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定义是什么

爱谁谁
鸟润
看华东师大版的书。上面有

介绍一种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常用的研究范式或研究技术,并阐述它在体育中的应用

破为牺尊
啤酒节
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如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体育心理学虽然也研究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条件下所有的心理现象,但更应该侧重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运动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与运动表现和成绩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等;锻炼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育锻炼对锻炼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它不关心与运动表现和成绩的有关心理学问题。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什么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爱之谷
败酱
体育心理学作侧重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扩展资料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心理学

何为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叶青
庞鸿
体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也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体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各项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锻炼心理学(exercise 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和职业功能来促进、解释、保持和提高身体健康指标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与肌肉力量和耐力、运动范围、心肺耐力及身体结构的客观变化和(或)与主观感觉相连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锻炼心理学源于体育科学与心理学。从心理学方面看,它与健康心理学紧密相连;从体育科学方面看,它又与其它锻炼科学密切相关。锻炼可以被视为人类身体活动方面的一个特殊的实践领域。

比较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异同?

翠屏山
王源
研究对象不同:1、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人在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和规律。2、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客观化、抽象化的,又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对象。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要求,从而形成各专项运动的心理特点,如田径心理、体操心理、球类心理、游泳心理、游戏心理等。随着体育教学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体育运动专项心理品质,如田径运动中的“距离感”、游泳运动中的“水感”,体操运动中的“节奏感”等。扩展资料:体育运动学习动机 根据体育活动动机内容的指向性,体育动机可分为直接动机(指向体育活动本身的动机)和间接动机(指向体育活动结果的动机)。前者与体育活动直接联系,后者则与体育活动的社会意义有关。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育活动的动机可分为开始从事体育活动的阶段、体育活动专项阶段和高度体育运动水平阶段。进行动机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以社会性的间接动机为主导而将两种动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根据体育运动动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学生的动机内容与水平因材施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心理学

学好体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民如野鹿
重生记
(一)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有效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人学过体育心理学,并不意味着就能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因此,广大体育教师不仅要学好体育心理学,而且要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水平。 (二)体育教学研究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每一个体育教师都会不断地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三)指导学校运动队的需要  搞好学校各种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也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师除了主要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任务。如何科学的训练这些“学生”运动员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体育心理学有关动作技能学习和心理训练等理论和方法对于学校运动队的科学化训练工作是很有帮助的。二、体育教师如何学好体育心理学  (一)要重视普通心理学的学习  (二)既要重视学习使用方法,又要重视学习理论  (三)要重视学习研究方法  实验法和测验法是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就是在控制无关变量的情况下,在被试身上操纵自变量,由被试的反应观察因变量,以探求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研究。测验法是指使用心理学家已经编好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请问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区别在哪里?

