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想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请问有这个专业吗?怎么报考呢?

若天幸然
二家之议
不知你想报考什么专业首师历史系的研究生专业很多:世界史:日本史俄国史英国史近现代国际关系…中国史:秦汉史隋唐史文化史北京史…考古类:青铜器鉴定…首师网站:www.cnu.e.cn关于报考:首先,确定你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方向然后,在网上报名现场报名确认,交费,照相,领取准考证等在各个报考点的网站上会有相应的提示和注意事项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地无不载
殆乎
关于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考试科目,请楼主根据自己报考的专业及方向,参考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招生目录,招生目录上介绍的一清二楚!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考试是统一命题吗

第七阶
莫足以归
不是统考的,是考776基础综合。报考院校:首都师范大学 专业:世界史 总分323 专业课:203 张同学在历史学考研中有这样一群考生,他们是第二次站在历史学考研的考场上。在2018年历史学考研备考过程中也有这样一些人,一战失利之后纠结自己还要不要坚持下去。今天博仁考研老师为大家分享一篇二战考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生的张同学的考研经验,希望给迷茫的你带来帮助。一、个人经历先后经历了两次考研,先从第一次说起。我是普通本一,语言学出身但本科没好好学习,考研起才真正地开始看书。一开始最大的问题是坐不住,每天都去图书馆,但经常犯困,要么就走神。第一次选择专业是行政管理,那个时候的想法就是考个离家近点的研究生,实用性强一些的,目的不纯,但后来我发现题目简单、容易跨考复习就意味着报考人数多、初试成绩水涨船高。而对一门学科的热爱就不是这样的,你喜欢这门学科,复习的时候就会有干劲,而跨考不就是给了我们不喜欢本科专业的人第二次选择么。我在第一年就决定了如果第一年没能考取第二年就报考历史学。可知人不能有这种打算,一开始就抱着二战心态的人在复习中就极容易给自己松口气,所以我认为考研还是抱着一击即中的心态来复习,复试、调剂也好,二战、工作也罢,这些都不是初试阶段要考虑的,雷打不动地完成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复习才是真的。二、准备二战第一年的考研失利,周围的所有人都不支持我二战,劝我去工作,加上第二次考研还要租房子、报辅导班等等,但是我还是选择坚持下来了。我在7月之前一直在赚钱,想要不给家里添负担,复习时间特别紧张,所以建议同学们还是选择早些开始复习,当然也有学长学姐说复习得越早放弃的越快,因为这种生活太单调,时间越长身心越疲惫。但我还是认为应该早些准备,不必按照冲刺的强度来复习就可以了。在3-5月时间还充裕的时候有时间可以看看学术巨著作为调剂,确立自己的学习规划,选择好报考学校和方向。但更重要的是从教材着手,构建框架。当然这些是我7月份才做的,手忙脚乱的复习,心态特别不稳定。三、专业课备考我的专业课辅导选择的是博仁考研,它有视频教学,老师都是北京这边名校的讲师教授,讲课的主次结构特别清晰,省了很多复习时间。另外历史学这个专业要看的书算多的,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前期自己看书还是很吃力的,博仁有辅导老师会每周检查你的复习进度,给你一些复习的小建议,这一点是很有帮助的,10月份的时候我觉得坚持得特别累,在家躺了三天斗志全无,辅导老师打电话来当天我又打了鸡血继续战斗,所以说在复习的过程中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引导会少走很多弯路。6到8月这三个月就要把外语重视起来了,我外语基本裸考,对自己盲目自信真的会打脸的。在专业课这方面要在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添枝加叶,分析报考学校的出题倾向。如果是考中国史+世界史的同学,需要复习的知识点,但是相对的出题也较为基础,而只考中国史/世界史的同学虽然范围缩小了,但是考题更深,有些学校还会考察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个还是要多关注前沿论文和学刊,总结出几道题的答案。总之,在9月之前的时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专业课的框架梳理出来,分清楚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复习教材。尤其是统考的同学,教材的细枝末节也要注意,选择题的分数还是要拿到的。从9月到12月就到了记忆的过程了,如果你觉得复习得没有头绪,可以记一些名词解释和论述题,但是拿高分还是要靠前期的准备,有自己独到、全面的认知。关于笔记,我的建议是,前期不要做笔记,等你对教材和辅导用书熟悉了之后再做笔记来补充,按照时间顺序也好,按照不同的史学方向也好,整理出符合自己记忆特点的笔记,千万不要不熟悉教材就开始整理,那就成了机械地抄书,没有意义。在考研期间诱惑还是很多的,远途旅行不敢去,甚至逛街嗨皮都要再三思考,因为你的既定节奏如果被打破,再恢复到这个状态又要一段时间。但是劳逸结合还是重要的,如果这段时间真的看不进去书还异常焦躁,那就给自己放一个假吧,以休息放松为宜,肩颈按摩、汗蒸瑜伽等等,不过这些都是理想状态,每天坐在教室看不进去书,还不敢回宿舍的情况也是有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考研

