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计算机技术硕士毕业论文

谨于去就
德治
我也是这个专业的, 去年写的论文,记得当时还是找闻闻论文网的老师帮忙的,很不错,从开题报告到最后的修改定稿, 帮我省了好多事,老师一会让我改任务书,一会让我给他看修改的稿件,闻闻论文的王老师都不厌其烦的帮我弄好,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如果想咨询这方面的文章,可以参考下哦。 ~嘻嘻

计算机软件硕士毕业论文多少字要求?

叟何人邪
鹤无双
一般40-50页吧,三四万字的样子

求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有酬谢

户田
此谓真人
具体说说你的题目要求吧。啊是全日制学术型,不是工程硕士的

计算机硕士论文造假会被查出来吗?

检察长
激者
计算机硕士论文造假会被查出来。毕业论文写作技巧:1.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2.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比如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就要对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就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3.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写一万字,可能写到五六万字。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来帮助,告诉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

谁能给个完整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谢谢

盗跖大怒
非不应我
“通用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贺元成1 温怀玉2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泸州646005) 摘要档案是科学知识的宝库、是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决策的权威 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档案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 成为最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动态档案结构的概念,系统没有固定的档案数据库文件、数 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类型,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使用单位的需求动态生成档案结构,实现了在一 个数据库字段内存取任何类型电子文件,并自动从数据库提取、识别和运行电子文件的方法, 实现了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通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档案管理;通用性;动态管理;电子档案 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形 成一个现代化的集档案数据采集,加工、存储、检 索、输出和发布于一体的档案数据处理中心,是实 现各单位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 件,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根 本途径。“通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促 进了档案管理部门以新的观念、新的制度、新的模 式与手段开展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软件实现了档 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增强档案管理的科学 性,规范性和易操作性,改变了传统繁琐的档案管 理模式。该软件的通用性设计避免了各类型档案 系统的重复投入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1 系统的需求分析 “通用档案管理系统”主要研究通用的档案管 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各单位各行业档案系统 的普遍特征,研发适合各类型层次单位的档案信 息管理系统软件。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档案 管理的基础上,通过通用性的研究,将该系统的可 应用拓展到其他单位或者行业的档案信息系统建 设,以期提高地方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系统主要 应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1)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研究档案的整理与组卷、档案归档管理、 档案内部与远程查询、电子文档的管理、打印编 目、借阅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全 面实施档案管理微机化管理,增强其科学性、通用 性、规范性和易操作性。 (2)开发“公共档案web 发布系统” 对需要让公众查阅或对外交流的档案通过互 联网web 页面进行发布,做到经济高效、方便快 捷。 (3)加强通用性研究,促进推广应用 由于该软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系统特别 注重通用性的研究,以减少重复开发,节约人力物 力和财力。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为起点, 直至推广应用,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档案信息 化的建设。 (4)总结经验、技术创新 系统看法过程中注重开发经验的总结和开发 技术的创新,为开发类似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借鉴。 