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双非硕士毕业适合去211高校做老师吗?

始有
适千里者
我认为适合去211高校当老师,因为你的文化程度已经到达了成为高校老师的条件,只要你的专业能力过关,你就可以成为老师。

本科双非院校,非日语专业,读日语语言学硕士之后可以当大学老师吗?还是一定要博士?

萌单
素衣
建议看看相关院校招聘老师的要求,近几年的招聘要求都可以看看,以此来判断你的目标院校的老师招聘要求。

不是师范大学的985,211可以当研究生专业的老师吗?考下教师资格证的情况下

聚则为生
其道大觳
你的意思是当硕导吗当硕导谁看你教师资格证呀硕导现在最少要博士毕业少部分学校可能硕士也可以一般都要211985双非硕士可以去专科学校当老师可以。但一定要有几把刷子,有自己的独门暗器,否则,现在一些学校喜欢看出身,在应聘筛选材料的时候就PASS掉了。

不考虑考不考得上的因素,双非硕士在普通选调生 省考 教师编制 无编高校辅导员这几个选什么?

美娇娘
穷通
先说结论,选调生>省考>教师编制>无编高校辅导员。第一个,选调生。所谓选调生,就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选调生到了单位,好像要先去乡镇呆两年(为了以后的晋升),回来就担任副科实职。可以说,选调生前途一片光明。我们局(市级大局)两年才来一个选调生,跟大熊猫似的第二个,省考。就是参加省公务员考试的,考上了,就成了公务员(有些是参公)。要知道,县级的政府部门,比如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一个局可能才十个左右公务员。可以说,考上了公务员,以后对象,房子,车子,不用愁了,好好做事,等着升官就行。而且现在职务职级并行,时间到了公务员的待遇就往上提,还愁啥?第三个,教师编制。比较适合女生,收入待遇看地方了。收入上应该没有公务员多,好在有寒暑假。而且如果水平好,可以业余补课赚钱。仕途方面,就呵呵吧第四个,无编高校辅导员。这个不说了,我当时的大学,干这个的是研究生兼职的,是兼职。硕士毕业就别干这个了吧

