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沈阳十院简介

谋杀犯
伏胜
沈阳第十人民医院(简称沈阳十院)又称沈阳市胸科医院,始建于1950年,占地面积5.08万平方米,3431343633目前建筑面积6.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4.3亿元。医院编制床位1200张,现有职工134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19人,副高以上149人;拥有结核病专家组、肿瘤专家组、呼吸专家组、心血管、心肺介入专家组、神经内科专家组等多名知名专家参加省内会诊、抢救、鉴定工作。 1993年3月,经沈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沈阳市肺部疾病防治研究所。1994年增挂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牌匾。2002年4月经辽宁省卫生厅批准,在全国结核专业范围内率先成立辽宁地区结核病医疗集团。2004年经沈阳市卫生局批准为沈阳市结核病质量控制中心。2008年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定为国家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试点医院。2012年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证。目前医院是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辽宁省结核病临床质控中心,沈阳市医学会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沈阳市防痨协会理事长单位。扩展资料:沈阳十院门诊服务时间:我院门诊为无休日门诊,全年365天开诊。上午8:00-11:30 下午13:30-16:30。各专科开诊时间如下:1、结核门诊、神经内科门诊、呼吸门诊、心血管门诊、肿瘤科门诊、胸外科门诊、骨科门诊、普外科门诊:全年365天开诊。2、哮喘门诊、中医门诊、妇科门诊、五官科门诊、淋巴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周日休息。3、急诊科:24小时不停诊。4、结核病会诊中心:周一至周四上午9:00-11:30,需提前预约。预约电话:024-88324080,预约时间:工作日8:00-11:30,13:30-16:30。参考资料来源:沈阳市胸科医院—医院简介

神经科学家是如何读心术的呢?

何相孰也
采茶女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已经训练出一种算法,可以直接将受试者的脑电波实时翻译成句子,错误率仅为 3%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他们招募了 4 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被要求多次朗读 30-50 个固定句子,而电极记录下他们的大脑活动。[1]这些数据随后被输入到机器学习算法,它将每个句子的大脑活动数据转换成一串数字和字符串。系统从这些大脑活动数据再推导出声音,并和实际记录的音频进行比较。数字和字符串则被再次输入到系统,转换成一个单词序列。起初,系统会吐出毫无意义的句子。但是当系统将每个单词序列与实际朗读的句子进行比较时,它得到了改进,学会了数字字符串与单词的关系,以及哪些单词是有上下文关系的。算法不断的训练,直到从说话时的大脑活动中产生书面文本,类似机器翻译。新系统的准确性远远高于以前的方法。虽然准确性因人而异,但对于其中一位志愿者来说,平均每个句子只有 3% 需要纠正,高于速记员 5% 的单词错误率。当然,目前这个系统还是有很大局限,算法还只能处理少量的句子。系统也不能用于严重残疾失去语言能力的患者,因为它依赖于记录大声说出句子的人的大脑活动。然而,每个志愿者只用了不到 40 分钟来训练,在有限的小数据集情况下,达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精确度。脑机接口从类大脑信号到外部设备之间建立连接通路并不是新鲜事,脑机接口的研究已持续了 30 年。在过去的十年,我们已经能够解码语音信号,但是局限于孤立音素或者单音节词,在一段 100 个单词的连续语音的情况下,解码正确的单词少于 40% 。科学家们此次找到的是一个更直接的方法,就是采取机器翻译类似的算法。机器翻译就是将文本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算法翻译,只不过这次输入的文本变成了脑电波信号。此次发表的论文《使用编码器-解码器框架:大脑皮层活动到文本的机器翻译》,正是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在系统对一个志愿者进行训练之后,再对另外一个志愿者训练时,解码结果得到了改善,这表明该技术可以在人和人之间进行迁移。在 GitHub 上,放置了论文对应的代码。ecog2txt 模块,用于从神经数据中将语音解码为文本。它用 Python 代码实现了跨主题的迁移学习的高级功能。[2]而训练本身则是通过另一个 machine_learning 软件包,它在 TensorFlow 里实现了一个序列到序列的网络。[3]这些软件包的作者,也是论文的联合作者之一约瑟夫·马金(Joseph Makin)博士,他目前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整合神经科学中心的研究科学家。他的专业是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门研究控制理论,包括脑机接口的算法开发。[4]论文的另外一个联合作者是张爱德(Edward Chang)博士,他是医学博士和神经外科医生,擅长为患有癫痫病,脑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运动障碍的成年人提供治疗。他目前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威尔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神经外科教授,还领导了一个神经工程与假肢中心,以恢复瘫痪和言语障碍等神经疾病患者的功能。

中国神经科学的现状如何?