2 系统研发的原则 通过考察大量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总结 基金项目:四川省软科学项目(05ZR025-12,2007R16-005)、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06A170)和泸州市重点科技项目 (泸市科[2006]21 号、泸市科[2007]27 号)资助 作者简介:1 贺元成(1965 ),男,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工程,信息化。 2 温怀玉(1977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通用档38 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7 年第4 期 出系统开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些原则 可以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机会。这些基 本原则如下: (1)针对性原则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收集 档案的数据并加工成信息,保证信息的畅通,为单 位各项决策、经营、计划、控制活动提供依据,因此, 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开发人员应始终与用户 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地、及时地了解用户的要求和 意见,这是开发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2)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系统开发所要遵循的最重要原则, 系统必须满足用户管理上的要求,既保证系统功 能的正确性又方便实用,需要友好的用户界面、灵 活的功能调度、简便的操作和完善的系统维护措 施。为此,系统的开发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认真 细致地做好功能和数据的分析,并充分利用代码 技术、菜单技术及人机交互技术,力求向用户提供 良好的使用环境与信心保证。 (3)系统性的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是综合信息管理的软件系统, 有着鲜明的整体性、综合性、层次结构性和目的 性。它的整体功能是由许多子功能的有序组合而 成的,与管理活动和组织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协 调。系统各子功能处理的数据既独立又相互关 联,构成一个完整而又共享的数据体系。因此,在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其功 能和数据上的整体性、系统性。 (4)创新性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模 仿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而是发挥计算机自动化 管理的各项优势去改革传统的工作。建立的管理 信息系统不仅能够代替人去完成一般的事务性工 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分析统计、智能功能,弥补 传统方式的不足,完成人们认为应该干而又不能 干的工作。 (5)动态适应性原则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动态适应性还要强 调管理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随着单位规模的扩 大以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会出现新的管理要 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 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6)标准化原则 无论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本身,还是档案管 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都应该遵循和保存相应 的标准。 3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3.1 软件开发方法 应用软件系统主要有两种开发模式:生命周 期法和原型法。生命周期法强调自顶向下分阶段 开发,并要求在实际开发前必须先对系统需求严 格定义,原型法开发则首先由技术设计人员提供 一个“样品”,用户再向开发人员迅速“反馈”,并不 断对其修改提高。通过开发实践表明,原型法是 一种更好的开发模式。这是因为建立快速原型进 行系统的分析和构造可以增进软件人员和用户对 系统服务的需求理解,使比较含糊的具有不确定 性的软件需求明确化,可以防止以后由于不能满 足用户需求而造成的返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 失,缩短开发周期;原型法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学习 手段,让用户尽早的熟悉和学习系统;使用原型法 可以很容易的确定系统的性能,确认各项主要系 统服务的可用性,确认系统设计的可行性,也很容 易生成最终版本。 3.2 软件系统运行模式 C/S 模式是较为成熟的软件运行模式,基于 局域网设计,运行速度快,安全性高,为当今主要 的软件所采用,B/S 软件运行模式是软件结构发 展的趋势,基于互联网设计,客户端不需要安装程 序。相对于单一的C/S 模式或B/S 模式,这种混 合模式的优点在于: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特别 是加强了对数据库的修改、删除和增加等操作的 控制能力;经济有效的利用校园网内部的计算机 资源,简化了一部分客户端程序;既保证了复杂功 能的交互性,又保证了一般功能的易用性与统一 性。因此学院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C/S 模式 和B/S 混合模式进行开发。 3.3 NET 系统开发平台 通过.NET,Microsoft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发 平台,这个平台将推动以新体系为基础的协同 Web应用开发,.NET开发平台的组成如图1 所示。 