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征名:“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昵称。要求:轻松温馨,能让少年儿童轻易记住 的。

铮铮佼佼
北国风
咋还儿童记住的。。。麦淘中心?

谁能告诉我沈阳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研究所的资料啊

潮来笠
第一次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现任所长卢柯院士,名誉所长师昌绪院士。经老一辈科学家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属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享誉海内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重要的研究基地。  建所初期,金属研究所致力于我国钢铁冶金工业的恢复和振兴;随后,成功实现了向新材料领域的跨越发展,为国家若干重大工程提供了关键材料,成绩斐然。改革开放以来,金属研究所拓辟新宇,协同进取,集全所整体优势,攻国家急需技术,完成了大量高难度的科研任务。1999年5月,根据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战略部署,在“东北高性能材料研究发展基地”建设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整合建立新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新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创新材料科学、攀登科技高峰、培育杰出人才、服务经济国防”为使命,提出了“集成优势学科,拓展研究领域,整合科研团队,强化基地建设”的改革思路。以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这些材料的结构、性能、使役行为及其防护技术,并注重材料制备与加工及工程化研究。金属研究所已初步形成基础、应用、开发的新格局: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瞄准国际前沿,解决重大的学科问题。应用研究以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为核心,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并参与创建发展了科金新材料开发总公司、金昌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技术企业。  近年来,金属研究所在晶体物理、非晶态与纳米材料、纳米碳管及先进炭材料、可加工精细陶瓷、高温钛合金、高温合金、发泡金属、防护材料与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优异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奖励。“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纯铜”(2004)、“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降低纯铁氮化温度”(2003)、“纳米铜室温超塑延展性的发现”(2000)、“纳米碳管储氢量的确定”(1999)均发表在《Science》周刊,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纳米铜室温超塑延展性的发现”及“纳米碳管储氢量的确定”分别被评为2000年度199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及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我国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和全同金属纳米团簇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金属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招收研究生、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是首批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之一。1998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港、澳、台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在前五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金属所入选7篇,占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论文的30%,是材料学科入选最多的单位,中科院研究生院长特别奖获得者21人,占全院近10%,列全院第1位。  金属研究所与世界30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关系,并与英、美、德、日、意等国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国际前沿合作课题研究。15名科技人员在30余个国际组织(杂志)任职,在国内材料领域各研究机构中名列前茅。受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国际材料物理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等委托,金属所编辑出版《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材料科学与技术》(英文版)、《材料研究学报》(中文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等6种学术刊物。  未来的金属所将凝聚一批国际材料科学精英人才,拥有先进的仪器装备和支撑条件,具备规范、高效的管理与运行机制,能够承担国家重大工程所需的尖端材料技术研究任务,不断涌现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材料,同时金属所将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术合作交流平台。

随着东北的没落,未来哈尔滨沈阳会被踢出副省级吗?

能侗然乎
我不赞同你的说法。谁说东北没落了?东北正在振兴的路上,哈尔滨和沈阳也不会被踢出副省级城市,理由有三个。第一、国家重视东北的发展,东北的振兴是必然的。我国经济的不均衡,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目前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另外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很强劲。在这些经济发展的光环下,东北的经济发展显得稍微慢一些,但实际上也在向前发展!国家非常重视东北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东北的文件。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地位不可替代,辽宁省的石化和精细化工、钢铁在我国有重要的地位。很多人说东北没落,你可以查一查东北的石化和精细化工在我国的地位怎么样,查完了你就知道辽宁省的重要性了。东北三省连接东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做好东北亚贸易,东北三省的经济会有自己的特色。第二、东北有很好的科技创新资源,是振兴东北的潜力股。东北三省的科技创新资源很好。高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是C9院校,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也是985、211学校。这些创新资源培养了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如果这些人加入到东北振兴当中,将为东北的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持。除了高校,东北还有中科院的科研院所,像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长春应化所、沈阳生态所、长春光机所等等,这些科研院所积聚了我国高端创新人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特别是东北还有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我国首批成立的六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该中心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影响力,显示了我国在材料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这些创新资源的存在,使得东北并没有如你说的没落,而是正在释放着强大的创新活力。第三、东北地区的各种软环境都在改善,振兴在即。有很多人写文章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主要是对东北的投资环境有些担心。其实近些年东北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很好的效果。2020年10月16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报告中公布了15个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综合表现突出的标杆城市。会上,沈阳被列入示范引领的15个标杆城市,并向全国分享营商环境改革经验。这充分显示了以沈阳为代表的东北城市在不断的改善软环境,为东北振兴服务。综上,东北并没有没落,在国家的支持下,正在走向振兴的路上,东北加油!

