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同济大学化学系怎么样,研究生教育怎么样,毕业就业情况怎么样?请大神指教!

概念
红茶镇
还可以吧

哪些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好?

口中有珠
委蛇
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的一名大三学3431353432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结合本人三年的课程学习经历谈一谈自己对该专业的认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从国外引进的新兴专业,随着企业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说任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建设,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很大的联系。该专业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相交叉的学科,旨在培养既懂管理又懂一定计算机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正是很多企业迫切需要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院校排名在网上可以搜到很多,但是在我看来既然是计算机和管理科学相交叉,那么选学校应当选择计算机学科实力或是管理学科实力较强的学校,同时不同学校对于该专业的侧重点也不同,有些学校侧重管理,而有些学校侧重于计算机技术。因此有的学校的该专业在管理学院,而有的则在计算机学院,这个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选择学校,其次还要考虑地理因素,南方或是一线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信息管理方向的需求量较大,就业机会较多,这也使得一线城市的大学往往在学科的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该专业需要考虑学校的学科排名以及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当然也可以选择去对信息管理方向的人才有较大需求的地方选择就业机会(当然推荐一波西工大啦,上面就是美丽的西工大啦!)

什么是同济大学

虽狎
乃今得之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3433646433属,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美“10+10”计划,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单位,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二,截至2019年11月,学校设有29个专业学院,9家附属医院。4个校区占地3810亩,总建筑面积181余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生18115人,硕士研究生12105人,博士研究生5766人。另有国际学生3575人

我报考的是同济大学物理系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总分308,英语59,政治70,数学66(很糟),专业课113,可调到B区吗

卖猪
七仙女
你的数学有些低了,应该没有达单科线,我去年有同学同济没考上,后来跳到东华大学了,你要时时查看调剂信息。祝好!

同济教育学研究生是在哪个校区上课?

健一
合乎大同
在四平路校区上课

历届(最近几年)同济大学教育学研究生推免比例是多少呀?

爱心联
大苦
同济大学欢迎全国各大学具有推免 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我校内推免 生。关于推免生接收数量容,我校尚未有 任何限制。只要面试合格的申请者,我 校都会予以接收(根据通常的经验,只 有极少数的推免生在面试阶段淘汰)。 以往的历史情况是推免生占总的硕士研 究生招生规模的30∼40%左右。去年是5个还是6个来着

考同济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需要多少分?

性空
同于大通
2012年同济大学教育学复试分数线已经出来了,政治55,外国语55,专业课180,总分315,与2011年相比,政治、外国语各上升了5分,专业及总分均未改变。2012年同济大学教育学复试分数线已经出来了,政治55,外国语55,专业课180,总分315,与2011年相比,政治、外国语各上升了5分,专业及总分均未改变。参考资料:博仁教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有没有同济大学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求指点.....

惠能
希崎
078401 教育技术学②201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 608 高等数学 (任选一门)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833 普通物理  834 教育技术学 (任选一门)01 多媒体技术 02 网络技术及应用  03 移动学习技术教育技术学综合考试(任选一门)《C/C++程序设计教程》,谭浩强,高教出版社《大学物理学》,王少杰等,同济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都是2013年的招生计划,至于人数看了一下是四个人哦  我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只能帮助你这么多  请看参考资料那你知不知道四个人里面有几个是推免生?

我想考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研究生,请问这个图片里面的专业学位和学术型有什么区别?

