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语教育考研难吗?

闯王旗
绿荫岛
英语教育考研难不难这个问题要我来回答的话,我告诉你呐。只要用心去学习就不难,因为在这个时代,什么学习资料查不到,考研的资料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料来进行学习,只要愿意花时间和花精力去学习,就不难呀。英语教育考研来说,客观地讲要看看你选择什么方向的考研,考研有很多的方向,如果要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的话,如果今年的竞争压力大那么当然会变难,如果今年报考人数少,就不难呀,而且难不难也是因人而异的,要估量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来评判考研难不难。那么至于考专研还是学硕,这个我只能向你说明一下,专业型研究生就是我们说的专研,对于这类研究生来说,考研难度比较第,而且实用性较弱,因为考专业型研究生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没有什么很大的用武之地。这个只是为了单纯的混一个研究生文凭来说,考专研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你要知道,要真正的学有所成,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学业文凭,而是真正的兴趣和目标的实现,所以考研时要好好考虑自己的定位。那么学硕就是学术型硕士,这个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地位认可度较高,一直以来,我们都相对于专研来说,更偏重于学硕,因为学硕更加有实用性,就是可以对口的进行各种工作的开展,所以很多公司和教育机构更喜欢学硕,当然我也在这里推荐考学硕,毕竟对于一个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更希望能够得到公司或者机构的认可吧。

英语专业考教育学研究生

兔爰
大劈棺
教育学作为跨专业考研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跨专业考生占到所有考教育学研究生的学生比例70%左右,在这些各种专业跨考的学生中,外语类的考生跨专业考教育学可谓是得天独厚。从涵毅所辅导过的考生来说,外语类的考生首先,凭借自己的外语优势,在考研的公共课外语这方面压力会相对小一些,可以腾出的时间准备专业课;其次,在复试的过程中,可以凭借外语学科的优势博得复试导师的一点偏爱,因为几乎90%的教育学研究生导师都喜欢要外语不错的考生,至少导师绝对不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外语很low。这样一来,外语类考生跨到教育学来,就占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的优势。而除了这些优势之外,英语也好,日语也好,其实语言本身只是一种工具,教育学可以很好发挥你本科的外语优势,让你的外语有一个可以应用的载体,可见,你选择跨教育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你才大二,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教育学专业课!如果你坚定了要考教育学的研究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再和我们进一步沟通哦。

英语考研教育学考什么

雄节
名誉之观
教育学作为跨专业考研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跨专业考生占到所有考教育学研究生的学生比例70%左右,在这些各种专业跨考的学生中,外语类的考生跨专业考教育学可谓是得天独厚。从涵毅所辅导过的考生来说,外语类的考生首先,凭借自己的外语优势,在考研的公共课外语这方面压力会相对小一些,可以腾出的时间准备专业课;其次,在复试的过程中,可以凭借外语学科的优势博得复试导师的一点偏爱,因为几乎90%的教育学研究生导师都喜欢要外语不错的考生,至少导师绝对不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外语很low。这样一来,外语类考生跨到教育学来,就占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的优势。而除了这些优势之外,英语也好,日语也好,其实语言本身只是一种工具,教育学可以很好发挥你本科的外语优势,让你的外语有一个可以应用的载体,可见,你选择跨教育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你才大二,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教育学专业课!如果你坚定了要考教育学的研究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再和我们进一步沟通哦。

教育学考研英语一还是二?

龙珠
蒙面侠
考研教育学考学硕考的是英语一,考专硕考英语二。英语一是学硕考研需要考的英语科目,英语二是专硕考研需要考的英语科目。所以,英一会比英二略难一些。英一考察的超纲词汇也比英二多,文章句子也更为复杂。学科教育(英语方向)属教育学类,属跨考,还的自学教育学(包括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老师法律法规、学生守则等),考政治100、考研英语100、教育学300,分数线300左右。前者难考,后者好考。两者都能当英语老师。前者当大学老师的多,后者当中学老师的多。扩展资料注意事项:英语一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试卷包括试题册和答题卡。答题卡分为答题卡1和答题卡2。考生应将1~45题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1上,将46~52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2上。

教育学考研好就业吗?和英语专业相比呢?麻烦有经验的人回答。

吴樾
伐木
教育学研究教育理论,而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就宽泛多了。可以是翻译也可以是文学,还可以是理论研究的比如语言学。教育学大体上比英语好考(没有二外,竞争层面也没有英语那么大)。考研胜算大!未来毕业教育学的工作方向,大体只能跟教育相关了。将来的机会跟英语没有可比性。不妨选择教育学混个高学力,决定报考英语相关专业就是孤注一掷了。我整理了2013WD考研英语+数学+政治(共62G)2013XDF政+英+数(共81G)全程无加密,均可直接下载更多资料,整理上传中,不断更新。要的哥们来我的百度孔间下载(点击我的名字就找到了)整理非常不易,对您有帮助的话采纳吧

考研考英语 还是教育学

革命者
夺命锁
关键还是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好不好考,其实付出了努力都差不多,就业前景,只要在校期间用功了,努力了,那么就业前景一样很好!

