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物理学专业考研都有哪些方向

犬神
弗拉德
一、物理专业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向可供选择:理论物理学专业方向、 磁学与新型磁性材料专业方向、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专业方向、 新金属材料物理专业方向、 计算物理专业方向。二、非物理专业、偏工科方向的研究生专业可供选择的有:选择光学工程方向。其小方向有激光技术、光学精密测量、光电传感等。较好的学校有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热动力工程或者能源工程方向,这方面现在是热门。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量子通信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是全国领先的。这方面的技术可是国际热点,需要大量人才。还有现在国家航天科技迅速发展,你也可以选择与航天有关的专业,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和计算机及网络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如果你对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感兴趣的话,可以跨专业考计算机方向。计算机专业现在实行全国联考。初试一般考四门专业课: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和计算机网络。研究生一般有两个大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每个大方向里面又有很多小研究方向。软件与理论主要是搞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等,如果你喜欢搞理论和系统结构的话可以选择。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现在可以说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相当广泛的。计算机专业全国领先的学校是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如果你成绩一般,不是那么有信心的话,可以报考中等的院校,但最好是211工程的。如合肥工业大学等。在选择时,可以到学校网站查询一下其专业目录,最好选择是国家或省级重点的专业。这样会比较好一些。至于学校的招生,录取情况最好上网查询,并且多方打听一下才能下结论。工学的技术性较强,就业相对比较容易,而且比较容易对口。研究生毕竟强调理论技术上的研究和创新。从就业的角度来讲,最好能学一些较为实用的技能,比如办公软件(文字处理、幻灯片、电子表格)、局域网组建等,这是几乎任何单位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物理考研究生什么专业前景好

兴趣
仇中仇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研究院所,比如中科院物理所,还有几个中科院的光机所等等当然了,有些物理学的专业是不考数学的而是考两门专业课(比如量子力学

请问女生喜欢数学物理应该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啊?要以后工作轻松且薪

晚唱
穷达富贵
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真正投入的去学。要选择与自己文化基础相适应的专业,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你的数学基础比较好,逻辑思维比较灵活,则可以考虑选择理工类的专业可是我现在是环境工程专业,要跨专业考研吗

有关数学物理的专业

一两
冒牌货
来自果壳 http://www.guokr.com/question/341386/(1)纯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科阶段的区别不是非常的大所以如果你的问题是本科生如何选择,我想这个在国内的数学系来说,内部换方向也不是难事,找工作方面用人单位也不会过于在意。(2)纯数方向到了研究生阶段之后,方法论和研究课题开始和应数有了本质性的区分。但是,单从美国PhD就业情况来看的话,用人单位如果要招数学PhD,他们更看中的是你在PhD学习经历中的训练,他们认为:金融理论是非常简单的,如果纯数学那些艰深的理论都能弄懂,那么学习工作所需要的金融知识也不在话下了。(这是自己参加过就业研讨班时,华尔街某Hedge funds的校友给我们的经验)比如这个帖子:http://ask.metafilter.com/154071/Careers-for-Pure-Mathematicians其中有一个提到他认识6个纯数学的PhD或者研究生,里面两个在DARPA(军方的科研机构),两个走了教职,一个进入了金融界,一个在职棒大联盟里面当参谋。自己的一个学长是跟随本校一位科学院的教授学代数几何的,PhD论文搞的是Langlands program,不过后来也去了华尔街。另外一个有参考价值的帖子来源于著名的学术论坛mathoverflow:http://mathoverflow.net/questions/28526/instry-government-jobs-for-mathematicians纯数的研究生或者PhD毕业之后,很多人也选择进入试验室从事各类科学的研究。美国招纯数最多的机构就是NSA(国防部),因为大部分密码学中的算法,安全方面的计算复杂度问题,都合数论有关,一个例子就是SSL协议本质就是一个快速的找到超大数的质数因子的问题。(3)应用数学研究生/PhD的出路:大部分应用数学都与实际宇宙中的模型有关,或者都是由其衍生出来的分支;受过这样的训练出路就很广了。美国工业数学协会SIAM还给广大毕业生们准备一个非常全面的小册子:http://www.siam.org/careers/thinking/pdf/brochure.pdf里面列举了很多需要应用数学人才的产业:请参考其中Where can I work的部分。除了大家提到的金融和计算机方向的工作以外,比如学习偏微分方程方向的,可以进入化学,医药公司或者疾病研究的研究部门,几乎所有的化学方程都可以被偏微分方程中的Diffusion-Advection-Reaction方程所量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我是学应用物理,有什么考研方向吗?

