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神
正文第一部分 1, 项目的立项依据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中的前3部分是撰写基金的最关键三部分。这三部分写好了,其它各部分就相当于锦上添花。立项依据应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作为基础研究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作为应用研究需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l)既要介绍国外动态,更要介绍国内研究情况。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人写论文时喜欢引用外国人的工作,而不注意引用国内同行的工作,基金申请书也有类似的问题。这样,评议人会认为申请人对国内研究情况不了解,就以“不了解国内情况”为由,不同意资助该项目的申请。 (2)国内情况应包括申请者自己的研究工作 不少申请人往往只介绍他人的工作,而不介绍自己的工作。可能有的申请人认为在研究基础中会介绍,立项依据中就不介绍了。这样就显得立项依据不太全面、充分。申请者必须在这里简单介绍自己已有的工作基础,以使评议人能比较顺畅地了解申请人。 (3)必须阐明申请人要从事本项研究的理由 有些申请只谈及本项目的意义和国内外动态,但没有介绍申请者本人为什么要从事本项研究,似乎申请是给别人写的,而不是给自己写的。应该清晰地介绍究竟您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了什么,还是别人的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或者您对哪个科学问题有什么特殊想法等等。否则,评审人难以判断申请人自己的具体想法,这样的申请绝对属于没有到位。 (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国策,填补空白不是立项依据 不少人申请中把填补空白作为立项的理由,这不符合国家实施科学基金制和成立基金委的目的。科学基金是要使我国的基础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跟踪或填补空白。尽管国家不断增加对基金委的投入,但研究经费依然不足,目前在基础研究领域,只可能支持那些有研究基础、有特色或有创新性的申请项目。有人指出,基础研究只能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于白干,所以,更不应该去填补什么空白。这就和下围棋一样,不管是输是赢,必须做活两个眼,才能在棋盘上占领一块地盘,否则,人家下一个子,你也跟着下一个子,最后全部棋子被人吃光。如果国家经济需要,可以填补某些空白,但搞基础研究就不一样了,填补空白必要性不大,也许可以培养一些年轻人,但根据目前国家的经济实力还不能够这么做。 (5)主要参考文献,包括国内、外的关键性研究工作都要有所显示,注意时间性,不必像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列出一大堆文献,但太少了也不合适,容易让评审人误认为您了解情况不够。 总之,立项目的要明确,申请理由要充分,立项依据既不要太科普,又要把关键问题交待清楚,能引起评审人的兴趣,愿意继续读完您的申请。能够让人不愿放弃地阅读您的申请书,那样的申请才有竞争力。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是正文的重点阐述的部分,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l)研究目标应是解决科学问题和学术性问题 作为基金项目不是简单地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解决一个非学术性的目标,而是要研究和解决具体事件中科学问题和学术性问题。以材料为例,很多申请的目标只是研究一种最佳工艺或者使某种材料达到什么具体性能,这类项目属于开发性研究,没提出任何科学问题和学术性问题,不符合基础研究的要求。 另外,探索规律本应该属于基础研究,但在目前经费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泛泛地探索什么规律,而不能很好地论证要了解某个规律意义,那就缺乏竞争力,难以得到支持。 (2)研究内容要突出重点 目前的面上基金项目的强度不算很高,一个基金面上项目只要求解决一、二个科学问题。希望最后的研究结果要有力度,不要泛泛的,什么都做。过去曾有评委指出,有的申请内容什么都做,好像把教科书的目录全列上了,这种申请多半出现在高校的老师之手。为了把研究内容叙述得清楚些,可以在每一个研究内容下把细节描述得清楚一点,列出关键的细目。以免因“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而招“枪毙”。 另外,很多申请分不清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关系,把研究方法当作研究内容,评审人会认为申请人思路不清,这样的申请项目是很不理想的。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要清楚 不少项目申请中没有填写此项,评议人就很难知道申请人是否了解项目涉及研究的难点,以至难以判断申请人完成本项目的可能性。如果申请中难点写得不清楚或者根本不对,评议人也会认为申请人缺乏能力完成本项目。所以,此栏必须写,而且要力求写得准确。针对提出的难点,合理设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申请项目就有较大的把握得以完成。 1,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这部分包括有关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说明。