NET 开发工具,包括:IDE(Visual Studio. NET集成开发环境),用来开发和测试应用程序;. NET 编程语言(例如Visual Basic.NET 和新的 Visual C #),用来创建运行在CLR 下并且使用 类库的应用程序。 2007 年第4 期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9 3.4 系统相关数据库技术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平台具有支持大量 并发数据访问的处理能力,大规模数据的存储能 力、快速的检索能力,并发处理能力和各种异构数 据库平台之间的传输、存储和转换能力。目前供 选用的有SQL server、oracle、db2。其中SQL Server 是一款面向高端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 提供新一代大型电子商务、数据仓库和数据库解 决方案。并且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工具支持数据的 完整性、安全性和作业管理,具有分布式数据库和 数据仓库功能,能进行分布式事务处理和联机分 析处理,支持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4 系统流程与功能设计 4.1 档案系统管理流程 档案资料由文件形成部门进行预立卷、组卷、 拟定标题审卷后,收集送交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 理部门对有问题的盒(卷)提出修改建议返还文件 形成部门,修改完毕录入案卷目录、填写案卷封 面,办理移交手续归档。经档案档案管理部门,对 外提供借阅、统计、分析、查询等服务,并由档案管 理部门负责销毁工作。总体业务流程见图2。 4.2 档案管理系统结构 (1)多层分布式结构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单位现有网络为基 础,是建立在单位数据中心(统一数据库、共享数 据库)之上,涵盖了单位的全方位档案信息的管理 平台。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以统一门户的形式把各种 信息化服务集成在一起提供给档案用户,并实现 统一身份认证。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NET语言平台开发, 数据库基于SQL 的多层B/S 应用系统,把能够执 行特定功能的应用逻辑代码分装成应用对象并发 布到应用服务器中,以供WEB服务器调用,多层 分布式应用结构如图3 所示。 (2)统一的数据中心 统一数据库、共享数据库在档案管理信息系 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为应用单位建立一个 符合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如国家《档案管理信 息化标准》)的共享数据库; ②建立单位的共享数据库; ③数据中心平台包含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单 位各业务应用系统与数据中心的交换,从而实现 单位数据的共享,解决单位数据的一致性、准确 性、实时性; ④数据中心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共享视 图、异构数据库的脚本转换器、触发器、中介库、消 息机制等技术。 4.3 信息综合查询子系统 综合查询共享数据平台从各个业务系统抽 取出数据后,使共享数据平台的数据无论是从横 向的范围内,还是纵向的时间积累上,都是全面 的,规范的,权威的数据,根据权限供领导、员工、 社会人员查询。配置与查询的关系图如图4 所 示: 40 “通用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7 年第4 期 领导、员工、其他人员使用系统管理员或各业 务系统查询配置管理员设置的账号功能权限和查 询配置进行方便的查询。 4.4 数据信息安全子系统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子系统从最低层的 硬件安全到顶层的统一密码保护设计到整个系统 的任何一个应用点,通过硬件与软件防火墙、认证 与日志软件、杀毒软件及各种安全配置的综合应 用,达到对整个系统安全保护的目的。 4.5 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分为系统设置、合卷管理、文件管 理、报表系统、借阅管理、系统查询、系统维护、系 统帮助几大模块,具体功能模块结构如图5 所示: 5 系统的性能特点和意义 5.1 系统性能特点 通过技术创新,使档案系统软件具有良好的 性能,第一是实现了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通用性, 任何类型的单位均可根据自身档案特点自定义档 案类型、档案结构和档案栏目。第二是提出了动 态数据库的概念,系统没有固定的数据库文件、数 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类型,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使用 单位的需求动态生成,大大增加了软件的灵活性。 第三是提出了一种一个字段内存取任何类型电子 文件,并自动从数据库提取、识别和运行电子文件 的方法。 系统实现各种类型档案信息的立卷和归档, 能存储任意类型的电子文件。如能满足不同层次 的人员对档案信息录入、编辑、登记、核算、统计、 交换、查询、处理等。由于研发工作基于长期认真 调查研究,所以具备了下述明显的性能特征: 合法性:系统符合并满足国家档案局关于档 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能较好落实《中华人民共 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 法》,并能结合并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管理实施方 案。 安全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提供了多层 安全机制,对数据维护提供访问权限控制,为不同 的人设置不同的权限,提供数据镜像,必要时对系 统数据进行安全恢复; 具有计算机犯罪和病毒的 防范能力,确保数据永久安全。 可靠性:系统在成本可以接受的条件下,从系 统结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厂商的技术服务与 维护响应能力,备件供应等方面考虑,使得系统故 障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影响尽可能小,系统能24 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能承受大容量的用户访问。 