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石材市场调研报告怎么写,最好有范文```急..

鬼教練
风之歌
【报告名称】 2007年中国石材市场调查报告【完成日期】 2007年1月【报告页数】 约85页【中文价格】 印刷版6000 元 电子版 6000元 两种版本 6500元目录第一部分 行业环境 1第一章 2005-2006中国房地产业 1第一节 2005中国房地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1第二节 2006中国房地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5第二节 中国居民居住条件 8一、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析 8二、中国家庭结构变化分析 9三、中国城镇人均居住支出变化 11四、年人均居住面积 12五、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14第二章 中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15第一节 建材行业概况 15一、我国建材行业投资热点 15二、建材行业优先发展领域 16三、我国建材市场发展趋势 18四、我国建材装饰业发展潜力分析 23第二节 装饰建材上市公司分析 24第三章 中国建筑装饰材料市场 26第一节 中国建筑装饰材料市场规模 26第二节 中国建筑材料市场消费现状 26第四章 2006年中国市场销售渠道分析 27第一节 2006年建材销售渠道构成及变化 27一、中国建筑装饰材料业渠道变革动因分析 27二、建材渠道变革带来的影响 29三、建材渠道特点分析 32四、WTO协议中的流通业条款 33五、目前建筑装饰材料渠道的问题及变化 34第二节 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 36第二部分 行业现状 43第五章 中国石材行业现状 43第一节 石材行业总体情况分析 43一、2005-2006年的发展情况 43二、石材产业结构分析 46第二节 技术环境分析 48一、 行业标准 48二、新技术 50第三节 区域市场 53一、广东云浮石材市场 53二、山东莱州石材市场 53三、福建泉州石材市场 55四、四川雅安石材 55第四节 市场细分 56一、天然石材 56二、人造石材 57第六章 中国石材进出口情况 58第一节 我国石材进口分析 58第二节 我国石材出口分析 60第三节 我国石材进出口比较优势分析 63第七章 国际石材市场 65第一节 美国石材市场 66第二节 日本石材市场 68第三节 欧洲石材市场 68第三部分 行业趋势 71第八章 石材市场分析及预测 71第一节 市场规模及使用情况 71第二节 未来市场发展 73一、产品发展趋势 73二、技术发展趋势 74三、市场展望 75第四部分 竞争格局 77第一节 2005-2006石材市场竞争情况 77第二节 主要企业 78一、康利石材集团 78二、威洋石材集团 81三、环球石材集团有限公司 83 图表目录1978—2006年我国城镇新建住宅面积 12006年全国各地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31998—2006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 81978—2006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81990-2006年中国城镇人均居住支出 111995—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支出构成情况 121978—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情况 12玻璃板块2006年业绩一览表 24涂料类上市公司2006年经营情况 252000—2006年中国天然石材出口统计 602006年中国天然石材产品出口量值统计 602006年国际石材市场产量排序 652006年深圳康利石材有限公司简介 792006年深圳康利石材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802006年云浮市威洋石材有限公司简介 812006年云浮市威洋石材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822006年环球石材(东莞)有限公司简介 842006年环球石材(东莞)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85帮你找的...我也不太清楚

最新砂石料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徽之以天
乐园篇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教育幼儿教师A.视图B.数据库C.数据表D.查询return mA.属性B.元组【答案】A12. SELECT-SQL语句是________。【答案】C【答案】6位2.在0~999范围内找出符合下述条件的数输出:该数的值等于该数中各位数字的立方和。input"请输入圆环的内半径:" to r1?"max to min:", max1,max2,max3目录附录一、附表: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3: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附表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5: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6-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8:银行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二、附件:附件1:河道采砂许可证附件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附件3:砂砾石矿检测计算矿产储量说明书/审查意见附件4:采砂权经营协议附件5:河砂料厂立项报告的批复三、附图:1:地理位置图2:采砂区示意图项目名称:######镇###砂石料场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扩建建设地点:############段项目采矿面积3.18平方公里。项目建成后,年产砂石料5万立方米,其中:细砂3万立方米;混合砂1.2万立方米;砾石(1.2cm)0.35万立方米;碎石(1.2cm)0.45万立方米。1、建筑工程:建设厂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作为三江源生态自然保护区腹地之一的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如何写2015石材行业总结报告

天意
卫风
强调管理的重要。没有范文。以下供参考,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所以应该写好几点: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可研报告已就砂石料场的规划,质量、储量、征地移民、剥采比等陈述清楚,请问业主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渐化
肩高于项
沙石料厂建设的工艺方案、设备、土建工程比选,物料运输,当地市场行业分析,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等方面的资料数据均是业主关心的!环保问题,投资,资金来源是自筹还是贷款,项目周边的现状等

谁有"2016-2022年中国高钙石加工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前景调研报告

三年之后
诔曰
  高钙石属于石材行业,也叫石灰石,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石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高钙石也叫石灰石。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石灰和石灰石大量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石灰石直接加工成石料和烧制成生石灰。生石灰吸潮或加水就成为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H)2,可以称之为氢氧化钙,熟石灰经调配成石灰浆、石灰膏等,用作涂装材料和砖瓦粘合剂。应用 碳酸钙是石灰石的主要组成部分,石灰石是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石灰和石灰石大量用做建筑材料,也是许多工业的重要原料。碳酸钙可直接加工成石料和烧制成生石灰。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一般呈块状,纯的为白色,含有杂质时为淡灰色或淡黄色。生石灰吸潮或加水就成为消石灰,消石灰也叫熟石灰,它的主要成分是Ca(OH)2。熟石灰经调配成石灰浆、石灰膏、石灰砂浆等,用作涂装材料和砖瓦粘合剂。  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叫做汉白玉,可直接用来做装饰性的石柱或工艺品;因含杂质而有美丽花纹的碳酸钙叫做大理石,用来做建筑物外墙和内壁的贴面或铺设地面;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石灰石)也可直接用于建房,但石灰石的主要用途是生产水泥。将含CaCO3在90%以上的白石用雷蒙磨或其它高压磨经粉碎、分级、分离,而制得的成品。未来前景不错。前瞻产业研究院有各行各业报告,你可以去找一下

碎石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閟宮
