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3-2017年中国制造执行系统(MES)市场调研及行业预测报告

刘劭
打雪仗
13-17年的都是旧版的,现在新版本的应该都是2014-2018年的。

MES调研主要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春秋后伦
在本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流程梳理、明确目标、实施准备和评价标准。所谓流程梳理,就是指供应商要协助企业做好业务流程的分析和完善,要想充分发挥MES系统的功效,需要完善好与MES密切相关的管理体系工作,其中包括车间环境、职责分工以及人员保障等方面。应结合先进管理思想要求,对车间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改善,优化部门职能,减少无效管理流程,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从而保证实施MES系统的目标实现。所谓明确目标,就是要以需求分析报告的形式,明确本次工程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该报告除了要对技术实现细节及功能细节做好系统阐述外,还要对时间计划安排,软硬件配置要求,数据准备内容做好说明,根据车间实际情况,要对具体的现场数据采集手段以及与实际企业其他现有系统集成等情况做好说明,此外还要对项目实施资金落实计划等情况做好说明。该报告作为今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日后系统测试,验收工作提供依据,是项目是否成功顺利实施的可量化的标准。所谓实施准备,就是指用户要明确各种准备工作,比如数据的格式、范围和时间要求,硬件网络设备的准备等等。所谓评价标准,就是除了明确MES系统所覆盖的软件功能,还要明确所带来的管理效益,例如:效率的提升、成本的减少等等。要形成一个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并确定内部项目组成员的绩效考评体系,以此推动项目管理责、权、利体系的建立。这个是我们精诚软件在MES调研时的方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请问MES行业未来的前景如何!

神枪手
大力士
近年来,ZQ-MES系统(鑫海智桥-制造执行系统)在国内掀起了一片浪潮,很多企业都在实施MES项目。再说“MES行业未来的前景”之前,我们先讲讲MES的来历:1990年11月,美国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就提出了MES(鑫海智桥-制造执行系统)概念。1997年,MESA提出的ZQ-MES功能组件和集成模型,包括11个功能,只能具备11个功能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也属MES系列的单一功能产品。鑫海智桥MES模块2004年,MESA提出了协同MES体系结构c-MES。ZQ-MES。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对MES以及ERP的跟踪研究、宣传或试点,但因为总结、归纳、宣传、坚持或者提炼、提升不够,发展势头并不快。20世纪80年代,国内最早的MES是宝钢建设初期从SIEMENS公司引进的。MES行的前景预估: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指引下,我国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全球市场的变化,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催化剂——从劳动密集型到中高端制造基地、加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降低能耗。而ZQ-MES在“中国制造2025”道路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MES作为上下层应用的信息集线器,从上层接收中长期计划,向上层提交各种生产数据的同事,向下层发布生产指令及控制参数,接收并汇集下层的数据采集和设备运行状态。(上层:生产计划层——ERP、底层:设备控制层——Control)ZQ-MES成为了制造企业工厂的“心脏”。填补了上层生产计划与底层工业控制之间的鸿沟!MES系统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从赠速对比上看,国内MES市场相对国际市场增速明显更高,这也得益于国内较大的工业自动化改造试验。ZQ-MES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还是由于自身具有强大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生产效率、加强管理、提供生产质量等众多优势!

MES系统验收报告PPT格式

气运
而有所矜
对于MES系统项目的验收文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MES项目的简介:项目的实施背景、预期实现的目标、项目的需求状况、项目的实施进度等2. MES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对比详细设计中设计的系统功能,介绍最终系统实现的功能,以及带来的效果;同时,介绍系统的性能的状况。3. MES系统的运行总结:从系统上线试运行开始,一直到项目验收,期间系统运行状况的总结,是否具备了验收的条件等4. MES系统运维方案:明确系统运维的整体方案,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以及出现问题时有相应的运维策略。5. MES项目的总结:对整个MES项目的实施状况进行总结供参考。

