过于此。那么,在调查研究工作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走进误区: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现象无本质调查研究的宗旨是为了搞清事实真相,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说是为了把握事物现状,预测发展趋势。领导要运筹帷腿,把握全局,正确决策,不能处处都到、事事躬亲,必须借助调研信息研究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信息掌握的“准”与“不准”,往往就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否从客观实际出发。而在为领导提供信息、决策,做好智力服务的实践中,有说服力、有见地、有策略的调查报告屈指可数,往往都是只拈皮毛,浮于表面;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将调研视为调查。调研人员也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因而也就不能如实地、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零散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深入本质地分析形势和解决问题,导致在决策中出现了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如果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只停留在听听汇报,了解形势,掌握数据,不积极主动深入实际,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症结,就不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捷径和措施。因此调查研究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大胆探索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坚持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从事物的表象中分析问题、探求对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大海捞针:毫无针对性在实施调查研究前,我们必须根据领导的意图和研究的课题,确定重点和难点、任务和时间要求,制定周密可行的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从而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简单化倾向。如果我们不摒弃“闭门造车,电话调查,听取汇报”来获取信息资料的“官僚主义”作风,唯上不唯实,报喜不报忧,就无法正确决策,促进工作。当前,围绕设备安全、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技术研究、基本建设、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规划、人力资源、文化等方面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在立意高、剖析深、理念新上做文章,针对重点、难点、热点、焦点、敏感点问题开展攻关,同时进行战略、专题、对策研究,分析形势,把握动态,谋划思路,为领导决策提供预案,当好参谋。“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跤龙”。调查研究只有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抓住热点,攻克难点,挖掘特点,反映敏感点,才能给领导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反之,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调查无头绪,研究无目的,是不会出任何结果的。3.雨中送伞:没有时效性调查研究作为决策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这样领导才会果断而及时地对某项工作做出决策。如果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调查研究拖延时间过久,延误领导决策,必然会导致不该有的矛盾、后果产生,领导的事后决策也必然会失去意义作用,那么调查研究实际上就是徒劳的、无效的。例如,基层单位群众上访事件,有的甚至扩大事态,影响了全局工作。这就是调查研究“滞后”的具体表现。事前如能了解群众的心理愿望,摸清群众的思想动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必然会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如果调研人员超前系统思考问题,并且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达到既务实,又高效,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动态,为领导提供所需的信息,其结果往往会大相庭径。调研人员决不能“雨中送伞”,要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4.事后诸葛:缺乏预见性调查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搞什么样的调查研究都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为了论证自己和某个领导的观点,凭主观意志和想当然去搜集、选择有关材料,更不能为了迎合某个领导的口味,或者是适应某种政治气候,在调查中见机行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用各种虚假的材料去干扰领导的决策,这样必然会酿成不良后果。要想搞好决策研究,必须调查事物存在的历史背景、发展沿革,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出实招,务实效。比如,我们在探索新的管控模式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建议缺乏预见性、先见性,在实施过程中也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当然,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得到有价值的调研结果。只要我们把握在选题上的针对性、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对策建议的可行性,领导的决策就一定会从中受到启示,洞开思路。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作用,指导于工作实践。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观光客
不然则已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想领导之虑,谋领导之所思,办领导之所需,在适需对路上做文章,不断提高调研工作质效,提升服务工作水平。那么,,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拓展思维,精心选题围绕领导需要选准调研题目是关键问题,它是通过调研为领导服好务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关注和把握公司的全局工作发展动态,需要我们平时就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上,牢牢把握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的脉络和趋势,于细微处挖掘大题材、琐碎中找出新思路、平淡处提炼新观点,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准调研题目方面我们主要抓“五点”,即:履行职能中的“朦胧点”、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点”、基层工作中的“闪光点”、干群关系中的“敏感点”和领导者眼中的“关注点”。2.广调细查,精研深析调查研究贵在调查,重在研究,只有亲自调查,深入研究,才能把情况搞准,把问题摸透,把对策想好。一是要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克服盲目性。对调研的目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了然于胸;对调查地点的选取、访谈人员的选定、座谈会的参加范围提前设计;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素材的选择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先拿出调研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克服片面性。