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国读硕士

其理不竭
若橛株拘
根据我去年的申copy请经验,我可以给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就是国内学校的问题,除了北大清华能有特殊以外,其他的学校"211"工程的是第二批,只要不是211的,几乎是一样的,管你2本3本,然后就是平均分,85分的成绩再加上7分的雅思只要你申请的不是剑桥牛津帝国理工应该没问题至于GMAT的话除非校方指名要求,不然可以不用考,或者你打算申请奖学金,然后奖学金又跟GMAT挂钩...不过在英国念书硕士很难申请奖学金,周遭拿奖学金的朋友都是读PHD的..一个个都牛X的很还有就是,你这个成绩因该可以申请到TOP 5左右的学校了,不过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以上仅供参考

想去英国读研,在找留学机构,知乎上的腐国大叔和德纵教育有人听说过吗??老师怎么样 靠谱吗?

故无天灾
大人物
目前行业里有很多留学中介机构,你说的这两家不是很了解,不过建议找机构之前先做好充分了解,关于如何辨别好的留学中介,楷博财经已梳理三大标准,以供参考。留学中介辨别三大标准:1看资质这里的资质是指有无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部门相关证明与备案。不少中介会对学生表示资质与能力并无关联。但无证经营意味着违法,连最基本的法律法规都选择无视的中介机构怎么可能保障学生的权益呢?2看顾问目前有不少被中介机构“坑”过的学生,而大多数恰恰是发生在一些合法中介里面。接待学生的销售顾问与后续的文书写作、资料准备人员不是同一人,而且很多中介的人员流动性过大,甚至有不少机构存在一个学生先后由近十名工作人员接待的情况。这就很容易出现学生资料丢失、准备过程不完整等情况,甚至直接耽误学生正常的申请步骤。3看文书老师文书写作是整个中介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业务水平的环节。建议大家与中介的文书老师当面沟通,了解他/她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水平。“不少机构其实在文书写作上是非常草率处理的,严重机械化、流水化。不少文书写作老师甚至大学刚毕业连专八都没有就可以上岗了,这种老师写出来的文书怎么可能达到英国大学的审查标准?”英国硕士留学三种常见路径1、中介申请: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的留学路径,但中介只能承担一些简章的申请服务,并不能全面地提供教育类别的指导,对于学生出国后的学习更是毫无帮助,行业混杂,需仔细辨别。2、DIY:自己完成所有的申请,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英文能,并且对国外的教育制度、招生政策及签证政策非常了解,否则有可能会导致申请失败。3、硕士预科:预科是国外大学提供的硕士桥梁课程,属硕士的预备教育。学生完成预科后,可豁免雅思,凭预科成绩升入提供该预科课程的大学。海外留学,除了“语言关”,中国学生最难过的就是“学术关”。而预科不仅仅是一个英语培训班,更会对学生海外读硕所需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从而确保学生能为海外读硕做好全面、精准的学术准备,并在一年的学制内顺利从海外大学毕业。以西南财大-英国硕士预科为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技能,包含研究方法,演讲及讨论技巧,如何写论文等多项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国外教学并为留学做好充足准备。学生在国内已经接受了为期3-9个月的全外教全日制教育,适应阶段已经在国内完成,该项目学生在海外毕业率高达95%以上。

你好!看到你的回答知道你是LSE的。请问。lse接受硕士预科生的硕士申请吗?

苦体绝甘
不杂则清
……不知道这个问题你是问谁的= =看你是什么硕士预科了,SOAS的话可以申请LSE

你好,我看到你的评论说lse有硕士预科可以申请。

名士
樊迟
看你的具体情况。LSE有硕士预科,华威也是。不过,他们都是针对本科学历的学生。如果是专科学生,不可以申请的。学校的官网都可以查看到的。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SOAS预科毕业可以选择哪些比较好的大学? LSE可以去吗?还有华威?

