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鬼宿舍
虽善不善
在考研专业选择时,有3361303637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专业,从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这决定了我们读研时的学习重点,同时也对报考院校专业提供了选择的机会。那么我们来看看专硕和学硕培养方式有何不同。专业硕士以职业为培养目标,兼顾专业学习、实践应用、技术创新。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专业硕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是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为期至少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的实践环节。学术硕士以科研为培养目标,兼顾学科研究、学术探究、理论研发与创新。学术型硕士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学术型硕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学术性学位硕士研究生则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自2009年开始,专业硕士面向应届毕业生开放以来,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当前已经覆盖13大学科门类,共40种专业硕士类型,其中除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外,专业硕士应届生均可报考(根据报考院校招生要求具体确定)。从当前考研形势上来看,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考试科目及备考角度,专业硕士相对于学硕而言,考试难度相对较低,这也为我们成功考研提供一个契机,对于考虑直接工作的同学而言,专硕就是你的奶酪。当然学术硕士培养是成熟完善的体系,学习内容及深度都是为科研服务的,对于掌握专业科研方向具备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考虑从事科研及继续深造的同学而言,学硕是必选项。在实际选择中,我们要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考虑报考院校该专业的招生人数、推免人数及分数线要求!愿意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者,优先考虑学术硕士。愿意掌握一技之长工作者,优先考虑专业硕士。

关于跨专业考研的问题

非不应我
夫子时也
是否跨校?是否跨专业?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如何选3335323435择?这是众多考生感到十分困惑、棘手和特别需要咨询的事情,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关系着每个考生未来几年甚至一生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轨迹。下面是我们对当前各个科研学校和专业的实力、社会需求以及最近几年的报考形势的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所有正在准备考研的朋友提供一点帮助。一、思索一旦决定了考研,那么选择报考志愿,这是所有人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应该打无准备之仗。在考研之前做充分的准备,研究自己的选择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总的说来,志愿分为两种,专业和学校。而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永远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有时候,说得很直接和现实一点,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选择,热门的专业,名牌的高校,无论何时都是大众的情人,时代的宠儿,永远是会受到众多考生的青睐,因此有时候大家的选择往往会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想报更好的,担心考不上,选择有把握的,却又对它不够好而遗憾,有时候由于自己一时选择的失误,或者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或者本应该能够上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比较好的专业,结果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学校,不怎样的专业。很显然,不同的专业,不同考研经历的人其看法各有不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报考志愿呢?首先,在报考之前,你要先想好这样几个问题:3.你觉得你的实力能使自己在许可的年限(如三年)内考上吗?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或者干脆就不要考好了,要知道考研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与其高估自己,鸡蛋碰石头,倒不如静下心来找个好工作。在这些问题上对于自己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地开始选择自己的志愿了。目前,我们国家共有各类高校1000多所,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开办研究生院(包括由科技部主管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校不过100所的样子。无疑这些具有研究生院资格的学校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它们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在全国来说都是排在前面的,将来毕业所拥有的校友资源也最为丰富(这里想提醒各位的是千万不要忽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它将来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每年报考的学生也多,将来从这些学校出来前途也相对比较不错。而在这些学校里面,又大概分为几个档次: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即国家教育部钦定的“2+7”:定位为世界一流的清华和北大,定位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它们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能到这些学校深造是很不错的选择。另外,中科院的实力也是相当不错,毕竟它代表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也和以上9所高校一样,代表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研究生院下属的大部分研究所待遇都很不错,不仅可以不用交昂贵的培养费,而且每个月给学生补贴的生活补助也较其他普通高校为高,对于那些家庭不是很富裕,而且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些学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9+1”)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也是很不错,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第三类,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有关名单,大家可以从相关网站上查到。考生如果报考的话,建议尽量选择这些学校。一来它们的专业实力较强,名气比较大,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都不错,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二来它们是自主招生,有些东西比较标准化一些,而且它们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实在不行可以调剂,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普通学校考生优先考虑。二、注意问题选择学校的时候,必须关注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包括报考和录取的人数),必须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势。从90年代初开始,考研年年升温,考录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也就是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可有些朋友就是不顾这样严峻的事实,盲目报考名校,结果呢?十之八九分数低到羞于告人的地步,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去想考研的事了!这样的心态可算是极端,我们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量力而行。一般说来,我们在报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情况:(1)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2)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3)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供求的影响,文科类的法律、工商管理、金融经济、MBA、会计,理工科类的医学、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社会需求量比较大,找工作普遍比较容易,待遇薪水也比较高,属于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通过最近几年的报考情况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专业报考的考生往往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对于考生来说,显然不能以专业的报考集中程度的高低来决定自己的取舍,集中度高低并不简单地代表竞争的激烈程度。因为专业报考人数的多少,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设置这些专业的学校的数量;二是专业是否是各个学校的大专业,如果本科生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多,那么报考的考生当然也多。我们知道往往报考考生最多的专业都是绝大数学校都设置的专业,而且是属于大专业范畴,因此虽然部分专业总体的报考人数很多,但并非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很激烈,考生应该全面分析,不宜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而且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大众的潮流,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三、建议首先,建议选择喜欢的专业。绝大部分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将决定一生所从事的职业,从这个方面说应尽量选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不喜欢,即使考取了研究生,学习也很无味,毕业后从事这方面工作,也很难有所成就。同时,如果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往往在复习时能够得心应手,比较容易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质和特长,再者,建议选择与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学四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专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复习起来往往会顺利一些,比较得心应手。将来从事进一步的研究通常也会上手更快一些。最后,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自身实力并非指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这是两码事。一个基础较差的人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意志足够坚强,加上一定的客观条件,总是可以成功的。很多考上的朋友在本科时成绩都不是太好。这里的实力是指由你的意志力、智力、复习时间、试卷难度等决定的你大概能达到的一个水平。如果自我感觉实力较弱,那最好选报本专业,专业知识有基础,可以节约时间弥补弱势学科。如果不喜欢本专业且感觉实力不强,那最好选报自己喜欢且竞争力小的专业。如果感觉自己的基础很扎实,而且很早就有换专业的打算和准备,可以考虑换一个相对不错的专业。但是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应更早作准备,以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因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各个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范畴,因此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为跨专业报考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在专业课上面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弥补自己同本专业考生竞争的劣势,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研究生有哪些招生类型