为什么有人认为非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考上了也没用

其卒
得其所谓
关于“第一学历歧视”一直都是热议话题。大家众说纷纭,有的小伙伴们认为这种现象早已销声匿迹,而有的小伙伴则自称遭遇了多次此类歧视。那么,如果本科学校不好,即使是211/985的研究生学历也弥补不了吗?先说结论:确实,哪怕是TOP5的研究生学历也无法改变你本科是二三本的事实,但是!TOP5的研究生学历也确实可以让你涅槃重生。就像是著名历史人物-朱元璋,身为明朝开国皇帝的他,仍就无法改变农民和乞丐的出身,但是没人会因为他的出身而小瞧朱元璋,反而因此更加地佩服他。其实对于第一学历歧视的顾虑很多来自网络的无脑跟风,且这种跟风多来自于考研失败者以及低学历者。每当一个二本、三本的同学考上了名校研究生,这些人就会开始冷嘲热讽:“现在遍地都是研究生,而且所谓研究生,也就是继续混三年,毫无含金量……考上了也没用,反正HR也只看第一学历,还不如早点去工作,三年后都升职加薪了……”当说的人多了,一些211硕士、985博士被HR拒之门外的特例看多了,大家也就开始慌了。不过仔细一想,也会发现他们冷嘲热讽中存在的逻辑漏洞。如果遍地都是研究生了,那本科岂不是更没机会,岂不是更应该读研?假如HR只看第一学历,那破本科毕业的你又何来的自信能够升职加薪?关于“第一学历歧视”,鼬老师有话说第一,一些顶尖的企业和特殊的行业确实有第一学历歧视的情况存在。如金融圈的投行、券商、互联网大厂、军工航天等热门领域,由于其令人羡慕的高薪和待遇,具有高标准的人才筛选机制无可厚非。当你的竞争对手都是985博士的时候,岂不是得进一步比对本科学历了?但是,这类企业和行业毕竟只是少数精英专属的独木桥,在整个社会来看,这些也不过是特例而已。现如今,中国如此发达的市场经济,难道你非得在这几棵树上吊死吗?实际上,因为第一学历被歧视的案例很有限,你之所以觉得很多,是因为这类例子容易被公众过度关注、被媒体无限放大,而那些因为考研而翻身的人往往非常低调。第二,第一学历歧视不应该成为不思进取的借口。许多二本、三本的小同学在毕业季都会想很多:我的第一学历不好,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比不过那些名校出身的人,所以还有考的必要吗?他们最大的误区在于将努力的意义视为与他人的对比,而不是与自身的对比。要知道,和别人比永远处于失败之中,因为总有人比你强,当然有人说和别人比才会让自己进步,没毛病,可是如果心态这么积极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纠结了。事实上,一个二本、三本毕业的小伙伴们地是去一线成为了销售人员,拿着月薪3000+提成的工作,每天四处奔波累死累活,也不过刚刚完成KPI,与奖金无缘。然而,如果你是二本、三本+211/985的研究生学历,你不仅能够轻松找到收入高得多的工作,还有机会在超一线、新一线城市拿到户口指标,彻底改变自己的身份。再不满足,去读个博士、读个博士后,你还会发现更广阔的天地,更丰富的机会,以及样的可能。你要知道,大多数单位,在招聘过程提供的材料不过是你的最终学历。你是本科,就提供学士学位证,你是研究生,就提供硕士/博士学位证,而不会要求你一口气掏出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所有证书。当你走在社会上,伴随你最多的头衔,也只是你的最终学历,而非第一学历。“这位是XX大学的周博士”、“这位是XXX研究院的赵博士”,压根不会有人关心你的本科学历,也不会有人来问你的本科学历。一张闪闪发光的研究生毕业证确实能让你脱胎换骨洗白本科逆袭人生。

