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除了清华北大,国内还有哪些难考的大学?

其弟子曰
庚桑子曰
随着国内高校每一年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毕业人口也越来越多,许多人调侃到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已经失去了以往天之骄子的称号,甚至有些人调侃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其实如今想考上一所大学也相对较容易,只要高考成绩相对较好,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都能够考上一所普通大学;但是要想考上一所985或211办学层次的大学,则有一定的难度,国内许多知名的985、211大学,在各个省份的录取名额有限,而且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很高,每年都考上985、211大学的考生,也只是少部分的;在人们看来,清华北大是国内两所含金量最高的大学,作为国内两所顶尖学府,这两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让许多考生望而却步,18年清华北大在河北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700分,因此对于河北省的考生,如果想考上清华北大,确实是很难。其实除了清华北大之外,中国最难考的大学可以分为三类,共有11所高校,它们能在自己所在的地区割据一方,也是考生梦想考入的985、211名牌大学,但是每年考上这是11所大学的考生数量也有限,而且能够考上的一般也都是学霸精英,中国最难考的大学共分为3类,具体如下:第一类、社科大国科大中国社科院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两所大学的考取难度可媲美清华北大,在近些年来,这两所顶尖名牌大学还开设有招收本科生的名额,因为之前只招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虽然中国科学院大学并非985或211办学层次的大学,但是这所大学被学者们称为“学术圣地”,每年为社会输出多名优秀的精英人才。第二类、华五人华五人主要包括6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这六所大学可比肩清华北大,也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大学,考取难度也很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是以理科为主,而其相关理科专业的发展也可以媲美清华北大,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文科、工科、医科类的发展现状较为薄弱,因此综合实力排名较后;上海复旦大学则是一所文理科综合大学,学科之间的发展相对平衡,因此整体的综合实力也相当强悍。上海交通大学则主要是以工科为主,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直逼清华北大。南京大学是唯一一所没有经历高校合并的985大学,但是实力依旧强悍,而中国人民大学主要是以文科类专业为主导地位,跟北京大学也有的一拼,这六所大学也被称为继清华北大之后,国内的第二阶梯大学,考取难度相当大。第三类、两财一贸不少的考生调侃道两财一贸并非985大学,为何也成为了中国最难考的大学呢?其实这三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贸易大学)都是特定行业领域的王牌大学,也是称得上是“黄埔军校”,虽然这三所大学并非985大学,但是确实成为了最难考上的211大学,这三所大学在经济类专业等学科的发展国内首屈一指,加上所处的地域优势,让这三所大学成为了继清华北大以及华五人之后,最难考上的大学,录取分数线甚至赶超不少的985大学。以上就是除了清华北大之外,中国最难考的是一所大学,共分为三类,其中华五人成为了继清华北大的第二阶梯,社科大和国科大位于第三阶梯,而两财一贸位于第四阶梯。但是其实除了这11所大学之外,同济大学、外交学院也是国内很难考上的名牌大学,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有多强?

其静也地
五材
本人在清华攻读硕士,对于师资力量深有体会,在科研的道路上,简直扎心...自己闷头苦干一学期,也比不过导师一句话,一个建议管用。在清华的教授,都是各大领域的专家,他们不但学习研究上有所成就,甚至有些还对行业有所贡献,对世界有所改变,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其实,清华教授重学术性,重研究性,还是重教学性,这完全取决于各个教授本身,有些教授热衷于育人子弟,便能做到桃李满天下,有些教授喜爱学术研究,便能做到领域中出类拔萃的地步,当然,三者兼具的老师教授在清华了,清华的最大资源之一,便是老师教授们的智慧宝库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清华大学的教授,得承受着多巨大的压力呢,他们带着光环,顶着压力,推着学生,撑起清华大学半边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学校,教授关心着我们,在科研,教授提点着我们。对于科研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创新",尤其是科学类的学科,创新与时间便是关键,谁能最快,最成功的推出新的想法或是解决现有问题,谁便能一夕成名。要如何能做到创新与快速呢?将所学知识,全部忘掉!!正因忘记,所以内化;正因内化,所以能创新。创新并分模仿,而是在现有体系中,更进一步完善体系,推开了另一扇大门。

西湖大学最快明年招收本科生,这是一所很神秘的大学吗?