过去的申请书只留半页,很多申请没有把具体的研究方案及思路表达清楚。 (1)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要具体、清晰 多数申请这部分写得比较含糊,每一步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表述不很清楚。能逐项写清是非常必要的。举一例说明:过去曾有一份申请书是我们见过的申请中写得最清楚的之一:用什么方法,对别人的方法进行什么样的修改,并提供了同行完全可以照样操作的试验步骤。通信评议结果是3个特优、2个优,学科评审组一致赞成资助。 不过,有些研究项目,喜欢把现代化分析“武器”全都用上,什么新,就“用”什么,比如:HRTEM、STM、AFM、AES等等,但用它们干什么,用途不明确,获取什么有用的结果不明确。唯一可以称作优点的是可以在经费预算中多计算一些实验费。对于每种分析仪器的用途不明确,或者“杀鸡用牛刀”,明明可以用常规手段,而用不妥当的高级仪器,同样会遭否决。 (2)“剽窃是少数”,应加强自我保护 作为基础研究,原则上讲,应该是不保密的,但随着科技发展,某些明显有应用前景的内容,适当保护是必要的。作为基金项目的评审人总希望申请者把申请写得详细点、清楚点,有利于判断。但不少申请人,特别是那些“小字辈”申请者,认为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写得太详细了,会被别人剽窃。目前由于各种误导,导致的各种科技腐败,确实影响一些经不住诱惑,采取剽窃手段,但这类人终究是少数。我们认为多数情况下不必担心,上面的例子就是例证。当然,你必须有较好的前期工作积累,即使别人剽窃了您的思想,用处也不会太大。但一些“小字辈”担心可能会多一点,由于他们的积累比较少,一旦好的思想被别人窃取,很难再跟与其他人竞争。其实,我们在综合同行评议意见时,也尽可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不是简单地看评议人是否同意,统计综合评价有几个优、几个良,还要看评审意见的文字中有没有实质性意见,即使有一个人不同意资助,其他四位评议人都认为你的学术思想很新颖,有特色,你的申请依然可以送学科评审组,可能被批准。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金属材料学科自1992年起学科评审组的评审会是采用了无主审制,也是为了避免一、二个专家会轻易地否定有一定创新思想的项目。 另外,确实有“Know How”时,应设法加强自我保护。既能把问题说清楚,有不暴露你的“Know How”。怎么做得更好,只有各显神通了。 (3)要从学术角度提出可行性分析 很多申请在可行性分析一节上仅仅简单地介绍人力、物力情况如何,比如:研究组有几名教授、几名副教授,有多少博士、博士后,有各种先进的工作条件,单位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等。但更应从学术角度提出可行性分析,突出申请人学术思路方面的好想法,阐明你的设计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能否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研究队伍、研究条件和学术思想方面的综合优势才是基金项目能否取得成果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2,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过去这一栏只提创新,不可能要求每个项目都有创新,特别对于延续项目,前一个项目已有创新,新项目还要求创新难度就太大了。现在提特色与创新,相对比较客观。一个申请项目能够有特色和新颖性就相当不错了。撰写时,以下问题应适当关注: (1) 避免把“创新”扩大化 近些年,创新的概念被炒作得十分厉害。至于创新一词的意思再《汉语大词典》找到了答案。【创新】亦作“剙新”,第一个意思是创立或创造新的;第二个意思是首先。但英文的解释有很多,例如:Bring forth new ideas, Innovation, Creativity 等等。我们认为创新、创造性、革命、革新和更新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现在很多人把Innovation解释为创新,事实上是把创新扩大化了。1958年大跃进时,曾经提过的技术革新,英文是Technical Innovation,而今人们称之为技术创新,因为创新这个名词太时髦了。由于知识经济(Economics Based on Knowledge)概念的出现(美国基金会有一位官员称“知识经济是工业界、市场的事”),又出现了知识创新的提法。有人在解释知识创新时用了Knowledge Innovation一词,事实上这里的Innovation更接近于Renew(更新)的概念,牛津双解的中文解释为改革,革新,第三位才解释为创新;牛津词典对创新的英文解释是make changes,introce new things;Webster’ New Dictionary解释为bring in changes,new things。我们认为真正理解创新用英文Bring forth new ideas较为合适,即必须有new ideas,否则,只能是革新或者更新。如果申请基金要提创新,可能难度较大。如果能按照毛主席说的“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相当不错了。 (2)要提出申请人的研究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 这里是指申请人要开展的研究项目的特色和新颖的学术思想,而不是泛指的一个新领域的特色,新研究领域的特色可能是申请人的,也可能不是申请人的,而是学科发展固有的。因此,申请人必须阐明自己特有的研究特色。