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实验的土壤采集详细步骤

上德
恐怖岛
1.采样,选好采样地点,采用5点式采样,四角加中心2.样品处理,捣碎,加适量蒸馏水,搅拌,静置30分钟3.吸取上清液,即为菌悬液4.梯度稀释菌液5.涂布平板6.培养,观察菌落,计数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什么要做土壤微生物的分离这个实验

施雠
嘻嘻哈哈
因为这是微生物最基本的实验。基本上所有的微生物都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来。新的微生物就是这样发现的。

用什么实验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各组分含量

陈星
理统
为研究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目,我们利用选择培养基,以便在土壤水溶液中选出目的菌种,在用分浓度梯度法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出但菌落,以便计数。计数时可以根据不同菌种的不同形态学特征来分辨,如果出现与上述三种以外特性的菌种可以用革兰氏染色鉴别。一、主要的实验药品与仪器 (1)实验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 NaOH, 1mol/L HCl, 可溶性淀粉 , KNO3 , K2HPO4, MgSO4 ,FeSO4,KH2PO4,葡萄糖 (2)实验仪器:试管,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棒,培养基分装器,扭力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 5.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等。 二、实验方法 1、细菌分离:取土样1g,加入99ml无菌水中,震荡10min,制成10-2 土壤稀释液,再取0.5ml 10-2 土壤稀释液加入4.5ml无菌水中,制成10-3 土壤稀释液,以此类推··· ···。取10-5 ,10-6 ,10-7 土壤稀释液0.1ml加入相应编号培养基中,涂平板,每个稀释度两个平板。在30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2、放线菌分离:取土样1g,加入99ml无菌水中,震荡5min,制成10-2 土壤稀释液,再取0.5ml 10-2 土壤稀释液加入4.5ml无菌水中,制成10-3 土壤稀释液,以此类推··· ···。取10-3 ,10-4 ,10-5 土壤稀释液0.1ml加入相应编号培养基中,涂平板,每个稀释度两个平板。在28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7d后观察结果。 3、霉菌分离:取土样5g,加入95ml无菌水中,震荡5min,制成10-2 土壤稀释液,再取0.5ml 10-2 土壤稀释液加入4.5ml无菌水中,制成10-3 土壤稀释液,以此类推··· ···。将以灭菌的培养基融化,加入链霉素溶液,但培养基凝固后,取10-2 ,10-3 ,10-4 土壤稀释液0.1ml加入相应编号培养基中,涂平板,每个稀释度两个平板。在28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d后观察结果。 三、结果与讨论 当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由于本次试验的各种经济,效果,作用等等方面的原因,培养基并不能完全分离土壤中的各种菌类,例如,土壤中除了细菌,霉菌,放线菌外还有大量的杂菌,如:酵母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如:各种寄生虫(卵)等,所以我们要根据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宏观物理特性来分别。当进行显微观察时,霉菌不用染色,放线菌、细菌要进行简单的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

一位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

故群于人
不虑而对
A、本实验的自变量的有无土壤微生物,而敌草隆的使用量和培养条件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所以应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A正确; B、a组土壤经过高压灭菌,不含微生物,不能将“敌草隆”分解,预计a的“敌草隆”基本不变,b组不灭菌,存在土壤微生物,可能将“敌草隆”分解,预计b的“敌草隆”全部消失,B错误; C、不同的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C错误; D、本实验是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对农药“敌草隆”具有分解作用,若不喷入“敌草隆”,则不能证明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此种作用,D错误. 故选:A.

请教对新获得的一种土壤微生物鉴定的实验室方法

罗宾森
寡君之欲
一般是生理生化试验和16sDNA试验结合,首先是对获得的微生物进行初步染色,确定微生物基本形态特征。1,生理生化试验(1)糖发酵与氧化试验 :在细菌的分类鉴定中,糖类发酵与氧化测定是一项重要依据。特别是对细菌的鉴定尤为重要。常用的发酵与氧化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多糖三类: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等。醇类包括五元醇,六元醇;如到金盏花醇,甘露醇等;糖苷类主要包括有水杨苷等。 绝大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能源和碳源,但由于不同的菌类存在酶类差异,已而对糖类发酵与氧化的能力就有所不同。有的能利用这种而不能利用那种,有的正好相反;有的在糖类发酵与氧化代谢中能分解糖类,产酸产气,有的则只能产酸不能产气。酸产生与否,以及时发酵类型产酸还是氧化类型产酸,可以由预先加在培养基中的指示剂(溴百里酚蓝水溶液)呈现出来。这样把接好菌种的培养基放在厌氧或好样的条件下培养,培养基由绿色变为黄色为产酸,是否产气是通过观察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气泡或培养基断裂来测定,如产生断裂或有气泡证明由气体存在。(2)过氧化氢酶测定 乳酸菌和许多厌氧菌与其他细菌区分的主要依据是测定有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又称接触酶,它能把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氧分子变做气泡跑出来,则为过氧化氢酶阳性。乳酸菌和许多厌氧菌在过氧化氢试验中呈阴性。 (3)细胞色素氧化酶测定 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氧化酶中的一种,有时人们习惯的把细胞色素氧化酶称为氧化酶,所以在细菌分类鉴定中所说的氧化酶就是指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在右分子氧和细胞色素C存在时,可氧化二甲基对本撑二胺(氨基二甲基苯胺),使之呈现玫瑰红到暗红色,在此基础上,还能和a-苯酚结合生成吲哚酚蓝,而出现蓝色。2,16SDNA鉴定相对生理生化试验,16SDNA鉴定显得非常的快速与简便,通过对该为生物种属的初步确定,设计保守的PCR引物,对该微生物进行PCR克隆,对克隆后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快速确定该微生物具体为哪一种。

