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有谁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研究论文

博约
蓬头突鬓
平板的叙述,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现在我们写作通常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发挥,要写好作文,却需要课外的功夫,这课外的功夫,就是我们要走的第一步路。

图书馆学研究生论文选题

大风浪
其实很多都是跟着国外走去图书馆之家的 图情档论文版看看吧 可以看到很多外文的 也能帮你确定一下方向想想毛主席的话,联系实际,别拉一大堆远得十万八千里的观念来讲,不担你讲不明白,你导师还看不明白呢,(这是我们专业课老师上课跟我们讲的,绝对一手资料--图书馆学专业)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文明
何有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winky_cpu目录第一章前言3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42.1现行业务描述42.2现行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52.3解决方案52.4可行性分析5第三章新系统逻辑方案63.1初步调研63.2详细调研63.2.1组织结构调研63.2.2数据流图63.2.3数据字典7第四章系统总体结构设计84.1软件模块结构设计84.1.1系统方案确定84.1.2软件结构设计84.2数据库设计104.3计算机系统的配置方案134.4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13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135.1启动135.2登录145.3新书入库205.4图书信息查询205.5新证登记215.6借书证信息查询225.7借书登记235.8还书25第六章266.1系统开发环境266.2系统测试266.3系统运行与维护266.4系统的转换方案27结束语27参考文献28VB图书管理系统【内容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地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书籍就渐渐地成为人们获取并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图书馆就自然而然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如何科学地管理图书馆不但关系到读者求知的方便程度,也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开发一套完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就成不可少了,本文介绍了在Visual Basic6.0环境下采用“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自下而上地应用开发”的策略开发本系统的详细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等。生命周期法((

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惚漠无形
天能
需要帮忙吗?

论文《基于新媒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共有参考文献多少篇

鸳鸯
穗花
8篇

图书馆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蒙面侠
伊尹
图书馆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图书馆和心气图书书刊发表论文。看有没有心的事。这是新的新闻一类资料在上面看到一下就可以了。

我跪求一篇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3000字

后楼梯
不知味
图书管理系统软件设计说明一.可行性研究:随着政府机关与广大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的广泛建立,在通用信息平台上构筑高效实用的协同工作和自动化办公应用系统,满足信息高度共享和即时发布的需求,有效实现内部知识管理,已成为众多用户的共同需求。图书管理系统,为政府机关与广大企事业单位自动化办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在开发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的步骤,从设计到开发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技术,采用了SQL SERVER 2000网络数据库,使得本系统可以方便的和其他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同时,注意从软件的图形应用界面上优化软件质量,使得本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需求分析:1.任务概述:1.1 目标:对图书信息进行图书入库、借阅登记、借阅查询、过期提示、办理借书卡这些日常业务的需要。高效性通过系统的实用,能够改变旧的图书管理模式,使对图书的管理、借阅、查询更加方便有效。1.2 运行环境: Windows 98/2000/XP/2003操作系统下,安装并配置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2.