与可行性分析一样,研究条件的特色并不能完全表明申请人的研究特色和学术思想新颖性。同样有了好的研究条件,有的人可以做出很漂亮的研究工作,但有的人只是把它当摆设。学术思想的创新是很难的,目前国家财力有限,尚难创造一个完全适合于创新的环境(附件9)。另外,市场经济或大或小地冲击着基础研究,只要您的学术思想有一点新颖性,或者把其它领域的好思想借鉴到你的研究课题里,就可以增添申请项目的竞争力。 (3)不要泛泛地谈学科交叉 学科交叉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参见附件6),基金委鼓励学科交叉不等于说,你的申请项目属多学科交叉就算有特色、有创新就该给予资助。我们曾经讨论过学科交叉的概念,大家一致认为:“学科交叉必须对相关学科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如果你的申请项目属于学科交叉项目,必须阐明交叉点在哪儿?泛泛地谈本项目是多学科交叉,不是创新、特色,不会由此得到评审专家认可的。 (4)填补国内外空白不是特色与创新 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国家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实力依然不足,虽不能说还是一张白纸,但没有画过的地方还很多。靠填补空白是画不出美丽的图画的。目前,基础研究可以有所为的,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国家国民经济急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国内已经有一定研究基础,有可能在世界上占领一席之地的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等两方面。填补空白属于新闻宣传语言,立项依据一览中已经谈过填补空白不能作为申请基金项目的依据,同样,填补空白也不能算是特色与创新。 (5)创新思想的产生 下面仅把日本新日铁参事(相当于顾问)杉田清先生在《研究与开发漫谈—献给青年科技工作者》一书中对创造性思想产生环境和创造性研究开发的条件(表3)介绍给大家,也许对撰写申请时,如何产生创新思路有启发作用。其中C的创新性最强,杉田清先生询问了日本国内外的同行,都有类似感觉。我们在介绍这一点时,不少专家也称有类似感受。当您把全部精力都关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有时平时苦思冥想想不出的办法,在睡梦中会找出答案,但必须在刚醒未醒时,把它记录下来。梦有一个特点,当您完全睡醒后,梦的细节就很难回忆起来了。 表3、创新思路的环境(日 杉田清) A 几个人在一起讨论时 (特别是与外来访问者) B 写研究报告时 C 早晨“刚睡醒时”(长期探索的课题) D 看现场(实物)时 E 看有兴趣的文献、广告时 注:频率按A、B、C,其中C的质量最高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年度计划中应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的说明。预期研究结果的要求比过去预期成果的要求更为合理,成果是需要经过评价的。作为一个面上项目的研究结果,往往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同行评价或经同行专家验收,因此,在申请时应该预期一个有水平的研究结果,而不是仅仅追求研究结果的数量。 (1)研究计划要有尽量具体一点 便于评审专家了解申请人安排的研究进度是否合理,尽可能详细撰写。过去,曾有人的年度研究计划仅仅用了三句话:第一年继续进行文献调研,第二年实验研究,第三年总结并写出研究报告。这不是编出来的,真有这样的事。研究过程中不断调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申请书已经上报,还要花一年时间专门作文献调研,难以理解,也许时间多了点,基金委不可能把项目经费的40%(第一年拨款比例)让你仅仅去作文献调研。 (2)预期进展可给出一个大致的设想 由于基础研究不同于攻关项目,你的研究进度是可以根据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修改。通常,真正能出大成果的项目,应该会不断打破原计划,表明你在研究中有新发现。仅仅能按原计划完成的项目,我们称之为保险项目,一般不会出大成果。预期进展可给出一个大致的设想,也是为了便于评审专家对你的申请更全面地分析。 (3)预期研究结果 面上项目总结报告中包含的成果类型有10几类,但真正能够衡量基金项目完成情况的也只有几种。理论成果可以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奖励(特别是自然科学奖)和人才培养等等。应用成果应以经济、社会效益衡量,但由于基金投入有限,大多数属于间接成果。我们也不会把一张白纸上写上多少经济效益,再加一个公章认为是应用成果。撰写中应注意: (3-1)预期研究结果要与研究目标相吻合 不少申请的预期研究结果仅两行字,比如:完成本项研究后,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申请专利若干项,但发表哪方面的论文,申请什么样的专利交代不够清楚,有时与研究目标的关系也不很明确。 (3-2)预期研究结果要有力度,有数量,更重质量 由于基金委成立初期宣传上的原因,常有人说科学基金几千元能出一篇论文,导致很多受资助者单纯强调论文数。现在,我们逐渐强调论文水平以及它们的影响,这样的理论成果才能真正反映科学基金支持的作用。作一个比方,我们用积分面积表示成果大小,我们希望同样的积分面积下,峰值高一点,峰的宽度可以窄一点,也就是说研究结果要有力度,或者说要有深度,而不要什么都做,研究结果只是一大堆小峰,文章一大堆,哪方面也不深入,没撰写一篇有份量的学术论文。有一个专家曾自己感觉很满意地说:“原计划完成6篇论文,现在完成12篇,翻了一番”。