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MBA到底有多大价值

女儿国
论以刑德
首先这个不是北大正规MBA项目,这应该是外部的一些机构挂3433626537着北大的牌子在营销收费,当然现在这个社会很多焦虑的职场人难免头脑一热被这些戏法给哄骗,所以还是需要增强我们的辨别意识,目前北大有两个正规的MBA项目,一个是北大光华MBA一个是北大国发院MBA项目。北大光华MBA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项目自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高级管理者与未来商业领袖。光华MBA项目坚持以“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努力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MBA项目,并借助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系统而创新的课程设置以及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了解前沿商业知识,培养跨文化敏感性与人际沟通技能并逐步成长为具有在复杂环境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勇于承担未来挑战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流的教育与指导。迄今为止,北大光华MBA已招收了二十四届MBA学生,近万名学生曾经或者正在这里学习。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光华管理学院的MBA项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MBA教育管理体制。北大大学国发院MBA全球盛誉蝉联中国大陆学术水准最高商学院,2017 QS世界大学商学院排名;中国投资回报最好的商学院,全日制MBA、在职MBA连续多年名列第一,《福布斯》中文版;最具市场价值的商学院,《财富》杂志中文版;“一所有灵魂的商学院”,《彭博商业周刊》。北京大学+英国名校UCL/欧洲名校Vlerick商学院,共享全球优质教育资源英国UCL大学MBA学位+北京大学硕士学位* / 比利时Vlerick商学院MBA学位+北京大学硕士学位*;UCL大学,位列英国金砖五校,英国第三,全球第七(QS世界大学排名);Vlerick商学院,欧洲最知名商学院之一,欧洲MBA毕业薪酬涨幅排名中位列第一(QS商学院排名),集全球MBA最权威三大认证:AACSB,EQUIS和AMBA。中西合璧名师阵容北大国发院大师云集,教学科研遥遥领先:林毅夫、张维迎、周其仁、姚洋、黄益平、陈春花、杨壮、刘国恩、马浩、张黎、宫玉振等;英、美、欧名校国际师资,教学深度结合实际,无国界探索学科前沿话题。“知行合一的MBA课程体系”+丰富的选修方向,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国际经典MBA课程+本土创新课(Know),企业实战+职业导师(Do),北大精神+社会情怀(Be);MBA之后,可再申请选修第二学位:全美No. 16的全球金融硕士学位(Fordham University),北京、纽约两地上课全美No.1的房地产硕士学位(The Wisconsin School of Business),美国继续上课高度与格局:国家高端智库+多领域研究中心中国高校智库的佼佼者,站在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思考、研究并解决具体的商业问题;国发院聚合北大乃至全球的研究资源,拓展交叉学科的深度与广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12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元更丰厚的奖学金,汇聚全球优秀MBA学子特设全额奖学金若干,特设木兰女性领袖全额奖学金、木兰系列奖学金、科学英才奖学金、公益之星奖学金、一带一路奖学金、朗润直通车计划、朗润英才奖学金、多元贡献奖学金、创业先锋奖学金、明日之星奖学金、朗润之子奖学金等;最多惠及超过70%的全日制学生与超过20%的在职班学生。完备的职业发展体系全球商学院独有“一对一企业导师”计划,指导学生成长;全日制MBA全方位职业发展:自我认知、职业定位、行业洞察、企业参观、实习与就业等。优秀多元的同窗学友国发院政、商、学三界精英校友遍布全球:MBA、EMBA、DPS、EDP、经济学本硕博、CHO100、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木兰学院等

社区服务研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请问至仁
纯爱谱
  建议你去中国知网www.cnki.net查查,那里的资料很多的。  在这个页面输入社区服务研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可以得到近三千条文献:  1. 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及思考——赴广东省、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专题调研报告 被引次数:2次  陈伟 文献来自: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2年 第02期  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及思考——赴广东省、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专题调研报告@陈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2. 社区卫生服务供求特征与医院的规模和结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案例调研系列报告之二 被引次数:4次  李卫平 文献来自:中国卫生经济 1995年 第12期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供求特征与医院的规模和结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案例调研系列报告之二@李卫平$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 ... 国家卫生服务研究.1994. 11 8. 王梅.社区卫生服务供求中的“市场”与“非市场”作用.中国卫生经济,1995:(12) ...  3. 城区基层卫生预防保健组织的重建——社区卫生服务案例调研系列报告之一 被引次数:5次  王梅 钱章煜 文献来自:中国卫生经济 1995年 第12期  以激励其最大限度地开展各种有偿社区康复保健服务。城区基层卫生预防保健组织的重建——社区卫生服务案例调研系列报告之一@王梅$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 ...  4. 社区卫生服务供求中的“市场”与“非市场”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案例调研系列报告之三 被引次数:4次  王梅 文献来自:中国卫生经济 1995年 第12期  社区卫生服务供求中的“市场”与“非市场”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案例调研系列报告之三@王梅$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 ...  5. 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赵建军 导师:孙平辉 文献来自:吉林大学 2007年 硕士论文  5 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情况 社区服务队伍的建立与水平的提高,是社区卫生服务发挥“六位一 体”功能的基础。加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水 平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适当数量和质 ...  6. 社区卫生项目咨询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万荣 文献来自:卫生经济研究 2000年 第05期  可根据情况部分或全部向有关专家、咨询单位进行反馈社区卫生项目咨询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王万荣$安徽省卫生厅!230001社区卫生项目 ... 咨询服务;;管理;;对策目前社区卫生项目专家咨询服务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 :咨询服务工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