灵活性:系统在能满足用户目前需求的基础 上,具有易扩充、易修改的特征,对功能的变化和 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具有友好的用户 界面,使操作简单、直观、灵活,易于学习掌握。 高效性:系统在技术上立足于长远发展,选用 开放性系统,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和技术发展的 主流产品,保证了整个系统高效运行和所采用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技术指标在几年内不落 后。 5.2 系统开发的价值意义 本系统的开发适用于各种类型单位档案的管 2007 年第4 期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1 理。以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计算机 和网络管理的特点开发而成的,其意义如下: (1)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单位 档案信息的决策支持功能; (2)有利于通过档案的有效编目和存储发挥 本单位档案的文化积累、沉淀作用; (3)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提供强大的查询 检索功能,方便快捷,提高了档案信息共享程度, 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应用水平和利用率; (4)使用档案管理系统后,原始档案的使用率 下降,使得档案保存时间大大延长,而且通过使用 真空压缩技术降低档案的占用空间,仓储费用,管 理成本下降; (5)档案的日常管理维护、整理编目、统计编 研等工作由档案管理人员在计算机上实现档案数 字化及管理。取代了档案管理人员大量繁重的手 工操作,使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 (6)基于Web 的档案管理系统对于档案资源 共享,拓宽管理范畴具有很大实用意义; (7)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档 案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社 会形象; (8)档案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档案软件系统的研发,档案管理信息化的 建设可促进当地信息化的发展; (9)良好的通用性减少了各个单位的重复开 发,节约了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 (10)项目研发推广使用,改变了传统繁琐的 档案管理模式,克服了以形式压制内容的尴尬,体 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 (11)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及成果应用,促进 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以新的观 念、新的制度、新的模式和手段,重新审视档案管 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2)本系统的使用完善了档案管理流程,可 以及时高效地管理档案。这既提高了管理效率, 避免了档案的流失或损坏,促进档案管理部门和 其他职能部门工作协同运作;直接避免了档案丢 失破坏带来的损失,避免了查询、统计、分析不便 带来的经费浪费,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量,给 使用单位创造了良好的节约效益; (13)该系统完全按照商业化软件标准进行开 发设计,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随着信息化的大力开 展,必将产生良好的推广价值。 6 结束语: 通用档案管理系统项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和探索,完成了《通用档案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 通过系统的研究与建设,加强了档案管理信息化 理论的研究,改进和优化了部分软件开发工具的 功能,实现了档案管理系统的通用性,系统已应用 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泸州市交通局等单位,取得 了良好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 Bruce Schneier.网络信息安全的真相[M].吴世忠,马芳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9 ~ 149. [2] 李艇.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5 ~ 147. [3] 殷肖川,刘志宏,姬伟锋,万映辉.网络编程与开发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72 ~ 259. [4] 杨辉,吴昊.防火墙———网络安全解决方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66 ~ 149. [5] 梁旦,徐国华,朱良根.基于网页监控与保护的安全数据库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 [6] 丁元,刘灵师,熊德安.档案保护与档案信息编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7] 孟朴忱.科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沈阳市档案局,内部资料.1997. [8] 刘金树,孙成德.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档案信息化.沈阳:辽海出版社,2004. [9] 徐芳.档案知识普及读本.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42 “通用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7 年第4 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硕士毕业论文可以做非本专业的内容吗?