数据需求:2.1 数据流条目:权限=权限+姓名 登录用户=帐号+姓名+密码+权限用户=用户帐号+姓名+性别+组号+证件号码 图书类别=类别+类名图书=图书编号+类别+书名+作者+出版日期+出版社+定价+总数量+剩下数量+备注借阅=用户帐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到期日期+数量+还书日期借阅信息=用户帐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到期日期+数量+还书日期2.2 数据字典(DD):2.3 数据库描述:使用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就可以行使基于网络连接的用户认证。从而给不同的子系统分配不同的数据库使用角色,让他们彼此之间使用的数据库隔离开来,以达到较高的安全性。2.4 数据采集:通过Internet从网站上收集一些图书的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从而建立数据库,并在编码调试阶段测试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3.功能需求:3.1 功能划分: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七方面的功能:a.查询 b.图书借还 c.图书入库 d.图书维护 e.图书超期提示 f.环境管理 g.备份还原3.2 功能描述:图书管理包括查询、借还、入库、维护、超期提示、环境管理和备份还原七方面功能。图书入库,主要实现入库登记。图书借阅,进行借书登记(此操作由管理员完成);当用户要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时,可进行借阅查询。图书超期提示,当借阅者在已到借书期限时未归还图书,提示其尽快办理归还手续。3.3 数据流图(DFD):新书入库DFD: D1 库存清单D1 库存清单图书借阅的DFD:过期提示的DFD:借阅查询的DFD:D1 借阅查询清单还书处理的DFD: D1 库存清单4.安全性需求:考虑到不同用户的权限不同,第一次进入该系统时应该向管理员申请注册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并完整的填写相关信息,同时存入数据库表中。这样管理员就可赋予不同用户不同的权限。每位用户根据自己的身份不同,进入不同的用户界面。管理员有权力行使所有的管理功能,普通用户只能进行一般的查询。5.一致性需求:在图书管理系统相关的表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为了实现一致性的需求,我们在各个表之间建立起了一致性约束。6.完整性需求:根据图书管理系统的要求,为保持数据的完整性,采用了数据库的事务机制,防止出现操作故障。三. 概要设计说明书:1.总体设计: 1.1 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书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1.2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2.接口设计:2.1 外部接口:通过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建立服务器系统,管理员通过管理服务器系统,与用户进行交互,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图书管理系统。2.2 内部接口:程序内部需要共同的数据定义和描述,此系统是智能办公化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须和这个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统一数据定义等,才能使该系统性能达到最好,并且要尽量消除和其他子系统模块之间存在的数据冗余,才能使整个智能办公系统做到高效,方便。3.E-R图 E-R图清楚地描述了系统中各个实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个实体所具有的属性,可以使读者很清楚地了解整个系统的总体处理。在建立E-R图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局部应用;2.逐一设计分E-R图;3.合并分E-R图,生成初步E-R图;4.消除不必要的冗余,设计基本的E-R图。 4.运行设计:4.1 运行模块的组合:运行模块分成基本的三个模块,即是: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处理模块等。这使得整个系统的维护容易,简单;系统的结构层次简单,易懂。4.2 运行控制:本系统采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种:顺序,选择,循环。5.安全保密设计: 考虑到不同用户的权限不同,第一次进入该系统时应该向管理员注册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并完整的填写相关信息,同时存入数据库表中。这样管理员就可赋予不同用户不同的权限。当用户登录进操作界面之前,我们设置了用户名和密码,当用户名和密码相匹配时才能进入该用户所允许做的权限操作界面,否则就只能看到登录界面管理员有权力行使所有的管理功能,普通用户只能进行一般的查询。四.详细设计:1.数据库表权限:(权限,姓名)登录用户:(帐号,姓名,密码,权限)用户:(用户帐号,姓名,性别,组号,证件号码)图书类别:(类别,类名)图书:(图书编号,类别,书名,作者,出版日期,出版社,定价,总数量,剩下数量,备注)借阅:(用户帐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到期日期,数量,还书日期)借阅信息:(用户帐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到期日期,数量,还书日期)2.计算机的软件配置Windows 98/Windows xp/Windows 2000/Windows 2003;五. 编码与实现:六. 测试