四德
清春
大学本科阶段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其实是有各自的专业方向的。比如有往医学方面上应用的,还有光电信息和光电材料的专业方向。既然打算考研当然优势是很大的,因为学物理的学生都有很强的数学物理基础。很多专业课轻松的就能学会。当然要是考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就要好好的准备一下了。总之还是爱好问题,学物理的能报考很多方面的研究生因为有很多课程你都学过,尤其是电子信息方面,光电,还有理论物理。扩展资料:研究方向:软物质,也称为复杂液体。宏观量子态介观固体中的电子行为就业去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公司,做研究员、工程师、技术骨干等等。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2: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物理)(学科代码:045105)为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用物理(应用物理学科)

理论物理专业和数学专业都有哪些专业课(本科 研究生 博士 求全)

田骈亦然
二对一
其他的学校的不了解,给你个清华本科的吧:(一)数学系数学系本科培养方案,在注重打好基础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其中数学类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必修课包括数学分析、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三方面共七门课程,修课的时间上有一定灵活性。 数学基础课包括13 门课程,涉及数学各个分支,其中的"近代数学专题"课,实际包括20个左右的专题,介绍近代数学各分支的概貌并提 供与教授近距离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启发学生兴趣并帮助确定以后的学习方向。学生选择13门课程中的七门可达到要 求。数学专业课分为6个系列:分析系列,代数系列,几何系列,随机数学系列,科学计算与运筹系列,信息与计算机 系列,共近四十门课程,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选择其中10-12门课程即可达到要求。数学科学系设有专门的资料室和计 算机实验室。资料室订有世界上主要数学期刊二百余种及国内数学期刊八十余种,计算机实验室拥有较先进的16节点 服务器集群和近百台高配置的计算机供本系学生使用。来源:http://math.tsinghua.e.cn/info/intro.asp(二)理学院数理大类培养方案一、数理大类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数理基础厚、专业面向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决定借鉴基础科学班的成功经-验,从2005年开始将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到理学院数学科学系和物理系全部以及信息学院一部分,建设跨院系的数理大类平台,实行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统一招生,前两年学生在理学院共同学习基础课程、强化数理基础和科学素养教育,二年级末学生根据“规模控制,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专业方向。数理大类平台课及数理类各系所属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是本科学生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南。培养方案规定了数理类各系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必修课程、培养环节和最低必修学分要求,根据“数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培养”的目标,强调加强数理大类基础、扩展专业面和尊重学生志向的专业教育流动通道。因此,该培养方案也是数理大类本科生在校学习、毕业资格、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指导性教学计划是按学期建议的课程学习计划,用于指导学生安排学习进度。数理类本科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体系包括:人文社科基础课程(35学分)和理科基础平台课占最低学分要求的55%—60%,主修专业主干课群(各约40学分)占最低学分要求的30%—35%,任选课约占最低学分要求的10%,暑期实践(15学分)和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二、培养模式与目标 为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良好理科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并为与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应用学科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统一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招生。前两年主要依托理学院加强数理基础培养,强调打好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培养学生既具有数学的高度抽象思维能力,又具有现代物理学的理论素养和实验技能。二年级末分流专业方向包括:基科(数学)、基科(物理)、基科(应用),以及信息学院的部分相关专业等。 三、数理大类平台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秋)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春)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秋) 1061021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学分(春)(2) 体育 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个学分; 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个学分; 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3) 外语课 4学分 大学英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报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水平I考试。学生可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06)。(4)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1. 历史与文化 2. 