天意
草房子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随着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的分化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体育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领域,即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竞技运动领域和大众健身运动领域。由于这三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运动心理学的不断分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运动心理学已经在运动表现之外拓展了相关的研究领域,最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理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而且,在运动心理学的文献中,锻炼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nshel,2003)。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则更早一些。如原苏联的丘奇马疗夫在20世纪20年代就研究了学校体育课对学生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目前,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个研究领域齐头并进,向前发展,都显示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三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联系,主要源于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体育看成是广义的体育,体育就应该包括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三个领域。不管哪一个领域,实际上都是围绕人参与身体练习活动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研究和讨论的。由此可见,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是围绕人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的,具体来说,三者研究的共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练习活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三者研究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第二,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如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第三,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体育心理学虽然也研究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条件下所有的心理现象,但更应该侧重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运动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与运动表现和成绩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等;锻炼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育锻炼对锻炼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它不关心与运动表现和成绩的有关心理学问题。  张力为、任未多(2000)曾对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在研究重点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即便是相同的心理学主题,三者的研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见表1-1)。  表1-1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部分研究内容的侧重点  领 域 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锻炼心理学  动 机 运动员成就动机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大众参与体育锻炼  的动机 的动机  目标设置的成效 目标设置的成效 锻炼的坚持性  情 绪 竞赛焦虑对成绩 体育活动对情绪的 锻炼活动对焦虑和抑  的影响 的影响 郁的影响  赛前、赛中的应 锻炼产生的积极愉快  激控制 感受  人 格 运动员人格对运 体育教育教学对人 体育锻炼对人格的  动成绩的影响 格的影响 影响  运动训练对运动  员人格的影响  技能学习 高水平技能学习 中、低水平技能学习  归 因 运动员的归因特点 学生的归因特点  归因对运动训练的 归因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影响  自我观念 整体自我概念 身体能力自我概念 身体能力自我概念  独立自我与互联自 外观体貌自我观念 外观体貌自我概念  我  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与运 师生的交往与合作  动成绩的关系  (改编自张力为、任未多,2000)  从已出版的数本教材和著作来看,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体系和内容有所区别,各有特点。如Anshel(2003)所著的《运动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体系为:(1)科学的运动心理学,(2)成功运动员的特征,(3)运动员的运动动机,(4)归因:对运动表现和比赛结果的原因的解释,(5)应激、焦虑和唤醒的调控,(6)运动中的攻击行为,(7)运动队凝聚力和群体动力学,(8)运动中的领导,(9)交流与咨询技术,(10)教年轻人运动:一个特别的考虑,(11)应用锻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12)运动员的自我谈话,(13)思考和未来的方向。从Anshel所著的《运动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体系来看,除第十一章是锻炼心理学的内容外,其他章节都是典型的运动心理学内容。  再如,Seraganian(1993)所著的《锻炼心理学:体育锻炼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的内容体系包括:(1)锻炼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基础,(2)有氧体能及其对心理应激的反应,(3)有氧体能与身体活动的理论描述和定量研究,(4)急性有氧练习对情感的益处,(5)锻炼心理学的Meta-Analytic,(6)人类对急性心理应激源的Sympathetic 反应,(7)实验与观察研究方法,(8)老年人的锻炼心理效应,(9)增强体能的社会心理因素,(10)发展锻炼心理学,(11)体育锻炼降低应激的认知观点,(12)有氧练习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13)锻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方向。由上可见,锻炼心理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分离越来越明显,这一现象在东欧、日本等比较突出,如日本松井三雄所著的《体育心理学》被学者们认为是一门比较“正宗”的体育心理学教材(季浏,1994)。他所著的《体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1)体育与体育心理学,(2)大肌肉活动的心理学性质,(3)从体育角度看儿童的发展,(4)体育的学习,(5)从体育角度看个人差异(松井三雄,1985)  总体而言,美国更突出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虽然在运动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中也包含锻炼心理学的内容,但已强调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分离,然而,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的分离不明显。中国已逐步显现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离。这从以下三本书中可以窥见一斑。如季浏、符明秋(1994)所著的《当代运动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1)运动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2)运动个性,(3)运动注意,(4)运动唤醒,(5)运动焦虑,(6)运动焦虑的调节,(7)运动动机,(8)目标设置,(9)运动归因,(10)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11)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12)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13)教练员的领导心理和行为,(14)运动队的群体心理。  再如,颜军(2001)所著的《体育心理论稿》的内容体系包括:(1)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反思,(2)体育教育与心理发展,(3)体育学习心理指导,(4)体育学习策略,(5)体育学习中的焦虑,(6)运动技能学习心理,(7)体育教学交往心理,(8)体育教学环境心理,(9)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机制  又如,季浏等(2006)所著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内容体系包括:(1)锻炼心理学研究概述,(2)体能与体育锻炼,(3)体育锻炼与认知和情绪,(4)体育锻炼与人格,(5)体育锻炼与心理疾病的防治,(6)体育锻炼的消极心理效应,(7)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8)青少年儿童锻炼心理效应,(9)老年人锻炼心理效应,(10)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生理机制,(11)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1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展望。参考资料:jpkc.ecnu.e.cn/0601/sub/book2/1.doc 113K 2006-5-24有占深奥。