回归
老师允许就可以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利用中国期刊网查找“清华大学”有关“智能计算机”方面的硕士毕业论文,请写出操作步骤?

其魂不疲
反以相天
中国期刊确实给在网上找到清华大学有关的计算机方面的文章,这种文章的话你是可以适当应用了,但是不可以全部引用。

计算机系图文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否需要编程?

好天气
长距离
计算机系图文专业.还有这专业[目录]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 引言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论文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3第二章 集群通信与GM协议 42.1 集群通信系统概况 42.1.1高性能可扩展集群及其通信系统 42.1.2集群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62.1.3集群通信系统研究目标 72.1.4常用集群系统通信技术 82.1.5几个有代表性的集群通信系统 112.2 基于MYRINET的GM协议 142.2.1 Myrinet简介 142.2.2 GM协议分析 162.2.3 Myrinet的性能 18第三章 基于共享内存的CLUMPS结点本地通信优化 203.1 CLUMPS的结构 203.2 CLUMPS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213.2.1 互连网络仍是影响集群通信性能的瓶颈 213.2.2基于消息传递的本地通信性能受限 223.3 CLUMPS结点内部的共享内存通信 233.3.1 AM-II的本地通信机制 233.3.2 FMP_Shmem概述 243.3.3 FMP_Shmem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 253.3.4 FMP_Shmem的性能 26第四章 支持多通道网络通信的高性能MPI 304.1 支持多通道网络通信的集群底层通信协议MNC 304.1.1 多通道网络技术 304.1.2 支持多通道网络通信的MNC协议 314.2 MPI标准与MPICH 334.2.1 MPI与MPICH概述 334.2.2 MPICH的体系结构 354.2.3 抽象设备接口(ADI) 364.2.4 Channel接口 374.3 MPICH-MNC的设计方案 404.3.1 配置文件 404.3.2 主要函数的实现 414.4 MPI与PVM的比较 434.4.1 PVM概述 434.4.2 PVM-GM的实现及其与MPI的性能对比 44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47参考文献 49本人简历 5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2致 谢 53[原文]通信性能是影响集群系统实际并行处理效率的关键,因此高性能通信系统的研究在整个集群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一直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Myrinet是集群系统普遍采用的互连网络,具有高带宽、低延迟、扩展性好等优点。基于消息传递的用户态通信协议GM充分利用了Myrinet硬件结构的特点,为上层通信系统或用户应用程序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通信服务。本论文针对集群通信的需要,主要贡献如下:1.综述了集群通信的研究目标以及已有的实现技术。基于对一种成熟的集群用户态通信协议GM的分析,针对GM的限制以及可以改进的空间,提出了集群通信面临的新问题。2.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共享内存的集群系统本地通信协议FMP_Shmem,优化了CLUMPs(CLUsters of MultiProcessors)的本地通信性能。CLUMPs由SMP结点互连而成。由于SMP机器的性能价格比较高,CLUMPs成为超级计算的潮流。FMP_Shmem充分利用了SMP结点的硬件特点,采用共享内存机制在结点内部交换数据。它为每个进程分配独立的发送队列和接收队列,避免了进程间的互斥操作。相比较不采用共享内存机制的GM本地通信性能(延迟26μs,带宽105MB/s),FMP_Shmem的本地通信测试结果可达到延迟2.84μs,带宽272MB/s,性能优化的幅度相当大。 [参考资料][1] 申俊. 机群系统通信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9[2] Jarek Nieplocha, Jialin Ju, Edoardo Apra. One-sided Communication on the Myrinet-based SMP Clusters using the GM Message-Passing Library. In: Proc. 15th Intl.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mposium, Workshop on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for Clusters (CAC’01) (April 2001), Held in conjunction with IPDPS 2001. IEEE TCPP and ACM, Springer-Verlag. [3] E.L. Lusk, W. W. Gropp. A taxonomy of programming models for symmetric multiprocessors and SMP clusters. In: Proceedings of Programming Models for Massively Parallel Computers, 1995, pages 2-7.[4] Frohlich, A.A., Schroder-Preikschat, W. SMP PCs: a case study on cluster computing. In: Euromicro Conference, 1998. Proceedings. 24th, Volume: 2, pp. 953-960. [5] Salvador Coll, Eitan Frachtenberg, Fabrizio Petrini, et al. Using Multirail Networks in High-Performance Clusters. In: IEEE Cluster Computing, 2001, Newport Beach, CA, October 2001, pp. 15-24.[6] T. Von. Eicken, D. E. Culler, S. C. Goldstein, et al. Active Messages: a Mechanism for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Architecture. Gold Coast, Qld., Australia. May 1992. pp. 256-266.[7] See: http://www-csag.ucsd.e/projects/clusters.html[8] M. Lauria, A. Chien. MPI-FM: High Performance MPI on Workstation Clusters. In: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Jan. 1997, 40(1), pp. 4-18.[9] Tourancheau, B., Westrelin, R. Study of the medium message performance of BIP/Myrinet. In: Proceeding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uster Computing, 2000, pp. 65-72.[10] Joachim M. Blum, Thomas M. Warschko, Walter F. Tichy. PULC: ParaStation User-Level Communication, Design and Overview.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istributed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Gigabit Wide Area Networks, in Lecture Notes i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Essen, Germany, September 1-5, 1998. Springer, pp. 498-509.[11] See: http://www.parastation.com/index.html[12] See: http://www.myri.com/myrinet/overview/index.html[13] Boden, N.J., Cohen, D., Felderman, R. E., et al. Myrinet: a gigabit-per-second local area network. In: IEEE Micro, Volume: 15 Issue: 1, Feb. 1995, pp. 29-36.[14] See: http://www.myri.com/scs/index.html[15] 张继超,常迪,郑纬民,等. 适用于Myrinet网络的用户态通信协议设计与实现分析. 计算机应用,已录用未出版.[16] See: http://www.myri.com/myrinet/performance/index<font color=aaaaff>..</font>

