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有的人感觉考研很难,有的人却感觉很容易?

死生存亡
而犹若是
我是社团学长3433646464,专注于学习知识内容分享,欢迎关注!考研到底难在哪里,为什么身边的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考研大军中,不管是真心想通过考研来提高个人能力,还是被动地为了增加就业的砝码,又或者是看到身边的人都开始考研,从而具有从众心理选择考研的人。总之,考研的人数呈现为逐年递增的趋势。此外,有些考研首次失利,二战甚至三战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人觉得:为什么有些人感觉考研很难,而有些人却感觉很容易?   其中原因有很多,最主要还是以下几点:A:考研难度确实较大:考研本身而言,其目的在于选拔一批具有一定学习基础,同时具有钻研能力、热爱学术的人。以2008年为例,2008年的考研全国平均录取率只有大约25%,在这样的一个考研录取率之下,大部分人都只会名落孙山。作为全国统一考试的最高级别的选拔性考试,考研确实是有较大竞争的,这个选拔性就注定了考研不可能人人都上,只会少部分最适合的人考研成功,并接受研究生教育。B、个人目标选择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人,在选择考研开始的时候,对于自身综合情况的考虑过高或者过低,合理的目标选择是考研容易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目标情况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差太大,则应适当调整。例如:有一个考研学子,大学是专科毕业,后面自己自考升本,拿到了本科学历后考研,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问题是,这位学子非要跨专业考top5的大学,而且跨的专业是该校非常强势也非常热门的金融专业。身边有人劝他合理选择目标,但被他屏蔽,最终考了三四次也没有成功,而且因为金融专业特别热门,好一点的学校都没有调剂名额,调剂都调剂不到好的学校,何况,他这种自考学历在调剂中也受到某种歧视,最终调剂都没有成功。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合理选择目标,过于执着于过高目标,而很难成功的例子。那些考研容易成功的,一次就考上的学子,通常都是合理选择目标的结果。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很有道理的。C、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问题。对于考研而言,个人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是考研能够考上的关键之一,根本上说,便是个人学习能力的问题。前几年,小社考研的时候,有个同学,他每天很努力的学习,但是题还不会做,周围朋友都劝他改变一下方式方法,他一直没有听……最后他考得不怎么理想,毕业的时候就去找工作了。他并不是不努力。结语:在考研这个阶段,每个人都已经求学十几年了,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基本已经定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真正好的方法,即便是不同的人,往往还是大同小异的。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当然,这些也是可以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考研能成功,且容易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很重要。而那些看起来考研很容易成功的人,往往也是习惯好、方法好,效率高。

在职研究生难考吗

请致天下
荷包蛋
现在在职考研的难度也在增大,与应届考研是一样的,但随之含金量也在上升。边工作边考研,对于所3433663038有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每年都有大量在职生因为焦躁、压力而中途离场。学习时间碎片化,复习进度特别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所打断,再想“重新启动”就会很难。给你如下一些建议:1.协调考研与工作一般来说,大多数单位都不愿意自己的员工考研。因为在单位看来:在职人员考研一方面会影响工作,另一方面会造成单位人才流失。因此,在职考研人员在复习期间一定要保持低调,不要张扬。根据成功者的经验,在职考研者处理这个问题最理性的做法是: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复习的时候全力以赴。这样虽然很累,但是两不耽误。认认真真地工作,既不影响工作也会为考研的后续问题带来一路绿灯:全力以赴复习,不管是否考上,都问心无愧。2.制定清晰的规划表可以制定清晰且可行性高的规划,方便把握复习节奏和进度。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要学哪些内容,达到怎么的水平,都要明确地规划出来,并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调整。在职生白天工作,只有晚上和假期时间才能复习,但是考试难度并不比应届生简单,因此虽然每届报名人数众多,但真正坚持到底的在职考生却并不多,超过一半的考生都没有完成一轮复习就上了考场,大部分人的考研变成了碰运气/划水。坚定决心不动摇每年报名考试的人很多,但是中途放弃的人也有很多,考研是一段很艰难的旅程,我们都明白,困难会接踵而至,所有担心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决心不够坚定,如果是抱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相信任何困难都是难不倒你的,至于没时间,那完全就是借口了。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可见,只要你愿意,总还是有时间的。分阶段学习建议把全年复习分为四个阶段:3月前,入门阶段,对各个考试科目初步了解,知道考查什么,应该怎么学;3-6月,奠定基础的主要阶段,对知识的脉络充分理解,消化吸收;7-9月,强化阶段,把每科考点过1-2遍,了解考试规律并且进行提高训练,掌握重难点,搞熟搞透真题;10-12月,冲刺阶段,大量做模拟试卷,通过实战查缺补漏,提升应试策略。大家要分阶段做好时间规划表。利用好零碎时间平时乘车、工作空闲的时间可以用在需要背诵的内容或者科目上,不需要太强的理解,只需要反复、机械的熟悉、背诵。例如乘车时就可以背单词,背公式。此外下载些复习资料、课程的视频也是很好的,适合在路上听,记不住内容,反复听也会产生印象。本回答来自:云逸未来,专注考研教育,有最适合在职考研的辅导,有最多、最权威的考研信息等你来发现!