银吉
盛以荚衍
英国唯一被牛津、剑桥认可的预科:SOAS预科,特别是硕士预科,被英国所有大学广泛认可。除了牛津、剑桥,推荐:约克大学(英国排名前十),曼彻斯特商学院(MBS),布里斯托大学等。

求助英国硕士预科问题。

坏男孩
八十八
其实,对于国内大学来说,我3335303533们都知道平均分72和80的差别不是真的说谁强谁弱的问题,而是很多同学之前不知道出国手续这么在乎你的平均成绩。所以上预科或者排名靠后的学校觉得不甘。按实际申请情况来说,别说前20.以至于前35都要要求平均80,因为读金融的太多了,他们收还收不过来呢。以你的情况来说,你需要结合就业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你的转读金融是自己有很强的计划或者家里有关系之后可以进金融单位,那么你就申请,看能否通过删除一些非主要课程来提高平均成绩,申请尽可能好的学校,但是不用那么在乎就是前了5位或者后了5位,这个真的意义不大,非常非常的不大。我见过有从亨瑞瓦特与LSE的毕业生一起进KPMG的。关键是你自己的语言是否真正过关,是否自己学到了东西。还有你要从现在开始去目前学校的金融专业去听课,开始准备,否则只是简单一年的学习,仅仅应付考试,你会收获比较少。你的语言赶紧开始吧,制订计划,考出高分,这也可以给你的申请加分。否则平均成绩低,申请时候语言没达标,岂不更糟?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读预科,正规性不用怀疑,但是预科毕业并不能保证你进入硕士课程,我不太建议读预科,有这精力,你可以考虑读两个硕士。话说回来,其实一个就够了。早点准备,好好读,好运!我这里有个案例是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的,当时平均成绩也是70多,应该比你的高一些,后来删除了一些科目,达到80,拉夫堡和纽卡申请到了,去的前者,上的msc finance and management专业,回来后现在在杭州联合银行工作。我的文章可以参见阿邦网英国留学专栏。我大学刚开始满心努力遇到一些事导致我后来厌学..我现在不去读可能都会进金融单位,我是想到今后自己的发展,您看若是工作两年辞职去英国读研会不会淡化自己本科的劣势?如果到时候拿到一个好一点的雅思成绩,有没有希望申请排名20左右的研究社?如果你工作几年后再出去,申请学校的名字确实可以提高一些。但是以过来人的眼光来看,工作了之后,人会适应了环境,然后慢慢的就懒得再读书了,而且从学校到学校学习起来相对衔接,从社会再过渡到学校,有时候状态一下回不来。还有如果你的工作中用不到英语,那么英语基础会比现在还差,因为英语这东西就是不用就丢的非常快。最后,我还是劝你现在选个相对好的方案大学毕业后直接留学。因为你现在还有时间做些努力。

英国硕士预科条件都有哪些

技也
死气沉沉
英国向来都是主流留学国家受到国内外学子的热烈追捧,想要出去,首先就得版知道有哪些要求,英国硕权士预科条件都有哪些?我们下面一起看看具体的要求吧。英国硕士预科条件:1、在中国完成至少三年制大专以上的学历;2、本科毕业,在学术、专业和英文等方面,尚不具备直接进入英国大学攻读硕士课程的学生;3、个别中国两年制大专的学生+良好的工作背景。英国硕士预科如何申请:英国硕士预科直接申请即可。英国硕士预科雅思要求:通常需要IELTS5.0—5.5分。英国硕士预科开课时间:入学时间一般在9月,很多学校也有1月入学的预科课程,一般需要提前半年或一年申请。英国硕士预科课程方向:商业研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传媒学等。自然科学类的研究生预科课程较少。英国硕士预科学费情况:学费在10000英镑左右,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资金状况选择合适的学校。

英国硕士预科是什么,谁帮我解释一下?