和之至也
龙须沟
首都师大也会有你说的这种情况 据我所知这个学校历史专业每年的一愿上线很少满额 但是调剂的话这所学校很热 一般都是北大或者南开的落榜者的去处如果你是一志愿的考生报考这个学校 分数过了的话录取的可能性95%(前提是当年一愿上线人数未满)如果是一志愿人超导致差额复试的话那你的学校可能会成为他们淘汰你的理由(如果你分数刚够线)但是这几年这所学校的历史是一愿都未满额我觉得你的条件报考这个学校没什么问题 因为你本科是学历史的 这个是你的优势 只要你上线就有相当大(95%)的几率录取不会的,只要你有实力,不会存在歧视的情况。历史地理学不是这个学校的强项,但是老师的学识功底都是很深厚的。你要是认定这个专业可以考虑人大。复试看综合能力,有的笔试成绩很高也不行,这一点一定要注意,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考研历史学专业参考书

绿松石
莫足以归
只有考点,没有指定参考书,但是大家都在用一些默认的参考书:以下是考点,只要弄懂这些就好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2010年)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为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遵循的原则是科学、公平、安全、规范,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相关专业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I . 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II .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 闭卷 ,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 约30%中国近现代史 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世界近现代史 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问答题 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III . 考查范围分中国史(上古一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两大范围。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商族的起源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4.秦汉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汉代的社会结构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农民起义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十六国与南北对峙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宋代经济的繁荣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元代行省制度元朝的民族政策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8.明清(前期)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东林与复社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明末农民战争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二、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对华侵略两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义和团运动3.晚清政局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洋务运动清末新政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5.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维新变法思潮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孙中山与三民主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7.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新军阀混战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8.抗日战争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中国军队的反攻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9.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重庆谈判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民国时期的史学、文学与艺术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一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改造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拨乱反正的历程“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史前人类人类的进化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2.古代西亚诸文明苏美尔一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3.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4.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5.古代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政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6.古代罗马文明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的扩张及其后果奥古斯都及其元首政治罗马帝国古代罗马文化7.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拜占庭帝国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9.欧洲基督教文明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制度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西欧各国的发展与相互关系10.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斯拉夫人以及俄罗斯的早期历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古印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尔帝国日本封建国家和古代文化11.古代美洲文明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四、世界近现代史1.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2.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及其后果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欧洲1848年革命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的统一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政策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3.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4.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殖民入侵前的亚非拉国家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5.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6.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列强矛盾与欧洲的均势第一次世界大战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8.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卡德纳斯改革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10.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科技革命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的一体化进程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赫鲁晓夫的改革苏南冲突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记得一定要专看某一大师的某本作品,面试的时候比较有用,读透,面试的时候或许用得上。以下是我找的资料,因为我也是历史系的,打算考历史研究生中国史: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 张岂之《中国历史》1-4卷 (高教版);3、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人民出版社);4、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5、 詹子庆 《中国古代史》(高教版);6、 钱穆 《国史大纲》;7、 张传玺《中国史纲》;8、 周谷城《中国通史》;9、 张大可《中国史学史纲》;10、 晁福林、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上)(下)》(北师大版);11、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2、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教版);13、 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史:1、 吴于廑《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3卷本)》 (山东大学出版社);3、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世界知识出版社);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科版);5、 王斯德《世界通史(三卷本)》;6、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历史文选:1、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2、 张衍田《中国历史文选》(北大版)。历史文献:1、 杨燕起《中国历史文献学》;2、 张传玺《简明中国历史文献》(北大版)。史学史:1、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2、 仓修良、魏德良《中国史学史》;3、 宋衍申《中国史学史纲要》(东北师大版)。史学理论:1、 庞卓恒《史学概论》(高教版)。历史地理:1、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2、 蓝勇《历史地理》;3、 李孝聪《区域历史地理》。这些最好多看看 现在历史学考的都不深 但很广 个人觉得初试的课本可以选如下几本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教版)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教版 吴于廑《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然后再结合山东人民版 仝晰纲的《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配合北师大的习题在买本齐鲁出版社的试题集 就OK了 至于其他所有列及的书目 关键是在复试的时候穿插着考 算是你的历史基本功了 平时复习之余也尽量多看看上面罗列的书目 当然不用全买 每种有一到两本就可以了 初试那几本一定要必备2010年)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为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遵循的原则是科学、公平、安全、规范,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相关专业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I . 