硕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标准模式是什么

窥基
罗莉
  以下素材,希望对你写论文有所帮助。  题目:Dell的网上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分析  目录:  Dell网站的特点  网站应用模式特点  商业模式分析  业务模式分析  赢利模式分析  “客户——管理者”的用户管理模式  数字化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模式  竞争策略与环境  系统功能体系和商务流程  Dell网站的特点:  1、直销型的企业网站  它是直销型企业网站。  在发布企业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网上接受订单和支付的功能,网站就具备了网上销售的条件。网上直销型企业网站的价值在于企业基于网站直接面向用户提供产品销售或服务,改变传统的分销渠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从而降低总成本,增强竞争力。通常适用于消费类产品或办公用品等,网上直销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类型的企业。  创立于1984年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首创了具有革命性的“直线订购模式”,直线订购模式使戴尔公司能够提供最佳价值的技术方案,与大型跨国企业、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在美国,DELL已经成为占这些领域市场份额第一的个人计算机供应商。 戴尔在1994年就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 ,并在1996年加入了电子商务功能,现在该网站包括80个国家的站点,目前每季度有超过4000万人浏览,通过网站的销售额占公司总收益的40-50%。  在DELL公司中文网站( )首页上,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简洁的界面,除了公司介绍、技术支持和联系信息之外,最醒目的就是针对中国市场四类不同用户(家庭、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的产品目录简介和链接了,所有详细的产品介绍和在线订单处理程序都恰到好处安排在应该出现的地方。  当我们打开“小型企业”网页,可以看到,主要内容是针对小型企业用户的产品目录和重点介绍,DELL公司网站和一般的网上购物网站有所不同,与产品不相关的内容很少,也没有太复杂的网页设计,基本是针对相关产品的促销、订购和帮助信息。针对其它类别用户设计的网页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和“小型企业”基本类似, 从网站表面上看,像DELL这样的网上直销型网站内容并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网站背后的高效管理模式。  2、依据的理论:  客户关系管理CRM(特别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和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3、依据的技术:  采用DELL自己的配有两个333MHz PentiumII处理器的Microsoft Windows NT  Sever的PowerEdge 2300、4200及6300服务器,同时搭配Microsoft的服务器软件。执行Microsoft IIS 4.0、Site Server 3.0 Commerce Edition和Microsoft SQL Server 7.0数据库系统。还有基于Internet的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这个电子商务系统与DELL的企业咨询系统良好的整合,并提供卓越的客户技术支援及良好的成本控制。  网站应用模式特点:  Dell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集B2B、B2C和B2G为一体,即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和企业对政府。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这是属于产品主导型的模式,以销售实体产品和核心技术为主。  商业模式分析:  1、Dell的经营模式:  1984年,戴尔公司成立。该公司一改行业内制造商与分销商紧密联系的传统,而进行了去掉分销商的经营模式创新。  Dell的成功很好地证实了经营模式创新象产品、技术创新一样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Dell进行了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的创新和纵向创新,将企业中的部分职能活动外包出去,同时改变与分销渠道的联系方式,通过在分销渠道上创新而成功的。  (1)了解顾客需求的变化:顾客需求的变化是经营模式创新最基本的驱动力量。在80年代中期,消费者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一些以前由供应商支持的服务不再是必须的了。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所做的就是发现这种变化,然后去掉多余的服务——于是计算机“直销”模式产生了。  (2)结合技术上的突破:一些技术突破能被应用到经营模式的创新上来,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3)加深对资源特性的认识:资源之间的组合方式并不是唯一的。  (4)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导致经营模式的变革。  2、Dell的核心能力:  Dell的核心能力在于其直销模式以及核心的IT技术,但更重要的是整个公司运营管理体系的规范。