独眼龙
故无天灾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发起创办,于2018 年2 月14 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杨振宁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钱颖一教授为校董会主席,施一公教授担任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西湖大学于2020年向教育部提交了生物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的备案材料,并于近日获批公布。施一公说,西湖大学最快将于2022年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希望“西湖大学真正成为中国和世界交流的桥梁,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纽带,也成为孕育下一代对社会有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西湖大学现设有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2017年起,西湖大学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已招收四届共608名博士研究生,拥有149位博士生导师。施一公说:“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型”,是相对传统研究型大学而言的。目前,除了西湖大学之外,大家谈论比较多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还有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一批过去十年左右时间创办的高等学校。其中,西湖大学是唯一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更完整地说,西湖大学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新型研究型大学应该以改革创新为己任,在科教领域为国家探索新的模式、新的机制、新的做法,立足中国大地,借鉴国际经验,倡导并探索实践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锐意改革进取。另一方面是学科设置和规模的创新。新型研究型大学不应该追求学科设置的大而全,不应该面面俱到,也不应该追求规模和排名或社会影响,而是强调高起点,对标世界一流,在某些领域、某些学科追求学术卓越并迅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小而精常常是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特点。为了保证灵活的运行机制,新型研究型大学也应该更加看重办学筹资渠道的多元化。正是这两方面的新,才是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价值所在。

除了清华北大,国内还有哪些难考的大学?

李侗
性也
随着国内高校每一年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毕业人口也越来越多,许多人调侃到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已经失去了以往天之骄子的称号,甚至有些人调侃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其实如今想考上一所大学也相对较容易,只要高考成绩相对较好,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都能够考上一所普通大学;但是要想考上一所985或211办学层次的大学,则有一定的难度,国内许多知名的985、211大学,在各个省份的录取名额有限,而且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很高,每年都考上985、211大学的考生,也只是少部分的;在人们看来,清华北大是国内两所含金量最高的大学,作为国内两所顶尖学府,这两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让许多考生望而却步,18年清华北大在河北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700分,因此对于河北省的考生,如果想考上清华北大,确实是很难。其实除了清华北大之外,中国最难考的大学可以分为三类,共有11所高校,它们能在自己所在的地区割据一方,也是考生梦想考入的985、211名牌大学,但是每年考上这是11所大学的考生数量也有限,而且能够考上的一般也都是学霸精英,中国最难考的大学共分为3类,具体如下:第一类、社科大国科大中国社科院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两所大学的考取难度可媲美清华北大,在近些年来,这两所顶尖名牌大学还开设有招收本科生的名额,因为之前只招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虽然中国科学院大学并非985或211办学层次的大学,但是这所大学被学者们称为“学术圣地”,每年为社会输出多名优秀的精英人才。第二类、华五人华五人主要包括6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这六所大学可比肩清华北大,也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大学,考取难度也很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是以理科为主,而其相关理科专业的发展也可以媲美清华北大,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文科、工科、医科类的发展现状较为薄弱,因此综合实力排名较后;上海复旦大学则是一所文理科综合大学,学科之间的发展相对平衡,因此整体的综合实力也相当强悍。上海交通大学则主要是以工科为主,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直逼清华北大。南京大学是唯一一所没有经历高校合并的985大学,但是实力依旧强悍,而中国人民大学主要是以文科类专业为主导地位,跟北京大学也有的一拼,这六所大学也被称为继清华北大之后,国内的第二阶梯大学,考取难度相当大。第三类、两财一贸不少的考生调侃道两财一贸并非985大学,为何也成为了中国最难考的大学呢?其实这三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贸易大学)都是特定行业领域的王牌大学,也是称得上是“黄埔军校”,虽然这三所大学并非985大学,但是确实成为了最难考上的211大学,这三所大学在经济类专业等学科的发展国内首屈一指,加上所处的地域优势,让这三所大学成为了继清华北大以及华五人之后,最难考上的大学,录取分数线甚至赶超不少的985大学。以上就是除了清华北大之外,中国最难考的是一所大学,共分为三类,其中华五人成为了继清华北大的第二阶梯,社科大和国科大位于第三阶梯,而两财一贸位于第四阶梯。但是其实除了这11所大学之外,同济大学、外交学院也是国内很难考上的名牌大学,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排名前一百的高校教授