MES的功能模块

铁娘子
笃于时也
1. 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tatus)(MES系统)管理机床、工具、人员、物料、其它设备以及其它生产实体(例如进行加工必须准备的工艺文件、数控加工程序等文档资料),用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它还要提 供资源使用情况的历史记录,确保设备能够正确安装和运转,以提供实时的状态信息。对这些资源的管理,还包括为满足作业排程计划目标对其所作的预定和调度。2. 运作/详细调度(Operations/Detail Scheling)在具体生产单元的操作中,根据相关的优先级(Priorities)、属性(Attributes)、特征(Characteristics)以及配方 (Recipes),提供作业排程功能。例如,当根据形状和其他特征对颜色顺序进行合理排序时,可最大限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准备时间。这个调度功能的能力 有限,主要是通过识别替代性、重叠性或并行性操作来准确计算出时间、设备上下料,以做出相应调整来适应变化。3. 生产单元分配(Dispatching Proction Units)以作业、订单、批量、成批和工作单等形式管理生产单元间工作的流动。分配信息用于作业顺序的定制以及车间有事件发生时的实时变更。生产单元分配功能具有变更车间已制定的生产计划的能力,对返修品和废品进行处理,用缓冲区管理的方法控制任意位置的在制品数量。4. 文档管理(Document Control)管理生产单元有关的记录和表格,包括工作指令、配方、工程图纸、标准工艺规程、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批量加工记录、工程更改通知以及班次间的通讯记录,并 提供了按计划编辑信息的功能。它将各种指令下达给操作层,包括向操作者提供操作数据或向设备控制层提供生产配方。此外它还包括对环境、健康和安全制度信 息、以及ISO信息的管理与完整性维护,例如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当然,还有存储历史信息功能。5. 数据采集(Data Collection/Acquisition)能通过数据采集接口来获取生产单元的记录和表格上填写的各种作业生产数据和参数。这些数据可以从车间以手工方式录入或自动从设备上获取按分钟级实时更新的数据。6. 劳务管理(Labor Management)提供按分钟级更新的内部人员状态,作为作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包括出勤报告、人员的认证跟踪、以及追踪人员的辅助业务能力,如物料准备或工具间工作情况。劳务管理与资源分配功能相互作用,共同确定最佳分配。7.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对生产制造过程中获得的测量值进行实时分析,以保证产品质量得到良好控制,质量问题得到确切关注。该功能还可针对质量问题推荐相关纠正措施,包括对症状、 行为和结果进行关联以确定问题原因。质量管理还包括对统计过程控制(SPC)和统计质量控制(SQC)的跟踪,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线下检修 操作和分析管理。8. 过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监控生产过程、自动纠错或向用户提供决策支持以纠正和改进制造过程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内操作性,主要集中在被监控的机器和设备上,同时具有互操作性,跟踪 从一项到另外一项作业流程。过程管理还包括报警功能,使车间人员能够及时察觉到出现了超出允许误差的过程更改。通过数据采集接口,过程管理可以实现智能设 备与制造执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9. 维护管理(Maintenance Management)跟踪和指导作业活动,维护设备和工具以确保它们能正常运转并安排进行定期检修,以及对突发问题能够即刻响应或报警。它还能保留以往的维护管理历史记录和问题,帮助进行问题诊断。10. 产品跟踪和系谱(Proct Tracking and Genealogy)提供工件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和状态信息。其状态信息可包括:进行该工作的人员信息;按供应商划分的组成物料、产品批号、序列号、当前生产情况、警告、返工或与产品相关的其它异常信息。其在线跟踪功能也可创建一个历史记录,使得零件和每个末端产品的使用具有追溯性。11. 性能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提供按分钟级更新的实际生产运行结果的报告信息,对过去记录和预想结果进行比较。运行性能结果包括资源利用率、资源可获取性、产品单位周期、与排程表的一 致性、与标准的一致性等指标的测量值。性能分析包含SPC/SQC。该功能从度量操作参数的不同功能提取信息,当前性能的评估结果以报告或在线公布的形式 呈现。