张昕竹的主要著作

徼以马捶
1. “sit China’s Merger Control”, Dovenschimidt Quarterly, No. 1, 20132. “Towards an Extraterritorial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Anti-Monopoly Law”, (with Michael Faure), The George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45(3):501-538, 20133.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Out-of-Pocket Healthcare Expenditure in China:DEA-Tobit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Zimin Liu), Health MED, 2012(12)4. “New Wines into Old Wineskins: China’s Competition Policy against Monopolistic Agreement”, (with Yanhua Zhang), Review of Instrial Organization, 41(1):53-75, 20125.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oca-Cola’s Proposed Acquisition of Huiyuan”, (with Kun Huang), Economist, 6(2): 127-136, 20116. “Chinese Merger Control: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with Yanhua Zhang), Journal of Competition Law and Economics, 6(2): 477-496, 2010; doi: 10. 1093/joclec/nhp0297. “China’s Approach to Compulsory Licens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under Its Anti-Monopoly Law”, (with Michael Jacobs), 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6(2): 181-219, 20108. “The InBev and Anheuser-Busch Merger in China: A View from Economists”, (with Ynhua Zhang and Howard Chang), Global Competition Policy, December 20089. “China’s AML: Where Do We Stand?”, (with Yanhua Zhang), 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3(2), 200710. “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s in LDCs: The Effect of Uniform Pricing on Infrastructure Access”, (with A. Estache and J.-J. Laffont),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0(6-7):1155-1179, 200611. “Downsizing with Labor Sharing and Collusion”, (with A. Estache and J.-J. Laffont),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73(2): 519-540, 200412. “Incentives in Allocation of Policy Loan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4 (5): 785-796, 2000 1. “递增阶梯定价、收入再分配效应和效率成本估算”,与刘自敏等合作,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3期,第31页-43页2. “分时与阶梯混合定价下的居民电力需求”,与刘自敏合作,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第146-158页3. “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与最优产权配置——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刘自敏、方燕合作,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9期,第92-100页4. “阶梯电价实施及结构设计——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分析”,与田露露合作,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7期,第23-29页5. “连续阶梯定价、交易成本与递增阶梯定价的渐近有效性”,与方燕合作,世界经济,2014年第7期,第167-192页6. “供方诱导需求研究综述与展望”,与刘自敏合作,卫生经济研究,2014年第5期7. “反垄断法规制不公平定价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与埃文斯、张艳华合作,中国物价,2014年第5期,第3-8页8. ““专利海盗”对我国竞争与创新的影响和政策启示”,与张艳华、王宏伟合作,电子知识产权,2014年第4期9. “省级政府卫生投入动态效率及收敛性研究”,与刘自敏、杨丹合作,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3期10. “双边市场中垄断认定问题与改进方法:以南北电信宽带垄断案为例”,与陆伟刚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2期11. “免费产品的经济学逻辑及相关市场界定思路”,与黄坤合作,中国物价,2013年12月12. “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与结算治理模式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与陈剑合作,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3期,179-188,第179-188页13. “盲人摸象与相关市场界定——假定垄断者测试及其执行方法的一个框架”,与黄坤合作,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第7期,第28-36页14. “反垄断审查中的相关市场界定方法研究”,与黄坤、陈剑合作,当代财经,2013年第6期,第7-20页15. “广告监管效应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与杨洪丰、王跃龙合作,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6期,第100-111页16. “‘可以获利’与‘将会获利’:基于情景分析比较相关市场界定结果”,与黄坤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3期17. “公立医院经济性目标与公益性目标监管分析——基于共同代理理论的研究”,与刘自敏、孟天广合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18. “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的动态效率及其收敛性研究——基于修正的Malmquist指数法”,与刘自敏合作,软科学,2012年第12期19. “阶梯定价理论:一个综述”,南方经济,与方燕合作,2012年第12期20. “团队生产方式下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与医患间最优委托权配置”,与刘自敏合作,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10期21. “公正性、不对称信息与递增定价机制”,与方燕合作,世界经济,2012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12.12全文转载22. “论搜索结果操纵行为的限制竞争效应”,与王磊合作,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12.6全文转载23. “公正性、递增定价机制与家庭规模”,与方燕合作,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第3期,第43-50页24. “团队生产方式下医疗支付方式与医患间最优委托权配置”,与刘自敏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52-61页25. “公正性、递增定价机制与家庭规模”,与方燕合作,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17-27页26. “搜索引擎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王磊合作,产业经济评论,2012年第2期,第1-22页27. “递增定价机制的最优性:半福利主义视角”,与方燕合作,产业组织论丛,2012年第1期,第17-27页28. “基于结构计量模型分析渠道结构变动的影响——以中国移动定制机分销模式的变动为例”,与王磊、易江南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2期,第108-118页29. “机制设计理论:一个综述”,与方燕合作,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第4期,第13-35页30. “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电信行业增长:1994-2007”,与郑世林合作,经济研究,2011年10期31. “非线性定价下的移动通讯需求行为”,与马源合作,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32. “并购审查中的安全港规则:非参数方法”,与黄坤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9期,第45-55页;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11.11转载33. “电信广电应分业规制还是统一规制: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与马源合作,当代财经,2011年08期34. “递增阶梯定价:一个综述”,与方燕合作,经济评论,2011年05期,第130-138页35. “论垄断行业改革的理论基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第66-72页;《新华文摘》2011年第19期转摘36. “阶梯定价、实时定价及其潜在影响”,改革,2011年03期,第121-125页37. “坦白从宽”在反垄断法中的应用——中国垄断协议的宽大政策研究,与黄坤合作,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02期,第01-09页38. “可口可乐拟并购汇源案的竞争损害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第86-96页39. “阶梯定价不如实时定价”,中国改革,2010年12期,第32-35页40.