如何写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探究报告

吐故纳新
蒙根花
你这个报告属于研究性报告: 1、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现状调查; 2、利于弊; 3、改进方法,如何改进;3探究活动3.1提出问题落叶或淀粉在土壤中能被分解掉,这究竟主要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呢 确定实验题目: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2做出假设土壤微生物可通过自身产生酶的作用,将较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分子.「提示:假设既可以是基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作出的解释,也可以是想像或猜测.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通过讨论修正自己的假设.]3.3实验预期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落叶和淀粉是具有分解作用的.3.4设计实验3.4.1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3.4.2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设计步骤与下面实验操作程序基本一致.[提示:首先,要确定实验变量是什么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 如何控制这些变量 . …其次,要确定探究的地点或场所:在野外 还是在实验室中 ]3.4.3得出结论3.4.4结果分析可以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列表整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果.3.5实验操作3.5.1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1)准备好2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高度约为10 cm,一个贴上"实验组"的标签,一个贴上"对照组"的标签..2)对"实验组"进行灭菌处理,方法是用塑料袋罩住玻璃容器上方,将其放人60℃恒温箱中灭菌1 ho【提示: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做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3)灭菌1h后将其取出.4)取落叶12片,分成2份,要求大小分配平均.然后,分别用纱布包好,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为5 cm.5)将2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内,1个月后,取出纱布包,观察比较对照组的落叶与实验组的落叶腐烂程度.3.5.2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1)制备4种土壤(花泥,黄泥,操场沙土,庭院土)浸出液.将土壤放人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2)取5只50 mL的小烧杯分别标上"花泥","黄泥","操场沙土","庭院土","蒸馏水",分别放入10 mL的淀粉糊,在标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人30 mL的蒸馏水,在其他的4个小烧杯中分别对应地加人4种土壤浸出液各30 mL o[提示:烧杯,试管须编号,否则很容易混淆.]2006年第41卷第11期生物学通报3)在室温20℃左右的环境下放置7d后,分别取"蒸馏水","花泥"烧杯的溶液20 mL,将其作为A,B,分别放人2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l,B2.这里就以花泥浸出液作为实验对象,其他几种的土壤浸出液的操作方法相同.4)在A1,Bl中加人碘液,而在A2, 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用试管夹夹着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3.6推出结论1)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观察到对照组的落叶与实验组的落叶相比较腐烂程度要高,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落叶是具有分解作用的.2)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观察到A1的溶液为深蓝色,B1的溶液颜色为无色,而A2中则是蓝色的絮状沉淀,B2中则为砖红色.这个实验结果说明淀粉在花泥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了.

跪求“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报告”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报告

草虫
尚志
  一 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  三 实验材料  (1)器材:一个长20cm,宽、高10cm的生态缸;  一块长10cm宽5cm的硬质棉花;  保鲜膜和透明胶布  (2)生物:两条小金鱼、两颗小青菜、一株水草、一个仙人掌  一抔菜地土壤和鱼缸里的水  四 实验过程  (1)将土堆在缸的一侧成一个长方形,青菜、仙人掌植入其上,水草  植入其下;将棉花放在土壤一侧,防止水变浑浊。  (2)取鱼缸内的水,注入生态缸,直至高5cm;  (3)放入金鱼  (4)于1月13日,用保鲜膜和透明胶布在教室封缸,开始观察  1月13日晴金鱼很有活力 青菜未有变化  1月14日晴金鱼很有活力 青菜未有变化  1月15日阴 金鱼游动频率下降 青菜微微泛黄  1月16日阴 周六 未观察  1月17日雨 周日 未观察  1月18日阴 金鱼表面开始有白色物质脱落 类似蜕皮  可能发炎 青菜已有部分变黄  1月19日晴 金鱼白色物质脱落严重 青菜泛黄面积增大  1月20日晴 金鱼、青菜全员生还 解封  五 实验结论  恰当的组成成分,可以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维持自身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六 注意事项  (1)保持水质较为清澈,不能太过浑浊  (2)生态缸要放置于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3)不能暴晒  (4)缸内生物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据缸的大小,和缸内植物决定

微生物学实验设计

丽人劫
今吾来也
没有什么时间,我简单解释一下,语言你可以自己组织,意思对了丰富一下以下内容就可以了哈:1、取材。指材料选择,微生物分离一般来源是自然界的土壤及其他生物体内。你最好选择在常年高温的环境中采样。譬如火山口,热泉口,常年高温的戈壁沙漠土壤等。2、分离。指分离野生菌株。在实验室,分离微生物的传统途径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选择性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这个题目的要求说明实验中需要在高温条件培养,最好选用多种培养基,以便于分离到种类较多的各类微生物。相关实验技术请自行查阅书籍。3、纯化。微生物分离过程中重要一步,目的是需要得到菌株的纯培养,即多次纯化过程中需挑取单菌落接种扩培,同时可以起到活化菌株生命力的作用。当然此过程中合适的培养基相当重要。否则菌株可能反而退化失活。4、筛选。获得适合高温生长的菌株库之后,依据要求筛选菌株。即指提供单因子培养条件筛选,譬如选择能产高温蛋白酶的,需要在培养基中单一添加高级蛋白(即未降解过的或未胨化过的)作为氮源,以葡萄糖或其他易利用糖类作单一碳源。又如选择产高温淀粉酶的,以淀粉作为单一碳源,补充其他无碳利用的氮源。能在选择条件下生长的为目的菌株。5、确证。得到目的菌株后即可通过相应的酶提取方法确证。提取总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外蛋白消化或者淀粉消化实验来确证。

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  )A.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B.土壤进行处

往见老聃
乃比于狂
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有机物的分解情况,实验实验组是灭菌后的土壤,对照组就是接近于自然状态的一组,即不施加变量处理的一组,A正确,其它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