语言与文学 3. 哲学与人生 4. 科技与社会 5. 当代中国与世界 6. 艺术教育 7. 法学、经济与管理 8.科学与技术。 要求在以上八个课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修满13学分,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 2.数理大类平台课程基本框架 理科平台课程分为数学、物理学、基础科学和信息科学类,它体现了数理大类各专业方向比较共性的基础要求。(1) 基本课程 40学分数学课程 5门, 21学分 30420095 高等微积分(1) 5学分(秋) 30420394 高等微积分(2) 4学分(春) 30420224 高等微积分(3) 4学分(秋) 30420124 高等代数与几何(1) 4学分(秋) 30420134 高等代数与几何(2) 4学分(春) 物理学课程 5门, 16学分 10430754 普通物理(1) 4学分(秋) 10430764 普通物理(2) 4学分(春) 10430774 普通物理(3) 4学分(秋) 10430632 基础物理实验(1) 2学分(春) 10430642 基础物理实验(2) 2学分(秋)信息科学 1门, 3学分 30240233 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 20220233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3学分 2074007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2) 限选课程 (建议学生尽可能在前2年完成这部分要求)数学课程: 20430145 复变函数和数理方程 5学分物理学课程: 10430824 基础物理实验(3) 4学分(秋) 20430154 量子力学(1) 4学分 20430103 分析力学 3学分信息类课程: 30240233 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 20740073 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化学生物课程: 20450044 普通生物学 4学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学分 10450021 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 1学分 00440012 化学与社会 2学分 10440012 大学化学B 2学分 10440111 大学化学实验B 1学分 10440144 化学原理 4学分来源:http://166.111.26.11:8080/chinese/undergraate/program-1.php(三)物理系物理学专业、数理基础科学(物理方向)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学实验能力的高质量的基础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物理人才。本科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强调给学生一个宽广厚实的物理基础。毕业后,其中一部分将继续在物理领域深造,另一部分将以其宽厚的物理基础和良好的理科素养为优势,转向其它领域学习和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要求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35学分,研究训练和其他实践环节不少于20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秋)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春)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秋) 1061021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学分(春)(2) 体育 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个学分; 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3) 外语 4学分 大学英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报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水平I考试。学生可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06)。(4)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1. 历史与文化 2. 语言与文学 3. 哲学与人生 4. 科技与社会 5. 当代中国与世界 6. 艺术教育 7. 法学、经济与管理 8.科学与技术。 要求在以上八个课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修满13学分,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课程详见每学期选课手册。 2.基础类课程 必修45学分(1) 数学基础课程 4门必修 ≥ 17学分 ) 30420095 高等微积分(1) 5学分(平台课) 30420394 高等微积分(2) 4学分(平台课) 30420224 高等微积分(3)* 4学分(平台课) 30420124 高等代数与几何(1) 4学分(平台课) 30420134 高等代数与几何(2) 4学分(平台课) 注:高等微积分(3)对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可作为选修。(2) 物理学基础课程 6门必修,20学分 10430754 普通物理(1) 4学分(平台课) 10430764 普通物理(2) 4学分(平台课) 10430774 普通物理(3) 4学分(平台课) 10430632 基础物理实验(1) 2学分(平台课) 10430642 基础物理实验(2) 2学分(平台课) 10430824 基础物理实验(3) 4学分(3) 化学、生物学基础课 ≥3学分 10450034 普通生物学 4学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学分 10450021 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 1学分 30450104 生物物理学 4学分 00440012 化学与社会 2学分 10440012 大学化学B 2学分 10440111 大学化学实验B 1学分 10440144 化学原理 4学分建议:理论和实验配套地选择,例如,“大学化学B”与“大学化学实验B”一起选 说明:不局限于上述所列课程。允许选择其他化学类和生物类课程(4) 技术类基础课 ≥5学分 20220395 电工与电子技术 5学分(必修) 30240233 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 20220233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3学分 20740042 计算机文化基础 2学分 2074007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说明:不局限于所列的后4门课,允许选择其他计算机和电子类课程 3.