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II .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 闭卷 ,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 约30%中国近现代史 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世界近现代史 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问答题 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III . 考查范围分中国史(上古一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两大范围。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商族的起源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4.秦汉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汉代的社会结构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农民起义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十六国与南北对峙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宋代经济的繁荣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元代行省制度元朝的民族政策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8.明清(前期)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东林与复社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明末农民战争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二、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对华侵略两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义和团运动3.晚清政局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洋务运动清末新政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5.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维新变法思潮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孙中山与三民主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7.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新军阀混战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8.抗日战争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中国军队的反攻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9.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重庆谈判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民国时期的史学、文学与艺术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一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改造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拨乱反正的历程“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史前人类人类的进化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2.古代西亚诸文明苏美尔一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3.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4.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5.古代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政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6.古代罗马文明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的扩张及其后果奥古斯都及其元首政治罗马帝国古代罗马文化7.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拜占庭帝国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9.欧洲基督教文明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制度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西欧各国的发展与相互关系10.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斯拉夫人以及俄罗斯的早期历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古印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尔帝国日本封建国家和古代文化11.古代美洲文明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四、世界近现代史1.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2.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及其后果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欧洲1848年革命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的统一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政策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3.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4.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殖民入侵前的亚非拉国家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5.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6.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列强矛盾与欧洲的均势第一次世界大战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8.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卡德纳斯改革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10.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科技革命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的一体化进程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赫鲁晓夫的改革苏南冲突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记得一定要专看某一大师的某本作品,面试的时候比较有用,读透,面试的时候或许用得上。以下是我找的资料,因为我也是历史系的,打算考历史研究生中国史: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 张岂之《中国历史》1-4卷 (高教版);3、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人民出版社);4、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5、 詹子庆 《中国古代史》(高教版);6、 钱穆 《国史大纲》;7、 张传玺《中国史纲》;8、 周谷城《中国通史》;9、 张大可《中国史学史纲》;10、 晁福林、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上)(下)》(北师大版);11、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2、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教版);13、 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史:1、 吴于廑《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3卷本)》 (山东大学出版社);3、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世界知识出版社);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科版);5、 王斯德《世界通史(三卷本)》;6、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历史文选:1、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2、 张衍田《中国历史文选》(北大版)。历史文献:1、 杨燕起《中国历史文献学》;2、 张传玺《简明中国历史文献》(北大版)。史学史:1、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2、 仓修良、魏德良《中国史学史》;3、 宋衍申《中国史学史纲要》(东北师大版)。史学理论:1、 庞卓恒《史学概论》(高教版)。历史地理:1、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2、 蓝勇《历史地理》;3、 李孝聪《区域历史地理》。这些最好多看看 现在历史学考的都不深 但很广 个人觉得初试的课本可以选如下几本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教版)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教版 吴于廑《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然后再结合山东人民版 仝晰纲的《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配合北师大的习题在买本齐鲁出版社的试题集 就OK了 至于其他所有列及的书目 关键是在复试的时候穿插着考 算是你的历史基本功了 平时复习之余也尽量多看看上面罗列的书目 当然不用全买 每种有一到两本就可以了 初试那几本一定要必备 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上册)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 施建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 何沁 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通史:《世界上古史》 周启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 孔祥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近代史》 刘宗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 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请问,谁知道首都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怎么样,都学些什么课程呢