保龄球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卢妍妍年产40万方碎石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河市晨东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三月项目名称:年产40万方碎石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沙洋九曲乡南口村1.1.2建设单位:三河市晨东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采矿面积80亩。项目建成后,拥有每小时产量为100立方米的石料生产线,年产碎石料为40万立方米;每小时产量为20立方米的人工砂生产线一条,年产砂料为7万立方米,一年300个工作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两班倒,年产砂石量为47万立方米。1、建筑工程:办公区、生活住宅区及其附属设施。2、设备项目购置主要生产设备22台(套),其中:挖掘机3台;装载机3台;大小型号自卸车共5台;破碎机2台;反击破2台;制砂机1台;振动筛床2台;洗砂机1台;潜孔钻车1台。项目资金均为企业自筹资金,共计1769元。1、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根据有关规定,公开、公正、公平的取得采石权,通过加大投入进行科学开采,在提高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为建设单位提供稳定的砂石料供应和服务,从而促进建材市场的稳定发展。建设单位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及经济实力。随着我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砂石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面对砂石市场需大于求的状态,项目在运营的同时可以满足其经济效益的实现。项目单位名称: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开放创新水平提升。对于各地开工火热的2二、(5.3.1根据项目建设场址的实际建设情况,

矿山鉴定报告格式

孤女泪
爱很美
  (2006年6月30日)  同志们:  大家好!  从1996年开始,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实施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今天大家会聚一堂,总结回顾十年来的工作,很有必要。高新技术考试工作在这十年中,无论是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成效,参加考试的人数达到三百多万人。部中心一向很重视这项工作,希望这次会议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研讨发展方向,制订今后持续发展规划,为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为加快我国信息化进程,为培养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议已经安排了统考处及有关单位的同志作大会发言,所以这方面我不再多讲,下面我主要借此机会向大家通报一下今年全国统一鉴定工作的一些情况。  一、基本情况  按照《关于做好2006年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函[2006]10号)2006年5月20日-21日,全国统一鉴定考试在北京、河北等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共有二十六万余名考生参加了秘书、营销师(推销员)等十一个职业的鉴定。考试期间,部鉴定中心通过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考试监控平台对二十四个省市的九十七个考场进行了远程实时监控,并派出十个督导组分赴有关地区进行质量督导工作。  从整体上看,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这次全国统一鉴定工作,认真落实了考务管理的各项规定。考试期间,各地考务组织管理规范,考场纪律严格,各考点的监考人员、质量督导人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保证了此次全国统考的顺利实施。  这次全国统考同往年的统考相比,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参加统考的报名人数大幅度增长,达到26.5万人,是历年同期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  这一方面说明,全国统一鉴定工作,经过几年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不懈的宣传推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也说明,职业资格鉴定这种特殊的考试制度,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已经被广大社会劳动者所认同。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正在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通行证”,正在成为劳动者职业生涯的自觉追求。  (二)网络编辑员、理财规划师、广告设计师等三个新职业上半年进行了试验性鉴定,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下半年纳入全国统一鉴定奠定了基础;  按照部办公厅下发的10号文件的要求,2006年上半年举行了网络编辑员、理财规划师、广告设计师等三个新职业的试验性鉴定。试点鉴定表明,新职业的增加,满足了社会上从业者资格认证的需求,促进了从业者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对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扩大职业资格认证的影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下半年这三个新职业将正式纳入全国统考的范畴,全国统一鉴定的职业将达到14个。这对我们的各级组织管理部门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统考职业的数量应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可能太多。要把现有的统考职业做好,做出精品,做出品牌。  (三)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统考远程监控平台进一步发挥作用,监控面扩大,监控质量提高。  上半年统考共对全国二十四个省市的九十七个考场进行了远程实时监控,比去年的监控面有了扩大,由于事先准备充分,监控效果很好。远程监控是预防考试作弊的一种有效手段之一,在考试期间,各视频监控的考场在显著位置上标示:本考场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监控电子眼!旨在提升反作弊的心理威慑力度。这对进一步提高鉴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全国统一鉴定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部领导对这项工作很重视,多次指示要加强这项工作。因此今年部中心在总结前两年对考场使用远程监控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推行实施职业资格工作网鉴定现场的视频监控系统,希望各地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四)扩大了使用智能化考试平台进行试验性考试的职业  采用无纸化考试是我们在积极探索的一种考试方向和趋势,智能化考试能够保障考试公平、公正,提高了考务管理工作效率。从去年开始,我们在秘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两个职业中实行了上机考试的试点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在十二个省近二万名考生中进行了机上考试试点。总体上说,各试点地区无论是组织管理,还是考试环节的过程控制,都比去年有了明显提高。此外,考试技术服务系统也有了进一步完善,基本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现在看来,运用计算机考试方式进行国家统一鉴定试点,是对国家职业资格统一考试手段的有效补充,正逐步被参考人员所认可。在此基础上,今年下半年除了继续在秘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两个职业中进行机考方式试点外,网络编辑员、广告设计师、电子商务师、项目管理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等职业仍全部采用机考的模式。但是作为职业技能鉴定采用机上考试工作仅仅是一个起步,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今后不可能再扩大这种机上考试面,应该在这些考试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机上考试模式,提高考试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希望大家利用这次开会的机会,进一步沟通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  (五)对报考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和二级的考生增加了综合评审考试  根据部办公厅下发的10号文件的要求,在今年上半年的统考中,我们对报考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和二级的考生增加了综合评审考试。