专业基础课程 33 学分(1) 数学、物理理论课 7门必修,27学分 20430145 复变函数和数理方程 5学分(平台课) 20430103 分析力学 3学分(平台课) 20430154 量子力学(1) 4学分(平台课) 20430204 统计力学(1) 4学分 20430054 电动力学 4学分 40430354 固体物理(1) 4学分 20430193 量子力学(2) 3学分注:“微分方程(1)+复分析”为一组,该课组与“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为二选一(2) 物理实验课 (任选2组作为必修,6学分) 10430713 近代物理实验A组 3学分 10430723 近代物理实验B组 3学分 10430733 近代物理实验C组 3学分 10430743 近代物理实验D组 3学分说明:2组实验分布在不同学期,即一学期完成一组。 4.专业限选课程 ≥10学分 20430183 统计力学(2) 3学分 30430014 计算物理 4学分 30430094 广义相对论 4学分 40430364 量子力学前沿专题 4学分 专业物理实验 3学分(必选)说明:物理学专业要求至少选修三门课。物理方向要求至少选修两门课,另从“专业任选课程”中选修一门实验课。专业物理实验对这两个方向都为必修。 5.专业任选课程 ≥6 学分 30430102 量子力学专题研究 2学分 40430291 物理学前沿讲座 1学分 00430032 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方法 2学分 40430064 声学 4学分 40430071 声学实验 1学分 40430034 激光与近代光学 4学分 40430114 光子学的物理基础 4学分 40430104 近代光学实验 40430053 原子分子物理 3学分 40430024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 4学分 40430084 亚原子物理实验方法 4学分 40430094 核物理实验 4学分 40430124 固体物理(2) 4学分 40430134 固体物理研究方法与实验 4学分 40430013 天体物理 3学分 40430143 电子技术提高 3学分 普通天文学 天文观测 宇宙学 3学分 生物物理 3学分说明:① 本科生可以选修物理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见物理系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替代相应的专业课程(需得到教学负责人的认定),但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只计一次学分。② 偏物理方向的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志趣,在Seminar导师的指导下,从上述专业任选课程和数学系的有关专业课程中选择,为进一步深造打好数理基础。③ 偏应用物理方向的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志趣,在Seminar导师的指导下,从上述专业任选课程和其他院系(主要是信息学院、材料系、生物系等)的有关专业课程中选择,掌握相关的应用技能。④ 若所选课程不在上述范围,需得事先得到系教学负责人的认定。 6.任选课程 ≥6 学分可选理学院、工科各系及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7.科研实践训练类课程 ≥6学分 40430303 专题研究课(1) 3学分 40430313 专题研究课(2) 3学分 40430323 专题研究课(3) 3学分建议:除有特殊原因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第8学期前选至少两门专题研究课(即Seminar)。对没有修专题研究课的学生,可以用其他科研实践类课程(如SRT)替代,或者选修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需事先得到教学负责人的认定!) 8.夏季学期实践环节 ≥14学分(1) 实践课 11学分 10640852 大一外语强化训练 2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学分 21510082 金工实习C(集中) 2学分 22650022 电子工艺实习(集中) 2学分 00740192 VC++语言程序设计与训练 2学分(2) 科学研究训练≥3学分 40430333 交叉学科前沿专题 3学分 40430185 实验室建设与专题研究 5学分说明:在第3个夏季学期之前,已修过专题研究课或SRT的学生选“交叉学科前沿专题”;没有进行过实质性科研训练(即没选过专题研究课或SRT)的学生选“实验室建设与专题研究”。 9.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430260 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来源:http://166.111.26.11:8080/chinese/undergraate/program-2.php(四)物理系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应用方向)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培基础学科和对数学物理基础要求较高的其他学科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和良好素养的新型人才。通过强化数学和物理的教学,其本科生应掌握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物理实验技能。同时安排一定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训练,以及人文科学精神的熏陶。从三年级开始,通过科研实践训练,向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的学科(如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等)分流发展,学生根据本人的志趣与能力,选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要求毕业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70学分,分布如下:(1)课程学习不少于132学分,包括: 14门数学、物理主干课,52学分。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35学分。 其他课程,不少于45学分。课程结构要求如下:4门荐选的数学、物理主干课,16学分(注:完成毕业所要求的14门数理主干课,并进一步完成荐选的数理主干课的学生,在免试推研时可被优先考虑。若4门荐选课没有修或没有修满,那么16学分或剩余学分纳入Seminar方向相关专业课程学分); 化生类基础课程,不少于3学分; 计算机电类基础课程,不少于6学分; Seminar导师要求选修的与Seminar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16学分; 其他任选课程。