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改革,2010年09期,第158-159页41. “非横向并购中的相关市场界定”,西部金融,2010年05期,第25-26页42. “保护知识产权与促进竞争的平衡:以强制许可为例”,与黄坤合作,财贸经济,2010年03期,第73-78页43. “输配电网分离的定量研究”,与冯永晟、阙光辉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第47-57页44. “并购申报制度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与董维刚合作,财贸经济,2009年05期,第124-129页45. “相关市场的认定与发展及对中国反垄断执法的借鉴”,与李虹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5期,第31-36页46. “配电网的规模经济:一个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与冯永晟、马源合作,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第115-126页47. “中国企业并购申报制度设计”,与董维刚合作,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第87-97页;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8.11转载48. “银行卡产业国际监管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与李朝霞合作,中国信用卡,2008年06期,第17-22页49. “输配电网管理体制改革与接入监管”,与冯永晟合作,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05期,第15-20页50. “我国企业并购申报制度的实证分析与设计”,与董维刚合作,产业经济评论,2008年04期,第1-40页51. “重塑网间结算政策是资源配置关键”,中国通信,2008年04期,第26-27页52. “银行卡产业特征与反垄断难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6期,第111-1119+128页53. “企业并购申报标准的估计”,与董维刚合作,东岳论丛,2007年01期,第42-48+98页54. “从双边市场看网间结算和收费方式”,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1期,第37-45页55. “科研资助的激励机制研究——分析框架与文献综述”,与陈志俊合作,经济学(季刊),2004年04期,第5-30页56. “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服务政策”,与 J.-J. Laffont合作,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第27-42页57. “发展中国家普遍服务义务的经济分析”,与J.-J. Laffont合作,当代财经,2004年01期,第5-13页58. “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与陈志俊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8期,第7-12页59. “中国电信管制改革七大悬念”,中国电信业,2002年09期,第27-30页60. “劳动共享的裁员机制与合谋”,与A. Estache、J.-J. Laffont合作,世界经济,2002年09期,第3-14+80页61. “论基础设施产业的重组”,中国铁路,2002年04期,第23-26+4页62. “论风景名胜区的政府规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2期,第76-81页63. “激励管制与电信改革”,通信世界,2001年23期,第21-27页64. “用电信普遍服务政策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通信世界,2001年16期,第8页65. “终结市场中的权力游戏”,中国改革,2001年07期,第28-29页66.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与张晓合作,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4期,第65-75页67. “如何深化垄断行业的改革”,电力技术经济,2001年04期,第73页68. “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与改革”,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9期,第9-14页;另载新华文摘,2000年12期,第9-14页69. “WTO与中国电信业新监管框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1期,第45-51页70. “关于中国竞争政策的一些思考”,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0期,第56-58页71. “基础设施规制与中国经济制度”,与安·易斯塔什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7期,第11-16页72. “规制制度的交易成本与政治经济学——兼谈中国规制制度改革”,与A. Estache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3期,第22-27页73. “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私有部门的参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11期,第7-11页74.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汪同三合作,经济学动态,1995年01期,第12-16页75. “关于目前价格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李京文、汪同三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年04期,第3-9页76. “混沌理论与经济学”,与李京文、罗春龙、张近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02期,第18-26页77. “关于几种形式的中国部门生产函数的齐次性检验”,与汪同三合作,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04期,第20-35页78. “1989年经济政策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年10期,第12-14页 1. 《移动化、宽带化、信息化下的中国电信监管》,与马源、冯永升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2. 《科研资助的激励机制:理论与实践》,与赵京兴、张晓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 《中国电信行业规制(上卷):电信竞争时代》,与马源、冯永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4. 《中国垄断行业规制与竞争实证研究》,与马源、冯永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5. 《中国电网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冯永晟、马源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6. 《中国银行卡产业监管与定价研究》,与李朝霞、胡杰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7. 《网络产业的规制与竞争》,与J.-J. Laffont、A. Estache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8. An Incentive Theory of Policy Loans, Ph. D论文,法国图鲁兹第I大学,1997年 1.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New Development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Co-editor with Michael Faure,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32. 《中国规制与竞争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3. 《Competition Policy and Regulati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a, the US and Europe》, Co-editor with Michael Faure,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14. 《城市化背景下公用事业改革的中国经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5. 《中国铁路规制与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6. 《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的规制改革与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7. 《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邮电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几十篇(略)