结合体育实践,说明你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 要详细一点的,谢啦

观鸟者
举重运动心理训练和自信建立 心理训练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 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进行科学训练是战胜对手赢得比赛的重要保证条件。 临场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对运动员来说是最重要的事。运动心理学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在当今体育世界,谁不相信这门科学,谁就不能取胜。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训练中都配有运动心理学专家参加训练工作。 美国奥运会训练基地, 设有专门的集训期进行心理训练,可见,心理训练已成为当今体育运动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1 影响运动员心理的主要因素1.1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对手的情况、场上比分以及观众、裁判、气候、比赛环境等外部因素。1.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运动员自身的因素, 如;参赛动机、个性特征、意志品质、自我评价、自我暗示等。1.3 运动员的临场状态运动员的临场状态决定于运动员平常的基本功、 心理素质、 场馆情况、 比赛的重要性、对手的强弱等原因。1.4 理想的赛中心理状态理想的赛中心理状态是指个方面心理机能协调、最利于发挥运动水平发挥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是“进入角色”的状态,主要可以描述为:(1)身体运动自如,不紧张,力量、速度和灵活性发挥之好使自己也感觉到惊讶。(2)聚精会神,注意力集中在竞赛活动上,头脑里想的就是竞赛。(3)身心协调,动作感觉一致。(4)感受到是一种享受,这种体验是令人愉快的,不仅对运成绩满意,对别的包括对手都感觉到称心或令人高兴。这种理性的赛中心理状态,主要在于赛前有系统的准备和长期的训练的结果。1.5 不良的赛中心理状态不良的赛中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和惧怕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1)比赛的规模和意义一般来说,比赛的规模愈大、运动员面临的任务愈繁重,运动员的责任感和心理紧张程度就愈高。如果情绪过度兴奋, 或者比赛的胜负患得患失,引起了心理紧张,责任感就会变成一种精神压力,成为负担,发挥水准失常,使比赛失利或运动成绩不佳。(2)比赛中的惧怕心理这是少数运动员在比赛中对比赛条件和对手强烈惧怕的一种心理,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出现。产生原因主要有:一是过去与对手交手胜少负多,这是主要原因。二是由于夸大了对手的实力而怀疑自己的水平等因素所造成的。1.6 克服临场心理障碍的主要措施心理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各种运动项目所需要的心理能力和个性品质,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所做的各种心理准备,这要在长期训练中形成和发展,为创造最佳竞技状态准备必要条件,同时对临场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1)放松训练自我放松是通过自我暗示实现的。通过语言影响心理调节的手段。其做法是让自己闭目仰卧或静坐,聚精会神地想象自己肌肉放松的情况。 而且不断对自己暗示 “我安静下来了,我四肢放松了” 。 其结果是使肌肉完全放松,消除赛前紧张情绪,达到充分休息的目的。(2)表象训练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以修正、 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 主要方法是让运动员静卧或静坐,令其回忆以前的比赛胜利情况,以激起运动员的情绪和积极的运动冲动,这种状态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3)模拟训练通过模拟训练,使运动员体验比赛情绪,改善知觉过程,发展注意思维和想象能力,排除干扰,降低比赛的新异程度,使训练水平在比赛中得到发挥。(4)激发动机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原因,任何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进行的。赛前要激发动机和热情,建立必胜信心,要熟悉场地、观众裁判员的特点,遇见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以便心理有底。2 自信心的建立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自信心建立有很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得比赛成功的巨大力量和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检验平时的技术训练及自我控制能力的标准。2.1 较强的技术实力是自信的基础自信须实力作保证,一个省队运动员参加省运会,往往会出现好成绩,这时他会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感觉,非常放的开,如表演一样。而他参加全国比赛,成绩却不一定理想。2.2 稳定的情绪是自信的保证有的运动员训练水平很高,他总想以此代替比赛水平。成绩不理想时对自己不满,降低自信心和怀疑自己动作的不良后果。这需要我们在平时训练中让运动员了解训练状态、训练成绩、比赛状态、比赛成绩四个概念的意义,让运动员理解成绩定向与成绩获得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比赛指标定在一个合理的浮动区域,缓解运动员紧张心理,思维得到控制。如开始打的不好,还可以达到下限指标,若开始打的不错,也可以飞跃上限。3 结语加强心理训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科学训练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和保持成绩的重要保证。运动员必须学会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放松心理和释放压力。运动员的自信心需较强的个人实力、心理素质做基础。心理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过程,而建立自信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结果。 这是一篇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体育心理学中的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盗墓兔
其问之也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Physical Ecation Psychology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二)课程设置目的1.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和发展方向。2.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3.使学生掌握运动参与的心理动力。4.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心理。5.使学生了解提高运动成绩的心理学方法。6.使学生了解运动中的社会心理。7.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心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 (一)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2.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3.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4.了解中外体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5.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领会)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2.体育心理学的定义3.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第二节 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识记)1.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2.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第三节 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1.体育心理学的简史(识记)2.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领会)(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3)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泛(三)教与学的建议1. 第一节应重点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了解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2.第二节应重点了解体育心理学对体育实践活动与体育科研的重要性。 3.第三节应重点了解体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未来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