考研一年更比一年难是为什么?

悠悠忽忽
爱心联
考研之所以越来越难,与以下这4个因素息息相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3433656131来认识一下这4个因素。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大,找工作压力大中国的高校经过扩张之后,每年毕业的高校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大,2019年,将要走向市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高达843万人。过去,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高学历人才,但是,现在大学生群体经过不断的持续扩大之后,已经不再具备鹤立鸡群的优势。尤其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群体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实际上就是为了逃避压力,让自己有喘息的空间。研究生群体越来越大,本科生压力大很多的本科毕业生之所以选择考研,是因为现阶段不仅整个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大,更为引人关注的是,我国的研究生群体越来越大,研究生数量占大学生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也就使得很多本科生感觉压力非常大。很显然,同一个招聘机会摆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面前的时候,如果两个人的能力相当,多数情况下,用人企业都会倾向于选择研究生。毕竟,能使用一个高学历的人才,为什么要使用一个普通学历的人才呢?好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优势小由于大学生的基数越来越大,研究生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导致很多的用人企业在招人的时候,给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尤其是那些薪资待遇比较高的工作,对于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这也就使得本科生的优势不断被削弱。因此,一部分本科生选择考研,就是希望为自己的学历镀金,为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行提档升级,让自己的求职自信得到进一步增强。学历“升级”越来越流行每年还有一部分本科生考研,其实并不一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也不一定是为了更好地找到高起点的工作,而是觉得考研是一种流行趋势,觉得将来社会普遍认可的学历,都会升级到研究生学历,因此,选择当机立断、趁早将个人的学历提升到研究生水平。

生相比,为什么说全日制研究生难考

曲者中钩
使圣人寿
在职研究生目前有两种报考方式: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的考试难度相对简单些,可以免试入学,后期的申硕考试为合格制,考到60分及格线就可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不一样了,其是和全日制考研一样的难度,相同的考试内容和录取分数线。  考研需要搜集各种信息,包括报考学校、专业的信息,考试科目及备考资料的信息,以及考试本身的各种信息,比如报名方面、现场确认、参加初试和复试或调剂注意事项等信息;因此,这要求考试具备较强的信息搜集的能力。如果进入了复试,因为要进行笔试、中文面试及英语面试,除了需要较强专业能力,还需要较好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汉语和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你说考研难不难?难。因为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证明考研难。要想考研成功,进入心仪的大学学习,你需要经过初试和复试两个选拔过程,初试过了国家线才有资格复试。最终能否被录取,是综合初试和复试的成绩择优录取,而不仅仅是你过线就可以,你的分数要足够高,足够优秀才可以,研究生的录取率还是蛮低的,僧多粥少,竞争压力大。2017年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大约有50万人,而报考人数是201万人,当然这个201万里面包括大约20万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所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大约180万人。180万考生报考全日制研究生,通过考研录取的为50万,考研录取率为大约28%。这个数据虽然只是估算,但应大致接近现实。

考研难 还是专升本难??

