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啥很多人读完研究生就不读博士了呢?

其大如彀
皆原于一
每年的考研人数都在增加,但是读研毕业后选择继续读博的人却很少。这和当初选择读653334研的人数对比很明显。许多研究生导师也表明自己其实很想让学生读博,但仍然有不少研究生选择毕业后就进入社会工作,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原因一:考博的难度丝毫不比考研低虽然我们都知道读博毕业之后肯定比读研毕业之后,有更多选择就业的机会,也能拿到更高的薪水,但是考上研究生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考博更难,而且博士想要毕业那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求同学们在校期间发表一定的核心期刊,撰写高质量的论文,达到相关的硬性条件才能顺利毕业。很多读博的同学,延期几年都没有办法顺利毕业,所以会让自己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我曾经有一位大学同学,他毕业之后就考研成功进入了我国一所985院校。进入学校之后,在和导师的交流过程中,得知导师希望他未来能够读博,可以进一步深造。但是我这位同学在研究生期间发现自己的基础差,就连研究生毕业都非常困难,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科研。所以,也明白自己不会再继续读博,也对考博这件事情失去了信心,就等到自己研究生毕业之后,就打算进入社会找工作。而且我这位同学是女生,认为研究生毕业自己的年龄已经到了适婚年龄,所以毕业后工作一两年也差不多应该可以结婚了。所以不会再继续读博,这是我的一位读研的朋友的想法。的确,这样的原因并不是个例。相反很具有普遍性,何况读博的时间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年龄问题也使得他们向家长低头,不得不屈服,早早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原因二:博士的回报率逐渐变低一般博士毕业的出路无非有两条,一条是选择进高校任教,另外一条路就是选择从事科研类工作。其实学历越高,未来能够选择的就业方向就越少。毕竟适合我国顶端人才的岗位肯定非常稀缺。但我国社会的人才岗位本身就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并不是所有的人未来都想任教或者是从事科研。有些同学选择读研,无非就是想混个高学历,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就业。但其实内心并不是真的热爱科研,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必要继续读博。而且随着近几年高学历人才迅速增加,甚至有的学科已经出现了博士生饱和的情况。博士生想要进入高校就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尤其是很多文科专业的博士生。