求实践调研报告。

若不得者
发了全球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发展呈现出的特点与趋势必将带动安全防范市场的发展 底层核心技术逐渐成熟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底层核心技术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例如,在三维造型底层核心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解算器、先进生产排程(APS)技术、五轴联动的CAM加工与仿真技术等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关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且在全球的制造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支撑企业管理的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西方企业不断向全球拓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复杂,对制造业信息化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的疆界不断拓展,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例如,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精益化,涌现出企业资产管理(EAM)、大修维护管理(MRO)、需求管理、劳动力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新兴技术。 先进生产制造技术带动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发展 随着制造业的产品结构日趋复杂,PLM技术开始向支持机、电、软件混合设计发展,支持产品的包装管理、工程计算和复杂文档的管理。而随着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支撑复合材料的设计、仿真和制造的软件信息化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虚拟现实、逆向工程、试验数据管理、仿真数据管理、可靠性分析等新兴技术也随着工业界的应用需求,而得到蓬勃发展。 广泛应用SOA、SAAS等先进的软件构架和交付方式 随着IT技术的发展,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改变了软件的应用模式。SOA架构将固化的软件转变为可以灵活配置的组件,可以实现随需而变,从而降低了软件信息化技术维护、升级的成本,使信息化软件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降低IT应用的成本,而将购买软件转化为租用服务,这促进了制造业信息化厂商发展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应用软件。SAAS已成为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的新兴软件交付模式。 密切结合Web2.0、SNS和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Web2.0技术强调互动性,而FaceBook等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的兴起,使得支撑产品研发的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也开始涌现出新兴技术。微软推出了支持Social Computing的SharePoint系统,达索系统提出PLM2.0技术。而支持广域网应用的很多软件信息化技术也得到跨越式发展,例如远程接入、广域网加速、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等等。而对于B/S模式的支持,已成为信息化软件的基本功能。 制造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发展迅速 随着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各类软件信息化技术的集成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些主流厂商纷纷通过并购,而为制造企业提供更紧密的集成方案。例如,西门子PLM致力于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与制造生命周期的集成;而EAI(企业应用集成)和BPM(业务流程管理)等技术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MES成为实现ERP与底层自动化系统集成的枢纽。SAP、ORACLE等厂商已经拥有了全面解决企业各个环节管理问题的制造业信息化集成解决方案。 帮助企业遵循环保和企业治理等法律、法规 全球能源的紧缺使得制造业越来越关注节能、环保,支撑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的相关技术得到蓬勃发展,例如LCA(Life Cycle Assessment,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技术,对碳排放的评估软件等。同时,由于美国和欧盟对于进口产品提出了日益严厉的环保要求,支撑企业检测和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软件也开始广泛应用。而随着美国对企业治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萨班斯法案的出台,使得制造业也需要应用相应的软件系统来实现合规管理。 开源技术长足发展 为了降低软件的应用成本,国外发展起来很多开源的国际组织。不仅是在操作系统层面,有Linux等组织,而且在CAD领域,发展起来IntelliCAD平台,在数据库、ERP和PLM领域,也都发展起来很多开源的组织和产品。开源技术使得众多的开发商可以共同完善技术,推进应用,降低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本。 全球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的特点与趋势 在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市场逐渐成熟,甚至走向饱和。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与趋势: 软件产品销售额萎缩,软件的实施服务和老用户的维护服务的营业额占很大比例。 由于西方国家的企业发展比较成熟,信息化软件应用已经十分普及,因而软件产品(许可证)销售额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同时,制造企业普遍购买软件的维护服务,包括热线电话、互联网在线服务和现场的技术支持服务、软件升级服务等。因此,在主流的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厂商的营业额中,老用户的维护服务所占比例已经超过50%,而很多软件厂商的实施服务收入也超过了软件产品的营业额。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厂商普遍非常重视维护服务。 