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临澧县石膏矿资源现状 调查报告

暴脾气
掠骨者
石膏矿在世界上分布广泛,遍布于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储量巨大,但缺乏较准确的统计数据。世界石膏储量约为24亿t,美国和加拿大的储量占其中的49%,英、法、德诸国的储量也占重要地位,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俄罗斯等国的储量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中国石膏矿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广泛,已发现矿产地600多处,据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1986年预测,中国石膏矿E级储量资源6 658亿t,F级储量资源可达76 492亿t。截止1996年底止,在23个省、自治区中,已有探明储量的矿产地共有169处,其中:大型矿79处、中型矿34处、小型矿56处;累计探明石膏矿石储量B+C+D级579亿t,除历年消耗矿石储量近3亿t左右外,全国保有石膏矿石储量B+C+D级576亿t,居世界第1位。 储量最多的为山东省,保有石膏矿石储量375亿t,占全国石膏矿石总保有储量65%;其次为内蒙古、青海、湖南、湖北、宁夏、西藏、安徽、江苏、四川10省、自治区,保有石膏矿石储量各为35~10亿t,共计保有储量160亿t,占全国石膏矿石总保有储量的27%;河北、云南、广西、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广东、吉林9省、自治区保有石膏矿石储量各为10~1亿t,共计保有40亿t,占全国石膏矿石总保有储量的7%;贵州、江西、辽宁、新疆4省、自治区保有石膏矿石储量各为1~0.4亿t,共计保有3亿t,为全国石膏矿石总保有储量的1%。在保有储量的矿产地中,有34处(大型矿22处、中型矿4处、小型矿8处)近期难以利用,共计保有石膏矿石储量407亿t,占全国石膏矿石总保有储量的71%。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与盐共生的大汶口盆地石膏矿区,与自然硫共生的泰安市朱家庄石膏矿区及平邑盆地石膏矿区,这3处规模特大的石膏矿区保有近期难以利用的石膏矿石储量360多亿t,其次分布于西藏、四川、安徽、广西、内蒙古、云南、河北等省、自治区。这些矿产地近期难以利用的原因是由于矿体埋藏深,或矿石品位低,或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矿区交通运输条件差,或矿山采选难度大等,以致近期利用其经济效益差。

邳州市四户石膏矿()

各有仪则
神薙
四户石膏矿位于邳州市市府北部四户一带,与山东省苍山县为邻。从矿区向南35公里至邳州市与陇海铁路相连接,向南西可与京杭大运河相通,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矿区处于东西向展布的底阁—四户断陷盆地东段,向西延伸到山东省境内。石膏矿赋存在下第三系官庄组二段中部含膏岩系中,有五个矿层,呈单斜产出,走向295°—305°,倾向北东,倾角2°—10°。控制矿层长2625—16300米,宽2650—6400米,单矿层平均厚度12.03—18.62米,5层矿层平均总厚度70米。其中Ⅲ矿层规模最大,其次为Ⅳ、Ⅱ矿层。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膏,次为硬石膏。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石膏型(占矿区总储量的90%),少量硬石膏型、硬石膏—石膏型及石膏—硬石膏型。矿石的自然类型主要为角砾状矿石、块状矿石,次为条带状矿石,少量纤维状矿石、雪花状矿石。矿石含CaSO4·2H2O+CaSO4一般在60%—95%,各矿层品位沿走向、倾向变化不大,普查区内矿石总平均品位69.40%,其中Ⅰ级品占35%左右;西部董家矿段平均品位76.04%,大部分为Ⅰ级品。矿床成因类型属内陆湖相沉积矿床。四户地区含膏地层是在找煤工作中发现的。1973—1974年,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团四营在物探八营及地震一队配合下,在邳北开展地质、物探找煤工作,先后施工9个钻孔,编制了基岩地质构造图及新生界地层等深线图,提交了《徐州东郊地区找煤小结》,在邳8孔下第三系泥岩中见有多层石膏,为在该地区普查石膏矿提供了信息。1973年5月—1976年10月,江苏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三分队在开展1∶20万徐州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四户地区划归韩庄—四户地堑,将下第三系官庄组之岩性与山东省蒙阴地区官庄组岩性进行对比,在其中部见夹透镜状、条带状或线状石膏。1976年底—1980年初,江苏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进行1∶20万江苏省区域地质调查总结,提交了《江苏地质通论》,报告中将四户地区划归敬安—四户坳陷,指出坳陷内官庄组中赋存有石膏矿,为以后寻找石膏矿进行了预测。1978年2—12月,江苏省煤田地质勘探队在睢宁—邳州市地区普查找煤时,通过钻探、地震、电法等工作,进一步证实四户地区官庄组中夹有石膏。1978年底,江苏省地质局第五地质队技术负责人高德友,到山东苍山底阁石膏矿考察开采情况,回队后根据资料分析,预测邳州市北部有较好的成膏远景。1979年在编制年度地质工作计划项目建议书中,提出邳北石膏矿普查项目。1980年,徐州市地质勘探队根据前人资料和四户西部相邻的山东省底阁石膏矿区的找矿经验,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山东境内第三系膏岩盆地有可能延伸到江苏省境内的四户地区。在徐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孙大亮、王天枢、路振亚等于1980年3月在邳北四户地区开展了普查找矿工作,5月在王岗子村南施工的第三个钻孔(ZKO—3号孔)中发现了有工业价值的石膏矿层,其后按2000×400—500米的勘探网度进行了普查,到1981年底,在27平方公里范围内(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3公里),初步了解了地层、构造形态,矿层的产状、规模、分布方向及石膏的含量,获得远景地质储量11亿吨。显示了四户石膏矿规模大、质量优、埋藏浅、地质条件简单、易于开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了满足建材工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建材部苏州第一非金属矿山设计研究院的意见,徐州市地质勘探队技术负责王天枢、路振亚、丁义侠、卜宽伦、冯昭景等,于1982年3月1984年4月在四户石膏矿区西段董家矿段开展勘探工作,控制范围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2公里。1984年提交了《江苏省邳县四户石膏矿区董家矿段详细勘探地质报告》,基本查明了矿段内地质构造情况及负300米标高以上的矿层,提交了石膏矿石储量2.69亿吨,其中可供利用的储量1.97亿吨,暂不能利用储量7241万吨。另外还估算了负300米标高以上矿石远景储量20亿吨,负500米标高以上矿石远景储量达40亿吨。提交的报告可作为矿山设计依据。根据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的要求,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简称地质五队)徐世英、李仅芳、崔文敬等于1984年5月—1987年5月,在徐州地质勘探队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对邳州市四户石膏矿区的堌珊矿段、铁富矿段、楚墩矿段、找埠矿段进行地质普查,普查面积达78.75平方公里(东西长22.5公里,南北宽3.5公里),于1987年12月提交了《江苏省邳县四户石膏矿区普查地质报告》,求得负370米标高以上石膏远景储量44.42亿吨,其中纤膏3.67亿吨。为以后择优详查、勘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振兴地方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88年邳州市砂石公司与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地质技术开发公司联合投资,委托地质五队对铁富矿段的周楼地段进行详查和勘探。地质五队倪如训、尹继昌、李仅芳于1988年7月到该地进行详查,1989年4月转入勘探。于1990年提交了《江苏邳县四户石膏矿铁富矿段周楼地段勘探地质报告》,控制矿体东西长1160米,南北宽801米,提交负270米标高以上石膏矿石可供利用的储量6783万吨,其中纤膏384万吨。江苏省徐州市煤炭工业公司马庄煤矿,根据徐州市委和邳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复精神,委托地质五队对江苏省四户石膏矿楚墩矿段兴墩地段进行详查。1991年10月李仅芳、宗德林等到该地区开展工作,于1992年9月提交了《江苏省邳州市四户石膏矿楚墩矿段兴墩地段详查地质报告》,控制矿体东西长1807.5米,南北宽1587.9米。提交负270米标高以上石膏矿石可供利用的储量10483万吨,其中纤膏483万吨。四户石膏矿经过普查勘探,累计探明石膏矿矿石储量4.42亿吨,其中可供利用的储量3.69亿吨,暂不能利用储量7241万吨,负370米标高以上石膏远景储量44.42亿吨。查明四户石膏矿矿石储量大、矿层埋藏浅、矿石质量优,矿区交通方便,易于开采。该矿于1982年11月在董家矿段南部边缘动工建井,至1985年底建成竖井一座,现年产矿石20万吨。矿石销路好,经济效益较高。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鲁山辛集石膏矿()