不适合读博士,为什么还要读博士

徒子徒孙
读博的风险无须赘述、学术之路往往寂寞、无聊、多多少少有点不食人间烟火,还要背上嫁不出去的标签。和朋友说起我要念博士的打算,得到的评价大同小异,“女博士”、“灭绝师太”,或者惊讶,觉得没有必要。除了Co gia,和几个朋友格外支持我还和我兴致勃勃讨论起博士以后的生活之外,其他的朋友大多是报以诧异。其实哪怕现在,我对我的决定不是不存怀疑,我甚至自己纠结的很。但这些风险我都十分清楚,甚至因为翻来覆去的想着这件事情,我对这些风险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第二个学期结束写论文的时候,我真正的开始想读博士,回头看看自己学过的东西,很有兴趣,很有成就感,写论文也更加的得心应手,我开始反着想,我不想读博士的原因是什么。大概是我舍不得放弃另一种可能的、或许更加安逸的生活。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奔走于学生会、那个时候我想我大概以后会是一个白领,坐在办公室里,也许生活会忙得不可开交,但始终在自己熟悉的安全圈内,有几个吃吃喝喝的朋友,能名正言顺的纸醉金迷的霓虹之下迷失自己。或许再找个不错的男朋友,过上小日子,过着不自由但却逍遥的日子。我本科读的学校外语见长,是一个风气颇为浮躁的学校,没有太多的学术氛围这样的生活确实吸引人,可是人生确实要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我们否定一条路,总会失去一些曾经触手可及的东西。但我确实处在一个做选择的年龄、在我22岁的最后三个月内我要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我选择的过程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我正在拍一部名为《选择》的纪录片,曾经为主角的选定颇为头疼,现在想想我倒是非常适合的角色。我妈妈常常和我说起在爱丁堡念哲学硕博连读的一个女生,只与她有过一面之缘、发过几次信息,她波澜不惊的样子令我印象深刻。想来自己那么纠结,无外乎不够坚定。  我真正下定念博士的决心是我父母想让我去大学做行政工作。父母永远会给你做最好的选择,无外乎轻松、待遇好、有编制、寒暑假。这看似没有什么不好的,却让我有点愤怒、十分失落。想想当初的想法,心比天高,自负聪明,也算活得明白,总有无数的想法急于付诸实践。到现在,我还是有很多的想法,野心勃勃的想要做这做那,而学术是唯一能让我实现这些想法的东西。我想我要努力,为的不是财、不是权、更不是一个安稳的生活,我想要自由,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名正言顺的做。我想要的自由,无非是一个舞台,让我游刃有余。我想要的自由,不外乎是对我曾经努力、纠结的回报,因为心中的坚持,我没有选择一条更好走的路,我没有对我的论文敷衍了事,我选择去偏远地方做调研。好像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要念博士,我经历了,出来了,断然没有回到那个安全的地方的道理。也许我像我爸,我骨子里是清高的。我把这些想法和父母说了,他们也支持我继续念下去。我开始陆陆续续的和别人说我要念博士的想法,我需要的不是支持、甚至不是理解、我愿意他们提点我我可能遇见的悲剧。不过,我做的并不是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我生性是一个爱多想的人。  兴趣固然很重要,但绝对不是选择的全部。有人和我说,做喜欢的事情不会觉得累,兴趣最重要。这样的想法很对,但是很天真。我对我做的事情很有兴趣、我会早早的找好资料、我会把书翻来覆去读很多遍、我会弄到凌晨三四点也不想去睡觉。可是事实没那么简单,兴趣不能帮我做决定,帮我做决定的一定是我知道了就算有一天我手头的工作变得枯燥乏味、当初的兴趣变成了无趣、我仍然能坚持下去的决心。我喜欢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我甚至喜欢我目前为止做的每个决定,可是喜欢的意义不那么简单,还得喜欢我这个决定所带来的不安与折磨。选择的是一条路,不是一件事,“喜欢”不能让我选择这条路,因为我的世界并不只有我,还有父母、朋友、可能在未来某时某地出现的爱人。还有世人的眼光,就算想忽略、就算不知道无须在意,他们也会如影随形,让人无法忽视。我有兴趣、我“喜欢”,这并不是我选择的原因。每当人问起我为什么要如是如是,我总会说,我喜欢,我乐意,这好像是最正当的理由,在当今这个个人主义膨胀的社会里。可是我没有说起、我懒得说起、我不知从何说起的原因是我做选择的更大的部分。  我不可能凭借着这样一种冲动的勇气走下去。我去询问别人的意见。我在这边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M是其中之一,是我人生的导师,每次和她聊天都颇有所得。她认为我太年轻了不适合念博士,不够成熟也缺少经验。她说念博士需要很强大,在她念博士的7年中,发生了许多变故,她曾两次想放弃,甚至一度需要吃抑郁症的药。而在博士学生中,有不少也放弃。我才了解,就算想得再多,现实也不可预料。M很有才华、我自认为不会比她更强大,那我缺少的是什么呢,大概是岁月带给我的经验和沉淀。我认认真真的考虑她的建议,开始找相关的工作。M说,要是她22岁,单身、没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她就到处去游学,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她现在在博士最后一年,在英国已经成家。而我22岁,我身上有很多种可能,我被各种信息狂轰烂咋,而在此我要做出选择。我选择读博士,无论是先工作积累经验还是直接就申请到奖学金就去念,到此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我朋友善意提醒我,一旦工作或许会很难有心再继续读——他也暂时搁浅了他在美国念书的打算,准备在旧金山一家不错的公司开始工作。我们聊到“初心”这个话题,又有什么人能够保证“初心”不改变呢,事实都在改变,所有的坚持在时间长河与红尘的打磨之下都会走形,但还有人在坚持。勇气和决心的美好,不在于下决定时的冲动的火花,也许仅仅在于年岁之下难以言喻的美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为什么不硕博连读?