出门上车
一步一鬼
生物界中国名人录 做院士最早的:王晓东,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 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 最年轻的教授:施一公,1967年生,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普林斯顿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 , 毕业于清华大学。 做教授最早的:罗明,阿喇巴马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 毕业于武汉大学。 做了带名字的讲座大学教授的: 刘阳, 俄亥尔大学免疫学教授。 王晓东,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 Cell 论 文最多的:王晓东,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化教授。 做杂志编委最多的: 袁钧瑛,哈怫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 毕业于复旦大学。 饶毅,西北大学教授。 邓兴旺, 耶鲁大学植物生物学教授, 毕业于北京大学。 哈怫大学教授多: 袁钧瑛教授, 儿童医院何熹教授, 口腔的李一平教授, 卢昆平教授等。 敢对哈怫说不的:饶毅,西北大学教授。当年申请研究生时有二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一个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推荐,被哈怫录取研究生而不去,博士后去了哈怫,而以后又拒绝哈怫 大学的教授职位。 得奖最吓人的:管坤良, 密执安大学生物化学教授。他有所谓天才奖的麦克阿瑟奖, 毕业 于杭州大学。 带的学生最多,有最多职位,简历最长的:许田, 耶鲁大学遗传学教授, 毕业于复旦大学 。 到世界各国演讲最多的:邓兴旺, 耶鲁大学植物生物学教授。 美国生命科学界大陆留美最好科学家的母校 (PhD基本上都是在国外拿的) 北大(5+1) 邓兴旺 (Yale):北京大学 韩珉 (U. Colorado):北京大学 金亦石 (UC Santa Sruz):北京大学 李恩 (Harvard):北京大学 吴浩(Cornell):北京大学 吴虹 (UCLA):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 武汉大学(6) 董新年 (U. North Carolina):武汉大学 付向东 (UC San Diego):武汉大学 王晓凡 (U. North Carolina):武汉大学 利民 (Johns Hopkins):武汉大学 黄新云 (Cornell):武汉大学 罗明 (U. Alabama):武汉大学 清华(2) 施一公(Princeton):清华大学 钟毅 (Cold Spring Harbor):清华大学 复旦(5+2) 袁钧瑛 (Harvard):复旦大学 付新元 (Yale):Nanjing师范学院科, 复旦大学硕士 许田 (Yale):复旦大学 陈晓东 (Emory U):复旦大学 林海凡 (Duke):复旦大学 饶毅 (Northwestern U.):江西医学院本科,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医学院)硕士 施扬 (Harvard):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医学院) 中科大(3) 卓敏 (Washington U.):中国科技大学 骆力群 (Stanford):中国科技大学 管俊林 (Cornell):中国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2) 钱卓 (Princeton):华东师范大学 鲁白 (NIH):华东师范大学 余下(1) 王晓东(UT Southwestern): 北京师范大学 管坤良 (U. Michigan):杭州大学 贺熹 (Harvard):Huazhong Univ Sci and Tech 马红 (U. Penn):Temple大学/Penn State U? 王雨田 (U. Toronto):Shandong 学院 邓初夏 (NIH):南充师范学院 盛祖行 (NIH):上海second医科大学 刘钧 (Johns Hopkins):Nanjing Univ 芦昆平 (Harvard):福建医学院参考资料:http://cid-c299046d5206dd61.spaces.live.com/Blog/cns!C299046D5206DD61!129.entry

清华医学部和北大的哪个好?

崔憬
鬼梗
先澄清一个问题,清华大学有医学院,也有医学部。医学院是清华自己建的,本科目前只有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院主要是研究生比较多,该院的副院长施一公牵头创办了一个医学药学实验班。医学部是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前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合作的,招生在生命学院(以前的生物系)临床医学专业医学药学实验班和协和的临床医学都先在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学习基础课。医学药学实验班是清华一心想打造的,2009年开始第一届,资金充足,条件好,有很多暑期实践机会,还可以到霍普金斯等国外一流医学院交流访问。协和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历史最长,经验最丰富,但是协和学校比较小,在东单王府井附近,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学医绝对是个好地方,会碰到很多真正想学医又很牛逼的人。至于北大的医学部,虽然现在很多排名显示排医学院第一,但是回归北大后,录取分数线猛增,但是北京的孩子们都说北医其实很一般(我声明我不是北京人),但是北医和清华的医学药学实验班一样都有钱嘛,未来的发展也很难说,协和就是缺钱呀!协和也面临很多医学院八年制培养方案的竞争,貌似在走下坡路,至少我听到了这种声音,协和如果没有挂清华牌子算哪根葱呀!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我要很理性,很有远见的回答!

贵妇人
逆其俗者
国内生物科学就业前景不乐观,即便清华、复旦、中科大等生物强校情况也大体如此,一般读到博士阶段后才会有所好转!如果你所在师范大学知名度大(北师大、华东师大等极个别师范大学)并且个人成绩优异,那样的话毕业后进入好的重点中学做一名生物教师,对本科生而言还是不错的;要是XX师范学院的生物毕业生,就业情况就要寒酸多。。。。。不过主要看能力,要是你NB,出路照样好!多数学生物的都改行或换专业深造了,生物NB学校的生物系本科生也一样,除非继续深造的!像清华的施一公就是搞生物的,清华大学聘用他的年薪是170万!生物本科生比较好的出路就是继续攻读到博士,那样可以进高校、研究所和大型企业从事研发;生物硕士的就业一般也不大好,这是现状,跟中国生物科学的课程设置、社会配套产业落后的现状是分不开的!这个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总值,我个人看好生物的未来发展!学的好,有能力,能带来实际效益,能为民造福,无论到哪里都是香饽饽的,好好干!!!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等热点课题的前景不错

中科院生物技术方面有哪些研究所?哪些研究所在实力方面超过清华北大?