芬兰版
菅野
推免和考试两种招生类型。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30341、推免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优化,要求从2014年起,推免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通知要求切实保障考生自主报考和招生单位科学选拔、择优录取,维护公平竞争的招生环境。2、考试研究生初试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指的是英语、政治、数学,为全国统考科目,统一命题。其中英语和政治为必考科目,数学则分专业,纯文科性的专业不考数学,理工类以及部分文科类的专业要考数学,而且数学试卷根据不同考试难度分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分别针对不同的专业。英语也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分别对应学硕和专硕。扩展资料在中国,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拥有各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历申硕、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招生。从2017年(包括2017年)起,双证在职研究生统一命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双证。招收与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单位既有拥有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高等院校,也有相关科研机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生

一般大学生什么时间考研究生?

金发簪
卑尔根
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6436,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4.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三)报名参加经教育部批准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可设置单独考试。(四)经审定可以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可以推荐本校规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推荐和接收办法由学校(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手续,且不得再参加统考。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及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报考分类1.非定向指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 [2] 。2.定向培养研究生,是指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

在获得学术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前提下,是保学术还是专硕?

不形之形
人忧其事
  在3337616632获得学术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前提下,还是比较推荐保学硕,毕竟学硕目前的社会认可度比专硕要高。  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区别如下:  1、培养方向不同。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2、招生条件不同。  学术型硕士不需要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国家2009年新增的统考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并不要求工作经验,招生条件跟原来的学术型硕士一样,应届生可以报考。其他专业型硕士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  3、招生考试不同。  学术型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  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联考”和“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GCT在职硕士是参加10月份的联考,全日制专业硕士跟原来全日制学术型硕士考试时间一样,都是每年12月份考试。  4 、入学难度不同。  学术型硕士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此外,“ 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5 、学习方式不同。  学术型硕士: 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专业硕士:脱产全日制学习,学制2-3年。  6、 文凭颁发可能不同。  学术型硕士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专业硕士10月份单独考试颁发学位证书,12月份考试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考研招生人数20和专业研究方向5个是什么意思