极物之真
趣取无用
英国硕士预科是指英国的大学或学院为帮助学3431353932生从大学或本科以下学历顺利过渡到研究生阶段而设立的桥梁课程。一部分英国大学一开始设立针对适合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的预科课程,它包含语言、学术技能及一些相对简单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预科课程可给学生一段适应期与调整期,为学生进入更高一层次的硕士学位课程作好准备。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在入学时至少拥有三年制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当于雅思5.0分或以上的语言水平或通过预科课程的内部入学测试。预科适合的学生群体为:语言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将要到英国留学读硕士的学生,在为期只有一年的紧张的硕士学习中,并没有很多地时间可以让你轻松地补习英语,如果你的英语薄弱,也将是硕士学习中的巨大障碍。在这方面,硕士留学预科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英语能力,更有利于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英国的教育和文化。本科大学背景一般或大学平均分较低又想进入名校的学生有的大学只招收211或985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或要求平均分至少在80以上,例如伯明翰大学商学院只接受211大学毕业生,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要求申请人的大学平均分在85以上。然而,通过预科申请这些大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跨专业申请的学生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在研究生阶段时间转换专业,但是又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基础,那么,有的硕士预科可以提供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弥补在未来专业上学习的不足,做好充分准备。专科学生升学读硕士入读英国大学的硕士学位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拥有学士学位证书。因此,大专生(本科毕业证而无学位证的统招、自考、成教本科生均视为与大专生同等学历)是无法直接申请英国大学硕士学位课程的,必须要先就读一年的硕士学位课程才能具备申请硕士学位课程的资格。而且大专学生在语言和学术能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很难迅速地进入正式的硕士课程学习中,通过预科这样一个过渡性的课程来作为中间的衔接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弥补学术上的差距。想追求更高的学位如博士,或计划留英工作的学生英国大学的硕士学位分为Distinction、Merit、Pass等三个等级,Distinction为最高等级,要求硕士毕业时平均分至少在70分以上;Pass为及格,一般大学都要求50分及格。英国大学的硕士课程非常短暂,仅有一年时间,虽然如此,但是课程的强度却非常大,然而是否能在一年内顺利毕业或取得一个较高的学位等级至关重要,学位等级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是否有资格升读博士或在英国找到工作(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高级职位要求学位等级至少在Merit以上,申读全奖博士需要Distinction学位),因此,通过硕士预科课程提高自身的语言及学术能力,降低无法顺利毕业或无法拿到高学位等级的风险成为越来越多对自身要求较高的学生的最佳选择。