忘已之人
缝衣浅带
辛集石膏矿区位于鲁山县辛集乡北3公里。东西长近9公里,南北宽4—9公里,面积达35.47平方公里。矿区地处辛集背斜的北西端,梁洼向斜的东翼。下寒武统辛集组是石膏矿层的赋存层位。其地表和浅部为石膏层次生变化所形成的盐溶角砾岩带。主要由灰白、紫红色交代角砾岩和次生石灰岩组成,岩石溶蚀小孔发育,呈蜂窝状,深部则为含石膏层。由灰白、紫红、灰色膏层和含膏白云岩组成,底部泥砂质增多,常出现紫红色含石膏白云岩和含砂质硬石膏塌积角砾白云岩,并见有少量的腕足类化石碎片。含石膏岩系呈层状产出,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北西或北北东,倾角5°—20°,区域上比较稳定,但厚度变化大,12.26—125.95米,一般厚30—80米。总的看来,矿区西段较厚,40—126米,东段变薄,15—90米。矿体呈似层状、层状赋存于含膏岩系内,均为隐伏矿体,地表无露头。现已控制矿体东西长6400米,南北宽400—1200米,面积5平方公里,属特大型石膏矿床。加上矿区西部外围普查,目前已控制矿体总长度近万米。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硬石膏及石膏,其次为白云石。矿石含膏总量(CaSO4·2H2O+CaSO4)55%—85%,一般60%—70%,单样最高含量可达94.83%,矿区平均品位为64.10%。1957年4月—1958年12月,河南省地质局豫○六地质队在对辛集磷矿普查—初勘的工作后,提交的报告指出:矿区东缘Ⅱ/CK4孔中发现石膏矿脉,矿脉的围岩是石膏化含碳酸盐的粘土质岩,石膏脉宽0.2—3厘米,纵横穿插,分布不均。该层总厚90多米,但在地表没有发现。该石膏矿成因,当时布申斯基专家认为是原生沉积矿床。经不完全采样分析,查明CaSO4的含量最高达37.20%(接近于农业可用品位),最低21.50%,究竟有无价值,需进一步工作。1975年3月至1980年5月,河南省地质局地质九队对鲁山辛集磷矿进行补充勘探。1977年5月,在检查岩心中发现第Ⅴ勘探线ZK7孔于垂深293.96米以下见有含石膏层的存在。当时结合磷矿勘探,顺便对石膏矿进行了初步评价,于1980年6月结束野外工作。总共见石膏矿层钻孔有17个,提交远景储量14567.34万吨。肯定了该石膏矿存在工业价值。为解决河南省长期依靠外省供应石膏矿产的状况和满足建筑工业及其它方面对石膏原料的需要,1981年,河南省建材局要求地质部门对该石膏矿进行详查,尽快提供矿山建设选点所需要的地质资料。1981年3月至1983年7月,河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调查队,选择了矿区中段长2400米地段开展了工作。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对石膏矿进行了详查,进一步肯定石膏矿价值,并扩大了远景。鉴于矿区西侧后连沟一带还需追索普查,继续扩大远景,经省地矿局同意,于1984年3月—1984年11月,对后连沟一带进行了初步评价,并于1985年10月完成了两个矿区(合并)报告的编写,提交《河南省鲁山县辛集石膏矿区详细普查报告》,获得石膏和硬石膏矿石储量3.16亿吨。其中,工业储量占21.06%。同时,对矿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条件、含矿岩系特征,矿体的赋存层位、分布、矿石类型、品级等,均已基本查明。鲁山辛集石膏矿是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石膏矿床。估计其远景储量在5亿吨左右。详查工作完成后,鉴于该矿区埋藏较深等原因,建材部门对该矿床的利用犹豫不决。虽然河南省石膏矿产原料短缺,长期靠外省供给,但至今尚未对该矿床开采利用。1979年5月,辛集乡曾开凿斜硐(凿深450米)一处,采出矿石4000—5000吨。后因资金不足,设备所限,于1981年4月停工。从河南省具体情况来看,大批量的石膏原料从外省调入,而辛集石膏矿矿石根据目前资料分析,又适用于作水泥缓凝剂、农用或建筑制品。因此,为合理地利用本省石膏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生产,都应该积极地组织开发该矿区的石膏。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建筑石材矿

蔡沈
建筑石材矿主要是指建筑石料和饰面石材2种。我国建筑石材资源丰富,分布广,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目前主要是小型矿开采,加工粗放,荒料率、成材率都很低。国土资源部208号文件中,对建筑石料矿最低生产建设规模未作规定。中国建材协会专家认为,建筑石料矿山用户覆盖面小,为本地化矿山企业,价值低决定了运输距离不能太远,但乡村建设用石料不可缺少,对于大部分不发达地区乡镇和自然村级矿山,建议将建筑石料矿山的最低开采规模控制在1.5万立方米/年,饰面石材矿石最低开采规模为1.2万立方米/年,折成荒料为0.3万立方米/年。下面列出31个矿种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分类控制标准参考表(表4.1)。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分类控制标准,既可作为新建矿山市场准入门槛之一,也可作为地区对现有生产矿山进行结构调整、小矿山联合改造的起始规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区、市)之间以及同一个省(区、市)不同地区的资源赋存状况、对各类矿产品的需求、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因此,建议各省(区、市)可根据表3.1,制定各个矿种矿山的最低开采规模分类控制标准,最低开采规模标准不应低于国家制定的最低开采规模标准,但在经济落后、交通欠发达、资源禀赋条件较差地区也可适度降低标准,报国土资源部核准后作为执行的依据,具体建议如下:1)大、中型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的提法建议改为大中型矿山的起始规模较为恰当,对此我们建议应按照国土资源部208号文件执行,本轮规划建议不做研究。2)对于小型矿山的最低开采规模标准在208号文件中只规范了小型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的上线标准,有的矿种未设置最低生产建设规模标准,应在本轮规划中重点研究。我们认真查阅了各省(区、市)报送的对接资料建议如下:①对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如黄金、钨、锡、锑、离子型稀土,为了保护稀缺资源,防止滥采乱挖和对环境的破坏,建议严格按研究报告中的标准执行。②对于冶金、化工、有色等矿种如铁矿、锰矿、铝土矿、硼矿、萤石、石膏矿、重晶石等矿种原则上按研究报告中的标准执行,但如西部青海、新疆、西藏等幅员辽阔、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地区可适度降低标准。③对于煤炭、建筑石料、石灰岩等与老百姓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矿种,考虑到此类矿种分布广泛,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地区差异较大,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降低此类矿种的最低开采规模标准。但煤炭属于高危险行业,原则上按研究报告中的标准执行,对于缺煤地区极薄煤层、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低沼气矿井最低开采规模标准不得低于3万吨/年。对于2、3两项中低于研究报告中最低开采规模标准的应报国土资源部核准后作为执行的依据。3)在规划及规划实施期间,当国家发布某类矿产产业政策,规范产业准入标准时,各省(市、区)应按新的标准执行。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安徽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紫薇