985大学老师条件

绵蛮
人谓之樗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土博一篇子刊去北航或北理工挺难的,三篇AM就更难了。不过如果你老板比较牛,在北京或高校的人脉资源比较多,那倒是有可能的。举个类似的例子给你参考:某师兄是院士的学生,数年前985博士毕业,4篇10分左右的文章。院士亲自出马,费了好大劲,入职北京211学校。土博、数年前、4篇10分文章、院士出马。这些关键词中,你只有文章质量好一些,如果没有大牛助力,结果可能不太乐观。我国内博士毕业后去海外做了博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找工作,主要目标也是学校教职。文章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你,也没有院士帮忙,全靠自己。最终拿到985教职,虽然不在帝都,但不比北航或北理工差,可能海外经历帮了不少忙。我在另一个回答中详细描述了这段找教职的经历:2019年国内高校教职,求职过程结果如何?根据我的求职经历,大概说一下各个层次的高校的最低招聘要求。一年前的经验,应该还有些参考价值。达到这些最低要求的就可以试试,一家不行再换一家,但是要考虑时间成本。至于是否有编制以及是否非升即走,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现在学校的招聘花样太多,眼花缭乱,难以分辨;可以直接问已入职的同事或人事处。防杠说明:这是小样本量的总结,任何结论都可能有很多例外情况。那些根本没找过教职却贩卖焦虑的,说什么“海外博士都找不到教职”的,拉黑删评论一条龙。沿海985入职要求:2-3年海外经历,3篇一区论文,包括至少2篇10分以上高分论文。这些高校都很有钱,招聘模式基本是组织青年学者论坛邀请求职者参加,承担往返路费和食宿。这个模式就是以前招聘“青千”的模式,只不过现在不敢这么说了。HR重点关注海外经历和论文数量以及质量,其他像第一学历什么的,提都没提。通过与校方的交流,感觉他们的招聘优先级是 海外经历>论文,没有海外经历的他们都不发邀请函。有位学校人事说,他们也知道现在土博科研实力很强,但是吸引的海外人才回来,是政策要求。招来的人实力都很牛,是青千的有力竞争者。学校给的待遇是副高或以上待遇,独立PI,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一大堆,招博后学校出钱。下图是某沿海985附属医院给的具体待遇,我就看到两个字:钱多!沿海211: 海外经历,2篇一区论文。他们也是通过青年论坛招聘,承担路费食宿。要求比沿海985差一截,待遇差一大截。年薪十几万,安家费30万左右。实力强的可以做独立PI,弱一点要加入别的课题组。没有海外经历也可能要,但是先从师资博后做起,两年要发2-3篇一区论文或拿到国家基金才有可能留下来。且不说这个要求本身就很难达到;即使达到要求,留下来的可能性嘛,呵呵。不过还真有能留下的。某师兄去了沿海211做师资博后,社交能力极强。来我们学校蹭TEM;写文章挂另一师兄的名字,那师兄前老板是某个一区杂志副主编,投稿到那个杂志然后中了。两年累死累活发2篇一区,还有一篇在修,然后留下来了。西部985: 类似于沿海211。这是听两位在西部985入职的同学说的。海外经历加两篇一区论文,可以给副教授待遇,但是想站稳脚跟不容易。三年要有一个国家基金,拿到两个国家基金才能得到长聘合同。沿海双非:海外经历,3篇SCI论文。有的学校还能开得起青年论坛,有的学校开不起,就在网上放个招聘公告。有的学校号称直接给编制,但是也要有考核,三年一个周期,两个周期达不到要求可能解聘。我的理解 编制=铁饭碗,给编制又有可能解聘就看不懂了。上海、杭州的高校工资比较低,杭州某些学校月薪不到4000你敢信?广东的高一些,月薪一万左右。中西部211: 3篇SCI论文。大多是开不起青年论坛的,有的报销求职者往返路费或食宿,有的不报销。虽然不会硬性规定海外经历,但是土博大多也是从师资博后做起;有海外经历可以不用做师资博,论文要求也会降低。说一下某倾尽全力评上双一流B的学校,要求高,待遇低。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严卡第一学历,必须211以上!连招聘辅导员都要求博士。论文要求倒是不高,博士毕业应该都能达到: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自私自利
不为福先
本科生和研究生差别是有,但是并不大,很多本科生是超过研究生的。但是我认为差别还是有的,不能说这种差别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要明确这两类人区别。第一是冒险精神,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额区别,我发现了太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运营的方案,本科生可能的考虑的会是发展,而研究生肯定的考虑着风险和管控的漏洞。很多例子都佐证了这一说法。一个方案经过本科生和研究生处理以后,本科生的方案肯定会获得更大的收益,他们只关注于发展,把资源投入到发展上,他们的宣传口号也是比较夸张的。存在着故意吸引眼球的目的。但是一个研究生运营这个方案,他会考虑到这个方案会不会有漏洞,他的宣传标语是不是存在漏洞,会不会有客户投诉。在这个方案运营完以后会不会有后遗症。第二区别就是本科生比研究生的适应力要强,很多时候研究生因为上了的学,而束缚了他的思维,他的思想很固化,或者太具有逻辑性。本科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更能提出想出新鲜的想法和提议。

为什么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不一致会被一些用人单位歧视?