关于就读英国硕士研究生(传媒)的一些问题

胡金铨
趋进
1、如果你学得专业是传媒专业,在大学是前150名以内,并且是211的学校,那么我给你做的排序如下:拉夫堡, 皇家霍洛威,GOLDSMITH,莱斯特, 谢菲尔德。现在很多中国学生选择到英国留学,并且想去以上提供优秀传媒类课程的好学校,一般都在大三开始做申请了。因为这些好学校的名额竞争激烈。但是,看到你并非211工程院校,且专业是法学专业,如果语言成绩不高,那么申请传媒硕士就有很大的难度了,主要你没有相关的学术背景和工作经验,不是打击你的积极性,建议你选择其他相关专业,传媒的入学要求很高。2、你提到的两个留学方案,我大致看了下,发现如下问题:a、方案一是继续选择法学专业,先读一年的预科,第二年在转传媒专业,实际上在英国读预科时除了能够把英语水平提高,你在传媒背景上一点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况且传媒所要求的工作经验也无法提供。所以这个方案几乎是南辕北辙,离你的理想越来越远。b、第二个方案相对来说还有一定的可行性。获得其他一个学科的硕士学位在继续选修传媒专业,可能就会相对容易些。当然在选校方面就要注意,不能选择排名特别靠前的院校。3、国传媒专业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大众传媒没有比今天更得到充分的发展。自1702年第一份报纸诞生直至今日的所谓“21世纪新传媒”的出现,大众传媒已经已一个崭新的形象注入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空间。数字电视和互连网的飞速发展无疑为我们今天的大众传媒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但无庸质疑,作为传统的媒体,例如广播和报纸,仍就在大众传媒行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英国大学中所开设的大众传媒专业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使之能够熟练掌握从事大众传媒专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大众传媒专业的盛行,目前就读该专业的学生的数量已由80年代初期的几百人跃升至目前的2000多人。 每当我们想到无论是闻名于世的英国BBC广播电台,还是著名的英国《泰晤士报》,还是以报道小道消息而著称的《太阳报》,您便可想象到英国的大众传媒业在世界传媒业中所占据的不可替代的位置。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前往英国学习大众传媒专业的国际学生亦日趋增加。 报传媒,大家要考虑几个问题: 1.英国传媒业的中心是在伦敦,机会最多也是在伦敦。 2.传媒是一个很大的概念,Westminster的TV专业就很好,但是要读Journalism,还是首选Cardiff. 3.实际操作的百分比对于今后就业帮助可轻可重,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制片人曾说国内真的不缺理论性人才。学的越technical越好,类似lighting, camera,setting那样的最好,很文科类型的人学不来太technical的东西。 4.老师很重要啊,像Cardiff教Journalism的的老师,很多都是从CNN出来的, Westminster的老师都是这个field出名的。4、{硕士}英国传媒教育突出深入主攻方向 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的(大众)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生教学,“重点在于将文化学研究同媒介研究研究结合起来”,核心在于“以传播学作为起点去理解社会的权力关系、社会关系和文化型式(cultural patterns)”。 而这也正是英国同美国在(大众)传播学教学与研究中的主要区别所在。科伦教授评论说,“美国的(大众)传播学研究倾向于从效果方面考察传播,将之视为社会中相互分离的、个别的影响之源,而在英国,(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则倾向于将传媒视为社会的结构和文化的反映,从媒介在揭示社会本质方面考察媒介。” 因此,该校研究生的专项研究,可以从媒介与社会和文化的联系的广阔范畴中,进行选择。在科伦教授看来,美国的传媒研究倾向于聚焦于新闻传播学研究,而英国的传媒研究是同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研究结合在一起的。这两个国家的媒介研究,在聚焦点和框架方面是不同的。这种区别,当然也在该领域的教育中反映出来:美国在传播学研究中主要使用实证的方法,美国高校在该学科领域的教育强调实证的方法训练;而英国较为重视思辨式的研究方法,英国高校在该学科领域的教育重视理性分析训练。但是,他认为美、英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与研究各有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他认为应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使之优势互补。 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要求“本科生必须学习理论型和实践型两种类型的课程,大约各占50%的比例,”而在硕士生层面则“有所侧重”(但也并非可以全然不学理论)。[6] 该校的新闻学本科教育的实践型课程,同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一样,也重视新闻采访和报道的核心技巧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这些核心技巧后,再进入按媒介种类(印刷、广电和因特网)划分的选修课程的学习。其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内容既覆盖公共关系实践的各个方面,又包含对于公关行业的理性评判分析,考察公关行业及其在现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同媒介的关系。该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依然关注理论与实践、媒介分析与媒介实务相结合,但突出主攻方向。例如,新闻学研究专业方向的核心,是学习专业新闻实践和研究分析英国和欧洲的受众、媒介机构、历史与文化,但重在深入印刷媒介或广电媒介的专门领域的专业化学习。又如,公共传播与公共关系学专业方向,包含实践和理论两个部分的内容,但尤其服务于为学生进入公共传播和公共关系行业作准备,帮助学生拓宽、提高和更新这些领域的实践技巧。 伯明翰大学社会学系的媒介、文化与社会专业,因其学校的性质及该校在媒介、文化与社会研究中的传统,定位成“并非培养新闻工作者,而是培养学生从理论上分析媒体”。 [7] 这决定了它同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及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在传播学科的教学中的区别。但从其课程设置中,依然可以看出其本科生教育重视专业智力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强调深入主攻方向的区别。