黄河谣
刽子手
1、考研招生人数20就是你报考的专业一共招收20人,包括推免生。2、专业研究方向5个就是你被录取后,可以在5个不同的研究方向里面选择一个方向就读。

体育免测对推免研究生有何影响

冒牌货
盗光者
1.推免生在专业选择上有何注意事3339653737项?  专业选择上我们都知道要充分考虑兴趣、性格、实力等方面,对推免生来说这些当然也是重要的,但是因为准备时间及研究生专业二级学科的相对细分,绝大部分推免生还是会选择本科专业或者关联性大的相关专业。  2.存不存在跨专业现象?相应有哪些要求?  当然也存在跨专业的推免生,但是成功者并不多。一个因为推免生选择跨专业的本来就少,二是一般导师都不是很愿意接受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的推免生,因为导师都希望招到的学生能很快进入专业领域,很快能够开展工作;还有上面提到的准备时间问题。  如果跨专业,相应的对考生要求就比较高了,首先要求考试对跨专业有着强烈的兴趣,最基本能在精神上给予强大力量;其次要有悟性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短时间内掌握跨专业知识;第三也要有很好的联系能力,做好与导师的交流沟通很重要。  3.是否存在一生申请多所院校的可能?  可以根据自己能力范围与兴趣方向选择多所院校。很多考生报着多选择机会多成功率高的想法,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方向,甚至对某些院校专业都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盲目选择,这不但不会增加成功机会,而且容易因为频繁奔波疲劳作战,同时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往往不但不会有好的结果,甚至耽误了最有把握的选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考研,如何选择考研院校????