求一篇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不时
小倩
图书馆管理系统全套(源码+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稿)百度用户名就可以了里面很多的有什么不懂的通过用户名联系我帮你解决

急求图书馆期刊管理论文摘要一分,谢谢;

善哉观乎
天趣
  应当避免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误读作者:武继山《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年第3期  摘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高校图书馆在完成对本校服务的前提下开展的工作,对这样的“开放”应该有正确的解读,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问题,应避免用不切实际的理论或理由来要求、评价这种开放。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开放文献利用率  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图书馆界屡有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讨论意见,近来这种意见变成一种社会呼声。网上有关高校图书馆是否应该对社会开放的讨论也出现了一些意见纷杂甚至对立的局面…。  笔者不反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事实上笔者服务的图书馆就有对外开放的服务,只不过限于本馆的条件,不可能把事情“做大”、“做强”就是了。但我对一些鼓吹开放的理论(至少是理由)不以为然,这里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些主张或赞成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一般会提出这样一些理论或事实根据;  其一日:公共资源应该提供公众享用,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公众,因此高校图书馆有义务为公众服务。  其二日: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资源利用率低,需要对外开放。  其三日:因为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而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非常丰富,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入公共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行列。  以上推论貌似合乎情理,其实掺杂了一些模糊概念,在前提和结论之间,略去了必要的限制条件,得出的结论很容易形成误导。因此有必要一一澄清。  1、关于“公共资源”共享的问题 前述所谓“公共资源”说,总的逻辑是公共资源应该公众利用,似乎高校图书馆不向公众开放,就得面对一种道德审判:高校图书馆花了纳税人的钱,却不肯反过来为纳税人服务。  我们说,公共资源为公众服务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今天的公共资源不是原始社会的公共资源,因为资源的简陋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共享;今天的公共资源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体系,如果对任何公共资源都不加区别、不加限制地开放,让公众利用,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只能造成使用的混乱,最终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毁损。  一个社会的文献信息资源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它是在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的刺激下产生、成长、分化、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分工日益向专门化方向发展,不同人群对图书馆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专门化;而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便应运而生了,而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对象是不同的。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伴生物,图书馆文献资源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服务对象十分明确,数量也是大体确定的,这些因素自然也带来高校图书馆一系列工作和管理原则,比如,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围绕学校的学科建设要求而展开,而不去考虑面对所谓“社会需求”来展开(应对社会需求是高校的整体使命,应该主要通过高校的教学、科研产出来实现,而不是“具体化”到高校图书馆,这个题目应该另做文章,这里从略)。学校对图书馆的人员编制配置也是首先根据图书馆服务的群体的总量定编,而不可能根据无法确定的“社会读者”来确定。如果高校自身的师生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不高,图书馆打出“对社会开放”的旗帜,除了“作秀”以外没有多大意义。事实上,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规模已经大大拓展。请看下表(数据来自《中国教育年鉴》和中国教育科研网):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人满为患,图书馆人力、空间都空前紧张,让高校图书馆人员头痛的阅览室、自习室占座问题越来越严重。高校图书馆面临如此严峻的局面,再强求其对社会“全面开放”是不切实际的。  2、有关“封闭”和“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所谓高校图书馆“封闭”和“资源利用率低”的说法,也非实事求是的论断。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目标产生于其自身的职能,首先是要满足本校师生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需求,在本校资源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图书馆将依托本系统的资源共享体系寻求帮助,在这样的体系中,寻求帮助和提供帮助是双向的,在我国,这样的机制目前已经蔚成大观,这就是国内规模最大、运作规范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英文缩写CALIS),在这个体系中,重要文献资源的协调采购,馆藏资源的联合编目,文献资源的馆际复制传递,以及学科信息导航数据库的合作开发都已形成了规模。  还有一个与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并列的高校文献共享服务机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英文缩写CASHL),2004年3月启动,至今已拥有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7500多种,近百万种外文图书,26万种电子图书,900种电子期刊。在全国高校拥有300所成员馆。截至2007年,该中心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目次库”检索总量已接近3,000万次,电子资源全文下载119万篇,原文传递突破20万篇,所收藏的资源得到了100%的利用,其中检索次数最多的刊达到60多万次,原文传递请求最多的期刊达到了2,365次。全国高校图书馆这样的共享机制,是一种最有效的“开放”,所谓“封闭”的帽子不应该扣到高校图书馆头上。  此外,日常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必然是高校管理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不随便对外开放,这是容易理解的,跟“封闭”不搭界。这里举一个美国的例子,2001年8月19-24日,第68届国际图联大会在美国波士顿召开,大会主题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知识时代的重要作用”。大会组织者应各国代表的要求,拟组织全体代表参观哈佛大学图书馆,遭到校方的婉言谢绝。校方认为我们的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师、学生学习和研究服务的,会议代表参观,必然干扰、影响师生在图书馆的正常学习与研究。仅仅半天的参观都被拒绝,如果在我们的“封闭”论者眼里,这是多么严重的“封闭”啊!在讨论高校图书馆应该向社会开放的文章中,屡屡提到美、英、日等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并以此作为中国高校图书馆应该开放的理由,但查找一些真正了解、介绍国外高校馆开放的文章,就可以看到所谓开放都是有条件、有限制的。  关于“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这个问题因为其本身的模糊性,很容易成为一个伪命题。首先,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构成,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对学校教学、科研所需文献资源的保障,文献资源的保障率越高,师生的满意度越高,这也是前述全国高校图书馆建立文献共享体系称为“保障系统”的初衷。而保障率和利用率是两个层面的概念,满足保障率的资源,未必能同时保证利用率,比如高校图书馆花巨资购置的大部头文献,是相关教学、科研必备的,但相对全校读者而言,其使用率远不及一般的学术性图书;一些高价购进的专业外文数据库,其使用率与普通的中文数据库相比,也是比较低的。即使一些教学参考书,在某个专业是必读的,对另一个专业来说,则可能会是完全陌生的东西,这些图书的利用率如果同某些流行读物相比,也会相差很远。资源利用率拿来衡量、评价以满足普通民众的阅读需求为主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标准;但如果仅以利用率衡量、评价以承担教学、科研为主要任务的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则可能形成误导。  其次,对一些历史悠久的高校来说,其文献资源的积累体现出学术性、系统性,这是它实现文献资源的高保障率的基础,这样的基础相对一些常用资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分母,在这样的基础上,从文献的总体数量和文献的利用量对比来确定利用率。