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既通过汇报了解情况,又深入到一线获得感性认识。调研不是对现成材料所进行的文字整理加工过程,不能靠材料堆材料。单纯靠听汇报、要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很容易被材料框住,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路,最终调研就容易成为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东西。沉得越深,工作越实,获得的资料才会越丰富。在思想上不断有闪光点,使问题找得更准,对策和建议提得更好,调研成果的质量更高。所以我们必须贴近基层,走进基层,真正蹲下来、沉下去,尽可能多地进行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三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克服表面性。研究是调查的升华,调研人员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把问题分析得透一些,再透一些,建议想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启示想得远一些,再远一些。要抓住倾向性、症结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原因中查找症结,从实践中发现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决策落实的对策和建议;紧扣典型性经验进行深刻剖析,从做法中发掘内涵,从事实中找出规律,从经验中提炼出启示,提出推广经验、发挥典型指导作用的思路和措施。 “责任追究上移、工作重心下移”;“沟通无界限、管理无时空、工作无小事、尽责无借口、学习无止境”等等。3.凝练思想,精雕细刻语言为思想服务,思想靠语言表达,调研既是思想认识反复提纯的过程,也是语言反复提炼的过程。领导事务繁忙,每天需要阅示诸多材料,调研文章如果思想性不足,参谋价值不大,可读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难引起领导的关注,其调研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因此,调研必须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思想性、在对策建议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文字表述上有一定的语言艺术性。一是要突出思想性。调研成果要富有真知灼见,缺乏真知灼见的调研成果不能轻意出手。经验和启示要富有典型性,能够供推广和借鉴;问题及对策要有针对性,能解决问题。调研如果简单地罗列问题或经验,停留在表面上的空洞的文字表述,所提的建议和启示仍是别人脑中的东西和别人文中的东西,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二是突出可操作性。调研提出的对策不能是苍白的文字表述,启示也必须对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价值。要深入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或对别人已想到解决思路的,赋予巧妙的解决途径。以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为领导出好主意、当好参谋,使的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的决策视野。三是突出语言艺术性。文章只有吸引住领导的目光,才会使领导去探究文中的观点和思想,也才可能采纳为决策依据。因此,调研在表达形式上必须有一定的风格。题目要力求传神,既能挈领全篇,又能揭示主旨;标题要力求新颖,运用神来之笔;内容要力求精确,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做到客观全面,真实有效;语言要力求有感染力、震撼力和穿透力,给人以较强的艺术感。调研报告要避免搞成“个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有”。如果说的都是文件上的语、别人讲过的话,没观点、没思想、没见解,这样的调研报告既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批示,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调查研究工作中的误区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有这么一段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时时有矛盾,处处有问题,倘若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寻觅精神和“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实践,就体验不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惊喜发现。须知“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前提是得踏破铁鞋。调查研究,最欣喜也最无奈的感觉恐怕莫过于此。那么,在调查研究工作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走进误区: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现象无本质调查研究的宗旨是为了搞清事实真相,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说是为了把握事物现状,预测发展趋势。领导要运筹帷腿,把握全局,正确决策,不能处处都到、事事躬亲,必须借助调研信息研究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信息掌握的“准”与“不准”,往往就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否从客观实际出发。而在为领导提供信息、决策,做好智力服务的实践中,有说服力、有见地、有策略的调查报告屈指可数,往往都是只拈皮毛,浮于表面;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将调研视为调查。调研人员也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因而也就不能如实地、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零散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深入本质地分析形势和解决问题,导致在决策中出现了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如果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只停留在听听汇报,了解形势,掌握数据,不积极主动深入实际,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症结,就不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捷径和措施。因此调查研究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大胆探索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坚持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会从事物的表象中分析问题、探求对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大海捞针:毫无针对性在实施调查研究前,我们必须根据领导的意图和研究的课题,确定重点和难点、任务和时间要求,制定周密可行的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从而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简单化倾向。如果我们不摒弃“闭门造车,电话调查,听取汇报”来获取信息资料的“官僚主义”作风,唯上不唯实,报喜不报忧,就无法正确决策,促进工作。当前,围绕设备安全、市场营销、运营管理、技术研究、基本建设、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规划、人力资源、文化等方面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在立意高、剖析深、理念新上做文章,针对重点、难点、热点、焦点、敏感点问题开展攻关,同时进行战略、专题、对策研究,分析形势,把握动态,谋划思路,为领导决策提供预案,当好参谋。