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内水路运输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现者
礼法度数
大哥,你这个题目不好回答,范围太宽泛,课题太大,不具体不明确。我理解,你是想写一篇关于国内水路运输方面的论证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首先你要明确是研究国内水路运输哪一方面的东西。如果是研究国内水路运输,似乎没有必要,因为国内水路运输早就有了,而且现在发展得也不错。你是不是要针对目前国内水路运输中存在的某个问题,准备采取或寻求解决办法,而需要为解决办法的实施写一个论证性的报告?其次,你最好能说明一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或结论,以便有的放矢,去收集资料。最后,建议可以找一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文章看看,什么格式和通常的研究方法,再收集国内水路运输方面的资料,作为你的材料。楼上说的没有错,你所说的范围太广,譬如是海运,还是内河运输,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建议就其中的某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申请从事国内水路运输服务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

艳阳天
苏洵
按标准模板编写,格式如:项目背景、建设必要性、市场分析、财务分析、设备、组织结构等,可到郑州文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网站上找可研的模板,运输,物流格式都差不多。根据一些要求可研还需要资质。第一章 总 论.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第六章 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 节能、节水措施第八章 环境保护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三章 财务评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参考资料:http://www.wenhaiw.com/a/fuwuzhuanti/shangye/2011/1202/2432.html这个得花钱买的,到猪八戒去问问有没有人写,让人帮你写一份吧,我也不知道要多少钱

申请水路运输服务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怎样写?能发一份你写的报告给我吗?感谢!感谢!

此三言者
老族谱
我写的底稿在事务所里,但是我已经不在那里工作,所以我不能发给你按照以下这个写就可以:(不用全部都写上)一、 项目背景(一) 项目名称(二) 项目承办单位(注:融资单位介绍)(三) 项目主管部门(四)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五)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六) 研究工作依据(七) 研究工作概况二、 可行性研究结论(一)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二)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三) 厂址(四)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五) 环境保护(六)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七) 项目建设进度(八)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九)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三、 存在问题及建议(一) 资金筹措问题(二) 产品的销售渠道问题(三) 产品质量问题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一、 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二)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二、 项目发展概况(一)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二)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三)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三、 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一、 市场调查(一)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二)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三)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四)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二、 市场推销战略(一) 推销方式(二) 推销措施(三) 促销价格制度三、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一) 产品方案(二) 建设规模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一、 资源和原材料(一) 资源评述(二)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三)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二、 建设地区的选择(一) 自然条件(二) 基础设施(三) 社会经济条件三、 厂址选择(一) 厂址推荐方案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一、 项目组成二、 生产技术方案(一) 产品标准(二) 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三)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四)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五)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三、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一) 总平面布置原则(二) 总平面布置方案(三) 道路及厂内外运输方案(四) 仓储方案四、 土建工程(一) 建筑工程概述(二)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五、 其他工程(一) 给排水工程(二) 动力及公用工程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一、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 项目的地理位置(二)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三)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四) 交通运输情况(五)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二、 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一) 主要污染源(二) 主要污染物三、 