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业信息化生态系统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制造业信息化生态系统,包括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提供商、咨询服务与实施商、渠道商、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等。咨询服务公司发展迅速。同时,制造业信息化厂商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服务机制,很多厂商组建了用户协会,由用户协会通过定期组织交流,以及用户俱乐部网站等形势,定期向厂商反馈产品改进的需求,这样,促进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的改进和成熟。同时,国外的高校、研究机构、制造业信息化厂商与工业界建立了深入合作。例如,德国的Fraunhofer、亚琛工业大学都与工业界建立了深入的合作。 制造业信息化厂商之间的并购非常普遍 大型厂商不断通过兼并、收购,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完善自身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例如ORACLE公司,近年来先后并购了Siebel、Peoplesoft、Agile、BEA等大型软件公司,并购的金额累计达数百亿美元;SAP公司去年投资82亿美元并购了BO公司;INFOR公司先后并购了SSA、Softbrands等数十家ERP软件公司,并购金额达30亿美元以上;IBM公司在放弃了盈利低的PC等业务的同时,也斥巨资并购了很多软件公司。而2007年西门子公司斥资34亿美元并购了UGS。而Autodesk、达索系统、PTC等公司也并购了很多专业公司。信息化厂商的并购一方面是为了拓展用户群、获得稳定的维护服务收入,同时,可以完善自身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国际制造业信息化厂商高度重视中国、印度、东欧等新兴市场 目前,平均而言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各个细分市场占全球的份额在1-2%之间。但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国外主流的制造业信息化厂商已经悉数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在中国设计了营销和服务机构,也逐渐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和技术支持中心,以便实现产品、营销和服务的本地化。国际制造业信息化厂商非常注重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建立了众多的培训中心,力图培养产品研发、实施、服务和应用人才,为其培养未来的用户。国际制造业信息化厂商也非常重视拓展印度、东欧等新兴市场。在这些新兴市场上,厂商可以获得更高的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实现迅速增长。 全球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呈现出以下趋势: 全球大型制造企业引领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制造业领域的跨国企业在全球的拓展,为制造业信息化厂商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新需求,从而引领了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例如,全球企业实现跨国的产品开发、营销和服务,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支持多语种、多工厂、多个企业实体的开发与管理需求,以及全球协作开发的需求。工业发达国家许多企业将软件信息化技术综合集成并应用服务于研发、管理、财务运作、营销、服务等核心业务,实现了产品研制、采购、销售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空客A380四国五地的研制生产基地信息共享集成与研制流程协同,30个国家的1500家零部件生产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网络协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联合攻击战斗机(JSF)研制过程中,以项目为龙头,以数字样机为核心,以Internet和协同产品商务系统为综合集成平台,实现了CAD/CAE/CAM/MRP/SCM/MRO的集成,建立了全球30个国家、50家公司、50,000用户参与研发的数字化集成协同环境,充分发挥各合作伙伴的优势能力,使设计时间减少50%,制造时间减少了66%,备件减少50%。 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取得实效 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已经广泛树立了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明确自身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将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作为软装备,实现了广泛应用,实施和应用的成功率很高。而制造企业在进行兼并、收购时,也同时会进行IT系统的整合。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已成为支撑企业的业务拓展和变革,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必要支撑。值得关注的是,在西方国家崛起了IDC、Gartner、CimData、AMRresearch等研究机构,对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市场和应用趋势进行分析,成为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指南。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IT外包和业务外包,强化企业间的协同 在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同时,将IT应用进行外包。这种外包的趋势不仅是中小企业开始通过SAAS模式应用软件,而且很多大型企业也应用了软件租用模式。同时,制造企业非常注重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同行企业的协同。一些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之,制造企业对软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需求,推进了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制造业软件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又支撑了制造企业的全球化、服务化、精益化、专业化发展。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MES实施顾问