刘能的主要论文

封神劫
蓼萧
刘 能,1995a:“法兰克福学派”,pp. 48—74载侯均生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论》。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03030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刘 能,1995b:“社会学中的辩证方法”,pp. 75—96载侯均生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刘 能,1997b:“苏联解体后图瓦共和国内的民族关系”(译文)。Pp. 454—486载马戎主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刘 能,1998:“关于研究方法:读《重读〈江村经济·序言〉》有感”,pp. 535-557载马戎、周星主编《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刘 能,2000:“乡镇行政体制的一次解剖”,pp. 72—116 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刘世定、邱泽奇、刘能,2000a:“浙江省玉环县陈屿镇调查”,pp.434—534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刘世定、邱泽奇、刘能,2000b:“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镇调查”,pp.535—654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Liu, Neng, Mary O’Hara-Devereaux, Robert Mittman, and Lydia Mutch, 2002. China’s Generatio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Daily Life. Beijing and San Francisco: 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China.Liu, Neng, 2002a. “The Sandwich Generation: Knowledge-Worker Pioneers of China’s Changing Workplace.” Pp. 123-139 in Mary O’Hara-Devereaux, Robert Mittman, and Ma Rong eds. China Five-Year Forecast: 2002. Beijing and San Francisco: 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China.刘 能,2002c:“広がるジエネレーション·ギヤツプ”。《人民中国》,2002年第12期:页19—25。刘世定、刘能,2002:“户籍—身份制、贫民区与社会安全:一个理论准备”,pp. 264—283载李培林主编,《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Liu, Neng. 2003a. “Beijing Rising: The Future of Urban Movements in China”.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 XXV, No. 2.刘 能,2003b。“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多维度的解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29-37。刘 能,2003c:“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青年研究》2003年第11期:30—38;第12期:32—40。刘 能,2004a:“等级制和社会网络:中国社会空间场域的权力机制”。《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25—31。刘 能,2004c:“中国都市地区普通公众参加社会捐助活动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68—78。Liu, Neng. 2004d. “Modernization,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Exploring the Structural Origins and Socio-Cultural Roots of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study, April 23-24, 2004, Beijing, China.刘 能,2004e:“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开放时代》2004年第4期:56—81。刘能,2005a:“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3—67刘能,2005b:“人口学分布和社会福利水平:中国15—24岁青少年的社会发展概况”。《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13—23。刘能,2005c:“实地研究的方法论策略:以农村消费实践的研究为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2—66。李卫平、刘能、阮云洲,2005a:“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治理结构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3—10。李卫平、阮云洲、刘能,2005b:“F医院治理结构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3—8。阮云洲、刘能、李卫平,2005:“关于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员工问卷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7期:17—21。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研究总报告(第一作者:李卫平,与周海沙合作) 论文 《中国医院管理》2005年第8期一家公立医院的治理变革及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 论文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第14期第35—40页浙江邵逸夫医院公益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探索(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 论文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第13期第30—36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治理结构分析(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 论文 《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第3—10页数字技术在中国西部希望小学:朗讯四川省希望网校项目绩效评估报告 咨询报告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05年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63—67页人口学分布、社会福利水平分析:中国15—24岁青少年的社会发展概况 论文 《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第3—23页Socio-Economic Transition,Conflict, And Government In China 论文 Pp. 119-154 in Zhang Yunlin, ed.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Transition. Beijing: Current Affairs Press. May, 2005.实地研究的方法论策略:以农村消费实践的研究为例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62—66页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3期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制度评估和制度创新 咨询报告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民政部救灾救济司,2004年8月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对中国乡村社区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 论文 《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第136-164页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 咨询报告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5年12月当代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 论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5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GE教育项目绩效评估报告 研究或咨询报告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农村社区的艾滋病感染与社会歧视”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 研究或咨询报告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和社会控制:核心概念界定、外来流动人口分类和理论关注点的明确”研究或咨询报告 2007/06/18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规划课题2007中期检查报告 刘能“全球化と网民が中国を变える?” 论文 2007/06/15 日本岩波书店《世界》杂志2007年第7期 刘能“各式各样的马克思主义阶级结构概念” 译文 2007/06/15 《社会理论》第三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刘能“丰裕但可能并不幸福的一代” 论文 2007/05/15 《数字商业时代》专访 刘能“当代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 论文 2006/10/30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刘能《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 研究或咨询报告 2006/07/18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刘能

