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是不是核心期刊

五常
出乎形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是核心期刊,而且影响因子很高,非常不错的刊物。刊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周期: 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7167CN: 31-1707/T邮发代号: 4-83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曾用刊名:研究与探索创刊时间:198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SA 科学文摘(英)(2011)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的投稿须知

殆而已矣
杵窝子
(1)稿件需用计算机打印,并寄软盘。用字要规范,字迹和图要清晰;打印的稿件需加大字号和行距。作者可通过E-mail投稿,但不要和文字稿重复。(2)题名(含中英文)。应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的内容,并符合题录。(3)作者姓名(含中英文)。英译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4)作者单位。包括部门、单位、省市名,邮编。英文邮编之后加列国名。(5)摘要(含中英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以300字内为宜。(6)关键词(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第一关键词应能体现出文章的学科分类,每篇文章给出3-8个关键词,写在摘要下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是不是核心期刊,2014年的

黄土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006-7167]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09年扩刊版影响因子:0.38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0.672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0.791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提示: 排序:自然科学总论 - 第5位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提示: 排序:自然科学总论类 - 第5位主题分类:Chemistry: General and OthersEngineering: General and OthersLife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N:自然科学总论: N:自然科学总论Physics: General and Others影响因子不低,估计仍能被收录到2014版核心目录。那到底是不是啊?按你的说法,应该是吧,但我在网上找的2014 核心期刊目录里面没有啊?2014版,包含该杂志参看对照《2013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名单、《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名单;这两个是科技期刊的权威。

论文被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拒了,该怎么修改

有滋有味
爱希望
您好,请问是实验类的期刊吗?投稿多久告知被拒的?

分析实验室是不是核心期刊

巧言
方程式
《分析试验室》是北京大学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收录的核心期刊。不是“分析实验室”。