钱作怪
2005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在各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工作部署,抓住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效能建设,圆满地完成了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年度任务。一、土地资源坚持建设项目用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有力地保证了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的需求。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引导目光向内,尽可能使用已有建设用地。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执行有关用地定额和投资强度的规定,把好供地关。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行按建设项目考核占补平衡。全年新增耕地9 602.97公顷(14.4万亩),全省连续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一)土地资源状况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农用地11 212 106.85公顷,建设用地1 621 771.75公顷,未利用地1 178 700.56公顷,分别占统计地类总面积的80.00%、11.60%、8.40%。在农用地中,耕地5 734 586.84公顷,园地342 070.16公顷,林地3 599 492.75公顷,牧草地28 554.59公顷,其他农用地1 507 402.51公顷,分别占农用地的51.20%、3.10%、32.10%、0.20%、13.40%。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 302 398.5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91 982.2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27 390.98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80.30%、5.70%、14.00%。在未利用土地中,未利用土地321 865.42公顷,其他土地856 835.14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土地的27.30%、72.70%。(二)土地利用情况1.农用地2005年全省年初农用地面积11 219 965.99公顷,年内减少16 422.93公顷,年内增加8 563.20公顷,年末面积11 212 106.85公顷。年内耕地减少12 956.40公顷,减少的去向主要为:各类建设占用8 367.76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 272.10公顷、生态退耕728.59公顷、灾毁1 252.36公顷。新增耕地9 602.97公顷,其中开发、复垦、整理增加8 223.31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增加1 440.96公顷。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保持在5 137 820.68公顷。年初面积5 152 029.06公顷,其中耕地5 059 541.25公顷,年末面积5 137 820.68公顷,其中耕地5 025 845.94公顷。2005年建设占用耕地8 367.76公顷,新增耕地9 603公顷,耕地占补平衡有余。2.建设用地2005年审批建设用地13 281.13公顷,其中农用地9 411.82公顷,耕地7 042.42公顷。与2004年批准建设用地基本持平。新批建设用地中分批次用地7 794.06公顷,其中商服用地707.43公顷,工矿仓储用地3 209.84公顷,公用设施用地1 527.70公顷,公共建筑用地1 017.29公顷,住宅用地1 031.55公顷。与2004年相比商服用地、公用设施和公共建筑用地大幅增加,住宅用地也增加较多,表明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步伐;工矿仓储用地基本持平。单独选址5 598.87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3 573.0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69.80公顷。与2004年相比单独选址建设用地增加较多。征收农民集体土地13 176.22公顷,其中农用地9 377.88公顷,耕地7 029.34公顷,征地总费用446 648.31万元,安置农业人口119 900人;与2004年相比多征用2 000多公顷。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黄山市征用土地量都在500公顷以上,占全省征用土地的32%。上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用地量增加较多。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2005年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共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 888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38个,市级项目720个,县级项目1 128个,总投资额为57 345.01万元;基本与2004年持平。增加农用地总面积14 885.34公顷,其中耕地13 138.89公顷;与2004年相比略有增加。土地开发投资额24 701.27万元,增加农用地6 976.22公顷,耕地6 532.82公顷;比2004年有所增加;土地整理投资额10 531.89万元,增加农用地1 884.50公顷,耕地1 816.12公顷;与 2004年基本持平;土地复垦投资额 22 111.85万元,增加农用地6 024.62公顷,耕地4 789.95公顷,比2004年有所增加。全省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特点是以开发和复垦为主,开发和复垦增加的农用地13 000.84公顷,占总增加农用地的87.34%;投资比重占总投资的81.63%。二、矿产资源(一)矿产资源现状截至2005年底,全省发现矿产138种,被列入《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76种(石油、铀矿、地热、矿泉水、地下水未列入)。矿产地4 582处(含共伴生矿产和小矿)。在探明资源储量中,煤、铁、铜、硫铁矿、石灰岩、石膏矿等6种资源构成了全省矿产资源主体,用潜在价值衡量,约占比重的85%;凹凸棒石粘土、膨润土、方解石、明矾石构成了全省特色矿种。探明资源储量在全国居前3位的主要矿种有:硫铁矿、方解石、明矾石、凹凸棒石粘土。探明资源储量在全国排第4~10位的主要矿种有:煤、铁、铜、石膏、膨润土、水泥用灰岩、芒硝、长石、陶瓷土等。全省2005年度资源储量总量与2004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主要原因是两个:①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增长较快;②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除统计上表矿区外,还涵盖了全部持证小矿山。