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四、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一)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二)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一、 企业组织(一) 企业组织形式(二) 企业工作制度二、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一) 劳动定员(二)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三) 人员培训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一、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一) 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二) 资金筹集安排(三) 技术获得与转让(四)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五) 施工准备(六) 施工和生产准备(七) 竣工验收二、 项目实施进度表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 项目总投资估算(一) 投资估算依据(二) 建设投资估算(三) 流动资金估算二、 资金筹措(一) 资金来源(二) 项目筹资方案第十章 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一、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一) 产品成本分析的依据(二) 生产总成本估算(三) 销售收入估算二、 财务评价三、 国民经济评价四、 不确定性分析五、 社会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有关交通类的社会实践和专业调研报告3000字

九三年
谋杀犯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专用线是企业连接铁路的桥梁和枢纽。如何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健康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市当前经济建设思考的重大课题。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就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扩大企业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随着娄邵铁路正式通车,我市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专用线邵阳石油站铁路专用线。后历经50多年发展建设,全市共建成了20余条铁路专用线(含专用铁路)。20**年后因企业改制,个别专用线合并或停用,现我市共有合法审批手续的铁路专用线19条,其中在我市双清区16条,邵东县2条,大祥区1条。目前在双清区经营这16条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单位)有19家,总占地面积约2376余亩;铁路轨道31条,总长度17.13公里,有效长度8.27公里,占地面积在300亩左右;拥有大小货场48个,仓库面积27.27万平方米,职工4202余名,装卸人员约800人。铁路专用线距离车站最远的为三七五专用线,距离为7.97公路;最近的是六三三专用线,距离为605米。轨道最长的铁路专用线是中央储备粮邵阳直属库专用线(共用),其轨道数为2条,有效长度为1.13公里,专用线末端距离车站3.47公里。  二、经营现状  我市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基本资料的运输重任,对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铁路专用线经营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送出的货物有非矿、矿建、金矿、粮食、化肥、鲜活、食品、纺织品、纸浆、木材、工业机械、农副产品、文教器材、日用百货等十余个品种近百种产品;运进的货物有成品油、润滑油、沥青、钢材、矿建、水泥、木材、棉花、化工、工机、文教、非食用植物油、粮食、食品、皮棉、鲜活、饮食品、纸及纸制品等二十余个品种上百种产品。据不完全统计,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95%以上尿素、钾肥、成品油、润滑油等基本生产资料和60%以上的饲料、钢材、棉花、纸浆等原材料的运输任务。我市大型企业湘窖酒业的酒精原料、酿酒的粮食等全部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据统计,20**年市区货物运输总量经估算大约为1500万吨,铁路专用线运输总量近140万吨,铁路货物运输仅占比重只有约10%,铁路运输总营业额7000余万元,税收近230万元,铁路运输业在我市运输业乃至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存在问题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远比铁路发展快。受公路运输的冲击,我市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市场逐渐缩小,铁路专用线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也日渐突显。  (一)企业缺乏集聚力。各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配套差;装卸独家经营,手段落后;与外界连接的公路建设滞后,大部分属于乡村道路,路面质量差,且断头路多;环卫设施及消防设施不足;站场建设发展缓慢,聚集和辐射能力不强,吸纳剩余劳动力、集聚运输业务的能力低,与其它运输行业发展不平衡还很严重;运输业务办理程序繁杂、中间环节多、中转时间长;运输发展特色不明显,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产业缺乏拉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是全省重工业基地之一,有一大批企业因产业的发展带动着邵阳工业的发展,拉动了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繁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企业本身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全国或全省知名品牌产品,结构性矛盾明显,市场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产品销售不出去、源材料运不进来,加之落后的区位条件,糟糕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市工业经济日益边缘化。铁路专用线运输寄生于产业,企业停产难以为继,形成铁路专用线面临冷落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  (三)规划缺乏制约力。铁路专用线运输在规划与管理上投入精力少,具体运输业务规划不细,科学性不强,没有把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产业规划、运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专用线企业间、铁路部门间、其他运输行业间在运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业趋同、相互打压、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运输业发展的整体效应。一些铁路专用线经营户规划约束力弱,经营随意性大,为争取货源,不计成本降低价格。铁路部门俗称“铁老大”,办理运输手续繁杂,费用高,服务难到位,货物停靠存在随意性;专用线维护独家经营,成本高,专用线企业负担重。  (四)政策缺乏推动力。  一些制约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与发展要求不相应的政策规定没有适时完善,有些已经出台的措施没有认真落实到位。当前有三大问题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一是专用线属性不同制约了政策的统一规划。18户经营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属性不同,有属国有(或国有控股),有属集体所有,还有民营的,无法出台合理的政策实施有效的指导与帮扶。二是体制问题捆住企业手脚。国有性质的专用线企业吃大锅钣的思想严重,难以拿出有效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无法自主灵活应对市场,致使运输业务日益萧条。三是经营理念落后制约了铁路物流的发展。各铁路专用线企业座吃山空的思想严重,一些专用线企业从事单一的运输业务,不能积极主动地开拓新市场,运输业务无法实现多元化发展。  四、利弊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我市城区内的铁路专用线年运输量一般在200万吨左右,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仅占市区物流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十几,但铁路专用线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忽视,而且影响到我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来说,拆除城区铁路专用线利远小于弊。  (一)拆除赔偿成本高。城区铁路专用线轨道总长度为17.13公里,仅以每公里赔偿金额3000万元计算,光铁路专用线线路的赔偿费用就超过5亿元,加之货场、仓库等各类设施的赔偿和职工安置等各类费用,总赔偿金额将达12亿元左右,这对我市的财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另外,与企业进行谈判也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届时将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大。我市铁路专用线承担了如宝兴科肥、海纳化工、东信棉业、华力棉纺、立得皮革等一大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任务。如宝兴科肥每年通过铁路专用线向外地发送销酸氨、碳酸氨等产品3万吨左右,占到了全厂生产总量的30%,到2014年宝兴科肥二期投产后年生产量将达到30万吨,铁路发送量将达到20余万吨,占到其生产总量的70%。同时,铁路专用线还承担了我市农资化肥和成品油的运输重任,每年要通过铁路运进尿素、钾肥等各类农资化肥16万吨左右,占全市农资化肥总量的85%;中石化、中石油两公司每年通过铁路运进成品油近60万吨,关系到全市九县三区所有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的正常运转。  (三)不利于我市“两型社会”的建设。我市是个典型的内陆类城市,即没有便利通畅的水运、也没有快捷高效的航空,如果不发展铁路运输,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高价格、高污染的公路运输了,这与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要求及不协调。因此,保留铁路专用线,重新整合铁路专用线企业经营资源,是促进我市物流多元化,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短期内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我市铁路专用线集中在市区东北方向,这一区域也是我市的老化工区,不同程度制约着城市向东北沿河区域发展。如果要在这一区域进行商住开发,就必须把整个老化工区进行搬迁,而这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单独拆除铁路专用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向东北沿河发展的目标。拆除铁路专用线必须与搬迁我市老化工区同步进行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  五、对策与建议  我市的铁路专用线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做好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紧紧把握经济强市这一机遇,把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进程作为实现物流多元化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科学化带动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铁路专用线运输管理正规化,实现各企业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快我市铁路专用线发展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牢记“三高”意识为基本点,全面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步伐  1.高要求搞好铁路专用线规划。要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宁可多花一点精力把规划做好。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科学规划设计。一是要抓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货物资源。建立两至三家现代大型物流城,分产品类别分区装卸存放,统一调度,整体规划。二是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经济发展规划,搞好详规,用详规指导各项具体建设。要突出“特”字。  产业上要富有特色,双清区、新邵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精细化工等特色工业,大祥区、隆回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三是运输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降低运输发展成本,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引导合理流动。四要强化运输规划监督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运输规划的行为。  2.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整合。对那些地理位置好,但维护保养不善、基础设施侵蚀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要按照“遵循自愿、立足市场”的原则,合理引导专用线产权人与其他专用线走合并联营的路子,建立新的专用线企业或合作联营公司,充分发挥专用线利用效能。对深入城市腹地、利用价值不大或地理位置偏僻、业务逐渐萎缩,又影响城市综合效能的专用线,可采取“政府收购,重新开发”的思路拆除铁路专用线,用于城市开发建设。对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经营业绩突出,有利于发展综合物流的专用线,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与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建设步伐,打造多功能物流城。  3.高质量搞好铁路专用线管理。