考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评审三门均及格,才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和二级证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考试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技能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这五方面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全国统一鉴定工作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是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全国统一鉴定工作的示范性作用并未充分得到发挥,统一鉴定工作的质量管理与整体工作效率并不理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上半年的统考工作结束后,部中心专门召开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和分析当前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下面我将有关问题向大家进行报告:  (一)关于全国统一鉴定考试试卷发生泄露的问题  5月19日晚,北京市鉴定中心向部鉴定中心报告,物业管理员三级试卷在送达考试点时发生试卷袋被人私自拆封的严重泄题事件,部中心在和北京市鉴定中心紧急磋商后,决定紧急启动突发事件紧急预案,从而避免了泄题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另据福建省鉴定中心报告,5月20日晚上福建省的部分考生在互联网上浏览北京“育路社区网站的中国招生考试论坛”时发现第二天考试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三级理论试卷及答案并在相互传阅,该省中心立即进行了调查核实,调查的初步结果证明,福建省未发生泄题事件,并即时将此事上报了部中心。目前部中心已将此案上报北京市公安部门,公安部门已立案侦查,此事件正在处理当中。  按照我部和国家保密局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劳社部发[2000]4号文规定,全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试题和答案,属于机密级事项,按照国家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对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者依照国家刑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两起事件的发生,应该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部里准备在适当时候就此事处理结果向各省进行通报,部中心也准备下发关于加强全国统一鉴定安全保密工作的文件,对各环节上的具体操作程序作进一步完善,各省级鉴定中心要切实加强防范意识,抓好鉴定的质量管理,制定和建立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机制,规范各鉴定考点的行为。各省的地市州考试试卷,由省中心在考试的前一天派专人送达,地市州各考点在考试当天派人取试卷,减少试卷在各考点的停留时间。采取具体的措施,保证试卷的运送保管不出现问题。  (二)关于新职业鉴定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建立了新职业发布制度,加快加大了新职业的开发力度,各地劳动保障鉴定机构也纷纷要求开展新职业的培训鉴定工作。今年部办公厅下发抓紧制定新文件,在加大新职业试验性培训鉴定的管理力度的同时,更要保证新职业的培训鉴定工作规范有序,循序渐进的进行。为此,我提几条要求:  (1)开展试验性鉴定的职业必须是劳动保障部颁布的新职业,并且已颁布了国家职业标准和出版了配套教材。  (2)对于已经颁布的新职业,在国家职业标准正式颁布前地方和行业确有需求,可先行开发试行标准和教材,并报部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考核认证工作。  (3)新职业的试验性鉴定工作由部培训就业司统筹协调,部中心统一组织,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进行试点,试点期限一般为12个月。试点期间的考务管理和质量督导工作,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和省级鉴定中心负责,鉴定合格者,由部中心统一核发职业资格证书。  (4)试点工作结束后,按职业特点分别纳入统考或地方行业管理实施。  近几年,我们建立了新职业发布制度,加快加大了新职业的开发力度,各地劳动保障鉴定机构也纷纷要求开展新职业的培训鉴定工作。号文件中向社会公布了几个新职业。一时不能满足大家的鉴定需求,在此,希望各省能够谅解。同时,为了规范新职业鉴定工作,我们正在抓紧制定新职业试验性鉴定的有关文件,在加大新职业试验性培训鉴定的管理力度的同时,更要保证新职业的培训鉴定工作规范有序,循序渐进的进行。  (三)关于加强对心理咨询师职业考试管理的问题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部中心开始进行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鉴定试点工作,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培训鉴定试点机构,有近六万余人报名参加了考核鉴定。去年专家组根据试点中的情况对标准、教程重新进行了修订并已颁布实施。  由于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各界对该职业的关注程度一直很高,李鹏、吴阶平等国家领导人曾为此职业的开展题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也曾多次进行过报道。在今年三月份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又有代表提交了第3760号《关于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法>的立法及规范我国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行业的提案》。该提案建议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法》,并提议卫生部、人事部、民政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授权中国心理学会对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制定专业资格准入标准和流程、以及专业人员和机构注册体系,制定有关专业伦理规范,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等。该提案人对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培训鉴定了解不够,观点可能有失偏颇,可也表明了对该职业的关注程度。有人在监督检查我们,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个职业做好,有人就会想让我们停止这个职业的鉴定,甚至取而代之。这个职业做不好,可能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个职业,损害的可能是整个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劳动保障体系的威信!  目前,报考此职业人员的热度仍然较高,上半年就有18000人左右,达到了参加去年全年鉴定量的75%。此次考试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发现一些省的资格审查条件较松,有个别的省还在自行组织考试,个别机构跨省招生考试以及培训机构之间争生源互相拆台等问题。而且在上半年的考试中,出现了个别有心理问题的考生考试中紧张,出现了问题。  为此请各省对这个职业管理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1)要按照国家标准严格审查考生的资格报名条件。  (2)要积极与培训机构做好沟通,了解参考学员的情况,不断提高培训和考试的质量。  (3)今后无特别特殊的原因,不另行动批准此职业的专场鉴定,一律按办公厅公布的考试日期执行。  (4)进一步加强该职业的正面宣传报道。例如去年5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新职业新创造为题专此对心理咨询师职业做了14分钟的介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关于部分统考职业资格条件报考问题和对部分职业下放各省组织考试问题  部分省一直在反映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参加统考职业考试报名的问题,一是不同职业的同一等级的报名条件不一致,对学生有影响。如助理物流师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大专学历,从事本职工作一年可申报,而助理物业管理师却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才可申报。二是目前知识技能型职业资格条件的限制,在部分职业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能报五级和四级,不能报三级,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发展。如秘书这个职业,三级是要本科毕业,连续2年工作经验。  满负荷运转状态,因此也影响了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部中心计划从明年开始向地方下放部分统考职业,下放地方前我们所需准备的具体事宜事先以文件的通知各省。由各省来进行运作的国家已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收费调整为收支二条线的统一管理,不再是单一统考项目收费,经费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已随着新职业的公布,若逐年增加全国统考职业,就目前部中心的人力、财力而言,已成满负荷运转状态,因此也影响了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  (五)关于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职业的考试问题目前部分省对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这个项目的开展有一些想法,在此我解释一下。