(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2005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51 523.89万元,较2004年增加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937.5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6 094.32万元,企事业资金44 492.07万元;主要以企事业资金为主。资金投向主要是煤、铜、铁、金和多金属。按矿产种类依次分为:能源矿产32 684.50万元,占投入总额的63%;金属矿产2 554.50万元,占7%;非金属矿产占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科研占4.8%;非金属矿产大幅下降。表明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在不断加强。新查明一批矿产资源。主要有水泥用灰岩、溶剂用灰岩、锌、金和铁。提交地质资料399份。其中,区域地质调查3份,固体矿产勘查336份,水文工程8份,环境6份,地质科研35份。提供查阅人次1 074人次,查阅1 791份次。较2004年略有增加。(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2005年颁发有效勘查许可证655个,全部为国有企业。2005年有效采矿许可证3 412个。按经济类型分依次为私营企业2 161个,集体企业848个,国有企业64个,有限责任公司123个。这4种经济性质的企业占了全部企业数的93%,其他经济类型只占7%。私营和集体企业占了88%的份额,已经成为矿产开采的主要力量。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2005年底已开发利用矿种92种(含亚种),各种经济类型矿山6 624个,矿业从业人员45.52万人,年产矿石量2.96亿吨,矿业总产值364.2亿元,矿产品年销售收入354.17亿元,矿业利润43.13亿元。矿石产量、产值、利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主要是煤炭行业有较大的增长,2005年煤炭产量达到7 794.25万吨,比2004年增长389.88万吨。三、国土资源市场(一)土地市场1.土地市场建设国有土地市场在治理整顿中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与省监察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违反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定行为行政处分办法》,开展了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情况专项检查,重点防范假招标、假挂牌。国有土地配置逐步纳入市场经济轨道,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基准地价定期更新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省土地出让金达217.66亿元,与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收入176.60亿元,比2004年略有增加,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和立法试验工作稳步推进。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继续深化,对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中清理出来的问题迅速整改,及时处理了国土资源部13件重点督办件,确保了全省农用地转用审批及时恢复;会同省发改委对拟保留的省级以下开发区做好进一步整改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审查;划定了已公告的4个国家级园区界址。2.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以出让方式供应面积5 671.14公顷,成交价款2 176 610.06万元,与2004年基本持平。其中招标出让面积114.81公顷,成交价款89 883.41万元;拍卖出让273.90公顷,成交价款217 924.49万元;挂牌出让2 375.71公顷,成交价款1 458 228.61万元;协议出让2 906.72公顷,成交价款410 573.55万元。租赁面积348.67公顷,租金709.18万元。划拨方式供应3 406.30公顷,较2004年度大幅增加。土地供应主要以挂牌、协议、划拨为主。土地供应按用途构成依次为工矿仓储用地2 479.23公顷,住宅用地2 105.32公顷,商服用地856.30公顷,此三项用地占供地总量的95%。用途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由2004年的以商服用地为主变为以工矿仓储和住宅用地为主。3.土地二级市场土地二级市场发生土地使用权转让 41 027宗,面积 6 083.56公顷,转让金额447 751.58万元,与2004年比较宗数和面积都有大幅增加,转让金额却没有增加。出租7 312宗,出租面积126.78公顷,租金8 260.20万元。与2004年相比宗数和面积没有增加,租金却大幅度增加。抵押6865宗,面积28871.55公顷,抵押价款2675321.86万元;贷款金额1254701.76万元。与2004年相比面积和金额都有成倍的增长。转让土地的用途依次为工矿仓储用地4 829.81公顷,商服用地733.97公顷,住宅用地505.12公顷,三项占转让总数的99.70%。出租用途主要是商服用地。抵押用途依次为住宅用地15 641.79公顷,商服用地7 558.11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 580.07公顷。(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国土资源部两权招拍挂暂行办法出台后,及时组织了一次全省范围的矿业权市场建设情况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市场建设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矿业权市场出让范围,有力地推进了矿业权市场建设,制定了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招拍挂出让计划并公布实施。2004年省级财政收回矿业权价款3.72亿元,显化资源性资产近70亿,维护了国家权益,促进了矿业集约经营和招商引资。淮北、宣城、池州、巢湖等地积极推进矿业权的招拍挂出让,矿业权市场较为活跃。2005年全省共有偿出让矿业权2 026宗,价款7.19亿元。市场化配置矿产资源,既强化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和有偿使用意识,显化了资源性资产,又促进了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招商引资。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2005年探矿权出让12宗。其中,申请审批8宗,拍卖1宗,挂牌3宗。出让交易金额22 432.10万元,较2004年大幅下降;出让的矿种达到8种,出让的主要矿种是铁矿5宗,出让金额19 839.00万元;其次是钼矿1宗,出让金额1 820.00万元;煤矿1宗,出让金额613.00万元,铜矿1宗,出让金额77.00万元。这四种矿产的出让金额占总金额的99.60%。采矿权出让2 014宗。其中,行政审批1 578宗,招标13宗,拍卖26宗,挂牌397宗。出让金额49 529.58万元,由于2004年数据不全,因此变化较大。出让矿种达到46种之多,出让的主要矿种是建筑石料用灰岩621宗,砖瓦粘土537宗,煤167宗,水泥用灰岩147宗等。3.采矿权二级市场采矿权转让89宗,转让价款7 787.45万元。其中,出售82宗,价款6 850.75万元;作价出资1宗,价款660.00万元。转让矿种达18种,主要矿种是煤、铁、铜等。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05年发现违法案件3 596件,其中历年隐漏357件,本年发生3 239件。涉及土地面积1 033.69公顷,其中耕地702.94公顷。涉案主体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分别为419件和3 049件,涉及土地面积分别为709.53公顷和193.00公顷,分别占涉及土地面积总数的68%和18%,反映了违法案件的广泛性和普遍性。2005年立案2 134件,其中历年隐漏323件,本年发生1 811件。涉及土地面积655.61公顷,耕地381.99公顷。其中未经批准占地1 339件,涉及土地面积349.41公顷,占立案总数的62%。