“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跤龙”。调查研究只有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抓住热点,攻克难点,挖掘特点,反映敏感点,才能给领导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反之,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调查无头绪,研究无目的,是不会出任何结果的。3.雨中送伞:没有时效性调查研究作为决策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这样领导才会果断而及时地对某项工作做出决策。如果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调查研究拖延时间过久,延误领导决策,必然会导致不该有的矛盾、后果产生,领导的事后决策也必然会失去意义作用,那么调查研究实际上就是徒劳的、无效的。例如,基层单位群众上访事件,有的甚至扩大事态,影响了全局工作。这就是调查研究“滞后”的具体表现。事前如能了解群众的心理愿望,摸清群众的思想动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必然会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如果调研人员超前系统思考问题,并且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达到既务实,又高效,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动态,为领导提供所需的信息,其结果往往会大相庭径。调研人员决不能“雨中送伞”,要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4.事后诸葛:缺乏预见性调查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搞什么样的调查研究都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为了论证自己和某个领导的观点,凭主观意志和想当然去搜集、选择有关材料,更不能为了迎合某个领导的口味,或者是适应某种政治气候,在调查中见机行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用各种虚假的材料去干扰领导的决策,这样必然会酿成不良后果。要想搞好决策研究,必须调查事物存在的历史背景、发展沿革,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出实招,务实效。比如,我们在探索新的管控模式或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建议缺乏预见性、先见性,在实施过程中也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当然,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得到有价值的调研结果。只要我们把握在选题上的针对性、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对策建议的可行性,领导的决策就一定会从中受到启示,洞开思路。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作用,指导于工作实践。

谈谈怎样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孤女恋
寒风镇
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逻辑性条理性很强,因此,应该有它自己的程序,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形成了调查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这就是:准备工作、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1、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首先是调查目的准备。调查研究是有目的而进行的。在起始调查研究之前,就应该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动机,意图和任务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准备不是让调查者钻领导的框框,目的准备只能是下去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其次是调查对象的准备。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成熟明,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劳动。第三是知识准备。调查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业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习,可以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与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有关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调研成果,以免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些知识是不可能在调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还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掌握,到了临近调查研究时的再熟悉一次。知识的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等文件;二是传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三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第四是组织准备。调查研究是一种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少以外,一般的调查研究涉及的人员都比较多。因此,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根据调查研究的任务大小,确定参与人数。如果一个单位承担难以完成,可以联合其他单位一起搞。如果参与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就必须首先确定牵头单位和负责人,然后根据人员多少和素质确定分组,并对调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调查研究的经费、交通工具等作出详细计划。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是上级对下的,因此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出调查提纲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被调查单位一般应根据调查提纲和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安排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在组织调查对象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史挑选报喜的人,而把那些有头脑、平时爱报忧、甚至持不同政见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见不顺耳,是错误的,但听一听,分析分析,使问题更加明确,还是有好处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进入调查阶段了。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掌握的情况越多,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2、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其实,这在调查了解情况的阶段就开始了,因为在收集情况时,不可能像是录音机一样不用费脑子,而是一边听情况,一边就开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阶段的升华。了解情况阶段的工作,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才能成为成果。这一阶段包括: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的写作。