贵无
基哥们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语言类院校和非语言类院校的情况,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情况,211和非211的情况,京内生源和京外生源的情况,甚至男生和女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影响因素太多了。我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因为就我找工作一年的经历来看,这是现实。尤其是北京,僧多粥少,用人单位没办法,只好设下种种雷区,哪怕你避开其中几个,还会踩中另外几个,大家都无奈。英语专业你可以说就业面很宽,你也可以说根本就不算有专业,主要看你想干什么。大方向两个:1. 以英语为专业;2. 以英语为工具以英语为专业的,主要就是翻译(包括职业笔译员和口译员,包括各国家部委参公单位事业单位的外事工作人员,包括企业in-house翻译等等)、编辑和记者(出版社、报社、电视台、网站的英文编辑)、教师(尤其是高中和大学教师)。这类工作,对语言的要求很高,此外有的要求有一定的翻译能力(对,语言能力不等于翻译能力,谁说学英语的就会做翻译我糊他一脸),有的要求有学术研究能力。以英语为工具的,包括一系列有其他行业背景,只是以英语作为一种工作中交流用的语言的职业,比如外贸、金融、法律、旅游等等等等,最直观的,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联合国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都是我们的校友,人家也不见得干不好(据说金老爷子自己私下里的图章上,AIIB=An Interpreter Invented Bank,我也是醉了-_-)。所以说,英语专业的就业面可以很宽,但是如果只会英语听说读写,没有行业知识,没有翻译能力,只有一个专业八级证书(而且专八的通过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等该找工作的时候,在就业市场上,真的不能算是有一个能够傍身的专业。就现实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的时候,直接工作的同学,大部分从事的是第二类工作。我本科是英语翻译专业,大家都还是经过一定口笔译专业训练的(赶上的口译老师也特别棒,不是把我们当成学生,是当成未来的职业译员在培养),但是毕业的时候发现,除了考上外交部、对外友协等外事单位公务员的,很少有人从事第一类工作。主要原因,很简单,用人单位基本都将硕士作为最基本的门槛。确实,对于那些工作来说,本科的基础与技能训练,真的不够。而到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第一类工作。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前面所说的语言类院校和非语言类院校的情况,211和非211的情况,京内生源和京外生源的情况,甚至男生和女生的情况差异,愈发明显,院校歧视,本科出身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在各种招聘中都有存在。我比较幸运,考研的时候低空飞过考上了我现在的方向,算是有了一门傍身之技,本科和研究生都是211语言类院校,有CATTI二级笔译和二级口译,这些可以帮助我躲过一些歧视,但是我没发过论文(学了这方向,发论文就成了浮云),我不是北京人,我不是男生,我XXXX,(而且我的行测和申论,呵呵哒),用人单位或许还有一千个一万个继续歧视我的理由。所以可能,换到英语专业其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换到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又会面临其他的雷区,情况也就不很一致。说白了,第一类工作也就那么多,一个普通的单位,还能要几个翻译?应聘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分母,单位没有精力一个一个挑过,只好设硬性条件。找不到第一类工作,去做第二类工作,应聘者是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个人认为差别不是很大,有的时候,研究生甚至会被单位看做是个劣势。所以说,学了英语专业,就像上面有人说,要是光学语言,光知道点语法词汇,那就太失败了。先想好自己想干什么。若要从事第一类工作,往专业顶尖的学校考研,培养自己的翻译能力,多积累点翻译经验,多补充点背景知识,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到了就业市场上,多躲过几个雷区。性别地域出身咱控制不了,咱能努力把其他的雷区都躲过了,选择就会多很多。况且性别和地域出身,绝对不是理智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今年有好几个招聘计划是男生优先的岗位,最后都是要了优秀的女生。若要从事第二类工作,可以学个双学位啊,或者跨专业读研。总之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强了,能推开的门就多些。

考上研究生却不想去上,应该怎么办?

万物皆照
肖前
1、如果现在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研究生的学校又一般(如非211,非985),专业又比较冷门的话(比如声学,哲学,伦理学之类的),不想读不去就是了。2、如果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研究生的学校还可以(比如211,或985),专业也一般,可以一边找工作,一边做决定,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情况下,最好是去读研。3、如果研究生的学校非常好(比如985学校,或C9之类的),而且专业也比较热门(如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之类的),这种情况下,除非找到了非常称心如意的工作,否则一定要去读。扩展资料;不想读研究生的原因;1、家庭原因读研需要一笔费用,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对读研有一定影响,但是不用太担心,读研后可以做兼职,赚取生活费和学费。2、婚恋原因由于对象的原因放弃了读研,这样就不大值得,可以和对象谈谈,争取理解和支持,毕竟过五关斩六将才考上的研究生。3、工作原因如果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合适的工作,发展前景不错,可以果断放弃读研,选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