刻瓷匠
狼图腾
相对来说是考研难,如果你升本校的本科的会相对简单,这个对于英语数学等没有要求只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43662要看你的总分,对于考研要求过国家线,一门不过就不能上研,大专升本还是比考研难度小的。考研,即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其英文表述是"Take part in the entrance exams for postgraate schools"。考研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按照程序:与学校联系、先期准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等方面依次进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通常于上一年的12月底或者当年的1月份进行,复试通常于当年的3-5月份进行,具体日期各高等院校自行安排。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层次学生进入本科层次阶段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大陆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专升本有两大类型:第一大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详见:统招专升本),考试对象仅限于各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统招入学)的专科应届毕业生。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第二大类是成人继续教育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分业余和函授两种学习方式)、网络教育专升本(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专升本。

为什么考研不同专业国家线不一样?

名利场
毕摩纪
是因为数学专业考数一,经济学考数三,数一比数三难,另外经济学比较热,考的人多,综合版这两方面的原权因,使得经济学的分数线高。无论你是学数学专业还是学经济学专业,当然都是西方经济学简单了,推荐你看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里面讲述了基础的西方经济学知识,你会发现比起数学分析很容易:)

考研和考大学哪个难啊?

请问天下
功利
很多徘徊在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后台问我,纠结是考ACCA还是考研呢?有这种疑问的同学,大多对考研并3433663037不怎么感冒,但是身边的同学有的在准备出国留学、有的在准备考研,心里就犯起了嘀咕,怕仅凭本科学历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尤其是四大这种财会人梦想的地方。对于就业这个问题,高顿小编可以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本科学历可以满足大部分企业财会岗位的要求。如果再加上ACCA这个“敲门砖”,只要面试时候不出什么篓子,进四大还是很有把握的。再送大家一个2019ACCA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ACCA不能代替考研ACCA是证明你专业程度的证书,研究生学历是对你学习、研究能力的证明。两个性质完全不同,要不要考研,取决于对未来的规划。有必要说一下的是,在四大中,研究生学历的员工工资比本科生要多一些,当然,这只是初始阶段,未来如何,还要看个人的能力。 ACCA和考研不冲突很多决定ACCA和考研冲突的同学,无非是觉得在准备时间上有冲突。其实ACCA可以从大一就开始准备,顺利的话大三就可以考完全部课程,以这种状态再备战考研,状态是非常理想。对于很多学员来说,ACCA并不只是一个学习的结果、工作的敲门砖,而是通过学习ACCA提升英语、逻辑、专业知识。ACCA的学习对于研究生期间的研究以及论文的发表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国外的会计相比于国内的会计来说先进了很多年,所以学员能接受新鲜的知识,容易有研究成果。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考研想考去中国传媒大学难吗?

后人类
老小孩
1、中传最强的专业主要以新闻传播类和艺术类两大类为主,而这些专业在初试时考察的回知识均以理答论为主,理论性的东西自然以记忆为主,上手也比较快,所以这就造成了跨专业报考的难度比较低,这就是为什么每年跨考此校的考生比较多的主要原因。2、但是新闻传播、包括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实践经历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训练的话,建议考生选择新闻、传播一类的专业,电视编导这样的专业本身竞争比较激烈,复试时候面对的对手很强大。3、作为非专业考生,可以先做好搜集考研信息,选择好报考专业,对报考专业的考试内容、专业知识做提早准备是非常好的选择,另外要把英语抓好,考研的英语难度比较大,不好忽视。

对于一个普通二本院校来说,上海大学研究生难考吗?

汝唯莫必
寒号鸟
不是很难,每年考上上海大学的研究生很多都是从二3363396363本院校来的,其中一个为什么不能是你?今年我同学考上了,本科巢湖学院,考研坚持最重要,那同学早起晚归一年多,天天背单词,四六级一次过。研究生考试一般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指教育主管部门或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外语、思想政治理论、高等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学习形式存在全脱产、半脱产、在职学习三种形式。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3月17日至4月30日开通。2017年3月21日,2016年研究生考试泄题案的部分涉案人员在湖北公安县人民法院受审,考研是否属法定国考引激辩2017年8月25日,教育部发布《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上海大学中国高校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国家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千人计划”、“111计划”。1922年10月,国共合作创建上海大学,1927年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复办上海大学。1994年5月,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三钱”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至2010年担任新上海大学校长,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三学期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开展全面合作。在2017年QS全球建校50年以下大学排名中列世界前60名、中国大陆第1名,在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15名,在2017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31名。学校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截至2017年2月,学校有宝山、延长、嘉定三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建筑面积123.2万平方米;研究生14310人,全日制本科生20902人,留学生41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