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学位相当于古代的什么学位

川村
鄙哉
这个要看从什么方面看,如果是知识,应该双学士不比硕士研究生差;但是如果是应聘等填写学历你就只能说本科了。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原始学历是什么?

此谓上皇
寡人丑乎
4月12日 17:50 一个是学历一个是学位,有些单位不认学位,但行政事业单位一般认,你如果读在职的一般是只有学位证,而在国外研究生只有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所以移民认。你有学位证书就可以继续在国内考读博士!信息还是去www.kaogct.com GCT考试网 上看看吧! 参考文献:http://www.kaogct.com

当年的秀才、举人、进士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始有
永井
我们从一些古装片和古装电视剧当中可以大致了解到,古人并没有像我们现在一样的考试制度,而是采用科举考试制度!学子需要从全国各地赶赴京城,然后参加考试,考试之后才会定级别,一般来说就是秀才,举人,进士!那么这些称号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第一,秀才,秀才是每个省通过选拔考试出来的,也就可以相当于是现在的普通本科生了,所以我们通过考试制度也可以简单的测算一下,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一本学校的本科生。第二,举人,秀才考中之后还是不能做官的,秀才需要到各省城来参加乡试,乡试完成考中的就被称之为举人!所以可以这样来看,大学毕业之后考入研究生,所以,举人也就可以简单地区分为现在的研究生。第三,进士。在乡试结束之后,全国的举人要去京城参加全国性的考试,也就是会试,会试结束之后就是进士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是说进士和举人之间还有一个贡士,相当于是博士!所以进士基本上就可以相当于是博士后了!当然了,在古代,要进行考试并不像现在一样进行网上申报或者直接学完之后就可以考了。古代考试一方面来说是对于知识的储备的考试,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对于财力的考核,相当一部分人是有知识的,但是却并没有如此的机会和机遇,所以只能一辈子许大户人家做一个书童!当然啦,社会是发展的,时代是进步的,如此的考试制度进行废除也是很正常的,也慢慢地进行演变,发展成为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严格和越来越公平的考试制度了...

古代的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研究生能考上吗?

筒井
水中有火
这个问题可以从地位与权力两方面来考虑,如果从地位上看举人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一级的干部,如果从权利上看在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下仅仅相当于一个普通的高三学生。首先要清楚在古代。举人并不是一个学历,也不是一个官职,而是一种资格,俗称举子,又叫孝廉如果一个人考上了举人,他就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也就想当于高考。在中举之前,学子要先参加考试考取童生资格,就是学习的第一步,也就是小学。考中童生后可以继续考取功名,若成功便称为秀才,考中秀才后参加乡试便能考取举人,所以举人就和高三学生相当。但是从地位这方面考虑,举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在古代,读书人是非常受人尊重的职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般来说中了童生就可以遇官不败,中了秀才也就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若是考上了举人的资格,便可被人称为老爷,虽然并没有实权,但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会给他几分面子,毕竟举人一旦成了进士就成为了正式的朝廷官员。举人是科举制下的产物,在科举之前,统治者们还尝试了很多种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在秦朝,统治者喜欢战争,选拔人才便采取军功制,汉代采取察举制,这已经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制度了,但是还是免不了门第之争。科举制度最初发展于南北朝时期,成型于唐朝,至此,寒门弟子才有机会进入管理阶级,不过到明清时,科举受限于八股文,算是科举的衰落。

古代的“举人”在现在是什么学历,能不能考上研究生呢??