经过分析研究阶段,对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楚了,但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还要经过一个综合提练阶段,即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因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问题。在综合分析中,要有步骤地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调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质,找准主要矛盾,确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二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找出带规律的东西,并沿着这个规律研究得出有关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三是再按照这些基本观点,从调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进一步加以论证,使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三)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是指调查的途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的调查研究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外,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方法。1、会议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会议调查法。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召集一些了解详细情况的同志,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谈谈某些问题的情况和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开调查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比较详细的情况,效率比较高,而且由于参加会议的同志是比较熟悉情况的,因此掌握的材料会比较可靠。开调查会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定适合参加调查的人员。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是熟悉情况的同志。如果对情况不熟悉,就不可能谈出真实的情况来,甚至会把调查者引向事物的反面。二是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尽可能挑选各个层次、各个行业或部门、不同年龄的人员,这样便于更广泛地了解各方面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三是调查会要有活泼、畅所欲言的氛,主持调查会的同志要善于用坦诚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轻松的语言、活泼的手势等谈话艺术,解除与会者的紧张心理,引导大家展开讨论。四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调查会的规模大小以及分几次开还是一次开。有时事情情况较复杂,发言人较多,可以分开两次或多次,让参加座谈的人员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由于一些领导或权威人士的参加可能会使参加调查的同志紧张或拘束,不利于发表意见,主持人就可以分层次召开或个别征求领导及权威人士的意见。五是将调查的内容提前告诉参加会议的人员,请他们提前做好准备,防止调查会开始才提出议题的做法。 实地观察法。是指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工具和手段,直接考察正在发生的经济或社会现象。实地观察法是搜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首选方法。实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调查者能够在实地直接感和客观对象,所获取的是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实地观察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2、文献调查法和民意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是指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的信息。文献是指记录知识的信息资料,是调查资料的重要来源。对于社会现象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等,文献资料就可能成为首要的资料来源。文献调查法的目的作用,在于充分了解事物的背景与概貌,以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文献调查法往往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一般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而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 民意测验是一种充分体现民主精神的调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群众对某问题的态度和意见。民意测验一般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走访调查。调查者通过抽样法,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通过同他们面谈或电话联系等,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和意见。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与调查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其缺点是容易使被调查者产生一些拘束,不愿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来。民意测验选的对象越多,了解到的情况就越接近真实,民意测验挑选对象时应注意不要单调地选一种人,而应从年龄、职业、收入、政治面貌、种族、性别等不同的方面选出不同的人来,这样才能保证民意测验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二是书面调查。一般采取无记名方式,调查者提出一些题目或调查内容,通过卡片、信函和问卷等书面形式分发给一定数量的群众,由群众自愿填写,然后收回,进行统计分析,由于采取无记名方式,群众没有任何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压力,可以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出来,因此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群众真实的心理和看法,对改进工作很有帮助,而且由于这种调查面广,增加了解调查的材料。 3、访谈调查法和资料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与被访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调查对象情况的方法。访谈调查法要求访谈者不仅要做法访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且要善于进行人际交往,与被访谈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熟练地掌握访谈中的提问、引导等技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面谈。 资料调查法。即通过收集有关现成的书面资料,查阅各种历史档案,进行调查研究。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尤其对于不容易接触的东西或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获得一定的情况,资料调查法的缺点是收集到的资料是第二手资料,有时会由于其记录者的水平问题,使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进行资料调查时,要认真核对资料,尽可能地掌握完整的资料。 