一共有多少种经济学

法象
理也
  窃这篇关于经济学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2366339分类的资料详尽而有条理,认真读一下完全可以解决一切经济学的分类问题。  个人拙见,欢迎讨论。  JEL分类  JEL分类系统,是美国经济学会《经济文献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所创立的对经济学文献的主题分类系统,并被现代西方经济学界广泛采用。该分类方法主要采用开头的一个英文字母与随后的两位阿拉伯数字一起对经济学各部类进行“辞书式”编码分类。  例如,C71为“C:数理和数量方法”类中,“C7博弈论与讨价还价理论”中的有关“C71:合作博弈”的内容。  ·A:经济学总论和教学 (General Economics and Teaching)  ·B:经济学思想流派和方法论(Schools of Economic Thought and Methodology)  ·C:数理和数量方法(Mathematical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D: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E: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Macroeconomics and Monetary Economics)  ·F: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G:金融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ics)  ·H: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  ·I: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Health, Ecation and Welfare)  ·J:劳动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Labour and Demographic Economics)  ·K:法律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  ·L:产业组织(Instrial Organization)  ·M:企业管理和商务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Business Economics; Marketing; Accounting)  ·N: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  ·O:经济发展,技术变迁和增长(Economic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Growth)  ·P:经济系统(Economic Systems)  ·Q:农业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Agri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R: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Urban, Rural and Regional Economics)  ·Z:其他专题(Other Special Topics)  学科分支  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愈来愈复杂、丰富,专业化程度愈来愈细密;同时,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适应这种情况,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也愈来愈扩展。一方面,从带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论经济学中不断分化出带有应用性的和独立的部门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经济学科内部各个分支相互交叉的学科以及经济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学科之间彼此联结的边缘学科。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化,对分析的精确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出现了研究经济数量的分析和计量方法的学科;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系统的历史依据,出现了各种经济史的学科;为了追溯和总结经济理论本身的发展演变,出现了经济思想史的学科。这样,就在社会科学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门类分支繁多的经济学科体系。  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K.马克思和F.恩格斯通常也都沿用这个名词。但是,他们不仅对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而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各种生产方式。只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称为狭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各种生产方式及其发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称为广义政治经济学。  关于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分类,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经济学科的发展状况,各有自己的门类划分。综合两类国家的经济学科发展现状,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门类:  理论经济学 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理论经济学通常称为一般经济理论,它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视野,以经济活动总过程为对象,考察国民收入、物价水平等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其中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理论又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独立分支。另外,与经济增长理论密切联系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现在也已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即生产者(厂商)、消费者(居民)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价格平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在不同市场类型下厂商成本分析与产量、价格决定理论、生产要素收入决定即分配理论等。此外,福利经济学等也已成为理论经济学的独立分支。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即政治经济学,如前所述,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的,包括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原始公社、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垄断前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但生产关系是不能与生产力脱节的,中国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为了重视发展生产力,认为应建立一门以社会生产力为研究对象的生产力经济学,但尚在研究探索之中。  经济史 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及其特殊规律,为总结历史经验和预见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也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学说、政策提供历史背景。经济史按地域范围划分,有国别经济史(如中国经济史、英国经济史等),地区经济史(如欧洲经济史、拉丁美洲经济史等),世界经济史(以世界为整体,研究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按部门或专业来区分,有农业发展史、工业发展史、银行发展史等;按历史分期,有古代经济史、近代经济史、现代经济史之分。关于世界经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实际上属于现代经济史范围(这部分内容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经济百科全书》)。  经济思想史或称经济学说史。它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及其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所起的影响、所占的历史地位,以及各个人物、各个学派之间的承袭、更替、对立的关系等。作为一门评价和分析各个时期各个阶级各个学派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的学科,它显然也要受到研究者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制约。经济思想史一般包括作为经济学前史的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等几个主要部分。按国别划分,这个学科也可分为中国经济思想史、英国经济思想史、美国经济思想史等。  经济数量的分析、计量方法 包括数理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等学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出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比较注重各种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自19世纪70年代起,就有一些经济学家应用数学推导经济理论,建立数理经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理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了各种静态的、动态的、微观的、宏观的经济模型。与之相联系的一个分支是经济数学,它侧重阐述现代经济分析中运用的各种数学方法,这实际上属于应用数学范围。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建立较早的学科,是统计方法在经济数值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3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三者结合起来,建立经济计量学,用以建立计量模型,估算参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复杂的数量关系,验证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预测,规划有关政策。结合质的分析,适当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对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进行量的分析,可以增强各类经济学科的精确性,增强制订政策和计划的科学性。现在,这类有关经济数量分析、计量方法的学科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已受到重视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应用经济学 主要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它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分支:  ①以国民经济个别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等。  ②以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计划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政学、货币学、银行学等等。  ③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区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等。  ④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国际经济学及其分支: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等。  ⑤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学、市场(销售)学等等。  ⑥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的边缘经济学科,如与人口学相交叉的人口经济学;与教育学相交叉的教育经济学;与法学相交叉的经济法学;与医药卫生学相交叉的卫生经济学;与生态学相交叉的生态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与社会学相交叉的社会经济学;与自然地理学相交叉的经济地理学、国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与技术学相交叉的技术经济学等等。这些边缘经济学科主要研究这些非经济领域发展变化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中找出它们的规律性。  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扩展、不断充实的。应用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实践,离不开理论经济学的指导,但它们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理论经济学的内容,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