高拱
色戒
辛辛苦苦熬了几个月的通宵,终于确立了MES需求,规范了工作流程,系统配置也完成了,正准备按部就班MES系统上线时,企业用户突然改变了需求,不想这么做了,提出了新的需求。对于MES实施顾问来说,正如晴天惊雷,这也是所有MES顾问最感到恐怖的事情。因为有时候,用户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对于系统的调整来说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1、需求变更:迁就or拒绝?从MES项目立项开始,需求就是MES实施顾问的心头之痛。随着对MES的深入认识、项目环境的变动,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都可能使客户对MES的需求不断改变。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这些需求变更,项目实施进度必将一再调整,上线日期也会随之一再拖延,项目成员的士气也将越来越低落,严重的还会直接导致MES项目失败。需求变更,本应是客户的权力,但也是实施顾问的为难之处。如果确需变更,当然要满足客户需要。问题是不能让变更权力滥用,把一些无关痛痒的变更宠惯养成堂而皇之的变更。例如,我曾经在某MES项目中属于“谦虚型”,对于客户提出的变更,无论大小都给予解决,客户对此非常满意。然而,项目进度却拖得很长,项目一再延期。相比之下,在另一个项目上我显得稍有些“盛气凌人”,对于客户提出的需求变更,大多都不予理睬,客户对此不是很满意。不过,该项目的进度控制得较好,基本能按期完成项目。按后一种“盛气凌人”的做法,对客户的要求一概不理,自顾自地按照最初的需求和计划实施,很可能会由于没有用户的参与,使得MES系统与用户的需求相差甚远,导致验收通不过,收不回尾款而使公司利益受损。对于客户来说,达不到需求的满足也浪费了投资。事实上,客户不满意,则项目就不算成功,实施顾问辛勤劳动最后就只能落得个“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份。但按前一种“谦虚型”做法,完全顺着客户的意见走,客户满意度就一定会高吗?其实也不一定。由于需求变更会带来工作量的大量增加,甚至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无效劳动。而且,频繁变动的需求也会导致实施质量下降,留下许多隐患。因此,一味的迁就用户将会使进度一拖再拖,实施方案一改再改,变更越来越多,士气越来越疲,公司越来越不满意,用户越来越急。到最后,实施顾问会发现这个项目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需求变更为什么总是做不完?在MES实施过程中,实施顾问所要面对的将是一系列和多方面的考验。经常发生而又最令人头疼的恐怕就是需求变更了。客户变更需求是MES项目与生俱来的特性,也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需求变更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客户临时改变想法、项目预算增加或减少、客户对功能的需求改变等。它会导致MES实施过程中成本增加、进度拖延等风险,而且越往后的变更产生的风险将越大。以笔者参与的多个MES实施项目的实际经历来看:需求变更泛滥是非常可怕的事,尤其是到了项目实施后期,客户不断对移交的MES系统提出修改意见,甚至有时刚刚重新完成的更改,客户又要求改回去或改成另一种模式。需求变更越来越多,实施顾问只能疲于应付。“无底洞”是大部分实施顾问进行MES项目的共同感觉。实施顾问作为项目的承担者,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有限资源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让客户和公司都满意是最终目标。但是让客户满意就是不断满足客户无穷无尽的需求吗? 我们分析一下出现需求变更的根源:  ① 合同签订马虎,没有真正明白客户需求签订合同时缺乏对客户需求认真对待,导致需求描述不清,为后期的实施工作带来困惑。MES销售顾问为使客户能够快速的签订合同,往往草率决定和片面同意客户提出的需求。当客户提出新的需求时,往往是销售顾问一看“应该”只是一个小小的修改,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直接答应能变更。该问题的关键是合同签署的太烂,没有把需求明确再签合同,而且也没有把需求变更的流程写入合同。如果在合同时把客户需求弄清楚,后期就根本不需要频繁的变更需求。签订合同时明确定义项目需求的范围,可以为以后各项实施工作的开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② 研时没有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在MES上线前的需求调研分析阶段,项目组成员和客户的深入交流是减少频繁需求变更的关键阶段之一。但是由于双方的误解通常使需求交流难以进行。更严重的是,实施顾问只根据用户提出的描述性、总结性的短短几句话去制定实施方案,没有真正挖掘和按客户的需求去制定实施计划。当客户头脑一热或领导一拍脑袋提出新的需求时,实施顾问往往也就不能区分客户真正需求和镀金需求。如果项目组对客户需求的细节了解不充分,双方对需求的理解就会产生差异,就会导致移交MES系统时才使问题暴露出来,客户只能频繁的提出需求变更。 ③ 没有明确的需求变更管理流程没有明确的需求变更管理流程,就会使需求变更变得泛滥。并不是所有的变更都要修改,也不是所有变更都要立刻修改,需求变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决定什么类型的变更需要修改和什么时候修改。