允師
不为福先
太多太多了,简单的讲,分两块,北京和上海,北京有生物物理所、动物所、遗传发育所、基因组所、微生物所等等等。上海就更强了,生化细胞所、神经所、植生理所等等。(具体的话可以去中科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去看看,那里有全部的所的清单)和清华北大比实力的话,中科院一般一个所就能和他们抗衡,比如清华,清华的生物基本都是靠施一公的结构撑起来的,而生物物理所在结构方面也是国内一流,两边都是一流水准,而在其他方面,比如传统的生化细胞、或者现代的基因组学,清华就远不如生化细胞所之类的所了。北大也是类似,蛋白质、植物方面比较强,可以和中科院抗衡,但是其他一些就不行了。总的来说,北大清华的实力也就相当于中科院的一到两个顶尖所的实力,比总实力的话是完全不能比的。换句话说,北大清华拿得出手的东西,中科院基本也都有,而且也不差甚至更强,而中科院拿得出手的东西北大清华很多时候则未必有了。牛导师的话,可以去各个所的网站看看发文章的情况,一般简单的标准就是:Nature、Science、Cell这种顶级杂志,能时不时发几篇的导师基本可以算得上牛导师了。

21岁的5G核心技术研发者,90后的美女清华博士科学家,开了挂?

俟命
老玩家
开挂这个词用得可真不好。要说开挂,也是他们的父母开挂了,生了这样高智商的天才孩子。但此后的路,还是靠他们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21岁的5G核心技术研发者,说的是申怡飞,现在他已经23岁了申怡飞出生于1997年,河北邯郸市人,他5岁上小学,从小聪明好学,动手实践能力强,8岁学习二胡,4个月后能熟练演奏七级曲目。2008年,11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邯郸一中少年部。 初中上了2年,提前免试进入高中,高中又只念了2年,2012年,读高二的他提前一年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录取。 大学时代,申怡飞又成为吴健雄学院建院十几年来第一个取得年级第一名的少年生。大四毕业时,申怡飞获得东南大学2016年“最具影响力毕业生”,并获得推免资格,到了“中国4G技术掌门人”的尤肖虎教授门下读研。2016年,中国主推的极化码方案已入选5G标准 。而研究生期间,申怡飞最初的科研任务是搭建基于通用处理器的高效极化码平台,在初期的平台搭建阶段,由于数据量很大,运行一个程序往往需要好几天。他每天早出晚归,把实验室当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平台优化中。该平台从一开始一组数据运行需要两秒钟的时间,到现在一秒钟就可以运行二十万组数据,达到了国外最快课题组的速度。这些都是申怡飞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的。当然,他的幸运也在于,他的杰出才智很早就为人所知,因此也得到了名师的指点。未来,申怡飞的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也希望他能成为中国通信领域的新的领军人物。90后清华美女科学家,指的是施一公的年轻学生万蕊雪 万蕊雪并没有申怡飞这样的天才经历,她完全是以师姐颜宁为榜样,靠勤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高度的。万蕊雪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2013年的春季学期,身为系里专业排名第一的万蕊雪已经拿到了好几个保研夏令营的机会。然而,出于对生物学科的热爱以及通过生物研究治愈疾病的愿望,她决定去攀爬这个领域的高峰。于是她向施一公团队申请了生物大分子结构方面的生物学博士,而施一公亲自给她回电,邀请她加入。虽然中大也是名校,但进入清华后,万蕊雪还是感到亚历山大。因此,她每天早早起床在黎明时分就到了研究室,到深夜才离开。她每天吃饭休息时间只有七个小时,工作时间平均达到了14个小时,每工作三小时休息才5分钟。 付出总会有收获,博士3年下来,她在《科学》杂志发表7篇第一作者论文,几乎每一篇都引起轰动、震惊生物学术界,好评如潮。《Cell》杂志上,她也拿了两篇。 2016年,万蕊雪入选了全国仅5人的 “未来女科学家计划”。2018年,荣获《科学》杂志和SciLifeLab颁发的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获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卓越学者;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2019年,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没有所谓开挂的人生,只有你看不见的努力很多人常说某某开挂,实际上,天赋恐怕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在现代科技活动中,反复不断地实践、思考、实践,才是发现科学真理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