请问医学管理类核心期刊有哪些?谢谢您的回答!

吃人井
迟来梦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ISSN 1001-9561 CN 23-1318/R医院管理论坛 北京大学 ISSN 1671-9069 CN 11-4830/R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ISSN 1007-9203 CN 11-3070/R中国卫生 卫生部,中国卫生杂志社 ISSN 1009-1424 CN 11-3708/D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医大,中国卫生信息学会 ISSN 1002-3674 CN 21-1153/R卫生经济研究 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 ISSN 1004-7778 CN 33-1056/F谢谢您的回答。能否再问下出了以偶上期刊还有没有其他相对而言容易发表的核心期刊。我是卫生管理的研究生需要发核心期刊。谢谢!卫生研究 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ISSN:1000-8020 CN: 11-2158/R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医院协会;陕西省人民医院 ISSN:1006-7515 CN:61-1283/R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医大,中国卫生信息学会 ISSN 1002-3674 CN 21-1153/R这些都是核心期刊。具体难易得看稿件质量了。您可以直接投到杂志社看看,审稿老师可以给您修改意见啥的。可以学习学习。

《教育研究》杂志投稿方式是什么?谁能发我下

无情无义
独脚龙
《教育研究》杂志是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杂志,百度百科上面的图片上有个投稿邮箱,是jyyjmagazine@163.com,当时我看到了以为就是以这种邮件的方式投稿,于是就投稿了,没几天就被通知接收了,后来还汇了版面费过去,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对方是个骗子。百度百科的东西真不可信,百度百科要为此负责。

70年代末年80代初卫生部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必须的吗?

孰为圭璋
地之自厚
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卫生事业、教育事业是彻头彻尾错的!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更是不得人心的!