4、统计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是利用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通过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可能通过报表分析出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如通过每月报表,可以分析出某个企业逐月产值完成情况,并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还可预测出下一步的趋势。运用统计调查法,应注意几点:一是统计口径要统一,否则是不可比的;二是应以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否则分析的依据难免有误;三是报表分析和实际实际调查相结合,不能就报表进行单纯分析,如对产值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报表中难以反映出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 实验调查法。是指经过特殊安排,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使一定的社会现象发生,以提示其产生原因或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控制某种条件,较准确地了解有关现象的变化,深刻地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实验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尤其是取决于对实验因素的控制和对非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调查法通常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达到一定的理论目的,即检验一定的假设;二是可以达到一定的实践目的,即对新的政策、措施或社会形态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5、综合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 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调查研究中可能会接触到很多零碎繁杂的情况,如果把这些情况不加整理地全给领导端上来,就不能达到整体研究的目的,因此,必须对这些情况加以整理,整理的办法之的就是综合归纳法,所谓综合归纳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通过考虑得到普遍性的、有规律的东西,形成多样性的统一,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并不是事物各个方面的各个部门的简单相加。综合归纳离不开分析研究。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并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同时进行大范围的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资料较为可靠,能够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消耗收到比较大的效果。 6、回溯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 回溯分析法一般用在对某项决策效果的调查研究中,即在某项决策面临失效的情况必须重新决策时,就需要对原有决策的产生背景及决策本身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过程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纠正失误。 回溯分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从原有决策的起点开始,一步一步按事物发展顺序来进行,通过对当时决策背景、决策实施的每一步的演示,找出问题的症结。二是从决策的结果开始,倒着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先摆出失误的后果,然后找出引起失误的原因,再找出更深层次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终的原因。回溯分析必须以充分的事实说话,不能想当然搞假设推理。 典型调查法,是指在定范围内选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这是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虽然是选择部门对象进行调查,但这些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也能够达到认识事物总体的目的。典型调查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如选择的对象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就很难得到对事物整体的正确认识。这就要求调查者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详细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概况,认真加以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只有这样调查才能具有全面的代表意义。 以上介绍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只是一般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调查研究中使用时,并不是单一运用的,而是互相交错运用的。因此,办公室人员应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如何提高调查研究水平 刚就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已谈了很多,大家也有很深的体会,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调研水平,这里,结合平时的感受,我用古人的几句诗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强内功。我感到搞调查研究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不懂政策,我们就会无的放矢,说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们还在研究,这样的成果就成了“马后炮”。其次,要懂人。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说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万别。搞调研工作,要学会懂人、学会了解被调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我们工作范围内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在调研中就会出现答非反问,难入正题现象。所以,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等方面都要涉猎一些。通过学习,切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自觉贯彻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第三,要懂写作。调查研究后,对于调研结果,需要用调研文章把它反映出来,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定作水平。 第二,“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得高。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确保工作符合实际、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事找事,无病呻吟。因此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而不单为了完成任务写篇文章。站得高,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研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对调研工作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在笔先”,即立意(主题)要在调研之前就应明确,操笔为文,连立意也不明确,那就很难下笔。