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是什么?

海之歌
拉雷手
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分别是直觉观察水平、探究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希望能够帮到您!

"什么是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得其随成
符命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近代。清末张之洞、盛宣怀、康有为、梁启超等学者都曾提出过有关高等教育目标、学制、留学教育的主张。民国时期,随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等的学者开始关注高等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少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等教育文章。新中国建立后,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对探索建立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才真正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一、高等教育科学的起步(1978—1984) (一)高等教育研究的机构和组织的建立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这为我国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的鼓舞下,各地高校加快了教学和科研工作改革的步伐。受政治运动影响中断多年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悄然复苏。潘懋元、刘佛年、朱九思等教育家开始大力倡导高等教育研究工作。1978年,潘懋元发表《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等文章,不失时机地发出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呼吁。他在阐述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重要意义的同时,提出要建立一门高等教育学 。这两篇文章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983年5月27日,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期待已久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终于宣告成立。蒋南翔任会长,何东昌、曾德林、季羡林、唐敖庆、李国豪、钱令希等任副会长,于北辰任秘书长,潘懋元、朱九思等38位高等教育界领导和专家任常务理事。大会通过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章程(讨论稿)》,确定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的研究规划,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高等教育重大问题的协作研究;组织有关高等教育学术会议,交流科研成果和经验;编辑出版有关高等教育的情报资料和学术书刊;开展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发起、筹备和成立,正如中国教育学会给第一次筹备会议的贺电所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这一历时三年多的艰苦工作,实际上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研究史上涉及面广泛、参加人数众多的一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宣传、启蒙和普及运动。这场运动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广泛建立,培养了一大批热心高等教育研究的积极分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后,全国已经设立的地方性高等教育学会和各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联成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网,使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开始向有组织的方向发展,为此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2月,潘懋元拟定的《高等教育学大纲》(讨论稿)经过研究室内部的多次讨论修改后铅印600份,寄发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大纲》发出之后,得到许多单位和学者的热情鼓励和支持。经过几年的艰苦工作,1984年7月,由潘懋元主编的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上册终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下册于次年问世。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研究史上第一部具有相对完整体系的高等教育学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正式建立。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编写第一部《高等教育学》、进行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高等教育科学部分分支学科的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 (三)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开展 研究队伍的建设是影响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积极吸纳高校干部教师加入到高等教育研究队伍外,通过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培养一批专门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人才,是壮大高等教育研究队伍、促进高等教育研究深入和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专门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在这个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探索。 继厦门大学率先招收了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之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工学院等院校也在其后几年陆续开展了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 (四)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 ——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开始起步。 ——“普通教育学科范式”开始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式。 ——科学的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和运用。 二、高等教育研究的拓展(1985—1998) (一)“高等教育研究大国”的形成 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立,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持续、健康、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组织机构、研究人员、刊物、论文、专著等数量都迅速攀升至世界前列,中国从此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大国” 。 1.遍布全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 2.日益壮大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 3.数量众多的高等教育研究刊物 4.层出不穷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 (二)高等教育学科群的形成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建立、改造、发展以及有关的理论研究。 ——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包括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以及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教学工作研究、德育工作研究、管理工作研究等高等教育实践研究。 (三)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 ——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充。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分支学科建设。 ——对高等教育学学科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 三、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进展(1999年以来) (一)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巩固与发展 1.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调整和充实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不同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状况差异很大。大体又分为三类:第一类在研究力量和研究条件上得到充实和提高,有的还成为高等教育学科硕士点或博士点;第二类基本维持原状;第三类在机构改革中被裁员,甚至被撤销或被合并到其他部门。 2.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直到90年代中期,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重大改革,学位点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新出版的高等教育学著作有十多部。作者既有老一代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也有中青年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出版的高等教育学著作相比,近年来出版的一些高等教育学著作在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上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三)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 ——高等教育研究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进一步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更加密切。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

什么是教育学

陌要爱
处乎无响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我国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但是,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罗马的昆体良(公元35—96)等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为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日益丰富。一般认为到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授学》(《GreatDidacticofCom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而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则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什么是教育科研能力?