铁路专用线“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根据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需要,赋予铁路专线办在规划、经营和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必要管理权限,解决“看得见、管得着”的问题。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过得硬的铁路专用线综合管理执法队伍,从矛盾最突出的方面整治,认真处理好“繁荣”和“站容”的关系。搞好站场服务,体现人性化,为业务商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依法行政,搞好铁路专用线社会综合治理,逐步建立法治化、社会化管理体制。同时,从源头上管起,规范专用线企业经营范围,实行铁路运价的透明统一,严厉打击恶性竞争,确保铁路专用线运输安全、健康发展。  (二)以推动产业建设为支撑点,增强铁路专用线发展动力  产业是运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铁路专用线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牢固树立“运输靠产业壮大”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行城乡互动,把产业建设作为推进运输繁荣,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一是发展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进一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进程是振兴邵阳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装备制造业具备重载荷、大运量的特点,对铁路专用线物流运输依赖大,更能发挥铁路物流的作用  。二是发展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在全市占有较大的市场,如大米加工,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近10家,年加工稻谷150万吨左右,年产出大米在100万吨左右,除自销一部分外,大量销往广东等沿海省市。另外,每年还需从东北等外省运进约50万吨玉米、大豆、面粉等。三是发展能源电力和矿产业。能源、电力是我市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以煤为例,我市宝庆煤电公司一期工程年耗煤量在满负荷条件下达300多万吨,一般情况下年耗煤量200多万吨,且年供煤量三分之二由外省、市购进,也就是说每年需购进燃煤100-200多万吨。二期建成后,年耗煤量将达到500-700万吨,这无疑将大大促进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  (三)以落实科学发展为着眼点,提升铁路专用线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统筹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铁路运输业发展必须坚持以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业务商、其他运输行业和资源分配的关系,合理布局,努力打造全市优质运输服务企业。一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引导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等相关企业开展对接服务,帮助专用线企业寻找出路,鼓励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区企业对接联营,拓宽铁路专用线的业务渠道,做大做强铁路物流产业。二是扩大服务渠道。在现有的专用线基础上建设发展各类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及配送服务,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等等。  指导专用线企业建立各种服务站点,为工、农产业企业和各类大小集散批发市场服务,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三是注重全面建设。现代物流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管理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库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动铁路运输尤其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因此铁路专用线企业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定期开展各种培训与技能学习。同时,下大力搞好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我市铁路物流现代化。

水运的交通部水运司

使乎
叫者
(一)办公室1、负责拟定司内工作制度,管理日常办公事务。2、负责司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司务会、司长办公会的会务工作和决定事项的催办工作。3、负责司内公文处理、印鉴管理、文秘、档案、保密和行政事务管理工作。4、负责司内人事、党务、纪检和监察工作。5、负责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间的海(河)运协定工作及对外联络、国内部门间协调、拟定协定草案、谈判预案、组织谈判、筹备签约等事宜,并监督执行。6、归口管理司内外事工作,负责司内智力引进、人才和技术交流、培训项目的审核和对外联络。7、参与拟定我国涉外法规、规章和有关航运政策工作。8、承办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二)交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两岸通航处1、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在部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归口管理交通系统涉台工作。2、拟定有关交通对台政策、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3、协调两岸通航业务,会办台湾航商在大陆设立机构及挂靠两岸港口航线准入工作。4、负责部机关的赴台事务,办理交通系统赴台项目和人员审核工作。5、归口管理与交通行业有关的两岸学术、技术交流活动;负责部对台宣传工作,组织编辑对台宣传资料,拟定对台发言口径。6、指导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业务工作;负责部机关的对台联络和台湾来访人士的接待工作。7、承办部对台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三)政策法规处1、组织研究水运行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参与水运行业规划、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水运体制改革工作。2、负责起草司综合性文件,拟定司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负责司内核稿工作。3、负责司内业务综合工作,协调司内、司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业务工作。4、指导水运行业信息建设工作,归口管理司内信息系统。负责水运宣传工作。5、负责水路运输生产形势综合分析及水运行业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6、归口管理司内水运行业“国标”、“行标”制订和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水路货运质量管理工作。