我想知道所有1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称和具体分布单位

理查德
统待
中国科学院1.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4.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力学所5.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6.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7.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8.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9.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1.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2.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3.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5.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6.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7.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8.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 19.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1.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2.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半导体所 23.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4.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5.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6.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7.磁学和磁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28.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药物研究所 29.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0.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1.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32.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3.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4.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35.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36.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7.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8.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9.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40.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1.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2.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3.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4.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5.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6.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7.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8.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49.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0.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1 粉末冶金 中南大学 2 汽车安全与节能 清华大学 3 重质油加工 石油大学 4 暴雨监测和预测 北京大学 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6 材料复合新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 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 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 中山大学 9 超硬材料 吉林大学 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北京邮电大学 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 北京大学 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 西安交通大学 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 清华大学 14 动力工程多相流 西安交通大学 15 微生物技术 山东大学 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 中科院化学所 北京大学 17 高分子材料工程 四川大学 18 高速水力学 四川大学 19 工业控制技术 浙江大学 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 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22 固体微结构物理 南京大学 23 光学仪器 浙江大学 24 硅材料 浙江大学 25 海岸和近海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26 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7 毫米波 东南大学 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 华东师范大学 29 化工联合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 清华大学 中科院生态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2 混凝土材料研究 同济大学 33 火灾科学 中国科技大学 34 机械传动 重庆大学 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西安交通大学 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37 激光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38 集成光电子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中科院半导体所 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浙江大学 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 南京大学 41 金属材料强度 西安交通大学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43 近代声学 南京大学 44 晶体材料 山东大学 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46 理论化学计算 吉林大学 47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浙江大学 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清华大学 49 煤燃烧 华中科技大学 50 摩擦学 清华大学 51 内燃机燃烧学 天津大学 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南京大学 53 凝固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54 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55 配位化学 南京大学 56 汽车动态模拟 吉林大学 57 牵引动力 西南交通大学 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 大连理工大学 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 北京大学 61 软件工程 武汉大学 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 三束材料改性 复旦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64 生物反应器 华东理工大学 65 生物防治 中山大学 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 中科院动物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 北京大学 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 北京大学 71 土木工程防灾 同济大学 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 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 清华大学 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北京大学 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南开大学 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 北京大学 78 纤维材料改性 东华大学 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 新金属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 清华大学 82 信息安全 中国科技大学 83 医学神经生物学 复旦大学 84 医学遗传学 中南大学 85 医药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 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 东南大学 87 遗传工程 复旦大学 88 应用表面物理 复旦大学 89 应用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西南石油学院 成都理工学院 91 元素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 东北大学 93 振动冲击噪音 上海交通大学 94 制浆造纸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95 智能技术与系统 清华大学 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复旦大学 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8 作物遗传改良 华中农业大学 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 湖南大学 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吉林大学 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 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 山西大学 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1.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卫生部1.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2.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4.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5.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

李殿中的介绍

道者
邓牧
李殿中,男,1966年5月生,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材料加工模拟研究部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计算材料学分会主席。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中心名单

毁也
边缘人
序号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1 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2 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有限公司 3 油气勘探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公司 4 工业环境保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5 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唯炼焦技术公司 6 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7 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8 合成纤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 9 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10 聚烯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11 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12 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公司 13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14 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正阳信息安全技术公司 15 光盘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 16 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17 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等 18 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所等 19 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20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淮南矿业集团 21 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2 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3 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等 24 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 25 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6 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7 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28 移动通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7所 29 通信软件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所 30 新型电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8所 31 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32 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院 33 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达连铸技术公司 34 橡塑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 35 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36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37 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 38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 39 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0 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1 西部植物化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杨凌西部植物化学公司 42 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兖矿鲁南化肥厂 43 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44 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公司 45 电站锅炉煤的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46 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 47 光纤通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48 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公司 49 水泥节能环保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等 50 电气传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 51 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 52 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公司 53 卫星导航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合导航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54 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邦膜技术公司 55 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 56 染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57 农药沈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58 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等 59 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公司 60 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现代药物制剂有限公司 61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62 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公司 63 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公司 64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65 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交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6 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华明高技术集团 67 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国睿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68 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69 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公司等 70 清洁高效煤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院等 71 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城市污染控制有限公司 72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公司 73 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公司 74 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等 75 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76 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77 农药天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 78 视像音响数字化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熊猫数字化开发有限公司 79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80 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海陵中药制药工艺公司 81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82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中医药大学 83 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华润生化玉米开发公司 84 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东创大豆科技发展公司 85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 86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 87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公司 88 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89 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工制造装备数字化公司 90 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公司 91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公司等 92 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海利惠霖生命科技公司 93 经济领域系统仿真技术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航天科工仿真技术公司 94 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95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公司 96 高效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97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有限公司 98 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电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99 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北京瑞科等 100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控制和经济运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电网公司、南京自动化院 101 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102 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州汉方现代中药公司 103 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中大南海海洋生物公司 104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暨大基因药物公司 105 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福州大学 106 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 107 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 108 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09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110 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船舶导航系统有限公司 111 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成都凯丽手性技术有限公司 112 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公司 113 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正旦国际科技公司 114 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115 无污染有色金属提取及节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16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117 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凯因生物技术公司 118 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等 119 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120 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机电研究所 121 大规模集成电路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122 电子政务应用基础设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标所等 123 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工研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124 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 125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博奥生物芯片公司 126 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北大软件工程公司 127 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有限公司江南大学等