袭常
梦使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选官的主流制度,自从隋唐以后,无数寒门弟子十年苦读,只为了一日能够功成名就,金榜题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历史上许多如雷贯耳的文武大臣,均是科举出身。然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科举也让无数人耗费了一生的时光,而寸步难行,大量的读书人到了晚年,依然身份低微,为饥寒温饱担忧,只能够当作私塾书生,相信这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那么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录取比例为多少?就拿举人来说,如今的研究生能够考上吗?从电视上看秀才举人经常一抓一大把,实际上别再被电视剧骗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科举制度的等级,在明清时期,科举逐渐明确了等级,读书人在经过苦读之后,首先要通过乡间知县主持的县试或者知府主持的府试,在通过地方机构的承认之后,无论年纪大小,统一被称之为童生,这也是读书人最基础的入门级别考试。只有跨过了这一道坎,才能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紧接着,童生们来到省里面,参加地方省学政(相当于省教育厅)组织的统考,筛选过的人,才能够被称为秀才,别看这只是第二关,无数的读书人基本就卡在了童生进秀才的这一道坎上面,范进50多岁才当上秀才,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到死都还是一名老童生。作为一个秀才,就有了一定的特权,会被地方记录在案,在明朝时期,为了管理户籍和流动人口,老百姓们出远门实际上都要官府签发的路条,然而秀才可以随意出门游学,此外,知县不能随便对秀才用刑,比起老百姓穿着的布衣,秀才也能够佩戴方巾长衫,虽然这些待遇没什么实打实的好处,却体现了朝廷对读书人的尊重。而第三级别的考试为乡试,三年举办一次,在各省省城的“贡院”举行,选拔出来的人为举人,到了这一阶层,读书人才是真的鲤鱼跃龙门,他们可以获得政府的资助,免除徭役税负,即便不参加更高一级别的会试殿试,也能够做官,很多县官实际上都是举人出身,这也就是为何范进中举人之后,大伙对他改变态度的问题。举人的本来的地位,也和县官平级(参考《九品芝麻官》的方唐镜。)秀才举人的录取率如何呢?嘉庆年间,一般三年举行两次院试,共录取了4万秀才,二百一十五个州,平均每州十五名,一千二百八十一个县,平均每县不足十四名,而每县参加考试的童生却往往要多达两三百人。录取率不足百分之10,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考中秀才的人放到如今也是能上985、211大学的重点学生。而接下来的举人,自然就要从一大批尖子生当中来挑选了,拿一份明朝嘉靖十年的报表来做参考,三年一次举办的乡试过程中,各省的录取率也不一样,比如说广西录取率最高,达到了6%,这是因为他们人少,参加乡试的1825人中,录取了110个,而录取率最低的贵州,只有2.2%,在5500名秀才里面,录取了122人,参加乡试人数最多的省份为南直隶,有68538人参考,录取了3565人,录取率为5.2%而我国的考研人数从1995年报名人数为15.5万,录取人数为4万,到了2017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为238万,录取人数则达到了60万,无论是从考试的次数,还是比例来说,过去的研究生可是考不上秀才的哦!为何古代录取比例这么少呢?因为科举不同现在,秀才举人的名额都是固定的,这直接牵涉到下一层的选拔以及国家官僚的补充,只有其他人高中,亡故,或者开缺,朝廷能够填补新的名额,除非政策变动,增加或者删减在职官吏,否则科举考试会始终维持补漏的状态。

古代“秀才”相当于现代什么学历,他们能考上研究生吗?