比如MES界面风格问题,就可以先不修改,或者规划一下修改的时间待到以后进行优化。另外,对于核心模块的修改没有严格把关流程,有些小需求看起来工作量不大,但是实际上实施顾问和开发顾问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去完成这些销售顾问或者客户没有考虑到的细节问题。④ 没有让客户知道需求变更的代价对变更的影响没有评估是需求变更泛滥的根本原因。变更都是有代价的,应该要评估变更的代价和对项目的影响,要让客户了解需求变更的后果。如果客户不知道需求变更付出的代价,对实施顾问的辛苦就会难以体会。在评估代价过程中,可以请客户一起做判断:“我可以修改,但您能接受后果吗?”。3、如何有效控制需求变更?需求变更对项目成败有重要影响,既不能一概拒绝客户的变更要求,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客户,所以实施需求变更之前必须做好控制。例如授权、审核、评估和确认,在实施过程还要进行跟踪和验证。有句通俗的话说得非常好:“需求变更控制的目的不是控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变更进行管理,确保变更有序进行。”用户需求的变更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和控制用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埋怨。对待客户频繁的需求变更,应采取有效办法应对,避免事态蔓延,不让客户养成随意变更的毛病。  ① 合同约束需求变更给MES实施带来的影响是有目共睹,所以在与用户签订合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相关条款,如限定用户提出需求变更的时间,规定何种情况的变更可以接受、拒绝或部分接受,还可以规定发生需求变更时必须执行变更管理流程。虽然MES项目合同很难在签订之初就能够精确定义每项需求,单靠合同是帮不上忙的,但也不能忽视合同的约束力。有一个笑话,就是许多销售顾问都开玩笑说他们都是清政府。为什么是清政府?清政府的特点之一就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太多。  ② 建立需求变更审批流程要明确需求变更审批环节、审批人员、审批事项、审批流程等。目的有两个:一是将客户下达变更的流程尽可能地规范化,减少张嘴就来的非必要、非紧急、非合理、非高层领导意图的“无效变更”。二是留下书面依据,为今后可能的成本变更和索赔准备好“变更账”。凡未履行审批程序的“变更”,一律是无效变更不予受理。有效的需求变更流程应该包括确认变更、评估变更的价值、分析变更对项目的影响,以及提交给双方高层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执行变更。变更请求必须有书面材料,当用户发现由于业务变化而引起的需求变更,需要提出书面申请。这样对所有的变更,双方的项目负责人都能做到心里有数。而且用户在递交书面变更申请时比较慎重,一般都在内部经过讨论后进行,这样减少了因用户内部看法不同导致的反复变更。③ 对于零星变更,集中研究、批量处理每周或每两周甚至每月召开一次需求变更专题会议,集中研究处理这些零碎变更事项,主动控制好工作节奏,尽量避免由于处理零碎变更而影响项目运行的总体进度。例如向客户正式提交一份各阶段需求变更的完成计划,注明变更引起的时间、成本、工期的代价和增加的工作量。要求客户配合需求变更计划,确定变更时限,控制变更规模,过时变更不候,离谱的变更不做,保大局弃小变。  ④ 评估各种需求变更的影响客户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可能一天一个样,为了达到控制频繁的需求变更。需要将需求变更后产生的成本进行评估与量化,形成分析报告提交双方领导。否则,一味的妥协只会让项目进一步恶化,实施顾问需要掌控客户及公司的进度成本,把客户的每一次需求变更进行成本分析。确认哪些需要收费变更,哪些可以免费配合客户。这样既可以维护客户关系,又不致造成公司无谓的损失。 ⑤ 确认客户是否接受变更的代价要让客户认识到变更都是有代价的,要和客户一起判断需求变更是否依然进行。例如,变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明确客户能否接受由此引起的如进度延迟、费用增加、效率下降等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客户认为该变更是必须的(不是其上级领导拍脑袋提出的)就会接受这些后果,通过与客户的协商,项目组可能会得到回报或者即使没有回报也不会招致公司和客户双方的埋怨。如果客户认为该变更虽然有必要但是可以暂缓,双方签署备忘录后留待以后解决。如果客户认为该变更可有可无,多数情况下会取消变更。这样即可防止频繁变更,也让客户认识到不是所有的需求都需要变更,更不是所有的需求变更都需要立刻修改。客户一般对MES不甚了解,他们认为很简单的事情,但可能解决起来会很复杂。以笔者的经验来看,一般来说用户的镀金需求可以延期解决甚至不考虑。用户的新增需求如果不是影响到核心业务的实现,也可以安排在现有功能的完善之后。 ⑥ 每月变更记录上报双方领导最后,实施顾问要将有关变更措施和记录随时抄报双方最高层留档备案,可采取简报、文件、抄报、抄送、会议等多种形式。掌握主动权,逐步让不合理的随意频繁变更,成为客户不好意思开口的尴尬事件,尽快形成正常的项目执行氛围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也为可能受到变更所带来的责任问题留下伏笔。最后,要特别提醒,要在MES项目开始就对项目组和客户进行宣传和培训,让所有成员都理解变更控制的重要意义。