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约着文章的内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确,形成的调研结果就会是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第三,炼意要深。也就是提炼主题,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我国古人认为发现“意”后,还要从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夫求得其精,称之为“炼意”。炼意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金百炼则杂气而精光发”,“意”须百炼才能除掉杂质。拿现代语说,就是确立主题后,还要提炼主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符合事物规律的认识。立意是事实材料的客观性和作者的主观性相统一的产物。而炼意则是实现统一的手段,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实现的。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指的头脑加工。我国古人称为“胸有炉锤”,经过千锤百炼,才显现精意。我们在处理从调研中得来的材料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上级的高度、群众的高度、创新的高度来考虑和思考问题。站在这样五个高度,我们的调查研究就具有时代精神,就有高度,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对工作就有一定的推动,借鉴作用。 第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沉下去。一个人要获得感性认识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亲历亲为,二是间接获取,作为基层干部来讲,亲历亲为更为重要。必须做到“三个深入”:第一,深入工作。我们的调研要为工作服务,必须深入到工作中去,要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坚决克服工作调研“两张皮”的问题,要及时对工作推进的反响、效果、典型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不搞“花拳绣腿”,防止蜻蜓点水。第二,深入群众。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要多听群众对的看法,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过程;第三,深入实践。要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价值大小。搞调查研究,不能只能写篇文章就完事,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案,要组织实验,要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要带头践行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带头去宣传所提出的主张。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对理想有衷情,对事业有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创新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只有设身处地,深入现场,才能有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才能有的想法和办法。 第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要钻进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还只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成果,就像淘金一样找到了矿沙,但要找到金子,必须辛勤、淘漉。不同时期对调查研究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从大量复杂纷繁的现象、问题、事例中找准所需要的东西。一是追求真理。我们搞调研就要追求真相,找寻本质,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不随人俯仰,不任人方圆,不唯上,不唯书,这是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的宝贵品质。要保持客观的、冷静的头脑,不被世俗流行的观点和自己的先天之见所蔽,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于现有成见的东西,而对改变现有成见的东西视而不见。第二,崇尚科学。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我们的研究课题。调查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科学方法。传统方法如召开调研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是多年来我们坚持的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应当继承和完善。同时也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注意典型调查,也要注意利用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既要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定性的分析,也要适当采用数学模式等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要努力从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等方面的结合上得出对调研对象的科学认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调研效率,并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第三,辩证选材。材料对调研具有佐证和深化作用。要围绕主题选材,材料是主题的体现,主题是选材的依据。不管材料多么生动,如果与主题无关,就应舍弃,决不可因偏爱而损害了主题。选材要真实,材料真实,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合乎科学道理,才可信,才能有说服力。选材要有代表性,“以一当十”,越精越好。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对材料开掘要深,轰轰烈烈的大事,其意义容易识别,但小事也往往有深远的含义。要用心开掘,由表及里,由小见大,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反映工作的本质。选材要有时代气息,有时代感的材料,才能与现实相吻合,才能与时代的脚步合拍,才能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选材要新颖,陈旧的材料,已经失出了它的生命力,不会对组织工作起作用。材料新颖,才能使读者如独辟蹊径,耳目一新。 第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要静下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浮躁心态,就是急功近利,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不愿用硬功、不愿下死劲,这对调研百无一利。要搞好调研必须静得下,沉得住气。首先强化责任心。责任心决定着工作的动力。心中要时刻想到要把调研工作与推动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而不是为写文章而调研,为任务而调研。其次强化奉献精神。搞调查、写文章是吃苦的事,辛苦的事。有时候很辛苦,很累,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稿,常常是头昏、眼花、手酸、肩痛,嘴里苦,没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且搞不好的。三是强化求精意识。文章不怕改,观点不怕炼。越改越精,越炼越新。因此,古人有“面壁十年图破壁”、“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我们写调研文稿也要有这种精神,许多同志有思想火花,有研究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勤于思考,提出好的建议,多出一些好的调研成果。从事调研工作,对自己的成长大有益处,实际上也培养了不少人才。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去。”

怎么编写调查报告啊?