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是国务院保留的六类资产评估师之一,该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税基的确立,关系到国有资产是否流失,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控制和提高培训质量,严格执业准入,按照国务院“严格评估专业资格设置管理”的要求(国办发[2003]101号)以及原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规范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2]825号)精神,“对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的培训、考核、颁证工作实行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考核、统一证书的原则”。  为方便各地区的估价师鉴定工作,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通知》(劳社厅函[2005]186号,以及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布的《关于印发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职业资格鉴定试点鉴定方案的通知》(劳社鉴发[2005]22号),明确了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鉴定试点工作的要求和程序。  对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的管理不能按照其它职业的方式来要求,应该按照特殊行业的管理方式来处理。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的培训鉴定工作是全国的一项整体工作,应该从全局的角度审视和考虑,希望各地能积极配合部里的工作,共同推进该职业的鉴定工作。  三、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和要求  关于今年下半年的主要工作,重点仍然是11月份的全国统一鉴定,希望各地在认真总结上半年统考工作经验的同时,对下半年的统考也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此外对几项具体工作,部中心已做出了安排:  (一)对下半年统考之前,部分省提出继续开展理财规划师、广告设计师、网络编辑员等职业的试验性鉴定工作,由部中心审批后统一集中组织,初步安排在9月23日-24日举行。  (二)对部分业的高级别的试点工作,初步安排在11月统考工作结束后的时间内进行,无特殊的原因,其他时间部里不再另行组织安排考试项目。请各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前进行安排。  (三)今年下半年的全国统一鉴定共有七个职业进行上机考试,除秘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继续进行机考试点外,电子商务师、项目管理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网络编辑员、广告设计师职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考试全部在机上进行,企业信息管理师二级和项目管理师二级的综合评审采用纸笔作答的方式进行。针对上半年机考中在报名程序、数据传输上出现的问题,部中心正在研究制定智能化考试的管理办法,不久将下发各地执行。  同志们,今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的通知,不久前劳动保障部又召开了全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视频会议,张小建副部长在会上做了贯彻落实15号文件,强化质量管理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重要讲话,对学习好中央15号文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下半年的全国统一鉴定工作要紧紧围绕着中央15号文件和部里的工作部署,以质量管理为重点,认真抓好落实。各地区要严格执行部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规程》和部中心印发的《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务管理细则》中的规定,严格按照考务管理的工作流程操作,特别要强调一点,未经部里同意,各地区不能单独开展统考职业的鉴定。  同志们,做好全国统一鉴定工作,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健康持序的向前发展,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新局面。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职业资格鉴定这种特殊的考试制度,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已经被广大社会劳动者所认同

重庆市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非量
始吾弗信
2005年是重庆市国土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后正式运行的第一年,在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我市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为动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获得多项表彰。●全国试点单位江津市的规划修编大纲已经国土资源部评审通过。●《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通过实施中期评估,获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重庆市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4个重要矿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试点单位之一。●合川、永川等地处置低效利用土地效果明显,万州区积极造地和盘活低效利用土地的做法得到国土资源部、市领导的表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在头版进行了专题报道。●加强优质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实施了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1.47万公顷基本农田综合整理项目。一、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状况重庆市土地总面积822.69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85%。2005年末,重庆市农用地694.50万公顷,较2005年增加0.01%;建设用地56.91万公顷,较2005年增加1.83%;未利用地71.28万公顷,比2005年减少1.53%。如图1、表1所示。表1 2005年重庆市土地资源情况图1 2005年重庆市土地利用构成(二)土地利用情况1.农用地2005年,我市农用地694.50万公顷,年内减少0.93万公顷,年内增加1.03万公顷,增减相抵净增0.10万公顷,主要是由于未利用地的荒山造林和土地开发利用量大于建设占用所致。本年度农用地的内部结构调整数据量较大,变化幅度集中体现在耕地、园地和林地上。耕地由2004年的228.74万公顷下降到2005年的226.27万公顷,净减少了2.47万公顷(其中减少为可调整地有0.38万公顷)。耕地减少去向:①建设占用耕地0.56万公顷,占耕地减少总量的17.94%,较2004年同期建设占用耕地减少0.35万公顷。建设占用耕地主要去向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城镇建设与过境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0.38万公顷,占耕地减少总量的12.33%,主要为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步伐,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民自发产业结构调整。③生态退耕2.10万公顷,占耕地减少总量的67.82%。④灾毁耕地0.01万公顷,占耕地减少总量的0.33%,主要集中在酉阳县和秀山县,灾毁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植被很差、地质结构不稳定的山体两侧,导致地质滑坡以及季节性洪水,这些基本难以复垦。⑤其他原因减少耕地0.05万公顷,占耕地减少总量的1.58%,主要集中在大足县,面积为0.03万公顷,属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耕地增加来源:①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0.56万公顷,占耕地增加总量的90.17%,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开发整理的力度较大。②农业结构调整和其他增加耕地0.06万公顷,占耕地增加总量的9.83%。主要是农民自发地把一些低产量收益的园地和荒芜的林地改造为耕地。③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37.47公顷,主要是荒草地开发变成园地,主要分布在綦江县。