从供应链管理到数字化化管理和营销管理,都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Dell的业务模式:  Dell属于产品生产型企业,作为此种企业,它实现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产品的价值增值并建立起了高效、一体化的产品生产和供应链系统。Dell在CRM方面做的很好,及时与客户沟通联系,了解最新的市场行情和客户的意愿,产品生产以客户为导向。  Dell采用按订单生产和直销的业务模式,因此能够保持一个较低的成本结构,并利用这种优势不断挑起新的价格战和赢得市场份额。  赢利模式分析:  Dell设计、制造和提供创新的、按需配置系统为客户提供出色的产品价值。个性化的服务是Dell赢利的一个亮点。  首先,DELL实现了企业E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其次,由电子商务替代企业基本活动中的传统商务环节,如将产品分发给零售商,这样节省了时间成本和运输仓储成本,产生了收益递增利润。此外,由电子商务替代企业辅助活动中的人工操作,使得管理成本降低。最后,第三方物流替代企业基本活动中的进货、发货和仓储等实体活动,使经营成本也实现了降低。DELL直接与客户接触,省去了交易服务的中介费,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客户——管理者”的用户管理模式:  一般以B2B和B2C应用模式为主的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管理模式都是“客户——管理者”的用户管理模式,以DELL为例。网站的登陆者设定为可能的“客户”,他们只准备在线跟客人进行交易。  Dell的网站有统一的顾客登陆页,所有想交易的顾客必须经过注册、登陆再交易的流程。所有顾客都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在交易过程当中,顾客进行选择商品放入购物篮、校验、选择结帐方式和发货方式、填写注册信息等。所有顾客的订单填写方式都是一样的。  而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所有信息的处理工作。  数字化管理模式:  数字化管理(Digital Management,DM)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  数字化管理有两层基本涵义:一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实现是基于网络的,即企业的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财富可数字化;二是运用量化管理技术来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即管理的可计算性。  戴尔的管理模式,就是成功运用了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如它们直接面对每一个客户按订单生产的营销形式,运作成本低、反应速度快的效果都是典型的数字化管理。  定量化。定量化表现在数字化管理是通过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智能化。  集成性。将各种管理方法的好的方面、精华部分集中起来组合在一起,融合创造性的思维等智力因素在其中,以实现管理系统的功能集成和技术集成。  动态开发性。动态性是指要求管理者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随着内外部的情况变化而不断补充和修改数字化的信息输入,从而求出新的数字化的最优信息输出。  系统性。系统性指数字化管理根据系统观点来研究各种功能的关系。  DELL具有强大的Internet(因特网)技术、Intranet (企业内部网)技术、Extranet(企业外部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数字化管理的外部支撑条件,它们为管理信息的识别、获取、传输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供应链管理模式:  戴尔公司以“直接经营”模式著称,其高效运作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使它在全球IT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逆市而上。  戴尔公司在全球的业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戴尔独特的直接经营模式和高效供应链,直接经营模式使戴尔与供应商、客户之间构筑了一个称之为“虚拟整合”的平台,保证了供应链的无缝集成。事实上, 戴尔的供应链系统早已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厂家”与“供应商”之间的供需配给。在戴尔的业务平台中,客户变成了供应链的核心。直接经营模式可以让戴尔从市场得到第一手的客户反馈和需求,生产等其他业务部门便可以及时将这些客户信息传达到戴尔原材料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那里。这种在供应链系统中将客户视为核心的“超常规”运作,使得戴尔能做到到4天的库存周期,而竞争对手大都还徘徊在30-40天。这样,以IT行业零部件产品每周平均贬值1%计算,戴尔产品的竞争力显而易见。在不断完善供应链系统的过程中,戴尔公司还敏锐捕捉到互联网对供应链和物流带来的巨大变革,不失时机地建立了包括信息搜集、原材料采购、生产、客户支持及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环节在内的网上电子商务平台。  在valuechain.dell.com 网站上,戴尔公司和供应商共享包括产品质量和库存清单在内的一整套信息。与此同时,戴尔公司还利用互联网与全球超过113,000个商业和机构客户直接开展业务,通过戴尔公司先进的网站,用户可以随时对戴尔公司的全系列产品进行评比、配置、并获知相应的报价。用户也可以在线订购,并且随时监测产品制造及送货过程。