数日不见
帝王之功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附:范例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的农民离开土地,从而在工业化、城镇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用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及工业小区建设,推进了我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为被征地农民带来了的发展机会、就业岗位和增收来源。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突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谐社会目标实现,为此,我们走访调查了我镇石龙、晓墅、梅溪等一些村,就被征地农民和社会保障问题做了专题调研。一、基本情况(一)被征地农民分布和被征地农民收入状况经过最近对全镇被征地农民分布和被征地农民收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从1992年6月至2005年1月,全镇共征用农村集体土地1934亩,主要涉及石龙、晓墅、梅溪等三个村,人均耕地均在1亩以下;被征地劳动力人口为5248人,占全县被征地劳动力总数16%,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有1240人,占23.6%,20—40岁的有1651人,占31.4%,40—60岁的有1827人,占34.8%,60岁以上有530人,占10.1%;216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社会保险,占被征地农民的4.1%;被征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70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二)被征地劳动力就业现状通过走访调查,据统计被征地劳动力从事传统农业的892 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17.1%,在企业或其他单位务工3100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64.7%,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870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16.6%,无业的386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7.4%。被征地村中,从村集体经济、村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情况出现:一、村企业效益比较好的村,80%—9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本村企业工作,其余外出打工或在本村自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基本上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如石龙村依托广隆五金工业城安置本村750名被征地农民,占全村劳动力的41.6%;二、部分无村企业或村企业少,效益又不佳的村,农村劳动力只有30%左右在村企业工作,其他在外打工或自谋职业,还有部分无业,就业压力大,如晓墅村、华光村。(三)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及生活保障情况近几年来,我镇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始终考虑到拆迁户是弱势群体,千方百计减少被征地农民损失,切实确保将安置补助、土地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房屋拆迁补偿费和过渡安置费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在拆迁安置中尤其注重贫困户的拆迁工作,在做深、做细思想工作同时,依据补偿标准,适当合理的增补补偿费。如针对梅晓大道用地拆迁房屋,涉及部分困难户的安置问题时,镇、村共同协调解决其安置费用,尽力满足要求。在安置方面也进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石龙村、华光村为被征地农民统一规划安置小区,并配套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既节约土地,又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二、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被征地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一方面,就业观念差。农民被征用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补助救济,认为就业仍然是村和集体的事,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对参加社会保障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些问题在经济条件差的村表现的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民对自身生活保障只对当前作初步打算,缺乏长远考虑,认为眼前生活能维持下去,孩子能上学就行了。有些村领导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保障方法来保障村民今后的生活问题,但没有达成村与村民的共识。(二)社会保险执行滞后,且开展难度大。目前,作为县出台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还处在试行阶段,只是刚刚起步,我镇也仅在调查摸底过程中,要解决全镇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任重道远。从调查摸底情况看,一是村民对补助对象的条件、要求持有不同意见。依据保障制度执行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被征地农户享受不到生活保障。二是各村经济发展不一样,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一定困难。根据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顾虑集体难以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三是个体存在的经济水平不一样,也影响社会保险的参与率。有的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经济收入较高,不在乎参不参加保险,甚至不愿参加。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仅能保障基本生活和子女上学,无力参加保险,会造成两级分化的问题。上述问题,在调查摸底中已反映出当前社会保障要开展得富有成效有一定难度。(三)就业安置困难。从我镇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一的被征地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加上今后平均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从无业农民情况看,被征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具体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大龄下岗职工十分困难,再要安排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更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四是被征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身体上有缺陷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括40岁以上的妇女,50岁以上男子农民。这些人有土地补偿金,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补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三、对策建议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研究解决征地费用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以更优惠的政策,的关注,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一)充分认识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重要性和紧迫性。我镇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一定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在所难免,今后的发展中还会有相当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出现。虽然,这个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但是,若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的稳定,最终将会影响到我镇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我们本着不让为城镇建设、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的被征地农民吃亏、不让被征地农民因征地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使被征地农民不失利、不失业、不失居,有保障。