龙骑侠
慎到之道
我一时答不上,我要考虑良久。老师都喜欢带聪明可靠的学生,所谓聪明就是好的学习背景3332643166如毕业院校等,所谓可靠是老师渴望带学生时间长,总之希望学生能沿图索骥的做出些学术成就。他们应该不希望自己学生就跟自己呆个两年就跑了,两年估计是不会有什么学术成就的。有老师对我说,硕士是本科教育不足的弥补,目的为照顾求职者提供更好的资历,在北美国家如MBA,法硕(那里的研究院不存在硕士一说)。那博士呢?真正的研究者,不仅基础扎实而且研究能力出众,非常适合做学者和研发人员。这些看法我挺赞成。首先问题是要不要硕博连读,不是要不要读博士?因为读博士不一定非要现在。虽然硕博连读能比将来读博带来很大方便,可是将来读博的难度有多大也难说。我的兴趣在做企业(遥远~),直接说为了名誉地位金钱,但我真心希望企业能造福于世界,名享于世的。企业家能力相当远大,我认为能力主要来自市场经济。何谓需求?需求可以看做是博士的重要性。有人说读完博士更有竞争力,找到的工作报酬高。这点豪无疑问,一般说博士是优秀的人才(至少在知识上),他们回报自然比普通人高。还有一句话我也赞成,即以我现有知识肯定不足一对付将来面对的问题。但是我目前看不到读博对我的价值,换句话说我看不到读博对我人生价值。信心看作是完成博士的能力,感觉自己智商还一般,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读完博士。但心态会复杂,我到底喜欢这样研究问题吗,我对知识自身兴趣不大对用知识创造财富兴趣大,博士生活比较枯燥,我能忍受吗?我看自己不适合。我信心不足。第三,要在本校读博吗?我非常不想再在财大呆5年(那样话一共9年)。读硕没选择外校就是一个失败,当然我有个借口是加深我对财大理解。但是我不想呆那么长时间,厌倦吧审美疲劳吧。总之我不会选择在本校硕博连读。

为什么能读到博士的人很少?

吊兰
身体情况读博士的人基本上很多时候都是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书籍的,这对于版视力的影响是很大的。权而且他们需要经常待在实验室当中,他们长时间处于这种压抑的环境当中,对于自己身体情况的影响是很大的。2. 心理情况看着自己以前的那些同学早已结婚生子,买了车买了房的,而自己却依旧在为了一个博士学位日夜奋斗着,这或多或少对于自己的心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当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就很容易产生一种疑问,怀疑自己的当初读博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对于这样的心理上的折磨,往往是读博期间最大的煎熬。3. 态度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的时间,如果遇到了无良的老板,我们可以选择辞职。但是,读博不能像工作那样,即使你的导师是一个人渣,即使你因为做不出成果而被骂,你也要坚持,也不能轻言放弃。因为你一旦选择了放弃,那你放弃的就不只是一个学位,还有社会对你的认可,家人对你的希望。读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除了考验我们的身体情况和心理情况之外,还会考验我们的态度,如果你不能坚持,随随便便就会放弃的话,那你读博是不会有结果的。往往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现在读博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有很多人考虑读博的问题时,决定:要么读一个一流大学的博士,要么就不读博?我个人认为:

楚楚
帆之曲
其实也不止是面子3332396163和名气的考虑。名校除了名气大之外,相关项目接的机会大很多,海外教授会来做讲座,研究经费和老师都比较好。做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课题了,如果能接到更好的项目做实践,有的经费做研究,出的成果大很多很多。跟到好的老板,以后的工作前途和推荐实力也大很多,出国交流的机会多很多。还有好的导师比较会领导学生做科研写论文,衡量一个博士毕业生,大部分都是用发过多少论文来定论的,如果在好学校,导师比较会指导论文,比较多的机会能发到世界性的论文,那么对评价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名校博士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后找教职时候的帮助。一般国内一流大学只招有出过国的博士生博后,一流大学博士博后的就去二流的教书,如此类推,一般如果不是你特别的幸运,比较差的学校出来的博士生也只能去更差一级的学校去教书,这样的话不是一流大学的博士就很难找教职的工作。毕竟愿意读博的人一般还是想要有做老师这条路的,这么考虑的话自然是好学校才好找工作。其实读博出来路是窄了而不是宽了,很多人有误解读博之后会有比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机会,其实不然。因为读博之后你的专业就窄了,如果你不是要考公务员,或者完全转行的话,很难找本科学历就胜任的工作。公司会按照职位需要多少学历来招人,你学历太高了一来比较贵,二来未必愿意永远屈就在公司,所以他们不一定会愿意请博士生。因为这样其实博士生最终找工作还是和同学历的人作竞争,学校好不好就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了。像你说的,的确考公务员博士生是占优,而且什么学校比较不重要,但是这仅限于公务员。这不一定是所有人的志愿,也不是所有人能考得上的,因此很多人考虑读博的时候就没有把这个考虑进去。

读博士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谋生途径,你为什么要读博士?