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鹅妈妈
祈雨
1、抗肿瘤植物药作用机制研究及抗肿瘤新药的开发研究(1)对半边旗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资助,对半边旗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申报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半边旗二萜类有效成分的医学用途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权。该项研究成果可为申报国家新药提供依据肿瘤对全球的危害不容置疑,癌症是我国民众的第二死因,控制癌症已成我国卫生战略的重点之一。本研究方向在学科带头人梁念慈教授的主持下,从1990年起开始了从中药中筛选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经过多年的艰苦筛选工作,发现了植物药半边旗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后来,课题组按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开展了从半边旗中提取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深入证明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工作。经过近10年的努力,该课题组已对植物药半边旗进行了一系列植化、药学、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工作,分别鉴定和证明了半边旗中5F、6F和A组分(均为二萜类)为抗癌活性成份。这些成分均是国际上首次从半边旗中发现的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据此我们1995年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半边旗提取物及其医药组合物》(中国专利号:95119380.5),于2002年4月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本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半边旗全草的抗癌活性成份为5F和6F的抗癌作用机制,研究了活性成份5F的提取新工艺,5F的几种医用制剂,初步制定了其中2种制剂的质量标准。目前本研究室正在对半边旗抗癌活性成份作药效学研究。本研究方向获得的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1项、厅局级科研课题多项;已获得了国家有发明专利1项,2002年新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二萜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申请号:02149680.3);先后培养了6名硕士研究生。本研究在对半边旗抗癌活性成份的分离、提取和鉴定和对半边旗的抗癌活性成份的抗癌作用机理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研究成果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在同类抗癌中药研究领域具有优势。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目标是研制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抗癌新药。目前,该研究方向正在以半边旗抗癌活性成分的系统药理学和毒理学为研究目标,计划把该成分开发为我国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新药。近年来,梁念慈教授的课题组还开展了抗肿瘤转移、抗侵袭药物的研究,筛选了多种黄酮类、萜类、蒽醌类物质,发现了不少重要苗头。初步认定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甘草甜素、斑蝥素、5F(半边旗成分)以及腺苷衍生物有显著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和抗血管新生作用,并对它们的作用机理作了初步研究,为抗肿瘤转移、抗侵袭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2)开展了细胞凋亡机制与凋亡基因表达干扰的研究以及白藜芦醇、喜树碱等多种促进细胞凋亡药物的开发研究,在利用反义核酸和RNA干扰技术选择性封闭凋亡抑制基因bcl-xL,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从而实现鼻咽癌的基因治疗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获得了大量有关鼻咽癌分子水平的资料,为鼻咽癌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鼻咽癌是华南地区特有的疾病,据统计,这些地区的发病率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十倍以上。该研究方向在学术带头人周克元教授的主持下,对华南地区地方疾病鼻咽癌的酶学改变、DNA含量、基因变化等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重组了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并以之转染鼻咽癌细胞,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该项研究从细胞凋亡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入手,进行了bcl-xS促进细胞凋亡的观察,将bcl-xS基因重组后,转染细胞,以观察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用反义寡核苷酸封闭bcl-xL基因,观察bcl-xL基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Caspase相互激活、调控等途径,以了解Caspase调控细胞凋亡的具体过程;已对白藜芦醇、喜树碱等多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药物进行了探讨,以寻找新的促进细胞凋亡的药物。该方向的研究成果“鼻咽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细胞凋亡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分别获2000年度和2003年度湛江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抗骨质疏松中药作用机制及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抗骨质疏松中药新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攻关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新申报4项国家发明专利,共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权,有3个中药Ⅲ类新药和1个Ⅱ类新药在研制中,居国内中药抗骨质疏松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随着世界人口的老化,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在逐年增多,据统计,我国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1.2亿,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这些人群中约占90%,在未来的10年内世界范围内的髋骨骨折人数将达到600万人,而髋骨骨折的病人在1年内将有12%~40%死于各种合并症。因此,防治骨质疏松是抗衰老,延长寿命,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的一个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至今仍未找到理想的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由于长期以来中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缺乏严格的实验和作用机理探讨,国外很多专家对中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仍不十分了解。本研究方向在学科带头人崔燎教授的主持下,从1991年起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以骨组织形态计量学为手段对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研究的实验方法,参照了国际上用大白鼠去卵巢建立动物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思路,先后建立了大白鼠去卵巢、去睾丸、类固醇、羟基脲和环磷酰胺骨质疏松模型,研究用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从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进行再研究。该课题组还建立了骨细胞培养方法,筛选对成骨细胞具有活性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先后发现了中药蛇床子、淫羊藿、人参、丹参、何首乌、甘草等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希望能找到一种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并把这一成分开发成中药新药。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成分作了动物抗骨质疏松模型研究,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进行药理学观察。已发现了两个很有开发前景的抗骨质疏松中药活性成分。本课题组还根据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结果,从骨髓脂肪细胞调控入手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以骨髓基质细胞成骨与成脂转化为靶点,从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寻找能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使该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不向成脂细胞转化,从根本上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通过多年的努力,发现了丹参的水溶性部分有效部位群有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的作用。据此,开展了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群对糖皮质激素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实验,结果表明,以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群为主的“丹参骨宝”对糖皮质激素所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也有预防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丹参素(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抑制由糖皮质激素所致骨髓基质细胞脂蛋白酯酶mRNA表达的升高,并增加成骨诱导I型胶原mRNA和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对骨髓腔骨髓细胞计量学研究进一步证明了骨髓内的脂肪细胞明显减少,而丹参的醇提部位群或纯丹参酮片剂的效果比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群的要差。“丹参骨宝”用于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该新药与目前市场开发用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新药具有明显优点:1)根据中药有效成分药效学结果来组方,属现代中药类,组方简单,非祖传组方;2)作用机制明确,即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尤其可抑制皮质类固醇诱导的骨髓脂肪细胞转化;骨形态计量学显示“丹参骨宝”明显增加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骨量,尤其明显对抗皮质类固醇诱导的骨量丢失;3)副作用极低,长期作用还对脑、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我们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3101162819;发明名称:由丹参水提物或丹参素制备防治骨质疏松新药)。为了阐明丹参有效部位群的抗骨质疏松药理作用,探讨丹参有效部位群的最佳工艺,研制丹参有效部位群的药物剂型,把其开发成一种新型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本研究拟按国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中药、天然药物分类及申报资料2类新药(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群及其制剂)的要求,完成有关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方向获得省自然基金、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湛江市科研经费共约100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厅局级及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权3项。培养出9名骨药理学方向的硕士生,另有10名在读。3、生物活性药物的开发研究方面在利用发酵工程技术筛选植物广谱抗炎药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李延平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利用复合植物药发酵工程技术制得了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新药。现已根据临床疗效筛选出了发酵植物药的种类、确定了比例;探索了培养基、发酵时间、温度、湿度、搅拌次数、通气量等发酵工艺参数。药效学试验表明,该药对被动型Heymann肾炎大鼠有治疗作用,可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含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色念球菌均有抑菌作用;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药临床应用安全可靠。该项目得到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的资助,现已初步建立了质量标准,筛选出的处方已申请国家专利(申请号:200410026970.5)。