由良
赵同
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一些看起来又穷又酸的“秀才”往往得到了生活当中周围许多人的佩服,比起现在的本科生的社会地位可谓强了太多了!那么“秀才”放在现在是什么学历呢?研究生能考上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稍微了解一下古代“秀才”的演变过程。《管子·小匡》:“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这时候“秀才”二字仅仅是指出色的人才而已,到了汉朝的时候兴起了举荐人才的制度,这个时候的秀才需要家世特别出众,自身才华又特别的超长,然后才会被当地的官员举荐——在这时候现代一般的平民研究生就很难有考上的机会了。到了南北朝的时候,特别重视秀才的选拔,但是这个时候的秀才选拔难度比汉朝还要高,它是需要问策的。“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具体如何问策呢?我们不妨看看南北朝之后的几条科举考试问策的题目:“问: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顷塞垣夕版,战士晨炊,犹复城邑河源,北门未启;樵苏海畔,东郊不开。方议驱长毂而登陇,建高旗而指塞,天声一振,相吊俱焚。夫春雪偎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眷言筹画,兹理何从?”看看这个,你大约就知道研究生能不能考了。问策需要你对国家的宏观政策作出一个综合性的分析并且提出对策,比如这道题的意思是:“打仗会有人死伤,而英明的皇帝不忍看见自己的子民遭受伤害,现在我们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要作答这道题,首先你得分析一下,唐朝的敌人有哪些,然后敌我双方的粮食、兵力、人口、经济状况、作战模式你也必须分析,然后再从这些基本条件出发,为唐国的外交、政治、军事、经济定下一些基本的战略战术——并不是你随便说就行,一方面是要言之有理,另一方面要切实可行,因为后面可能需要你自己去执行的,如果做不好,那你可是难辞其咎的!这样的问策,可能极少数特别关系时事而且学习内容比较跨领域的研究生能够答出来一部分,但是能不能通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唐朝的时候,秀才由地方官举荐,然后皇帝出题目考验,考不过的要问责地方官。由于秀才的要求太高,甚至于一度取消了秀才这个考试科目。同时就算你考过了,也不一定能最后获得秀才的身份而去任职,因为唐朝要求官员必须相貌堂堂,如果你长得不是很合官员的意思,很有可能你也会被辞掉。据说大名鼎鼎的黄巢曾经就因为长相太过于凶恶然后被皇帝给剥夺了功名。一气之下,来了个“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到了明朝之后,秀才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秀才必须考过童子试,然而童子试也并不是说童子就能考过的,古时候考科举的人有句话叫做“二十少状元,八十老童生”。甚至于还有个有趣的对联,考官专门针对一个老童生写的:“上勾是老,下勾是考,老靠童生,童生考到老”可见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很多人考到八十岁也考不上,所以这才有范进中举后高兴地得了失心疯——因为实在是太幸运了啊!加上明朝考中了秀才之后,就相当于有了功名,这时候国家的许多特殊待遇你都会有,比现在一般的研究生的地位确实高了不少。所以不要看电视上一个小小的童生,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本事一般,古时候真正考上了秀才的,那都是当地了不起的人物。凭借他们的人脉和权力,绝对可以做到富甲一方的存在。这样的秀才,可不是一般的研究生能够随便考得上的。

古代的“秀才”如果放到现在,和研究生相比哪个学历更高?