7、归口管理司内立法工作,拟定司立法工作程序,并组织实施。8、拟定水运立法基本框架,负责司内立法工作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9、负责起草、修订有关水运行政法律、法规;参与行政规章的起草工作,负责行政规章的协调和审核。负责有关水运民商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起草工作。10、负责组织司内对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其他有关部门征求我部意见的法律、法规、规章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及汇总工作。11、负责水运行政执法管理和行政复议的有关工作。根据立法工作需要,开展立法项目的配套课题研究,负责组织水运法规汇编。12、组织或参与水运立法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参与有关国际公约拟定、修订的工作。负责水运司业务职责范围内的国际合作的协调管理工作。13、承办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四)运输与安全处1、负责组织、协调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紧急物资、抢险救灾、军运和军贸等特殊物资运输;参与国防动员中有关运输组织工作。2、负责防汛、抗旱和三峡等重要水域的通航运输组织协调工作。3、负责暑期、春节、假日旅游及专项客运的组织协调及国际旅游船来华的管理工作。4、负责交通专项用油的计划、供应和管理工作。5、负责港口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港口安全评估、评价、评审,港口安全事故(船舶事故除外)的统计及案例收集分析与通报。6、负责水运司业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归口管理及应急管理工作。7、负责水运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法规的制定工作。8、承办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五)国内航运管理处(交通部治理水路“三乱”办公室)1、组织拟定国内水运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并监督实施。2、负责拟定国内水路运输行政规章和有关船舶技术政策、标准,并监督实施。3、负责国内水路运输(客货及水运辅助)行业管理;负责国内水路运输(客货及水运辅助)企业、船舶、航线的管理工作;指导水路运政管理队伍建设。4、负责水运运力总量和结构的调整,拟定调整政策和措施,并监督实施;负责进口“二手船”的管理工作。5、承办部治理水路 “三乱”办公室的日常工作。6、负责国内水路客货运输价格、规费及客运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7、承办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六)国际航运管理处1、组织拟定国际海运、海运辅助业和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并监督实施。2、负责拟定国际海运及海运辅助业的行政管理规章和技术经济政策,并监督实施。3、组织拟定中国加入WTO有关海运服务的政策、措施;参与政府间国际水路运输双边、多边协定和有关国际公约、规则的制订、修订工作及对外海运谈判工作。4、负责外商投资国际海运、海运辅助企业及外国航商在华设立分支机构和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工作。5、负责国际海运及海运辅助企业、船舶、班轮航线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及物流的管理工作。6、负责内地与港、澳及台湾海峡两岸间的航运管理工作。7、负责国际海运及海运辅助业价格、规费的管理工作。8、承办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七)基本建设管理处1、组织拟定沿海港口和部属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及维护的管理规章,并监督实施。2、参与沿海港口和部属单位的基本建设规划及投资计划的编制工作和项目的前期工作。3、组织审查、审批沿海港口大中型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和以中央投资为主的沿海港口及部属单位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并监督项目的实施,组织竣工验收。4、负责沿海港口建设的行业管理和水运工程质量管理,负责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监督执法工作,审批、申报沿海港口以中央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及限额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及部属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开工报告。5、负责管理、指导和监督沿海港口和部属单位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项目利用外资的招标投标、设备采购等工作。6、办理水运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承担境外工程的立项及有关审批事宜。7、汇总上报港口大、中型建设项目完成情况统计报表。8、承办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八)工程技术处1、组织拟定水运工程建设技术法规,负责拟定水运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定额;负责培育规范水运工程建设市场准入的管理,并监督实施。2、归口管理水运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推广工作,负责有关技术交流和科研项目工作。3、负责水运工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管理,并组织审定、登录及推广工作。4、参与组织国家和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科技成果的鉴定、应用推广;参与大中型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工作。5、负责水运工程建设、咨询、勘察、设计、造价和施工单位的资质、资信管理工作。6、负责注册水运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及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个人资质认证管理工作。7、承办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九)航道处(三峡处)1.组织拟订航道维护、管理的政策、法规,并监督执行;指导航道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改革工作。2.组织审定、公布全国航道技术等级;负责组织文明样板航道创建工作;负责国境河流航道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通航水域公用航道及其维护管理工作;指导地方航道及其维护管理工作。3.负责航道养护费、船舶过闸费等航道规费的征收、使用管理以及相关办法的制定工作。4.组织、指导航道养护及航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经验交流,开展航道管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和人才培训。5.归口管理航道通告和航标动态通告发布及内河航道测量、疏浚工作。6.