故分也者
谋也
  中国神经科学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何士刚  一、中国的神经科学研究正在进入世界水平3233666261  我国神经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林可胜等在协和医学院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冯德培,张香桐等人也为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神经科学的几个重要杂志,如《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神经生理学期刊》(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生理学期刊》(Journal of Physiology),《比较神经内科学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和《欧洲神经科学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中“中国制造”的研究论文,试图展示我国神经科学的现状,探讨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及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文中的数据完全来源于Medline检索。虽然作了最大的努力试图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如为保证计算的只是“中国制造”的论文,只有中国本土单位为署名单位的论文才被统计),但仍不免会有一些遗漏或收集了一部分“合资产品”。当然,用论文数来评价科学研究水平可能有失偏颇,但这毕竟是一个客观指标,相信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我国神经科学工作者进入世界水平始于80年代末。暨南大学解剖系Luo, CB (or Yew, DT)和第四军医大学鞠躬88,89年相继在《神经科学》上发表了论文。第四军医大学李继硕,同济医科大学Ma, WY在91年,鞠躬在92年相继在《比较神经内科学期刊》发表论文。过去五年中,笔者统计的几本重要杂志上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有显著增加,从过去十几年徘徊在每年1-3篇到近五年来的每年十几篇。2003年,中国科学家在这些杂志上发表论文总数达到22篇(图一)。更为重要的是,在世界最高水平杂志上,中国神经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断出现。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中科院研究生院陈霖相继于2001,2003年在《科学》(Science),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朝义,张旭分别于2002年,段树民和蒲慕明于2003在《神经元》(Neuron),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专,段树民和蒲慕明分别于2002年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中科院生  化和细胞研究所裴钢于2002,2003年,清华大学谢佐平,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专分别于2003年在《神经科学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朝义,段树民分别于1999年,2003年,中科院研究生院陈霖于2003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论文。这说明我国神经科学研究的规模有所扩大,质量有显著提高。  图一、中国科学家历年在神经科学重要杂志发表的论文数(不包括香港、台  湾地区)  二、中国的神经科学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这样的成绩固然喜人,但我们毫无理由为此而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笔者比较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日本,德国2003年在神经科学重要和顶尖杂志上的论文数占某一杂志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图二)。中国整个大陆地区发表的论文数只和香港或台湾地区接近。日本和德国2003年的论文数是中国大陆地区的10-20倍。这样的差距触目惊心,与中国在世界上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这种差距主要反映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对神经科学投入的差别。科学研究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较发达国家要低,生命科学的投入在整个科学研究中所占比例也低于发达国家,神经科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比例更低。如此几个比例下来,我国神经科学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中国科学院在生命科学的投入仅占20%左右。基金委生命科学的比重虽较大,但有递减的趋势,从2001年的34.56%到2002年的33.87%,在其中神经科学仅占4.46%(2001年),而2002年下降到了  3.90%(基金委的统计限于网上公布的面上项目资助情况)。考察美国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分配,NIH的经费近五年来增加了一倍,其中只和神经科学有关的两个研究所(精神健康研究所和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的比例占了整个NIH的12%强,加上其他研究所中和神经科学相关的内容,NIH经费中15%以上用于神经科学研究  的估计可能并不过分。相比之下,我国对神经科学的投入实在是太悬殊了。  图二、2003年各地区论文数占杂志论文总数百分比  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质量论文也基本集中在上海、西安、北京、广州、武汉、山西、河北等少数几个单位,而发表在顶尖杂志上的15篇论文中,有11篇来自同一单位,中国科学院一个今年才发展到13个课题组的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  三、发展中国神经科学的策略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近几届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因此,教育、科研经费的迅速增加已经是一种共识,但对于增加的经费和资源如何更加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也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整体研究水平。上述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现有的可以产出高水平研究的单位还局限在几个城市中的一小部分单位。如果我们不能迅速扩大研究的群体和规模,很难想像我国能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大国(更不要说强国)。因此对于资助生命科学研究的部门,应该借鉴世界强国的策略,确立生命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调整生命科学中学科间的比例,以期逐渐接近资源的合理分配。  当然在目前整体研究资源比较局限的情况下,集中部分资源,保证现有的高水平研究机构能够保持并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以期在国际重要和顶尖杂志上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影响,提升我国神经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纵观科学发展的历程,有着优秀文化的研究机构往往会在科学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如开文迪许实验室)。而我国神经科学研究的现状,除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开始逐步形成规模外,绝大多数单位都是三、五个课题组的小模型独立研究。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产生科学家之间的协同效应及突现性质(emerging properties)。作为政府调控单元,也许应该鼓励形成数个高水平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神经科学研究机构,但这决不是说要搞重复建设,数个不同的研究机构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听取、尊重科学家们的意见就尤其重要(对于科学决策,梅林教授介绍的NIH基金评审机制非常值得借鉴)。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迅速使中国神经科学研究达到国际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并可以通过三方面的策略实现。  一、迅速加强对神经科学的投入。  二、在提高整体研究水平的同时加大对优秀群体支持的力度。  三、形成几个高水平的,有一定规模和研究特色的神经科学研究机构。  奥运金牌、世界小姐花冠说明我们国家正在变得更强壮、更漂亮。科学研究进入世界水平可以说明我们国家也在变得更聪明。没有聪明的头脑的支持,漂亮只是表面的,强壮只是暂时的。因此在关注奥运金牌和世界小姐的同时,我们的政府和人民也应该以更大的热忱关注科学研究的进展,使科教兴国的战略真正显现在日常生活中,使我们的国家更强盛,人民更聪明,更健康,更漂亮。参考资料:http://www.bioon.com/biology/neuroscience/70969.shtml