(2)实践环节不少于23学分(3)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四、课程结构及其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秋)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春)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秋) 1061021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学分(春) (2) 体育 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个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3) 外语 4学分 大学英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水平I考试。学生可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06)。(4)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1. 历史与文化 2. 语言与文学 3. 哲学与人生 4. 科技与社会 5. 当代中国与世界 6. 艺术教育 7. 法学、经济与管理 8.科学与技术。 要求在以上八个课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修满13学分,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课程详见每学期选课手册。 2.数理主干课 14门必修 ≥52学分(1) 数学课程(6门必修,≥学分) 30420095 高等微积分(1) 5学分 必修(平台课) 30420394 高等微积分(2) 4学分 必修(平台课) 30420124 高等代数与几何(1) 4学分 必修(平台课) 30420134 高等代数与几何(2) 4学分 必修(平台课) 40420583 概率论(1) 3学分 必修 20430145 复变函数和数理方程 * 5学分 30420083 复分析 * 3学分 30420023 微分方程(1) * 3学分 30420224 高等微积分(3)# 4学分 限选(平台课) 40420644 微分几何 # 4学分 限选 30420364 拓扑学 # 4学分 限选 40420054 数值分析 # 4学分 限选 (2) 物理课程(6门必修,≥20学分) 10430754 普通物理(1) 4学分 必修(平台课) 10430764 普通物理(2) 4学分 必修(平台课) 10430774 普通物理(3) 4学分 必修(平台课) 10430632 基础物理实验(1) 2学分 必修(平台课) 10430642 基础物理实验(2) 2学分 必修(平台课) 20430154 量子力学(1) 4学分 必修(平台课) 10430824 基础物理实验(3) # 4学分 限选(平台课) 20430103 分析力学 # 3学分 限选(平台课) 20430204 统计力学(1) # 4学分 限选 20430054 电动力学 * 4学分 限选【说明】① 对普通物理,选中、英文均可。② 微分方程(1)+ 复分析为一组,它与复变函数和数理方程为二选一。③ 数理主干课中带#的8门课程为限选课程,对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只须从中选2门作为必修,其他课程可作为任选;对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须从中选6门作为必修,其他课程可作为任选。④ 基础物理实验(3)对Seminar方向为非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为必选。⑤ 对Seminar方向为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建议选统计力学(1)。⑥ 若学科需要,微分几何和拓扑学可以用为数学系学生开设的泛函分析和测度论替代。⑦ 替代课基本原则:所选必修课程可以用高档次或同等档次的相近课程替代。具体的课程替代需事先得到系教学负责人的认定。 3.化生基础课 ≥3学分 (不局限于下面所列的具体课程) 10450034 普通生物学 4学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学分 10450021 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 1学分 30450104 生物物理学 4学分 00440012 化学与社会 2学分 10440012 大学化学B 2学分 10440111 大学化学实验B 1学分 10440144 化学原理 4学分〖建议〗理论和实验配套地选择,例如,“大学化学B”与“大学化学实验B”一起选 4.计算机与电类基础课≥6学分(不局限于下面所列课程) 20740042 计算机文化基础 2学分 2074007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平台课) 20220233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3学分 20250093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3学分 20220395 电工与电子技术 5学分 20220053 电工技术 3学分 20220064 电子技术 4学分 5.专业课≥16学分(其中基础类课≥7学分) 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通过Seminar等方式引导学生向不同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分流,根据分流后的不同学科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相关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如果所选的学科方向在以下所列中,基础类课程(即类似于普通物理和四大力学)必须从相应方向中的限选课程组中选择,且不少于7学分。如果所选Seminar不在所列方向中,相应的基础类课程的选择需得到系教学负责人的认定。(1)信息方向 基础类课程(2)经济管理方向 基础类课程(3)生物方向 基础类课程(4)材料方向 基础类课程 6.实践环节 9门必修 23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学分 10640852 大一外语强化训练 2学分 22650022 电子工艺实习 2学分 00740192 VC++语言程序设计与训练 2学分 30430132 研究性实验选题 2学分 40430303 专题研究课(1) 3学分 40430313 专题研究课(2) 3学分 40430323 专题研究课(3) 3学分 40430333 交叉学科前沿专题 3学分【说明】“研究性物理实验”允许用其他的学术实践活动替代,但需事先得到系教学负责人的认定。 7.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430260 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基科(应用)的学生一般到所选学科方向的各院系参加综合论文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为15周。 来源:http://166.111.26.11:8080/chinese/undergraate/program-3.php