科学研究既什么又什么

泷岛
使人占之
一、按照研究目的分类,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类型.1.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探索性研究是一种所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的,并为日后更为周密、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使用这种类型的情况是:对某些研究问题,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大清楚,又缺乏理论根据,这种情况下进行精细的研究,会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问题,以及浪费时间、经费与人力.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参与观察、无结构式访问、查阅文献、分析个案等,常为小规模的研究活动.2.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描述性研究又称为叙述性研究,指为研究结果为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务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和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重点不在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分布状况,而是描述(叙述)分布情况的准确性和概括性.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在于它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样本规模大.一般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有较详细提纲的研究,收集资料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方法处理资料数据,得出以数字为主的各种结果,并把它们推论到总体,既用研究的样本资料说明总体的情况.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都适于叙述性研究.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调查、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发展研究.3.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解释性研究也称为因果性研究.这种研究类型主要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以及其状况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或明白事物和现象的为什么是这样.解释性研究是指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为什么的科学研究类型.因果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某一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有多种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方面的因果关系大都属于后者.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涉及实验或深入到实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事物或问题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在实验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更为严谨和具有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分析.对于这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有实验的与非实验的两种.实验研究还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或称自然)实验研究.二、根据研究的内容可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种类型.1.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基础研究的特点是:(1)以认识现象、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或理论性研究对事物的物性、结构和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解释现象的本质,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或者提出和验证各种设想、理论或定律.(2)没有任何特定的应用或使用目的.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看不出、说不清有什么用处,或虽肯定会有用途但并不确知达到应用目的的技术途径和方法.(3)一般由科学家承担,他们在确定研究专题以及安排工作上有很大程度的自由.(4)研究结果通常具有一般的或普遍的正确性,成果常表现为一般的原则、理论或规律并以论文的形式在科学期刊上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因此,当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对现象的更充分的认识,和(或)当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新的科学研究领域,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时,即视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纯基础研究与定向基础研究的区别如下:纯基础研究是为了推进知识的发展,不考虑长期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也不致力于应用其成果于实际问题或把成果转移到负责应用的部门.定向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期望能产生广泛的知识基础,为已看出或预料的当前、未来或可能发生的问题的解决提供资料.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其研究的特点是:(1)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具体表现为: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2)在围绕特定目的或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3)研究结果一般只影响科学技术的有限范围,并具有专门的性质,针对具体的领域、问题或情况,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3.区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准则:第一,基础研究是为了认识现象,获取关于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应用研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应用目的.第二,基础研究没有特定的应用目的或目标,主要表现在: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的实际应用前景如何并不很清楚;应用研究或是发展基础研究成果确定其可能用途,或是为达到具体的、预定的目标确定应采取的新的方法和途径.三、按照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定型研究和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从研究的逻辑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性研究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2.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它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称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侧重于、且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化探究实验室--思迈数字化探究实验室

故观之名
电车狂
我学校就采购了 这样的一套设备,作为学生 我感觉使用很方便 简单 快捷 节约了很多时间。

科学家们在野外研究动物主要用        ,而在实验室探究动物的某一行为主要使用       。

马蹄第九
赵章
观察法  实验法
试题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科学家们在野外研究动物主要用观察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在实验室探究动物的某一行为主要使用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