组织对涉及重要航道跨河、拦河、临河建筑物的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的审批。7.参与协调水资源综合利用中涉及航道管理方面的工作,指导航道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治理。8.负责落实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部三峡工程航运领导小组对三峡工程航运方面的有关决定,并监督执行。9,负责提出三峡工程通航标准、技术规定、技术要求等;负责拟订与三峡工程航运有关的科研项目计划及调研工作,并监督实施。10.负责三峡通航运输及三峡工程建设中涉及坝区航运有关业务的协调工作;归口管理三峡工程通航设施(船闸、升船机)的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11.承办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十)内河建设处1.组织拟订内河航运建设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2.参与内河航运建设发展规划及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和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3.负责国家重点和中央投资、中央投资为主的内河航运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初步设计审批)、开工报告审查以及竣工验收等工作;指导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的管理、质量监督、招投标工作。4.负责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审查中央与地方联合投资的内河航运基本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并监督项目的实施,联合组织竣工验收。5.负责内河航运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指导内河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和监督执法工作。6.指导和监督利用外资的内河航运建设项目招投标、质量管理、设备采购、人员培训、项目总结等工作。7.参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有关航运建设方面的协调工作。8.负责中德、中法内河航运合作协议的执行,以及内河建设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9.承办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十一)港口管理处1、组织拟定港口管理行政规章、发展政策和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2、参与港口发展战略、规划的拟定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3、负责港口体制改革工作,研究拟定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4、负责港口规费和经营性收费的管理工作。5、负责港口市场准入、经营行为的行业管理工作。6、负责引航和理货的行业管理,拟定引航、理货的管理法规,审批引航机构的设置。7、拟定港口机械设备技术发展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8、负责部对外开放水路口岸规划、对外开放港口保税区的审定工作。9、负责港口对外交流和友好港的审定工作。10、承办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请问,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实力怎么样?研究生待遇福利。

四时得节
兼爱
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规划工艺室 设计员 6001-8000元/月 3年经验1、根据业主要求,通过调研,对河港、海港工程的总平面布置及其装卸工艺研究,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临港东港区一期工程陆域工程总平面建筑方案报批、初涉及施工图完善;您好,谢谢你的回答。我的专业是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我想了解下应届研究生的薪酬,还有今后的发展等等,热切等待您的回复!

口岸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感周之颡
习行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张祥口岸物流行业分析报告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外贸进出口的通道。口岸物流是指利用口岸货物集散的优势,以先进的物流服务基础设施、设备为依托,以进出12贸易和转口贸易为支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优化物流资源整合为目标,强化口岸周边物流辐射功能的综合物流形态。不断增长的外贸总量,促使我国口岸物流快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口岸物流发展概况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外贸进出口的通道。近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已经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2%。不断增长的外贸总量,促使我国口岸物流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口岸物流规模迅速扩大随着外贸进出口总量的增加,我国口岸物流规模迅速扩大,己经形成沿海、沿江水运、航空和内陆边境全方位开放的立体化口岸体系。从物流的组织现状来看,港口承担着80%以上的口岸物流工作量。2005年,中国港口完成吞吐量49.1亿吨,同比增长17.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80万标准箱,增长23%。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43亿吨,由世界第四跃居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港口作为口岸物流的重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53“十一五”期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长江三角洲、珠

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其名为鹏
笔记本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23.4公斤,日本为20.1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13.12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2.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红天秤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23.4公斤,日本为20.1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13.12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2.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