才难
似趼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古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一般都相对较高,普通民众都非常尊崇读书人,就连打家劫舍的劫匪都不会轻易得罪读书人,而在官场上,有秀才名之人不仅可以免除傜役,还可以见知县不用下跪,甚至还不能随意对其用刑。古代社会要想当官要么是有背景,要么只能通过读书实现,在唐朝时期人才选拔严格,每年当选秀才之人仅一二人,因此要想当上秀才尤其困难,按照当时唐朝的选拔方法,放到如今恐怕就连研究生都难以考上。一、什么是秀才秀才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秀才指的是一名叫贾生的人,十八岁诗书之才闻名于郡中,时任河南守的吴廷尉知其才名,招于门下,非常喜爱,因此当时的秀才是指人才,与学历无关。在科举制度未实施以前,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全靠地方官府的考察和推荐,因此秀才是当时对所选中人才的美称。到东汉时,秀才之称曾有所改变,因光武帝名为刘秀,为规避其讳遂改秀才为“茂才”,名称不同但作用相同。直到隋朝时期开始设立科考制度,也由此选拔人才的途径由被举荐改为自己报考,这也给了寒门学子出头机会,读书之风更加盛行,读书人的地位也愈加提高。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唐前中期非常重视选拔人才,对于人才的选拔也尤其严苛,曾有三十年间每年始终仅有一二人考中秀才,物以稀为贵,由此可见秀才有多受重视,放到如今研究生也不一定能考中秀才。唐朝之后虽说考试相对放松,但也仍艰难异常,有的人从青壮年考到垂暮之年,更有的人穷极一生只为科考,却最终郁郁而终。清朝时期的曾国藩我们都知道,他作为一位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也曾参加科考,七考六落,最后第七次考试才名列孙山,最终开始了他的职场生涯,最终位极人臣。科举考试制度等级严格分明,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最后形成四个固定考试阶段,首先是要先通过童生试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秀才,接下来才能进入到官办学校读书,其次要通过乡试,才能成为举人,再次是会试通过之人称之为贡生,最后是殿试,也就是终极考试,通过殿试之人则统称为进士。由以上可知秀才并不是具体职称或者学位,而是指人才,要想成为这一类人才可不容易。二、考中秀才的优势古代四民等级划分为士农工商,士最高商最低,因此才会有万般下品读书最高之说,所以对于工农商来说,跨越等级成为“士”才能光宗耀祖,才能脱离原等级,不仅自己有了做官的可能性,也惠及子孙后代。古代能读书的基本是家境较好的人家或者另有奇遇之人,否则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尚不能填饱肚子,又怎么会有余力和精力、钱财去读书呢,因此虽然读书很好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书,在为生计打拼中的人眼中“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普通民众一般尊崇读书人,另一边又不会热衷于读书。但是读书考取功名又成为了很多人的终极目标,因为这是他们唯一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即使很困难,即使多次落榜也不能让他们甘心放弃这一个机会,屡战屡败在屡败屡战,但成功向来属于少数人,所以很多读书人考试考到发狂甚至考到生命的最后一秒。古代科举考试是有一定的模式,四书五经是必读之书,不仅熟读,还需得灵活运用。都说唐朝考科最严格因此每年录取人数最少,到清朝时期条件放宽,但考中也是不容易。清朝整个统治时期一共268年中,全国科考考中秀才的人数总的不过46万人,相当于一年也就1700多人能考中秀才,比照现如今大学录取量低得可怜,一个学院都不止招收这么些人,就连研究生的录取人数都高达几十万,这么比照下来可想而知古代要当上秀才何其困难。但是考中秀才之后的利益是非常高的,这也是为什么读书人对科考趋之若鹜的原因,首先是脱离原籍,光宗耀祖,受人尊敬,惠及子孙后代,其次是秀才拥有一定的特权,不仅可以免除傜役,还可以见知县不跪,更不会轻易受刑罚,因此考中秀才的人也会同时成为婚事最受追捧的人之一。总结人生四大喜,一是久旱逢甘霖,二是他乡遇故知,三是洞房花烛夜,四是金榜题名时,而金榜题名又是喜事之最,秀才都如此难考了,何况进士,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范进中举会直接喜极而泣了。虽然秀才在古代只是徒有虚名并无职位也无权势,但他们相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是有很大优势的,而且在普遍文盲当中出现一位读书人,那自然也是备受尊重了,更何况要想金榜题名也必须要有秀才之称这一敲门砖。人才不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出的贡献,因此教育是各国发展重中之重,按照当时秀才考取的难度,放到现在相当于是985,211等重点名校的研究生了。所以说千万不要被电视剧里面骗了,以为秀才很多也很容易考,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不会有科举制度荼毒人心,危害极大的说法了,毕竟深受科考之苦的读书人因偏执走进绝境的不在少数,又因自命清高以至于穷困潦倒靠他人援助生计更数不胜数。不过每个朝代都有适应环境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毕竟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今的社会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与方向,虽说读书考试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也不是唯一,我们都有了的可能。

中国古代的状元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恐龙王
风曰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这些都源自于古代的一项制度——科举制。科举制度的三甲中数状元厉害,那么,这个状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学历呢?现代我们多将高考第一名称为“状元”,而古代状元肯定不只是大学学历,“状元”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就相当于是获得了全国第一的成绩,可以直接入朝当官,从此改变个人命运。但按照严格定义上来说,古代科举制规定的考试并不是完全属于学历考试,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为选拔官员而服务,类似于当今的公务员考试,所以状元并不只是一个学历,只不过考察内容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如果非要将古代科举状元同现在学历对比的话,可以勉强说,状元郎就相当于参加全国公务员考试并且总成绩为第1名的能人。若是按照学历来算,不同级别的公务员考试要求的学历不同,比如国家的一些专门要求学历史研究生或者是博士,那么古代的状元基本上就是这个学历了。准确的来说还不是我们的公务员考试,因为古代的状元是可以直接做官的,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进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那么状元的级别肯定是更高的啦,所以学历而言就是最高学历的要求了,至于官员的级别,肯定比公务员考试要严格很多,通过以后,也就是一个有级别的官员了。

请问大学往上是什么学历阿?研究生?完了都是些什么学历啊?