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为226.27万公顷,加上可调整地3.93万公顷,合计230.20万公顷。2005年,全市加强优质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实施了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1.47万公顷基本农田综合整理项目。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六个不准”,建立基本农田补划工作程序和验收技术规范,全市增加补划基本农田2 900公顷。2005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0.55万公顷,其中,往年批准本年度实际变更占用耕地0.36万公顷,本年批准本年实际变更占用耕地0.19万公顷,未批先建占用耕地28.59公顷。同期耕地增加0.63万公顷,其中,除去农业结构调整和其他增加耕地0.06万公顷,加上37.47公顷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2005年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0.57万公顷。2005年全市补充耕地和建设占用耕地相抵,实现了占补平衡并节余耕地0.01万公顷。2.建设用地2005年,建设用地为56.91万公顷,较2004年度净增1.02万公顷。其二级地类较去年均有增加,增幅较大的主要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较2004年净增0.56万公顷。交通用地较2004年净增0.28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较2004年净增0.16万公顷。3.审批建设用地情况2005年审批建设用地中省级政府批准5 485.05公顷,较2004年增加44.37%,征地总费用46.83亿元,安置农业人口 55 462人。其中农用地转用 3 860.75公顷,增加52.09%,农用地中耕地转用2 913.65公顷,增加49.50%。在审批建设用地中,分批次建设用地1 713.90公顷,单独选址建设用地3 771.15公顷。单独选址中交通运输用地790.8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53公顷。(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2005年重庆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验收项目总计142项(全为地方投资项目),涉及土地面积1.33万公顷,增加农用地0.46万公顷,其中耕地0.48万公顷,完成投资额2.82亿元。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05年末,全市的净耕地系数仅为0.738 1,现有农田中普遍存在田块分割细碎、田坎过多的现象,加之相当多的地区存在田间道路沟渠未连通、农田基本设施不完善、零星地和插花地较多和农村居民点布局零散,土地利用状况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实施土地整理,整治道路沟渠,平整归并零散地块,充分利用零星土地,对宜耕坡地实行坡改梯工程,有条件的可结合农村居民新村建设,对原分散的居民点实施迁村并点、退宅还田等措施,预计可通过实施土地整理新增有效耕地约5万公顷。据调查,全市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未利用土地中,可开垦为耕地的仅有2.01万公顷,其中1.61万公顷集中分布在开发难度较大的东南各县。交通条件、水利条件相对较差。可根据全市的人、财、物力情况,合理开发未利用地。预计通过实施土地开发可新增有效耕地约为1.5万公顷。全市历来重视灾毁耕地复垦工作,但由于复垦后与灾毁前对比,新增耕地面积有限,预计通过土地复垦新增有效耕地面积0.1万公顷。综上所述,全市新增耕地的潜力总和约为6.6万公顷。二、矿产资源(一)矿产资源状况至2005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68种(含亚矿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54种,开发利用的矿种39种。由于受采出量、损失量、勘查增减、重算增减影响,煤炭、锰矿、铝土矿、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岩、砖瓦用砂岩、陶瓷用砂岩等资源储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表2)。表2 重庆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2005年重庆市地质勘查经费投入1.72亿元,较2004年增长104.5%,其中,中央财政拨款0.10亿元,地方财政拨款0.46亿元,企事业资金1.16亿元,分别较2004年增加55.74%,217.87%,82.62%。在地质勘查中,新发现石英砂矿产地1 处,预测资源量2 025.00 矿石万吨;新查明矿产资源9处:其中煤矿3处,资源量217 020千吨;锰矿3处,资源量469矿石万吨;铝土矿1 处,资源量4 341 矿石万吨;金矿1 处,资源量530金属千克;炼镁白云岩矿1处,资源量49 757矿石万吨。2005年重庆市地质勘查投入经费主要投向为:煤0.73亿元,地热0.48亿元,铝土矿0.34亿元,以上三类矿种勘查投入占总投入的90.58%。(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2005年全市共颁发采矿许可证3 544个(包含以往年度颁发持续到2005年有效的采矿许可证),较2004年增加8.38%,批准登记面积1 602.72 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301.05万元。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看:内资企业颁发3 532个(以私营企业为主),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个,外商投资企业7个(图2)。图2 2005年重庆市颁发采矿许可证(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情况2005年,全市共颁发勘查许可证122个(包含以往年度颁发持续到2005年有效的勘查许可证),较2004年增加177.27%,批准登记面积1 713.76 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17.13万元(图3)。图3 2005年重庆市颁发勘查许可证(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情况2005年全市新立勘查许可证101个,其中,煤矿勘查许可证占48.36%;批准登记面积共1 713.76万元,收取探矿权使用费17.13万元(图4)。2005年新立采矿许可证共3 544个,其中,煤矿采矿许可证占41.03%;批准登记面积共1 602.72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301.05万元。图4 2005年重庆市颁发勘查许可证(按专业性质分)情况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重庆市的矿业逐步形成了地质勘查、矿山设计、开发、科研、教育基本配套的矿业体系。全市开发利用矿产54种,各类生产矿山5 466个,其中能源矿山1 549个,金属矿山88个,非金属矿山3 780个,其他矿山49个。全市矿山企业从业人数23万人,矿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左右,矿业及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左右,矿产品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左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05年重庆市主要开发利用矿种包含能源矿产中的煤、地热,以及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稀散稀土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三、国土资源市场(一)土地市场1.土地市场治理整顿2005年重庆市合理制定农用地转用、土地供应年度计划,严格建设用地预审,加强经营性土地出让计划管理,保持适度的土地投放量和投放节奏,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重点保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公益项目的用地需要。加强土地储备、整治计划管理,支持和指导土地储备机构科学合理开展储备和整治工作,建立建设用地“蓄水池”,提高政府土地调控能力。加强对园区工业项目土地投入产出率的审查和考评。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供应控制指标,对超过控制指标要求的项目,核减用地面积。把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率纳入对区县(自治县、市)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认真开展存量土地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的家底。合川、永川等地处置低效利用土地效果明显,万州区积极造地和盘活低效利用土地的做法得到部、市领导的表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在头版进行了专题报道。2.土地一级市场2005年重庆市继续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加大土地市场化配置力度。