第一鬼
夫德
如果是本科的话,那历史学专业的专业学科都与其他学校一样,只是在一些专业必修课上因地方特色而有相应的区别、公共选修或者必修上有所差别!!如果你不考研的话,那我只能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只能是较其他的一般普通类本科大学出来工作的人稍具竞争力,其他就没什么了。如果是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这个专业,当然是很好的 呀,主要学的课程有:(一)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1.必修课(41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形势与政策、体育一、二、三、四、大学英语一,二,三,四,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文)2.选修课(8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系列任选2科学技术系列在本系列选修6学分,其余2学分可在教师教育系列之外的任一系列选修,但不能选历史系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3语言系列任选4艺术教育系列任选5体育与健康系列任选6教师教育系列教师教育类除按上述专业要求选修课程外,还应在本系列选修8学分,其中历史系开设的课程为必选课程(二)专业基础课程( 17学分,其中必修8学分、选修9学分)史学概论、史学方法论、高等数学、汉语言文字基础、影视艺术概论、7中国古代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名作欣赏、世纪中国文学名作欣赏、应用文写作、管理学、社会学(三)专业核心课程( 22学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北京史(四)专业方向课程( 50学分,其中必修18学分、选修32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分总/周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必修历史教育学、中国古代史通论、中国近代史料学、中国现代史料学、宏观世界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文献选读(英语)、世界近现代史文献选读(英语)、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中国古代人口问题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宗教史、中国科举制度史、中国历史地理、《资治通鉴》研读、敦煌学概论、出土文献导读、历史文献学概论、古代文明起源、魏晋南北朝史、春历史系、明清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晚清改革与革命、民国社会史、新文化运动史、抗日战争史、中国现代思想史、20世纪中国史学、西方史学史、中西文化观念比较、西方古典文明、基督教思想发展史、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欧洲经济社会史、文艺复兴史、世界文明史(英文)、全球史导论、世界城市文化概览、世界宗教问题、英国近代外交史(英文)、英国近代史专题、西方政治思想史、法国史专题、美国现代化历程、美国史专题、美国近代外交史(英文)、美国牛仔与牛仔文化、俄国史专题、日本外交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联合国发展历程、冷战史、近代国际关系史、现代国际关系史、战后国际关系史、西方社会史、文化人类学、北京历史专家论坛、北京历史地理(五)实践教学(17学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年论文、学术讲座、学术讲座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历史系举办的8场学术讲座并提交8篇听后感。社会实践由历史系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安排。 (六)教师教育类课程(30学分)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中学历史教师技能、历史系选修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系列中选择,共8学分,其中历史系开设的课程为必选课实践教学教育实习6学分,教育见习4学分,共10学分。历史是首师大文科类做好的专业 数学是理科类最好的专业

我准备参加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的历史研究生考试

庞朴
此处三焉
1、到该校官网研究生招生网看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及考试说明等。如果招生网没有,还可以进入专业所在院系网查找。肯定能找到你说的东西。2、资料购买,除了新华书店外,你还可以在你所在大学或是其他大学所在地的周边小书店里找老板,他们一般有内部小圈子关系,互相调剂能找到一些,另外打印复印店的老板也是可以问问的,他们有时会把别人打印的资料保存下来,然后给你们这些需要的人。估计贵一点。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古代文学都考什么?

崔丝塔
长恨歌
就是个朝代的代表作家而且背诵考的分值也比较低,生僻的就不要太考虑建议好好研习考古题

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的考研哪个好考些?哪?个学校更好些

藏飞
慎到
建议报考山东师大,据说首都师大很“过份”,不是本校或者没有背景的,根本休想,还有就是对同等学力以及跨专业的学生几乎说“不”。山东师大需要调剂才能招满,但是前提是初试成绩必须较高。建议第一志愿报考,另外山东曲阜师大很不错,历史学不弱于山东师大山师是非常好考,我本科就是山师的,处于常年招不到人的状态,首师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