其本科生教育的三个学位点,不论是单项式的(single honour)还是合作式/组合式的(joint honours)(有些类似于我国的单学位、双学位之分),其第一年的核心课程大致相同,均包括媒介、文化与社会概论,文化分析,文化研究的技巧和方法,在第二学年,文化学理论均是必修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立,显然是为了给学生对传媒、文化与社会进行思辩式的、批判性分析,奠定基础。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其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各个不同的学位点的课程设置则有各自的侧重。 以不同的类型、模式适应社会的多方面的人才需求 研究发现,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层面的教育,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区别较明显,而且整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总体上也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而各校又自有其特色。就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的区别而言,新闻学教育(或广义的操作性传媒教育)领域的硕士学位点,虽然不忘提供宽广的理论框架,但突出的是强化专业新闻实践。不论是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研究生教育中按媒介及其实务细分的专业方向设置(如:“记录片”、“故事片”、“剧本编剧”等),还是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划分较宽的专业方向设置(新闻学、新闻学研究、公共传播与公共关系学等),均要求学生深入某种媒介领域进行大量练习。(伯明翰大学社会学系的媒介、文化与社会专业,因其学校的性质及该校在媒介、文化与社会研究中的传统,定位成“并非培养新闻工作者,而是培养学生从理论上分析媒体,”[8] 此处不在讨论之列。)而(大众)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则侧重于传播学、文化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视角、争议点、研究方法等,以便为研究生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奠定宽广的理论基础。 关于整个学科领域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位点,我们的研究发现,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有欧美较为常见的研究型、课程(教学)型之分,而且还有研究与课程(教学)型。伯明翰大学社会学系的媒介、文化与社会专业研究生教育,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该校社会学系的媒介、文化与社会领域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方向设置,就分为这3大类(该校提供的材料上的英文表述分别为“Research Degrees”, “Taught Programmes”和“Research and Taught Programme(s)”。在这三大类中,“Research Degrees”对研究的要求最高,而“Taught Programmes”对课程学习的数量要求最高。就“Research Degrees”来说,不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点在时间分配上以研究为主,并对开题报告、研究项目和博士学位论文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博士论文达到8~10万,并强调博士论文对于专业的独创性贡献,而且该专业的哲学硕士点(A型)也要求学生聚焦于选定的研究领域并撰写4万词的学位论文。该专业属于研究与教学型(“Research and Taught Programme”)的哲学硕士点(B型)要求研究生修满3门课,并撰写2万词的学位论文。而该专业属于教学型(“Taught Programmes”)的硕士学位点,则要求研究生修满4门课,撰写1万词的学位论文。 就各校的特色而言,调研发现,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特点是很注意国际化。其师资构成较为国际化,不少教师来自国外;其学生结构更为国际化,约50%的研究生是国际学生。这种师、生构成的国际化特点带来的文化交融、文化争议等,一方面带来了了解不同文化的大量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的多元文化理解,但另一方面也因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带着其对一些重要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一起学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该院进行访谈时,斯帕克斯教授特别谈到,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学生倾向于认为自己国家的传媒体制是自然的、正常的,该系在教学中试图让学生认识到各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这不等于其他国家的传媒体制就是不自然的、不正常的。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的特点,是重视跨学科教育与研究。该系开设的“人类学与媒介”、“媒介与社会学”和“媒介与现代文学”专业方向学士学位点都具有跨学科性质,其课程设置,分别包含媒介与传播,以及人类学;媒介与传播,以及社会学;媒介与传播,以及现代文学两大板块。鉴于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学科的跨学科性质,鉴于在当今时代传媒的传播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跨学科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传媒人才,也有利于对于传媒实践的深刻理解。 伯明翰大学社会学系媒介、文化与社会专业的特点,是重视与其他院系的合作以及本系学术群体的合作。该系开设的学士学位点,既有单项式的(single honour),又有合作式/组合式的(joint honours),后者牵涉到该系和其他院系的合作(类似于我国的单学位和双学位)。目前后一类主要有媒介、文化与社会加英语(或法语、意大利语等)(即语言+媒介、文化与社会的组合),历史学加媒介、文化与社会,戏剧学加媒介、文化与社会等组合。此外,该系的课程教学的讲座部分,采取了主题式,不是由一位教师负责整个课程的全部讲课,而是由一个教师群体负责,各人讲自己最擅长的课题。http://www.chuguo.cn/schools/index.aspx?country=%D3%A2%B9%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