全年共计出让土地2 645宗,面积4 036.07公顷,土地纯收益70.95亿元;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 966宗,面积 2 222.26公顷,占全年出让土地的 55.06%(2004年为38.38%,提高了16.38个百分点),土地纯收益54.61亿元,占全年出让土地纯收益的76.96%(2004年为56.94%,提高了20.02个百分点);从土地用途分类来看: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中,以住宅用地为主,面积为1 973.96公顷,占88.83%;纯收益为47.69亿元,占87.33%(图5~图6)。图5 2005年土地出让面积比例(按出让方式分类)情况图6 2005年土地出让面积比例(按土地用途分)情况3.土地二级市场2005年重庆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35 764宗,面积11 122.17公顷,金额608.68亿元。从土地用途来看:住宅用地面积 2 921.14公顷,占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面积的26.26%(2004年为32.25%,比重下降了5.98个百分点),金额333.53亿元,占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54.80%(2004年为31.58%,比重增长了23.22个百分点)。2005年重庆市转让土地20 010宗,转让土地面积520.68公顷,转让金额19.75亿元。转让以住宅用地为主,面积341.11公顷,转让金额14.02亿元。(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1.矿业权市场建设2005年重庆市扎实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整顿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制订实施方案,迅速启动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加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力度,建立矿业权有形交易市场和出让公示制度,规范出让程序。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2005年重庆市出让探矿权1宗,出让方式为申请审批,合同金额43.28万元。出让采矿权1 547宗,合同金额1.96亿元,其中以“招拍挂”方式出让580宗,占出让采矿权总宗数的37.49%(2004年为8.3%,比重提高了29.19个百分点),合同金额1.85亿元,占全市出让采矿权合同金额的94.59%(2004年为16.86%,比重提高了77.73个百分点);从矿种分类看:采矿权出让主要集中在煤(504宗)和建筑石料用灰岩(520宗)。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在矿业权转让中,采矿权转让共76宗,转让价款1.62亿元,其中出售54宗,出售价款0.36亿元,其他22宗,价款1.26亿元。从矿种分类看:采矿权转让主要集中在煤(68宗),转让价款1.61亿元。其他还有铅锌矿、水泥用灰岩等(图7)。图7 2005年采矿权转让(按矿种分类)情况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一)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05年重庆市结转上年土地违法未结案件86件,涉及土地面积18.17公顷,其中耕地12.42公顷。2005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2 663件,比2004年增长11.89%,其原因是全市对违法用地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清查处理“以租代征”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违反土地用途管制等行为,严肃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大要案,有效地制止了非法占地行为。2005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中,主要是个人违法案件,共2 474件,占92.9%,本年违法涉及土地面积224.56公顷,其中耕地100.63公顷。2005年土地违法立案1 993件,主要是个人违法案件,为1 825件;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涉及土地171.46公顷,其中耕地69.14公顷;本年结案2 008件,结案涉及土地面积186.97公顷,其中耕地80.69公顷。2005年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拆除构建物90 364平方米,没收构建物125 922.5平方米,收回土地17.41公顷,其中耕地13.73公顷,收取罚没款957.18万元。(二)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05年,全市认真开展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以生产矿山全面排查、勘查项目全面检查、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清查为主要内容的“三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得到国家联合督察组的充分肯定。2005年结转上年地矿违法未结案件11件,本年立案695件,本年结案686件,其中,无证开采611件,占结案总数的89.07%;越界开采43件,占结案总数的6.47%;非法转让采矿权8件,其他3件。年末未结案件20件。2005年当年立案案件中,按违法主体划分,个人673件,占立案总数的96.83%。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2005年全市圆满完成“四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立法、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促进了依法行政。按照我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制定用地环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2005年结转2004年未审结行政复议36件。申请行政复议332件,其中行政处罚13件,行政强制措施39件,行政不作为3件,其他277件;本年受理173件,本年审结296件,其中维持原行政决定257件,责令履行1件,撤销3件,撤回申请35件,本年未审结行政复议39件。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2005年重庆市国土资源系统共有行政机构45个,其中省级1个,年末从业人员2 517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 000人。在行政人员中,有研究生73人,大本及大专1 814人。直属事业单位303家,从业人员5 735人。2005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收入总额3.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2.49亿元,其他收入1.16亿元。全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0万,其中国家资金100万。2005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参加干部培训592人次,其中党校学习255人次,行政学院培训43人次,其他294人次;参加学历教育126人次,其中参加博士生教育5人。七、问题与建议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②传统用地方式与节约集约用地的矛盾比较突出;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建议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并重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土地资源;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优先支持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监管体系,切实抓好保护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增强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用地预审、用途管制、指标调控、定额管理和批后检查等规定,加强部门联动,落实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营性用地供应、储备土地整治和出让的计划管理,确保土地供应总量适度、结构优化、区域均衡、价格合理。3.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大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控划拨用地范围和程序,严卡协议出让最低价;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使用存量土地;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情况与用地计划挂钩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情况跟踪管理制度。4.科学编制新一轮规划,发挥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加强同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注重理论和方法创新,坚持开门规划和公众参与原则,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强制性,加强保障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研究,确保规划得到有效落实。5.切实加强地质工作,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要求,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地质工作;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重点查处越层越界开采及非法转让矿业权行为,严格执行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建立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加强市场监管。(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建议(1)加强综合统计和专项统计,建立统计责任追究制度。(2)完善季度形势分析制度,不断增强分析的针对性和时效性。(3)加快建立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推进行业信息化工作。(4)完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安徽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红木林