一个建校历史长的学校肯定不如一个建校历史短的学校的资源利用率高,如果以此评价这样两种图书馆,能得出公平的结论吗?因为“资源利用率低”而要求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全面开放”,实在是乱开药方。退一步说,即使真的“全面开放”了,原本利用率低的资源照样会低。  实际上,高校图书馆系统的资源共享活动,在提高资源保障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某些稀缺资源、高价资源的利用率。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文献资源共享的“果”,而不是“因”。当然,从另一方面讲,高校从资金投入的效益考虑,必然会关注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这是要依靠资源购置之前进行的读者调查和使用率预测来确定的,高校图书馆只能通过前期工作保证资源购置经费的合理使用,而不是靠后期扩大“开放”来提高利用率。如果存在高校文献资源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首先应该考虑对图书馆的资源(包括经费、人力.空间等)、服务进行重新调整,而不是不着边际的所谓“对社会开放”。  3、关于“全国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与高校图书馆开放  全国图书馆基础薄弱的根子在国家的经济实力薄弱,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要求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仍然是文不对题。且不说过去相当一个时期内高校图书馆经费短缺,欠账严重,即使今天,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丰富”程度也是有限的。更明白不过的问题是,国内公共图书馆因为投入严重不足,而不能购置的文献资源,和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体系,中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否则图书馆分类的理由就不存在了。从资源内容来判断,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是根本不能用来填补公众文献信息资源的短缺的。  此外,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实际上都是提供文献资源的保障。只不过图书馆的类型不同,提供保障的方式也就不同。对于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来说,主要是在解决所在系统的文献资源的保障问题,进而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国家或地区的学术性资源的整体保障问题;而对于大众图书馆来说,则是建立尽量多的服务网点。由于保障范围和保障方式的不同,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布点之间少有重合性。在发达国家,对公共图书馆布点都有具体的要求,在国内,一些专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先生提议,应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满足城市百姓1.5公里内可以找到图书馆的要求。这里应该明确的是,即使在布点方面适于对公众开放,也没有理由要求高校图书馆像公共图书馆那样对公众开放;更不能因为存在高校图书馆,就可以减少公共图书馆在网络布点方面的投入。  总之,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只能是对社会的公共信息资源形成规模、基本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的一种补充,是“锦上添花”的事(这才是外国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所起的作用),不能指望高校图书馆对公众文献信息需求的巨大空缺来“雪中送炭”。  4、高校图书馆怎样对社会开放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其政策根据在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该《规程》第二十一条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这一政策的提出,实际上已经考虑到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的现实,但是这一政策的前提,仍然是建立在保证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基础上的,因为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还是对本校读者的服务,所以这个文件增加了“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和“尽可能”这样的限制性语言。这个文件的精神是积极的,但也是谨慎的,我们讨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也应坚持这种态度。  就目前的国内高校图书馆来说,向社会开放的工作并非没有开展,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有办理临时借阅证的制度,接待在科学研究或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利用文献的社会人士;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服务基层、服务社区的活动。但是不管怎么说,高校图书馆在完成对本校读者服务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这种开放只能是部分的、有限制的,而不是全面的、无条件的。例如,我们可以并且应该接待研究《红楼梦》的社会读者,却不可能满足社会读者借阅《红楼梦》的需求。后者毫无疑问是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责任。  高校图书馆要面向社会开放,本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教育部的文件也提出了明确的原则,各高理论、新成果,并争取参与各种国际项目、与国外同行多多合作。当然,要跟上国际化步伐,提高英文阅读和写作水平是必须的。在个人闭门造车搞科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的今天,作为图书馆学研究者,合作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与同事合作,还要与国内外图书馆学学者甚至情报、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学者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出现。  3.5提高国内期刊档次  我国现有学术期刊中,SCI收录的科技期刊仅有几十种,就图书馆学而言,这个数字是零。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学期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走向世界,我们必须办好我国自己的学术期刊,以便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目前,国内图书馆学期刊编辑和作者之间还缺乏必要的交流;论文发表时滞平均为8个月,远高于国外期刊水准,这大大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全英文图书馆学期刊数量少也妨碍了图书馆学界的国际交流。这些都是图书馆学期刊实现国际化、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努力方向。  3.6图书馆学显学化和图书情报一体化  图书馆学综合性强、现实性强、实用性强,并能够向行各业提供信息、知识管理方法,可以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书馆学要获得它应有的地位,就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意识观、辩证否定观等作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准则。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法、逻辑思维、系统方法等科学方法,结合各学科的知识,吸收各种新技术,将图书馆学发展成完备的、社会认同的科学。  IFLA把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作为一个整体词组使用,这说明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不可分离,新时期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学界早就提出了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概念,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整合研究,对两个学科的发展都有很大助力。情报学,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图书馆学的渗透,大量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员的出现,都为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点。这一切有助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从一个更高的起点紧跟国际图书馆学界的发展步伐,提高中国图书馆学的学术地位。如果在图情一体化基础上,从整个信息管理学科的角度出发,将会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赢得更美好的前景。  4、结论  图书情报科研人员理应将有价值、有创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重要的学术刊物上。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图书馆界的科研工作,我们有着很好的契机,无论是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都有利于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在国际图书馆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另外,站长团上有产品团购,便宜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