Science一般刊登什么样的文章?

上有曾史
人之性邪
Science中文意思为科学,它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该杂志是由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于1880年投资1万美元创办的,一年一共51期,距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科学》每年都会收到世界各地作者的论文,发表文章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该期刊的主要出版的是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除此之外,也出版科学相关的新闻或者科学家感兴趣的事物,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其发表的内容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不过也适合一般的读者去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该杂志的宗旨。《科学》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的《自然》杂志,《自然》杂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科学杂志之一,发表了大量达尔文等大师的文章。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如今,科学杂志的现任主编为哈佛大学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在2014年,我国国务院总理曾会见了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就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提出了问题。总理表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科技发展对于促进中国经济提升增效升级至关重要,我国应大力发展科技,培养科技人才,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由于科学是综合性刊物,所有的科学领域一起竞争有限的版面,所以想要在科学上面发表文章是非常困难的。我国曾在该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人有 :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卢柯等等,都是十分厉害,并且让我们敬佩的人物。

全国研究所的名单有吗?

野草莓
必服恭俭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军医进修学院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710所)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防化研究院中国一航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空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北京化工研究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中航一集团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八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01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6所沈阳化工研究院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煤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40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滔滔不绝
霹雳火
截至2014年底,该所获得国家、中科院、各部委及地方奖励300余项,形成了机器人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三大研究方向。 研究所在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有显示度的创新成果。其中“‘CR-01’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科研成果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并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业机器人成功实现产业化,“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业现场总线技术打破中国国外垄断,研发出基于FF现场总线技术的系列化产品。“基于现场总线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科SIACON)”2001年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现场总线分布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电视跟踪与测量设备多次成功地执行了“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回收的跟踪与监测任务,受到了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及总装备部的表扬与嘉奖。沈阳自动化所研制开发了极地机器人、飞行机器人、纳米操作机器人、仿生结构智能微小机器人、反恐防暴机器人等多种特种机器人,开展了网络化设计与制造、快速成型、纳米材料制造设备、工业无线现场总线、精准农业、专用集成芯片、汽车电子等多方面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大批科研成果,在中国国内外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开发的极地机器人先后三次参加中国的极地科考活动,从北极到南极,从陆地到水下,为中国获取极地科学数据做出贡献;“灵蜥”系列反恐防暴机器人进入多个省市公安武警系统,成为反恐前线的忠诚卫士;飞行机器人成功完成地震搜救演习并获得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标准——《用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与通信规范》被国际标准化委员会认可,实现了中国在工业自动化国际标准化工作中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现场总线领域拥有了国际认可的自主核心技术。 《机器人》 《机器人》创刊于1979年,原名《国外自动化》,1987年更名为《机器人》;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自动化学会共同主办的科技类核心期刊,主要报道中国在机器人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进展及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该期刊被Ei 数据库、Scopus 数据库、Inspec 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 (CAS) 数据库、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信息与控制》 《信息与控制》创刊于1972年,原名《自动化》,1978年更名为《信息与控制》;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自动化学会共同主办的科技类核心期刊,主要刊载信息与控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刊以控制科学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推动控制理论和系统发展为目标,重点关注控制科学与技术、与控制理论相关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机械制造、能源电力、冶金化工、资源环境、航空工业以及国防工业等国家重要高科技和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智能信息处理;3)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4)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5)企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工业控制网络与系统;7)人机系统等。该期刊被Scopus数据库、INSPEC数据库、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