且方将化
赛末点
一、思索  一旦决定了考研,那么选择报考志愿,这是所有人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应该打无准备之仗。在考研之前做充分的准备,研究自己的选择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总的说来,志愿分为两种,专业和学校。而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永远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有时候,说得很直接和现实一点,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选择,热门的专业,名牌的高校,无论何时都是大众的情人,时代的宠儿,永远是会受到众多考生的青睐,因此有时候大家的选择往往会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想报更好的,担心考不上,选择有把握的,却又对它不够好而遗憾,有时候由于自己一时选择的失误,或者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或者本应该能够上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比较好的专业,结果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学校,不怎样的专业。很显然,不同的专业,不同考研经历的人其看法各有不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报考志愿呢?  首先,在报考之前,你要先想好这样几个问题:  1.你最向往哪所院校或研究机构?  2.你有为了考这所院校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吗?万一第一年考不上,你的意志能否坚强到一直考上为止?  3.你觉得你的实力能使自己在许可的年限(如三年)内考上吗?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或者干脆就不要考好了,要知道考研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与其高估自己,鸡蛋碰石头,倒不如静下心来找个好工作。  在这些问题上对于自己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地开始选择自己的志愿了。  目前,我们国家共有各类高校1000多所,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开办研究生院(包括由科技部主管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校不过100所的样子。无疑这些具有研究生院资格的学校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它们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在全国来说都是排在前面的,将来毕业所拥有的校友资源也最为丰富(这里想提醒各位的是千万不要忽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它将来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每年报考的学生也多,将来从这些学校出来前途也相对比较不错。  而在这些学校里面,又大概分为几个档次: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即国家教育部钦定的“2+7”:定位为世界一流的清华和北大,定位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它们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能到这些学校深造是很不错的选择。  另外,中科院的实力也是相当不错,毕竟它代表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也和以上9所高校一样,代表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研究生院下属的大部分研究所待遇都很不错,不仅可以不用交昂贵的培养费,而且每个月给学生补贴的生活补助也较其他普通高校为高,对于那些家庭不是很富裕,而且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些学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9+1”)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也是很不错,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类,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有关名单,大家可以从相关网站上查到。  考生如果报考的话,建议尽量选择这些学校。一来它们的专业实力较强,名气比较大,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都不错,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二来它们是自主招生,有些东西比较标准化一些,而且它们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实在不行可以调剂,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普通学校考生优先考虑。  二、注意问题  选择学校的时候,必须关注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包括报考和录取的人数),必须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势。从90年代初开始,考研年年升温,考录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也就是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可有些朋友就是不顾这样严峻的事实,盲目报考名校,结果呢?十之八九分数低到羞于告人的地步,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去想考研的事了!这样的心态可算是极端,我们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量力而行。  一般说来,我们在报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情况:  (1)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2)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  (3)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供求的影响,文科类的法律、工商管理、金融经济、MBA、会计,理工科类的医学、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社会需求量比较大,找工作普遍比较容易,待遇薪水也比较高,属于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通过最近几年的报考情况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专业报考的考生往往很多,竞争十分激烈。  对于考生来说,显然不能以专业的报考集中程度的高低来决定自己的取舍,集中度高低并不简单地代表竞争的激烈程度。因为专业报考人数的多少,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设置这些专业的学校的数量;二是专业是否是各个学校的大专业,如果本科生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多,那么报考的考生当然也多。我们知道往往报考考生最多的专业都是绝大数学校都设置的专业,而且是属于大专业范畴,因此虽然部分专业总体的报考人数很多,但并非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很激烈,考生应该全面分析,不宜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而且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大众的潮流,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准确地为自己定位。  三、建议  首先,建议选择喜欢的专业。绝大部分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将决定一生所从事的职业,从这个方面说应尽量选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不喜欢,即使考取了研究生,学习也很无味,毕业后从事这方面工作,也很难有所成就。同时,如果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往往在复习时能够得心应手,比较容易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质和特长,  再者,建议选择与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学四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专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复习起来往往会顺利一些,比较得心应手。将来从事进一步的研究通常也会上手更快一些。  最后,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自身实力并非指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这是两码事。一个基础较差的人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意志足够坚强,加上一定的客观条件,总是可以成功的。很多考上的朋友在本科时成绩都不是太好。这里的实力是指由你的意志力、智力、复习时间、试卷难度等决定的你大概能达到的一个水平。  如果自我感觉实力较弱,那最好选报本专业,专业知识有基础,可以节约时间弥补弱势学科。如果不喜欢本专业且感觉实力不强,那最好选报自己喜欢且竞争力小的专业。  如果感觉自己的基础很扎实,而且很早就有换专业的打算和准备,可以考虑换一个相对不错的专业。但是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应更早作准备,以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因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各个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范畴,因此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为跨专业报考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在专业课上面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弥补自己同本专业考生竞争的劣势,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学制两年研究生和三年有什么差别

交叉点
神之又神
一、培养方向不同学制两年研3433643665究生主要是为特定的行业培养优秀的实践型人才;而学制三年研究生主要是培养理论性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二、招生条件不同学制两年研究生要求报考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报考人员需要征得所在单位的同意,否则不能报考;而学制三年研究生则没有这些要求。三、招生考试不同学制两年研究生每年有两次考试的机会,一次是10月份的联考,另一次是年初的统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加哪次考试。并且这两个考试都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自主批改试卷的;而学制三年研究生只有年初的统考,统考以外的专业课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的。四、学习方式不同学制两年研究生通常是半脱产研究生,学制是2-3年;而学制三年研究生通常是全日制学习研究生,学制是3年。五、学习费用不同学制两年研究生的学费通常由学生自己负责,并且各个院校的收费标准不一样,学生要以报考院校的具体规定为准;而学制三年研究生是国家统一拨款资助的,通常不需要学生自己交学费,并且在校期间可以享受奖学金和生活补贴的福利。六、文凭颁发不同学制两年研究生只可以获得学位证书,不可以获得学历证书。但是有一些专业是有例外的,比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这几个专业可以获得学历证书;而学制三年研究生成绩合格毕业后,都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扩展资料:从总体情况而言,学硕难度大于专硕。从专业课上看,学硕对考生的专业基础、专业深度要求较高,因为以后要从事学术研究,在这方面要求比较高。从英语方面来看,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两种试卷的题型差不多,但是考试难度差很多,英语一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英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