拉夫特
进退中绳
当时刚开通了博客,总要放上两篇文章,于是就写了。两篇是关于科学问题的,两篇是关于学生的教育问题。本想能就科学问题引发一些讨论。但却没有看到一篇评论。那时,最多的反响却是一篇关于博士生的文章。看到这些反馈,更让人感到目前博士生招收和教育所存问题的严重性。我的文章是写给博士生看的,目的之一是让他们想一想为什么要读博士,鼓励他们热爱科学,多想科学问题。我不知道写评论的是不是都是博士生。如果不是,那没关系,这个文章和他们不搭界,这些评论充其量也就是起哄发牢骚。如果都是博士生,那问题就比较严重,那我也就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脑子里想的不是科学问题。肚子都吃不饱,想什么科学?我自己在他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在厕所里捞粪,当然不会去想“粪代谢组学”这样的科学问题。针对这些学生的反馈,我想对不同的博士生再说几句:1.热爱科学,喜欢做科研的博士生:多读一些和专业相关的杂志,把专业杂志当作报纸来读,至少读个标题,知道你的领域里每天在发生些什么事情。想三个问题:我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我应该怎么样去做?(图片来源:千图网)2.喜欢科学但做的不成功的博士生:你做了你喜欢做的事情,即使不成功,你也享受了这个过程。因为你进的是你喜欢的行业,做的是你喜欢做的事情。如果你喜欢的事情都做不好,你不喜欢的事情更难做好。只要你做的是对人类和社会有用的事,你总会有用处,总会找到工作。每一种行业都有不同的位置,每个人的能力也不一样。能力强的做领导,能力弱的做普通研发人员。只要是在你喜欢的行业里,你会每天高高兴兴的去上班。3.谋生计的博士生:想想你究竟是为什么读博士?读博士和做学问是同义词,你不想科学问题,你读博士是为了什么?难道你读博士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那不是跑到艺术馆里去买大饼油条,走错门了吗?谋生计有很多途径,读博士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谋生途径。如果认为博士出来工资比较高,那是完全想错了。为什么?博士一般要读5年,5年做小生意要赚多少钱?别说做其它职业了。博士读完要找工作。去看看招聘广告,招博士的位置和招本科硕士的位置是什么比率?招工单位的位置和学位是班配的,博士生想当助理都没有人要。如果你读博士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不是做研究,那我告诉你,你博士一般是毕不了业。就是毕业了,你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也极小。那时,你的心态和状况会更糟。谋生计千万不要去读博士!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俞强科学网博客。相关阅读: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的博士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硕士待遇差不多,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要读博士

何晏
错情记
原因:博士就业面很窄,仅限于高校和研究所,当然有些大公司也会收博士,待遇可能略回微好于答同期招聘的硕士,但如果与自己已经工作3~4年的硕士同学相比就可能远远不及了,何况还耽误了3~4年的青春时光。当你毕业甚至在读时可能就需要结婚养孩子,而这时由于你读博的原因,你可能是一无所有,能指望父母的全额资助吗?同时就是这些可能的就业单位也受到由于经济衰退导致的海归潮的影响,原大学不理想的同学估计很难找到理想的单位。结论: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读博都是性价比很低的事情,除非你有特别的爱好和足够的牺牲精神。