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我镇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经常地不断地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倾力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一是让被征地农民中的困难户、特困户直接进入城镇居民的低保体系。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医疗缴费、村集体扶持、政府支持和社会多方面筹资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以住院大病统筹为主的被征地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防止被征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三是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采取政府出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出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即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划出一块,村组集体从土地补偿费和集体积累中拿出一块,被征地农民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抵扣一块。根据我镇被征地农民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设立不同的参保档次,让被征地农民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进行选择,不搞“一刀切”。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使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并轨,以建立起全镇统一、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三)尽力妥善做好就业安置,帮助被征地农民实现安居乐业。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加快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被征地农民创造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安居乐业。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资本积累阶段,尤其需要使用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因此,要继续依托被征地劳动力所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借助征地补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和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快市场建设,吸收的被征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市场的集聚作用在解决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并强调企业在征地办厂时就要与被征地村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最大限度地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二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就业能力。农村劳动力技能偏低是当前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把劳动保障、农业、水利、科技、建设、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和行业现有的培训基地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积极探索创立政府和社会携手合作、利益分享的机制,鼓励投资兴办民办培训机构。要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三是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要制定公平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管理制度。要在就业安置中,大力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适合的岗位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并建立使用被征地农民数量与用地规模挂钩的制度,规定进工业区企业每使用一定亩数的土地后,相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在本企业就工,并签订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同时,要求重点和成长型企业,招收本地工人必须占有一定比例,对就业安置做得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否则,取消重点扶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被征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农民参照下岗失业职工的办法,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与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同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同时,享受新办企业和小额贷款担保的优惠政策。四是健全完善二级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镇、村二级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中介服务。在条件较好且闲散劳动力多的村定期举办劳动力市场,免费进行职业介绍。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热线和网络,为劳动力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总之,在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上要通盘考虑,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全方位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使农村经济尽快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轨道,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步伐。

如何执行调研计划?

日夜不休
一多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志岗如何制定调研计划一、什么是“调研计划”?所谓“调研计划”,就是关于调研活动的预先设计与规划。●“关于调研活动的”——要求调研计划围绕“调研活动”制定;●“预先设计与规划”——调研计划与调研活动的关系:“蓝图”→“工程实现”。二、对于调研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预”未必“立”——由于调研计划指向未来某个时期要实施的调研活动,故其可否在未来实施的调研活动中得以实现以及实现程度即“可行性”是对于调研计划的基本要求。三、调研计划的基本结构以及主要内容是什么(一份调研计划要回答什么问题)?简言之,一份调研计划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内容是:(一)做什么(what)?——调研活动的任务内容(二)如何做(how)?——达到调研活动目的的路径、所用手段以及调研活动样式(方式、方法)四、示例(仅供参考)课题名称:网络与大学生活(副标题:关于网络对大学生在校成长状况影响的调查)课题类型:专题调研(分类依据参阅《学习资料3》)调查对象:(1)××大学1-4年级本科学生(2)××大学1-4年级班主任/辅导员(待定)结构|调研计划|一、本课题的调研目的|●(观察到的事实)网

如何发挥职工文化活动的作用的调研报告

大甩卖
合气于漠
职工文化活动室是干部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文化阵地。目前,一些的职工文化活动室存在着重建轻管、重建轻用地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职工文化活动时的作用,我认为要围绕“三馆”做文章。让职工文化活动室成为“图书馆”。赋予职工文化活动室“图书馆”功能,为职工开辟一处安静“充电”的场所,首先要购置齐全的书刊,使职工在工作遇到不清楚的行业政策、规章、法律条文时,不仅能翻阅到相关文件读本寻求解答,而且在工作之余,尤其是中午下班之后、下午上班之前的几个小时还能阅读文学小说、杂志漫画等图书,既放松了身心,也学到了知识。让职工文化活动室成为“体育馆”。为了使职工文化活动室综合利用价值最大化,有条件的可以拓展其体育功能,适当的配备乒乓球桌、台球桌、哑铃、跑步机等体育设施,前提则是要扩大活动室规模,将体育间和图书间隔开,一方面喜爱体育的职工既可以在体育间健身,又可以在图书间阅读运动类书籍,健身阅读两不误,同时使象棋、跳棋等棋类运动在安静的图书间进行不受影响。让职工文化活动室成为“艺术馆”。主要承担联欢会、艺术展览等功能,缓解会议室超负荷接待的压力。将体育间的运动设施移开,在墙上悬挂镜子,立刻就成为了女职工、退休职工的舞蹈间(有条件的可以单独开辟)。此外,还可以举办小型联欢会、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