本科英语专业 考研想考教育学 请问有前景吗?望有经验人士指点

栗子树
风音
当然有前景啦,英语专业考研非常有优势,建议不要考虑地区因素,最好是能报考好的学校,如北师大、华东师大等,他们的教育学还是相当不错的。英语专业的有条件所以可以考虑报考个好的学校。我是北师的学姐,扣扣依山而思旧屋溢而异思,很高兴与你沟通哈您好,海天考研专家教你最佳选择院校与专业一、三个步骤:1.形成专业选择意向2.确定报考单位3.最后两者结合,综合考虑,确定自愿。二、四种基本模式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自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成功概率最高。一般而言,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会自然而言的3选择报考本专业。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它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及时获得。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越大。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院校都不满意,决心要开辟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这种。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三、选择专业时应考虑的问题1.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学习本科时的专业,而后决定是否有跨专业报考的必要。1. 确认即将报考的专业是冷门、热门专业还是新兴专业。2. 确认跨专业的性质,是属于理科转工科、理工科转文科还是刚好相反。3. 确定报考的学校,即报考本校还是报考外校。4. 确认自己选择报考的学校属于小型院校、大型综合学校还是研究院所。第一步 确认是否有必要跨专业考本专业容易,跨专业往往比较难。跨专业报考的风险大,就在于专业课的复习。特别是在对所报考专业仅限于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跨专业报考是要冒大风险的。在教育部把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由5科变为4科,专业课由2门改为1门后,专业课的难度一般来说是加大了。因为很多高校都把原来2门,甚至3门考试内容融合在1套卷子中,这使很多跨专业报考的研友甚至不知道某一道题是出自于哪一门课程,想答对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说,考本专业容易,考外专业难。即使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甚理想,难度也比对外专业的专业课没有基础要小得多。第二步 确定报考冷门、热门还是新兴专业考冷门专业一般相对轻松,热门专业确实很难挤进去,新兴专业的难度与热度往往居于前两者之间。2007年考研报考人数最多的招生专业: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热门专业如建筑、会计学、贸易、新闻、计算机等专业,他们的特点是切合时代热点,社会需求强劲,就业前景被看好,但是报考人数非常多,所以竞争激烈,录取比例远远高出研究生录取平均比例,可以达到10比1以上。选报热门专业的考生,一般是出于就业考虑,而选择报考冷门专业的研友,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静心的研究生活。由于冷门专业的发展一般比较完美,知识沉淀也较深厚,考试难度小,竞争不激烈,所以非常适合想做研究工作的研友报考。另有一类专业是新兴专业,这类专业兴起不久,未来社会对其有较多的需求。比如前些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属于新兴专业,但短短几年后却已跨入热门专业的行列。新兴专业的最大好处在于报考人数少,竞争远远小于热门专业,所以已经成为很多研友的选择。第三步 确认是理科转工科、理科转文科还是相反 由于学科性质,理科转工科、理科转文科往往难度较小。反之难度则大。第四步 确定报考本校还是外校报本校信息往往比较顺畅,也容易考取,而外校则相反,信息闭塞,考取难度大。如果决定报考外校,那么一定要做好调查,报考的学校一定要比本校在格方面高出至少一个档次。因为只要是外校,就意味着并不好考。即使是清华大学毕业,报考一所二流学校的本专业也未必考取,原因就在于任何一所学校都具有其潜在的出题、录取规则。再好的学科基础都有可能在所报考学校的专业课上折戟沉沙,再好的面试技巧都可能在复试中被拒之千里。所以同样不易考取,就必须确认目标学校比本校高出的档次足以让自己去冒这个险。但如果选择本校 就轻松得多,这里有比较大的交往圈子,即使报考本校的其它专业也可以轻松地找到老乡帮忙获取相关信息。第五步 确定目标院校的性质,小型院校、综合高校还是科研院所。一般来讲,小型院校往往有一个主干专业全国领先,但也缺乏多元的学科和校园文化;科研所主要是研究性质,一般没有本科培养;而综合性学校学科丰富,又有文化底蕴。 这三类高校一般设没有难考或容易考的区别,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出题与录取规则,抓住这种规则,名校就不一定比小型院校难考。关键在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如果原来 见多识广,现在想找个安静的学习、科研环境,那么就可以选择报考科研院所。如果刚从小型院校出来,想接触形形色色的同学、参加多样的校园活动,那么报考大型综合学校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教育学考研院校怎么选择

忍冬
威也
1、教育学学硕专硕如何选择?如果确定考教育学专业的话 首先需要确定好是考学硕还是专硕 一般选择的标准如下:如果自己是想着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去一线中小学当各科(语文、数学、外语等)一线的老师的话,而且自己还有汉语言文学 数学或者外语的本科背景的话 选择专硕是最好的了如果想着通过学习教育学以后继续深造(比如去高校当老师、辅导员甚至读博士的话建议选择学硕)。如果不确定是区高校还是去一线当老师,而且自己也没有学科背景,那就建议你选择学硕,她的就业范围更广,再考一个对应的教师资格证退一步去当老师也是没问题的!学硕311和专硕专业课一333教育学综合推荐参考书如下:311的参考书《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全国333教育学原理十二校连编《教育学基础》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至于院校选择的话,可以参照以下因素1、地理位置(结合自己有没有想去的城市或者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的地方)2、名校情结(有没有特别想考的院校或者喜欢的导师)3、其他恋人或者父母因素选择!4、院校水平:教育部直属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综合类院校还是师范类院校!

2017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有哪些

比周而友
万人谋之
634 教育学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王道俊,扈中平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王晨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红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