本年结案2 399件,处理历年隐漏案291件,涉及土地面积128.5公顷,耕地48.37公顷;处理本年发生案1 668件,涉及土地面积486.82公顷,耕地311.68公顷。通过依法处理收回土地118.69公顷,耕地14.08公顷,拆除构建物2 694.59百平方米,没收构建物1 844.41百平方米,罚没款2 605.55万元。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05年发现违法立案查处266件,全都是矿山企业的违法行为,其中违法开采259件。违法开采主要是无证开采和越界开采,分别是214件和38件。本年结案255件,其中处理无证开采194件,越界开采37件;未结案34件,共罚没款506.22万元。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在行政复议方面,全省共有行政复议申请53件,2005年受理53件,审结52件。在审结案件中维持38件,变更1件,撤销6件,撤回申请7件。与2004年相比行政复议申请数有所增加。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由于市、县级国土资源机构改革趋于完成,只有少数几个县正在改革之中,机构人员总数基本稳定。全省国土资源管理人员4 430人,比2004年有所减少。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 999人,比2004年减少16人。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研究生76人,大学本科及大专3 008人,高中及中专1 258人,初中及以下88人。年末平均从业人数4 438人。经费收入81 275.6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62 654.26万元,其他收入18 621.39万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 100万元,其中国家资金490万元。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直属机构515个,职工数6 745人,机构和人员都较2004年下降。乡级土地所1 411个,人员6 632人,基本与2004年一致。2005年全省参加各种培训人数达147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25人次,行政学院学习43人次,参加其他院校培训79人次。学历教育51人,其中,硕士1人,大学本科18人,大专32人。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

电哪咤
书之言曰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lisuyan211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吴江天文爱好者的现状调查》二、课题组成员:周旭雯,周怡喆,王丁恬,盛誉,陈晗,朱辰瑜,吴诗情,陶雨婷组长:周旭雯三、课题指导老师:丁常春四、课题来源与确定的背景:在参观天文馆时对此感到十分好奇,由是提出。中学校内天文社团不同于一般的天文兴趣小组,它是由天文爱好者依据一定的活动宗旨、组织原则、管理方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成的学生社团,它是按自己的章程实施活动与进行管理的社团。校内天文社团是学校天文推广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专业天文学家(或工作者)和业余天文学家(或爱好者)的摇篮。搞好天文社团的活动与建设,不但可以使学生中的天文爱好者有一个学习与升华的场所,而且还能形成一个天文推广教育的辐射源。重视对学校天文社团活动与建设的研究,是学校科普活动的职责。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意义: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指导,提高科学素质和活动组织能力。实践意义:有效的促进我们知识视野的扩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六、研究方法:询问,调查问卷七、研究过程:2015.12周旭雯,周怡喆做出调查问卷2016.1王丁恬,盛誉,陈晗,朱辰瑜分发问卷,统计数据(12

山东省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现状、趋势分析及其防治

成而上比
天网
寿冀平(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济南,250014)摘要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矿山开采引发的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结合矿产开发规划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减轻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地面塌陷 现状 趋势分析 防治措施前言山东省是我国矿业大省、经济大省,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产150种,其中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45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4种。山东省采矿历史悠久,矿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全省95%的一次性能源和80%的原材料依靠开发矿产资源提供,矿山企业达9482个。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的增大,矿山地面塌(沉)陷问题越发突出,成为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1 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山东省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按其成因和塌(沉)陷特征分为采空地面塌(沉)陷和岩溶地面塌陷。1.1 采空塌(沉)陷采空塌(沉)陷是山东最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涉及煤矿、金矿、铁矿、石膏、滑石等所有地下开采矿山,伴随采空塌(沉)陷出现的往往还有地裂缝、山体开裂等。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矿采空区,其次是金、铁矿及石膏、滑石矿等采空区,但从突发性和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上来讲,又以金、铁、石膏、滑石矿更为严重。全省17个地市有10个地市存在规模不同的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煤炭资源开采强烈的地区。塌(沉)陷面积规模较大的依次为泰安(主要分布于煤炭资源丰富的新泰、宁阳、肥城三地)、济宁(主要分布于兖州及济宁煤田)、枣庄(主要分布于滕州及陶枣煤田、峄城及底阁石膏矿区)、莱芜(四大国有煤矿区、张家洼及小官庄铁矿区、莱芜铁矿马庄矿区)、烟台(主要分布于金矿资源开采强烈的招远、莱州、牟平及龙口煤矿区)。1.2 岩溶地面塌陷矿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开发排水(包括矿坑突水)为主导因素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具备岩溶塌陷条件的莱芜铁矿谷家台及叶庄矿区、蒙阴洪沟煤矿区、沂南铜井金矿区等,其中以莱芜铁矿岩溶塌陷最为发育。2 矿山地面塌(沉)陷地质灾害发育现状2.1 采空地面塌(沉)陷采空塌(沉)陷是由于矿层(体)采出后,采空区上方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离层乃至冒落而形成。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地表变形程度,主要取决于矿层条件、顶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和采高、开采条件等。据2002年调查资料可知,我省各类矿山采空塌(沉)陷面积为403.01km2,其中煤矿采空塌(沉)陷最大,占采空塌(沉)陷面积的97%。