哪些人不能读博士

影技
欢乐园
1、高智商的人不适合读博士。首先声明,这不是对博3332636336士生一族的贬低,希望不要因此而得出“傻博士”的推论。一般来说,能读到博士的人,并不是说明他在智商上胜过周围的人,而是说明他是最适合长期学习的人,也是最勤奋刻苦的一类读书人,这一点恰恰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毕竟具备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国家的科研事业需要这样的人。总体上,能读博士的人,只要具备一般的智商水平即可,即使是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里的博士生,也只需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商。大部分高智商的人,在大学毕业以后,不是去公司工作,就是出国了,很少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既然这是群体行为,肯定有其合理性,对于高智商者,不可以对此视而不见。 2、高估博士学位价值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有钱、有车、有房,谁都想,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实现。如果指望一个博士学位就能换来“腰缠万贯”,那就算是打错了算盘,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人生短暂,上错了船可就不好玩了,俗话说“贼船好上难下”,这个道理应该懂得的。博士毕业,进高校教书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高校待遇好,而是情非得已。在今天的中国,有几个公司需要博士?要博士就要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但是,有几个公司能提供这样的空间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呢?小公司用不起也没必要用,大公司要用也不多。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不是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吗?不错,登记注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公司已经为数不少,但是,有几家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说,大都是外国专利技术的代理收费者。就算有几家堪称“民族骄傲”的名企,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博士群体而言,也是“僧多粥少”,不想饿死,除了进高校,别无他路。高校工作相对稳定轻松,但是薪水却和大公司有天壤之别。加上现在已经没有分房制度,房价又天天涨,博士刚毕业又没有什么积蓄,收入又低,还得面临组建家庭的艰巨任务,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感叹:如果当初不读博士,恐怕现在已经是“五子登科”了吧。是啊,看看身边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哪个不比自己境遇好呢? 3、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不适合”,而不是“不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前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言人不就阐述了他的“教育消费论”吗?为什么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不适合读博士呢?我并没有对普通百姓的歧视(我也是贫农家庭出身),而是就事论事。我并不想剥夺任何人受博士教育的权利,只是想指出,享受这种权利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当一个人读到博士时,如果不是已经工作几年,正常年龄应该在26岁左右,博士毕业就应该在3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自己的父母应该是开始渐渐需要子女供养的时候,尤其对于家庭贫困的人,一般都是父母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平时都是省吃俭用,有个头疼脑热的病,都是能挺则挺,不打针不吃药,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供子女上学,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有出息,尽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读博士期间,虽然可以自食其力,不靠父母,但是很少能再多些钱给父母用的。日盼夜盘,好不容易盼到博士毕业,可是又马上面临买房成家,这笔花费不小,没有三四年的积蓄,连房子的首付都解决不了。这时候,还指望能给父母多少钱呢?就算给父母钱,眼看着子女还没有安定下来,做父母的能舍得花吗?到最后,还不是一分一分攒着给子女用。做子女的,孝道都没尽到,还读那么高的书有甚用。 4、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又跳了一个,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已经跳了一个”,似乎,很多校园里生活的人对“跳楼”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毕竟,一次又一次“跳楼”事件对神经的反复刺激已经降低了人们对它的敏感度。除了一句“太可惜了”,还能多说些什么呢?面对现实生活巨大压力,生活下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气,一死以求解脱,虽然辜负了亲人,却是最对得起自己的。想读博士的人,思想的确准备好了吗?做学术,就要忍受寂寞,狭小的交际圈再也不能带给你大学的浪漫生活;身份更是尴尬,既不能当自己是老师,在老师的眼里你永远是学生,也不能当自己是学生,在大部分学生的眼里,你就是老师,是大人了。如果读博士之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要做好四年继续光棍的准备,根据经验,在读博士期间找到对象的概率不大,基本可以死了这条心。没有那生命的另一半,你能承受住极大的生理压抑吗?如果自己可以解决,上帝还造出和你异性的人做什么。每当和自己的老同学聚会时,看着人家又是购房又是买车,有的都已经当爹当妈了,你还在读博士,你看着能不眼红心热吗?由嫉妒心产生的强烈压抑感,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体验。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论文迟迟不发,你不急谁还帮你急啊。 5、反对教育产业化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前文已经讲过,读博士的最后出路大都是留高校。读博士的人反对教育产业化,那就是拿绳子勒自己的脖子,断自己的后路,砸自己的饭碗。谁都可以喊反对教育产业化,就是读博士的人不能够喊,你如果反对教育产业化,那以后你的工资怎么涨,你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怎么盖,你的小汽车还要不要,你以为这些钱从哪里来啊,看看国家每年的教育财政的那点投入,再看看各个高校的大肆扩张建设和高校学费疯狂暴涨,难道你还看不出端倪吗?

为什么说硕士难考博士难毕业?这当中有什么道理?

分手季
地无不载
从考试难度来说,考研难度高于考博从考试难度来说,考研难度高于考博;而且硕内士考试是联考,容比较难;因为考博一般只考英语和专业课,既然都上过研究生了,英语就没问题。而博士毕业条件是1篇SCI、3篇核心期刊,不同专业可能还有更高要求。博士毕业不了的确实很多,前几年清理过。其中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在职人员读博士,不能一心做课题研究等。有专家也曾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高校“超期博士”现象是近10余年才多起来的,其中不少是在职博士。在职人员读博士多缘于两点:1.工作岗位要求,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职人员,特别是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学历未达博士压力会很大;2.“镀金”心态作祟,主要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读博多数只是为拥有博士头衔。所以国内外博士毕业也都相当难。供参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