沈阳京都友好面神经研究所王昌云主任?

筱原
爱未央
王昌云是面神经方面的专家,现在在沈阳京都友好

中国哪所大学的神经科学研究最好啊?谢谢!

一张一弛
今夫嫠牛
最好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沈阳哪家医院治疗脑血栓好??

慧寂
神思
  首先告诉你怎么去  324路  市郊线路 (龙江广场5:50-20:20 苏家屯5:20-20:00) 沈苏  上行: 龙江广场 - 昆山东路 - 第四医院 - 家具广场 - 西塔 - 太原北街 - 沈阳站北 - 南一马路 - 铁路中学 - 新华广场 - 南十马路 - 南十二马路 - 特种电缆分厂 - 长白石材城 - 长白养熊厂 - 长白阀门大市场 - 马总屯 - 三山集团 - 浑河站 - 民族开发区 - 下河湾(惠好家私) - 满融屯 - 浑河农场 - 湖畔绿洲 - 辽宁中医离职学校 - 七四一六厂 - 苏家屯区政府 - 迎春路 - 省血栓医院 - 苏家屯(共30站)  334路  市郊线路 (沈阳北站5:54-18:28 苏家屯5:54-18:00) 荣昌  上行: 沈阳北站 - 房产超市 - 天后宫 - 广宜街 - 太清宫 - 小西门 - 大西门 - 风雨坛 - 五爱市场西区 - 交通执法支队 - 陆军总院 - 文萃路(西) - 夏宫 - 浦江苑 - 营盘 - 孤家子(中华园) - 教场 - 大甸子 - 上深村 - 下深村 - 环城高速 - 高运路 - 世纪路 - 新秀街 - 浑南开发区 - 阳光新嘉园 - 白塔市场 - 小羊安村 - 东北花卉大世界 - 火石桥 - 毡匠路口 - 毡匠村 - 大羊安村 - 山榆路 - 雪松路口 - 铁路医院 - 公园商场 - 省血栓医院 - 桂花市场 - 第三十中学 - 金宝花园(共41站)  中国·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暨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雪松路49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医院,按三级甲等建制,是全国示范中医院、辽宁省重点专科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及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医院所辖沈阳血栓病研究所、国家三级中药药理实验室和国家二级血管生物学实验室。  医院始建于1988年12月,全院占地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现开设床位338张,年门诊量近27万人次,日均门诊量近1000人次,年住院量6000余人次。设有27个临床科室,2个制剂室。医疗设备总价值为5000万余元,拥有日本岛津公司DSA成像系统、美国GE公司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德国西门子16层容积CT和西门子AR-SP全身螺旋CT、美国ATL公司HDI-30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美国GE公司500毫安X光机、日立公司800毫安透视摄影装置、X线摄影装置、日本全自动血脂分离系统、瑞典AKTA蛋白纯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诊断、治疗、科研设备。  中国·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  建院以来,医院血栓病专科建设个体化治疗,突出中医药特色,与西医相结合,取长补短,疗效显著,对患者形成巨大的磁吸效应,先后接待了全国二十多个省、二百多个县市的血栓性疾病患者,同时美国、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患者也纷纷前来就医,良好的声誉名扬海内外。医院坚持科技兴院,走医疗科研道路,先后研制出治疗脑血管、心血管及周围血管血栓性疾病的纯中药制剂蝮龙抗栓丸、蝮龙抗栓胶囊、通脉胶囊、蝮龙金丹等14种专科药品。其中国家专利产品蝮龙抗栓丸,从A型发展到B型,又发展成为胶囊,始终受到血栓病患者的青睐,成为临床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首选药品。医院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省、市政府奖,1995年荣获第九届发明展览会金奖和中国发明成果金杯奖,2001年11月,蝮龙抗栓丸B型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荣获第五十届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发展是硬道理。高科技介入放射治疗为急危重患者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保证中医药治疗特色基础上,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已成为医院发展新的追求。目前,医院已完成的国家、省部级课题7项,正在承担的国家级课题5 项,十五攻关重大课题1项,卫生部攻关课题2项,省级课题6项,国际协作课题2项。近年来,医院共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60篇,国内学术论文300余篇,著作10余部。1997年医院牵头成立辽宁省血栓病专业学术委员会,出版了内部学术刊物--《血栓研究信息交流》。