哪些专业修《数学物理方法》?

化育万物
另一天
《数学物理方法》是物理系本科各专业以及部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是在高等数学课程基础上的又一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它将为学习物理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的数学处理工具。全书内容分为10章,分别介绍矢量分析与场论的基础知识、数学物理定解问题的推导、求解数学物理问题的分离变量法、行波法与积分变换法、Green函数法、变分法、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级数解法与Sturm?Liouville本征值问题、特殊函数(一)——Legendre多项式、特殊函数(二)——Bessel函数以及积分方程的基本知识.本书从理论到实例都考虑了电子、通信类各专业的特点,兼顾数学理论的严谨性和物理背景的鲜明性,体现了数学物理方法作为数学应用于物理和其他科学的桥梁作用.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工科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供对这门课程要求较高的专业的本科生使用,或作为教学参考书.

物理类专业考研后做什么工作

谋杀者
虚霩
物理所硕士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理论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高温超导体机理、BEC理论及自旋电子学相关理论研究。2、凝聚态理论;3、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理论;4、统计物理和数学物理。5、凝聚态物理理论、计算材料、纳米物理理论6、自旋电子学,Kondo效应。7、凝聚态理论、第一原理计算、材料物性的大规模量子模拟。8、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分子磁体, 表面物理,量子混沌。 凝聚态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非常规超导电性机理,混合态特性和磁通动力学。(1)高温超导体输运性质,超导对称性和基态特性研究。(2)超导体单电子隧道谱和Andreev反射研究。(3)新型Mott绝缘体金属-绝缘基态相变和可能超导电性探索。(4)超导体磁通动力学和涡旋态相图研究。(5)新型超导体的合成方法、晶体结构和超导电性研究。2、高温超导体电子态和异质结物理性质研究(1)高温超导体和相关氧化物功能材料薄膜和异质结的生长的研究。(2)铁电体极化场对高温超导体输运性质和超导电性的影响的研究。(3)高温超导体和超大磁电阻材料异质结界面自旋极化电子隧道效应的研究。(4)强关联电子体系远红外物性的研究。3、新型超导材料和机制探索(1)铜氧化合物超导机理的实验研究(2)探索电子—激子相互作用超导体的可能性(3)高温超导单晶的红外浮区法制备与物理性质研究4、氧化物超导和新型功能薄膜的物理及应用研究(1)超导/介电异质薄膜的制备及物性应用研究(2)超导及氧化物薄膜生长和实时RHEED观察(3)超导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应用(4)用于超导微波器件的大面积超导薄膜的研制5、超导体微波电动力学性质,超导微波器件及应用。6、原子尺度上表面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其输运性质(1)表面生长的动力学理论;(2)表面吸附小系统(生物分子,水和金属团簇)原子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3)低维体系的电子结构和量子输运特性 (如自旋调控、新型量子尺寸效应等)。.7、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其低维量子结构制备和新型器件探索(1)宽禁带化合物(In/Ga/AlN,ZnMgO)半导体及其低维量子结构生长、物性、微结构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微电子、光电子器件探索;(2)砷化镓基、磷化铟基新型低维异质结材料的设计、生长、物性研究及其新型微电子/光电子器件探索;(3)SiGe/Si应变层异质结材料的制备及物性研究。8、新颖能源和电子材料薄膜生长、物性和器件物理(1)纳米太阳能转换材料制备和器件研制;(2)纳米金刚石薄膜、碳氮纳米管/硼碳氮纳米管的CVD、PVD制备和场发射及发光性质研究;(3)负电亲和势材料的探索与应用研究;(4)纳米硅基发光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5)有序氧化物薄膜制备和催化性质。