决然无主
2005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在各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工作部署,抓住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效能建设,圆满地完成了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年度任务。一、土地资源坚持建设项目用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有力地保证了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的需求。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引导目光向内,尽可能使用已有建设用地。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执行有关用地定额和投资强度的规定,把好供地关。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行按建设项目考核占补平衡。全年新增耕地9 602.97公顷(14.4万亩),全省连续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一)土地资源状况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农用地11 212 106.85公顷,建设用地1 621 771.75公顷,未利用地1 178 700.56公顷,分别占统计地类总面积的80.00%、11.60%、8.40%。在农用地中,耕地5 734 586.84公顷,园地342 070.16公顷,林地3 599 492.75公顷,牧草地28 554.59公顷,其他农用地1 507 402.51公顷,分别占农用地的51.20%、3.10%、32.10%、0.20%、13.40%。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 302 398.5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91 982.2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27 390.98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80.30%、5.70%、14.00%。在未利用土地中,未利用土地321 865.42公顷,其他土地856 835.14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土地的27.30%、72.70%。(二)土地利用情况1.农用地2005年全省年初农用地面积11 219 965.99公顷,年内减少16 422.93公顷,年内增加8 563.20公顷,年末面积11 212 106.85公顷。年内耕地减少12 956.40公顷,减少的去向主要为:各类建设占用8 367.76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 272.10公顷、生态退耕728.59公顷、灾毁1 252.36公顷。新增耕地9 602.97公顷,其中开发、复垦、整理增加8 223.31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增加1 440.96公顷。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保持在5 137 820.68公顷。年初面积5 152 029.06公顷,其中耕地5 059 541.25公顷,年末面积5 137 820.68公顷,其中耕地5 025 845.94公顷。2005年建设占用耕地8 367.76公顷,新增耕地9 603公顷,耕地占补平衡有余。2.建设用地2005年审批建设用地13 281.13公顷,其中农用地9 411.82公顷,耕地7 042.42公顷。与2004年批准建设用地基本持平。新批建设用地中分批次用地7 794.06公顷,其中商服用地707.43公顷,工矿仓储用地3 209.84公顷,公用设施用地1 527.70公顷,公共建筑用地1 017.29公顷,住宅用地1 031.55公顷。与2004年相比商服用地、公用设施和公共建筑用地大幅增加,住宅用地也增加较多,表明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步伐;工矿仓储用地基本持平。单独选址5 598.87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3 573.0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69.80公顷。与2004年相比单独选址建设用地增加较多。征收农民集体土地13 176.22公顷,其中农用地9 377.88公顷,耕地7 029.34公顷,征地总费用446 648.31万元,安置农业人口119 900人;与2004年相比多征用2 000多公顷。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黄山市征用土地量都在500公顷以上,占全省征用土地的32%。上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用地量增加较多。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2005年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共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 888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38个,市级项目720个,县级项目1 128个,总投资额为57 345.01万元;基本与2004年持平。增加农用地总面积14 885.34公顷,其中耕地13 138.89公顷;与2004年相比略有增加。土地开发投资额24 701.27万元,增加农用地6 976.22公顷,耕地6 532.82公顷;比2004年有所增加;土地整理投资额10 531.89万元,增加农用地1 884.50公顷,耕地1 816.12公顷;与 2004年基本持平;土地复垦投资额 22 111.85万元,增加农用地6 024.62公顷,耕地4 789.95公顷,比2004年有所增加。全省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特点是以开发和复垦为主,开发和复垦增加的农用地13 000.84公顷,占总增加农用地的87.34%;投资比重占总投资的81.63%。二、矿产资源(一)矿产资源现状截至2005年底,全省发现矿产138种,被列入《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76种(石油、铀矿、地热、矿泉水、地下水未列入)。矿产地4 582处(含共伴生矿产和小矿)。在探明资源储量中,煤、铁、铜、硫铁矿、石灰岩、石膏矿等6种资源构成了全省矿产资源主体,用潜在价值衡量,约占比重的85%;凹凸棒石粘土、膨润土、方解石、明矾石构成了全省特色矿种。探明资源储量在全国居前3位的主要矿种有:硫铁矿、方解石、明矾石、凹凸棒石粘土。探明资源储量在全国排第4~10位的主要矿种有:煤、铁、铜、石膏、膨润土、水泥用灰岩、芒硝、长石、陶瓷土等。全省2005年度资源储量总量与2004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主要原因是两个:①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增长较快;②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除统计上表矿区外,还涵盖了全部持证小矿山。(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2005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51 523.89万元,较2004年增加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937.5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6 094.32万元,企事业资金44 492.07万元;主要以企事业资金为主。资金投向主要是煤、铜、铁、金和多金属。按矿产种类依次分为:能源矿产32 684.50万元,占投入总额的63%;金属矿产2 554.50万元,占7%;非金属矿产占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科研占4.8%;非金属矿产大幅下降。表明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在不断加强。新查明一批矿产资源。主要有水泥用灰岩、溶剂用灰岩、锌、金和铁。提交地质资料399份。其中,区域地质调查3份,固体矿产勘查336份,水文工程8份,环境6份,地质科研35份。提供查阅人次1 074人次,查阅1 791份次。