各主要矿种的采空塌(沉)陷现状分述如下:2.1.1 煤矿采空塌(沉)陷山东省采煤历史悠久,开采方式从以往的小规模开采转入现在的机械化深部大规模开采,随着采空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各采煤区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规模不等、形状各异的采空地面塌(沉)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塌(沉)陷已达800余处,累计塌(沉)陷面积392.625km2,其中绝产面积大于50km2,平均采万吨煤地面塌(沉)陷率为0.0037km2。山东省煤矿区采空塌(沉)陷基本情况见表1。表1 山东省煤矿区采空地面塌(沉)陷情况统计表塌(沉)陷的平面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的塌(沉)陷盆地,盆地中心下沉深度各地不一,最大下沉深度12.50m(肥城王瓜店),最小下沉深度0.10m(枣庄黄庄煤矿)。其中塌(沉)陷区最大下沉深度小于1.50m,地表形态相对变化较轻的塌(沉)陷区面积累计124.6km2,占全省总塌(沉)陷面积的31.74%;塌(沉)陷区下沉深度大于1.50m,地表形态相对变化较大的塌(沉)陷区分布面积累计达268.03km2,占全省塌(沉)陷区总面积的68.26%。此类塌(沉)陷分布区,地表地形起伏较大,在第四系沉积厚度较大或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地段,常形成季节性乃至常年性积水洼地,导致土地复垦困难或不能复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部分老塌(沉)陷区的常年积水面积已达48.2km2以上,造成了耕地的大面积绝产和荒废。由于各地区成煤条件(厚度、埋深、顶底板岩性等)的差异,以及各采煤区开采方式的不同,使得各采区采空塌(沉)陷的发育规模差异较大。省内济宁、枣庄、泰安、龙口、临沂、淄博和坊子七大采煤区,除淄博采煤区的采空塌(沉)陷的发育规模较小外,其他地区的采空塌(沉)陷均较严重。尤其以泰安、济宁、枣庄三地市所辖煤田区的采空塌(沉)陷最为严重,累计塌(沉)陷面积达312.81km2,占全省采空塌(沉)陷总面积的79.67%。不但塌(沉)陷分布面积大,下沉深度深,而且积水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也极大。2.1.2 铁矿采空塌(沉)陷省内铁矿采空塌(沉)陷相对较轻,尽管目前济南、莱芜、淄博等铁矿主要产地的矿山开采已具规模,但由于矿石采出后对采空区大都进行了尾矿充填。因此,铁矿采空塌(沉)陷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据调查,至2002年底,全省仅发生3处采空塌(沉)陷,淄博1处、莱芜2处,累计塌(沉)陷面积2.673km2。2.1.3 金矿采空塌(沉)陷金矿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胶东金矿区的招远、莱州、牟平、威海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金矿开采区发生采空塌(沉)陷160多处,累计塌(沉)陷面积约0.851km2。塌(沉)陷的形态多为条形,走向与矿脉走向一致。塌坑两侧边坡陡立,地表岩体内沿矿脉走向的张性裂隙发育,裂隙宽度可达20cm。受矿脉地质特征和开采规模的控制,塌坑的发育规模(长、宽、深等)差异悬殊。塌坑长度一般10余m到数10m不等,最长达800m。2.1.4 石膏、滑石等其他矿产采空塌陷(1)山东省石膏矿储量十分丰富,石膏生产量逐年上升,因此矿区采空塌(沉)陷也越发突出。目前采空塌(沉)陷主要分布于临沂市平邑县、苍山县石膏矿区和枣庄底阁石膏矿区,累计塌(沉)陷面积1.774km2。(2)滑石矿采空塌陷区主要分布于栖霞、莱州等地,现已发生采空塌(沉)陷3处。最大的一处发生在莱州市滑石矿采空区,塌陷形态为椭圆形盆地状,面积约0.45km2,塌(沉)陷中心下沉深度3m左右,该塌陷的发生对位于其西部的莱州市滑石矿构成了很大威胁,目前厂院围墙已有多处倾斜开裂,墙体裂缝最宽达10cm。(3)此外,临沂、潍坊等地在开采重晶石矿的过程中,也先后发生较大规模的采空塌(沉)陷,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2.2 岩溶地面塌陷矿山岩溶地面塌陷是因开采矿产资源疏排地下水(包括矿坑突水)而导致的岩溶塌陷。目前,全省岩溶塌陷面积约30.6544ha。相对于采空塌(沉)陷,岩溶塌陷面积较小,目前只局限于莱芜铁矿区、蒙阴洪沟煤矿区、沂南金矿区三个矿区。3 矿山地面塌(沉)陷趋势分析3.1 煤矿采空塌(沉)陷现阶段煤矿开采主要在鲁西地区的淄博煤田、肥城煤田、新汶煤田、兖州煤田、滕州煤田、陶枣煤田、临沂煤田和鲁东地区的黄县煤田。就目前采空塌(沉)陷情况分析,山东煤矿采空塌(沉)陷基本分两种情况:①淄博、陶枣、临沂等煤田,多处于低山丘陵区,煤层薄,上覆第四系厚度均小于100m,开采深度多在-500m以下,煤层采出顶板冒落后,很快自动叉实,地表只出现小规模地面变形、斑纹或裂缝,对地表或农业耕作不产生重大损害;②兖州、滕州、肥城、黄县等煤田,多处于山前冲洪积平原或盆地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开采煤层厚度大,多8~12m,煤层产状平缓,采出后,顶板煤层失去支撑,形成破碎冒落、弯曲下沉,随着采空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地面出现缓慢、连续的盆状塌(沉)陷坑,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对农田、村庄等破坏严重,给矿山建设和矿区农业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为矿山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由此可见,后者采空塌(沉)陷规模及危害要大于前者。根据煤矿开发规划,近期煤炭生产的重点地区是济宁、兖州、滕州、新汶(含莱芜)、肥城等深部煤田。煤矿采空塌(沉)陷也主要发生在济宁、兖州、滕州煤田,其次是肥城、龙口、新汶煤田。淄博煤田面临闭坑期,采煤塌(沉)陷影响很小。也就是说,除了淄博煤田外,其他各煤田采空塌(沉)陷仍将继续发展,尤其是济宁、兖州、滕州三大煤田,开发潜力大,采煤塌(沉)陷又属于第(2)种情况,故其采空塌(沉)陷规模和危害程度显得尤为突出。据省煤炭工业局资料,近期我省煤矿采空塌(沉)陷面积年均增长20.4km2,按此推算(以2002年采空塌(沉)陷面积392.625km2为基础),到2005年和2010年我省由于采煤将增加塌(沉)陷面积分别为102km2和204km2。未来煤炭资源开发远景区在鲁西南及黄河北煤田,此处煤田正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尽管煤层埋深大,但由于具有上覆第四系厚度大、煤层厚度大、煤层产状平缓与济兖煤田类似的自然地质条件,推测未来开发会产生严重的塌(沉)陷危害。采用采煤塌(沉)陷系数法,结合2010年规划采煤量9000万t,预测采空塌(沉)陷面积为21.6km2。3.2 铁矿采空塌陷省内铁矿采空塌陷相对较轻,目前主要发生在淄博黑旺铁矿朱崖矿区庙子采空区、鲁中矿业公司(莱芜)张家洼小官庄矿山区及莱芜铁矿马庄矿区三处。据2002年调查资料,庙子采空区由于当地乡镇和个体采矿影响,范围有所扩大,对正处于采空区上方的庙子村而言,仍存在潜在的采空塌陷危害;张家洼、小官庄、马庄矿区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以及各矿区采用了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砂土、尾矿充填法),并作为莱芜市重点恢复治理区,区内采空塌陷面积将逐年减少。3.3 金矿采空塌陷据金矿开发规划,2003年至2010年,采空塌陷将随着采空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加剧。由于三山岛、新城、金城等金矿已经转入海下或深部开采,故其采空塌陷发生规模不会增幅太大;而牟平、乳山、龙口,尤其是招远金矿,由于资源相对丰富,加上国有矿山和集体、个体矿山的联合无序开采,采空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采空塌陷危害将越发突出。3.4 石膏、滑石矿采空塌陷山东省石膏矿产资源集中分布于鲁中地区,尤以泰安、枣庄、临沂三区资源丰富;滑石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鲁东北部地区。目前石膏、滑石开发强度较高,产品已供大于求,采空塌陷时常发生,给矿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其采空塌陷也会越发突出。