保持爱
其静也地
学历相关常识介绍 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从学历系列上讲,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第二学士学位班、研究生班(目前已停办)、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六个方面。此外,还包括1970年至1976年普通高校举办的大学普通班。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主要有三种,即: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结业)证书。 以上学历证书由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的独立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含设在成人高等学校、军事院校中的普通班,提供现代远程教育的机构)、成人高等学校(即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民办学历高校发给其所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的毕业生,以及由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 第二专业学历教育 第二专业专科学历教育是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从业人员拓宽知识、专业领域的要求而举办的成人继续教育。第二专业专科学历教育招收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其工龄、年龄不予限制。报考第二专科学历教育的考生,报名时须向报考学校交验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证书原件或复印件,由省级招生机构审核认定。学生毕业时颁发国家承认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 如何取得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1] 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经省一级招生部门统一组织,由学生所报考的普通高校录取后正式取得学籍,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 [2] 参加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经省一级招生部门统一组织,由学员所报考的成人高校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录取后正式取得学籍。主要学习方式:一是进入高校全日制脱产学习;二是进入高校以业余面授方式学习;三是进入普通高校设立的函授站以函授形式业余学习。 [3] 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经省招生部门统一组织,由对口招生学校录取后正式取得学籍,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 [4]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力量助学单位组织的辅导,定期参加自学考试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课程考试。 [5] 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历文凭入学考试(或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在当年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下确定学历文凭考试学校的录取线)并被实施学历文凭考试学校录取,取得正式学籍,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 [6] 参加普通高等学校以现代远程教育形式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班,入学时只参加由招生学校组织的测试,经学校录取后,学员在学校设立的教学中心组班学习。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是国家对尚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的学生组织的学历认定考试,是教育考试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以学校办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宽进严出、教考分离为特点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教育。取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资格的学校,可根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在普通高考本专科录取线以下确定相应的录取分数线,或本校自行组织入学考试。取得学历文凭考试资格的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除 30%的课程由所在学校自行命题组织考试外,其余70%的课程要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包括全国统考课、省统考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合格,并经思想品德鉴定合格,由省考办核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由全国自考办统一印刷,在证书内芯上加盖试点学校印章。 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 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分为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学历证书的颁发对象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班学生,列入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普通专科班学生。 1993年以前,全国各地在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方面的做法不尽一致。有的省、市、自治区和部委对其所属高校的学历证书统一印制或管理,有的则由高校自行印制或管理。由于没有对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加之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漏洞,出现了一些办学单位违反国家政策滥办学和乱发文凭的事件,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另一方面,在客观上给不法分子伪造贩卖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以可乘之机。 从1993年起,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学校三级管理。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对地区、部门按招生计划及实际毕业(结业)人数进行总量控制,统一印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和结业证书或证书的内芯;制定有关学历证书的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对学生的毕业(结业)资格审查和证书的办法工作进行检查、监督。2000年,教育部开始建立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此项改革将使教育部不再统一印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内芯,改由高等学校自行印制,但必须进行电子注册,并供网上查询。2000年在北京、天津、辽宁、湖北、重庆五省市试点,2001年在全国实行各类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 学历的颁发与认证 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含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单位)、成人高等学校、民办学历学校所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予以承认。另外,通过自学考试、由国务院自学考试委员会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党校、成人高校、军事院校设立的全日制普通班中就读的学生所取得的毕业证书,学历文凭考试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普通高等学校以远程教育形式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所颁发的毕业证书,以及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所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同样予以承认。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管理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并委托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历电子注册审核、备案的技术性、事务性和网上查询、认证服务工作,2001年以后的学历证书可以在中心注册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www.chsi.com.cn)上查询,此外中心还提供学历证书认证服务,经认证的学历证书可在中心注册的网上查询。 什么是学位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在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学位授予单位提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学位与学历的联系与区别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为原学历。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而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 "博士学历"。 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学习能力的"力"),不涉及学历。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在职研究生则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在职研究生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与脱产研究生相同。是经过学校录取的正式研究生,可获得研究生毕业的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