朱拉隆功大学的院系设置

吾力
原原本本
朱拉隆功大学有19个学院、2个研究生学校和3个研究所提供超过450个泰文或英文授课的学位课程,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建筑学院下设3个系:建筑系、工业设计系、风景建筑系。主要课程有51门,如设计基础、热带环境设计、建筑结构系统、设计标准、建筑心理学、泰国建筑、摄影设计、机械设计、建筑污染和控制、计算机应用、泰国装饰、泰国文化传统、基础陶瓷设计、泰国工艺、珠宝设计、移画印花设计、城市和地区规划、泰国和南亚古老城市研究、风景建筑设计。建筑学院目前只有一个国际项目:建筑设计硕士课程(Architectural Design)。泰语项目包括:建筑学硕士课程/博士课程、工业设计硕士课程、城市设计硕士课程和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课程/博士课程等 。文学院设计泰语系、英语系、历史系、地理系、图书馆科学系、哲学系、戏剧艺术系、东方语言系(日语、汉语、巴利语、梵语)、西方语言系(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语音学系。文学院提供的国际课程有:泰国研究硕士课程/博士课程(Thai Studies)和法语商业研究硕士课程。泰文课程包括:中文硕士课程/博士课程、佛学研究硕士课程、日语硕士课程等 。商业和会计学院会计学系开设课程达11门,其中有会计、会计理论、计算机管理会计、财政预算、税收会计、政府财政、商业会计;商业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20门,如泰国商务、商业管理、办公室管理、商业数量分析、商业心理学、海上商务旅游、国际商务、商务人际关系、海港管理;统计学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气象统计、健康科学统计、社会保险统计、生物学统计、物理学统计、商业统计、人口统计、人生保险等;银行和财政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银行学、投资原则、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个人财政、商业银行管理、不动产资金、财政规划、财政预测、信贷管理、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包装管理等。商业和会计学院开设的国际项目有:金融学硕士课程、商业信息技术硕士课程和国际工商管理。泰语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硕士课程、统计学硕士课程、保险学硕士课程等 。传媒学院主要包括新闻系、大众传播系、公共关系、语言交流和演出艺术系、动态和静态绘画系,各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学、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理论、广播和电视新闻报导、视觉艺术、广播制作、大众传播社会学、国际广播系统、广告学、公共关系研究、同声翻译、辩论、修辞理论和评论、观众心理学、泰国文化、泰国民间艺术、绘画史、当代绘画、水彩画、电影制作、电影和社会。传媒学院目前只提供一个国际项目课程:战略传媒管理硕士课程。泰语项目包括广告学硕士课程、导演学硕士课程和公共关系硕士课程等 。牙科学院包括解剖学系、微生物系、病理学系、药理学系、生理学系、补牙学系、牙科手术与放射学系、口腔系、口腔药物系、儿童牙科系、生物化学系。牙科学院目前只提供一门国际课程:Esthetic Restorative and Implant Dentistry。 泰语课程包括:Oral Biology (MSc./ Ph.D.)、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MSc.)和Endodontology (Grad Dip. of Clin./ Higher. Grad. Dip./ MSc.)等 。经济学院学院与全球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和合作机制,每年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数十位教授为学生授课,开设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善教学层次,有泰语授课项目,也有英语授课面向全球招生的国际项目。泰语授课的项目:经济学本科课程( Bachelor of Economics)、经济学研究生课程(Master of Economics)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生课程(Master of Arts in Political Economy)。国际项目:经济学本科课程(International Programme: EBA)、商业经济管理硕士课程(Master of Arts in Business and Managerial Econcomics)、国际经济与金融课程(Master of Art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and Finance)、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Master of Arts in Labor Economics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卫生经济与卫生事业管理课程(Master of Science Health Economics and Health Care Management)和经济学博士课程(Doctor of Philosphy Program in Economics),其中经济学博士项目下设不同专业,如数量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等。经济学院下设多个研究中心,如朱拉隆功经济研究中心、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商业经济管理研究中中心和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经济合作中心)等。出版杂志《Southeast Asian Journal of Economics》(之前名为(Chulalongkorn Journal of Economics)。教育学院有基础教育系、教育研究系、学龄前教育系、中学教育系、体育系、教育管理系、心理学系、视听教育系、艺术教育系、高等教育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涉及基础理论,还涉及到泰国社会发展演变史。工程学院下设行政工程系、电子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矿物工程和矿物地理系、环境工程系、测量工程系和冶金工程系。