3.5 矿山排水岩溶塌陷矿山开发排水(包括矿坑突水)为主导因素而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于莱芜铁矿区第三系缺失的“天窗”内及断裂带附近。据监测资料,该区岩溶塌陷近年来发展迅速,1997年塌陷面积6320m2,2000年达到8450m2,2002年达9912.17m2,塌陷面积年均增长700多平方米,累计塌陷坑228个,塌陷密度最大达252.5处/km2。随着矿山开采强度的增大及部分矿山恢复(如顾家台矿区等)建设,区内岩溶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4 矿山地面塌(沉)陷防治措施矿山地面塌(沉)陷是由人类开采矿产资源诱发引起的,因此,防治应首先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目的是既要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又能保障矿产资源有序开发。根据前人生产实践经验,提出防治建议。4.1 探索科学的采矿方式4.1.1 充填法采矿预防采空塌(沉)陷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充填法采矿。这里推荐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高水速凝充填材料,该充填材料具有充填速度快、强度高且较稳定等特征,充填液只需20分钟便连砂带水一起固化成高结晶水冲填体,其强度一天可达3兆帕,三天可达4~5兆帕,最终可达5兆帕以上。该充填材料不需脱、排水且有一定膨胀性,充盈系数优于混凝土,在招远金矿进行充填试验,效果良好。充填法采矿防止采空塌(沉)陷,在目前开采的铁、金矿山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这类矿山矿体多呈脉状或条带状发育,相应采空区也呈条带状,便于充填,所需充填材料也相对少,经济上不需投入太大而且效果明显。充填法开采铁、金矿目前在全省已进行了全面推广和应用,其中莱芜铁矿区及招远金矿区基本上都采出了此种采矿方式。而煤矿等沉积型矿产开采由于采空区范围广,如果实行充填,花费巨大且效果不明显,从煤矿开采经济效益上分析也不合算,因此,目前煤矿开采以顶板陷落法为主。4.1.2 煤炭地下气化工程研究煤炭地下气化(UCG)工程是指煤层在地下直接燃烧变成可燃气态燃料的过程,是一种化学采煤方法,属洁净煤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气化炉所产煤气目前除用于矿区居民生活用气和小型工业锅炉燃气外,主要用于燃气发电机组发电,另外,还可以用于煤气化工,生产甲醇、二甲醚等化工产品。此技术方法的应用可有效减轻煤炭生产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善矿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今后煤炭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值得很好的研究发展推广。目前,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鄂庄煤矿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实验,并于2002年投入生产,综合效益良好。莱芜鄂庄煤矿煤炭地下气化站工程是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十五”期间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实验研究基地。4.2 科学采煤方式研究4.2.1 “自下往上”异向开采煤矿开采一般是从上层煤起自上往下采,这样对煤矿建设来说,具有见效及投资回收快等优势,但对于采空塌(沉)陷来说,是愈采愈烈,许多塌(沉)陷区是反复塌了再塌,同时浅部采空塌(沉)陷也构成对深部采矿的威胁,比如,在汛期,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塌(沉)陷坑进入巷道,增加矿坑排水量乃至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等等。湘潭矿业学院与煤炭部门立项研究煤矿开采方式,提出具有多层煤的煤田,采用自深部→浅部开采的方式,可有效地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目前,这一研究已经通过国家正式鉴定,如果这种开采方式可行的话,我们认为,对鲁西南及黄河北远景煤田区,在未来开采时应该参考、借鉴。4.2.2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采煤技术水平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井下采煤矸石不出井,用来充填井下采空区,既可以减轻采空塌(沉)陷,又可避免排矸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真可谓一举两得。而省内煤矿的采煤方式与我国大多数煤矿一样,使得利用煤矸石充填井下采空区变得复杂化且费用较高,这在新汶矿务局张庄煤矿及国内其他煤矿都已得到证明。也就是,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欲使矸石不排向地表直接充填采空区是不现实的,因此,需加强科学研究,努力改进采煤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煤矿开采为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根据各矿实际条件,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①同一煤层多工作面协调开采,减少地表不均匀下沉,减少倾斜和水平变形对民房的影响;②分煤层交错布置工作面,可减少不均匀下沉和静态变形值,使部分变形得以抵消。不同煤层开采边界交错布置。错距控制在40~80m;③积极推广沿空送巷、沿空留巷等采煤新工艺、新方法,实行无煤柱开采,以使地表均匀下沉;④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华丰矿通过注浆减沉,取得较好的效果;汶南矿在采13层、15层煤时,采用矸石充填老空,既减少了矿井排矸量,又减缓了顶板下沉,减轻了采动对地表的影响。4.3 帷幕注浆堵水法采用大型帷幕注浆工程既可以治理水害保护地下水资源,又可以减轻岩溶塌陷,已成为除疏干法以外,可供选择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矿区灾害的方法。该方法在济南张马屯铁矿、肥城矿务局陶阳煤矿等矿区得到了成功应用。4.4 矿山矿坑水预先疏干排供结合据本次调查不完全统计,仅鲁中地区,国有煤矿和铁矿矿坑排水量就达4亿m3/a,这个水量是非常惊人的。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还产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采用该法将水资源提前利用,同时降低了产生岩溶塌陷的水动力条件。4.5 合理有序开采及灾害治理恢复采矿前,在压矿地区实行一次性征地,减少采空塌(沉)陷损失。为减轻采空塌(沉)陷危害,除了进行村庄搬迁、重点交通和水利设施布置禁采区或留设防护煤柱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重点建筑物不受损害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塌(沉)陷地区进行治理和复垦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塌(沉)陷区内大部分土地可以复垦还田,少部分地区塌(沉)陷程度严重,常年积水或地形起伏过大,不能复垦,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可修建公园,既美化环境又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5 结语本文以全省矿山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为基础,通过对灾害现状分析,结合矿山开采规划对灾害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前人在矿山灾害防治的生产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能对矿山地面塌(沉)陷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当今世界上唯一一只古猿在什么地方

不文骚
善夭善老