戴尔公司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成功实践使“直接经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极大增强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  竞争策略与环境:  市场基础和市场结构:  在巨大的IT市场当中,IBM、HP和Apple等知名的强大企业占据了计算机硬件市场相当大的份额,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其他领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比如:HP的打印机、IBM的电子商务服务、Apple的MP3播放器以及独有的MAC系统软件。Dell想要在这巨人林立的IT市场站稳脚是相当困难的,但是Dell却真正做到了。  Dell模式去掉了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它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使之与竞争者相比具有成本优势,而能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产品;另一方面,与消费者的紧密接触又使它能及时获得信息来对产品予以调整,从而又具有了差异化优势,这两者结合的最终效用是有效地弥补了Dell公司规模、技术和资金上的劣势,而使它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公司业务扶摇直上。迄今为上,在美国PC机市场上,Dell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了IBM和康柏,并于1998年,在全美最受赞誉的公司中排名第4。  同时Dell也进入了打印机、企业服务器、MP3播放器等新领域。  市场定位:  Dell面对企业、政府和个人消费者进行个性化的直销服务,能够对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定制化服务。由于省却了中间环节,所以价格更具竞争优势,同时也能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系统功能体系和商务流程:  网上直销型企业电子商务系统:  网上直销型企业间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是利用Internet代替传统的中间商,如零售商和批发商。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也可以减少企业的营销费用,特别是营销渠道费用,以更低廉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因此,企业一旦建立网上直销渠道模式,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利用网上直销渠道,企业可以直接与客户建立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方式,突破经由传统中间商分销时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企业服务的客户可以跨越时空,从而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网上支付功能。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提供的网上支付平台,来建立企业的支付系统,如采用银行提供的信用卡支付方式实现。  配送功能。由于网上直销服务的客户可以超越时空,因此仅仅依赖传统的企业内部固有的配送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一些专业化的全球性的物流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如Dell公司的配送服务是通过联邦快递公司进行的,他们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配送信息的同步,当Dell公司有定单需要配送服务时,该定单同时送达联邦快递公司,由联邦快递公司根据定单需要从生产地直接送到企业的顾客。  网上定货功能。企业提供网上定货功能时,要根据企业产品特性和企业生产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将已经生产出的产品在网上进行展示,允许客户随时随量进行订购,这只要求企业的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比较充足即可;第二阶段是企业不但展示已经设计生产的产品,还允许顾客对产品某些配置和某些功能进行调整,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系统必须是标准化的和柔性化的;第三阶段就是允许客户提出需求,在企业设计系统引导下,客户自己设计出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这要求企业的内部系统必须高度柔性化和智能化。目前,最多的方式是第一阶段的模式,少数企业如Dell公司实现了第二阶段,至于要达到第三阶段还需要很多智能化技术进行配合。  企业内部的柔性生产、后勤系统的配套。Dell可以直接与客户进行面对面接触,能根据客户直接提出的要求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因此企业内部的生产系统和后勤系统必须与客户需求同步。Dell做到了与市场同步的生产系统柔性化,即根据定单进行生产;同时企业的后勤系统也紧密配合柔性化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需求和人员配备需求。  良好的售后服务。Dell公司在网上为客户提供产品同时,允许客户实时查询定单处理情况,从网上获取技术支持和升级软件。当然,网上不可提供所有的售后服务,但可以提高企业整体售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