我们的回答是“如果你能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也承认你完成了任务”。目前,科技界普遍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论文质量,在第二部分将介绍我们对科技论文及其评价方面的一些拙见。 (3-3)正确理解专利的地位 有人问专利是不是成果?当然,你的基础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了,申请若干项专利,基金委还是给予承认的,但不能把专利作为基金的主要研究结果。我们的观点,专利只是一种知识产权保护方法,难以判断基金项目的研究水平,可以作为结题时的辅助结果,申请时不必过分强调。 (3-4)拟培养的研究生 科学基金有培养人才的任务,但培养多少研究生,往往与项目负责人的研究经费多少有关,而研究生的水平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如何表述,也尚待研究。仅写上拟培养若干名研究生,似乎意义并不大。 正文第二部分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工作基础 工作基础指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应该是申请人以及合作者的,而不是你所在的单位、研究集体或者导师的工作和成绩。过去曾发现过有些申请人把导师从事过的工作说成自己的工作;有人刚到一个新单位,就把该单位过去的工作成绩作为自己的工作积累。这些做法很不妥当。对于刚毕业的研究生,作为基金委和评审专家不会强求他们在新的研究领域有很多积累,但必须详尽地介绍他们自己过去的工作,让评审专家能够判断他们的研究能力。 2, 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以及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到目前为止,基金委面上项目主要资助研究活动的经费,原则上不提供购置设备的费用,目前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根本难以承担那些大设备的费用。如果谁想利用基金的经费来购置大额的仪器设备,申请项目就会因研究条件不具备而被否决,但若添置一些小设备或者改装仪器还是可以的。 3, 申请人简历 申请人简历包括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研究背景情况都要介绍,但不少申请中只介绍申请者的情况,这不符合申请书的要求。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的背景情况介绍要具体,有关论著应注明作者位置、论文题目、发表的刊物以及发表时间,获得学术奖励应注明获奖人的名次等等。现在有些学科对这一栏的撰写还有特殊要求,申请人必须认真阅读项目指南和申请指南。比如:金属材料学科在指南中提出“要求申请者本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必须提供过去曾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所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注明近几年在SCI、EI收录的和国内影响因子前500名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的情况、论著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引用的概况,以及申请人在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的情况。所提供的基本情况,务必客观和事实求是,否则将直接影响申请项目的批准。”。我们曾对3年的申请书进行过统计,发现有一半人没有按项目指南要求撰写。原因可能有两种,不是没有阅读项目指南,就是没有相应的成绩。 4,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是指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负责的内容等。 为了使评议人能够了解你申请的项目与正在承担的项目的关系和区别,在此栏中应对正在承担项目的研究任务和重点给出简单说明。 对于申请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应对其中进展或完成情况详细一点撰写。否则,评议专家无法对申请者以前完成和在研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不要简单地 “已完成”、“顺利进行”表示。最好能注明获得什么奖励,发表多少论文,引用情况如何,培养了几名研究生,研究生的现状等等,能让评议人能一目了然。 过去的申请书中有前一结题项目完成情况一栏,希望新的申请中依然能够提供三篇主要论文首页,并必须反映是基金资助项目,否则,应附上能反映基金资助的那一页,如:致谢或英文刊物中的Acknowledgment。 正文第三部分 经费预算 根据2002年面上项目资助情况,平均资助强度已达20万元;根据资助一部分高额项目的方针,最高资助金额还要高。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七五”、“八五”期间那种因“申请经费过高,无力支持”的原因被否决的情况。当然,申请经费过高,就另当别论了。 由于基金主要是资助项目研究活动的经费,而不是用于研制和购买仪器设备的,原则上,用少量经费购置小型仪器,改造设备和改装实验室还是可以的。购置五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等,须逐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