禄丰恐龙博物馆  位于禄丰县城内,占地3000平方米,共有八个展厅,里面陈列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龙化石、古猿化石以及明代瓷器,清代的铜佛像等。其中,一亿多年前的恐龙化石和八百多万年前古猿化石中外驰名,禄丰因此而被誉为恐龙和腊玛古猿之乡。   1938年冬,我国地质学家卞美年教授到禄丰考察地质,想从那些八公尺厚的红色土层中寻找盐和石膏矿,到禄丰听农民说红层中埋有龙骨,他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并找到许多。此后,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教授通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先后发表了《禄丰蜥脚类恐龙的初步研究报告》等论文,受到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重视。随后,禄丰的名字被很多国家写进了古生物和生物教科书之中。1984年12月,县文化馆又在宋家坡发掘了一条长约6米,高2米多的完整恐龙化石,这是自60年代以来所发掘的6条恐龙化石中最完整的一条。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和分析,禄丰恐龙生活在一亿八千万年前的晚三迭纪,大约又在八千万年前突然消失了。它是中生代地球上早期恐龙起源、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禄丰恐龙分属于蜥龙目和乌龙目两大家族,包括禄丰龙、云南龙、兀龙、芦沟龙、中国龙和大地龙等六个属的至少八个种,体形有大有小,食性有素食者和肉食者之分。禄丰恐龙时代较早,代表性强,是阐明恐龙起源、演化和发展的珍贵化石证据。   1975年5月,禄丰县石灰坝村的农民在距县城之北9公里的庙山坡挖褐煤时,发现了一枚牙齿化石,经鉴定,属早上新世的古猿牙齿化石,引起了我国生物界的重视。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和县文化馆到该地进行发掘,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古猿下颌骨和数枚单个牙齿,经鉴定属于西瓦古猿类型。1980年春,在吴汝康教授的指导下,石灰坝首次发现了较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还 有200多枚牙齿、40多种动物骨化石,在国内外古生物学界引起了震动。因为腊玛古猿化石过去曾在南亚、东非、云南省开远等地都曾发现过,但都比较破碎和零星,像禄丰这样丰富和完整的古猿化石,在国内外都是第一次。  腊玛古猿化石,最先是美国人刘易斯于1932年在印度西瓦立克山区中发现的,生活年代大约距今一千四百万年至八百万年之间,他以印度神腊玛的名字,把它命名为“腊玛古猿”,意思是“希望之光”。因为近一百多年来人们根据大量的古人类化石出土和对自然界的探索认识到,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古猿化石的发现,对研究从猿到人提供了较为真实的科学根据。腊玛古猿又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猿类,是早期人类的直接祖先。虽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腊玛古猿的特征存在着差异,但都具有从猿进化到人的许多特征,科学家们一致把腊玛古猿归入人科,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考古学家们研究发现,禄丰不仅是国内外发现腊玛古猿的地区中最为丰富的,而且是世界上唯一发现腊玛古猿头骨的地方。从禄丰腊玛古猿的头骨看,枕骨大孔的位置比其他猿类靠前很多,面额比其他猿类较为缩小,脑颅扩张,脑容量增加,整个头的重心已经移到支点枕骨裸的地方,这说明禄丰腊玛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上颌骨颊齿齿冠短而宽,犬齿不外突,说明吻部取食,攻击的作用已明显退化,而由逐渐发达的双手所代替,整个头骨的结构及形态与早期直立人类非常相似。上颌骨齿弓呈抛物线型,与其他猿类的U字型齿弓有着根本的区别,下颌骨齿弓则呈规则的拱型,与早期直立人类相似。种种迹象表明,禄丰腊玛古猿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它对于阐明人类起源的理论,以及探寻人类起源的地点、时间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意义。 禄丰吧

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景观

其卒无尾
人文
五台山位于禄丰县北部,是一处正在开发之中的风景区。山中林木葱笼,溪水清悠,一片清新宜人的自然风光,让人神畅心舒。五台山风景区总面积共 0.9万亩,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在这里,生长的灌、乔植物共有67科700多种,主要是马醉木、云南松、油杉、杨梅、橄榄等。各种植物相间而生,相伴而长。丛林间,很多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繁衍、生长。这些动物中最为珍稀者有云豹、穿山甲、蟒、白腹锦鸡等。五台山如名所示,宛若一方平台,林在台上,景在台中。然而,四周都是险峻的悬崖绝壁。穿行于悬崖绝壁之间,虽然不时有惊心动魄之震撼,但毕竟有惊无险,尽可领略崖壁之中的奇峰怪石。五台山风景区的景点很多,很多地方景中有景,景外有景,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景点包括清水河、叭拉垭口瀑布、戛力寺水库、朝阳洞、石中山、仙人迹、金罐塘、锅底塘、葫芦塘、华松坡等。 6500万年前,地球上一种身躯庞大的动物 绝灭,解剖学家欧文通过对化石的长期研究,把 这种动物命名为恐龙。1995年,禄丰县川街乡的青年农民罗家有在一个红色山包上发现了恐龙化石,专家们发掘后露出 8 具恐龙化石个体,而且,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的可能仍然存在。这一发现掀起自1938 年卞美年发现“许氏禄丰龙”后的国际性禄丰恐龙热。禄丰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早期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种类,以恐龙为代表的禄丰蜥龙动物 群,是中国目前有关古脊椎动物化石最丰富最完整的动物群之一。禄丰盆地恐龙化石十分丰 富,已出土的恐龙中,有蜥龙类、虚骨龙类、鸟龙类等三个种类,达 25 属 33 种,是研究恐 龙家族的发生、发展至衰亡的重要区域。半个世纪以来,禄丰恐龙吸引着致力研究古生物的 中外学者,纷至沓来,这对古生物科学的研究和普及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位于禄丰县城4.5公里处,主要分布在恐龙山内,整座山均为中生代侏罗纪地层,由于这里出土了大量恐龙化石,所以名为恐龙山。禄丰恐龙化石于1938 年被发现的,是当今世界恐龙化石保存数量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当时在禄丰一带发现了24属30多种,分别属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三大类,统称为“禄丰蜥龙动物群”。其中尤其以许氏禄丰龙的发现震惊全球,这种恐龙的体积不大,距今已有1亿8千万年,属于最古老的种类,但保存得却十分完整,对于人类对恐龙早期进化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位于禄丰县城内,占地3000平方米,共有八个展厅,里面陈列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龙化石、古猿化石以及明代瓷器,清代的铜佛像等。其中,一亿多年前的恐龙化石和八百多万年前古猿化石中外驰名,禄丰因此而被誉为恐龙和腊玛古猿之乡。1938年冬,中国地质学家卞美年教授到禄丰考察地质,想从那些八公尺厚的红色土层中寻找盐和石膏矿,到禄丰听农民说红层中埋有龙骨,他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并找到许多。此后,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教授通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先后发表了《禄丰蜥脚类恐龙的初步研究报告》等论文,受到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重视。随后,禄丰的名字被很多国家写进了古生物和生物教科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