各系开设的课程除工程学理论外,要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工程学院开设的国际项目课程包括:土木工程硕士课程/博士课程、石油开采工程硕士课程和工程管理硕士课程 。美术和运用学院下设视觉艺术系、造型艺术系、音乐系和舞蹈系。各系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西方艺术史、泰国艺术、古典艺术、东方艺术史、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泰国传统艺术欣赏、颜色和设计、造型设计、壁画装饰、喷漆技术、西方音乐理论、泰国音乐史、东方音乐理论、泰国音乐技巧、弦乐、合声、电子音乐、音乐史和文学、舞蹈生理学、泰国古典舞蹈、西方舞蹈理论、泰国舞蹈理论等。法学院法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与1972年正式更名为法学院。开设的系科有行政和商业法系、犯罪法和犯罪学系、法律程序和法庭审理系、管理法、司法和国际法系。国际项目有商业法硕士学位课程 。 医学院 主要包括解剖学系、儿科学系、眼科学系、微生物系、生物化学系、法医学系、寄生虫学系、病理学系、药理学系、放射学系、麻醉学系、实验医学系、预防医学系、社会医学系、解剖学系、矫形学和修复学系、生理学系、妇产科系、耳鼻喉科学系。医学院提供的国际课程有: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博士课程、健康发展硕士课程和医学科学硕士课程/博士课程 。 护理学院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家庭护理、成人护理研究、心理健康和精神护理、产妇护理。提供的国际课程有护理学博士学位课程。 药理科学学院 药理科学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13年所创立的药物制剂学校。现有药剂系、制药系、药理化学系、生物化学系、食品化学系、药用植物学系、生药学系、生理学系和药理学系。药理科学学院提供的国际课程有:药学保健博士学位课程、制药技术硕士学位课程和社会管理药品硕士学位课程和博士学位课程 。 政治科学学院 政治科学学院最早可追溯到朱拉隆功国王所创建的国家公务员培训学校,下设政府、国际关系、社会学系、人类学系和管理系。重要课程有政治科学原则、泰国政府和政策、政治理论、泰国地方政府、英国政府和政治、美国政府和政治、比较政治、政治和社会关系、当代世界、当代国际关系发展史、东西方文明和对外关系、泰国对外关系、西方世界发展问题、东方世界发展问题、国际关系地理因素、国际政治、国际组织、泰国城市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社会组织、社会发展规划、人口统计学和人口问题。政治科学学院提供的国际课程有国际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课程 。心理学院心理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创立的心理学系,提供的泰语课程有心理学学士课程、发展心理学硕士课程、工业和组织心理学硕士课程、社会心理学硕士课程和心理学博士课程 。2010年,开设了国际联合办学硕士课程,学生需要在朱拉隆功大学与昆士兰大学分别完成相应课程 。理学院理学院创建于1916年,有数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物理学系、植物学系、生物工程系、地理系、综合科学系、海洋科学系、生物化学系、材料科学系、微生物学系、绘图与印刷技术系和食物工程系。理学院提供的国际课程有:农业技术博士学位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课程和食品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课程 。兽医科学学院设动物解剖系、动物生理学系、畜牧业系、动物药理学系、动物病理学系和动物繁殖系。 应用健康学院 应用健康学院建立于1991年11月,是泰国第一个应用健康学院。本科课程有:医学检验、物理治疗和营养学,硕士和博士课程包括:临床生物化学和分子医学、物理治疗、临床血液科学、食品与营养和生物医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只提供泰语授课学位项目,包括学士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和泰国第一个博士学位项目 。撒辛商业管理学校(Sasin)撒辛商业管理学校创建于1982年,是朱拉隆功大学与凯洛管理学院和沃顿商学院合作创办的。撒辛商业管理学校是泰国唯一一个 AASCB和EQUIS双重认证的商学院,多年来一直排名亚太区商学院前十名。学院提供硕士和博士国际课程,硕士课程包括: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行政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xecutive MBA)、人力资源管理硕士课程和证书课程,博士课程包括金融学博士和市场营销博士。萨欣商学院要求申请者具有相应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并需要提供GMAT或GRE和雅思或托福成绩。以博士项目为例,GMAT要求653(1380)和雅思7.0。研究生学校研究生学校创立于1962年,提供23个研究生学位课程和14个博士学位课程 。国际课程包括:文化管理硕士课程、韩国研究硕士课程、英语硕士课程/博士课程(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环境管理硕士课程/博士课程、物流管理博士课程和东南亚研究硕士课程等 。人口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创建于1966年,主要负责提供硕士/博士课程、短期培训和人口方面的研究。人口研究所提供国际课程是人口学硕士课程/博士课程。公共卫生科学研究所公共卫生科学研究所建立于2007年,它是由1974年创立的卫生研究所和公共卫生学院合并组成的。公共卫生科学研究所共有三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药物依赖研究和培训中心、公共卫生发展研究和培训中心和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培训中心。国际课程包括:公共卫生硕士课程/博士课程和公共卫生科学硕士课程/博士课程 。石油与石油化工研究所石油与石油化工研究所创建于1988年,它与密歇根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和俄克拉荷马大学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国际课程有:石油化工技术硕士课程/博士课程、高分子科学(Polymer Science)硕士课程/博士课程和石油技术硕士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