APS/MES精益制造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有哪些?

狄人攻之
有的MES系统会包含APS,但很可能做不精,因为这两个是不同的领域,APS需要的算法,MES需要的是对过程的数据抓取和反馈。给你两个样本:日本的ASPROVA ,美国的PlanetTogether APS,目前这两家国内都有官网,资料非常丰富。能申请到试用版本,就清楚里面的功能了。

智能制造发展前景怎么样

东郭子曰
藏金于山
果说消费互联网改变的是人们的消费方式,那么智能制造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其所带来的影响要比消费互联网大上十倍,甚至是百倍,一个仅仅是在价值的流通环节实现了信息的连接,而另一个则要在价值创造阶段实现信息的沟通交互。这里不仅仅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还涉及到人与设备、人与产品、设备与设备的信息沟通,及所谓的万物互联。要想做到全面的万物互联,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交付乃至售后服务的价值链和业务模式都将被重新定义。首先需要研究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产品进行初期设计的时候进行规划,用模块化设计来匹配个性化特征以及个性化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全意义上的个性化定制是无法实现或成本非常高的,除非是3D打印,但也受制于材质。接下来,就是个性化生产的过程,这里仍然需要生产流程的设计,生产流程被整个连接起来实现连续均衡生产,而不是每个工序断断续续的生产,这也是精益化生产的要求。最后,就是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交付到客户手中,客户使用过程中的产品数据通过网络发回给制造商,制造业通过这些产品使用大数据,分析客户的使用习惯,优化产品设计,也可远程调整这些产品参数,提高使用性能,降低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所以说,智能制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云计算、检测、传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整个实施的过程需要先行规划设计,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连续。如果没有先期的规划设计,这些信息系统、自动化等都会各自为政,根本无法融为一体发挥该有的功效。在实际的调研中,我们会经常发现许多企业上了各种各样的IT系统,结果都变成了信息孤岛,数据无法实现有效利用,决策也就失去了科学性。思想价值决定企业命运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日益全球化和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普及的趋势下,优势企业之间的最高阶段的竞争,不能局限于硬技术的竞争,而是体现在企业软实力的竞争,亦即思想的竞争。面对今天的市场格局及为未来趋势,你的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应该有什么样的思想基础,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才是关键。巴黎高科路桥大学秉承法国精英式高等教育体系,针对工业发展需求,将技术、人文与管理相结合,教学内容具有更新快,目的性强的特点,在学术科研上以项目为主线,拥有强大的企业合作背景和资源。学校注重全球发展和国际合作,在四大洲共有67个合作伙伴院校。ENPC DBA(IM)项目关注学员成长,更关注学员背后企业和行业发展,旨在为学员提供前沿的学术思想,科学的理论支持,同时结合中国当前制造业发展,为学员提供理论与实践之间科学转换的视角、方法和工具。招生简章、项目信息,欢迎私信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