女巡按
狼群之
1. 学硕专硕之分的由来1.1 就业形势决定硕士必须扩招 由于本科扩招严重,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每年产生数以万计的毫无实践经历和工作技能的待业毕业生。 对政府而言,待业人数的逐年增大,社会不安定系数逐年递增,怎样把莘莘学子入岗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企业而言,找到优秀人才也相当不易,而中国人有高学历情节,高学历是人才的重要指标。所以,硕士在就业大军中优势明显。 于是政府明白了,解决就业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把学生送入学校攻读硕士,既减少待业青年,又能培养企业认可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硕士扩招势不可挡。1.2 科研形势决定硕士必须缩招 何谓硕士?硕士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科研创新能力之人,甘于放弃功利而坐冷板凳苦心钻研之人。 但是,随着硕士的扩招,研究生成为就业的跳板,功利主义四处开花,风气败坏,没有人愿意攀登科学高峰了。同时,导师也不把研究生看成高等人才、中国科学的未来,而是敛财工具。这导致硕士质量严重下降,逐渐连硕士就业也成困难。 为继先人之绝技,维持科学和就业的可持续发展,硕士缩招势在必行。1.3 政府解决方案——学硕专硕之分 就业形势决定硕士必须扩招,科研形势决定硕士必须缩招,貌似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政府作为老练的和稀泥者,果断使出杀手锏——分硕士为学硕和专硕!政府希望,从一开始,考研者就主动举手示意,究竟是为就业考研还是为科研考研。前者是为专硕,后者是为学硕。 传统的硕士都是按照培养科学家的方案来培养学生。事实上,社会不需要这么多科学家,大批量培养科学家也是天方夜谭。按照原有方案培养学生无疑是耗费科研经费,浪费学生青春。所以学硕专硕之分是政府一箭双雕的高招。而且学硕比例必然越来越低,专硕比例必然越来越高。2.专硕之地位 专业硕士早已有之。专业硕士是以培养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为目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之前规定的是应届毕业生不能考,只有工作两年之后的人才可以考。这是由于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专业基础较扎实,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薄弱,哪些知识工作中常用,无论学习规划还是学习目标都更有针对性。导师对专硕的培养自由性较强,只需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指导即可。不过09年的时候应届毕业生可以从学术硕士调剂到专业硕士。 应届生可以直升专硕是形势所迫的产物,名为硕士,却已经失去硕士培养的初衷。这些专硕应届生既不像学硕那样接受循序渐进的科研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也不能像有工作经验者那样自主性针对性较强的汲取知识。导师究竟怎么培养他们呢?既要区分于学硕,又要区分于之前的专硕,不伦不类。何况导师真的有时间仔细推敲培养方案吗,更可能是放养式的给几个项目做做,最后写篇论文毕业罢了。 专硕目前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3.学硕专硕之前途 学硕专硕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两者是平行的,前者向着学术,后者向着应用,前者是小部分人,后者是大部分人。 但是改革后的专硕毕竟是新生事物,就总体而言,在一段时间内其认可度要低于学硕。这段时间是多久呢?我想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二十年。时间长短完全在于培养方案。如果方案得体,即确实能培养出极具应用能力的人才,很快专硕的认可度就会超过学硕。专硕有一个王牌优势——进公司实习。很多企业会留下表现优秀的实习生,毕竟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可是从目前浮躁的气氛来看,应用型人才更像是一种口号,笔者很难搜索到关于专硕的系统的培养方案。两年时间再除去写论文和上课,究竟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个问题。还有一种说法,两者的教学一样,差别仅在于毕业论文和直博。专硕毕业论文对理论要求低一些,容易过;专硕不能直博。不过从政府的态度看,政府绝对不会偏向学硕,反倒是会偏向专硕。近几年学硕的培养的确差强人意,而解决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所以政策上绝对会大张旗鼓的宣传专硕,并且专硕的待遇也不会比学硕差。只要有政府支持,从长远看,专硕总有一天会超过学硕。 而学硕呢?当然保持原来的教学风格,培养着理论和实践有点脱节但认可度较高的所谓学术型人才。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专硕的存在,学硕的比例会越来越小。或许不久的将来,学硕又会变成精英教育,学硕会越来越成为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究竟报考学硕还是专硕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观点是,如果你的考研目标是搞科研、考博士,那么学硕几乎是你的唯一出路,你要义无反顾的报考学硕;如果你的目标是就业,同时对自己的实力较有把握,安全起见最好报考学硕,实在不行也能调成专硕,万一将来想混个博士学位,直博是条捷径,既省时又省力;如果你就是想混个文凭就业,同时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把握,直接报专硕,专硕也是双证,完全满足企业对学历的虚荣心,不要怕有歧视,即使有也是短暂的。 学硕也好,专硕也罢,只是学历的一种形式。人的前途终究不是靠学历来决定的,还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混!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