邢邵
雕琢复朴
教师为什么要搞科研呢?首先我想从整个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创新的需要看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 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也不例外。要搞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有的教师并不否定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认为它是科研人员、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当然,作为教育科研人员,责无旁贷,要搞教育科研。但是作为教师也必须搞教育科研,只有通过科研,才能掌握教育规律,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搞好教育工作。 有些教师认为,教育不就是那么回事,我天天在搞,还能不知道。教师天天搞教育是事实,但是不是真的了解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就难说了。我们现在许多教师做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因此,不是在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是在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不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不按教育规律办事,甚至违背教育规律,因此,事与愿违,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制造了许多教育的悲剧。 再说,社会正在急剧变化,对教育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不开展教育科研,就不能掌握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教育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关于这一点,我想多谈几句。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而产生,为社会和人的发展而服务,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即将步入以知识为主导的社会,这将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的社会。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是每10年翻一番。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大约100万种新书,平均每本300页。1999年,全世界还出版了25亿张CD光盘,拍出4250部电影,网上流通了6000多亿个电子邮件。2000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就有一亿篇。《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总和;在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可以存放两年的《人民日报》的信息量;用一张光盘可以存储一部大百科全书的内容;利用信息高速公路,1秒钟就可以把两年的《人民日报》的信息全部传输完;而一束光纤将可传输现在全世界每一天所有的电话通讯量。最近,美国政府决定,由康柏电脑公司与匹兹堡超级计算机中心联合制造管理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计算机,该机有2728个处理器,每秒钟能运算6亿次,相当于一个人18.6万年的工作量。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当今时代的特征。这个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周期明显缩短,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科技的进步促使经济结构的变化加快,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不断学习,否则就将面临事业或功能性失业的危机;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到来,使地球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新世纪人类将生存在一个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复杂多元的社会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素质,以使自己获得应付各种环境挑战的能力;人口数量的剧增与人口寿命的普遍延长,以及人的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得原来的教育体系无法满足人的学习需要,只有终身教育才能既在相当程度上满足日益增多的教育对象的需求,同时又成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现有教育中偏重识记与考试而脱离生活实际,维学历化倾向严重等弊端,促使人们思索通过终身教育来革除这些弊端。所有这些都要求建立一种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即“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已逐步成为世界主流的教育思潮,对世界教育乃至整个人类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学习化社会”是继终身教育后又一个重要的具有国际性的教育观念。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把教育和学习看成是以主体为核心的一种生活方式。

请问什么是科学研究,什么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什么是心?

所死不同
出门上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即能够独立的变化和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或因素。因变量:即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

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爱如初
神人无功
教育科学研究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也有这么说的:教育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腐女
瞳亮
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回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答体。它包括属于基础学科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属于基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德育原理、教学原理、教育管理学原理,属于分类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职业教育学,属于交叉学科的教育人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社会学等,属于应用学科的各科教学论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科学教育专业包括什么??

鳧鹥
魂狩
您好,科学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掌握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具有从事科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开发的基本能力。这个专业一般在 师范类院校 或者综合性大学 才会有。 下面给一个课程内容给你参考,具体不通学校不同。 科学教育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1.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预修课程:高中数学 主要内容: 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微积分的应用、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的基本知识、多元微分法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等。 教 材:上海师大,高等数学(讲义),内部(该书拟定2005年正式出版),2004年6月. 参考书目: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4版.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例题与习题,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 2. 基础物理学 General Physics 预修课程:高中物理学 主要内容: 以讲授经典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为主,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内容及有关实验,适当介绍近代物理学的内容。 以电磁学和波动光学为重点内容。 教 材:马文蔚改编:《物理学》(第四版)(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程守洙 江之永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光炯等编:《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基础化学 General Chemistry 预修课程:高中化学 主要内容: 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如: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晶体结构、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初步、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沉淀滴定法等定量分析方法等。 4. 普通生物学 General Biology 预修课程:高中生物 主要内容: 包括细胞、植物、动物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等部分。如: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代谢,细胞分裂,植物分类,动物分类,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基因工程,生物进化,生命的自然史,生命与环境,生物圈,生态系统等。 5. 地球与空间科学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主要内容: 地球与空间科学以地球及宇宙空间为研究对象,是科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在现代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21世纪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及自然灾害问题,21世纪也是空间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地球与空间科学研究,不仅在航天、资源勘察、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御等传统领域中发挥作用,在地球环境监视与预测、数字地球等新领域也显得越发重要,对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中学综合课程实验理论与研究 study of middle school integrated science experiment 预修课程:无 主要内容: 《中学综合课程实验理论与研究》是研究中等学校理科实验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各科典型实验教学的基本知识、实验教学的特点、实验教学技能和实验研究方法等。 7. 科学技术与社会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预修课程:无 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宇宙、地球、物质、生命、环境资源等一些问题为线索,帮助科学教师对自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有一个概貌式的了解,并以人类进化、社会的科学文化、自然灾害与防治、现代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讨论,旨在拓展科学教师的知识面,使他们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课程是科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8. 科学教学论 Pedagogy of Science 主要内容: 自然科学教学论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技术学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学科特征在科学教育教学上的反映和应用,是一门边缘性、应用性的学科。在我国,开设统一的自然科学教学论还是一件带有创造性的工作,它包含的内容广泛,影响深刻,但是发展却十分迅速。在本科教育阶段将着重介绍跟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内容。“自然科学教学论”将包括教学基本问题、课堂教学系统、自然科学的常见教学模式、自然科学教学的变革、自然科学的教学评价等。 9. 现代教学技术 Ecational Technology 预修课程:高中计算机 主要内容: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设计、实施、评价并管理那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完整过程。根据该定义,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指导学生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思想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并使之优化的学问。在结构和内容上“教育技术学”地应该归属于现代教育科学范畴,而不是归属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 10. 科学 SCIENCE 预修课程:高中英语 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所涉及的学科包括英语、中学科学、教育和教学等学科。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师范生的科技英语,并了解国外的一些教育理念,为他们今后的全球化的基础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础。 谢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什么是概念的名词解释

列子提履
艾芙莉
百度文库就有的,去文库里搜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