9、低维纳米结构的控制生长与量子效应(1)极低温强磁场双探针扫描隧道显微学和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学;(2)半导体/金属量子点/线的外延生长和原子尺度控制;(3)低维纳米结构的输运和量子效应;(4)半导体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5)生物、有机分子自组装现象、单分子化学反应和纳米催化。10、生物分子界面、激发态及动力学过程的理论研究(1)生物分子体系内部以及生物分子-固体界面(主要包括氧化物表面、模拟的细胞表面和离子通道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第一原理计算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2)界面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输运性质及对生物特性的影响;(3)纳米结构的低能激发态、光吸收谱、电子的激发、驰豫和输运过程的研究,电子-原子间的能量转换和耗散以及飞秒到皮秒时段的含时动力学过程的研究。11、表面和界面物理(1)表面原子结构、电子结构和表面振动;(2)表面原子过程和界面形成过程;(3)表面重构和相变;(4)表面吸附和脱附;(5)表面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技术探索。12、自旋电子学;13、磁性纳米结构研究;14、新型稀土磁性功能材料的结构与物性研究;15、磁性氧化物的结构与物性研究;16、磁性物质中的超精细相互作用;17、凝聚态物质中结构与动态的中子散射研究;18、智能磁性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单晶的物性研究;19、分子磁性研究;20、磁性理论。21、纳米材料和介观物理研究内容:发展纳米碳管及其它一维纳米材料阵列体系的制备方法;模板生长和可控生长机理研究;界面结构,谱学分析和物性研究;纳米电子学材料的设计、制备,纳米电子学基本单元器件物理。22、无机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变和结构-性能的关系研究内容:在材料相图相变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合成新型功能材料,为先进材料的合成和性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在晶体结构测定的基础上,探讨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晶体结构的微观角度阐明先进材料物理性质的机制,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性结构单元的新型功能材料;发展和完善粉末衍射结构分析方法。23、电子显微学理论与显微学方法研究内容: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微小晶体、准晶体的结构测定;系统发展表面电子衍射及成像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弹性与非弹性动力学电子衍射的一般理论,高能电子衍射的张量理论,动力学电子衍射数据的求逆方法。24、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内容:利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电子全息等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研究金属/半导体纳米线的生长机制及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复杂晶体结构中新型缺陷研究;结合其他物理方法,研究巨磁电阻、隧道结、半导体量子阱/点等薄膜材料的显微结构及其对物理性能的影响;低维材料界面势场的测量及与物理性能的相互关系;磁性材料中磁畴结构、各向异性场与波纹磁畴测定。25、强关联系统微观结构,电子相分离和轨道有序化研究研究内容:高温超导体的结构分析;强关联系统的电子条纹相和电子相分离研究;电荷有序化和JT效应;探索低温LORENTZ电子显微术,电子全息和EELS 在非常规电子态系统的应用。