1997年6月5日与韩国东绪病院结成了友好医院并每年进行专家学术交流。1998年与中国中医药学会共同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中医药治疗血栓病的学术研讨会,并由沈阳出版社公开出版了《血栓病中医药治验》一书。2001年开办了国际互联网--中国血栓病研究网站。2004年4月与北京天坛医院签订协议,成为技术合作医院。2004年5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院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池明宇教授主编的《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从而标志着医院在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从临床走向了学术理论的高度。2006年1月池明宇教授主编的《临床常用药物手册》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公开发行。2001年5月,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到院视察,鼓励医院要:"做深、做细、做精、做强",要在全国示范中医院中当好表率。医院连年荣获沈阳市卫生系统白求恩杯,连年荣获沈阳市文明单位标兵,并先后获得沈阳市"五一"先进集体、沈阳市十佳文明服务示范医院、辽宁省绿化先进单位、辽宁省卫生特等模范单位等称号,1999年医院又获得辽宁省十佳单位、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0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院长池明宇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3年1月,医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光荣称号。2005年医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展望21世纪,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以"居安思危、精医济世"为座右铭,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正努力提高科研与临床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患者。参考资料:http://www.thrombusres-cn.net/myjs/myjs.htm

国内有研究 行为神经科学 的院校或机构吗?我2013年考研,想考行为神经生物学

江汉声
无我
有,中科院神经所,我是12年考上神经所的我也想考。只是,因为我是一个非985非211院校的学生,不知道该注意些什么。你先加群吧 220817036有,不少。比如,北京大学生科院院长就是做这个的。上海有个中科院的神经所,里面肯定有研究这方面的。

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与北大认知神经科学实力对比,想请教一下。

一龙一蛇
创刊号
我是这个方向的研究生。我来说说我认为的排名吧中科院心理所北师大脑与认知所北大心理系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认知神经学院这是国内顶尖的研究团队 ,西南和北大差距不大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成立背景

惺惺作态
今天下暗
作为推抄动新千年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袭要战略步骤和作为知识创新工程中的一个试点,中国科学院于 1999 年 11 月 27 日成立了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将致力于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分子、细胞和发育神经生物学、系统和计算神经科学、以及认知和行为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宗旨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研究所的机制,提供一个有助于严谨科研工作,高效科研产出,良性科研合作的环境,实现以业绩为准的激励和资助评估系统,以及为研究生和博士后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训练。脑的结构和功能是对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最终挑战,神经科学将是 21 世纪最活跃的前沿基础学科。过去的几十年神经科学研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中国的研究进展还赶不上国际步伐。在上海成立神经科学研究所为中国神经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立足于本土以及与国际同行竞争的新机会。最近访问过神经所的学者都会同意我的观点 – 神经所科研人员和学生的活力和热情预示了中国神经科学的未来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