较2004年略有增加。(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2005年颁发有效勘查许可证655个,全部为国有企业。2005年有效采矿许可证3 412个。按经济类型分依次为私营企业2 161个,集体企业848个,国有企业64个,有限责任公司123个。这4种经济性质的企业占了全部企业数的93%,其他经济类型只占7%。私营和集体企业占了88%的份额,已经成为矿产开采的主要力量。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2005年底已开发利用矿种92种(含亚种),各种经济类型矿山6 624个,矿业从业人员45.52万人,年产矿石量2.96亿吨,矿业总产值364.2亿元,矿产品年销售收入354.17亿元,矿业利润43.13亿元。矿石产量、产值、利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主要是煤炭行业有较大的增长,2005年煤炭产量达到7 794.25万吨,比2004年增长389.88万吨。三、国土资源市场(一)土地市场1.土地市场建设国有土地市场在治理整顿中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与省监察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违反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定行为行政处分办法》,开展了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情况专项检查,重点防范假招标、假挂牌。国有土地配置逐步纳入市场经济轨道,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基准地价定期更新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省土地出让金达217.66亿元,与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收入176.60亿元,比2004年略有增加,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和立法试验工作稳步推进。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继续深化,对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中清理出来的问题迅速整改,及时处理了国土资源部13件重点督办件,确保了全省农用地转用审批及时恢复;会同省发改委对拟保留的省级以下开发区做好进一步整改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审查;划定了已公告的4个国家级园区界址。2.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以出让方式供应面积5 671.14公顷,成交价款2 176 610.06万元,与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招标出让面积114.81公顷,成交价款89 883.41万元;拍卖出让273.90公顷,成交价款217 924.49万元;挂牌出让2 375.71公顷,成交价款1 458 228.61万元;协议出让2 906.72公顷,成交价款410 573.55万元。租赁面积348.67公顷,租金709.18万元。划拨方式供应3 406.30公顷,较2004年度大幅增加。土地供应主要以挂牌、协议、划拨为主。土地供应按用途构成依次为工矿仓储用地2 479.23公顷,住宅用地2 105.32公顷,商服用地856.30公顷,此三项用地占供地总量的95%。用途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由2004年的以商服用地为主变为以工矿仓储和住宅用地为主。3.土地二级市场土地二级市场发生土地使用权转让 41 027宗,面积 6 083.56公顷,转让金额447 751.58万元,与2004年比较宗数和面积都有大幅增加,转让金额却没有增加。出租7 312宗,出租面积126.78公顷,租金8 260.20万元。与2004年相比宗数和面积没有增加,租金却大幅度增加。抵押6865宗,面积28871.55公顷,抵押价款2675321.86万元;贷款金额1254701.76万元。与2004年相比面积和金额都有成倍的增长。转让土地的用途依次为工矿仓储用地4 829.81公顷,商服用地733.97公顷,住宅用地505.12公顷,三项占转让总数的99.70%。出租用途主要是商服用地。抵押用途依次为住宅用地15 641.79公顷,商服用地7 558.11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 580.07公顷。(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国土资源部两权招拍挂暂行办法出台后,及时组织了一次全省范围的矿业权市场建设情况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市场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矿业权市场出让范围,有力地推进了矿业权市场建设,制定了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招拍挂出让计划并公布实施。2004年省级财政收回矿业权价款3.72亿元,显化资源性资产近70亿,维护了国家权益,促进了矿业集约经营和招商引资。淮北、宣城、池州、巢湖等地积极推进矿业权的招拍挂出让,矿业权市场较为活跃。2005年全省共有偿出让矿业权2 026宗,价款7.19亿元。市场化配置矿产资源,既强化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和有偿使用意识,显化了资源性资产,又促进了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招商引资。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2005年探矿权出让12宗。其中,申请审批8宗,拍卖1宗,挂牌3宗。出让交易金额22 432.10万元,较2004年大幅下降;出让的矿种达到8种,出让的主要矿种是铁矿5宗,出让金额19 839.00万元;其次是钼矿1宗,出让金额1 820.00万元;煤矿1宗,出让金额613.00万元,铜矿1宗,出让金额77.00万元。这四种矿产的出让金额占总金额的99.60%。采矿权出让2 014宗。其中,行政审批1 578宗,招标13宗,拍卖26宗,挂牌397宗。出让金额49 529.58万元,由于2004年数据不全,因此变化较大。出让矿种达到46种之多,出让的主要矿种是建筑石料用灰岩621宗,砖瓦粘土537宗,煤167宗,水泥用灰岩147宗等。3.采矿权二级市场采矿权转让89宗,转让价款7 787.45万元。其中,出售82宗,价款6 850.75万元;作价出资1宗,价款660.00万元。转让矿种达18种,主要矿种是煤、铁、铜等。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05年发现违法案件3 596件,其中历年隐漏357件,本年发生3 239件。涉及土地面积1 033.69公顷,其中耕地702.94公顷。涉案主体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分别为419件和3 049件,涉及土地面积分别为709.53公顷和193.00公顷,分别占涉及土地面积总数的68%和18%,反映了违法案件的广泛性和普遍性。2005年立案2 134件,其中历年隐漏323件,本年发生1 811件。涉及土地面积655.61公顷,耕地381.99公顷。其中未经批准占地1 339件,涉及土地面积349.41公顷,占立案总数的62%。本年结案2 399件,处理历年隐漏案291件,涉及土地面积128.5公顷,耕地48.37公顷;处理本年发生案1 668件,涉及土地面积486.82公顷,耕地311.68公顷。通过依法处理收回土地118.69公顷,耕地14.08公顷,拆除构建物2 694.59百平方米,没收构建物1 844.41百平方米,罚没款2 605.55万元。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05年发现违法立案查处266件,全都是矿山企业的违法行为,其中违法开采259件。违法开采主要是无证开采和越界开采,分别是214件和38件。本年结案255件,其中处理无证开采194件,越界开采37件;未结案34件,共罚没款506.22万元。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在行政复议方面,全省共有行政复议申请53件,2005年受理53件,审结52件。在审结案件中维持38件,变更1件,撤销6件,撤回申请7件。与2004年相比行政复议申请数有所增加。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由于市、县级国土资源机构改革趋于完成,只有少数几个县正在改革之中,机构人员总数基本稳定。全省国土资源管理人员4 430人,比2004年有所减少。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 999人,比2004年减少16人。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研究生76人,大学本科及大专3 008人,高中及中专1 258人,初中及以下88人。年末平均从业人数4 438人。经费收入81 275.6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62 654.26万元,其他收入18 621.39万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 100万元,其中国家资金490万元。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直属机构515个,职工数6 745人,机构和人员都较2004年下降。乡级土地所1 411个,人员6 632人,基本与2004年一致。2005年全省参加各种培训人数达147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25人次,行政学院学习43人次,参加其他院校培训79人次。学历教育51人,其中,硕士1人,大学本科18人,大专32人。官方服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