26、纳米晶及光电功能晶体生长;27、纳米离子学的材料、表征与器件;28、化学法制备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化学物理特性;29、纳米电子器件的构造与物性研究;30、纳米电子器件的集成与纳米电路特性的研究;31、强关联电子体系的低温物性研究;32、凝聚态物质中量子相干行为的研究;33、低维和纳米材料的电子态性质;34、非晶、纳米晶在极端条件下的物性;35、高压及相关过程的固体新材料研究;36、超导隧道结物理与技术。37、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研究 ;38、对颗粒物质的集团动力学性质的研究;39、溶体及固、液结构和性质的研究;40、对电流变液的机理研究和应用开发;41、利用声波波动方程进行的反问题的研究;42、软物质体系中的分子组装:研究两亲分子在固液界面的组装及其在材料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43、单分子生物物理:用单分子微操纵技术研究染色质的组装、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44、结构生物学中的衍射相位问题;45、结构生物学实验分析方法;46、蛋白质折叠的成核理论和结构预测;47、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48、THz远红外时域光谱和成象技术及其应用;49、量子结构制作与物理表征;50、功能薄膜材料制备、纳米人工结构的物性与器件。 光学 主要研究方向 1、光子晶体特性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光镊在生物及物理中的应用;2、光子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3、光子晶体、近场光学和衍射光学理论和实验研究。4、THz远红外时域光谱和成象技术及其应用;5、时间分辨超快激光光谱仪的研制;光合作用系统及人工模拟系统能量和电荷转移的超快光谱研究;蛋白质快速折叠动力学的实验研究;6、用激光法探索制备低维材料及其物性研究7、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探索磁性/介电、磁性/铁电异质结;8、研究磁性/压电、铁电/压电等氧化物异质结及其相关物性;9、结合纳米无机/有机复合薄膜研制及其光电性质研究;10、探索能快速检测分子生物学DNA的光学与电学新方法,从事跨越物理学、医学与生物学的交叉课题研究;11、研究用于微波通信的铁电薄膜;12、用多体理论从头计算低维体系的物理特性;13、研究用光反射差发探测薄膜外延生长的动态过程;14、开发出不依赖高真空条件的外延薄膜制备的监测方法;15、采用激光脉冲沉积技术制备高性能的高温超导薄膜;16、研究第二类高温超导带材。17、原子相干;18、飞秒超快过程;19、强场物理;20、时间分辨超快激光光谱仪的研制;光合作用系统及人工模拟系统能量和电荷转移的超快光谱研究;21、蛋白质快速折叠动力学的实验研究。22、强场物理、超短超强激光物理、超快相互作用物理、强激光天体物理、X射线激光。23、产生超快超强激光脉冲的新原理及新技术研究;24、相对论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高能密度物理,以及强场和超快物理。25、光学非线性过程;26、调谐激光;27、全固态激光的研究和应用。 该专业有博士生导师15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1名) 等离子体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聚变等离子体;2、低温等离子体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 无线电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电子学与科学仪器研制;2、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以弱信号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研制特殊的专用设备。

考研理学包括哪些专业

二狗子
穿刺者
1、理科类考研专业有0701数学0702物理学0703化学0704天文学0705地理学0706大气科学0707海洋科学0708地球物理学0709地质学0710生物学0711系统科学0712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0713生态学0714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2、建议查看报考学校公布的专业目录,所有专业代码以07开头的专业都是属于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